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作文(精选5篇)

社会公德作文范文第1篇

在家旁的三叉路口,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辆银灰色的越野车停在路边,司机可能去路边的商店去买东西去了。而众多的车流,就被这辆小车给塞住了,原本的两车道变成了一车道,而此时正好是下班的高峰期,怪不得会堵车。

我不禁愤怒了起来,因为就在马路前不远的对面,就有一块可以停车的小空地。为了自己买东西的方便,就不顾别人了吗?这又是一个社会公德的缺失。

我还不曾忘记我在品德书上看到的:一名16岁的少年高某,仅仅是因为无聊,就到镇中学放高音喇叭干扰教学,又开着拖拉机进学校横冲直撞,还在路上拦截学生侮辱打骂。当老师出面劝阻时,他竟然还说:“我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别人,不被法办!”……

我也不曾忘记我曾亲眼看见过的:一个时髦青年随手扔掉了一个可乐瓶,可乐洒得地上到处都是。一位老太太差点因此而摔倒……

我更不曾忘记我曾亲耳听见过的:一名公交司机仅仅因为前面有车掉头,阻碍了公交车的行驶,就破口大骂:“搞快点滚吧!”……

社会公德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可这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什么呢?丑陋、、卑鄙!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需要素质。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道德已开始在滑坡,千年文明古国的形象早已不在,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

社会公德作文范文第2篇

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今天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

中午的时候,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吃饭,要经过新马路,当我门刚过完马路的时候,妈妈看见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走着走着就“咚”的一声的摔了下去,很久都没起来,妈妈马上叫我看,去扶老爷爷。我看了半天,都没看见老爷爷在哪,我问妈妈:“哪呢,哪呢?”当我看见了老爷爷的时候,离他很远了,接着我又看见几个赶集的几个路人去扶那位老爷爷,把他带到椅子上坐下了,然后较近的人家给他送去了水,问这问那,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可我还认为这位老爷爷的家人对他很不负责任,在这个时代,像着样的来人一般都在家好好修养,而着位老爷爷去还一个人去赶集。

其实,在我们这个社会了也有相反的人,他们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装做没看见,不理不问,这些人的良心一定泯灭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强的公德心和爱心,只要人人都像那几个路人一样,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社会公德作文范文第3篇

要正确处理群众性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外化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是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的基础。因此,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社会文明,既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在因素,也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外在表象的总和,强调的是“两个素养”的同质、同步发展。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还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灵魂性的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促使公民在参与创建中启发道德自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律方式来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从创建工作的传统意义上来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是一个在强调公民内在修养基础上,调动各方凝心聚力的共建、共享美好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公共环境与个人品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涵盖了公民道德建设各个方面,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两个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借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具体抓手,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涵,纳入到各项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当中,体现在群众性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引导社会把精神文明创建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真正使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成为提升“两个素养”的过程,确实推进“两个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要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坚持教行并举,着力推进公民个人道德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环境培育

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一方面要抓教育、抓自省,提升个体的内在素养,打牢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抓外在的公共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示范活动,推动道德要求的行为化、习惯化,努力构建美好的道德环境。

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对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培育。公民道德建设主要以个人内在自觉性为基础,从而达到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个人行为的约束。目前,我们的道德教育除公民个人自主教育外,还有来自社会教育的三个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每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对推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通过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文学艺术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宣传引导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为人类服务,能够给人类带来真的启示、善的感染、美的享受。在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关键是要把我们道德内涵融入在文艺作品中,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多种形式把这样的作品送到群众中去,让公民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化和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公民道德意识、明确公民道德规范,推动人们去自觉实践道德行为。我们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带动其他公民的行为趋向道德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阶段,必须把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建立公共道德素养的需要,有计划地推出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并使用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常年化、经常化,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的召唤。

要正确处理集中推进与日常教化的关系,坚持道德制度化方向,深入持久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提升两个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推进机制,即道德的制度化。制度伦理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道德建设中,制度伦理有着两方面含义,即制度的道德性和道德的制度化。如何将道德制度化?首先是要将道德的要求纳入到行业守则、村规民约、公民公约等公民日常行为规范中。

规范的遵守,一靠自觉,二靠监督。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这是确立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监督包括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从当前情况看,大众监督虽然比较薄弱,但在一些社区、乡村,公民的自觉意识较好,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议事、监督机构较发达。这些机构在公民道德建设等基层思想建设中发挥着良好作用。组织监督机制应该是健全的、有效的,有些地区对公务人员提升政审中纳入了社区访问一项,一些组织对社会公德意识不佳的组织成员实施惩处,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组织的实质性监督。但组织在对单位、部门、区域的集体违规的监督上还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性。舆论监督成效越来越明显,但媒体及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张口费”、“封口费”事件成为媒体监督的毒瘤。问题的存在,就是改进的方向。因此,只有加强三类监督的横向联系,实现相互协调、功能互补,才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公民道德环境。

但不论我们做得如何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其自身的重点问题需要突破。在不同的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需要,及时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项专题性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集中性活动。

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公民道德建设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存在薄弱点。诸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抢道行车、乱丢乱扔、粗话脏话、插队加塞等陋习问题,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化难以一时解决的,需要我们有一个集中性、运动式的推进活动,需要我们集中一个时期,开展一个问题的专项整治。这样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推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以强势推进公民自觉养成,使人们养成并不断巩固良好的道德习惯,破除和摈弃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其实,开展系列集中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我们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的经验。

社会公德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3-0278-02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

当今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公德素质,其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具体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一)公德教育力度不够

1.家庭公德教育的欠缺

家庭教育是培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的第一步,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影响重大。但目前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特别是对其的公德教育,孩子一过三四岁就送入学校,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缺少父母的公德启蒙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父母接触时间少,缺乏交流和沟通,父母良好的言行举止很难影响到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又过多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视对其公德教育,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学校公德教育的不足

高校教育强调大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目前大多高校设定的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甚至过于理想化、形式化现象盛行。部分学校教育没有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个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公德教育方面很少涉及,一些代表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著作如《大学》、《论语》、《中庸》、《礼记》已不再出现在课堂和书桌上。同时学校公德教育面向的学生人数众多,使得公德教育很难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且公德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很少开展“爱心捐募”活动、“手拉手”等公德实践活动。高校教育更多倾向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其道德素质尤其是公德意识的提升。

(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抛垃圾,假冒伪劣,绿地践踏,抢位霸座,公共景点乱画乱涂,不扶老弱,不恤病残,放任宠物,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等。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开始定性的重要时期,社会是大学生接受公德教育的大课堂,对大学生的公德建设有很大影响。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敏感度高,对社会不良现象鉴别能力弱,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对其公德评判标准造成巨大冲击,就最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及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等大量社会现象对其公德建设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如若不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有可能使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加淡漠,出现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

(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少

参与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接受教育的理想课堂。但我国高校德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纯理论的课堂教学,老师可以讲一些为公益事业做出奉献的实例,但很少组织大学生实际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其亲身体验,学校对学生参加公益事业的行为,并没有给予过多重视,没有积极倡导也没切合实际的奖励措施,使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漠,在大学校园里,很少看见大学生相互自发组织去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四)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

当代社会,网络以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日常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对大学生来说,网络生活已成为其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很难避免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如各种类的视频、图片、文学等低级趣味、庸俗、萎靡、颓废的内容,、造假、诈骗、暴力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行为,对其思想道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部分大学生承认在使用聊天工具时,出于某些原因,谩骂、诋毁他人的行为时常发生,文明上网的大学生很少。尤其是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进而致使网络的不良信息更加肆意的无限制传播,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观,无形中使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

(五)忽视自身的公德修养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给予高度重视。但就目前形势而言,部分大学生忽视自身的公德修养,具体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言语粗俗、衣着不齐。如在校园里光膀,穿拖鞋等;行为不雅,如在校园里情侣间的亲昵动作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注意自身的个人形象,乱闯红绿灯,购物插队,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不爱护公共财产,肆意损坏公务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为抄近道践踏草坪,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不能保持公共卫生的干净,浪费水电,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因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自己公德修养的表现。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的路径分析

社会公德是公民基本道德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人们道德的最低底线,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程度的尺度。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其公德水平不仅事关个人,更重要的是其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整体形象,因此,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十分关键:

(一)加强公德教育力度

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是基础,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首先,家庭是大学生接受公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应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公德启蒙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树起良好的模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习惯。

其次,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及各个学习阶段科学规划要进行公德教育的内容。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要重视公德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注重校纪校风建设,积极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重点放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公德认知。

再次,社会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各级党政组织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把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并在学校附近的商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通过宣传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意识。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公德建设各有侧重点,因此在公德教育中应将三者有效结合,促进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后,对公德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执行好《纲要》,首先要注重大众传媒、文学艺术和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公德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大众传媒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文学艺术要注意文学艺术品味不得出现有伤风化有损道德的内容;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营造团结拼搏的氛围”。其次,健全基本的公共设施,公共场所设置各种规章制度的牌子等,随时随地提醒,达到知行统一,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再次,加强法制建设,发挥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惩戒作用,对有损公德的行为借助于法律法规的力量,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为大学生公德意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开展公德实践活动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需理论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参与实践,是加强其公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和了解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使大学生见贤思齐,从一些感人的事迹中如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从真人真事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感化情感。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手拉手”等公益活动,对大学生的公德建设有深刻的影响。

(四)倡导网络信息文明

当今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然网络有利有弊,在促进社会发展,方便人们生活,促进交流的同时,又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有损社会公德建设,妨碍社会发展。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的主要群体之一,首先教育大学生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鉴别信息真伪,培养自律精神,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其次教育大学生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地做到健康、文明、安全上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能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做出有失公德的行为。

(五)提高自身公德形象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其举动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社会乃至国家形象,这就要求在掌握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须提高自身公德形象,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提高公德修养,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言谈举止得当,乐于对需要帮助的群体伸出援助之手,爱护集体财产和公共财产,加强环保意识,不随手扔垃圾不践踏草坪,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插队、不乱闯红绿灯、遵守公共场合的各种公约,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对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公德形象,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R].2001.

[2]徐瑰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及对策[J].大家,2023(2).

[3]李长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4-11-22(4).

[4]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焦守伟.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教育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8).

[6]王伟林.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教育方法[J].辽宁行报,2009(10).

社会公德作文范文第5篇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5.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32.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介、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广告,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化的内容。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八、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