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1

  五柳先生传

  出自: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阅读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1)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3篇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2

  出处或作者: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及原文3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2)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3篇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1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25)其志(26)。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觞 shāng 汲 jí

  颇 pō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2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点评

  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总要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本文赞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说“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先生是黔娄一类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面“衔觞赋诗”几句,用记述与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为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韵飘然而远。

  扩展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 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并且有5棵。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qián)娄

  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语,话】

  4.如: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 【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重点虚词

  1 以 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 因以为号焉 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 翻译成 是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的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2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朝代:汉朝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禄(慕,羡慕;荣利,功**禄)(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8)性:生性,生来就。(9)嗜:特别喜欢,酷爱。(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11)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2)或:有时。(13)置酒:置办酒席。(14)招之:招待他。(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17)既:……之后。(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20)短(duǎn)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21)箪(dān)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屡:经常。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静,安逸。如,……的样子。(23)自娱:自娱自乐娱:使…欢娱。(意动用法)(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5)以:凭借。(26)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27)颇:稍微、一点。(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9)黔娄(qiánló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30)戚戚:忧愁的样子。(31)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2)其:大概,表推测。(33)兹:代词,这、此人。(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5)俦(chóu):辈,同类。(36)衔觞(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3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赏析: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

  本文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作者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不同流俗的性格,并不提及姓甚名谁,不过分夸耀,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形象。作者写此篇时已是晚年,生活相当困苦窘迫,但作者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赏析3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及注释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dǔ)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详: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黔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觞:酒杯。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4、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称赞,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当地。

  词类活用

  1、详:亦不详其姓字。

  2、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3、乐:以乐其志。

  4、酒:性嗜酒。

  典故运用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主旨归纳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3)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3篇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1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释为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4)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5篇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参***:

  1、A

  2、B

  3、(1)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他就是说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以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限快乐。

  4、(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2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8—20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遂许**以驱驰B.便欣然忘食食不饱,力不足C.期在必醉度已失期 D.以乐其志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小题3】.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其实是自传。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小题3】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荣利,酷爱读书,安贫乐道,**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之义。(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

  ②或置酒招之(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小题3:文章刻画的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参***:

  小题1:①就 期望 ②有时 ③舍不得

  小题1: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小题1: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小题1: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隐士形象。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完整,意思正确,语句通顺,特别是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完整,意思正确,语句通顺,特别是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1: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4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参***]

  1.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

  2.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 介词,用,D介词,凭借)

  3.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4.“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答:

  参***:

  1。(4分,每小题1分)

  (1)喜爱(喜欢)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经常(常常)

  2。(6分,每小题3分)

  (1)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何许”“不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3。(3分)

  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4。(4分)

  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5)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3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叉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生*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2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 感受作品自然*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 ,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 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

  多**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 :如生*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

  【教学步骤】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 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经历的,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⑴ 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⑵ 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 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 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 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 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 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 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 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把握并体会了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讨论,感悟陶渊明不慕**、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教学本课,我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文言常识等双基知识进行落实;另一重点为通过对传记文章的写法的解读,即把握文中从传记任务的籍贯、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形,来感悟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远。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有着朴素的语文味。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眼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况且一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思考的能力差,预习、习题巩固等好的学**惯没有养成,可以说学习经常是临时突击,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认知及感悟能力是有限的。

  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 、朗读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

  (一)导入:在《**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学生齐读,看诵读情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情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内容。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内容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情况:

  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

  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奔走逢迎。

  (五)布置思考题:阅读本传记后,思考: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六)作业:1、翻译全文并练习背诵课文。

  2、整理本文字词及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6)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3篇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一)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

  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3分)

  8.答案: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评分: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9.答案: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的庸人。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

  11.答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2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料想,猜测),便欣然忘食

  B.造饮辄(就)尽,期(希望,愿望)在必醉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挂心,在意)去留

  D.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

  6.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天性喜好喝酒,但因家里贫穷不能常有酒喝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不能遮风蔽日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7.下列四项中不能体现五柳先生志趣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 B.性嗜酒

  C.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8.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5.A 6.A 7.C 8.C每题2.5分,共20分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7)

——初二语文《五柳先生传》练习测试题含答案3篇

初二语文《五柳先生传》练习测试题含答案1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

  A. 宅(zái)边 闲静(xián) 好(hào)读书 B. 欣然(xīn) 嗜酒(shī) 造饮辄尽(zhé)

  C.萧然(xiāo) 短褐(hè) 箪瓢(dān) D.自娱(yù) 黔娄(qián) 衔觞(shāng)

  2.说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 古义: 今义:

  (2)赞曰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

  (1) 因以为号焉( ) 葛天氏之民欤( )

  以 之

  以此自终( ) 或置酒而招之( )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本文选自《 》,作者_____,_____(朝代)人,谥号_____. ,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 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 学完本文后,请你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来谈谈对陶渊明(五柳先生) 的性格、生活、志趣的'看法。

  参***:

  一、1.C

  2.(1)古:往、到;今:制造 (2)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

  3.略

  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5.率真放达。

  二、1.《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 靖节先生

  2.(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的五柳先生。

  3.言之有理即可。

  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

  5.略

初二语文《五柳先生传》练习测试题含答案2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

  A. 宅(zái)边 闲静(xián) 好(hào)读书 B. 欣然(xīn) 嗜酒(shī) 造饮辄尽(zhé)

  C.萧然(xiāo) 短褐(hè) 箪瓢(dān) D.自娱(yù) 黔娄(qián) 衔觞(shāng)

  2.说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 古义: 今义:

  (2)赞曰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

  (1) 因以为号焉( ) 葛天氏之民欤( )

  以 之

  以此自终( ) 或置酒而招之( )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本文选自《 》,作者_____,_____(朝代)人,谥号_____. ,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 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 学完本文后,请你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来谈谈对陶渊明(五柳先生) 的性格、生活、志趣的看法。

  参***:

  一、1.C

  2.(1)古:往、到;今:制造 (2)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

  3.略

  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5.率真放达。

  二、1.《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 靖节先生

  2.(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的五柳先生。

  3.言之有理即可。

  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

  5.略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8)

——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菁选3篇)

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3、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重点】

  1、在老师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请同学介绍作者的概况。

  (学生回答)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资料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

  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三、翻译理解

  1、同桌交流,解决疑难;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许:处所,地方。

  详:详细地知道。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穿,破。

  结,缝补。

  晏,*静,安逸。

  如:的样子。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四、课堂小结

  读书贵有方法。朱熹说: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陆象山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今人学者王富仁说:好的书,是读过就懂的,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甚解的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一种正常的读书方法,接受方式。林语堂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便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积累运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合作探究

  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

  请同学们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体现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1、淡泊**: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爱好读书著文: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嗜酒如命,率真放达: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质疑拓展

  1、文中最为详写的是他哪方面的特点?

  写五柳先生的喝酒,也最传神。

  2、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愁。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3、资料二:

  《短歌行》(节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醉。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愁。

  《宣州谢眺楼饮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资料三:

  魏晋时期,**阶级的高压**、门阀**,与读书人的**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又无力反抗,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静,如阮籍、嵇康、刘伶等。这实际上是他们使自己得到心灵解脱的一种无奈。

  (学生讨论)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而成的自传。

  四、课堂小结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不仅让读者对他与众不同的情操、思想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补充训练:

  阅读唐朝王绩的《五斗先生传》,完成练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附译文:

  有位五斗先生,用爱好喝酒的方式游戏人间,凡有人用酒请他,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前往,而且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择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又起来继续喝酒。他经常一喝就是五斗,因此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先生无思无虑,很少说话,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他忽儿离开,忽儿回来,行为动静自然,符合天地法则,所以万事万物不能缠绕住他的心。他曾经说:天下事物大概能够看得清楚。人生如何能够保养?嵇康便撰写了《养生论》;道路为什么会穷尽呢?阮籍于是悲恸哭泣。所以,故作胡涂,是圣人的行事态度。于是,他一直实践自己的心意,最后不知去向。

  ① 为何作者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

  ② 为什么称嗜酒为酒德?这个名称有没有特殊含义?

  ③ 为什么五斗先生可以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却生活得那么无拘无束?

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人物形象丰满,形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中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4、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围绕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不汲汲于富贵”。文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

  2、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解。

  不能仅将这句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死扣字句,而要求取其真谛。他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可从“不慕荣利”和率真自然方面理解。

  四、教学建议。

  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掌握关键字词,文章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引导学生抓住具体句子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可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进行体会。本文有鲜明特色的的写人方法,例如采用了史传的形式,多用否定句等,可稍作点拨。

  课文内容中的难点,应予以注意: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作者陶渊明学生并不陌生,可让学生说说教师予以补充。有条件的要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力求使其优势互补。

  五、教学时数。

  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哪位同学还记得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2、学生回答后明确: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愿同**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陶渊明是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3、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五柳先生传》。

  (二)朗读。

  1、听读:

  (1)教师引语:先听播放课文磁带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标出生字。

  (2)生字:

  ①嗜shì。

  ②辙zhé。

  ③吝lìn。

  ④褐hê。

  ⑤箪dān。

  ⑥汲jí。

  ⑦俦chóu。

  ⑧觞shāng。

  2、试读: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仿照录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3、熟读:

  教师引语:请多读几遍以达到读熟的目的。

  4、寻读: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了,请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尝试过程中发现疑难举手示意。

  重点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期 造 俦 觞

  5、诵读:

  教师引语:文章基本意思明确了,下面我们进行诵读训练。首先要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示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最后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文章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写的,你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讨论,讨论后汇报。

  2、综合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

  “闲静少言”和“不慕荣利” 分别从外在表现和内心真实两个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情操。这就与当时社会上许多人不择**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3、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

  (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感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则展示了应该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则突出五柳先生淡泊**、在清贫的生活中自得其乐的形象。

  “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4、教师引语:这五柳先生是一个淡泊**、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为了加深对他性格的理解,再看看以下问题。

  (1)你能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一句中看出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晋代是非常讲究门第观念的,有此句出,即已将五柳先生排除于名望族之外,可知五柳先生不随世俗,蔑视门第,卓尔不群的品行。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3)课文最后一段即“赞”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指出来并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后明确:“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对应。赞语中称五柳先生有如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此题的答案可以是开放性的,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者皆应给予肯定。

  2、语言特色:

  (1)教师引语:《五柳先生传》的文字特色也很值得注意,你能看出来吗?

  如果学生看不出来可启发:从句式、辞藻、风格等方面欣赏。

  ①多用否定句

  先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吝情去留”、“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等。

  ②归纳:作者如此多多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浊流的格格不入,表现了他对高洁志趣与人格的执着坚持。

  (2)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看似*淡寓意深刻的内容(此点宜引导学生在吟咏、背诵中细心加以体会)。

  (3)自赏自嘲的笔调。

  (二)研究性学习。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的诗作,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2、分析归纳五柳先生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此作出评价。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味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体味五柳先生的精神内涵。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上的人是谁?——陶渊明

  1、结合学过的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他扛着锄头去锄豆,顺手采一丛菊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出示幻灯片)

  (1)嗜酒shì辄尽zhé吝情lìn短褐hè

  箪食dān汲汲jí欤yú黔qián 俦chóu

  (2)A.因/以为/号焉

  B.亲旧/知其/如此

  C.曾不/吝情/去留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学生尝试齐读读课文。

  三、指名翻译课文,积累字词。(10—15分钟)

  1、要求结合注释自行翻译,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

  2、理解重点字词。(结合幻灯片)

  3、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性格,感悟他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10—15分钟)

  1.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归纳他的性格特点。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心得)

  3.老师点拨讲解:有些同学可能不是很赞赏五柳先生,因为他只顾喝酒,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家贫如洗却不努力工作。同学们评价得很好。

  但我怎么很喜欢他呢?

  你看他——隐居山林,种豆采花,是那样舒适惬意;

  你看他——“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安然自若,是那样得豁达潇洒;

  你看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那样的随意自然;

  你看他——“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活得轻松自在;

  ……

  4、引导学生结合陶渊明设身世理解他的“魏晋思想”。

  陶渊明曾做过官,但他看不惯官场的繁复和**,他辞官归隐。(《归园田居》就是此时写的)。本文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作者借五柳先生这个人,表达自己对那种旷达自然、豪爽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渴望之情及自己那种亲近自然、淡泊**、清静无为、知足常乐的人生志向。当然,文章的五柳先生是作者假想的一个人,文章的情节当然有点夸张,陶渊明本身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酒鬼”。他那纯真高洁的品格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

  5、进一步联系生活:他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天只知道挣钱、挣钱、只知道与别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活得好累!

  现在,你们是否喜欢五柳先生了。继续在课后一题的“评价”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想。

  五、(机动环节)在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尝试着背诵。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极**,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人格上思想上的大**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大**,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学反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当披文入情,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人文思想。本课教学,将字词教学融入对人物的品鉴过程中,力图做到“言“文”合一。同时,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鉴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并沿着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思路,试图体现出“人”“文”合一的阅读教学理念。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9)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菁选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读。

  7、再次**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4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第二、分析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等电教**。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扩大教学容量。

  (二)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四、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查阅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预习成果,互相补充,使之对作者、背景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检查学生读准音,读顺句,对句读加以点拨,为学生课堂正确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利用多**,配音、配画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韵味,增加课堂吸引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为减低难度,可以分段进行。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词句的含义。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相互学习,集中疑点当堂提出,其余小组可以代答,教师只在有**性的问题上启发或解答,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发表见解的胆识。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

  (3)教师利用多**,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到及时反馈。题目应该眉目清楚,按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利于学生掌握。

  (4)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出示这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6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本文的教学目标

  1、 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 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 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因以为号

  ② 亲旧知其如此

  ③ 短褐穿结

  ④ 造饮辄尽

  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有的学生说:“他淡薄**的做法很好。”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向往**的精神,学习他高超的的读书方式”。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具又开放性的题目。我是这样启发的: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同学们更活跃了,发言太精彩了。有的学生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文学奖”。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有的学生说:“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有的学生说:“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翻译课文。现在大多公开课讲究花样,忽视双基。认为只要是讲词语,就是传统,就是守旧。一味创新的结果是忽视了本该应有的语文生命。这个设计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书信的方式写给陶渊明,畅谈自己的所感。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上课听课的专注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文重点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把握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的形象,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可以直观形象的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8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

  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

  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①全班齐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以便让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和五柳其人。

  ②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小组讨论后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名号的由来”,解决了析题时留下的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③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与陶渊明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第四层次:布置作业,加强对文本的认识。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因此,学生应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本篇课文,这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流畅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因此,在此篇学习中,学生应从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高一学生语文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逻辑思维也初步成型,对语言风格的体察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对于比较系统的文言知识掌握还不够。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简洁*实且富有逻辑性,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学习文言知识。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通过实践有意识地训练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有关文言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如“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我将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因此,我将重难点设为: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辅助教学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嗯,听到有人说是钱了,的确现在人们张口闭口都在谈钱,利益至上,这是现在的社会风气。但是,在魏晋时期,国家**比较复杂,部分文人志士就喜欢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虽然生活可能会比较潦倒,思想是**的,心情是舒畅的。你们能理解这种想法么?我看到有人摇头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文言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讲的就是这样一位不慕**、安贫乐道的先生。然后,板书标题,PPT出示陶渊明简介。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用PPT出示字词“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请学生读并解释,我来纠正。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文章简述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方面?

  这是一个框架型问题,学生须在阅读时,对词句进行提炼和归纳,将本来互相渗透的内容归类,这个过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略有难度,但对语篇的提炼、归纳、总结能力是他们必须掌握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文章框架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是如何支撑逻辑框架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整理文章中所描述的关于五柳先生的不同方面的表述,并探讨其背后的深意。因此,我会设置如下几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1、“五柳先生”因何得名?

  2、结合全文归纳:五柳先生有何爱好?他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

  3、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难道不是应该读得明晰通透么?

  4、摘取文中反映五柳先生思想志趣的词句。

  5、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总结一下: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这几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之后归纳总结出人物形象。通过这样一层层地铺垫,可减轻学生归纳人物形象的难度;其次,学生也可学习这种归纳思路,即分—总。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本文语言上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这属于开放型问题,答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有些困难,所以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出**说明观点。在陈述观点时,只要有理有据即可。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会进行引导启发性纠正。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于本文的语言有了一定地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文言文知识做了一定地铺垫。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最后,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八年级的学生,应有从文章中提取思想启发的意识,并且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即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因此在此环节,我会进行情感升华,突出本文的思想主旨:只要获得了心灵的**,即使没有钱也会甘之若饴。

  作业:请结合陶渊明的诗文《饮酒》和《归去来兮辞》,谈谈陶渊明的思想志趣与本文有何异同。下节课来讨论一下

  对一个作者的了解,应从他的作品中尽可能全方位地去了解。因此我会将对比阅读作为学生的作业,通过作者有名的一诗一文,立体地感受作者的思想志趣。同时表达的任务也是一次很好的口语表达练习。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1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整理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本文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2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

  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

  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

  2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习,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的原文3篇(扩展10)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菁选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本文的教学目标

  1、 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 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 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因以为号

  ② 亲旧知其如此

  ③ 短褐穿结

  ④ 造饮辄尽

  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习,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①全班齐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以便让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和五柳其人。

  ②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小组讨论后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名号的由来”,解决了析题时留下的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③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与陶渊明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第四层次:布置作业,加强对文本的认识。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7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整理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本文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因此,学生应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本篇课文,这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流畅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因此,在此篇学习中,学生应从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高一学生语文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逻辑思维也初步成型,对语言风格的体察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对于比较系统的文言知识掌握还不够。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简洁*实且富有逻辑性,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学习文言知识。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通过实践有意识地训练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有关文言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如“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我将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因此,我将重难点设为: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运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思想志趣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辅助教学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嗯,听到有人说是钱了,的确现在人们张口闭口都在谈钱,利益至上,这是现在的社会风气。但是,在魏晋时期,国家**比较复杂,部分文人志士就喜欢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虽然生活可能会比较潦倒,思想是**的,心情是舒畅的。你们能理解这种想法么?我看到有人摇头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文言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讲的就是这样一位不慕**、安贫乐道的先生。然后,板书标题,PPT出示陶渊明简介。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用PPT出示字词“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请学生读并解释,我来纠正。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文章简述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方面?

  这是一个框架型问题,学生须在阅读时,对词句进行提炼和归纳,将本来互相渗透的内容归类,这个过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略有难度,但对语篇的提炼、归纳、总结能力是他们必须掌握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文章框架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是如何支撑逻辑框架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整理文章中所描述的关于五柳先生的不同方面的表述,并探讨其背后的深意。因此,我会设置如下几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1、“五柳先生”因何得名?

  2、结合全文归纳:五柳先生有何爱好?他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

  3、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难道不是应该读得明晰通透么?

  4、摘取文中反映五柳先生思想志趣的词句。

  5、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总结一下: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这几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之后归纳总结出人物形象。通过这样一层层地铺垫,可减轻学生归纳人物形象的难度;其次,学生也可学习这种归纳思路,即分—总。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本文语言上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这属于开放型问题,答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有些困难,所以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出**说明观点。在陈述观点时,只要有理有据即可。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会进行引导启发性纠正。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于本文的语言有了一定地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文言文知识做了一定地铺垫。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最后,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八年级的学生,应有从文章中提取思想启发的意识,并且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即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因此在此环节,我会进行情感升华,突出本文的思想主旨:只要获得了心灵的**,即使没有钱也会甘之若饴。

  作业:请结合陶渊明的诗文《饮酒》和《归去来兮辞》,谈谈陶渊明的思想志趣与本文有何异同。下节课来讨论一下

  对一个作者的了解,应从他的作品中尽可能全方位地去了解。因此我会将对比阅读作为学生的作业,通过作者有名的一诗一文,立体地感受作者的思想志趣。同时表达的任务也是一次很好的口语表达练习。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9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

  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

  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0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

  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

  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

  2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生*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读。

  7、再次**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有的学生说:“他淡薄**的做法很好。”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向往**的精神,学习他高超的的读书方式”。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具又开放性的题目。我是这样启发的: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同学们更活跃了,发言太精彩了。有的学生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文学奖”。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有的学生说:“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有的学生说:“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翻译课文。现在大多公开课讲究花样,忽视双基。认为只要是讲词语,就是传统,就是守旧。一味创新的结果是忽视了本该应有的语文生命。这个设计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书信的方式写给陶渊明,畅谈自己的所感。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上课听课的专注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文重点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把握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的形象,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可以直观形象的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3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第二、分析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等电教**。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扩大教学容量。

  (二)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四、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查阅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预习成果,互相补充,使之对作者、背景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检查学生读准音,读顺句,对句读加以点拨,为学生课堂正确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利用多**,配音、配画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韵味,增加课堂吸引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为减低难度,可以分段进行。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词句的含义。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相互学习,集中疑点当堂提出,其余小组可以代答,教师只在有**性的问题上启发或解答,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发表见解的胆识。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

  (3)教师利用多**,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到及时反馈。题目应该眉目清楚,按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利于学生掌握。

  (4)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出示这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