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精选5篇)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范文第1篇

山西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但是,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其资源秉赋却不相协调,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周边资源状况相近的省区,甚至赶不上一些旅游资源较为薄弱的省市,其原因之一是旅游服务方式的落后。就像解决交通阻塞需要建设高速公路,解决生产落后需要引进先进流水线一样,改变旅游业落后的局面,必须开展旅游服务创新。而打造一个先进的旅游电子管理平台来为用户提供诚信优质的服务,是实现旅游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山西旅游业投入少、见效快的捷径,也是撬动山西旅游业超越发展的支点。旅游业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联动性、依托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行业协作和产业联动。①在山西,目前还缺乏一个能够进行综合协调、对山西的旅游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的权威机构。各个小而全、大而全的旅游企业各自为战,独立经营,缺乏彼此之间的综合协调,这就使游客对山西旅游业提供的服务质量缺乏信心。②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可以改变行业的低效能。它通过互联网可以集中分散的客户,并迅速对需求做出反应,产生规模效应,使需求在一个层面上表现出来。所以,山西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整合旅游产业资源中的各个要素,实现优质服务。

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就抓住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关键。近年来,旅游需求出现了个性化、散客化的趋势。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中散客达到了50%以上,旅游内容包括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和特种旅游等,结构层次比较丰富。国内旅游者也在逐渐走向成熟,旅游者的阶层不断扩展,个性化要求日趋明显。家庭旅游、自助旅游将成为节假日的主要旅游方式。就目前来看,山西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切需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文化内涵丰厚是山西旅游的一张王牌,山西着力推出了三大品牌:晋北佛教古建旅游、晋中晋商大院旅游、晋南黄河根祖旅游,三大品牌都是以文化为核心,寓学习、教育于旅游之中。然而,这么积淀丰富的文化、厚重久远的历史,更需要有条有理的整合、分析、解说,否则,外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结构,大同小异的各路神仙会使人在眼花缭乱后感到厌倦,难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进而影响山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以及游客的重游决策行为。网络这个载体和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虚拟旅游活动、深刻地反映山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同网络的结合能实现文化内涵的个性化服务,能够为每一个人量身订做,这是其他手段无法办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显得更为必要与迫切。

二、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时机已成熟

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与电子商务都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对两者都予以很大的支持,这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政策优势。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山西在旅游与网络两方面都已培养、吸纳了较多的人才,尤其是旅游方面,以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山西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已取得很大成果,这为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知识保障。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这已不必多讲,而网络的发展更为引人瞩目。网络使用者与旅游者一般都是在收入、消闲时间上较为宽裕的人群,在较大程度上,网络使用者群体与旅游者群体具有复合性。因此,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空间很大,出于利益的考虑,企业愿意加入这样的企业联盟,这是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基础。

三、对山西旅游电子商务的战略构想

(一)功能构想

现代物流业的供应链管理很适合旅游业管理,它们的区别在于:物流处理的是静态的物而旅游管理对象是动态的旅游者,人不需要像物一样进行扫描识别、加工等,但人又具有主动性、有情感,所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有其特殊性。可以把旅游电子网络平台视为像戴尔公司、耐克公司一样的一个虚拟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当它接到订单以后,便开始按照客户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一揽子全程服务。旅游电子网络平台是一个高起点、高品位的旅游平台,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对旅游业务流程的更新。它把一个个各自为战的生产服务要素实现供应链管理,把旅游产业链的上游客户和部门,同下游服务企业如旅行社、宾馆、饭店、客运公司、景点及商店等,通过加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由平台全部,进行全程服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服务成本,对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也是一种治本措施。③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一个旅行团、一位游客,都包含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运用电子商务处理这几种繁琐的业务往来,能够大大简化业务流程,提高速度,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其工作流程为:客户信息—提供方案—点击菜单—配置要素—全程监控—反馈。其功能包括:

1.在网上能够进行交易,通过点击可以选择并确定旅游线路、预定机票或车票、预定饭店等。根据旅游者的时间、消费水平等情况,管理系统要向游客提供几个方案供其选择,使旅游者在网上就能够对自己的旅行做出全面的安排。

2.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虚拟旅游,还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查询各类信息,虚拟旅游可以使游客在网络上就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可能清楚地了解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过程,人机对话则可以更完备地解答游客的疑难问题。

3.进行一揽子服务,要在加盟的单位中选择最佳组合。管理系统要组织那些设备先进、诚信可靠的旅行社、宾馆、饭店、客运公司、商店、娱乐场所等加盟。接到订单后,由管理中心按要求进行配置,加盟单位有义务首先完成管理系统安排的任务。

4.对旅游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服务到位。管理系统提供给游客的方案应该具体而严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要素,在具体的服务中必须兑现方案的全部内容,让游客满意。这是打造优质诚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基础。构筑山西旅游网络管理平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仅会遇到观念、思维、传统习惯、体制等方面的阻力和制约,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实际问题,所以要一步一步地进行。首先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政府的支持或认可。

此后的具体操作最好依托一个具有先进管理思想和较强实力的企业来运作,也可以把这个网络平台建成几家企业联办的股份制企业。旅游网络平台建成之初,先要建设的是虚拟旅游网站。这个网站要有全新的创意,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游客通过网络了解旅游线路、景点、食宿等所有内容;要把实体旅游的情况完全模拟出来。虚拟旅游网站的建设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与强大的数据库是虚拟旅游的基础。如何进行网页设计,如何表达山西旅游的文化内涵、如何体现山西旅游的特色,都需要专门研究逐步完善。这个网站实现虚拟旅游后,首先能起到宣传山西旅游、吸引游客的作用。

旅游网络平台的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各个旅游企业的加盟,像携程———中国公司()一样,通过龙头企业建立旅游联盟,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树立在市场上的权威。旅游联盟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创造一个多赢的伙伴与合作体系,为客户和企业以及合作单位带来最大的利益。山西旅游网络管理平台应逐步塑造成一个具有知名品牌的旅游集团,其本质是一个知名虚拟企业。同其他生产企业一样,旅游企业塑造一个名牌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先进的管理手段;二是准确的市场定位;三是强大的技术力量;四是高尚诚信的企业文化。虚拟旅游企业更是以品牌为生命,没有知名的品牌,就没有虚拟企业。旅游电子商务要通过其优质服务打造自己的品牌,把立足点放在打造品牌上,让游客对在山西接受的旅游服务留下美好的回忆。

(二)内容构想

初步考虑山西旅游电子管理平台共设计九大板块,其中前七个板块为基础板块,后两个板块进行虚拟旅游与网上交易。各板块之间某些部分有交叉的情况,各板块中的资料要不断地更新、充实。

1.山西概况。综合介绍山西的历史沿革、山川地形、政区、物产、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景点与线路。(1)旅游景点:介绍山西在国内外著名的景点的情况。对这些著名景区的介绍要详细周密,分层次进行,除文字介绍外,还要配上精彩的摄影作品和清晰准确的景区地图。通过逐层点击可以了解到景区内最基本的建筑、塑像、壁画等情况。(2)旅游线路:介绍山西最基本的旅游线路,如三大文化品牌的介绍,以及五台山三日游、绵山一日游、太原二日游等重点线路介绍。介绍要突出品牌、线路的特色,所涉及到的景区也要像旅游景点部分一样可以使潜在游客了解到最基本的元素。(3)县域旅游:介绍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情况。本板块可先做一部分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发展较成熟的县,逐步做完全省119个县(市、区)。内容要以旅游景区和线路介绍为主,适当涉及本县基本情况、旅游企业、风俗、特产等。旅游线路中既要包括本县推出的线路,也要包括本县景区与县境外其他景区共同组合的线路。(4)特种旅游:介绍特殊群体或某些专业人士及爱好者的旅游线路。如工业旅游,可以探访太钢、汾酒厂、老陈醋厂及大同、阳泉等地已进行旅游开发的矿山等;戏曲文物游,可以集中游览晋南地区的古代戏台、戏曲砖雕等;古代军事游,可以考察古长城、古关隘、古城堡等。④

3.旅游文化。(1)山西文物:全面介绍山西文物遗存的情况,重点介绍119处部级重点保护文物和577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对级别不高但景观价值较高的文物也要予以详细介绍。对文物的介绍要注意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并重,除讲解文物外,相关的传说故事、文学作品等也要涉及。(2)山西名人:全面介绍山西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富商等,也介绍与山西关系较紧密的外省人氏。可以按历史时代划分,也可以按类别划分。对山西名人的介绍要涉及其历史地位、主要贡献、遗迹、遗作、后人评价等,其中以在山西的遗迹为主要介绍内容。(3)山西民俗:介绍山西的民俗民风,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间崇拜等。民俗介绍要结合山西特色,去伪存真,发扬优良习俗,清除陋俗,并以与旅游结合紧密的民俗事项为主要介绍对象。⑤(4)山西名吃:介绍山西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如平遥牛肉、“清和元”头脑、闻喜煮饼等,对山西的各类面食要详细介绍,传统风味的老字号如“认一力”“、老鼠窟”等也要予以介绍。(5)山西特产:包括各类工艺品、农副产品等,重点介绍观赏价值高、地方特色强,便于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工艺品和便于携带的特产,如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大同煤雕、汾酒、老陈醋等。对有相关景点的特产的介绍要更加详细。(6)旅游文学:介绍历代评价山西各类景观的诗文,以名人名作名景区相结合的作品为介绍重点,以景区为单元划分,如咏晋祠、咏鹳雀楼、咏五台山的作品。

4.旅游管理。(1)旅游管理机构:介绍山西省、市、县三级旅游局各个部门的职能。(2)旅游协会:介绍山西各类与旅游相关的协会,尤其是行业协会的情况。

5.旅游企业。(1)旅游饭店(一般包括餐饮与住宿两项服务):介绍山西各类旅游饭店的情况,主要介绍星级饭店、涉外饭店,对一些知名度较高但地理位置偏远的景区,其附近的普通宾馆、饭店也要予以介绍。(2)旅游交通:介绍山西航空线路、铁路、公路的分布和运营情况,重点介绍山西的旅游汽车公司,包括经营内容、运行线路、汽车型号、汽车数量、司机素质等方面的情况。(3)旅行社:介绍山西国际、国内旅行社,包括业务范围、主要推出的旅游线路、服务特点、明星导游等方面内容。(4)旅游购物:包括一般购物与旅游纪念品购物,介绍山西各市(地)的主要商场,推荐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及纪念品商店。(5)娱乐设施:介绍各旅游地及其附近的娱乐设施。(6)网上预订:通过网络与上述旅游企业联系,预订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活动,或与旅行社预订出游计划。

6.信息查询。(1)旅游须知:介绍一般性的旅游常识及到山西旅游前需要了解的情况。(2)旅游动态;介绍山西旅游界的最新动态,如某地有新景区开放,某景区因维修不宜参观、某景区公路在建交通受阻、山西新推出的旅游线路等。(3)旅游节庆:介绍山西一年中主要的旅游节,尤其是正在进行与将要进行的旅游节。(4)交通指南:包括航空、铁路、公路三个方面,介绍最新的航空与铁路时间表,公路交通介绍是这一亚板块的重点。(5)气象服务:提供省、市、县三级区域的长、中、短期气象信息。(6)门票价格:介绍各景点,娱乐设施的门票价格,及时反映其因淡、旺季改变而浮动的情况。(7)旅游地图:这是一个详尽的地图系统,包括山西省、市、县三级行政单位的政区、地形、交通、旅游等方面的情况,继续点击最终可以看到自己想了解的景区的导游图。(8)书籍光碟:提供与山西旅游相关的书籍与光碟的目录,并尽可能地介绍购买或借阅地点,这些书籍与光碟包括对山西的总体介绍及专门线路的介绍、某地区介绍、某景区介绍等。(9)搜索系统:提供搜索服务,输入关键词后,该系统将在整个平台范围内搜索相关资料。

7.请您参与。(1)旅游论坛:对山西的旅游业或旅游业的某一方面乃至具体的某景点、某饭店、某导游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2)游记、图片欣赏:旅游者把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精彩的摄影作品发表在这里。(3)援助与投诉:如果旅游者在旅途中遭遇某些困难需要援助,或者在旅游中或旅游后对某些企业或个人要进行投诉,可通过此亚板块与相关部门直接联系。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本模块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旅游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旅游和旅游活动方面的基础知识详尽地进行掌握,为系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视实践教学等方式,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课程知识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安排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知识点的把握

《旅游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是旅游专业所有课程研究的基础,对其他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专业其他课程都是对这门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因此,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展开。

1.三大基本模块的掌握

《旅游学概论》主要揭示旅游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与内容以及相关的概念与理论,概括而言,可以分为三大基本模块: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旅游和旅游活动,旅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些是课程内容的基础;其次,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所在,也就是理清完成旅游活动需要的三大要素,包括活动主体的旅游者、客体的旅游资源和介体的旅游业;最后,是课程内容的延伸部分,主要分析和讨论旅游活动的发展带来的那些需要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与后续课程的有机衔接

由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是旅游学研究的基础,所以这就决定了它和其他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所以,在针对每章节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时,对于涉及到其他专业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概括性论述,至于下一步更深入的内容则可以交付给其它相关的专业课程。

比如,在分析“旅游业”这一章的“旅行社”一节时,对于“旅行社的主要业务”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省略,因为这部分内容会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进行详细介绍。否则,就会出现课程内容混杂、重点不明,最终使《旅游学概论》成为各课程内容的简单罗列,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3.专业信息的更新

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它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与理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政府以此为依托也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本国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在掌握基本知识模块的基础之上,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补充最新信息。需要补充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概念性内容;第二种是政策性信息,包括我国出台的旅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第三种是统计性数据。

比如,1996年我国出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对旅行社的解释是:“旅行社是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而2009年5月1日国家出台了新《旅行社条例》,里面对旅行社重新进行了界定,认为旅行社是“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行社的数量也在逐年发生变化,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说明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涉及旅游方面内容的报纸、期刊和网站,比如《中国旅游报》、《旅游学刊》和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等,让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和把握旅游学研究和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二、教学方法的配合

以教学方法而言,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来说,一般所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强调教学活动以课堂讲解为中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讲解教材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旅游基础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理论阐述法

虽然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首先进行理论的阐述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理论阐述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突出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内容讲解的逻辑性,进行层层递进的分析。比如在讲解“旅游的发展历史”的时候,首先要介绍虽然对于旅游的真正产生时间还存在争议,但是目前人们已经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旅游是从旅行开始的,然后明确旅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得出在经历了人类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由于商人的出现,人类最早有意识的旅行活动得以真正产生。

其次,注重提炼内容的重点,由繁变简,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解旅游活动的概念时,突出旅游活动的三大特征表现,即外出旅游的目的、时间上的暂时性和区域上的异地性,从而得出结论: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异地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2.案例教学法

通常与理论阐述法结合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现代教学方法。与一般课堂讲解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可运用课堂提问、个人练习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为了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进行量身定做,可以采用书面和视频案例相结合。案例的叙述要完整、丰富生动,并可呈现出一定的问题,以便进行相关讨论分析。

其次,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为旅游本身就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活动,所以具有趣味性的案例也容易将学生带入这一境界,更好地理解旅游,热爱旅游和旅游行业。

比如,在介绍我国旅游资源目前的发展状况时,通过播放《中国,魅力永存》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的类型、特色和代表,然后通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介绍我国重要的世界级旅游资源,特别是世界遗产,并选择具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的视频对部分遗产做重点介绍,像《孔府那些事》中介绍的“甘蔗为什么这么疼;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等”,并以此为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如何更好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

3.互动教学法

旅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的衬托和点缀,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诗词对接、神话串烧、典故连载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旅游活动的多彩和丰富内涵,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口头表述能力。比如,在分析旅游资源的审美性特点时,让学生自己查找和介绍所选择的旅游资源背后所隐含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来说明。

4.专题教学法

结合相关专业知识,采用专题教学方式,开展讨论,扩展知识面,活跃思维。选择的专题应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探讨目前行业发展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比如目前可以关注的专题有后世博旅游、低碳旅游、红色旅游等问题。通过这些专题的探讨与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对其今后的专业学习、论文选题等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实践教学的安排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先驱课程的《旅游学概论》,除了要重视对旅游和旅游活动基本内容和理论的掌握,对旅游行业基本内涵和发展状况的了解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对这一行业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并由此明确自身的专业方向,为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根据前面介绍的课程知识模块,选择作为课程核心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章节的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并可与相关的专业实习或实训活动相结合。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其次,可以选择在五一、十一、中秋、元旦等法定假日期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假日旅游活动,可以是一日游,也可以是多日游,并结合当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所体验到的旅游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撰写相关的报告,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有自己在假日旅游期间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旅游小故事,分享旅游体验。

总之,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权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动态把握旅游业的实际管理运作模式,能运用开拓性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独立处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养分和空间,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田磊:《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4):158.

[2]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合理架构的建立[J].旅游学刊,2006:98~104.

[3]付洪利: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129.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优化探析――基于“学生+课程”特点

收录日期:2023年3月4日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三本院校的学生出现了诸多新特点: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强、富有创造性的优点。面对这部分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课程教学优化研究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涵盖了地理学、园林学、考古学、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但在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该课程开设较晚,《中国旅游地理》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在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中已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新鲜感。因此,在分析学生和课程特点基础上,规范和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生特点

中国的大学划分为“三个世界”(唐少清,2023):国家重点高校,如“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属于“第一世界”,地方重点高校属于“第二世界”,其他高校,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则属于“第三世界”。目前来看,“第三世界”的学生与重点高校学生相比有很多的不同,通过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也使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途径更多,信息量更大。同时,三本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学生为例,虽然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中等,但是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社会实践丰富、综合素质较高,视野更为开阔,对于《中国旅游地理》中部分基础的知识有所了解。

(二)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三本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各类兼职、网店、工作室到自主创业,充分体现了目前三本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加活跃。同时,目前三本院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是家人及亲友眼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的自主意识非常强,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在《中国旅游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个性鲜明张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积极的展示自我风采。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对于《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三本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以“听”为主,忽略了做笔记,往往学期结束时,却发现书本笔记甚少,不知道如何复习,需要老师串讲,考前临时突击。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刻苦,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寄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楚,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

三、课程特点

(一)边缘交叉性――课程内容重复。中国旅游地理以地理学科为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范畴不断地扩大,带有鲜明的渗透性。如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涉及风景园林、历史、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因此中国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真正的边缘交叉学科。

正是由于其边缘性,《中国旅游地理》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在之前的教学中,相关的内容与很多其他课程相重合,比如: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旅游美学等,容易导致学生重复学习同样的东西,让学生觉得厌倦,没有新鲜感。

(二)教材版本多――适用性差。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层次较多,市面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出版的不同的教科书,可谓是琳琅满目。但在这些教科书中,很难选择一本适合三本学生的教材,原因有二:1、难易程度不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的难易程度分布呈马鞍状,要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要么针对所有本科学生,对三本学生缺乏适用性;2、本科教材更新缓慢。《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讲究时效性,但在为数不多的本科教材中,出版日期大多集中在2023年前后,而近三年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大多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因此,尽管教材版本较多,但适用性较差。

(三)区域性显著――系统性强。不同地域空间展现着不同的地理个性和风貌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进行了教学区划,并对各旅游大区的区域旅游特色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如东北旅游区的区域性表现为:山环水绕、林密物丰等。

然而,对旅游亚区即以“省”的旅游资源介绍缺乏系统性。根据相关教材的教材,往往单纯介绍旅游资源,但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分布、联系几乎没有涉及。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学习了相关的旅游资源之后,往往浮在面上,形成“点”性认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把握较差,难以学以致用。

(四)趣味性要求高――理论性并重。如何处理趣味性与理论性的关系是《中国旅游地理》三本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课堂上,学生对趣味性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理论的知识明显重视不足。一方面教学中理论介绍与资源介绍脱节,且不详细、具体,有些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复,缺乏趣味性;另一方面本科教学不同于高职高专,需要一定的理论深度,但《中国旅游地理》大部分的章节中关于旅游景点的介绍往往局限于资源位置、面积、等级等,属于简单记忆内容的堆积,使理论性明显不足。

四、教学优化

(一)优化原则。《中国旅游地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边缘学科,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1、正确处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旅游地理》涉及地理学、历史学、生态学、城市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教学时应广泛吸收各门学科相关的知识,又要有自己的体系发展。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也要不断追求创新,根据课堂需要,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除了讲授常识性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同时,还应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以PPT应用的图片演示、课堂发表、讨论、评比等方式加强教学效果。

(二)内容优化

1、重构教学内容。笔者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为依据,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以黄远水先生的2023年高教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版为教材,按照知识模块化的思路对《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提出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具体见表1。(表1)

2、系统化。学生在课堂接受的知识量大,但这些知识不成系统,难以记忆更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介绍每个旅游亚区即“省份”时,均采取“总分”的方法,先进行系统化的介绍。如河南省旅游亚区,首先根据该省的旅游地图介绍该省的“区域旅游格局”:直观来看为郑汴洛三点一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更进一步的格局,即为“三市五区”,即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与豫北区、豫南区、豫西区、豫东区与豫西南区。如图1所示。(图1)

(三)教学方法优化。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引用式教学法、地图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尽管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但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上,下面几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兴趣导入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兴趣”导入法――在课堂教学开始,利用多媒体,采用视频、案例、问题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程开始的1~3分钟时间内,播放某地的一个旅游宣传片,激发学生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学习热情;或针对该课程的一些内容,适当的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理解知识,化理论为实例,在实例中找到乐趣,或者教师在上课时,善于提问,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向学生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问,形成互动,在解答中找到乐趣,培养兴趣。

2、任务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把任务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主张“做中学、学中做”。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在每学期上课的前两周,分配好任务。如:黄远水先生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后11章为旅游区划,即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11个小组,各组人数相当,同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好发表材料,材料完成后,经与教师的协商和调整后再来发表,时间为整个章节总时间的30%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人前讲话、团队协作等能力与素质都有较大的锻炼,进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3、多媒体教学与3D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其通过视频、图片、地图、具体实例展示能使课本上的知识图片化、形象化,增强现场感,使枯燥的理论认识与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3D实验室是为《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虚拟旅游实训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旅游专业师生可以对全国各地的景点进行全方位的任意漫游,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各个景区,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3D平台进行导游词讲解、景区线路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慧.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2023.8.

[2]吴艳芳.对于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23.7.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行社 教改 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005-02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全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七门主干课程之一,在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进入旅游行业管理之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旅行社经营管理理念的作用。其先导课程为:管理学、旅游学、旅游法规以及导游业务。后续课程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位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改目标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行业环境联系紧密的课程。然而,在高校旅行社课堂上还大都使用着陈旧,实用性差的旅行社教材,开展着灌输式的理论学习,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表现为重理论,轻应用的导向,这将成为制约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根据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要求,以ASK原则(attitude态度,skill技能,knowledge知识)为能力培养方向和主线,根据学情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分解[1]为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养目标。在知识目标层次上要使学生掌握旅行社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能力目标层次上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养目标层次上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理论要精,要够用、管用、实用,还要有备用。技能操作要多演示、多练习、多熟悉[2],旨在为教学实习打好理论基础,实现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的无缝对接。

二、课改设计

(一)课程内容框架与模块分布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共有九个教学章节。第一章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为学生介绍了旅行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第二章旅行社的设立与分类为学生介绍了如何开办一家旅行社和中西方国家对于旅行社分类的异同;第三章旅行社产品是本门课程的核心章节,向学生介绍旅行社产品的定义、特征与构成,旅行社产品的设计、旅行社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根据市场营销4P理论,除产品以外旅行社市场营销的要素还包括价格、渠道和促销,分别在第四章旅行社产品促销和第五章旅行社产品销售中展开介绍。旅行社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计调部、外联部和接待部的通力合作,关于接待部已经在前期课程导游业务中做过详尽介绍,本门课程将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对计调部和外联部展开介绍。在第八章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介绍旅行社的岗位设置,旅行社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旅行社的企业文化构建。应对电子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冲击,将在第九章对于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开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介绍。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第一章和第二章)、技能模块(第三至七章)和素质模块(第八章和第九章)。

(二)课程实训情境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改革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丰富的实训情境设置,分为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其中,课内实训部分在1-16周的教学环节中穿行。项目一为向老客户促销新产品,此次实训安排在第四章旅行社产品促销理论部分学习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旅行社产品促销方式自主应用,从而起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项目二为国庆十大新闻总结,具体安排如下:在国庆假期前的课堂上安排同学们在长假期间搜集国庆旅游相关新闻,节后的第一堂课上首先交流旅游新闻,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出本年度国庆旅游十大新闻,此次实训的目的是养成同学们关注行业动态的学习习惯。项目三为旅行社计调、外联部主管招聘,此次实训安排在第八章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理论学习结束后,这次实训的目的是学生自主复习第六章旅行社计调管理,第七章旅行社外联管理和第八章旅行社人力资源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实习面试和就业面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提升面试表现。课后实训部分是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17-18周进行的为期两周的实训环节。主要完成以下五个项目:第一,在教师的带领下针对某一细分市场设计旅游市场调查问卷,并进行发放、回收与统计;第二,在了解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前提下为其设计旅游产品;第三,为设计好的产品进行定价和销售渠道设计;第四,旅行社产品促销设计;第五,在教师指导下熟悉旅行社电子商务运行模式。

三、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任务驱动法、岗位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实景教学法以及“引―激―拓”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任务教学法是指在每章教学内容开展之前通过教学案例提出若干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岗位角色扮演法应用在课内实训环节,让学生自主分工,或扮演老客户,促销人员,或扮演招聘方,应聘者,在真实情景当中巩固所学,深化理解。小组讨论法应用在第三章旅行社产品构成的学习中,为学生发放事先搜集来的旅行社产品宣传单,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小组讨论概括出旅行社产品的构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根据学生可能承担的旅行社岗位职责,将学生安排在模拟但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同学配合,处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3]。本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引――激――拓”教学模式是指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引”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是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总体而论,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可集中概括为“岗位导向,实景教学”。

(二)教学资源

本课程教学选用的教材是本团队自主编写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与实务》,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侧重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能力培养。每章在基础教学内容之外,设计了丰富的案例情景,为教学提供了专题研讨,模拟实训的场景和素材。同时,在每章结束后均设有本章内容小结、经典案例分析、实训项目和课后练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强化应用能力。教材以《旅行社条例》,《旅游法》为主线,注意将最新旅游行业动态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多角度、深入了解旅行社业。同时,本教材体例新颖、内容详实,紧贴旅行社经营的实际要求,做到理论知识适用、够用,专业技能适用、管用,密切联系实际,适宜于开展理论结合实践的实景式教学。

(三)考核与评价

本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课堂成果展示、作业及笔记。期末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占卷面总成绩的30%以上,充分体现出了本门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

四、课改创新点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任务驱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学全程贯穿了丰富的实训情境,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理论并能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联系实际,关注行业动态,用课堂理论解读现实问题。如202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和《旅游法》的出台都曾作为热点进入课堂讨论环节。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使用了多媒体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媒体教室、机房和实训室为教学开展提供了设备支持。第四,教学内容新:教材新、课堂案例新、教学素材新。本课程教学使用的素材,如派团单,旅游合同书,意向书,行程变更单等均来源于业界最新版本,真正让学生做到即学即用。

参考文献:

[1]李中晶,张健,华国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3(11)

[2]田广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3]李映辉,刘娟.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23(5)

旅游管理专业介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南京旅游景点;网络外宣;心理接受;翻译手段的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08-0143-03

一、引言

所谓对外宣传,是指“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或者其他宣传手段,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客观、真实地向远距离或者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介绍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政策、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改变他们对我国的思维定式,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1]在全球化日益突出的今天,对外宣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外宣无疑是最快速高效的一种对外宣传形式。2023年南京将迎来期待已久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也将迎来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也是发展南京旅游业的一个良好契机。值此之际,网络外宣工作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南京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也受到南京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南京政府及许多旅游组织在南京旅游景点的英文网站方面做了许多改进和完善,但相较于国外许多优秀的景点外宣网站而言,我们的网络外宣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二、南京旅游景点网络外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资源和人力上的缺乏、重视程度、文化及语言问题等,在对外宣传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又是著名的十朝古都,在为外国人提供信息平台的网络对外宣传上,南京旅游外宣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为宣传南京旅游景点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外文内容及其翻译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1.外宣网站信息匮乏。南京旅游景点的外宣网站普遍存在网页设计杂乱无章、旅游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空洞、没有明显的旅游标志等问题,而且景点介绍单调,缺乏图片和动态演示,没有特色实用的服务项目,宣传效果远非理想。对此,笔者选择南京旅游网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对南京5A景点中山陵(Dr. Sun Yat-sen’s Mausoleum)的外宣网页为例进行调查。南京旅游网即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官方网站,是南京政府支持创办的专业型对外宣传网站。网站主页面包括新闻、亚青会、青奥会专栏、南京传说和故事、景点、旅游指南、交通地图、休闲购物、食物、酒店和咨询等版块。其中宣传南京著名旅游景点中山陵的网页内容分布如下:四段文字介绍景点,十四张图片展示中山陵风貌,一个视频介绍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五段文字深入介绍孙中山及其丰功伟绩,一张南京全景地图,一张街景地图,还有一些细节介绍,包括票价、营业时间、网址、电话、交通路线和地址。由此看出,南京旅游网的英文外宣网页内容已渐趋丰富,但仍不完整。首先,整个网页仍是以传统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为主,文字介绍过于空洞枯燥,难以激起外国读者的兴趣和来宁旅游的激情。其次,虽然网页里引进了一些新兴版块,比如视频,但这段视频是介绍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常识,这些历史事实对外国人来说显得太陌生,也没有必要全面了解。大篇幅的介绍历史令整个网站更像是传播中国历史与文化,而非展示我国秀丽的景点名胜。而且,整个网站缺乏特色服务项目,功能有效性略显一般。

2.自我宣传过多,对外宣受众接受度考虑不足。中国很大一部分的外宣材料在制作和翻译的过程中,过多地考虑了把自己介绍出去,对受众的心理接受度考虑不足。据调查,南京外宣网站普遍存在受众文化研究不足,对外宣内容缺乏针对性,一味注重宣传,对受众需求欠缺考虑。笔者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南京一些主流网站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南京网络对外宣传的访问者只有25%的访客来自国外,其主要访问者还是以国内受众为主。这种对受众研究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些英文网站宣传的影响力大大降低。此外,南京旅游网站对旅游景点的宣传大多是中文网页的简单翻译,而没有根据国外游客的观光心理,兴趣所在及需求为出发点,对其景点宣传介绍加以修饰改变,将西方人的思维习惯等因素纳入网页设计层面,因此造成大多数网页形式呆板,中式思维居多的局面。

3.外宣翻译处理不佳。南京旅游景点网络外宣中的语言问题主要包括“硬伤”和“软伤”两种,“硬伤”如名词拼写翻译错误,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软伤”如英语表达不当,出现中式英语,以及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译名混乱等问题。外宣翻译中,“硬伤”属于一眼就能看出并修正的,而“软伤”则需对翻译质量下一番功夫。①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在用英语表达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凑出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句。外宣翻译在整个对外宣传的过程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准确地转换成地道的英语表达,从而提高外宣效果。南京市网络外宣翻译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外宣网站上出现“实用指南”一栏,用于介绍旅游、票务等实用信息联系方式,而此栏目名称被译为“Practical Guide”。“Practical”一词本意为“实用的,实际的”,但用在此处会让人产生其他栏目就没有实用功能的错误想法。此处改译为“Information Guide”更能凸显其内涵[2]。另外,在介绍南京明孝陵相关信息时,一栏“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旅游文化纪念品”,其译文为“World cultural heritage――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tourist and cultural souvenirs.”这一句中英文一一对等,但是外国游客能看懂么?这种不顾中英文语法差异,按顺序的中式翻译,将中文逐字翻成英文,显然是不妥当的。该句是为了向游客介绍南京明孝陵的纪念品,因此中心词应是“纪念品”,而别的都是修饰词,可译为:“Tourist and cultural souvenirs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Xiaoling Tomb of Ming Dynasty.”②译名混乱。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各个旅游景点的名称翻译上。许多名胜古迹的名字都是取自古诗词抑或是来源于传说或历史故事,比较独特,因此翻译起来难度较大。大体上,这些景点名词翻译主要有汉语拼音拼写,音译或意译,或汉语拼音与音意译同用。但在笔者搜集的信息中,同一景点的名称翻译有不同的译法,容易让人混乱。例1.雨花台 Yuhua Terrace;Yuhuatai;The Rain Flower Terrace雨花台的三种翻译分别来自其标牌、宣传手册及旅游网站用词。不识汉语的外国友人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三个不同的景点,而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个景点。其实,这三个翻译用法上并无太大问题。雨花本来源于南朝时期的一个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做法,感动了上苍,天降雨花,落地成石。这个传说使得雨花文化绵延至今。而处于实际用途,我国针对地名的英文翻译,大多数是用拼音翻译的。诸如此类的翻译还有很多,例2.中山陵 Zhongshan Mausoleum;Dr.Sun Yatsen’s Mausoleum像这样的名词混乱翻译的现象一定会给游客带来不便。只有相关管理单位尽快对此做出统一标准管理,并加强推广,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三、对策与建议

就目前看来,南京旅游景点的外宣网站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外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从大众传播学理论而言,网页外宣不同于中文网站的简单翻版,对外报道也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另一方面,网页外宣英译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充分考虑外国旅游者的文化差异和心理接受等问题。另外,外宣网站管理系统仍不完善,存在信息匮乏,内容空洞,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基于上述的问题与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为提升南京旅游景点外宣网站的质量和效用提供参考。

1.政府行为、民间方式、商业推广三管齐下。针对上述问题中的第一条“外宣网站信息匮乏”的现状,应充分发挥官方政府、民间交流和商业推广三个方面的作用,从多角度、多渠道来解决信息不足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充分重视旅游景点的网络外宣工作,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负责这项工作,如让文化部门或旅游管理部门来负责旅游网络外宣的事务,做好南京网页外宣的规划和管理,梳理网络外宣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只有做好规划、管理,找出问题,才能解决信息匮乏的问题。其次,鼓励对外交流较多的高校和民间团体在对外交流的时候,利用出国访学、出国交流、建立孔子学院等形式和手段,有意识地的来宣传、介绍南京的旅游景点,让更多的外国受众来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吸引他们来南京旅游。商业宣传手段是最容易让国外游客接受的手段,可以让从事涉外旅游的商业公司来加大南京旅游的网络外宣力度,让商业公司能够从它们自己的商业宣传中获益。

2.以文化交流和外国受众的心理接受为重点搞好网络外宣。旅游语篇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文化信息传递,吸引读者,让他们产生亲自体验的欲望。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旅游语篇翻译时也必须要强调和突出这种文本的特点。黄友义指出,外宣翻译工作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以增强我国的对外宣传效果[3]。外宣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应充分考虑交流性、时效性,读者接受这些因素,这就要求译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必须从实现良好的文化交流的高度来进行材料的翻译工作,以英文读者的阅读兴趣、旅游兴趣和文化接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翻译出来的材料让外国受众易读、爱读,阅读后不会产生文化隔阂,而是要产生文化体验的冲动。

3.综合运用翻译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翻译质量。旅游景点的网页外宣英译具有其特殊性,不是简单的从中文逐字英译[4]。不仅要妥善处理中英文的语言差异,更要灵活认真处理中外文化差异和受众的心理差异给外宣翻译带来的困难[5]。充分发挥翻译的多种形式,抓住文本内涵,多使用编译、摘译、译写等翻译方法。针对文本的翻译质量,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加强翻译的责任心和找到高水平的翻译人员,避免翻译的硬伤;同时,更要遵循以方便外国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我们的文化的原则,学习国外旅游网站的用词特点和介绍方式,把历史悠久的、特色突出的、优秀南京旅游景点的内涵表现出来,避免“软伤”,让更多的外国受众看过后能喜欢,并且有想亲自来体验的冲动,

4.学习国外旅游网站的成功经验,突出个性化需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有很多非常好的旅游网站可以让我们学习、借鉴。在网站宣传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尊重西方的思维模式,突出个体和个性,注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优点及其对游客会产生的影响。如在调查对比美国纽约旅游网站“”后不难发现,在旅游景点的介绍中多围绕游客可以参与的活动,可能产生的好奇心来提供相应的描述。在用词上用的较多的是:explore,experience,involve。强调个体的体验。在介绍百老汇时候并不是简要介绍其历史和现状,而是用提问“What it takes to train a Broadway star?”的方式来吊足来访者的胃口,显得非常人性化。美国大峡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它的旅游网站(http:///),涵盖了几乎你所要想了解的一切,看了之后,就有想去的冲动。它就是从一个旅客的视角来介绍你想要知道的信息,食、住、行、玩,图片、文字、视频,互动问题等形式充分。它的主旨就是“帮助你从大峡谷之旅中获得最好的体验(Helping You Get The Most Out of Your Grand Canyon Experience)”。国外成功的旅游景点的网络宣传的视角、方式和内容有非常多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学习他们的宣传优势,并结合我们的文化旅游特色,一定可以做好我们南京的旅游景点网络宣传。

四、结语

在青奥背景下,成功的外宣工作对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南京旅游景点的网页外宣不仅是语言符号的传播,还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本文通过对南京旅游景点网络外宣工作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从而促进南京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外宣工作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黄泽存.新时期对外宣传论稿[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124.

[2]陶李春.浅析南京旅游网页外宣的现状与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3,(10):21.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对外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4]张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9(4):24.

[5]陈敏.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168-17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