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谈谈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选择他们谈的部分内容写下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
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 】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准备 】
多**课件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片段,"神州七号"发射片段。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是呀,真是太厉害了,太神奇了!这一切都得意于伟大的科学技术,这一切都科技呼风唤雨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切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之间喜欢的词句或难理解词句轻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出示新词,加强巩固。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词析句,激喜欢之意
1,谁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难以理解
(1)理解"呼风唤雨":让学生先相互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通过以读带讲来理解:呼风唤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的用处之大,本领之强。学习作者运用设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故事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你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找找他们的影子吗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哪些东西在农耕社会可以称上是"千里眼","顺风耳"哪些东西又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3)理解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联系诗句来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为什么说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们居住的星球变程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5)"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以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能够吧一
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对科技发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四,畅谈未来,升热爱之情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术还会创造哪些奇迹
2,你们现在有什么理想,你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吗
现在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想为人类是会的发展做哪些努力呢请大家**谈谈吧!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科技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步的,让我们能够怀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也会有你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语言,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树立起从小学好科学文化会知识,树立起服务科学的意识和信心。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句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科技发展畅谈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科技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现实
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科学院士*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xx).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填一填。生**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片段,"神州七号"发射片段。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是呀,真是太厉害了,太神奇了!这一切都得意于伟大的科学技术,这一切都科技呼风唤雨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切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之间喜欢的词句或难理解词句轻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出示新词,加强巩固。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词析句,激喜欢之意
1、谁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难以理解
(1)理解"呼风唤雨":让学生先相互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通过以读带讲来理解:呼风唤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的用处之大,本领之强。学习作者运用设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故事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你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找找他们的影子吗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哪些东西在农耕社会可以称上是"千里眼","顺风耳"哪些东西又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3)理解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联系诗句来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为什么说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们居住的星球变程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5)"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以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能够吧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对科技发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四、畅谈未来,升热爱之情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术还会创造哪些奇迹
2、你们现在有什么理想,你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吗
现在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想为人类是会的发展做哪些努力呢请大家**谈谈吧!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科技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步的,让我们能够怀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也会有你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语言,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树立起从小学好科学文化会知识,树立起服务科学的意识和信心。
五、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句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科技发展畅谈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科技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现实
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 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 学生回答。
⑶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 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⑶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 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xx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改观,其改观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社科院的院长*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检查自学况:
1、抽读词语。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改善、顺风耳、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腾云驾雾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抽读课文句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2、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研读课文
1、结合课文再理解“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地**自然、支配自然)
2、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四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呼风唤雨”?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生汇报自学收获。(第四自然段)
3、你还能举出更多的科技成就吗?(资料交流)
4、课文用一句诗来概括,你能找出来吗?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了解诗句的出处。
B、理解诗意(课件展示)
C、联系上下文说说“春风”“梨花”分别指什么?
D、从这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什么?(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始料未及)
E、指导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20世纪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那20世纪以前是什么样儿?
A、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B、理解农耕社会。
C、句式练习(课件展示)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也没有_______。
D、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
E、练习(课件展示)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美好愿望,人们发明__________________。
F、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世纪前后的巨大变化,是什么使之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请读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并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G、出示句子(课件展示):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归根到底,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H、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
I、请齐读这三个句子,现在你知道是谁使20世纪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科学技术)
五、拓展想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能想象见来的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神话?(畅所欲言)
六、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的句子。
2、把你奇思妙想写下来,题目自拟。
3、围绕科技发展做一份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习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片段,"神州七号"发射片段。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是呀,真是太厉害了,太神奇了!这一切都得意于伟大的科学技术,这一切都科技呼风唤雨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切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之间喜欢的词句或难理解词句轻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出示新词,加强巩固。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词析句,激喜欢之意
1,谁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难以理解
(1)理解"呼风唤雨":让学生先相互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通过以读带讲来理解:呼风唤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的用处之大,本领之强。学习作者运用设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故事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你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找找他们的影子吗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哪些东西在农耕社会可以称上是"千里眼","顺风耳"哪些东西又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3)理解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联系诗句来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为什么说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们居住的星球变程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5)"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以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能够吧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对科技发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四,畅谈未来,升热爱之情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术还会创造哪些奇迹
2,你们现在有什么理想,你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吗
现在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想为人类是会的发展做哪些努力呢请大家**谈谈吧!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科技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步的,让我们能够怀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也会有你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语言,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树立起从小学好科学文化会知识,树立起服务科学的意识和信心。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句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科技发展畅谈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科技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现实
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 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
b、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移动电话、高速火车、潜艇、飞机、火箭、互联网、机器人、视频聊天……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xx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xx年到20xx年
生2:20xx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xx年到20xx年
生2:20xx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通用21篇),欢迎大家分享。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 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
b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查字典,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指名认读。
⑶齐读。
⑷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什么是原子核?
⑤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汇报交流。
⑸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科学院士*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xx).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填一填。生**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谈谈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选择他们谈的部分内容写下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
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
本文是一
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
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
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片段,"神州七号"发射片段。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是呀,真是太厉害了,太神奇了!这一切都得意于伟大的科学技术,这一切都科技呼风唤雨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切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之间喜欢的词句或难理解词句轻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出示新词,加强巩固。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词析句,激喜欢之意
1,谁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难以理解
(1)理解"呼风唤雨":让学生先相互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通过以读带讲来理解:呼风唤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的用处之大,本领之强。学习作者运用设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故事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你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找找他们的影子吗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哪些东西在农耕社会可以称上是"千里眼","顺风耳"哪些东西又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3)理解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联系诗句来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为什么说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们居住的星球变程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5)"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以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能够吧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对科技发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四,畅谈未来,升热爱之情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术还会创造哪些奇迹
2,你们现在有什么理想,你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吗
现在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想为人类是会的发展做哪些努力呢请大家**谈谈吧!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科技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步的,让我们能够怀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也会有你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语言,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树立起从小学好科学文化会知识,树立起服务科学的意识和信心。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句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科技发展畅谈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科技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现实
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习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科学院士*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xx)、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填一填。生**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社科院的院长*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人类
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改观,其改观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组内交流评析。
⑵全班欣赏各组**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社科院的院长*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师:这同样一个精神文化与物质同样富有的世纪,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③回归课题,激**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
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
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科学院士*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00).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始段,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读问、男同读答。
师: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填一填。生**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时间。在这两个时间里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文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边读边画)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xx年——20xx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科学院院长*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5
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来学习由*科学院院士*爷爷写的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精彩。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请个别同学读,引导重读呼风唤雨。全班齐读。
3、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会想到谁?(神仙)那这篇课文中的呼风唤雨指的是神仙的法力吗?(不是)而是什么?板书:现代科学技术。
三、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真了不起。文章也向我们介绍了很多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请你们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找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师:这个句子很长,也很难读。我们自己试着读读看。请个别同学读课文。指导读准:潜入
师:仔细看看,这句话跟我们*时看到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句子中的几个动词:登上、潜入、洞察、探索并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
师:文章中的“等”字说明什么?能不能举出其它科技方面的例子呢?
师:这些新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3)观赏科技图片,感受科技的发展。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4)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那他们*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5)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6)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读第三自然段。
(2)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课件出示农耕社会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练习说话
师:如果把你送到农耕社会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3)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⑷ 师:是啊,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冬天里,一夜过后,树上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速度是如此之快啊)
师:正如我们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真可谓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发明如此之多,真可谓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⑸ 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学习设问句)
师: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还有更多值得我们自豪的。
(课件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学生齐读。
师:一百年的发明创造大于一百万年的发明创造,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文中有两个词语比较特别,(发明,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做一个小测试来检验一下你们有没有把它们区分开。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自豪的齐读这一句话。
五、总结升华情感、畅想未来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表达填空。
3、师总结: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愿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课件出示: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伯特兰·罗素)
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 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新词。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科学院院长*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要素】
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参照批注,理解分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分类**。(重点)
一、由词入题,以题质疑
(一)读题解词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今天的课题。(学生读题)“呼风唤雨”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呼风唤雨”的意思是比喻具有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二)随题识记
“唤”和“纪”是这篇课文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注意左窄右宽)请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教师范写)
(三)课题**
我们前面两节课学习了如何**。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问些什么?
二、参照批注,理解分类
(一)找出批注问题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旁边和文后。请大家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学生找出课文中“一位同学”的问题,读出来)
(二)问题分类巩固
大家找得很准确。“一位同学”阅读了这篇课文一共提了6个问题。你们能把它们分类吗?
生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是根据课文内容**。
生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是根据写作细节进行**。
生3:“‘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是联系生活进行**。
三、学习课文,分类**
(一)**归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夜间飞行的秘密》,知道了可以多角度**。我们可按课文内容**、根据写作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刚才也了解了“一位同学”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完成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大家边学习课文边完成**。
1.第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第1~2自然段,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洞察”和“探索”有什么不同?(师点评:这是根据写作细节来**。)
生2:为什么说“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师点评:这个问题是需要联系实际**的)
生3: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发现和发明?(师点评:这个问题你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提的)
(2)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学生点评。
2.第3自然段。
(1)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怎么理解这句诗?(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2)朗读指导。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谁来试一试。(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
(3)在上一个自然段中写道:“使人类的生活**改观。”那人类以前是怎样的生活?(学生**说,教师相机评点)
(4)请默读第3自然段,并进行**。
预设:在过去的社会里有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呢?
3.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为文章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请大家默读后,针对此段**。(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预设:伯特兰·罗素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点拨:根据课文内容来**,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到生活中去找答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重点)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难点)
一、学习课文,分类**
(一)课**单
1.上节课的分类方法大家都掌握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他也给问题分了类,大家看看他是怎么分的。(课件出示课后问题清单。)
预设:分为三类,分别是——不影响我们对课文理解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2.师点评:找得很准确,这就是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新的问题分类。
问题序号问题类型问题内容
(二)整理清单
1.接下来请四人小组针对刚才大家提的问题,根据清单表格进行分类整理。(清单表格如右)
2.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
(三)展示清单
师:老师看到大家认真地整理了问题清单,请两个小组派**上来展示你们整理的问题清单。(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问题清单,并将问题的分类说清)
问题序号问题类型问题内容1不影响我们对课文理解的问题。“洞察”和“探索”有什么不同?2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3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每一个奇迹都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吗?
二、优选问题,设法解决
(一)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接下来,请四人小组讨论,在刚才的这些问题中评选出最具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理由。(四人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汇总汇报)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懂得了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接下来就要设法解决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1:一些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解答。
生2:有的可以通过*时的生活经历来解答问题。
生3:可以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搜索资料进行解答。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xx年——20xx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2
【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指名认读。
⑶齐读。
⑷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什么是原子核?
⑤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_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汇报交流。
⑸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3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地**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 纠正不良读音。
⑵ 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 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 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 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 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4
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⑶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爱迪生( )了电灯。
②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环境得到了**的( )。
⑹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发明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原本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发明。
3、同学结合自身的感受**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发明奇迹、幻想变成实际、人类生活**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到的资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⑸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和哪些方面?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⑶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发明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6
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xx年——20xx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9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科学院院长*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创造奇迹)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0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学会生词。
2、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准备】
1、课件,收集有关现代科技的新成就。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向问问大家,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生活变化的课文,读题,理解课题,当看到呼风唤雨就想到谁?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现在我们就和*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简单介绍*。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请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独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依赖、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四、默读课文
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自学课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找出句子体会:
如: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⑵拓展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⑶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⑷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
过渡: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
读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体会作者是说明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的世纪的?
(做比较)
体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过渡:
我们现在的吸过来府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古代还有哪些幻想都已变成现实的?
我们现在发明发现这么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段:
⑴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⑵拓展一下:
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⑶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
出示句子体会: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读句子,说一说愿意,在联系课文的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现代科技发展之快、之多)
体会的读一读。
在这近百年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⑴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⑵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
⑶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⑷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⑸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
出示课件:
X射线、空调、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⑹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观改变
过渡:
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成就使我们实现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们过**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过**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你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当一名小小***,描绘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图表现)你现在就是小小***,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八、总结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改变改观
现代科技人类生活
发明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
我观看了骆正位老师执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的教学vcd后,自己感受颇深,也从中受益匪浅。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我看后对骆正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的反思:
1、我觉得:骆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语言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他不同于一些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无论学生回答得怎么样,都会始终如一地用**“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句,这是我们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语句,往往有意无意间给学生的一些赞赏和“鼓励”过头的情景:造成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听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经脱口而出,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实践中发现,开始的课堂气氛热烈,愈到后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预设环节之类的问题外,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和泛化,使评语的激励性和导向作用大打折扣。
而骆老师在教学中,只是通过自己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一点真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学习。
此外,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骆老师还常常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2、我觉得: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
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这一点。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会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一篇课文。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2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课文。一篇科技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语言简练,条理清楚。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呢我选择了网络环境来教学。
其一,是想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新型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的浩瀚,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以及网络学习所带来的方便。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交流场所,能够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
其二,我的学生,在一年级已进行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初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与他人协作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我制作的网页中纵向设计了作者简介及四部分的学习内容,在五个栏目中均为学生收集了相关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了解更多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横向设计了科技视频,科技历史,世纪成就,阅读*台,科技发展,科技名人,网上遨游,学生交流,架起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包罗万象,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即不能过高的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网络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的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的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3,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和"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喜欢科技成就这个栏目,我对科技发展很感兴趣,因为……学生的回答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的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网页中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第三,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网络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三,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台,听****,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要……"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仓促,没有太充分地思考,对教材的把握似乎还存在问题。现在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及自己的简单思考写下来,以资借鉴。
如何读懂这篇文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分段读文,引导孩子逐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读懂课文的。其中,处理的方法因段而异。第二自然段是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用上课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语“现代科学技术”、“发现”、“发明”、“改观”来概括段意。在这个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辨析“发现”、“发明”,主要采取造句的方法,因为学生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对这两个词已经有所了解,先请学生简单说说二者的区别,然后分别用这两词来说话,在恰当的时候增加难度,把两个词用在同一句话里来说,比如: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瓦特发现蒸气可以推动壶盖,经过思考实践,他发明了蒸气机。另外,在提到“改观”时,和“改变”、“改善”对比,又辨析了另一组近义词。
第三自然段则采取分层的方法来学习。前三句话都在讲古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依赖自然生活,在神话中寄托美好愿望。其中,第三句的处理是重点,尤其是“寄托”这个词不大好懂,我采用了拆句说新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寄托”说话,如:古时候,人们用“千里眼”寄托了想看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的美好愿望;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想听到远处声音的美好愿望……在运用中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寄托的意思,更明白了如何运用这个词来说话,同时也感受到了古时科技的不发达的状况。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后两句是说二十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迅速、巨大的变化。通过分层,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里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这一段作者引用了岑参的诗句来说明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迅速、巨大的变化,是理解的难点,我采取了老师讲解诗意,由学生体会其含义的方法。这里可以充分信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非常好的抓住“忽如”体会迅速、出人意料,能够抓住“千树万树”体会变化之巨大,通过“一夜”体会变化之快。
第四自然段比较简单,可以通过最后一句概括段意。这里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技在哪些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顺带扣入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最后一段话是对文章的总结,此处,让孩子们联系前面对段意的概括,结合这段的最后两句话,用“不但……而且”连接,完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致教学流程是这样的。但是感觉讲得很累。虽然几处放手由学生说话、谈理解的地方效果很好,交流充分,训练扎实,不过整体上觉得学生学得并不轻松。这种逐段讲解分析的教学方式牵的痕迹很浓。这类文章的体裁应该归到哪一类?这篇文章不同于说明文,也不是常见的科学小品文,这类文字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哪里?这类课文是否应该以训练为主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文章体裁的界定有时会对教学目标直接产生影响,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也是这篇课文教学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容易入手。
由于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因此我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看出?
②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
③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
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从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大胆的把他们想象的说出来。
另外这篇课文还有几个教学重点:如让学生学会用设问句;感受文中紧紧围绕一句话来写,并运用对比手法的方式;学会区分“发现”与“发明”;理解文中运用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的含意。
课堂教学上,气氛活跃,同学们都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但不足之处是某些地方时间安排不够恰当,某些可略讲的地方时间放得较长。在这方面我以后会多加研究和努力,希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一、围绕中心句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阅读。
由于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看出?
②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
③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
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大胆的把他们想象的说出来。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的从课文第4自然段中介绍的科学成就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的,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够说出是用举例和对比这两种方法来介绍的。
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课上是必须的,因此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不准确,朗读的效果也就不好,理解起来也不工深刻,因此我示范朗读教给学生正确的断句方法。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所表达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学生同读书找例子,很快弄清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并且会用他们所一句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学文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7
【情景说明】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以下通过3、4自然段的对比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生活的贫乏和20世纪生活的精彩纷呈,体会到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的改观,理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
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反思】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片段二】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生: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美好的神话能纷纷变成现实,是科学知识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他们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段教学,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接着,我又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空间。“假如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学生又换了一个角度去感受现代生活的精彩,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这样,从自己到他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专家点评】
正如这位教师所说的那样,这篇教学案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首先是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其次是有层次性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空间。从简单地模仿“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说话,到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介绍20世纪人类还拥有什么,再到创造性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为目的语文学科特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最后是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超越文本的想象说话,既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是文本再创造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本片断最大的亮点是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文字性”和“创造性”。真正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8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与内容,在本学期其中的一个训练知识点是学生都必须具备搜集并收藏资料的能力。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课堂上,我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课文顺序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分组汇报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在充分朗读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当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学生激情的朗读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融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也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泡泡中“‘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也是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解释词义——结合生活理解词义——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理解”这样的过程,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我的语言亲和力和激励性还不够,这往往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感悟到只有通过自己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对于课后问题的处理也不到位:“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9
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成功之处:
一、围绕中心句进行**,调动学生思维。
本篇课文中心突出,浅显易懂,全文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展开说明。围绕这一中心设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做到浅显课文的深化学习。设置的问题,例如: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20世纪有哪些科学成果?是什么促使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多种,如查字典、查工具书、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本课的学习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例如,理解“呼风唤雨”一词,让同学们阅读全文来说本词是什么意思。区分“发明”和“发现”这两个词语,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属于“发明”的科技,哪些属于“发现”的科技,学生在对这两个词语理解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延伸。
20世纪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世纪,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科技发明,让学生通过留心观察生活,查找资料等方式,说说书本中没有讲到的一些科学技术。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一百万年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我们现在幻想的新科技产品的出现。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许多多他们想要的科技产品,如时空穿梭机、传送门……古人“腾云驾雾”“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到今天都得以实现,孩子们坚信,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也是能够实现的。课文到这里,起到了一个思想的升华的作用。
不足之处:教学中我让孩子多查阅资料,从补充资料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了解的不多,知识贫乏,此类的课外书阅读的比较少。学习语文不能忽略科普知识的普及,因此应该多提倡孩子多读科普的累的书籍,做到与时俱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0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台,听****,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1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技知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这种类型的课文很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和科学常识课。在上课前,我刚好听了“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课,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课并不依附于华美的课件,有的甚至不用课件,依然可以把课上得很好。我很长时间将课件作为上课的载体,“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在第八单元时我想试着摆脱对多**的依赖。在上这节课时,教室的多**坏了,我连简单的PPT都没用。
我布置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课文顺序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分组汇报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在充分朗读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理解水到渠成。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泡泡中“‘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也是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解释词义——结合生活理解词义——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理解——回到课文朗读理解”这样的过程,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我忽略了课后问题:“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
这节课是我尝试着减少对多**的依赖而上的一堂课,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介绍,但是我们在认真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中体会到了二十世纪人类是如何呼风唤雨的。这节课我感觉到了淡淡的语文味,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孩子想象、思考的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继续在语文味上下工夫。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成功之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设计有效**。什么是“呼风唤雨”?“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导入新课时,本来我审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就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世纪”和“呼风唤雨”的理解非常到位,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如果此时还要质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于是我去掉了这一环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到**选择、自主探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注重学生的学**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
不足之处:
1、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有让同学们合作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样一个设计。当学生问道“农耕社会”这一词语时,我说接下来的学习中会遇到,那时我们再理解。其实应该适当地将这个词语点一下,一会儿再遇到这个词学生一定会更有体会。2、在理解“发现”“发明”两个词语时,学生自主理解的意思并不到位,这时我随机造了两个身边的句子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去用这两个词语亲自造句,他们的理解会更透彻,体会会更深。
整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我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3
【教学片断】
师:什么叫世纪?
生:一百年为一世纪,2005年属21世纪。
师:什么叫呼风唤雨?
生:结合课文理解。
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含有生字的句子反复朗读。
师出示生字卡片。
生:轮读。
师:强调不正确的读音:
后鼻音:程耕幻
控翘舌音:程哲
师:学生质疑,那些词语你不理解。
师生共同释疑,借助工具书理解:
奇迹
出乎意料
依赖
千里眼
腾云驾雾
洞察
归根结底。
生:区别易混淆词语:发明──发现。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生: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流利。
师:说说读后留给你的印象。
生: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电视
生: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海底,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科学创造的奇迹。
【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灿烂的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通过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不太好,有好多学生手里没有字典、词典,而有的学生却很会利用工具书,对词语的理解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当当小**:采访长辈过去的生活(回家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从小到老、从小到成年,吃、穿、住、行是怎样的?写写自己现在的吃、穿、住、行情况。对比后写上自己的些许感受。)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与内容,也应当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本学期其中的一个训练知识点,学生都必须具备搜集并收藏资料的能力。)本学期另一个语文学习知识点就是把网络搬到语文教学上。在讲授本课时,我两度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教学。一是在学生自学时,把收集到的好词发到教师博客上,然后学习齐共享。另一次就是在讲授课完,根据学生的对20世纪的科学成就的收集,把收集到的传到博客上。 合理地选材是一堂课是否精彩的前提和关键,有内容有内涵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积极思维的动力。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学习三、四两个重点段,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内涵。当讲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磁悬浮列车、X射线、纳米技术、载人飞船、数字电视……”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很多。学生活跃的思维、热烈的发言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当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学生激情的朗读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融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也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们还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带来的精彩中。这样的成功都源于丰富的课堂内容。
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亲和力和激励性还不够,这往往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感悟到只有通过自己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一点真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科学院院长*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感谢学校为我们年青教师提供这么一次拜师的机会,在两个月里时间里,邱老师毫无保留,尽心尽力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本人以四年级上学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为徒弟汇报课,现将自己对于本课的反思叙述如下: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再直接切入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20世纪有哪些科技成就,并借此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成就,学生即可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回答。教学这段时,我注重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再由此引导生联想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第3自然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伟大,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之后,便让学生带着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本段。建立此基础后,学生应该能明白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引出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波兰特罗素说的话,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出示一篇练笔,完成本次教学。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对于说明文里说明方法的运用没有落实的教学当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校**对我能及时批评,指导,我将谦虚,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谈谈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选择他们谈的部分内容写下来。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谈谈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选择他们谈的部分内容写下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9)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地**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xx年——20xx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4
【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 (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 指名认读。
⑶ 齐读。
⑷ 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 (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 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 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 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 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 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 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 什么是原子核?
⑤ 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 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 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 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 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 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 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 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 汇报交流。
⑸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 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 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 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 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5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地**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 纠正不良读音。
⑵ 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 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 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 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 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习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习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习,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习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
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科学院院长*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⑶ 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环境得到了**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发明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原本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发明。
3、同学结合自身的感受**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发明奇迹、幻想变成实际、人类生活**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到的资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和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发明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赖”“耕”两个生字,会写“赖”“耕”“改”“程”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同学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可真是呼风唤雨呀!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生**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耕”“赖”。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确。
4、讲解“发现”与“发明”并进行练习。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及占位。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3、交流展示,教师评议。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发明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1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21世纪改天换地再创奇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篇(扩展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荟萃20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者、引导者、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 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再次,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最后,抓住写做方法,及时训练,当堂应用。总之,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
3、掌握写作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 课题)
**:1、 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20世纪是谁、靠什么在呼风唤雨呢?
(学生回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学习。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能读懂了什么?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不仅**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生交流,师引导:
(1)农耕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愿望现在都实现了吗?(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3)没……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作者将这句话用到这里,是为了表明什么?(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学习方法:
a自读诗句,了解句意。
b练读,体会情感。
c指名读,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d再次练读,齐读,读出情感。
(反复诵读,使学生们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
回读第3自然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人们只能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来寄托愿望,生活的如此困苦?生答:没有科学技术
过渡语:是啊,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科学技术,可是到了20世纪就大不一样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20世纪科学成就的句子画出来。
a指名回答,学生归纳
(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如此多的科技成就让人眼花缭乱,谁能选择一样说一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多表达,通过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通过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同学们的时代自豪感。)
带着自豪感,再读第4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连王宫贵族兜捕感想象,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呢?生答:科学技术
3、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语:英雄所见略同,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我们的看法一致,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不太理解,谁能帮帮老师?(理解重点句)
出示黑板: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a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言,谈体会。(再次进行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丰富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变)
b师评价。
三 畅想未来,激发兴趣
过渡语: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犹如在创造着一个一个神话,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然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它会创造哪些奇迹呢?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大家**畅谈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
师引导:
a如此多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呢?
b同学们只要你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你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教师的及时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 总结写法 及时练笔
过渡语:让我们先暂时告别梦想,回到现实。看黑板,作者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他用了什么办法呢?
(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对比和举例子)
小练笔:用对比和举例子的方法,任选其一,写一小段话。
a秋天的果园 ——————————————————————————,
可是到了冬天——————————————————————————。
b过去—————————————————————————————,
现在—————————————————————————————,
未来————————————————————————————。
a指名发言,共同说出写作方法
b师评价,引导
(及时的练笔,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五 结束全篇 提出希望
a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b回去之后,把你的收获将给父母听,也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 现在
没有电灯 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 潜入深海
没有收音机 程控电话
没有汽车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人类
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社科院的院长*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师:这同样一个精神文化与物质同样富有的世纪,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③回归课题,激**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
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
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
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
本文是一
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
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
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程:
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2课时
1.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2.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3.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4.布置作业:(选做)
练笔:未来的
绘画:科幻画
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3
【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查字典,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指名认读。
⑶齐读。
⑷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什么是原子核?
⑤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汇报交流。
⑸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4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人类
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移动电话、高速火车、潜艇、飞机、火箭、互联网、机器人、视频聊天……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00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初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词语:呼风唤雨 世纪
2、思考: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3、引读:“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5、检查自学情况。
三、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一些不理解的词句。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四、课堂总结: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希望同学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有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29课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3自然段
我们先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1)交流,出示句子: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2)体会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没有电灯生活在黑暗里,没有电视就没有娱乐,没有收音机就不知道外面的信息,十分闭塞。没有汽车就没办法走远,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只能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里。靠老天爷吃饭。天时好,天地收成好。来个洪涝灾害就连饭都没得吃。为什么?科技不发达。他们只能用幻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祖先的愿望是什么?“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小结: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师板书:过去 用 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4)我们祖先的愿望实现了吗?在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实?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二)第4自然段
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
1、默读,把你认为课文中最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
2、读后交流。预设:
(1)生: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视**让我们了解世界;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不管你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沟通;网络就更方便了,在网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这网络比千里眼还千里眼。地球真成了一个“小村子”。)
(3)看课件感受2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20世纪的科技成就。)
(4)除此之外,你还知道20世纪哪些科技成就?学生交流。课件显示拓展资料。
我还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感受到。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5)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交流时相机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三)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三、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xx
2、绘画:科幻画
3、办手抄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 去: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20世纪: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8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聚焦"科技"
1,播放视频: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片段,"神州七号"发射片段。让学生**说说感受。
2,师:是呀,真是太厉害了,太神奇了!这一切都得意于伟大的科学技术,这一切都科技呼风唤雨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切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之间喜欢的词句或难理解词句轻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出示新词,加强巩固。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词析句,激喜欢之意
1,谁能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难以理解
(1)理解"呼风唤雨":让学生先相互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通过以读带讲来理解:呼风唤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科学技术的用处之大,本领之强。学习作者运用设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2)理解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故事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你能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中找找他们的影子吗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哪些东西在农耕社会可以称上是"千里眼","顺风耳"哪些东西又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3)理解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的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联系诗句来里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在文中中的意思是说明了科学技术发展之快,体会作者的表达艺术。
(4)理解"地球村":
什么是的"地球村"为什么说科技的撒站,日益把人们居住的星球变程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5)"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多年以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能够吧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对科技发展迅猛之速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四,畅谈未来,升热爱之情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想想看,科技技术还会创造哪些奇迹
2,你们现在有什么理想,你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吗
现在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想为人类是会的发展做哪些努力呢请大家**谈谈吧!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但是科技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步的,让我们能够怀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也会有你们的产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语言,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树立起从小学好科学文化会知识,树立起服务科学的意识和信心。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句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为下节课的"科技发展畅谈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科技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现实
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 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 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 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 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 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 爱迪生( )了电灯。
② 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③ 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计划。
④ 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的( )。
⑹ 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 )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 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 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 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 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 **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 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 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 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 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 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 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 电视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 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 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0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 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科学院院长*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 (lài) 潜(qián)入
洞察 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 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 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 “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创造神话 创造奇迹)
幻想-------- 现实
教学反思:
教学思路:由谈话导入,接着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再质疑课题,读课题之后提出疑问,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一二段,解决“世纪”和“呼风唤雨”的意思。理解课文中诗句意思。
不足之处:设计的问题指明性不够强,学生比较难理解;认识到语速比较快;让学生说的比较少,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