大日本帝国通俗科幻史

就像同样经历过极权时期的德国和俄国一样,日本也有着悠久的科幻文学传统。而且也像在德国和俄国一样,科幻文学在日本20世纪前期的极权政府下也同样兴旺发达。

在讨论日本的通俗科幻小说时,我们必须将其与更为严肃的同类小说区分开来。而且要注意,日本并没有真正的通俗杂志,所以是我把“通俗”这个概念套用过来的。日本的元科幻小说通常都写得非常严肃,比如像《未来编年史》这样的作品。而且,自从1865年科幻小说走进日本以来,当地的科幻创作即使不能被归入文学之列,也堪称是一种严肃的未来探索型写作。

直到1878年,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被译成日语,通俗科幻小说――也就是说,专注于动作场面和冒险故事而不注重角色塑造和情节规划的科幻作品――才真正在日本发展起来。凡尔纳对日本的科幻作家影响极为深远,在他们看来,凡尔纳的科幻作品要更轻逸、更好读,不像主流的未来派科幻作家那么难懂。(那个时代的日本小说家都在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是搞艺术创作,还是写推理、武士、冒险之类题材的类型小说?)

矢野龙溪的《报知异闻浮城物语》(1890)也许是日本的第一部通俗科幻小说。在书中,矢野以《海底两万里》的设定为蓝本,但把原作中既愤世嫉俗又罗曼蒂克的尼莫船长换成了一位坚定的日本爱国主义者。在这位潜艇舰长的帮助下,日本海军打垮了一群国籍不明的白人海盗。不过,押川春浪的“樱木船长”系列作品(1900-1907)才应该算是第一部有价值的日本通俗科幻小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西方各国在日本和亚洲做下种种帝国主义行径,而软弱无能的日本政府对此却是束手无策,这令主角樱木海军大佐感到难以忍受。他自行建造了“轰天号”海底军舰,装备有鱼雷、高能炮弹等未来风格的军械,然后开进公海,为祖国日本战斗到底。故事刚开头的时候,他还只是打打白人海盗,后来便直接与俄国、英国和法国的舰队为敌了。

和矢野龙溪一样,押川春浪也采用了《海底两万里》的基本设定,并把尼莫船长改写成日本的爱国潜艇将领。但押川春浪的写作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在他创作樱木船长系列时,日本和俄国的冲突最终发展为日俄战争,而且日本在大获全胜后仍感到西方国家并没有给予自己应得的尊重。押川春浪将凡尔纳式的通俗冒险故事和排外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从而扣动了广大读者的心弦。他的小说成为了日式通俗科幻小说的标准模板,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代又一代的新兴作家都效法他的风格。晚至1938年还有池田长正的《潜艇银龙号》这样的“押川派”作品问世,主角仍像樱木船长一样,驾驶着会飞的潜艇与美国人――此时的敌人――展开激战。

在明治时代之前,日本的本土流行文化中并没有“疯狂科学家”这种形象(不过以前的传说中倒是有过喜欢搞活体解剖的变态外科大夫)。但在明治时代到来以后,很多作者都开始使用这类元素了,并把它放到各式各样的作品中。在一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纸芝居”作品中,一位日本医生给伤者植入了大猩猩的心脏,结果使之变成了可怕的怪兽,穿着农村式样的稻草冬装到处游荡,见到人或动物就杀死饮血。而在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1935)中,疯狂的科学家又提出了“细胞记忆”理论,认为祖先的记忆是通过肉体遗传给后代的。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他和搭档一起使一名女子受孕,让其胎儿在基因上就具备狂怒的潜能,等孩子出生长大以后再予以激发。

有些日本作家模仿起西方科幻小说来要更加肆无忌惮一些。村山槐多的《魔猿传》(1915)明显是在重写埃德加?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不同的是这一次莫格街的凶手是由一只拥有超能力的猴子在现代东京扮演。青山大乘创作于1938年的《在江户出现的金刚》则是对“金刚”故事的再创作,其中还有金刚游向江户的场景――在17世纪到19世纪间,江户曾是日本政府的所在地。金刚在江户像在纽约一样大肆破坏,而且作者还加进了巨大的蚁狮和可怕的杀人蜂。

然而,随着日本在1931年入侵中国的满洲地区,这种对亚洲的忠诚感也最终结束了。取代泛亚思潮的是一种新的观念,认为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根本就是一群野蛮人和罪犯,理应遭到征服,谈不上是什么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岛田启三的漫画作品《阿吉历险记》(1933)就描绘了一个日本少年在打鱼时睡着结果漂流到大海深处的故事,当少年醒来时他的船漂到了一个“蛮夷之岛”,当地居民全是些食人族。这个故事象征的正是日本民族的使命和黄种人肩上的重担。少年阿吉不得不先大费周章去教化岛上的野蛮人,等后者变成文明人以后,再领导他们反抗贪婪、邪恶、通晓高科技的欧洲人。 日本人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结果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白祸”的故事题材。和西方流行文化中的“黄祸”类似,所谓“白祸”指的就是西方的种族论帝国主义者,他们不只压迫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而且还妄图阻挡日本像西方当年侵略中国一样扩张到亚洲其他地区。不过,与“黄祸”题材的故事不同的是,“白祸”小说很少塑造像傅满洲那样令人印象深刻的邪恶角色,而是罗列一批美国、英国和西方的人物作为各国的象征。

不过,也不是说所有的日本政治科幻都是站在日本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一边的。木木高太郎的《绿日章旗》系列小说(1939-1940)的主角是两位少年,他们在中亚的大沙漠下发现了一块叫“绿色日出之地”的高科技乌托邦,创立者是个日本人,想在满洲国失败后继续其未竟的事业。不幸的是,这位主人此时仍把日本看作他们的道德坐标,结果日本于1937年发动第二次中日战争后,这片土地竟以自杀来表示不满(具体怎么自杀的我也不知道啊――译注)。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大批日本人移民到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在那里务农或经商为生。其中多数人都遵纪守法,却经常遭到当地人的敌视,特别是后来日本政府想在这些国家正式建立殖民地,还想成为各国商船队的首席债权人,结果当地人的敌视就更严重了。1933年的纸芝居作品《安第斯的呼喊》就表现了日本移民与本地人之间的摩擦:诚实的日本农民移民到智利的安第斯山区,结果却沦为当地马帮的袭击目标。主角不得不走上西部片式的冒险之路,但也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失落的印加古城。

1931年,日本入侵并征服了中国满洲,在那里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然而,尽管中日两国还没有正式开战,但中国的游击队和日本占领军已经打响了长达数年的小规模战争。到1934年时,驻扎在“满洲国”的日军已经被看作作战部队而非驻扎部队了。这一年,坂本牙城创作并绘制了漫画《坦克!坦克!》,主角是一个炮弹形状的钢铁机器人,能变身成飞机和坦克。日军收养了它,用它来打击中国游击队。

当然,并不是所有日本科幻作品都有那么多外来影响的烙印。久生十兰的《地底兽国》(1939)就颇具独创性地描写了苏俄科学家雅罗斯拉夫斯基,此人受苏联科学院的派遣,到西伯利亚调查一处能通到萨哈林岛的天然隧道,以用来向日本发起袭击。雅罗斯拉夫斯基和他的团队遭遇了巨大的恐龙和其他凡尔纳式的生物。更新奇的是《肯陈万岁》,讲的是一种有智能的肺结核杆菌蓄意侵袭一位日本少年的内脏器官的故事。

还有一些日本科幻小说是脱胎于该国的传统大众文化形式。在1945年以前,没有什么日本戏剧中含有科幻的因素(至少我没听说过),但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把科学和传统的日本元素结合了起来。在那个时代的日本科幻世界中,我们能看到穿戴整齐的武士、身负特异功能的男女以及会施魔法的儿童。

与上述这类超级英雄相比,会魔法的儿童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但在日本的大众文化中这种东西也算是传统人物。在村山槐多1916年的系列作品中,两位拥有多种精神超能力的日本少年在东京街头展开决战,在地上打完还到天上去打。(有点像阿基拉……不过就当是偶然的吧!)

类似的情况在德国也有发生。1944年,德国在各条战线上都遭到了惨烈的挫败,却仍有6部通俗连载小说定期出版,一直到1945年还有4部。而在日本,美国的炸弹都已经扔到东京了,成濑巳喜男还执导了一部叫《直到胜利之日》的电影。在片中,爱国的日本科学家兼发明家研究出了一种提振部队士气的方法:他发明了一种“娱乐炸弹”,投放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之后,军人和水兵之间就会不断爆发出各种喜剧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