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四友分别是谁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1
(约654-约708年),字必简,原籍襄阳,是杜甫的祖父,为人恃才傲物。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诗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杜审言现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黏外,其余的完全符合近体诗的黏式律。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李 峤
(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和苏味道又以“苏李”并称。诗歌创作,因重技巧而乏情思,藻丽有余而雄浑不足,总的说来不如杜审言。这与他一生仕宦显达而较少挫折不无关系。李峤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所咏为自然景物、动物、植物、乐器、建筑、用具等。刻画虽然工细,然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其七言古诗《汾阴行》为后人称道。
苏味道
(648—705),初唐***、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
崔 融
(653~706) 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崔融为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多由**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工力。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阅读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1)
——三圣殿简介三圣分别是谁3篇
三圣殿简介三圣分别是谁1
三圣殿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寺舍利塔东,又称大佛阁、无梁殿,是供无量寿佛,为南齐时弋开凿,是*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殿内有三尊巨型佛像,体型巨硕,拔地参天,体现了一种崇高庄严之美,正中是无量寿佛像,两侧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合称“**三圣”,故名“三圣殿”。
三圣殿简介三圣分别是谁2
现在的三圣殿是明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1600—1606年)对千佛崖石窟佛全龛和佛像全面修缮时重建的”。从盛时泰《栖霞小志》:“而岩龛庄严之处犹在”、“然上下洞中,有旧人题名者,多泯没矣。今洞止有乔司马题名云‘李瀚、乔宇同游’”的记载可以看出,嘉靖时期,无梁殿的确未曾修建。
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春日所立《栖霞寺修造记》碑中,出现了“三圣殿”的名称。在三圣殿穹顶的'上方,有一通石额,曰:“三圣殿”,下款数字,只可识得一“朱”字,其余字无法辨识。这一通石刻,由于位置较高,不便拓印,故《南京栖霞山贞石录》及《佛光——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瞻礼》均无记载。在清代及**文献中,也不见记载。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2)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3篇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1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
四书五经内容介绍
一,《大学》。这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弟子曾参整理孔子讲授内容所编的。“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大人的学问,主要讲的是修身、齐家、**、*天下的重要思想,是初学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门典籍。
二,《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这部经典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载体,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以及**主张。虽然一共只有二十篇,一万两千字,但内容颇为丰富,义理很深,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是古代教学必修教材之一。
三,《孟子》。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一起整理而成的,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思想、**观点,以及他的**行动,也属于儒家重要经典。
四,《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自宋以来,成为新儒学即道学的最为重要的经典。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人生处世态度。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走极端,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的究竟完美。
五,《周易》。这部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老而深邃的哲学经典。最初是一部占卜的书籍,后来儒家学者整理一部分解说《周易》的作品,编撰成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这部经里揭示了很多宇宙变化的真理,在古代学术中占核心地位,对提升*文化内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对**文化影响最深的一部经典。
六,《尚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尚”就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记载和追述上古历史事件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记录了虞、夏、商、周各朝各代一部分帝王言行事迹,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七,《诗经》。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一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余首诗歌,被后世称为《诗三百》,孔子评论《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中又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全面反映了先秦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诗中广泛运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现实**之先河。
八,《礼记》。又叫《小戴礼记》。相传是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选集,里面包含的儒家思想和史料非常丰富。这部经以礼乐为核心,主要记载和论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以及孔子和其弟子的**,修身做人的原则等等,涉及**、伦理、教育、美学、哲学、文化、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深厚,内容丰富。
九,《春秋》。是我们*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从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功242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包括诸侯各国间的婚丧嫁娶、会盟征伐、篡位弑君等等。书中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每个句子都含蓄深远,暗含褒贬之意,后人把孔子这种“微言大义”的写法称为“春秋笔法”。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2
一、四书: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曾参。
中庸:战国时期的子思。
二、五经:
诗经:西周无名氏。
尚书:周代先秦诸子。
礼记:戴圣。
易经:西周姬昌。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
扩展资料: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2、《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3、《周易》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3)
——雍正**后妃子女简介分别是谁 (菁选3篇)
雍正**后妃子女简介分别是谁1
1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管步军统领事,承恩公费扬古之女。 康熙二十八年,被指婚胤禛为嫡福晋。 康熙三十六年生皇长子弘晖,雍正**十二月二十二日册立为皇后,她是大清朝第一 位由嫡福晋升为皇后的。雍正九年死于圆明圆的畅春园,享年51岁。
2.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湖广巡抚年暇龄之女。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藩邸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二月封贵妃,同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生病中的年贵妃被进封为皇贵妃,7天后,还没来得及行册封礼的年氏死于圆明园。3子1女的连续早亡和为其兄长的担心可能是加速年氏早亡的原因。年氏是雍正**在世时亲封的唯一一位皇贵妃!
3.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开国功臣宏毅公巴图鲁额亦的`曾孙女,四品典仪追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四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钮钴禄氏被选中秀女,指给胤禛做格格。康熙五十年生皇四子弘历。 雍正**二月,封格格钮钴禄氏为憙妃,连升数级。在后宫排第3位。雍正八年进封为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日,胤禛崩逝的当天,被乾隆**尊为皇太后。做为皇太后,共30次避暑山庄,4次南巡,4次东巡,3次五台山,2次盛京,1次巡幸嵩洛及展揭东西陵,天津等地。在清代11位皇太后中,无人能及!乾隆四十二年正月***日,病逝于圆明园的长春仙馆。享年86岁。41年的皇太后生活,享年之高,在清代列第一位!
4.纯懿皇贵妃-耿氏,满洲镶黄旗,管领耿德金之女。生于康熙二十八年 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皇五子弘昼。 雍正**二月封为裕嫔,雍正八年进裕妃。雍正崩后第14天,乾隆**进她为贵妃。乾隆四十三年,裕贵妃90大寿时,晋封她为皇贵妃。以90高龄被封为皇贵妃,不仅在清朝,就是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96岁的纯懿皇贵妃亡。寿命在清朝后妃中,仅次与康熙的定妃排第二位!
5.齐妃-李氏,汉族,知府李文珲之女。藩邸侧福晋,在藩邸时的地位比孝圣宪皇后和纯懿皇贵妃都高。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三十六年生皇子弘昐。三十九年生皇二子弘昀,四十三年生皇三子弘时。李氏10年之内生了3子1女,表明还是很受雍正**的宠爱! 雍正**二月封齐妃,乾隆二年四月病逝于北海五龙亭。 齐妃所生的皇二女-和硕怀洛公主,是雍正**唯一长大**的公主,康熙五十一年下嫁那拉氏星德。23岁便亡故了!
6.谦妃-刘氏,内管领刘满之女。康熙五十三年生。雍正七年入宫,封刘答应,八年晋刘贵人,十一年生皇六子弘瞻,生子第二天进为谦嫔。雍正去世一个月后,乾隆**进封为谦妃。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54岁。
7.宁妃—武氏,知州武国柱之女。藩邸格格,雍正十二年五月亡,追封为宁妃。
8.樊嫔—宋氏,主事金柱之女。藩邸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为17岁的雍正生下了第一个子女—皇长女。她很可能是雍正**的性启蒙者吧。雍正**二月封为樊嫔,雍正八年九月亡!.9.张贵人—张氏,初入宫为常在,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张贵人。即亡。张贵人很可能是雍正**最后一位亲自进封的贵人。
10.海贵人—?氏,雍正三年封海常在,雍正亡后一个月进海贵人。乾隆****十二月亡。
11.郭贵人—郭氏,雍正初年封郭常在,七年晋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亡。
12.李贵人—李氏,雍正七年封李贵人,乾隆****四月亡。
13.马常在—马氏,雍正七年封马答应,八年进马常在。乾隆三十三年亡。
14.李常在—李氏,雍正八年封李答应,十年封李常在,乾隆五十一年后亡。
15.顾常在—顾氏,雍正七年四月封顾常在,九月亡。
16.高常在—高氏,雍正七年封高答应,八年进高常在,雍正十一年亡。
17.常常在—常氏,雍正七年封常在,雍正十年亡。
18.苏答应—苏氏,雍正四年封苏答应,雍正七年亡。
19另有安贵人,春常在,那常在,伊格格,
雍正**后妃子女简介分别是谁2
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悫皇贵妃耿氏。
妃子: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
嫔:懋嫔宋氏。
贵人:郭贵人、李贵人、安贵人、海贵人、张贵人、老贵人(存在争议,一说康熙帝嫔妃)。
常在:那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顾常在、吉常在。
答应、格格、官女子:苏答应、英答应、汪答应、德答应、伊格格、张格格、云惠。
雍正**后妃子女简介分别是谁3
1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管步军统领事,承恩公费扬古之女。 康熙二十八年,被指婚胤禛为嫡福晋。 康熙三十六年生皇长子弘晖,雍正**十二月二十二日册立为皇后,她是大清朝第一 位由嫡福晋升为皇后的。雍正九年死于圆明圆的畅春园,享年51岁。
2.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湖广巡抚年暇龄之女。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藩邸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二月封贵妃,同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生病中的年贵妃被进封为皇贵妃,7天后,还没来得及行册封礼的年氏死于圆明园。3子1女的连续早亡和为其兄长的担心可能是加速年氏早亡的原因。年氏是雍正**在世时亲封的唯一一位皇贵妃!
3.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开国功臣宏毅公巴图鲁额亦的`曾孙女,四品典仪追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四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钮钴禄氏被选中秀女,指给胤禛做格格。康熙五十年生皇四子弘历。 雍正**二月,封格格钮钴禄氏为憙妃,连升数级。在后宫排第3位。雍正八年进封为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日,胤禛崩逝的当天,被乾隆**尊为皇太后。做为皇太后,共30次避暑山庄,4次南巡,4次东巡,3次五台山,2次盛京,1次巡幸嵩洛及展揭东西陵,天津等地。在清代11位皇太后中,无人能及!乾隆四十二年正月***日,病逝于圆明园的长春仙馆。享年86岁。41年的皇太后生活,享年之高,在清代列第一位!
4.纯懿皇贵妃-耿氏,满洲镶黄旗,管领耿德金之女。生于康熙二十八年 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皇五子弘昼。 雍正**二月封为裕嫔,雍正八年进裕妃。雍正崩后第14天,乾隆**进她为贵妃。乾隆四十三年,裕贵妃90大寿时,晋封她为皇贵妃。以90高龄被封为皇贵妃,不仅在清朝,就是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96岁的纯懿皇贵妃亡。寿命在清朝后妃中,仅次与康熙的定妃排第二位!
5.齐妃-李氏,汉族,知府李文珲之女。藩邸侧福晋,在藩邸时的地位比孝圣宪皇后和纯懿皇贵妃都高。康熙三十四年生皇二女。三十六年生皇子弘昐。三十九年生皇二子弘昀,四十三年生皇三子弘时。李氏10年之内生了3子1女,表明还是很受雍正**的宠爱! 雍正**二月封齐妃,乾隆二年四月病逝于北海五龙亭。 齐妃所生的皇二女-和硕怀洛公主,是雍正**唯一长大**的公主,康熙五十一年下嫁那拉氏星德。23岁便亡故了!
6.谦妃-刘氏,内管领刘满之女。康熙五十三年生。雍正七年入宫,封刘答应,八年晋刘贵人,十一年生皇六子弘瞻,生子第二天进为谦嫔。雍正去世一个月后,乾隆**进封为谦妃。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54岁。
7.宁妃—武氏,知州武国柱之女。藩邸格格,雍正十二年五月亡,追封为宁妃。
8.樊嫔—宋氏,主事金柱之女。藩邸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为17岁的雍正生下了第一个子女—皇长女。她很可能是雍正**的性启蒙者吧。雍正**二月封为樊嫔,雍正八年九月亡!.9.张贵人—张氏,初入宫为常在,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张贵人。即亡。张贵人很可能是雍正**最后一位亲自进封的贵人。
10.海贵人—?氏,雍正三年封海常在,雍正亡后一个月进海贵人。乾隆****十二月亡。
11.郭贵人—郭氏,雍正初年封郭常在,七年晋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亡。
12.李贵人—李氏,雍正七年封李贵人,乾隆****四月亡。
13.马常在—马氏,雍正七年封马答应,八年进马常在。乾隆三十三年亡。
14.李常在—李氏,雍正八年封李答应,十年封李常在,乾隆五十一年后亡。
15.顾常在—顾氏,雍正七年四月封顾常在,九月亡。
16.高常在—高氏,雍正七年封高答应,八年进高常在,雍正十一年亡。
17.常常在—常氏,雍正七年封常在,雍正十年亡。
18.苏答应—苏氏,雍正四年封苏答应,雍正七年亡。
19另有安贵人,春常在,那常在,伊格格,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4)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篇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1
一 王维
王维是一个全面的典型,首先是由于他全面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生意盎然的气氛。王维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深厚造诣乃使他成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他精通音乐,早年曾为大乐丞。相传,他曾作过琵琶曲《郁轮袍》,并能亲自演奏,又据《国史补》和新、旧《唐书》的记载,人有《奏乐图》,而不知曲名,王维看后说:“此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于是,集乐工验之,果然不错。王维不仅精通音乐,而且长于绘画。他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可见他本人也是颇以绘画自负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得王维在艺术的领域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王维因此成为盛唐文化的完美的体现者,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全面的典型。
在诗歌创作上,他则更是现实出他全面的艺术才能。在盛唐诗人当中,李白较少写律诗,杜甫较少写绝句,而王维则均衡地发展了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了普遍的成功。
王维在诗歌题材方面也是无所不备的。
山水诗以晚年輞川诸作为**,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那样幽深而寂寞。
边塞诗现存者多达三十余首,而对比之下,通常称之为边塞诗人的李颀,却只有不到十首的边塞诗,王昌龄也不过才二十几首。王维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出色。像: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把边塞上的紧张生活写得何等明快。
他那流传人口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乃至于一唱三叹成为《阳关三叠》。
在**诗上,王维反映着一般与**对立的开明**的要求,他说: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 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岂乏中林士,无人荐至尊。……
也有布衣寒士的普遍不*,他说: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流传人口的名篇,正说明着诗人多少善良的愿望。王维仿佛是那时代中一个纯净朴素的歌手,并不在突出自己说明。而李白则是那**上翻江倒海的人物,他要乘盛唐的长风,直破那万里浪。他总是在追求更高的理想,而理想又总是高出于现实的,因此也就不免出现与现实的矛盾,这就使他的诗歌更强烈、更集中、也更富于戏剧性。而王维则没有这样强烈的性格,他的生活中既缺少戏剧性,他的诗歌也写的是普遍的日常生活。他并超越时代,而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新鲜气氛传达出来。如果说,李白是在追求盛唐时代可能得到的那些东西,因而成为一个集中的表现,那么王维则是反映了盛唐时代已经得到的那些东西,因而成为一个普遍的反映。
王维很少写特殊的题材,也不着意于表现题材中的特殊的部分,而是写出了时代生活*同的脉搏,这便使他的诗歌更富于普遍的意义。如《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的山水之情写得那么层次分明,那么耐人寻味,却又是那么地与日常生活达成了一片。至于那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里可以说是爱情,可是说是友情,也可以说是乡情,它涵有非常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又不流于一般化,这乃又都表现为盛唐诗歌深入浅出的普遍特色。又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因为头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便被后人称之为《渭城曲》,好像那原来诗题的特殊性已完全被人遗忘,只留下那最丰富的普遍性,成为唐代送别诗中最典型的歌唱。
盛唐是一个春风得意,奋发蓬勃的时代,生活中生机盎然。因而,信手拈来,便成佳句。古人称王诗“穆如清风”,那就仿佛是清新的空气,在无声地流动着,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正是因为与时代的气氛息息相通。因此,王维的诗歌总是也那么富于新鲜感。如《赠远》:“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新鲜的一个月亮了,它仿佛是第一次的出现,第一次在与人相识,使整首诗的情调顿时超越了一般的相思之苦,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生活中本来并不都是快乐,青春难道就灭有悲哀吗?但这毕竟是少年人的悲哀,因此才能获得这么新鲜的感受。王维的诗歌所给我们的印象正是这种少年精神的青春气息,新鲜的气息几乎贯穿了王维的全部诗作。如: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到处都是一片富于生机的春色,到处都有新鲜的绿意,这绿意变成空气,化为细雨,构成了王维诗歌的总体气氛。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寒食汜上作》
这诗中的青青杨柳透露出多少春的气息!而这乃正是盛唐时代所带来的气息。
王维晚年奉佛,有许多寂静清冷之作,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过香积寺》
也都取得了艺术上一些较高的成就,而这不正好也说明王维乃是一位更为全面的诗人吗?盛唐之世难道就没有冷清的角落吗?
宋、元以来,由于**诗歌语言越来越脱离日常的生活语言,创造性越来越趋于枯竭。而山水画则随着唐代山水诗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兴盛。宋元以来,山水诗既失去了优势,山水画因其不受语言上的限制,便在艺术领域里取代了山水诗的地位而有了普遍的发展。另一方面。宋元以来,*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一般有识之士,他们的心情往往是寂寞的,因此向往于一种清高幽寂的境界。这样,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便越来越转向于以隐逸为中心的基调,甚至于在山水画中也由青绿山水更趋向于水墨了。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晚年诗中那种幽寂的意境便很自然地与山水画融于一体。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2
二 李白
李白的诗歌波澜壮阔、慷慨不*,发挥了建安时代“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浪漫**传统,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更高的发展。而这正**了盛唐时代的精神力量。建安时代无疑是一个激昂不*。慷慨悲歌的时代,而当时的**、经济力量也正在不断地向上发展。陈子昂乃是盛唐诗歌的先驱,建安风骨的倡导者。千古传诵的《登幽州台歌》就正是视野辽阔、慷慨不*的高歌。这慷慨乃是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对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在这一点上,李白与陈子昂有许多相似之处。他的《行路难》其二云: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金台。”
与陈子昂《燕昭王》中的
“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
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正是对现实充满了信心,因而产生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些理想和追求未必都能得到实现和满足,但是却说明盛唐时代蕴含着蓬勃向上的力量。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便是李白的英雄气概。李白又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既然“我独不得出”,为什么又说“大道如青天”呢?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它**在这个时代中,也**在李白的身上。因而李白在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同时,竟又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高亢歌唱,这正是李白自身慷慨不*的完整解释。
盛唐时代在**、经济等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因而激发起普遍的热情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展望。尽管后来出现了李林甫的忌贤害能,但并没有立即改变这总的形势。开明**为文人入仕提供了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科举入仕。但是,李白却并不想走这条现成的大道,他要一步登天,一举而成辅佐君王的事业,然后拂袖而去,隐逸江海,创造一个奇迹般的生涯。这种信心、热情和对奇迹的憧憬,贯穿了李白的一生。即便是在长安失意而归以后,他仍然相信: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
他仍旧一如既往地赞美鲁仲连,并且相信自己便是鲁仲连:
“以我一箭书,能取聊城功。”——《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到了安史之乱中,他更常常把自己比作了谢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
在永王璘的水军中,他甚至以为正是在梦寐以求的黄金台**: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在水军宴赠幕府诸待御》
显然,安史之乱不仅没有使诗人悲观绝望,反而激发了他****的雄心,他以为自己可以一举而成为鲁仲连和谢安,完成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的**理想了,因此,李白始终是一个理想**者。
需要指出的是,李白的理想也并非凭空而来,它翱翔于现实之上,却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李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当时却也不乏成功者,如李泌便是其中的典型。李泌出入三朝天子的宫廷,往来于名山与宫廷之间,左右逢源,进退裕如,终于成就了**功业。这说明李白所选择的道理是可行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李白的理想正是在李泌那里得到了实现。《旧唐书·李泌传》又评论说:“泌放旷敏辨,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纵横,上悟圣王,以跻相位。”这种纵横家的气质与经历都与李白极为相似,只是最后,李泌因辅佐肃宗而成就了事业,而李白却因为站在了永王璘的一面导致了失败。但是李泌的成功至少说明了,李白那种“为君一击,鹏飞九天”的理想并非大而无当的幻想。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因为李白最终失败了,就否定了这个时代蓬勃向上的基调。李白是盛唐**上的一个突出的人物,他的慷慨不***着对时代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也正体现了盛唐时代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李白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他的感情也波澜起伏,千变万化。他到过宫廷,受过玄宗的礼遇,可是后来又被当作了**流放夜郎。他好游仙,好游侠,做过隐士,也受过道箓。时而纵论王霸大略,时而又混迹于渔商。前不久还挥金如土,转眼间却又囊空如洗。这些戏剧性的变化和不同寻常的生活,也构成了李白诗歌波澜起伏的感情基调。他的《行路难》刚刚写到寒士失意、投托无门的悲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而转瞬之间却又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高昂的旋律。在短短的一首诗中,感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从谷底到波峰,大起大落。因此,如果说,王维的诗歌仿佛是新鲜的空气,清盈而透彻,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是长风巨浪,波澜壮阔。如同他《江上吟》所写的那样:“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仿佛是时代**上的一个弄潮儿,他的诗歌中澎湃着时代的风涛,充满了强烈而集中的艺术力量,这便使他成为盛唐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一个集中的典型。
李白诗歌的集中性,首先体现在反**的方面。这原是寒士文学的普遍特征,也是它本质之所在。但在李白的诗歌中却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他鲜明的布衣感和**性,他以布衣取卿相的豪情,他对**的抨击和蔑视,都表现了这一集中的特征,因而也就将寒士文学推向了**。关于李白的傲视**,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不免有所夸大或虚构,但是也正可以说明李白留给人的一般印象。而这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从他的诗歌中得来的。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与君论心握君手,**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反**的意识在这里已是登峰造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蔑视****,保持了布衣寒士的**与尊严。这在封建时代正**着一种**的要求,这种呼声在以寒士为**的文学传统中从不曾中断过,然而却是在李白这里唱出了最强音。
历代的诗歌中都有反庸俗的内容,因为真正的诗人是与庸俗不相容的,李白更是不能容忍一丝一毫的庸俗习气。他反**,是为保持一个布衣寒士的骨气与节操。他嘲笑迂腐古板的儒生,是出于凌云壮志的高度追求。《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对于攀龙附凤的斗鸡走狗之徒,李白则更是嗤之以鼻。如《古风》***: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行路难》其二: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从一切世俗的束缚中**出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独来独往的人,因此一切的庸俗都会引起他尖锐的痛苦,激发他嫉恶如仇的性格,而这也正是李白的伟大之处。
唐代是一个寒士大有作为的时代,因此李白的诗歌中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寒士阶层的**要求。李白有着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的宏伟理想,而且不做则已,一做就要直接过问天下大事,并且始终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这便给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英雄气概。因此,即便是悲愤,也不失其豪放,即便是失败,也不失为英雄。李白始终是这样一个英雄壮士的形象。“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他的诗歌因此波澜壮阔,体现了盛唐时代的发展力量。而这力量更因为他的想象力而得到了加强。这丰富而天真的想象,便是李白诗歌集中性的又一个方面。
李白的诗歌富于想象,几乎达到天真的程度,他像儿童那样想象月亮跟随着自己一路从山上下来: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他将月亮想象成自己的伙伴,一同饮酒,一同舞蹈:
如《月下独酌》
他直是把月亮真正的人格化了。至如: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
月光毫无顾忌地照了进来,仿佛是一个不速之客,然而它又是那样坦白皎洁,所以你不必猜疑,无须防范。这样的对待月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有时他又想象月亮就是挂在树上,仿佛是亘古不变的:
我有**宅,嵩山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这里用“**宅”,“长留一片月”,强调了时间的恒久,仿佛那挂在松间的月亮也有了亘古不变的意味。至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颗心竟然也像月亮那样长挂在树**。这些想象与其说是夸张,不如说是天真。正由于他童心一样的天真,他才能够不受一般常识的限制,而保持着新鲜的想象力。如《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不仅是人看山,山也在看诗人,这是何等的天真!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一切都有了生命,一切都富于性灵。又如他写酒:
“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
“划却君山好,*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湖醉后三首》
则目之所见,无处不成其为酒。这两首诗,前者作于早年,后者作于晚年,一个写江,一个写湖,然而这天真的想象却是一以贯之,成为李白诗歌的一个集中的表现。所以同样是写山水,王维写着一般的,随处可见的山水,而李白则“一生好入名山游”,往往写那些不同寻常的名山大川。因为这些名山大川特别能够激发他的想象力,唤起他创造的热情。如他写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至于他的《蜀道难》则更是可以“泣鬼神”了。这种想象正有着怎样的力量!盛唐诗人视野辽阔,朗爽不尽,到了李白便更有了无边的气势。“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这边关历来是险峻的所在,它标志着地理上的分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古从军行》
而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在李白的笔下,那浩浩荡荡的万里长风,竟从玉门关上一扫而过,畅通无阻。长风如此,巨浪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
而长江黄河更是波涛翻腾,白浪连天了: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这才真正是装浪纵恣。所谓“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
所以,李白乃是最盛唐诗歌的基调上,唱出了最富于**情操的高亢的旋律。他的长风万里的气势,壮阔的波澜,使他成为盛唐气象中风口浪尖的人物,一个诗歌**上最为集中的典型。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
三 杜甫
杜甫是盛唐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对前代诗人采取了一种兼容并包、各取所长的态度,因而也便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体现了盛唐时代集大成的艺术成就。如他评价初唐四杰时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流。
——《戏为六绝句》
他概括自己的诗歌主张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同上
又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同上
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集大成的趋势。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同上
这虽然是在评价庾信,用在杜甫身上乃更是恰到好处。他的诗歌老成而凝练,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沉郁顿挫“,而这正是在集大成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风格。
杜甫从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中汲取了激情和灵感,抱着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理想,这与李白直取卿相,愿为辅弼的热情乃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李白是纵横家的作风,所以飘然一生,混游渔商,无拘无束;而杜甫则生长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来家累又重,在性格上也就不免要老成持重一些。所以,杜甫尽管十分钦佩李白,但对于他飞扬跋扈的性格却不免有一些善意的规劝: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因此表现在诗歌上,李白飘逸不群,充满天真;而杜甫则凝练深沉,波澜老成。但是,杜诗凝练而不艰深,老成而又雄浑,有正是建立在盛唐诗歌深入浅出、视野辽阔的基础上。盛唐诗歌是发展建安传统的。李白说:“蓬莱文章建安骨。”杜甫则说:“曹植文章波澜阔。”
杜甫本人的诗歌因此也往往是“慷慨以任气”的,如:
“鲸鱼跋浪沧溟开。”——《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悲风为我从天来。”——《同谷县歌》
不正有着与李白同样豪迈的一面吗?至如他的《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与李白的慷慨不*,乃正是如出一辙了。所以,杜甫始终没有离开盛唐的**。晚唐的李商隐学习杜甫,凝练而失之纤弱;后人学杜甫,老成却难免有些枯燥,就便是由于离开了这个诗歌**的缘故。因此,杜甫的凝练老成,正是在总结盛唐时代浑成朗爽的诗歌风格的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这对盛唐诗歌的集大成,也就自然又标志着盛唐诗歌的终结。
在唐人的诗歌中,绝句以空灵见长,七古以奔放见长;而最需要凝练功夫的是律诗,特别是律诗中间的两联。这只要看连李白都有“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的句子,就可知了。初唐的律诗从五言排律发展而来,因此,盛唐时期虽有七律,仍多以五律为主,而杜甫则是在七律上也大显身手。尤其是在入蜀以后,几乎每有写作,都成佳篇。如《白帝》: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样的诗句既雄浑又是何等的凝练!几乎每个字都起着暗示形象的作用,造成了有如浮雕一般的效果,这就形成为杜甫的特殊风格。再如《秋兴》: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桐老凤凰枝。
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气,都凝结在这两句诗中了,这里剔掉了一切虚词,达到最高度的浓缩。而为了强调“香稲”个“碧梧”,甚至颠倒了正常的词序。这乃是将六朝以来,诗歌语言不断诗化的过程推向了极致,而这也是盛唐诗歌集大成的结果。至如《旅夜书怀》: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短短十个字,就写了多少景物!眼底的大江,头上的天空,天空中众多的星星,大江中奔涌的月亮,月光和面前无边无际的原野,无不踊跃地呈现出来,好像夜空下整个的宇宙都囊括在这两句诗中了。对照一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里同样是上对天空下临江面的景色,而四句中所写的实际上只相当于杜诗中的两句。当然这又别是一番天地,而它的爽朗之不同于杜诗的凝重,乃是一目了然的。
杜诗的凝练老成不只体现在律诗方面,就是在其他诗体中也同样有所流露。杜诗的风格因此是**的,一贯的。我们试看他的七古:
捷书夜报清昼同。——《洗兵马》
一洗**凡马空。——《丹青引》
在腾踔奔放中,也还是保留着他一贯的凝练的笔法。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送空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乃正是在雄浑奔放之中回荡着沉郁顿挫之气。再如他的《哀江头》,可以说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同一个素材,只是《长恨歌》是事后写的,而且杂有传说;而《哀江头》是当时在长安作的,写的是眼前之事。《哀江头》最后说: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而这也正是白居易《长恨歌》最后所说的: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两首诗都把重点落在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恋爱故事上,但是,《长恨歌》是按照叙事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的,而《哀江头》则以抒情的笔法写来,在结构上有大的跳跃。如写到昔日一同游南苑时,“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一笑正坠双飞翼”,原是写游南园时的盛况,但又是一种双关语,暗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结局。于是,在这个暗示之后,几乎是意所不及地就转到了: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把整个马嵬坡事件的过程都略去了,而直接飞跃到悲剧的**。这里正充分显示了杜甫雄健的笔力和凝练的风格。
杜甫的绝句不多,但是在这为数不多的绝句中,杜甫也往往表现出他一贯的凝练老成的风格。如《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总共四句,却写了这么多内容,这与一般的绝句显得很不相同。因此,有人说,这首诗“本七律状语,而以为绝句。”又有人说,这首诗是“半律”。总之,这都正是因为它凝练的缘故。
杜甫的凝练在五古中更显示了特殊的作用,他的五古的独到之处也正是在于凝练,并由此取得了一个全新的成就。五古在盛唐诗歌中远不如七古活跃,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又盛赞“正始之音”,这正始之音便是以阮籍《咏怀诗》为中心的五古的传统。阮籍之后,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拟古》《杂诗》《咏贫土》《饮酒》、鲍照的《拟古》、庾信的《拟咏怀》,一直到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便都是以咏怀为中心的传统写法。但到了唐代这已成为五古的尾声,因此尽管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之多,**李白风格和创造性的仍然是七古而并非五古。五古要有一个新的天地,则要等到杜甫的出现。杜甫也是利用《咏怀》以来所形成的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但诗歌本来是抒情的,增加了叙述和议论的成分,弄得不好,就会削弱抒情的力量,变得冗长而沉闷。这种情况前人也有过,而后人学杜甫的五古更往往不免于此,如李商隐的《行刺西郊作一百韵》,以他那么富于感染力的诗才,学习杜甫的《北征》却也不免于沉闷枯燥。但是杜甫以他集大成的天才和盛唐时代所具有的**情操与雄浑的气魄,使得诗中的议论成为自然流露的心声。而其中的叙述,也由于凝练的写法而近于细节的真实。细节真实本是小说中的一种创作方法,原非诗歌之所长。但是杜甫的叙述,细致而不刻画,详尽而不冗长,能将身边琐事的叙述与关心天下大事的议论浑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他五古的.突出特色。由于细节的真实,他在叙述客观场面时,能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诗人不只是在客观地叙述,作品中也同时浮动着他本身的形象,如《石壕吏》《新安吏》等便都是通过众多形象而又浮现出一个杜甫的完整形象。不仅五古如此,甚至七古中,如《兵车行》: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这道旁过者当然是一些路人,但其中就隐约地包含着杜甫在内,到了
**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则“**”之为杜甫的形象便更是尽在不言中了。后来白居易的新乐府之所以比不上杜甫这些诗深厚,原因也就在其中缺少这样一个自身的形象。
通常,我们谈及杜甫这类的诗,都侧重在强调他的批判精神,并因此而称之为现实**作品。其实,倒是他的细节真实才真是具有现实**的第一特征,而批判则是一般创作中所常有的。浪漫**何尝不具有批判精神呢?杜甫由于在安史之乱中,不幸被卷入了战乱的漩涡之中,经历了种种灾难,先陷身长安,所谓“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而长安收复后又意料不到地遭遇了相州之变,在一片混乱中,对于前途如何,忧心忡忡,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在作品中也就自然有所反映,有所批判。但是,在整个安史之乱中,杜甫并没有就因此失去信心,一旦局势好转,他的压抑和不安便化为凯旋的歌唱,《洗兵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何等热情的高歌!这难道不又是非常浪漫**吗?对于这一事件反映得如此强烈,在唐代诗人中也有绝无仅有的。杜甫的名篇中并不乏大量浪漫**的佳作,便是在他富于现实**特色的五古中也并不完全都是批判的,如他的《赠卫八处士》《彭衙行》《羌村三首》中的第二首乃至《北征》中的许多段落,或记叙行程,述说友情;或描写眼前的景致,抒发内心的情怀。它们之所以仍被认为具有现实**的特征,正是因为它们乃是细节真实的。
总之,杜甫的五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法,这在不久后就获得了自觉的追随者。从元结的《春陵行》到白居易的《秦中吟》,都莫不如此。而就白居易来说,他的七古体的新乐府的成就便不如他五古体的《秦中吟》。《秦中吟》中的名篇《轻肥》《重赋》《买花》《歌舞》等约可占半数。而五十首新乐府中,如《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红线毯》等这样的成功之作不过居十之一。这固然是由于新乐府的主题先行,容易流于概念化,而《秦中吟》是触景生情,所以感人至深。但是这也说明五古是更宜于夹叙夹议的。白居易这类五古,除《秦中吟》外还有《观刈麦》《宿紫阁山北村》《村居苦寒》《新制布裘》等,都莫非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显然是与杜甫的影响分不开的。总之,杜甫以其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所以也必然对后人产生影响,因为既然是总结,便总是有律可循的。严羽《沧浪诗话》说:“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李广用兵如神,人所莫测,而孙、吴却是有律可求的。杜甫作诗如孙、吴,因而也就成为后人师法的楷模。杜甫在五、七律上的成就便直接影响了大历十才子们的写作,这样,律诗才逐渐蔚为大国,终于成为此后诗坛上的宠儿。而另一方面,杜诗的凝练一旦离开了盛唐诗歌深入浅出、自然流露的基调,便又产生了韩、孟为**的苦吟派,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走**刻意求奇的路子。这就是说,杜甫不仅唤起了元白一派,也引导出韩孟一派,因此可以说整个中唐诗歌的发展乃都是在杜甫的影响之下。
杜甫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春日怀李白》说:“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可见他早就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探讨。这集大成中形成的风格,在他进入长安后,便已充分地显示出来。他说:
思飘云雾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这其实正是杜甫心中理想的诗歌标准,与他自许的“沉郁顿挫”不正是同一老成的风格吗?“老成”因此是杜甫的风格,也成为杜甫的性格形象。这样,杜甫不到四十岁时就已自称是“杜陵野老”了,此后称老的地方更是不一而足。后人于是便也称杜甫为“老杜”,这样的称呼在诗歌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诗至老杜极矣”。“老”的性格形象正是杜甫留给人们的共同印象。“诗至老杜极矣”,说明唐诗**至此已经发展到了完全应作总结的阶段,所谓老成不正意味着已经成熟到了行将终结的时刻吗?杜甫因此乃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又是盛唐诗坛的谢幕人。杜甫站在盛唐时代的终点,对盛唐诗歌做出了高度的总结,这便确立了他在诗歌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由此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王维和李白,便也可以看到一个盛唐诗歌发展的清晰可辨的面目。王维的青春气息,李白的壮士豪情,杜甫的老成凝重,正标志着盛唐诗歌波澜壮阔的完整过程,为这一**作出了富于**性的说明。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5)
——**的三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的三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1
*主要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扩展6)
——犹豫的近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犹豫的近反义词分别是什么1
近义词:迟疑、踌躇、彷徨
用犹豫造句
1、小明正犹豫着到底该不该买苹果。
2、刘工对于自己的去还是留,仍然犹豫不决。
3、我很后悔当时犹豫了,没去帮他。他的生活现在真是一团糟。
4、我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5、这样做是最明智的选择,你还在犹豫什么?
6、我正犹豫***让妈妈给我买芭比娃娃。
7、对于你的问题,我在犹豫是不是要回答。
8、我很犹豫***向老师承认错误。
9、我很犹豫我的这个答案对不对,该不该说?
10、人世一生,其实是在不断犹豫中成熟的。
用犹豫的`近义词造句
迟疑:面对危险,他毫不迟疑的跳入河中,将落水的儿童救了起来,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踌躇:在困难面前,不应该踌躇不前。
彷徨:这种彷徨不安的心理好像把什么人都传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