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

登高望远的诗句1

  1.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2.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3.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4.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5.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6.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8.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9.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10.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11.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12.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13.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14.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15.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6.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17.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18.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19.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20.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21.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22.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23.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24.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25.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26.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27.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28.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29.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30.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31.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32.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33.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34.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35.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36.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37.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38.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39.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40.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41.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4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43.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44.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45.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46.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47.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48.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49.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50.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51.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52.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53.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54.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55.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56.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57.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58.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59.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60.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登高望远的诗句2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李白《登太白峰》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李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苏轼《定风波·重阳》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佚名《东城高且长》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岑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陈子昂《岘山怀古》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佚名《崧高》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陈师道《九日寄秦觏》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苏轼《南乡子·集句》

登高望远的诗句3

  1、风急天高,猿哭,青史百鸟飞。一望无际的树木凄凉,长江滚滚而来。万里伤心的秋天总是客人,百年多的病痛独自登台。讨厌浓密的络腮胡子,放下了新混浊的酒杯。——杜甫《登高》

  2、轻松搭建高*台,悠闲地提供春发。见上文《海录碎事》。——里号《句》

  3、柔和风景温暖芬芳的富林池塘。登上高处远眺,神美不是我们的故乡。——申焕《兜玄国怀归诗》

  4、怀孕王单独和皮鞋族计划、门道忠臣进入了湍流。今天上高处看不到,楚云香水各有千秋。——模轮《湘川野望》

  5.在外国土地上独自一个陌生人,每个节日都想亲亲两次。远处知道兄弟爬到高处,少插了一个山茱萸。——王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6、看不起白宇店粉丝菊花,喝了三杯,但茫然失措。这位10岁有进取心的`朋友爬得高已经3年了。——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7.高高的琼吉,篱笆周围可以看到黄色的白色露水。建筑物只有好的山色,稻子留在秋池里。**——羊-e-e 《寄裴校书》

  8,3日,焕宇发表杂技演讲,躺在长沙,担心了两年。每当登上高处都会记住相貌,何况Z层属于油价。——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二》

  9、玉强强爬弱,栅栏黄色菊花谁能开。众所周知,可以送王红葡萄酒,而不是浔阳县。—— eco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0、东风江外五星噪音、南客征炮充满泪痕。忧愁独自登上高处望去,和蔼的云树严重伤害了灵魂。没有——原型的《塞上春怀》

  11,登上高处迎接远方,春天又恨又舍不得。不能着急,也不能从丹顶鹤回来。——崔涂层《送友人》

  12、黄花粉丝葡萄酒、青月要上涨。吉首明朝朝廷,天下劳动之心。第——章叫《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3,清算前,清算后,抬头看两个地方,两个地方现在有什么?烟雾的景色充满了一千元,足够离开人了。孔子、论语、论语、官职——黄埔兰《登山歌》

  14、崔国博《九日》河边枫叶降菊花,所长一次抬头看故乡。9日,道家有酒,但3年来,楚客已经把衣服埋了。

  15、上升到强烈欲望高的地方,没有人能送酒。要可怜故乡的菊花,要在战场上打开。——中心人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礼拜女性朱俊范菊花弯下腰喝了三杯,但茫然失措。这位10岁有进取心的朋友爬得高已经3年了。——在线《九日登高怀邵二》

  17、蓟廷温柔地稀释X者,从哪里爬得高,从哪里回来。今天将暂时和国花酒一起飞往明朝断了的凤凰。——王志焕《九日送别》

  18,手牵着手想爬得高,到了门口,意义就消失了。它更应该抬起头来,学习他插上年轻的山茱萸。——厨房《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19、重阳比单独电瓷杯、山菊不能动。依然乘胜追击,看着就害怕,孤独的烟照亮了马,发出嘶嘶的声音。希望 **——公司工程《重阳阻雨》

  20、拿着摘菊花的葡萄酒在村子周围骑马悠闲地思考。惊险的田地像手掌一样*坦,爬上高处望着泰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21,只有在他乡才是李客,每到节日都加倍想念家人。远处知道兄弟爬到高处,少插了一个山茱萸。——王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22,菊花墙上的线,村里的瑞日已经倾斜。主人爬得很高,鸡和狗在家里是空的。——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3、浏阳流明朝黄疸,如果在检查站找到朋友。春天受不了,担心杀X闺中丈夫。太阳落山的时候爬到高处,谁会可怜小羊呢。3334章《春词二首》

  24、上升到强烈欲望高的地方,没有人能送酒。要可怜故乡的菊花,要在战场上打开。——中心人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25、高朋国、淮北区滨秋。夕阳越过大雁祈祷,寒冷城市的铁砧球忧愁。西安。不复存在,线现在留在聚会上。——高度《宋中十首》

  26、李健古,悠悠送春发。见上文《海录碎事》。——英里号码《句》

  27,上升可能会羡慕青少年场,白色菊花侧鬓角。希望益山能再沾点X。现在是七重阳。——公司工程《白菊三首》

  28,白天依山傍海,黄河入海。如果你想要一千里的穷人树,你就要再上一层楼。——王志焕《登鹳雀楼》

  29、京都和8月比严霜草更干燥边境。不知道今天邓高强州会不会有菊花。3334王进《九日作》

  30已经是人类寂寞的花了。解开寂静,靠近空街。不能老而上高处,更深的春天不能珍惜岁月。——公司工程《九月八日》

  31、岩石磴十云旗,吴军访问时。看着一切,每天操控陆龙都晚了。**谚语望着远方,望着天空,登上高处,说些机智的话。希望你因山而长寿,长寿。——孙州《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32,秋叶风吹黄,晴云阳光白色鳞片。回来问山水乳女,今天爬得很高,选了几个人。第——章-e-e 《九日宴》

  33、玉强探戈无力,栅栏**谁能开。众所周知,可以送王红葡萄酒,而不是浔阳县。——晋溪《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34,昨天高*,今天更多的宴会。菊花为什么这么苦,打了这个杨重阳。—— 2《九月十日即事》

  35,登上高处望向远方,柳树开花,照亮古城。鼎盛时期已经随流水而去,黄月空空的旧春声。没有——原型的《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的诗句4

  1、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二》

  2、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3、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4、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5、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6、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7、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8、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9、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10、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1、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2、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13、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14、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5、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7、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8、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9、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20、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2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2、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23、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24、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25、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27、簪茱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郑絪《九日登高怀邵二》

  28、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9、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30、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31、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32、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羊士谔《寄裴校书》

  33、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4、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李贺《句》

  35、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登高望远的诗句5

  1、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2、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3、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4、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5、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7、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8、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9、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10、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登高望远的诗句6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银箭金壶漏**,起看秋月坠江波。

  **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登高望远的诗句7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3、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4、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6、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7、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羊士谔《寄裴校书》

  8、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二》

  9、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0、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2、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3、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4、崔国辅《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17、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18、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1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2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2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3、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24、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25、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26、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7、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2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9、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30、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登高望远的诗句8

  (唐)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唐)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唐)刘兼《重阳感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唐)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笑杨朱。

  (唐)卢顺之《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唐)武元衡《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唐)权德舆《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唐)司空图《丁巳重阳》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唐)司空图《旅中重阳》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唐)司空图《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唐)司空图《浙上重阳》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唐)司空图《重阳》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节古诗推荐

  (唐)司空图《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唐)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唐)吴融《重阳日荆州作》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

  **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唐)鱼玄机《重阳阻雨》

  满庭**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唐)张登《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唐)张籍《重阳日至峡道》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唐)郑谷《重阳夜旅怀》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唐)赵嘏《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唐)赵嘏《重阳日即事》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唐)赵嘏《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唐)赵嘏《重阳日示舍弟》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唐)朱庆馀《旅中过重阳》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登高望远的诗句9

  1、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2、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3、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4、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5、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登高望远的诗句10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阅读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1)

——登高望远诗句3篇

登高望远诗句1

  1、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2、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3、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4、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5、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7、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8、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9、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10、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登高望远诗句2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

  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宋中十首》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登高望远诗句3

  九日登高

  唐 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宴江阴

  唐 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 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 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九日雨中

  唐 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 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重阳

  唐 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

  游安乐池亭

  唐 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 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 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重阳

  宋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沉醉东风 重九

  元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明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2)

——登高望远的感慨诗句

登高望远的感慨诗句1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3)

——登高望远的诗句_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

登高望远的诗句_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1

  1、风急天高,猿哭,青史百鸟飞。一望无际的树木凄凉,长江滚滚而来。万里伤心的秋天总是客人,百年多的病痛独自登台。讨厌浓密的络腮胡子,放下了新混浊的酒杯。——杜甫《登高》

  2、轻松搭建高*台,悠闲地提供春发。见上文《海录碎事》。——里号《句》

  3、柔和风景温暖芬芳的富林池塘。登上高处远眺,神美不是我们的故乡。——申焕《兜玄国怀归诗》

  4、怀孕王单独和皮鞋族计划、门道忠臣进入了湍流。今天上高处看不到,楚云香水各有千秋。——模轮《湘川野望》

  5.在外国土地上独自一个陌生人,每个节日都想亲亲两次。远处知道兄弟爬到高处,少插了一个山茱萸。——王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6、看不起白宇店粉丝菊花,喝了三杯,但茫然失措。这位10岁有进取心的朋友爬得高已经3年了。——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7.高高的琼吉,篱笆周围可以看到黄色的白色露水。建筑物只有好的山色,稻子留在秋池里。**——羊-e-e 《寄裴校书》

  8,3日,焕宇发表杂技演讲,躺在长沙,担心了两年。每当登上高处都会记住相貌,何况Z层属于油价。——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二》

  9、玉强强爬弱,栅栏黄色菊花谁能开。众所周知,可以送王红葡萄酒,而不是浔阳县。—— eco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0、东风江外五星噪音、南客征炮充满泪痕。忧愁独自登上高处望去,和蔼的云树严重伤害了灵魂。没有——原型的《塞上春怀》

  11,登上高处迎接远方,春天又恨又舍不得。不能着急,也不能从丹顶鹤回来。——崔涂层《送友人》

  12、黄花粉丝葡萄酒、青月要上涨。吉首明朝朝廷,天下劳动之心。第——章叫《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3,清算前,清算后,抬头看两个地方,两个地方现在有什么?烟雾的景色充满了一千元,足够离开人了。孔子、论语、论语、官职——黄埔兰《登山歌》

  14、崔国博《九日》河边枫叶降菊花,所长一次抬头看故乡。9日,道家有酒,但3年来,楚客已经把衣服埋了。

  15、上升到强烈欲望高的地方,没有人能送酒。要可怜故乡的菊花,要在战场上打开。——中心人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礼拜女性朱俊范菊花弯下腰喝了三杯,但茫然失措。这位10岁有进取心的朋友爬得高已经3年了。——在线《九日登高怀邵二》

  17、蓟廷温柔地稀释X者,从哪里爬得高,从哪里回来。今天将暂时和国花酒一起飞往明朝断了的凤凰。——王志焕《九日送别》

  18,手牵着手想爬得高,到了门口,意义就消失了。它更应该抬起头来,学习他插上年轻的山茱萸。——厨房《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19、重阳比单独电瓷杯、山菊不能动。依然乘胜追击,看着就害怕,孤独的烟照亮了马,发出嘶嘶的声音。希望 **——公司工程《重阳阻雨》

  20、拿着摘菊花的葡萄酒在村子周围骑马悠闲地思考。惊险的田地像手掌一样*坦,爬上高处望着泰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21,只有在他乡才是李客,每到节日都加倍想念家人。远处知道兄弟爬到高处,少插了一个山茱萸。——王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22,菊花墙上的'线,村里的瑞日已经倾斜。主人爬得很高,鸡和狗在家里是空的。——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3、浏阳流明朝黄疸,如果在检查站找到朋友。春天受不了,担心杀X闺中丈夫。太阳落山的时候爬到高处,谁会可怜小羊呢。3334章《春词二首》

  24、上升到强烈欲望高的地方,没有人能送酒。要可怜故乡的菊花,要在战场上打开。——中心人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25、高朋国、淮北区滨秋。夕阳越过大雁祈祷,寒冷城市的铁砧球忧愁。西安。不复存在,线现在留在聚会上。——高度《宋中十首》

  26、李健古,悠悠送春发。见上文《海录碎事》。——英里号码《句》

  27,上升可能会羡慕青少年场,白色菊花侧鬓角。希望益山能再沾点X。现在是七重阳。——公司工程《白菊三首》

  28,白天依山傍海,黄河入海。如果你想要一千里的穷人树,你就要再上一层楼。——王志焕《登鹳雀楼》

  29、京都和8月比严霜草更干燥边境。不知道今天邓高强州会不会有菊花。3334王进《九日作》

  30已经是人类寂寞的花了。解开寂静,靠近空街。不能老而上高处,更深的春天不能珍惜岁月。——公司工程《九月八日》

  31、岩石磴十云旗,吴军访问时。看着一切,每天操控陆龙都晚了。**谚语望着远方,望着天空,登上高处,说些机智的话。希望你因山而长寿,长寿。——孙州《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32,秋叶风吹黄,晴云阳光白色鳞片。回来问山水乳女,今天爬得很高,选了几个人。第——章-e-e 《九日宴》

  33、玉强探戈无力,栅栏**谁能开。众所周知,可以送王红葡萄酒,而不是浔阳县。——晋溪《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34,昨天高*,今天更多的宴会。菊花为什么这么苦,打了这个杨重阳。—— 2《九月十日即事》

  35,登上高处望向远方,柳树开花,照亮古城。鼎盛时期已经随流水而去,黄月空空的旧春声。没有——原型的《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4)

——登高教案10篇

登高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1.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

  2.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

  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们知道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与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重阳还被称“踏秋”,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在这个满目衰败的残秋里,面对水急风大的万里江天,面对疲倦而孤独的飞鸟,面对了无生气的枯树,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登高》的写作背景(2分钟)

  《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为了排遣苦闷,诗人抱病登高,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整体感知(3分钟)

  1.播放录音朗读,找出本诗的主体情绪是什么?(诗眼:悲)

  2.听老师示读,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及停顿。

  3. 大家**朗读,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翻译不懂的字句。

  四、品读诗歌(30分钟)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题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几种景物?

  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问题2:这六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炼。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孤独痛苦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问题3:我们能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或者想象成不是一只,而是多只?

  不能,我们得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落木和江水,我们能想到什么?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不尽长江”传递的信息是时间的无穷,给人一种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但作为一个现实**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短暂的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问题2:能把这联的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吗?

  从表达技巧角度,此联运用对比衬托,用时间的无穷衬托了生命的短暂。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相反,时间和历史越是悠久无穷,就越显得人生命的短暂瞬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江山**长青。此联“无边”“不尽”,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种复杂深沉的情感借助两个修饰词“无边”和“不尽”表现得更为充分。这两个词与下联的“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排遣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诗的境界更加雄浑壮阔,更能表达出深沉复杂的思绪。

  总结: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题1: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一;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二;“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三,“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四。“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重九“登台”,倍思亲,此其七;孑然孤“独”,此其八。

  罗大经对这一联的总结的确极为精当,此句把杜甫的悲情、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悲中添悲、愁上加愁。

  “万里”:写出了自己距离故乡之远,相隔千山万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一层意思。

  “悲秋”: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悲秋,是我国文人墨客的一种传统文学题材。古代就有“秋士”一词,意思是说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我们再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飘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甸甸的份量。这是第二层意思。

  “作客”:诗中的作客,不是“做客”,意思是寄居他乡。漂泊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这是第三层意思。

  “常”: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了什么?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杜甫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这是第四层意思。

  “百年”:不是说一百年,也不是像书上注释那样是一生,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55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这是第五层意思。

  “多病”: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这是第六层意思。

  “登台”: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这是第七层意思。

  “独”: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走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身,家乡难回,知音渐少(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怎能不感慨万千?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第八层意思。

  总结:大家看,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层意思,这就难怪此诗千百年来为世人年称道。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个诗句中,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合叠加在一起的。它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一位年过半百而又疾病缠身老人,远离家乡,多年飘泊在外,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茫茫苍穹,禁不住慨然长叹。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这其中任意一种意思就足以让人沉重,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为了使这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诗人在接下来的两个诗句中,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具体揭示: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1: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环境 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

  “艰难”指国家艰难,更多的是指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伴随了杜甫老人的一生。他既忧己,更忧民忧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贫困还是发达,都是心怀天下的。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主旋律。

  问题2: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和“新停”二字?

  苦,表达了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所以极度遗憾,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问题3: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花。酒是*人的最爱,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来上一口。在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喝酒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小结:国家与个人的双重艰难,使作者心中的“苦恨”油然而生,于是才有了满头的花白,而一个“繁”字,则写出了白发之多,诗人的潦倒生活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愁,好来个“一醉解千愁”,可是又偏偏因为生病而刚刚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所在: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五、结束语(6分钟):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穿越,和大诗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这就是那个一生坎坷,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的杜甫,那个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的杜甫,那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挂念祖国兴衰的杜甫。同学们请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下面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诵一下《登高》。

登高教案2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目标:

  1、直观把握杜甫七言律诗的形式美;

  2、品味诗歌意象的情感内涵;

  3、感受杜甫的诗圣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诗人中谁被誉为“诗圣”?——杜甫

  哪位诗人被梁启超先生称为“情圣”?——杜甫

  这并不是说杜甫在谈情说爱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是说杜甫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非常博大深沉。

  (PPT展示:“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号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轻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梁启超《情圣杜甫》)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登高》一向被认为是杜甫写得最好的一首七言律诗。向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明代的胡应麟认为它是“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肯定有他充足的理由。我们今天就通过《登高》这首最好的杜诗来看看杜甫是如何当得上“诗圣”、“情圣”的徽号的。

  二、整体感知

  听名家朗诵。

  全班齐读(指导朗读,语速要慢,读出那种苍凉悠远的情韵)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写,此时家国破碎,身世飘零,但杜甫是一个用生命来作诗的人,他对自己写诗的要求非常严格,晚年尤其如此,“晚节渐于诗律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直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

  《登高》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极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七言律诗的体式,除要求*仄合律、句末押韵外,最重要的形式特点就是要求对仗。首联、尾联不作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杜甫这首诗符合要求吗?

  太符合了。不仅颔联、颈联对仗,整首诗都对仗,非常地工整。即以首联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仅上下句对得极其严格工整,还有当句对,就是一句之中也有对偶,像“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且从写景来看,一写天,一写地,这也是一种“对”,像这样的诗就是把对仗这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板滞之感,非常地流畅自然,不见刻意为之的痕迹。

  从写诗的技巧上来看,《登高》的形式之完美,完全能使杜甫称得上是“诗圣”,写诗的圣手。

  引申: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总体的结构上看,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它的意象营造。

  二、品味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寓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找出意象:风、天、猿、渚、沙、鸟

  这些一项构成一幅宏阔的长江秋景图。大家仔细体会体会,笼罩在秋景之上的是一种什么情感?——悲凉

  哪个字是关键?——“哀”,猿啸声给人的感觉总是凄厉悲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但是不是一味地悲凉呢?不是。这两句一句写天,一句写地,推开一个异常广阔的视域。由于境界开阔,拓展人的心胸,就使得秋意浓郁的萧瑟悲凉变成一种悲壮,这说明杜甫写景是***,给人一种很强的力度感,很刚劲,这也是诗圣本色。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象:落木、长江

  “落木”给人一种生命凋零的感觉,杜甫在写他的暮年多病,生命力衰颓。

  “萧萧”、“滚滚”一写声响,一写动态,使人如闻风吹木叶的窸窣之声,如见长江的波涛翻滚之状。它们与“无边”、“不尽”两个拓展时空的词语搭配,创构出一个宏大、苍凉、悲壮、指向无限的意境。

  结合首联和颔联来看,首联14字中包含6种意象,意象密集,节奏急峭,而随之而来的颔联却只有落木、长江两个意象,这一密一疏,既显示了句法的变化,又为第三联的抒情做好了准备。

  这里我要讲一讲*人的宇宙意识,以及宇宙意识在诗歌中的表现。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就是整个空间,“宙”就是整个时间,“宇宙”就是整个时空及其包含的一切。

  我要引入“时空对”这个概念。顾名思义,时空对就是时间与空间相对组成一联。杜甫惯用时间与空间来**对仗,《登高》表现得最为明显。颔联上句写无边落木,是写空间的,下句写不尽长江,看似也是写空间,实际上这句诗中包含的是时间意识、历史意识,因为在*古典诗歌中“流水”的意象正是时间的象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把有限的个人放到无尽的时空中,写出了人面对“无限”时所产生的苍茫感受,凸显了渺小的个人在宇宙中的处境,此真可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宇宙境界相媲美。

  其他举例: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难看出杜甫是在有意表达他的宇宙意识。这样的宇宙意识使杜诗整体上境界广阔,内涵深远。

  三、体悟情感

  一二联是寓情于景,三四两联则是直抒胸臆。当然,这种直抒胸臆也是在前两联营造的大背景、大境界中所抒发的深沉复杂之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一联是明显的“时空对”,上句以“万里”显空阔,写流落天涯之远,下句用“百年”尽一生,写暮年身体多病。“万里”、“百年”都是写自己面对“无限”的无奈与痛楚,饱含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思。

  万里——远离京城,眷念朝廷;

  常作客——漂泊无定;

  百年多病——年老体衰多病;

  独登台——羁旅孤独。

  此联还隐含着两个古人,一是“悲秋”的宋玉,二是“多病”的司马相如。

  一联14字包含如此丰富的情感内涵,沉郁而深广,确是写情圣手,梁启超没有夸张。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进一步感叹世事艰难,为国事忧心过计,同时慨叹自己的贫病不得志,甚至连借酒浇愁也不能够,更增一层愁苦、无奈与悲凉。

  大家由这联诗再回过头去看看蒋兆和先生画的那张杜甫像,静静地体会体会杜甫的胸襟和情感。

  四、总结

  读懂一首诗是不容易的,走进一个诗人的内心尤其像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的内心也是不容易的,但反过来讲,只要你理解了他,走进了他,他就会开阔你的胸襟、提升你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努力去理解杜甫诗歌、领会诗圣情怀的道理。

  古人讲:杜甫高、大、深皆不可及。具体到《登高》这首诗:

  高——时空相对、胸怀宇宙

  大——取象宏伟、境界空阔

  深——感受丰富、情感深沉

  写出《登高》这样登峰造极的诗歌的诗人,我当然要尊称他为“诗圣”、“情圣”。

登高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

  二、诗人生*和背景介绍

  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一)、杜甫生*

  杜甫是唐**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三、朗读

  1.听教者朗读

  2.**朗读

  3.个别学生朗读

  4.听录音朗读

  5.集体朗读

  四、赏析

  在听录音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别人朗读的好,还因为这首诗写得好。

  其实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一)前两联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2.情感:悲凉、悲壮

  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由“*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

  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有声有色有形,上下联相互照应(一三山景、二四江景)

  (二)朗读

  因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带着情感读这些景物。

  请大家一起朗读前两联!

  (过渡)诗人的这四句诗向我们描绘一幅苍凉而壮阔的秋日图,在这幅图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

  (三)后两联

  可是诗人悲什么?(请从诗歌中找一找,用笔画一画,最好在每句诗中找出两个,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交流)

  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

  “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

  “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

  “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艰难”国事艰难,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艰难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情!

  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轻的时候,杜甫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为国家担心!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己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了,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接着又叹道“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国家,心忧天下!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而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当他看到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内心是何等的悲痛啊啊!

  “苦恨”是非常恨,诗人恨什么?

  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恨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啊!

  这种苦恨使自己的两鬓白发都增多了,“繁霜鬓”的“繁”即:使……增多

  4.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尝不是国事艰难所赐呢!

  **家愁一齐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该怎么办?

  喝酒解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但是人却“新停浊酒杯”,“新停”,刚刚停,为何呢?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此时诗人孤苦无依,无朋友的救济,喝酒的钱都没有了。

  那么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

  (四)朗读

  因此我们朗读的时候应缓慢一点,把这种悲苦之情读出来。

  齐读!

  (五)整体小结

  1.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悲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

  三层:季节之秋

  人生之秋

  国事之秋

  2.小结

  律诗的特点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可是杜甫在本诗中却是每联都对仗,句句照应,可见杜甫诗歌写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诗也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不仅有技巧,还有情感的感人!正如本版块的标题“诗从肺腑出”!诗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国事之悲,带着作者的这些悲情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诗歌,诗歌将别有一番滋味:

  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3.朗读

  ①现在请大家带着对本诗的理解,再次齐读《登高》!

  ②**朗读,争取能背诵!

  ③一齐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六)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课外收集并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板书:登高

  所写之景:风、天、猿啸、渚、沙、鸟飞

  落木长江悲凉

  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所抒之情:晚年多病孤苦无依悲苦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人生潦倒销愁无依

登高教案4

  【教学课的缘起】: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写秋的古代诗句时,学生举了好多有关秋的诗词名句。从唐代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特别有同学提到了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可以说同学们已不仅仅是从写景体现秋季来回答问题,而是大多从秋所蕴涵的感**彩角度来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萌生了上一节《登高》课堂探究讨论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表现的意图与思想情感,能够既感受到诗歌的形象性,更能领会诗歌思想蕴涵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识,汲取古诗丰富的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奠定基础,提高欣赏品位。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登高》诗,学习诗的最好的办法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以走进作品描写的意境中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登高》诗的配乐朗诵和有关诗句的画面。

  (用多**放映诗与画《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学生认真地观看,感受诗意)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跟着画面朗读这首诗,讨论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片刻后,有几个举起了手)

  生1:写了夔州的秋天、落叶、长江、沙渚、猿鸣、飞鸟这些景物,有仰望,有俯视,是从多个角度来写的。

  生2:还有诗人的登高远眺。从他眼中描幕了一幅“夔州三峡秋景图”,是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来写的,采用了不同的视角。上、下、远、近的秋色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

  生3: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事,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师:很好。你们对诗文内容已经很了解。那么,前四句写景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四个意象有什么寓意呢?诗人的意图又是什么呢?有什么深刻的蕴涵呢?

  生:……(生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发挥一下想像,把这幅“三峡秋景图”具体描绘一下,让同学们再深刻地感受一下,体味诗的意象,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有几位文学基础好些的学生埋头在纸上快速地写着)

  生:这是唐代宗大历二年深秋的一天,阵阵秋风,送来山猿声声长啸。山鸣谷应回荡在天际,令人心惊胆颤。冷冷清清的水中小洲,泛着白光的岸边沙石,孤零零几只小鸟在其间低飞,秋风吹动稀疏的白发,诗人步履蹒跚,独自登上三峡一处荒寂的高台。呼啸的风声,澎湃的涛声,凄厉的猿声,声声入耳。那被风吹落的片片枯叶,满山遍野,不时掉落在诗人的脚下,又很快被秋风卷走。面对着凄凉萧杀的景象,漂泊西南的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

  (不少学生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有MTV的那种感觉。同学们想想过去我们学过的古诗中,“猿鸣”一般是不是用来表达人的内心的一种忧愁,那么“飞鸟”呢?

  生1:“飞鸟”既然是在空中飞,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生2:“落叶”有落叶归根的意思。

  生3: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师:诗的意境已经深挖出来了,我们再联系一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自然就更能体会诗人借景寄托的心境。大家再把这四句诗反复读几遍,小组讨论一下,然后作一番交流。

  (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1: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因为“常作客”指万里漂泊,居无定所;

  “百年”指年迈衰老;“多病”指疾病缠身;“悲秋”写得就很沉痛,以往秋天都用来比喻收获,是喜悦,但诗人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就生出了无限的悲伤。

  生2:说心境,不如说是处境:诗人因为漂泊无定,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使自己白发满鬓;又因为疾病缠身,诗人喜喝酒而酒又没有了,自然就触景生情,心中的悲伤难以排谴。

  生3:我觉得整首诗层次应该很清晰,前四句写季节之秋,后四句写个人之秋,全诗用“秋”字聚焦,用“悲”字贯穿,充分体现了诗人晚年孤愁的心境。

  生4:难道孤愁就是杜甫的晚年,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诗人晚年的心境吗?

  师: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同学们,如果用悲季节之秋,悲个人之秋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并进而认为这就是诗人晚年的心境,那还是杜甫吗?

  生:……(生沉寂)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杜甫当时年老多病,为什么还要登高呢?

  生:因为他要望望那安史之乱的硝烟尚未消散的祖国山河,虽然他知道登高望远,满目都是秋,但还是止不住那登临的沉重脚步。

  师:能看到真的硝烟吗?

  生:看不到的,那是他心里的硝烟,那硝烟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是大唐衰微,朝纲不振,满目疮痍……

  师:那么,回过头,我们再一起来思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难道仅仅是季节之秋吗?“艰难苦恨”难道仅仅是由于作客,多病吗?让我们一起走入诗人的心灵,深挖一下诗歌的思想蕴涵。

  (再次播放诗与画《登高》片段,让学生沉浸其中,感悟诗情)

  生:无边落木仿佛就是唐帝国衰败的写照,从江河东去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无情的历史变迁,萧瑟的秋意中饱含着杜甫多么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啊。

  师:说得好啊!

  生:“艰难苦恨”也不是杜甫个人万里作客的悲伤,“繁霜鬓”是由于杜甫忧国忧民,忧虑过深过重造成的。

  …………

  (发言的学生很多,这里不一一详述)

  师:太感人了。同学们谈的都很有道理,只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感受诗的氛围,从触景生情中去感受无处不荡漾着的灾难时代的痛楚声音,就一定能够理解《登高》诗的真正意蕴。现在,同学们再讨论一下:在季节之秋和个人之秋中还渗透着一个怎样的“秋”呢?

  (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圈)

  生:在季节之秋和个人之秋中,还渗透着一个国家之秋,正是这个“秋”充斥着诗人的心胸,并且与季节之秋、个人之秋产生了共鸣,只有这个“秋”才是诗人所悲之秋的真正灵魂。

  师:这就是杜甫身处人生之秋,望着季节之秋,心里装着国家之秋啊!老师还觉得“艰难”与“苦恨”间必然存在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认真思考一下,没有“艰难”,何来“苦恨”?这是什么关系呢?

  生:是因果关系。艰难的世事,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深重,正是匹夫有责,奋力报国的时候,可是杜甫自己却年老多病,令他痛心疾首,万分憾恨。

  师:噢,原来杜甫“苦恨”的是自己不能再为国为民尽力了!这是诗人的自责,他忧愤深广,既不像苏轼,也不像李白。苏轼在**上失意时,能旷达自解、“倚杖听歌声”;杜甫做不到,他终生坎坷,却从不谈清风明月,即使晚年走投无路,也未曾问过桃园仙踪,他活得太执著。杜甫更不是李白。李白总是在自我张大,一会儿上九天揽月,一会儿下五洋捉鳖;杜甫却总在自责自己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不能救生民于水火,这才是“苦恨”的真正底蕴,这才是独一无二的杜甫心哪!

  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登高》诗的思想蕴涵,边说边谈,边谈边说,每一个活动细节都进行得很好,特别是有好几位同学的发言很深刻,关于结构艺术方面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留着咱们下次说,好不好?下课。(师生道别)

  教后感:本堂课师生对话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调动了自己的知识体验,想象与直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解释诗句的含义与思想蕴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究型语文审美教学课使学生认真地阅读作品,师生之间*等尊重,相互交流,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受力,而且也能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把握作品所传递的诸多信息。

登高教案5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下注释:

  渚:水中小洲。回:回旋。

  落木:落叶。萧萧:风吹落叶声。

  万里:指诗人离家万里。

  百年:这里指到了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繁霜鬓:两鬓白发不断增多。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全句是说,穷困潦倒本可借浊酒以浇愁怀,偏偏最近又因病戒酒停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国运的艰难,身

  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 朗读诗歌

  1. 同学个别朗读

  2. 教师范读

  3. 集体朗读

  4. 听朗读录音

  四、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

  1.听过录音,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悲

  2.同学融入感情朗读

  3.仔细品味感情: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鹤林玉露》 明确:

  (1)“万里”: 联系课下注释,指离家万里。很远的地方,诗人作此诗地点

  在夔州,他把长安当做自己的家乡,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第一层悲,远隔万里之悲。

  (2)“秋”:古诗伤春悲秋的主题,一片萧索之景,可联想到人的暮年。

  (3)“作客”:和现在的“做客”是否相同?

  不同。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在外漂泊,当时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时期。

  (4)“常作客”:长期的漂泊在外,羁旅之久。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作客是客居他乡,漂泊在外因为当时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所以如果你到朋友家去做客远隔万里可能还不那么悲,但如果你是长期的漂泊在外,那这个悲就很大了。

  (5)“百年”:联系课下注释,指到了晚年。

  (6)“多病”:杜甫疾病缠身。

  (7) “独登台”:重阳节登高,只身一人没有亲朋。联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台”: 高迥处也。高和感情有什么关系?

  联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它能够感受到宇宙时空是那么的宽广,而我渺小的孤独的一个人在这样大的一种时空当中,更突显落寞和孤寂。

  4.品味尾联所蕴含的感情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既指杜甫个人的命运又指国家的命运,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具有博大的胸怀。

  (2)“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人认为酒能浇愁,无奈多病连酒也不能喝了。这种忧愁怎么排解呢?

  5.融入感情,同学再读颈联和尾联,指导朗读颈联是他的身世之苦,读“万里”的时候就要想象出浩淼的感觉,巨大的空间感。“悲秋”重点突出悲字,这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常作客”突出“常”。

  五、探究景物描写

  1.诗歌中的景跟情有关系吗?诗歌当中的景跟大自然的景有什么区别。找同学回答。

  明确:诗歌中的景蕴含了作者的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象我们叫做意象。

  2.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身体冷,心里冷。

  高天:高远的天空下感觉人很渺小。

  猿啸哀: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3.颔联写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生命的陨落之感,韶光易逝。 不尽长江:时间的永恒之感。

  对比之下,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4.分析意境

  刚才同学们说初步感觉这首诗是“悲”的,当我们整体的体会这首诗给我们的境界感的时候,你觉得你会用得很么词来表达呢?悲哀,悲沉还是其他的什么?

  明确:悲壮

  六:小结

  小结:作者在写景时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萧瑟、凄凉、开阔的景象,而他所表达的感情有羁旅愁,有身世苦,同时还有非常高远的家国忧。景象与感情融合到一起就是这首诗的意境“悲壮”。

  七、集体背诵本诗

  八:作业:

  1.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望岳》

  《望岳》杜甫24岁在齐鲁大地壮游时所写。早年作品和晚年的《登高》作品不同在哪里。

  九、板书设计

登高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诗。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 题解

  [导语设计]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诗人简介]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2、 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

  悟主旨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问题,本文写了哪些意象?和哪些内容 ?)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

  (揭示了哪些情感主旨?)

  个人 长年飘泊 常作客

  老病孤愁 繁霜鬓 、停洒杯,独登台

  国家 忧国伤时 艰难苦恨

  壮志难酬 繁霜鬓、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来

  韶光易逝

  品意境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1、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

  2、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A体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境

  意境 : 凄凉,凄清、

  高远,广阔

  情感 :“猿啸哀”之声,使顿生悲情, 悲伤

  B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接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意境:雄浑,壮阔,辽远、

  沉郁,悲凉,绵邈

  情感: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

  意境:苍凉寥廓

  情感:长年飘泊、老病孤愁

  品艺术

  A对仗工整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先读体会文章的意韵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比较阅读感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B情景交融

  A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情景交融。

  B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

  “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C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现了诗人的衰叹。

  “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总结:

  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

  情感蕴藏:

  首联哀婉孤独

  颔联沉郁高昂

  颈联愁苦沉痛

  尾联忧愤无奈

  探问题

  a、杜甫为人何爱特爱喝酒,

  答: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

  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b、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是连年的战乱。

  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壮志难酬,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处境悲凉,年老多病,漂泊无依

登高教案7

  一、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学宗师”“诗圣”。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自负地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使他更接地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人生的痛苦和民众的疾苦,增添了他内心的辛酸苦累和伤感,忧国忧民的情绪。

  二、了解律诗:

  律诗是*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

  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佳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三、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四、名家点评: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一联蜂腰,后一联鹤膝。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变。昔人谓两联俱可裁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

  1.背景补充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一一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有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说的是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不是指思想上的消极、压抑、忧愁。“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徐急相间,音调上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3.联系解题

  重阳节,本是*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一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五、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六、文体知识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

  ①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②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七、巩固练习

  1.下列诗句颔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登高》这首诗被后人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你认为它在哪些方面堪称此誉?

  3.《登高》诗中的景物描写对于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参***

  1.答案:一是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写出了诗人对韶华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无尽愁苦。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二是叠字“萧萧”“滚滚”,突出了树叶飘零和江水奔流不息的情形,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有韵律之美。

  2.答案:观点一内容上的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这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泊西南衰老多病,鬓发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颠沛流离。诗人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

  观点二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秋”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观点三结构上的回环照应。《登高》一、三两句写山景,二、四两句写江景,五、七两句写悲苦,六、八两句写多病。照应之妙,实不多见。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抒情,由“悲秋”而致“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3.答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前四句写景,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眼,而是将这种悲秋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诗中的自然景物和猿啼声充满悲哀的情调。那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洲,无一不起着渲染环境气氛、烘托诗人情绪的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更何况眼前这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诗人触景生情。而这种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加深了景物的感**彩。

登高教案8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高教案(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登高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一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经历

  2.写作背景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二、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一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 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 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长青。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 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 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 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节的一 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 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 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 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 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 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 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 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似乎惟有酒能够淋一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 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 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情感蕴藏:

  首联哀婉孤独

  颔联沉郁 高昂

  颈联愁苦沉痛

  尾联忧愤 无奈

登高教案10

  1、 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 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比较阅读感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3、 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4、分析

  《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萧瑟的秋天,诗人的笔下写得有声有色。首联落笔阔大,在猎猎的秋风中,诗人登上高处,随风传入耳畔的是长啸的猿声,日中所见的是清水白沙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这两句包容了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猿鸟哀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此联中“风急”二字绝妙精炼,猿哀、鸟鸣及下联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都是由此产生。颔联诗人具体描写秋景,“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状景逼真,意境雄浑绵邈。此联已成煤后人传诵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实际上作者已经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写景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萧瑟凄凉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的描绘流露出强烈的感**彩。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现了诗人的衰叹。“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律诗一般都是中间两联对仗,而且对得自然妥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胡应麟《诗薮》内篇五卷中赞誉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还称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好诗。 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并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构思用字的精妙。后两联的抒情将国家的现实和诗人遭遇联系起来,感情表露得深沉、旷远,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5)

——登高散文5篇

登高散文1

  李白曾有诗曰:“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王维则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登高自古便有赏景怀人之意,而且人们往往喜欢于九九重阳登上高山,俯城望天幕,邀月怀故人。

  登高山确有其妙处,一则山高人为峰,俯瞰夜色,仿佛瞬间便有四海归心之胸怀;二则可站在离天空最接近的地方,与明月对话,听星子回响;三则感受热闹,尤其是重阳节前夜,这佳节气氛更随人声沸腾,如当夜灯火翻涌。

  重阳节登圭峰山是葵乡风俗,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会人,我自有这体验。然而,这种在人缝中穿插的活动又未免有些喧闹,偶尔即可。于我而言,登高最安静且最亲切的地方,是自家天台。

  天台不大,却足以容纳天地。我常常独自登台,夜观天象。诚然,我非懂天象之人,望之,乃观云卷云舒,星隐星现。若然是黄昏,天清气朗之时,就更有一番绚丽之景。夕阳西沉,余晖在远山与高楼之间滑过。云彩翻涌燃烧,如凤凰起舞,天空一片嫣红。待阳光渐渐藏于山下,月亮便在天的另一边悄悄露出玉脸,仿佛一位淘气的小姑娘,躲在云帘后窥视着这一切,然后于不知不觉间素装登场,跳到你面前。此时,夜色降临,红云逐渐消散,月亮便化作一盏明灯。默然转身,忽觉街灯正吞吐着细针般的光线,高楼大厦也披**霓虹衣。车灯带着鸣响由远而近,把街道画得很亮。眺望远山,林子亦已沉寂,沿路的灯火伏着山背蔓延摇曳,似乎仔细去听,便觉其正摇响如风铃。把目光重新移向夜空,星子也开始明朗起来,彼此闪烁,仿佛东边的这一群正呼唤着***那一群的名字。若童心未泯,便该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来对星许愿。这想法固然有些天真,却天真得很浪漫。

  当然,浪漫不能独享,当你睁开双眼,也许家里的花猫与黑狗已在你脚边,或追逐打闹,或安静地看着你,等待着什么。类似经验母亲最有发言权。有时夜晚饭后无事,母亲会走上天台,于夜幕与小板凳之间打开手机,了解各路咨询,似乎茫茫宇宙,尽在一掌之中。这样的时候,花猫与黑狗便总会乖乖地分卧两旁,纹丝不动。一旦母亲起来,它俩就随即站起,紧紧跟随。

  天台的一边放满了盆景,当中许多是爷爷留给父亲的。对他来说,登上天台给盆景灌溉或修剪,多少是跟爷爷在天之灵的一种对话。赏景怀人,父亲*凡的背影,凝聚着登高的传统人文意义。

  晚饭时分,摆上桌椅,天台便即可变成露天饭厅。浸润在绚丽的黄昏下,一家人染上的不仅是一抹夕阳,更是几分诗意。饭后撤盘换杯,泡上一壶热茶,把盏临风,望云淡星稀,举杯邀月,歌人生几何。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登高也不在高,在乎的是一种心境。其实,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人生变幻无常,登高,无论是祈福避邪,还是赏景怀人,求的是一家团聚,是心境上的一份*静。一切喧嚣过后,*淡是真。

  这时,我想起天台的一盆盆景。那是一株鸡蛋花,花数月前已开,虽寥寥无几,但花瓣洁白可爱,抹上夕阳,别有滋味。

登高散文2

  秋季里的一天,天气晴朗,无端激起人们外出的念头。于是,一家人整装待发。

  到了山脚下,才下地,晕车的我就吐了个干净,浑身舒畅,只笑说:“轻装上阵。”

  山不是什么著名的山,本地的人倒是对其耳熟能详。

  背上准备好的吃食与水,徒步上山。

  路非山路,而是后人铺的石阶,笼罩在树影下,分外阴凉,让人不禁想要信步去看。

  人不多,毕竟不是节假日,商贩自然也少,电视里那种垃圾遍地的场景自然没有见到。行至一处,左手边有一个喷水池,鱼没见,倒是一群游客如鱼般欢悦。

  继续往上走,撞见人提着两桶水正从山上下来,听到他炫耀:“山上的泉水,可清甜着。”我倒是不信,妹妹却要去看看究竟,说到底不过好玩性子,喜爱登高望远。

  于是,就此分为两拨人。一拨顺势而上,一拨原地休整。我向来不喜动,自是后一拨,在山腰石头处歇脚。

  坐了一会儿,体力渐渐恢复,倒有些惦念上山顶瞧瞧,可是心知肚明:我自己是爬不到那儿的。

  许是看出我的纠结,母亲提议去转转,于是去走了林间一小路,风景倒与刚才不同,一望去是无尽的山与树。

  又绕到山腰另一处,发现有个寺庙,母亲进去逛,我在外面转。寺庙外是个方形广场,人倒比一路遇到的还多。果然,登山多礼佛。

  望向栏杆,不由得走近。

  日竟渐渐落了。垂于远山旁,把那一片云染了色。却也不是正红的,泛着粉紫,云也不是单调地*铺,层层席卷**,像花瓣;色彩也渐渐渲染开,愈往外愈浅。山下是一条河,朝**阔,有些像湖,可那潺潺的流水又跳出来扰乱你的判断。

  我正沉醉着,母亲出来了,把手机递给我拍照。可那镜头局限得厉害,装不下这水天相接、群山连绵的宏大景观。我有些后悔没学好画画,将其留下,又觉得此番美景只可远观,绘制不出。

  纠结着下了山,妹妹向我描绘山顶的美景与清泉,我却还在回味那壮观之象。

  那是第一次,我觉得登山不必登高,半山腰也是一所好去处。

  罢了,若是心中有景,处处皆美景。

登高散文3

  当我和同学们在山顶上尽情地玩耍、吃喝时,我不由地想起了我们登*顶山的时候那惊险、刺激的一幕。

  今天是“五一黄金周”,别的小朋友都去旅游,而我们却在这阳光明媚,风和日历的一天去爬*顶山。

  我们顺着广场后边的山坡爬起,刚开始,我感到容易极了,心想:*顶山这么好爬,竟然不用用手撑着地。可是,没想到危险却正在向我们悄悄逼近。现在,我们差不多爬到山顶的三分之一了。可是,很快,我们便遇到了障碍――山上有个又高又窄的坡垂直地扑入我们的眼帘,正当我们踌躇不前时,我灵机一动:“这里不是有个绿化水管吗?我们难道不能借助它……”同伴拍手叫好,于是,我们借助绿化水管终于爬了上去。随后,我们又向更高更陡的山坡攀登,那里更险更难爬。而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朋友建议我们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使精力恢复,还鼓舞我们:“不要放弃,坚决不要放弃,我们还差一点点就成功了,怎么能半途而废?”我们觉得她说得非常有道理,是呀,如果我们现在下山,岂不是前功尽弃?我们怎能让那前面的努力毁于一旦?于是,我们休息了片刻,又一鼓作气,用尽全力向山顶攀登,果然爬**最顶峰。

  我长听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今天一亲身经历,更使我清楚了这句话的真谛。我们站在山顶上向下鸟瞰,北屯的一切风光都尽收眼底齐刷刷的楼房,五彩缤纷的衣裳,繁华美丽的广场再加上空中放飞的、和小鸟比高低的风筝,那么美,那么**,那么与众不同,使我目不暇接。北边全是森林,那么绿,那么密,那么辽阔,没有尽头。在和煦的阳光的照耀下,一阵阵清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我多想让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时刻。

  啊,在这不同寻常的日子――“五一黄金周”,做这不同寻常的事――爬*顶山,我们虽然人少,但齐心协力的精神使我们战胜了险阻,克服了困难,正是这种可贵的齐心协力的精神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登高散文4

  现在的人们,一打开朋友圈,映入眼帘的全是大家“晒”的照片——从晒学习成绩到晒公司业绩,从晒证书到晒奖杯……大家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似乎只是为了被世人看到自己生活的光鲜。

  可是,一张张照片的背后,却都写着“空虚”二字,反映了主人的虚荣心理。

  难道所有的努力与攀登都只是为了炫耀,都只是为了被世界看到、被他人认可吗?

  不是。推动我们进步的不应是**的驱赶,而应是对真知发自内心的渴望。登高望远,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

  明代的徐霞客走遍名山大川,不是为了夸耀自己“有钱有闲”,不是为了猎奇访异,写下“徐霞客到此一游”,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规律。他在三十多年间,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游历,跋涉登高,足迹遍及大半个*,对我国的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不仅让自己揭开自然的奥秘,而且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

  两次***奖得主玛丽·居里在勇攀科学高峰,不是为了奖章、赞誉,而是为了探究科学真理,为人类谋取幸福。例如,1896年,当居里夫人阅读关于铀的放射性的研究报告时,产生极大兴趣,于是全身心投入到繁重艰巨的科学攀登中。令人敬佩的是,在居里夫人提炼出新元素“镭”时,她没有想过新元素的发现会使她令世界注目,她只是怀着热爱,凝望着来自“镭”的蓝色荧光——这种神秘世界的奇观。随即,她又发现这世界上还有更神秘更深层次的谜题,于是又投入到下一项科学研究中去。居里夫人对名声的淡泊和对探索的热忱不会随着生命的停止而磨灭!

  “会当凌绝顶”之时,我们应从优越的兴奋和炫耀的冲动中挣脱出来,把目光投向整个世界,开启新的探索。若我们恰巧被世人看到,那是我们的幸运,但我们不能把这作为事业的最终目标。

登高散文5

  自从到这里来就从没听说过有茶场,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见到却是一排排搂户,一辆辆奔驰轿车,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一些旁边栽种的树木。但这次小小的春游却使我重温旧梦了家乡一次。

  下午,我们排着长龙似的队伍,顶着烈日炎炎的太阳,向茶场挺进,大概走了四十分钟吧!老师就看到了一大片绿油油的“大草原”,我心喜若狂,想想马上就见到了有三年没见到过的茶树,我感觉有一种骄傲。

  来到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直射的地方是“高峰茶场”四个大字,这时,钱老师命令我们原地休息。可我却没闲着,东张西望,一会全神贯注地望着那美丽金莹的油菜花,一会儿时对一大片茶树发出赞叹。似乎两只眼还不够用!这时,我被后面的肖安凤拉到说:“该走了”我这才回过神,向前走去,我们来到一间大屋子,有几位阿姨正在焙茶叶,不时传来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房中间摆放着一大篮茶叶,茶叶绿的可爱,工人们肯定炒的细致,这种茶叶叫绿茶,听说蛮贵的哟。看看旁边正和同学们聊得津津有味的老师们,我便也去凑凑热闹。

  参观完制茶叶后,我们便来到了茶树里,一路沿着茶树走过去,看着那些嫩绿的茶叶,便想摘下一片来,我们跟着钱老师走,来到了一片旷地里,正好可以休息休息,站在树阴下四处环顾,突然看到一位阿姨正在采摘茶叶,看着她那不太灵活得手,便想起了我姐姐在摘茶叶时,不知多快,手像在茶叶树上飞一样,不一会就满满一筐,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看完这里所有景色,我与几个伙伴一起奔跑在旷地里,四处寻找着茶叶的清香。

  这次春游告一段落,在往回走的小路途中,我轻轻摘下一小把茶叶放入手中带回家,希望妈妈也能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一切,在我手中的茶叶,不时冒出一阵清香,它飞向了田野,飞向了高楼。飞向了公路,飞向……


登高望远的诗句10篇(扩展6)

——登高望远的古诗句

登高望远的古诗句1

  1、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2、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3、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4、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5、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8、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2、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17、簪萸泛菊俯*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18、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19、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2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2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5、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2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27、崔国辅《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2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0、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羊士谔《寄裴校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