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决赛(精选5篇)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1篇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懦尽T诩ち业谋热中,刘懦镜亩佑严嗉汤氤。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懦旧裉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懦鞠缘锰┤蛔匀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懦径プ沽Γ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懦荆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远也学不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500字(二)
近期,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并录制在电视台上播放,这是一个提倡我们学好汉文化和写好汉字的好节目,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喜欢看。我们几乎收看了每一场比赛节目。比赛现场“高手”云集,“角斗”激烈,十分震撼人心,我们会跟着欢呼、激动,跟着伤心、甚至是流泪。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复赛第四场的那场比赛。参赛队伍是福建、安徽、宁夏、北京四个代表队。其中福建代表队是来自我们厦门双十中学的选手。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双十中学的王鑫矗可是非常遗憾他没能成功书写“扭捏”一词。接下来选手们成功书写了璞玉、醍醐灌顶、束修、诡谲、犁铧、尺蠖等难度较高的词汇。经过几轮激烈的PK,我们福建队被淘汰了四名选手,只剩下“帅哥”姜力玮一人,现场还有安徽队四人和北京队一人。这时我们全家人都十分紧张,都为姜力玮捏着一把汗。接下来的比赛中,姜力玮面对1:4:1的处境,显得十分无助,但是他还是冷静听题,并且接连几次出色的发挥,写对了一些很难的词语,终于把北京代表队拉下了赛场。场上到了赛点,福建代表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姜力玮身上,姜力玮成功写出了“妆奁”、“觊觎”等高难度的词语,一路过关斩将,眼看要问鼎冠军了,可是最终还是惜败于“郓城”一词(评委说这词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过,不知姜力玮看过《水浒传》没有?)。这时,我们家里一片叹息声、叫苦声,全家人都站了起来,再也坐不住……
看了“汉字听写大赛”,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深地领略到了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深奥和魅力,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的浅薄。我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也要代表福建队去参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500字(三)
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2篇
这两个节目收视率都颇高,一夜爆红,成了“拯救汉字”的英雄。可汉字为什么沦为“被拯救”的对象?
“拍脑袋”与“放心里”
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
上述这些,或许是马东选择与河南卫视合作《汉字英雄》的原因,但这次合作绝对是“双赢”:2023年7月19日,首播一周后的《汉字英雄》为河南卫视带来平均收视率超0.6%,最高收视率0.8%的好成绩(据央视索福瑞调查),顺利杀入同时段电视收视排名前十;同时,经爱奇艺网播出后,《汉字英雄》百度指数升至45000,网站开发的节目同名手机APP《汉字英雄》仅在节目播出第一周,总体下载量就已冲破 10万。
这些都证明了马东当时的预判:“《汉字英雄》的创意出现在闪念之间,但我越想越觉得兴奋。仅从电视角度来看,汉字节目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在现在的节目形态里,它是没有的类型,而唱歌、跳舞、跳水,基本上都折腾得差不多了。”
创意之后,马东开始组织团队写模式,在这个有些“痛苦”的过程中,他开始对汉字有了新的认识,“于丹说母亲的‘母’在甲骨文中,两点就是。但当代人显然并不了解其中的深意,于是出现了很多不要孩子的女性。我很想把这些字原来的意思搁到当代重新回顾一下,或许这些字的本意可以在今天带给人们启发,这也是《汉字英雄》节目想要传达的。”
与马东的“瞬间创意”相比,关正文作为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总导演,对汉字节目的思考则沉淀了6年多。在过去的6年,他不断制作着其他各种节目,但生活中人们对汉字的滥用与漠视一直挑动着他的神经,“做《听写大会》的想法不断被生活中的观察强化,最终转变成一个电视梦想。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敢于支持原创的媒体和制片人”。
金越扮演了这个角色,他曾是关正《挑战主持人》时的制片人,两人还有过一起做春晚的经历。2023年,当金越强烈要求关正文“必须得为10套做点什么”时,关正文告诉他“我只想做《汉字听写大会》”。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片头动画中,关正文将汉字的结构进行拆分,任其漂浮在宇宙之间,继而无限重组。“这是多么神奇的文字,如此具有想象力,汉字的美应该令所有中国人尊敬与欣赏”,“节目做成了,就有人说我是拯救汉字的英雄。这帽子实在能压死人,汉字与汉语不是说出了问题要关注,就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中国人也不能冷待它”。
始于1925年的美国传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点评嘉宾郦波对汉字节目已经期盼了很久。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他也是“汉字危机论”坚定的支持者。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危机两个字还不足以形容汉字面临的困境,危机也不仅仅产生在汉字书写层面。人们的书写形式变化导致对母语情感的淡漠,将会影响文明与文化的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在他看来,这两档节目无疑掀起了“汉字热”,却还是来得晚了。“此前,我曾去国外讲学,看到美国电视里有个节目叫《全美拼字大赛》(Spelling Bee)。当时就感觉,美国人很早就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化、母语文化的情感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那档令郦波惊叹的美国电视节目,也是关正文的“心头好”。2002年,关正文第一次看到美国纪录片《拼字比赛》时,就对Spelling Bee的竞赛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思考中国可不可以有这样一档电视节目”。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当时的愿望,但仅仅是在电视上。而在美国,Spelling Bee不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它风靡全美,竞赛者包括8年级或以下的全部初中生,只要有参赛意愿就可以报名。此后,参加者要通过班选拔、校选拔、地区选拔、州选拔等关卡,最后筛选出的180人将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总决赛,电视只会对总决赛内容进行播出。
“Spelling Bee的总决赛对选手的词汇量要求非常高,测试的词语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即一切可以用英语字母表示出来的单词,包括许多只有大字典中才会出现的专业术语。这个比赛代表着一个国家单词界的最高水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借鉴了Spelling Bee的精髓,但有些是我们借鉴不来的。”关正文说。
无法复制的是美国人对母语拼写的全民坚持,这一坚持始于1925年,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举办86届,共有1100万名学生参加比赛。并且除美国本土外,它还不断向外扩展。2009年,Spelling Bee美国拼字大赛就正式进入中国,当年就有一名来自中国赛区的选手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总决赛。
“其中一年,在Spelling Bee中国赛区的比赛中,因为中国孩子英语单词储备量太大,使得题库都用没了,却还有40多个决赛选手没有比出胜负,节目只好停滞在那里,择期再比”,作为Spelling Bee的“粉丝”,这个情景曾极大地刺激了关正文,一是令他在筹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时丝毫不敢懈怠对题库的准备,二是让他深刻意识到英语早已成为中国孩子学习的重心。
英文之过?
对英语教育的过度重视,也被很多人视为汉字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汉语史的研究员孟蓬生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裁判,他认为:“由于改革开放,我们需要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需要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这个时候英语开始热是必然的。从本质上看,并不是学英语有问题,而是我们的英语教育有偏差,要所有人都拿出近十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可能并没有必要。”
凑巧的是,就在两档汉字节目热播之后,北京市中高考改革媒体吹风会传出消息,2023年开始,英语卷分值将从150分降到100分,语文卷分值将从150分增加到180分。在此之前,江苏省已让英语“退出”高考,采用分级制;山东省也将从明年起取消英语听力测试。
多地对英语的“开刀”被很多专家解读为:“当代教育体系中,英语的比重太高,汉语却被严重忽视。这种比例失调,有望在改革后得到缓解。”
但抑制英语就能起到壮大汉语的作用吗?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学者秋风认为:“汉语弱化,只能从加强汉语开始,又怎能寄托于减少英语?”他开出的药方是,“还得从改变语文教育体系入手,特别是语文教学法,那种用科学方法去分析语文、分拆段落、总结大意的方法,从建国后就不断使用,把语文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越来越枯燥和机械,这种本身就欠缺优美的教育,如何能教出具有优美汉语能力的学生?”
汉字背后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上世纪70年代,在《听听那冷雨》里,作家余光中如此表达着汉字的神圣。
而这神圣的光芒,越来越黯淡。
郦波最担心“提笔忘字”被轻看,“不是忘掉几个汉字,忘记带来的是对母语情感的减弱和淡漠。这一点很可怕,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危机来,可是几十年、上百年,这种淡漠对国民的心理、情感、价值的影响是致命的,很多文明的消亡都是因为文字消失和母语情感淡化”。
对汉字现实发出“抱怨”的还有作家野夫,在2009年中国当代汉语贡献奖答谢辞中,他曾言语激烈地控诉:“六十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官方文本稍带人性和个性……于是,汉语不再庄严正直,不再神圣多姿……而语言的退化又必将带来思想的萎缩。”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裁判孟蓬生,也将汉字失去强大而优美表达的能力与历史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上世纪的中国,近百年的时间里有一半是在打仗,由于战乱,建国初期除了汉语研究者、作家等几乎没有人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关注汉语。当时,汉字由繁体变为简体,这段历史曾引发后人热议,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但1949年文盲人数之多更是语言学习的最大现实。此后,“”和“”相继出现,在这两个特殊的时期,政治左右着文化,只有与政治相关的内容才会被传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与少年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学会欣赏汉语?再之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也带来生活压力增大,人们终日奔波,浮躁功利的价值观在一些人心中成为主导,汉语表达的安宁娴雅几无可能。
或许,是中国的历史最终决定了汉语的无奈,现在有一些变化开始发生。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保护汉语,行政不应缺位。在公开信《保护汉语需情绪,也需行政》中他提出,尽管多年来相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母语,如十几年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刚刚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和连续进行多年的、多个部委联合举办的推广普通话周活动,但这些做法还不够,“行政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化,应该用更多行政手段和措施办法保护母语”。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字听写;成功;不足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为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决定共同举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原因分析
(一)节目体制的优势
1.场内场外与初中生同步听写
从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一直有一种很好的体制模式,那就是场内有成人听写团和初中生一起听写,第一届的时候只有10人,第二届增加到了100人,各个领域的人都有,有在校大学生、老师、普通工人等。并且坐在场上的很多观众,不论是里面的中小学生,青年人,中老年人,甚至才5、6岁的小观众,也都拿着纸和笔,拿着字典,和场上同步开始答题。在候场区,是老师,家长等候的地方,在学生书写的时候,老师也在同步书写,希望可以感受学生的紧张感,同样也在考量自己的词汇量,也同样可以积累不认识的词。第二届《汉听》把成人听写团完全移到了另一个现场,与直播现场隔开,因为有些成年人遇到不会的词,可能会习惯性的抬一下头,看到学生写的词,也不管对不对,就往自己的纸上写,这样这个节目就没有意义了,也并没起到复兴汉字的使命。所以把他们移到一个单独的现场,只有写完才可以看见答案。并且主持人会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宣布成人听写团冠军,让大家都来认识一下他,这也是可以圆一个电视梦的舞台。
2.主考官、裁判、主持人与学术嘉宾成为亮点
《汉听》的主考官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由他们来为选手报听写,这不仅显示了国家对这档文化类节目的重视,也是为了纠正人们在口语朗读中的错误,如打烊,烊的正确读音应是第四声,但很多人因为读起来方便很多人都把它读作第二声。第二届的《汉听》多了对字词的举例,把包含词的那个句子读出来,不仅方便学生更好理解词语,而且可以多了解一些优美的大家之作,积累一点知识。这对场上的选手是一种预习,对场外的大学生观众更是一种复习,让人们重视古代的诗词,品味其中的哲理。
《汉听》的裁判程荣、谭景春、张伯江均是语言所研究员,他们保证了《汉听》权威和公正,而且他们不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来给学生死判,而是会根据词义酌情算对错,如在一场比赛中,选手写的是瑰伟,但正确答案是瑰玮,裁判也判他对了,他说这两个词句意相近,因为在以前的古文中曾用过这个瑰伟,所以也算他对了。第二届《汉听》增加了一个黄牌环节。如果部首书写有错误,给予再次书写的机会,但如果再次书写仍有错误,给予黄牌一张,得到两张黄牌即下场,这也是很人性化的。不仅要学生平时规范书写,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汉听》的主持人和学术嘉宾对主考官报到的词进行解释,介绍它的原意、出处、字形演变,让场外的观众也懂得了很多。不再只是单纯的汉字听写大会,而是通过这档节目激发国人更好的学习汉字,汉字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另外,主持人在朗读中的正确发音、稍有停顿、裁判的二次解释、主持人与嘉宾在场外的着急表情都体现了这档节目的人性化。
(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央电视台推出这个节目的最重要原因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重温我们的书写文化,重拾汉字魅力,重建汉语自信。虽然世界各国文字都有其书写上的美化,但只有汉字书法才能称为艺术。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音韵。节目中,选手在田字格上书写,体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新闻主播纯正的发音,更是体现了汉字的音韵美。在节目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选手没有听过这个词,但是能根据主考官的解释,把这个词写出来,这就是汉字的伟大之处。第二届《汉听》增加了好几个代表队,其中一个就是国际联队,是在中国读书的不同国籍的学生组成的,这个代表队的组成,是汉语正在逐渐走向世界的见证,看到一些选手在熟悉的田字格中写下优美的汉字,让人不禁生出一种自豪感,这场比赛下来,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对汉字的传承,还有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为对手鼓掌,一些选手在下场的时候会对台上的选手鞠躬、竖大拇指,而台上的选手也会点头还之。更多的则体现在很多选手在上场和下场前都会深深的鞠躬,以示对主考官,裁判和观众的尊敬和感谢。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单单是对汉字,对书写文化的弘扬,更是对道德和伦理的弘扬。
(三)全民参与,普通人的明星梦
《汉听》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活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队,第二届更是增长为36个,港澳台各派一只专门代表队,并新增了国际联队,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其中。每个小代表都是各个省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舞台上的一名英雄,并让全国的观众记住了他们,有些选手还热情的推荐了自己认为有用的汉字记忆法,供大家借鉴。登上《汉听》的舞台会让学生更加的热爱汉字,会激励更多的学生踏上听写汉字的征程。这档文化节目和其他的综艺节目不一样的特点之一就是几乎无剪辑,把所有的内容都呈现给观众,所有的选手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会因为第一个词错了下去了,而不出现在镜头中,这里的每个选手都能出镜,让全国人民看到。
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不足
(一)汉字的规范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汉听》有很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一些不足的,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严格规范汉字书写。在比的初期,一些学生的字写的较清晰、整洁,但没有注意笔画是否规范,如“力”字,应该先写横竖勾,再写一撇,但有些同学是先写一撇,再写横竖勾,而裁判和学术嘉宾也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过于关注字形是否正确,而忽略了书写是否规范。汉字书写是有一般笔顺规则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小到大,从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等。汉字的笔顺是汉字书写的内在逻辑,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性,关系到汉字的书写速度和字形的好坏,在比赛中,选手书写的每一步,底下的观众都是可以看到的,如果很多学生书写都不规范,不禁让人质疑为何能进入初赛的选拨。而且,不确定笔顺的人就会根据学生的书写顺序来给自己定一个规范的标准,中国十几亿的观众都在看着,一个学生书写错误,后面跟的不是一个两个错误,很有可能是千千万万个错误。
(二)选手的竞争意识被强化
《汉听》是冠军争夺之战,但它的过程更精彩,更引人入胜,观众想要看到的是选手如何征服高难度的词汇,如何展示他们惊人的阅读量,如何体现赛场上的风度。很多选手展现出了绅士风度,在自己惜败,对手晋级时给予衷心的祝贺,在自己晋级对手惜败时表达对对手的鼓励。但世事总是具有两面性,离总决赛越近,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每当到了关键赛点的时候,总有学生因为对方写错而欣喜,因为对方写对而懊恼。不光学生是这样,场外老师也是,当对方学生答对时,他们连鼓励的掌声也不愿意给了,老师如此,学生便在意输赢。但比赛要强调的不仅是竞争意识,更是展示风采,展现知识量、展现个人涵养。一位叫晏禹南的选手,惜败于钣金一词,在他下场后,向场上的选手都鞠了一躬。还有来自浙江的计雨彤,在她下场的时候,她对场上留下的选手竖了大拇指。与能否夺冠相比,选手展现的这种大将之风更符合大赛的初衷。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虽然说《汉听》还有些问题值得探讨,但总体上来说,对汉字文化、书法艺术、道德品行的传承有着筚路蓝缕之功。汉字文化节目的定位让观众从中获得知识、引起思考、满足诉求。由汉字组成的词是否可以因为收入词典而不朽,不是词典说了算,而是文明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卓,郑鑫.浅析汉字书写与推广――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谈开来[J].魅力中国,2023(26):35.
[2]杜冬沿.书法艺术源流浅说[J].艺苑,2009(4).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4篇
一、微段阅读
(2023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意蕴, 。如今,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móu( )”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2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连云港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chóu( )。7月,我们将在央视黄金时段的“202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看到我市选手的精采表现。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提笔忘字现象严重的当下,你觉得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有什么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以“汉字听写大会”为中心语的微段阅读题,考点涉及到写字、改错别字、续写句子、阐明观点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把材料读透,看清试题要求,然后再动笔。
【参考答案】(1)缪 筹 (2)眩―炫 采―彩 (3)示例:优雅厚重传承民族血脉 字词句篇承载古今文明 丰富隽永表达深刻内涵 (4)汉字听写,提醒人们不忘中华文化的根本,通过书写,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使之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它没落,更不能让它消亡。
二、语病辨析
(2023年湖南益阳卷)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B. 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
C. 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实践活动。
D.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别,难度较小。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在审视题干和备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说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再说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B项句式杂糅,应为“与原画面相对比,《舌尖2》第一集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C项有歧义,应将“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改为“书记、副书记等县政府其他领导”。
【参考答案】D
三、对联拟写
(2023贵州遵义卷)在“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大赛现场要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解析】本题要求为“汉字听写大赛”现场拟写一副对联,有一定难度。此题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尝试对联的创作。只要学生掌握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拟写出符合语境的对联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四、口语辩论
(2023浙江宁波卷)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汉字正面临危机。请你就“电子产品是不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辩题,代表反方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
正方:我方的观点是电子产品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在没有键盘输入的时代,用笔写字可以强化人们的记忆,而如今键盘输入则让人们可以在多个候选的编码中选择所需的字,削弱了人们的书写能力,以致出现了“提笔忘字”现象。
反方:
【解析】这是一道设置情境进行辩论反驳的口语交际考查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情境材料及正方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正方提供的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但需要提醒的是论辩不是“攻击”,所以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有进有退。
【参考答案】示例:我方的观点是电子产品不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电子产品本身没有错误,关键在于使用者过于依赖键盘输入汉字,而忽视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
五、综合实践
(2023重庆A卷)今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开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请你参加下面与汉字有关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探究材料
请探究下面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张女士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2)趣解汉字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3)规范用字
学校食堂的菜品公示栏上有如下内容:
今日菜品
素菜2元:炒白菜、炖罗卜……
晕菜2元:青椒肉丝、木耳肉片……
①请将公示栏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 ; 改为 。
②就上面的错别字,你准备给食堂师傅提出来,请他们改正。你将怎么说?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字听写大会 传统文化 创新
继跳水、相亲类娱乐节目之后,歌唱选秀类节目又扎堆出现,引进节目呈井喷状态,当前电视节目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同化现象。电视频道是有限资源、稀缺资源,提供什么样的节目应当综合考虑,科学安排。但是当下电视已愈来愈成为“娱乐”的代名词,电视娱乐化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病——泛化、同质化、低俗化等现象招来“娱乐至死”的追问与批判,同时引起受众、媒体、政府多方利益的冲突与纠葛。①如果各电视频道都扎堆播出相同节目类型,必然挤压了其他类型节目的空间。同时,娱乐节目雷同化现象严重,会造成荧屏单一乏味,观众审美疲劳。
而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举办的大型电视活动——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吹来一股清新醒脑的文化风,一定程度上扼止了电视中传统文化的颓势,弘扬了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魅力,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汉字听写”节目的创意为电视注入了新鲜血液,其经验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
一、创新节目内容,突出文化亮点
“汉字听写大会”的鲜明特色是知识性和文化性,当然也有一定的娱乐性。它集综艺、知识、文化于一体,汇聚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和文化名人于一堂,通过知识的交流、文化的碰撞,营造了一种文化普及的良好氛围。
在“汉字听写比赛”中,看不到梦幻的灯光、华丽的舞台布置,更没有各种明星来献艺助阵,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成为节目的主角。比赛过程中的紧张气氛,充满悬念的戏剧性,精彩的成功和令人扼腕的失利,再加上学生们朴实、自然、真实的表现,同样产生了愉悦大众的娱乐功能。观众为选手吊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在紧张专注中观看选手比赛,从充满激情的快乐中学会了新知识;电视人也实现了“寓知识于比赛”、“寓学习于娱乐”、“寓文化于节目”的初衷。由此看,独特的文化元素是“汉字听写比赛”不同于其它娱乐节目的一大关键点。
二、改变陈旧观念,文化节目也可以有高收视率
一旦节目高雅了,收视率就成了问题;反而是一些低俗的节目,收视率却高得惊人,许多电视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拿湖南卫视被批的选秀节目来说,虽然不断有另类人物出现,节目中低俗成分不少,但收视率居高不下。这就使得中国电视圈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现象:高雅者曲高和寡,低俗者趋之若鹜。套一句老话即:低俗是低俗者的通行证,高雅是高雅者的墓志铭。
崔永元曾经说过:“收视率为万恶之源!”。为了迎合一些人的低俗审美趣味,电视台不断推出一些低俗节目,而这些低俗节目又培养了收视者的低俗趣味。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收视率的“紧箍”魔咒下,电视台不敢轻易制作文化性较强、有精神内涵的高雅节目,例如以前央视的“音乐散文”,就在收视率的末位淘汰中香销玉殒。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收视率固然重要,但培养亿万观众的健康心灵和审美趣味也是电视台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社会、国家、民族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大局需要,也是电视台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电视台作为舆论高地,如果总是跟着大众走,那么,作为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无法体现。观众的口味变化快,一味迎合观众,电视早晚会成为“鸡肋”,最终还是会被观众无情抛弃。
创办央视《百家讲坛》这种科教类节目,是电视台培养高品位收视群的必要措施,而且这种高雅节目的收视率也非常高。也就是说,并不是低俗的才是观众喜欢的,其实观众对于高雅节目的需求也很高。这一点,在当下引发受众高度关注的“汉字听写”节目中再一次得到例证。比赛为大众感受汉字之美,激发热爱母语的热情,引发国人对汉字书写危机的认识,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汉字听写”的成功充分证明,高雅的文化节目应该是电视台的首选,才是电视发展的正道。遗憾的是,目前真正能将高雅节目做到雅俗共赏的电视人相对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在呼唤高雅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呼唤要着力培养电视人才,培养受众的审美习惯。只有这样,电视节目才能从低俗和收视率的桎梏中走出来。
三、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蕴涵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交流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很多中国孩子都是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这种环境和氛围似乎形成国人一种集体无意识——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是因为未能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得出的肤浅结论,有点虚妄和想当然。
“汉字听写比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纠正了上述社会心理偏向。毕竟,作为华人,汉字和汉语才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家园。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远、深厚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功能,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什么话也不用说,也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汉字的音节美、均衡美、韵味美、恬静美,总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享受和愉悦。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妄自菲薄的文化倾向,不一味陶醉在单一文化中难以自拔,忘了自己的根。
“汉字听写大会”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引发了社会对汉字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开拓更广的节目领域。与此同时,为了这一类节目的健康发展,也有必要检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要均衡难易度。听写竞赛最大的美中不足是,各队轮流上场时面临不同题目,且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题目随机性成为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如果改进赛制,同一题目各队都派一名队员上场,不论题目难易程度如何,都面临均等机会。这样,不仅可以使竞赛更具观赏性,而且能够提高直播效率,使更多的队员有机会上场竞技。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精髓,也是竞技比赛的基本原则,只有提供平等的竞争条件,才能真正比出水平。
其次,要重视实用性。听写竞赛中遇到一些生僻字,现场成年人书写正确率极低,上场竞技的中学生却能够正确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年人对电脑的依赖,导致提笔忘字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是参赛学生投入了大量时间反复学习和记忆。由此导致一个问题,信息时代如何学习汉字?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按照经济原则应以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人们学习汉字的重点应集中在常用字。除了专业人士外,一般人对生僻字只要会读即可。汉字听写大会不妨改为汉字读写大会,竞赛内容包括常用字的听写和生僻字的读音。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三,要注意培养创造力。汉字听写大会,参赛队员展示了超强的记忆力。这既令人感叹,也令人担忧。信息时代创造力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电脑网络和搜索软件的开发,使人们记忆力的价值相对下降。审时度势,教育的重点应从提高记忆力转向培养创造力。在比赛中可以加入填空、组词和造句等元素,比拼参赛队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其中,具有创意的正确词句,还可以适当加分。这样,不仅可以使竞赛内容更精彩,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
期待着“汉字听写大会”能像当红综艺节目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影响力日益扩大,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成为全民关注的电视活动。有人说电视助长了情感幼稚病;电视上存在过多的程式化,节目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电视被有限、狭窄的题材所禁锢……②但是作为电视人,只要多多汲取其经验,多研究其不足,在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上下功夫,用符合电视规律的合理合情和富于创意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就一定能在弘扬民族文化和谋求商业价值上寻找到新的方向。期待有更多电视人拿出办歌舞、相亲类节目的热情,在娱乐至上、歌舞当家的时代,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参考文献
①张晨、卫梦娇,《电视娱乐产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从电视娱乐节目之“俗”说起》[J].《新闻世界》,2023(8)
②黄学建:《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