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论文(精选5篇)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想通过“和平演变”方式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以达到他们的固有目的。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党的十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认为这是“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碰撞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同时并存。在这样一个思想价值多元化的特殊时期,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将引起人们思想的无序和混乱,进而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思想文化渗透:西方阵营妄想“不战而胜”

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想通过“和平演变”方式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以达到他们的固有目的。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美国战略家尼克松在其出版的专著《1999:不战而胜》中非常明确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和平竞赛的战略”、而不是战争的方式以达到他们“不战而胜”和“和平演变”的目的。[1](P.1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以来,西方社会不愿意看到日益和平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新一轮大规模思想文化渗透转变为竭尽所能改变中国社会主义颜色,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为此,他们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就变成了美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丑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极力宣扬所谓西方资本主义诸如“自由”“民主”和“人权”普世价值观,以及“多元化”“多党轮流执政”和“议会制”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最终以“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式,达到实现“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2](P.38)新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诋毁,无论其方式、手段一直在更新,且更加隐蔽。他们极力将宗教方式和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并与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巧妙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其主要表现为以宗教交流、传播为掩护方式和手段,以自由为借口,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浸透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土壤中并将逐步实现其社会化。由此,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明确说过:“从到政治行动只有一小步距离”。因此,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前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二、思想道德良莠不齐: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新时期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阵营思想文化渗透的影响,在不少领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活动以及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可以说,这些思想和行为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3(]P.51)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奋斗目标,实质上也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应当肯定,当前我国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是比较坚定的。但是,也有个别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认识模糊、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一般认为,价值取向主要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ENTURY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可以说,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但是,目前社会上却有不少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问题。据媒体报道,有人为了得到iPad2、iPhone4S,不惜卖出自己的器官。有一些政府部门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上,他们强调政府的权威性,奉行典型的“政府本位”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只考虑政府自身的需要,从系统内部上级领导机关领导的考虑和需要出发,片面强调政府对社会管理和控制功能,很少考虑地方政府管理活动是否能满足当地社会、公众和企业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同时由于评估实践更为重视直接掌握评估权的上级领导,而不是公众的满意度,所以民众很难对政府部门行为形成普遍的监督与控制,政府部门、官员也难以平常心态面对下属或百姓的评价、监督。诚信意识淡薄。目前,社会诚信失范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隐患。2023年2月间,《瞭望》新闻周刊关于“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和杭州等5座城市民只有4.8%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好”,48.7%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一般”,而有46.6%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差”,甚至“很差”。[4](P.60)虽然这只是一次抽样调查,但管中窥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社会目前诚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我们知道,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对生活在这个社会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但是,一再爆出假冒违劣商品丑闻的中国,有近七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冷眼旁观自己对社会的职责。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2023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指出,中国最具规模的300家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平均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只有19.7分。这虽然较2023年的17分稍有进步,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只有1家公司获评为“卓越者”;而占68.3%的大多数企业则只能算是“旁观者”,而且当中26家公司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只得零分,甚至是负分。此外,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过去一年也不进反退,发展指数较2023年的13.9分倒退了0.6分。由于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有关部门在最近一年查获了市值逾5000亿元的假冒伪劣品。由此,有学者担心,如此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最终将打击我国经济和信誉,“假冒伪劣品对中国声誉的打击,虽还不算严重,但长期下去,恐怕会是很大的问题。”

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对我国社会日益加紧的思想文化渗透的迫切情况,面对我国社会思想道德良莠不齐、比较混乱的局面,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人们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和他们所受的理想教育的方法、内容和形式的不恰当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目前多元观念和多种文化并存的现实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坚决反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文化,使人们切实掌握主流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理想信念上的困惑,具备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及各类理论思潮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使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共有理想。第二,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与此同时,要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反映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第三,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文明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因此,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道德水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要进一步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当今,大众传媒是人们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各新闻出版单位要进行正面宣传,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在这一方面,大众媒体应该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及现代新闻出版的固有运行规定,制作出更多更多好的、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和广播节目以及丰富多彩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健康有序的精神食粮。

作者:蓝梅丽 单位:梧州学院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匡长福.浅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011.

[2]汤兆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路径选择[J].光明日报,2023-05-05.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一、率先垂范,点低渗透

2023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对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的薄弱环节、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保障做了细致具体的要求。作为教师: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应该是充满智慧的艺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是德育教学大纲忠实的执行者,教师的责任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然而要想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首要问题就是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现代教育方针、政策的交汇点。把传统文化、公民意识、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自己成为一位深谙教育的艺术家,一个心理健全、热爱生活、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再有就是从高高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于放下架子,以同龄人的思维和学生进行精神交流,在言传和身教中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能使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而文言文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言文的教学。因此可以在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历史主义教育。如:《论语》六则让学生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把它作为学习中正确处理学和思的关系的铭言;《岳阳楼记》展示了“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博怀。《廉颇蔺相如列传》讴歌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其他科目亦是如此,只要教师能够深挖教材内涵总能找出与其相容的交汇点。

二、重新定位,落到实处

传统形式下的德育目标过高,超出了中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从而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常陷入空洞的说教。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完整的人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者应将目光放长远,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将德育目标分解分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例如:中小学阶段把德育目标确立在最基本的“爱心”和“真诚”的认知和培养上,因为爱心和真诚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爱心和真诚的基本内容,懂得爱和真实做人的基本准则。再如,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感受自己的家庭、家乡的变化,孝敬父母开始。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过程。非品德学科的教学也要改变只重视知识的教授、忽视价值观判断的倾向,让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自然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力戒功利性和短期行为

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在学校里仍有市场,各种屏蔽、检查让德育变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空空洞洞。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连续的过程,它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下形成的。是贯穿于人一生的过程,绝不能搞封包式的突击,应以一贯的坚持让德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德育教育要力戒功利性和短期行为,才能提高其实效。如,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大事”,而应该重视“小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拿出扫好一屋的精神和行动,就一定能扫除净化学生心灵的环境。小事不小,以小见大。一个小活动,一个小措施,都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务实态度和德育艺术。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节节皆育人。教育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让学生悦纳。

四、营造环境健康成长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西昌学院工作单位:郑江锋

反思我国思想道德理论建设方面的不足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决不等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在研究工作中,决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而是要以其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切实研究新情况,努力开辟新境界。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积极正确地引导、消化、化解消极的社会思潮,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撑。2.思想道德理论建设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需进一步增强。新的社会实践会不断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要求,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社会转型期多种思潮激荡并存,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在解决人们深层次思想问题方面遇到了严重挑战。3.思想道德理论的文化内涵需进一步丰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思想道德建设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是现代道德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思想道德建设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应该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以形成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政治文化,即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去论证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充分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塑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民族精神。然而,在我国长期的青少年教育中,形成了以思想品德课专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对于通过历史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却重视不够,忽视了我国历史文明中的教育价值,因此,思想道德理论的文化内涵需进一步丰富,真正做到把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价值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达到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与要求。4.理论研究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拥有一支较强的理论研究队伍,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由于党和国家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近年来,思想教育学科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思想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加强。目前,在思想教育理论研究队伍中,“纯学生身份出身”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他们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及通过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产生的新经验感受体验相对不足,导致了他们关注重点由实际工作向理论工作的转移,造成了理论成果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差,使得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学院化”。此外,思想教育理论研究队伍的社会地位边缘化,与其他应用学科研究人员差距很大,研究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对思想道德理论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创新,丰富其文化内涵

1.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建设与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本质规定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和实现的。马克思理论既是我国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适应新的形势,不断进行创新,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使之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充分展示出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必须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与权威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使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思想保证、实践指导的同时,获得强大生命力。2.推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并且是以文化(精神生活)这一社会有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文化不仅对人们具有引导、规范的作用,它还能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塑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而和谐文化是以实现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为目标和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合乎规律的历史性发展,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因此,推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也是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要切实推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文明道德风尚,从而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信心。其次,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都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主旋律,陶冶人们情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最后,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推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3.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与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加快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就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且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机制与用人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通过途径储备人才,稳定队伍。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特点,高校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统一指导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经受住时空的考验,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光芒。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内涵融入教材,围绕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热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达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效果,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基层党组织是最小的单位,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具体执行者,起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广大学生党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争做我党良好形象的代言人。将学生的根本利益与党组织的工作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工作重点,定期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教育,针对有问题的学生加强一对一的帮扶。

二、加强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准入点

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表达了当代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方式的基本判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准入点。

(一)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宽容礼让的道德风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突出公民道德宣传日,开设道德讲堂和道德论坛,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先进典型,提高大学生道德判断力和荣誉感。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理念,使得人人懂法守法用法,共建法制和谐校园。

(二)突出诚信教育,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率先垂范,将诚信教育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本身的表率作用。依托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鼓励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惩罚失信行为。开通诚信广播,开展诚信宣传宣誓签名活动,举办诚信演讲,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在校园内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态内容,也包括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德育的思想、理念和意图演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定期组织学生欣赏红色影视,学唱红色歌曲,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校庆、入学和毕业典礼等重大事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唱响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积极开辟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和博物馆,重温红色历史,将校内外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道德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校园;思想;道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23-02

同志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大学校园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只有在和谐校园培养和教育的人才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才能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搞好思想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精神动力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先进的思想道德、广泛的智力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思想道德建设是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把大学生群体紧紧吸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牢固确立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其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加剧。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时,缺乏相应的辨别力。其二,当前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多样化、多变性等特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目前在校大学生,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时期,这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在大量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下,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唯有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社会运动的现状;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正确对待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和新情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应对各种思潮和政治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大学生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上下工夫,实现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帮助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建立一套正确的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强化思想道德课教学,运用道德功能,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和谐也是一个道德范畴。离开了道德就不可能有校园的和谐,离开了道德认同,学校就会失去亲和力,就不可能有和谐校园可言。道德是校园和谐的重要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动力。因此,从伦理学意义上讲,和谐是一个关系范畴,没有关系就谈不到和谐,而且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1]。和谐校园乃是学校的师生员工特别是大学生,通过道德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关系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捷径。被大学生称之为“心灵鸡汤”和“迷途导航系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很大实用性,贴近学生实际,能给学生以贴切的生活指导。和谐校园必须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认同与接纳,学校全体师生若没有足够的相互信任,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相互联系的基本纽带,学校就不能够正常运转。和谐校园是全校师生和谐相处的校园,要求创造人人平等、团结友爱、和衷共济、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环境。从道德建设角度来看,和谐校园就是诚信友爱,有着良好的校风、学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提升自我的校园。今天的大学校园,虽然竞争尤为激烈,但竞争离不开合作。如果过度的推崇竞争,容易造成学生为了竞争的胜利不择手段,甚至造成人性的沦丧,道德的败坏。

三、思想道德建设与实际相结合,运用舆论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限于说教,把理论学习与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思想道德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要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走进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和关注他们的人生问题。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课,需要不断面对和回答时展及社会现实所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因此应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关注道德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社会舆论。在大学校园,借助于先进的媒体,社会舆论在道德发挥的作用中越来越显著。通过对有利于校园建设,符合基本道德原则和要求的行为进行赞赏;对违背基本道德规范和损害群体利益的行为,则进行谴责,进而在校园形成抑恶扬善、激浊扬清的良好校风。同时,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一种“强制性力量”,传递一定的行为价值信息,促使行为当事人深刻反思行为后果,迫使行为人接受善恶裁决和准则性指导,对当事人和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2]。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如果在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时期,总是出现“噪音”、“杂音”,甚至误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校园就很难和谐。要求所有的媒体都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高校要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运用传统的舆论力量,在校园内依然是主要的舆论宣传渠道;高度重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舆论功能。网络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学生选择余地大,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明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作为思想道德课教师,应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狠下工夫,通过深入学生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追踪研究大学生关注的社会、人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学生的热门话题为切入点,做好引导工作,着力回答学生的实际问题。

四、思想道德建设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提高大学生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大主体是大学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力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所在。学校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提高。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校园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大学生的素质提高上,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大学生素质,就要用先进的文化培育、塑造大学生。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两部分。思想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支配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通过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确立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规范其行为方式,提高其思想境界,从而使大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学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每个学生自由充分的成长,校园的和谐发展。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3]。在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大学生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果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天性、个性、潜能;那么,科学文化教育就是关于“做事”的教育。“做人”与“做事”对大学生素质来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必须坚持人的和谐发展原则,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所谓人的和谐发展,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要探索学生的自主性与社会化结合发展的和谐状态,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竞争性、克服依赖性;又要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合作性,克服自由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强化学生统筹发展意识,提升对自然的责任,反对物质享乐主义,引导学生探索与自然和谐发展。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就是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业和谐发展。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对现代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但是,目前大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扰。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急需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因为入大学后学习方面问题均与深层次的学习理念有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困扰问题,应从理念开始。从学校角度来看,必须针对具体专业、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渠道,强化学习目标教育,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活动和个别心理辅导。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学校的教学事业,在高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