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精选5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研究了水工专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提出了关于将两门课程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建议。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③广西水电学校丁炳冲主编.工程水文学.(第三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专业 工学结合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23)02-0029-02

一、专业调研

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

“走出去”开展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查研究,分析专业所服务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先后组织28名教师,分8个小组对7个水利施工企业、15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8个水利工程设计单位、35个市(县)级水利局、水务局等共65个水利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广泛调研。各调查组认真梳理调查信息,写出专业(群)调查报告8份。

与此同时,还对水利工程专业2006级~2023级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回调查表430多份。

“请进来”召开了专业建设论证会议,与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一起对职业岗位分析论证,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聘请山西省三门峡库区建设工程局、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局、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山西省夹马口灌区管理局、运城市尊村引黄管理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对本专业进行分析研究。

专业社会调查分析的主要结论:

1.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水利人才队伍人才总量不足、文化素质偏低、高技能实用人才严重不足,全国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每年需要补充约14000人。山西水资源紧缺、灌溉设施不配套且老化失修严重,严重地影响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需要补充高技能实用人才约400~500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已经把水利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山西已启动的“两纵十横、六河连通”大水网建设,必将掀起水利建设新的高潮。

2.对开设课程的建议

原开设的课程,基本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理论偏深,学生学习的东西有的上岗用不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入路”;建议课程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开设,特别是把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引入教学。

3.对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能力;节水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能力;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能力;水库、机电灌溉站运行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安心水利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与交往能力。

4.毕业生首次就业岗位

在基层设计或施工单位从事设计工作,主要有设计辅助人员、制图员、造价员;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作,主要有泵站运行管理员、水库管理员、灌区管理员、河道管理员等;在施工单位或节水技术企业工作,主要有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试验员、业务员、资料员等。此外还有建筑、交通、测量、电力、煤矿等相关岗位。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

在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确定专业定位。水利工程专业的服务面向是中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城镇供水、机电排灌等部门;就业部门是各类灌区、城镇供水、水利施工企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地方水利基层单位。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和方向,是开展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明确专业定位后,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培养面向县、市水务局及各类中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城镇供水、机电排灌等部门的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2]

三、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认真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构成和形成过程,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从工作岗位出发,找出工作领域,通过对工作领域的归纳分析,得到基本的工作领域,依据基本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解析出职业能力;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本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3~4]

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三类平台课程):基本素质平台课程、职业素质平台课程和拓展素质平台课程(见表1)。

1.基本素质平台课程

该平台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写作与表达能力、数学运算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能等基本素质。

2.职业素质平台课程

包括专业单项技能课程和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专业单项技能

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专业领域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课程是针对职业岗位(群)面对的典型工作对象,设置项目化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拓展素质平台课程

拓展素质平台课程包括基本素质选修课和职业素质选修课,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开设的选修课程。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与实施

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三平台、二综合、一循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平台,即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三个平台,一是基础素质课程平台,二是职业素质课程平台,三是拓展素质课程平台。二综合,即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二次生产性综合实训,其中一次综合实训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一次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一循环,即在第5、6学期,学生校内综合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循环进行。为保证企业工作的连续性,第5、6学期分别安排一半同学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半同学在校综合实训,一个学期循环一次,进行工学交替,使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三平台、二综合、一循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是:新生入校后,经过4个学期的基础素质平台课程和专业技能平台课程教学,初步具有计算机应用、识读绘制水利工程图、水工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技能及水工建筑物的基础知识和职业单项技能。第5、6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技能实训,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并使学生感受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特点,培养“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成为企业员工的“组成部分”,企业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闫国新、张晓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28~30

2 曾爱斌、阮亚男、陶星名.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教论坛,2023(5):62~64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实践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水利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理念偏差、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效果难以

>> 轻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新建化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三元互动”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光电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体系建设 法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农经类本科专业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设计 水利类本科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探索 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软件实践类课程建设探讨 船舶类高校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高校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问题探究 校企合作 打造高校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数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 浅析经济贸易类本科专业学生实践实习教学创新 基于生物学背景下师范类生态学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EDA教学与实验探讨 机械工程类本科专业可持续发展知识教学探讨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23-6-30),河海大学的培养方案引自河海大学教务处网站(http:// / s / 12 / t / 350 / p / 1 / c / 4297 / d / 4604 / list.htm,2023-6-3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培养方案引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务处,2023)。

(一)教学目标中的实践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理念的直接反映。受各高等院校办学宗旨、学科特色及发展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专业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也各具特色。以三所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例,三所高校均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提出共同的人才培养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河海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均强调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特色方面,武汉大学提出“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并重”,河海大学要求“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突出“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轮机;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潘虹(1981-),女,江台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讲师;郑源(1964-),男,山东日照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项目编号:2009-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23)08-0066-02

水轮机是培养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等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我国水电事业进入大电网、高电压、大机组、高参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水电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也对水轮机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水轮机课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在教学环节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方式等环节进行了认识和思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实效。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基石,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准确定位。近年来能源动力类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水轮机课程的学分也由原来的多学分(4~5个学分)减为2.5个学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1)根据培养要求的改变适时调整了教材,将原来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轮机》教材改为2003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水轮机》教材,并同时配套了2004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作为辅导书。

(2)教师决不能局限于对照教材“照本宣科”,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1]水轮机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介绍水轮机的工作参数、工作原理、相似理论、各种不同类型水轮机的基本结构和水轮机的特性曲线与选型设计。其中由于工作原理和相似理论数学推导比较复杂,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之间的联系过于客观,学生在理解上通常存在瓶颈。因此,对这两部分的教学尤其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水轮机制造水平的提高,即便新版的教材,其中也有很多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教师需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水轮机单机容量明显增大,如三峡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广西桥巩水电站单机容量5.7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等。

2.教学行为的问题

教学行为由两方面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组成,他们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

(1)建立热情、负责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首先,教师本身必须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充满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其次,教学过程不仅是对水轮机课程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是帮助同学建立工程概念,培养专业责任感和自豪感的一个过程。水轮机课程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这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将来都会被分配到水电部门从事设计、施工、制造、管理、科研等工作,是水电基础行业的主干力量。然而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对于专业的了解其实是比较单薄的,甚至有部分同学是被调剂到所在专业的。因此,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环节多介绍些专业未来的工作领域,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工程素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教学过程中千万要避免“家长制”的作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2)合理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学生从简单的被动接收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在激发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总结了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硬性地接受知识,没能够参与课程的讨论过程。尤其水轮机课程是一门对于数学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推导公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难懂的感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同学提问和质疑,活跃课堂气氛。[3]

2)要避免只强调理论基础,忽视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法。水轮机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包括很多的实践环节,如水轮机实验、水轮机实习(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水轮机设计(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熟悉水电站及水轮机的结构布置。理论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了解水电机组的平面布置,仿真机和水电站现场的实际演练,将书本中的结构与实际设备一一对号,把脑子里的“平面图”变“立体图”,弄清设备的结构、布置、连接、操作点实际位置。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收集国内外丰富的水电工程资料、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增加工程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同时又可以为实践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大量引入日常教学,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的教学手段已经不是简单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二维的教学课件,随着计算机仿真、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三维AutoCAD、3Dmax、Pro-E、Solidworks,Authorware等三维制作软件和以可计算信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VR)系统被大量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前在电气、机械、物流等专业教学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将课程内容做成融文字、声音、图像、视频、3D动画为一体的演示材料,具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原本静止的平面和单调的语言、文字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易理解课程内容。[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更具有优势,尤其在介绍实际工程案例的内容时。但是,黑板教学仍然需要合理利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鼠标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介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忙于接受知识,反而没有思考和理解的空间,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3)鼓励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否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索知识。现在教学要求已经提升到了研究性教学的高度,针对水轮机这种专业课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或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课题开发和项目设计等科学研究,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

1.扩充资料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往往内容繁多,知识面广,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补充工程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感观认识。水轮机课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水电站现场的影像资料,或者通过建立教学模型或三维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水轮机的知识要点,此外,可以收集国内大中型电站的具体资料作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电站实际情况比较学习水轮机,提前建立工程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和研究性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比如教材中主要以混流式、轴流式机组为研究对象,但是随着电网要求的转变,抽水蓄能机组和大型的贯流式(灯泡式)机组在电网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上述特殊机组类型,并分析选择该种水轮机的原因。

2.提升教师能力,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环节的主要完成人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除了理论教学外,对自我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也需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改进,要多和比自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深入观察、审视、评价自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4]

此外,教学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是直接挂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反思教学执行现状与工作实践之间是否吻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意见反馈,调研市场经济下人才要求的知识技能,进而调整授课重点,总结教学得失;[5]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水电和水轮机生产制造单位进行锻炼,与水电生产厂家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可以邀请水电生产一线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或举办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追踪水电站生产实际发展动态,增加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3.建立电子教案,实现网络互动教学

电子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成果,修正不足之处,并能将经验反映到后期的再教学过程中去,有益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保存。对于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极大地帮助其解决任教初期由于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和教学经验带来的教学问题。

此外,网络互动教学将是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水轮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水轮机课程网站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之余,还有效解决了水轮机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目前,水轮机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实践和工程的结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与职业,2023,(11):42-43.

[2]李治军.教学反思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徐维晖.“水力机组辅助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学历层次

主考院校

专业

星期六(10月17日)

星期日(10月18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