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一《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并通过了解鲧(禹的父亲)的故事,透过鲧的治水过程、方法和结果,吸引孩子了解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鲧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几年下来,毫无效果,惨遭杀害。禹既为失去父亲而痛苦,更为父亲治水失败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而感到愧疚。同时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也从侧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禹会出来治水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学生朗读起来也动情多了。
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教师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小朋友不会说,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所以导致了失败。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三《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我设计了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为中心; 为学而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3)04-061-001
“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学”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性的模仿,在课余时间加以自身领悟的学习;“导”是指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教师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纠错。当学生竭力思考,而问题又未能得到解决的关键时刻,教师才给予指点和提示,使之豁然开朗,帮助学生达到他们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学业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第三册第16课《大禹治水》一课来谈一下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一、为学而教,重视整体感知,理解文本
从《大禹治水》的课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属于“谁干什么”的课文,那么在总结学生以往学习过的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类课文内容结构就是由“原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成的,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这样做一方面是使得自己接下来的教学更具条理性,其实,另一方面要让低年级学生初步学习围绕“原因、经过、结果”写一件事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能否在打好“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为学而教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好一件事的基本要求,以便为中年级的作文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也请“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段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以及最后学习完全文后,让学生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也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二三衔接的时候发现,三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低年级教学之间的衔接不是很紧凑,有脱节现象,这也是我自己日常教学中比较注重的,虽然是低年级,但教师的关注点、站位点并不能停留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要深入浅出,教而无痕,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重视语文双基的训练。
二、学为中心,引导找关键词,感悟内涵
“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优化互动共享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精读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己来找关键词,如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我就让学生自己通过找重要的词语“无家可归”,来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以及体会洪水的凶猛,并让学生用书上的句子来理解关键词;有了第一段寻找关键词的教学指导之后,在教学第二段,我则“放”的更多,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找大禹治水行动中的关键词“察看”和“引导”,并交流围绕“察看”大禹他是怎么做的?围绕“引导”大禹他又是怎么做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适当的进行说话拓展练习;透过“挖通”和“劈开”,明白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水的艰辛和不易。这样由找关键词入手,进一步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总之,我力求在朗读中展开生与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实现学生的自主感悟,体现我校课题理念“学为中心,互动共享”。
三、实效朗读,说话练习,落到实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就地取材用语言
入选教材的文本,其语言大多规范、精美,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把阅读感悟和写话表达结合在一起,就地取材,以教材的语言资源为本,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更深入感悟文本。
以笔者执教《的扁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一文为例,在此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战士们想,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他不肯。”此处抓住“劝”,进行角色体验,让大家都来“劝劝”同志,并运用课文语言,劝得有理、劝得人情,在此过程中,用语言、练写话。请看案例:
师:大家劝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张孟宁:同志,你不要去了。
甘辰韬:同志,你工作那么忙,累坏了怎么办?请你不要去了。
师:不错,这就是“劝”。(从语气上强调,让学生感性认识“劝”的意思。)
师:不过就这样劝,同志他不听,还是要去挑粮。现在,我们试着默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想想用上课文中的哪些话来劝,才更有说服力。想好了,写下来。
(学生默读、然后翻开“写话小练笔”本开始写):
师:现在我就是同志,谁来劝我?
周芷莹:同志,您不要去挑粮了。从这里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您工作那么忙,就让我们去挑吧!
师:劝得情真意切!还能用上课文的语言呢。这小鬼真会说话!但是,我不怕山高路陡,我要和大家“同甘共苦”!(板书,并简单解释这个词语)
李若依:朱军长,现在敌人就在山下,随时要进攻我们。您晚上要整夜整夜地想作战计划,都没休息,白天还要和我们一起去挑粮。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请您不要再去了!不然我要把扁担藏起来!
师:我真想听从你的劝告,因为你不仅用了课文中的语言,还把上课介绍的资料都用上了。可是,当我想到战士们都那么辛苦地去挑粮,我怎能不去呢?(学生踊跃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劝同志呀?那好,同桌来演一演,一个当同志,一个当劝说的战士。
(学生声情并茂地进入表演,只见有的同学都着急地叉起腰了。)
本课教学的难点便是让学生体会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操,以上案例,通过练写、对话,不知不觉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同时,学生练写“劝说语”时运用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语言,在此过程中,亲历了对文本内容的整理、取舍,对课文语言的选择、提炼,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在情感、语言、思维多方面的发展。将学语言与用语言有机联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自然在这样的训练中得以提升了。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还有许多可供就地取材练写话的文本,比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课后第4题要求画一只丹顶鹤,就可以让学生当场运用课文语言,描述自己画的丹顶鹤;又如《梅兰芳》一课,可以结合“勤学苦练”运用课文语言进行写话。
二、填补空白巧写话
记得执教《大禹治水》一课时,对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大禹就在家门口了,却不进去看看呢?有的学生甚至说,大禹这样很不好,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去看,要是我,就不喜欢这样的父亲!面对这些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见解,该如何引导?
笔者从第四自然段“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人手,先通过和第一自然段对比,想象原先无家可归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的心情怎样,接着抓住“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想象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请看课堂:
师: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呢?
黄宥铭:大禹,感谢你治理好了洪水,让我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郑许乐:大禹呀,你还是快回家看看孩子吧!你都十三年没有回家了!
师:老百姓在感激大禹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很多大禹带领他们一起治水的故事。让我们先读读课文,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以“他们说”为开头,将老百姓感激大禹的话写下来!(生小声读课文,然后翻开写话小练笔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五分钟后开始交流。还没写完的同学边听边修改)
师:(动情地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他们说:
郑浩扬:大禹呀大禹,为了制服洪水,让我们过上安定的日子,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没有照顾。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不知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许舒鑫:大禹,为了不让我们无家可归,你吃尽了干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才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现在我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也可以放心了。快回家去看看妻子和孩子吧!孩子一定很想你了!……
师:是呀,听着老百姓的声声感激,看着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翳子,大禹心里想――
关以勒: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呀!
(就是这个孩子,之前他说不喜欢像大禹这样不爱孩子的父亲,瑰在,他明白了,“父亲”这是为了谁!)
江小其:我的孩子一定会明白我的(说不下去)
师:一定会明自我的苦衷。
这个案例中,老百姓如何感激大禹便是文本的一大空白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去填补,不仅获得对课文更深入的感受,也使语言表达、写话训练并驾齐驱。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本文就向同学们提供几种作文写作计谋,相信对你们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计 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用于写作上,是借“旧”故事来翻出“新”意,或讽喻世人,或针砭时弊。
人类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感动人心、寓意深刻的故事,许多故事饱含着哲理或富有教育意义。如果我们把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结合当今社会实际,进行加工糅合,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融合在里面,翻出新意,正所谓“旧瓶装新酒”,这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就是这种类型作品的代表,鲁迅先生通过一个个“老”故事和当时社会实际相结合,对当时统治下的一些腐败肮脏、黑暗污浊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在此仅以《理水》为例做一简要分析:《理水》所依托的故事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源于历史传说,这一传说散见于《尚书》、《孟子》、《史记》等书的记载。相传帝尧时,洪水滔天,尧命鲧治水,九年而水患不息;帝舜继位,鲧被充军羽山而死,鲧的儿子禹又奉舜命治水,禹吸取了鲧的教训,改变“湮”的治水方针,采用“导”的治水方针,以忘我的艰苦奋斗精神,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了洪水。
鲁迅先生在新编这个故事时取名为《理水》,《理水》的整个情节结构,都是围绕禹这个中心人物进行安排和组织的。虽然写禹的篇幅不多,也没有直接描写禹的治水经过,反而较多地描叙那些官僚和御用学者的种种卑劣行径:写文化山上的所谓学者文人的言行,便是针对当时的黑暗现实的。尽管洪水滔天,灾害极端严重,老百姓都挣扎在死亡线上,迫切盼望治平洪水,而靠外国空投食物接济的学者们,却仍过着优裕的生活,他们根本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甚至用遗传学和考据学否定禹的存在,说禹是一条虫,消除老百姓对禹治水的希望。
写权势的大员“考察灾情”。实际是大员们借考察灾情的名目游山玩水,勒索人民,徒增濒于死亡的人民的负担而已。文章揭露了官僚与御用学者沆瀣一气的丑恶嘴脸,也反映了当时统治下尖锐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
本文是借古讽今的佳作,达到了对当时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有力揭露。这篇小说虽取材于古代传说,因着眼于现实,借一些现实生活来渲染情节,却形成为一种古今交融的特殊的艺术构造,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近来有人借《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故事来说明企业管理、留用人才的技巧,也正是这一写作计谋的运用。
第二计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孙子兵法说过有则示其无,无则示其有。基本意思还是虚虚实实。写作时要发挥聪明才智,大胆设想,富于创造,让作品虚实相间,以虚写实,或以实写虚。
寓言、童话中的神魔鬼怪,纯属子虚乌有;动物、植物、石头、土块和人类随心所欲的谈话,在一起玩耍,这是在现实世界中绝不可能的事,可是它们却在文学作品中,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究其源,这些魔鬼神妖在文学作品中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了作者和读者的心声。
吴承恩的《西游记》应该堪称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这部书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本书仅仅使用了唐玄奘西去印度求取佛经的故事作为一个线索,中间穿插上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和一群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让人百看不厌。作者在文中借这些魔鬼神妖来代表社会上的形形的人物,利用这些神魔鬼怪传达出了自己爱憎喜恶的思想。美猴王的“大闹天宫”,那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当朝统治者的勇敢反抗。猴精也不吓人了,而是人见人爱。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知识目标:
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思想目标:
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设计:
本课可通过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和教师讲解深化知识形式,使学生形成某些正确的历史观点。
板书: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
几个主要传说: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的历史,除了考古发掘材料是可靠的以外,古书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也是值得注意的。它虽不完全真实可信,但和可靠的材料相对照,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远古时代的一些传说故事。
学生讲故事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运用问答法。
注意讲解:
1、“炎帝与黄帝”一目,叙述了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这部分内容属于古史传说。由于这些传说见之于古代历史记载,并且经常为人们所引用,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材料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感。炎帝、黄帝、蚩尤是约四千多年前分别居住在我国西方、北方和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冲突,也产生了联系。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以及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适应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日后华夏族形成的基础,因此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在这里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和材料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尧舜禹的禅让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讲清它的关键在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三,禹治水成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3、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工作精神。还要指出禹身分转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建立。
补充资料:
1、炎帝与黄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九黎得胜。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炎帝、黄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尧、舜、禹的禅让
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Huāndō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