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14篇

《灰雀》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灰雀》教案 篇1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难点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师:多**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难点

  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灰雀图。

  师:多美的图画呀!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

  2、板书课题,强调“雀”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指短尾巴的鸟。指导学生书写“灰雀”这个词语。

  3、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

  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就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读读吗?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渣、诚”的字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师重点指导。

  养:第八画是竖撇,不是竖。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边斜钩上有一撇。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评价,教师追问: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哪些语句凸显了这种感情?你能画出来吗?

  3、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理解“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读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生**读第2自然段。

  师: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雀》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当我们读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习生字

  加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桦、婉、渣”。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

  学习“散”时,还应联系“胸、脯”,指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

  惜、郊、低、诚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字。

  散 胸 渣 或 敢

  三) 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灰雀长什么样,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

  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灰雀“惹人喜爱”

  列宁喜欢灰雀吗?列宁的哪些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第二自然段

  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说明什么?

  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

  第三至第十自然段

  通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列宁问孩子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应该如何读才能恰当地反映男孩的心理?

  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进一步体现了列宁的担心和惋惜。这种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说出了“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的话。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这个“看看”表明他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列宁已经知道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但是他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而是通过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了错误。

  当列宁问“他会飞回来”,表明了他喜出望外的心情,要读好。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肯定地说” “一定会飞回来”说明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

  第十一自然段至十三自然段

  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个不会说话也不懂得人话的鸟儿呢?列宁在想些什么呢?

  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四)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灰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课件出示3:列宁简介)

  3、(课件出示4)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闯关比赛。

  (一)第一关:随文识字词

  (课件出示5)出示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逐段读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翘舌音。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一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6:生字)

  què jiāo yǎnɡ fěn lì nán huò zhě dònɡ xī kěn chénɡ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读准翘舌音“者、诚”,前鼻音“男”,后鼻音“养、冻”,边音“粒”。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7:词语)

  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诚实可惜

  (1)指名读。

  (2)打乱顺序,随机出示词语,指名读。

  (3)用“或者”一词练习说话。

  (4)全班齐读。

  3、过关评价

  (1)表现好的同学、小组发放小星星。

  (2)小结:在本轮比赛中多名同学、多个小组都得到了星星,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相信同学们表现得会更加出色。

  (二)第二关:熟读课文

  (课件出示8)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添字不落字,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两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学生**朗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练习。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9)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1)指名读。

  (2)抓住“没看见”“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等词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抓住“多好的灰雀”“可惜”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练习情感朗读。

  (三)第三关: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10)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如,“粒”,植物的一部分,“米”是表意的,“立”是表音的。另外“冻、惜、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如:羊一养

  (3)组词扩展:“雀、男、或、者”,可以组词为“麻雀、男人、男生、或者、或许”等。

  2、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养”——注意倒数第二笔是撇。

  “男”——上下结构,“力”的撇不能写到“田”里去。

  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过关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书写,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很多同学、多数小组都闯关成功,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了解故事人物的情况,解释了题目。激发学生学习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 )

  (2)令人惋惜。( )

  (3)抬着头向上看。( )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quèyǎnɡɡǔlìnán

  ( )( )鱼( )( )孩

  参***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12)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板书:灰雀惹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3)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板书:可惜)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课件出示14)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板书:男孩:没看见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喜欢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列宁: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板书:每次都要经常带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15)“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16)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课堂练笔:(课件出示17)

  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3、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郊( )渣( )诚( )

  效( )查( )城( )

  胸( )低( )惜( )

  淘( )底( )蜡( )

  2、看拼音写字组词语。

  ( )格( )定

  yánjiān

  ( )热( )苦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 )坚强( )高大( )

  寒冷( )幸福( )喜爱( )

  4、帮助词语找到自己的家。

  果然居然仍然

  (1)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

  爬上来了!

  (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它活着。”

  参***

  1、郊外渣子诚实胸脯很低可惜

  效果检查城市淘气河底蜡烛

  2、严炎坚艰

  3、虚伪懦弱矮小

  炎热悲惨讨厌

  4、(1)居然(2)果然(3)仍然

  【板书设计】

  26、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灰雀》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看图说话:

  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

  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

  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导读激情

  列宁喜欢灰雀:

  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

  准备内容:

  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

  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男孩喜欢灰雀

  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2.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3)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学生起来邀请伙伴同读。

  (4)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列宁爱孩子

  (多**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注意看列宁的表情,列宁为什么微笑?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

  列宁为什么问孩子,而问灰雀?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学生**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右图)

  教学后记:

  设计完这一堂课,自认为结合了众家之精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从课堂上下来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本节课有三个不足:

  1、课堂常规不到位。

  开学初,对课前准备、课堂坐姿、端书写字姿势都有明确规定,在前一周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有时上课也因为顾及课堂内容的完整而忽略了这些环节的整顿。

  本节课,当面向其他教师呈现时,有同学临时找笔、搞小动作等,便有一种家丑外扬的感觉。所以,这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整顿的,也是本节课部分环节中,学生与老师思维脱节的原因所在。

  2、多**运用结合程度轻。

  在设计备课时,对多**要求不高。先是通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在指导学生说话的同时,引入本课教学;然后,利用课件中三只灰雀少了一只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质疑;最后,让学生观察列宁与男孩对话的图片,分析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堂上,同学们确实对图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图片的呈现对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设计中,老师采用口述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试想如果利用投影,分别将两句话呈现出来,对比感一定会更加强烈,也利于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体会;另外,在分角色朗读中,让去掉旁白的分角色练习,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效果会比学生看自己的书体会更好。

  3、情感共鸣不尽人意。

  总觉得课上有时候老师很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老师的任务下达后,学生没有感觉。想必与课堂常规有直接关系。也与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表达有关系,今后的教学中力求说明白而不罗嗦。

  《灰雀》教案 篇5

  【教学思路】

  本课为精读课文,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讲解字词,初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以列宁的故事引出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列宁与小男孩的两次谈话,从中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以及列宁的教育艺术和语言艺术。从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事实,提示学生要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的谈话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教学**】

  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出示列宁的照片或挂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列宁的故事,由以前的故事引入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⑵ 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 ”。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 ”。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 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三、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板书

  灰雀

  字音: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字义:郊外 可惜 诚实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 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演示这一情景:

  **: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灰雀》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维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身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同学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

  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五、引导同学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同学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同学考虑、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同学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同学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2、考虑、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老实的小朋友?

  三、**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老实小朋友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同学自身学习生字词。

  六、处置课后练习题。

  七、安排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灰雀》教案 篇7

  《灰雀》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拓展阅读:《灰雀》课文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灰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师补充:列宁,著名的*****者,无产阶级**家、***、理论家、思想家。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指名读: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重点指导:

  或: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一撇。

  诚: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城”。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案 篇9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5灰雀教学设计四,灰雀,希望对你有帮助!

  《灰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3、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⑵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演示:

  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____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⑴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⑵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①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⑶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⑷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⑴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⑵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⑶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⑷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灰雀》教案 篇11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生**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师板书],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找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找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找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

  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师辅助)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

  《灰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2)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③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④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灰雀》教案 篇13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与动物间的友好与真诚。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材料,了解列宁的一生及他的贡献。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重点难点、关键】

  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列宁的一生及他的贡献。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让学生收集列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材料,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课文一定是写什么的?

  3、听录音朗读,对照课文。

  4、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5、谁愿意说一说你收集到有关列宁的资料?

  二、自学生字词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在预习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3、着重理解:自言自语:自己与自己说话。郊外:城市周围的地方。

  4、开火车拼读生字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思考题:(1)列宁在公园里的大树上看到了什么?(2)这三只灰雀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他们?

  3、读本段,动手找出相关的句子讨论。

  4、联系理解:惹人喜爱:指灰雀非常逗人喜爱。

  5、指导朗读,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四、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讲读2—1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爱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3、能把自己喜欢小动物的感情表达出来,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配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生字新词。2、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10自然段

  1、听朗读录音。

  2、讨论作答。(1)当列宁发现深***灰雀不见时,是怎么问小男孩的?小男孩又是怎么回答的?从中说明什么?(2)分角色朗读二人对话,从中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情。

  3、小结:列宁的爱鸟之心感染了小男孩使他纠正了错误。

  4、再听录音,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思考题,作答。(1)文中“果然”一词是什么含义?(2)这里用上“果然”可与前文哪些照应?(3)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在想什么?(4)分角色扮演小男孩,进行内心独白。(5)列宁此时怎么说的?读一读列宁的话,从中你知道列宁明白了什么?(6)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3、小结:列宁看到那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时,知道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变化,读出高兴之情。

  四、总结全文

  在学习这篇课文中,你受到什么教育?

  五、作业

  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灰

  雀

  列宁

  小男孩

  《灰雀》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理清事件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积累背诵描写灰雀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读懂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第26课《灰雀》。

  一、复习导入,理清事件要素(5分钟)

  1、听写词语:灰雀 郊外 男孩 唱歌

  2、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自行订正。

  3、言语训练:请用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我们在讲述或者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讲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还要讲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怎么样及结果如何。

  二、感悟喜爱,了解故事起因(3分钟)

  过渡语:三只灰雀是整个故事的线索,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呢?

  1、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课文中谁喜欢灰雀?)

  出示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还有谁喜爱灰雀)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三、体悟对话,揣摩人物内心(15分钟)

  过渡语:***一只灰雀跟我说它们好好的在枝头唱歌,不知道为什么有个小男孩把它的一个同伴捉走了,第二天却又主动地把它的同伴给放了回来,它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很厉害的本领——“读心术”。怎样才能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察言观色)

  1、**读课文2—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们对话时各自心里想的可能是什么。

  2、教师指导补白。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3、自主填空补白,分角色朗读对话。

  4、 师生承接读。

  5、 评读:梳理人物心理。

  四、走进内心,升华文章主旨(10分钟)

  1、探究: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他们爱的方式相同吗?你比较赞同哪种方式,为什么?

  语言训练:

  爱一只鸟儿,不是 ,而是 。

  爱一朵花儿,不是 ,而是 。

  过渡语:好在小男孩在列宁的引导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决心改过。

  2、出示文章结尾,师配乐范读。

  3、思考: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在男孩心中列宁又是怎样的呢?

  4、表达训练:假如你是小男孩,会对列宁说什么呢?


《灰雀》教案14篇扩展阅读


《灰雀》教案14篇(扩展1)

——《灰雀》教案5篇

《灰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2)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③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④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灰雀》教案2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5灰雀教学设计四,灰雀,希望对你有帮助!

《灰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师补充:列宁,著名的*****者,无产阶级**家、***、理论家、思想家。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指名读: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重点指导:

  或: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一撇。

  诚: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城”。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题,质疑:

  从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灰雀什么样?它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2.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散”: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s3n s4n。

  “脯”: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p* f(。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后一笔是*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 ) 脯( ) 蹦( ) 若( )

  校( ) 哺( ) 崩( ) 惹( )

  仰( ) 渣( ) 但( )

  迎( ) 查( ) 担( )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散步:随便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意地蹦跳。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肯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果断。

  2.练习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情况: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投影)

  课后思考·练习4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从“一天”到“男孩坚定地说”。)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组对话,其他同学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C.列宁为什么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

  D.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过的。)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善良、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五、总结全文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导师,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保 护生态*衡,保护益鸟的典范吗?

  你能不能也为保护地球的生态*衡做点什么?如:针对乱砍乱伐、捕捉珍禽兽等行为写一份建议书。有的同学可能说不会写,其实,建议书很好写,我一教你就会,不信动手试试。

《灰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养病、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严寒、本来、可惜、肯定、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名人,导入新课

  1、了解“名人”。

  师: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我们把这些了不起的***称为“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呢?

  2、回顾列宁。

  师:在《蜜蜂引路》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名人,看看这是谁?(出示列宁头像,学生交流列宁资料。)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一边板书一边介绍“雀”字。

  (引导学生观察“雀”的写法: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5、认识灰雀。

  (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重点指第1自然段,相机学习生字新词。

  (1)指四名学生按句子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

  (2)小老师领读重点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2、指名读其他几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课文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找一找,圈一圈(比比谁画得最准确。)。

  这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课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分一分,想一想(比比谁说得最简练。)。

  (1)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

  (3)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每一层意思(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

  ①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一只__________的灰雀________,列宁遇见了________,并与他交流。

  ③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一连,说一说(比比谁连得最通顺。)。

  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说,指名说。

  4、教师方法: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惹人喜爱)

  2、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画下来。

  3、结合相关语句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1)出示重点语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创设情境想象“来回跳动”。

  师: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惹人喜爱)。

  (3)入情入境感受“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你听,(播放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

  (4)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把“来回跳动”读得轻快些,突出灰雀的动态美。“婉转地歌唱”要读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读出灰雀“歌声”的动听。)

  ②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

  ③引导学生齐读。

  师: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树下,聆听着灰雀美妙的歌声,欣赏着它们那欢快的跳跃,我们怎能不爱上这三只灰雀呢?一起来读一读。

  4、关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师:活泼可爱的灰雀也同样吸引了一位名人——列宁。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1)出示重点语句,指名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仰望”“经常”这些词,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会在心里对灰雀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4)指导朗读。

  ①引导学生在重点词语下面标好重读记号,着重突出喜爱之情。

  ②教师引读。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

  养病的日子,孤独又无聊时,三只灰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按间架结构重新排排队。

  左右结构:郊、粉、粒、冻、惜、诚。

  上下结构:雀、养、男、肯。

  半包围结构:或、者。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按学生要求相机范写,并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练习写一个,把自己写的和书上对照后,再写一个。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师相机范写,学生观察后再写。

  4、指导书写“或”,强调笔顺,注意“或”的斜钩和点。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灰雀》”,一起来闯关吧!

  六、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并且熟读课文,下节课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第二课时

  一、分类读词,巩固旧知

  1、分行分色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第一行与灰雀有关,第二行与列宁有关。)

  3、:分类记,我们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4、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一)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

  1、(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到这里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当列宁拿着准备的谷粒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那只灰雀回来了)男生齐读第11自然段。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3、过渡: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让我们跟随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再读对话,启发思考。

  1、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交流解决的问题。(灰雀被小男孩捉走了,后来小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三)补白提示语深入品读,走进心境。

  1、品读之一:列宁失之痛。

  我们仔细地读一读列宁的话,想一想,每句话中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你能填上合适的提示语,并且通过朗读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预设:可补充“焦急”,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找不到小灰雀时焦急、难过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指名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2)列宁()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预设:可补充“担心”“担忧”“难过”等词语,在补充提示语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小灰雀的关心。

  ②指导朗读,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来体会列宁对小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②角色体验朗读。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怎样读才能打动我?(指名读)

  ③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④小组讨论交流:列宁真的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吗?你能读懂列宁的心思吗?(引导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4)列宁()地问:“会飞回来?”

  ①预设:可补充“高兴”“喜出望外”,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

  2、品读之二:男孩得之悔。

  过渡:列宁用话语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感染男孩、启发男孩。这一过程中,男孩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来给男孩的话加上提示语,读懂男孩的'心思吧!(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

  (1)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

  ①预设:引导学生填入“吞吞吐吐”“脸红”“惭愧”“小声”等词语,从而体会男孩的矛盾心理。

  ②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这时男孩为什么想讲又不敢讲?他会想些什么?

  (2)男孩看看列宁,()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预设:可补充“坚定”“鼓起勇气”,引导学生体会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②指导朗读。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想象: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了解引用对话的两种形式。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

  (A.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B.“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练习整体朗读对话。

  同桌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四)质疑内容,完成课堂小练笔。

  过渡: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3、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和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4、指导朗读。

  5、出示课堂小练笔: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

  出示:(1)灰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灰雀说。

  6、学生交流,师生点评。

  三、谈话,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列宁和男孩一起观赏喂养三只灰雀的画面。

  师: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巧妙地引导孩子改正了错误,呵护了童心,才有了这幅**的画面。此时此刻,如果你也走到了树下,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2、教师:因为有爱,小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男孩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都能学会去爱,那么我们都是幸福的。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灰雀》”,一起来闯关吧!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

  2、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灰雀》教案14篇(扩展2)

——灰雀教案5篇

灰雀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推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讲述蜜蜂引路故事。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2、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板书:灰雀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美丽、漂亮、可爱)

  3、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 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2-10自然段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关心灰雀)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灰雀)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伤心)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爱”

  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小男孩)

  生**读,师巡视。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

  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知错就改

  (4)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5)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五、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同学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爱。

  3、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的画面。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六、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喜爱)

  喜爱 捉

  担心 放

  爱

  列宁 男孩

  (爱鸟爱孩子) (知错就改)

灰雀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看图说话:

  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

  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

  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导读激情

  列宁喜欢灰雀:

  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

  准备内容:

  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

  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男孩喜欢灰雀

  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2、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3)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学生起来邀请伙伴同读。

  (4)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列宁爱孩子

  (多**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注意看列宁的表情,列宁为什么微笑?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

  列宁为什么问孩子,而问灰雀?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学生**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右图)

  教学后记:

  设计完这一堂课,自认为结合了众家之精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从课堂上下来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本节课有三个不足:

  1、课堂常规不到位。

  开学初,对课前准备、课堂坐姿、端书写字姿势都有明确规定,在前一周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有时上课也因为顾及课堂内容的完整而忽略了这些环节的整顿。

  本节课,当面向其他教师呈现时,有同学临时找笔、搞小动作等,便有一种家丑外扬的感觉。所以,这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整顿的,也是本节课部分环节中,学生与老师思维脱节的原因所在。

  2、多**运用结合程度轻。

  在设计备课时,对多**要求不高。先是通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在指导学生说话的同时,引入本课教学;然后,利用课件中三只灰雀少了一只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质疑;最后,让学生观察列宁与男孩对话的图片,分析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堂上,同学们确实对图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图片的呈现对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设计中,老师采用口述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试想如果利用投影,分别将两句话呈现出来,对比感一定会更加强烈,也利于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体会;另外,在分角色朗读中,让去掉旁白的分角色练习,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效果会比学生看自己的书体会更好。

  3、情感共鸣不尽人意。

  总觉得课上有时候老师很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老师的任务下达后,学生没有感觉。想必与课堂常规有直接关系。也与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表达有关系,今后的教学中力求说明白而不罗嗦。

灰雀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自然段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1、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 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⑴ 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⑵ 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⑶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课件。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灰雀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5、2~13自然段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 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⑴ 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⑵ 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⑶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案14篇(扩展3)

——《灰雀》教案2篇

《灰雀》教案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灰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灰雀》教案1

  教学目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 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列宁图片)

  师:简介列宁的资料。(你了解列宁吗?列宁是苏联的***,是他创建了俄国*,**十月**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散、胸、脯、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品读体验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划下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婉转地唱歌——善唱

  3、师:列宁喜欢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提示:画出列宁喜欢灰雀的理由,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给它们带吃的。)

  师:要注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读了这一段,大家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灰雀不见了

  3、师:从第一段我们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现在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怎么样啊,他很焦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宁 焦急 找遍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师: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焦急。这时,列宁遇到了谁呀?一个小男孩。那么小男孩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列宁问小男孩有没有看见那只胸脯深***灰雀,那么小男孩有没有看见灰雀呢?他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4、学生讨论。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屏幕出示这三句话,通过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

  (1)小男孩 “没……我没看见”——心虚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知道灰雀在哪里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他非常清楚灰雀在哪里

  5、师:小男孩刚开始说话吞吞吐吐,同时又很肯定地说灰雀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知道灰雀发生了什么事,说明可能灰雀是他抓走的。那么,列宁也一定猜测到了,那他有没有责备小男孩:是不是你抓走的?他怎么说?

  指名读:列宁 自言自语“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你读懂了列宁怎样的心情?

  板书:担心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板书:惋惜

  师:列宁没有责怪小男孩,他只是说小灰雀很怕冷,他担心它被冻死了,同时也说自己很喜欢这灰雀,很可惜再也见不到它了。那么小男孩听到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会怎样想,怎样做?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1、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真的回来了吗?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

  师:是它自己飞回来的,还是小男孩把它送回来的?是小男孩送回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男孩低着头站在树下。

  2、师:列宁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他干吗不问男孩,而是去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说话。

  (提示:列宁不去问小男孩,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一方面说明,列宁见到灰雀又回来了,很开心,逗灰雀玩,另一个方面,他这是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知错就改的行为的赞许。)

  3、师:课文时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且及时改正了。他说过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就真的把灰雀送回来了,他说到做到。)

  4、师:列宁早就猜到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叫小男孩把灰雀给送回来,并且批评他?

  学生讨论。

  (提示:如果他直接批评小男孩,可能会伤害小男孩的自尊,也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他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来打动小男孩,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另一方面,从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到后来一再肯定小灰雀会飞回来的,说明小男孩本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错误,应该给他机会。列宁的做法说明了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同时,很耐心,懂得教育方法。)

  四、巩固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灰雀》。请同学复述一下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列宁、灰雀、小男孩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师补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灰雀不见了,后来又飞回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小练笔,写写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全班交流。

《灰雀》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理清事件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积累背诵描写灰雀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读懂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第26课《灰雀》。

  一、复习导入,理清事件要素(5分钟)

  1、听写词语:灰雀 郊外 男孩 唱歌

  2、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自行订正。

  3、言语训练:请用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我们在讲述或者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讲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还要讲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怎么样及结果如何。

  二、感悟喜爱,了解故事起因(3分钟)

  过渡语:三只灰雀是整个故事的线索,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呢?

  1、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课文中谁喜欢灰雀?)

  出示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还有谁喜爱灰雀)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三、体悟对话,揣摩人物内心(15分钟)

  过渡语:***一只灰雀跟我说它们好好的在枝头唱歌,不知道为什么有个小男孩把它的一个同伴捉走了,第二天却又主动地把它的同伴给放了回来,它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个很厉害的本领——“读心术”。怎样才能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察言观色)

  1、**读课文2—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们对话时各自心里想的可能是什么。

  2、教师指导补白。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3、自主填空补白,分角色朗读对话。

  4、 师生承接读。

  5、 评读:梳理人物心理。

  四、走进内心,升华文章主旨(10分钟)

  1、探究: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他们爱的方式相同吗?你比较赞同哪种方式,为什么?

  语言训练:

  爱一只鸟儿,不是 ,而是 。

  爱一朵花儿,不是 ,而是 。

  过渡语:好在小男孩在列宁的引导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决心改过。

  2、出示文章结尾,师配乐范读。

  3、思考: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在男孩心中列宁又是怎样的呢?

  4、表达训练:假如你是小男孩,会对列宁说什么呢?


《灰雀》教案14篇(扩展4)

——《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灰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灰雀》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难点是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爱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等动物的教育。

  巧设问题,品读感悟。在看拼音写词语后,我出示上节课给孩子们留下的思考题,灰雀究竟去哪儿了,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人文本,慢慢读,细细品,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3到13段,边读边想,灰雀到底去哪儿了,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来,并且用横线画下相关的语句。刚开始孩子们有些胆怯,画好也不举手,我就鼓励孩子们,用我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们,李老师喜欢勇敢大胆的孩子哟,大胆猜想,说错也没关系。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小手林立,一同学说,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且说出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其他孩子也踊跃补充,其中一个小女生从十一段中找到小男孩的动作句子,从中体会到小男孩做错事后,心里惭愧。引导孩子们体会小男孩的心里活动。然后我又追问,小男孩那么喜爱灰雀那为什么想放了灰雀呢,受了谁的影响,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列宁,我就让孩子们找出列宁的话,品味列宁的话,体会列宁对灰雀着急,担心,惋惜之情。体会完心里后,让孩子带着理解和感受,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心里。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通过体会列宁的语言,体会到那些心情,都是因为列宁特别喜爱灰雀,把灰雀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亲人一样,小男孩就是被列宁这种对列宁的爱深深的打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才决心放了灰雀,知错能改,由捉到放。想象补白,小男孩回家之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写一写。写完之后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全班反馈交流,适时做指导修正。

  抓住关键词,理解感悟,并且积累运用,这一课时主要抓住自言自语和果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运用词语再说一句话。

  情感深化,拓展延伸。学完这一课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孩子都谈的很好,通过谈收获,难点就突破了。如果时间合理分配,最后再默读后三个自热段,质疑释惑,孩子们可能会说的更好,最后顺势给孩子们推荐好书,名人成才故事书,让孩子课外继续读名人故事,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灰雀》教学反思2

  我教《灰雀》一文,没有想到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的理解是如此到位,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首先我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从课文的理解的内容入手,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把描写三只灰雀的可爱样子的句子反复读,认真体会,并且适时地给学生出示了相关的灰雀的图片,学生顿时情绪高涨,也从内心产生了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接下来的描写列宁对三只灰雀喜欢的句子,学生也读得兴趣盎然,学生对于列宁喜欢三只灰雀的强烈感情也就不难体会了,尤其是学生对于下文中灰雀的丢失的原因也是自己体会透的,是因为小男孩太喜欢灰雀了,以至于想把它据为己有。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现在终于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我预习的时候就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灰雀是怎么丢的,我现在知道了。”看来,学生读透了课文对课文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课文的重点内容的铺垫部分更不要放过。

  其次,要注重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要做到让学生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让学生体会到这只灰雀大家都是喜爱的,但是怎么才算真正地爱灰雀呢?学生都能说出让灰雀**自在地生活,关心它才算真正的爱,如果只为了自己喜欢,而把灰雀关起来,这不是真正地喜欢灰雀,课堂上,学生都能理解到列宁因看不到灰雀而焦急,但是,他们在时候,还没能真正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可能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这时,我示范朗读,学生的体会深刻多了,也能进入情境模仿,效果好多了。

  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同学们想象一下,灰雀在小男孩那里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很多同学都能想象到小男孩会把灰雀关到一个小笼子里,灰雀失去了**,失去了伙伴不吃也不喝,小男孩也很着急,因为他也十分喜欢这只灰雀,所以当列宁寻找灰雀时,他才有一步步的变化。最终把灰雀放回来了。

  总之,在课堂中,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思考。

《灰雀》教学反思3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讲课,王老师都是那样用心地备课。《灰雀》这节课上,我也感到了王老师的用心,更感受到了王老师一步步地成长。

  一、课前一分钟的演讲着实令我震惊了不少,很棒!我们都到海洋中英文学校,我也很赞赏他们的课前演讲的做法,也曾萌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这个举措念头。但只进行了几次,就因事务的繁杂而搁浅了,从此再也无念提及。而王老师做得很好,直至本学期,还不忘给学生这样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王老师的用心将会使学生受用终生的。

  二、仔细看了王老师发上来的《灰雀教学设计》的帖子,教学设计得很棒!从体会列宁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到做侦探,找出小男孩撒谎的理由,从而体会男孩也是爱灰雀的;最后更以“列宁为什么问灰雀,却不问男孩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正如楼上诸多老师所说,在王老师授课过程中,为我们呈现了有很多精彩之处,我不再一一详举。

  也提两点意见:

  一、课堂上的王老师太过依赖教案。我想,王老师曾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备教材”上,所以,写出了设计很精彩的教案。但在“备教案”环节上,花费的精力并不多。凭我的经验,“备教材,写教案”,是关键第一步。但“备教案”,更是落实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否则,再怎么精彩的教案,课堂上的老师也会有种驾驽不娴熟的感觉,势必造成“教案”和“课堂”两层皮。这样,授课老师好的教学理念不能游刃有余地传达给学生,学生更不能很好地领会老师的教学思想。所以,我认为“备教案”是一个更关键的步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各教学环节烂记于心,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对教案的驾轻就熟。

  二、我也觉得在本节课上,老师讲得有点多。但我想,这决不是王老师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可能我们语文老师都曾遇到过类似的困惑,我也一样。记得我在讲《月光曲》时,于校长也给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自那以后的*日教学中,我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1、老师的畏惧心理。老师太害怕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落实不完了;老师太害怕学生自己说不到点子上,所以往往学生刚提了头,我们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儿,滔滔不绝地自顾自讲起来,我们抢夺了学生说的**,长此以往,我们没给学生练的机会,我们没教给学生说的方法,所以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说整段话的能力就退化了。

  2、老师的自恋情节。老师总以为自己的理解是那么深刻,学生的理解就有那么一点浅薄。所以,总想把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强加给学生。殊不知,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解,在学生的脑海里只会留下一条淡淡的痕迹,这只是一种滑行的教育。由于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地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他们听课的状态和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所谓“**者迷、旁观者清”,这点儿,我是在历次听课的过程中感悟到的。归根结底,还是老师没有把自己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声明一点,这几点的意见绝不是只针对本节课的。只是,由本次听课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的思考和剖析。我想,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才会为自己今后的前进找准方向。

  【反思】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这篇课文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灰雀是小男孩抓的,只有通过读课文才能理解,列宁为什么明明知道并没有批评小男孩的做法,只有通过认真思考,才可以理解列宁不仅是个大***,还是心理学家。

  在第一课时,我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字词上。虽然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是如果一下子放手,中等生与学困生可能在字词方面就会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在这字词方面,重点提醒容易书写错误的“胸脯”“散”“敢”等字。

  在第二课时,我请孩子们通过抓住体现灰雀可爱的句子及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来品读,在理解为什么灰雀不见了,后来却又飞又回来?有的学生说,小男孩怕老爷爷伤心,就抓了一只一样的放回树上;有的说,这只灰雀本来就是列宁养的;有的则表现出思考状,不知到底是为什么。这时我抓住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品读课文3到10自然段,让男女生分角读读课文,我来读旁来,读完第一遍之后,有的孩子就提出灰雀是小男孩子抓的,我就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来说说,从对话中哪里看出是小男孩子抓的,眼尖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第四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孩子说,那是因为他害怕。

  “他怕什么呢?”“怕批评”由来,我请学生们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来说一说当时小男孩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在整节课,有的孩子发言很积极,如*时在班级中基本不参与课堂的建楠这节课很活跃,优生林世懿、章月馨等同等,但是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那里完全没有参与,就坐在那里,仿佛他们的思维被禁锢了一般,一节课下来,基本没有怎么发言。点到他们,他们就呆呆地站在位子上。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思考,今后在上课的时候,如何能调动更多同学的***,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之中呢?

  我想在今后,在把握课文方面,不仅要做到胸有课文,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更有概括性,能够让孩子们自己去课文中去学习,也就是所提的问题不要太过于多与细碎。

  在教学的水*与文本解读方面,我知道我能力有待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吃透课文,合理设计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实效,孩子们才会更加喜欢语文课堂。

《灰雀》教学反思4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从中体现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以及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这篇课文时有许多地方的值得细细体会。

  一,识字记字

  揭题后,我以"列宁和灰雀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的疑问,让学生读第一遍课文。

  同时,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遇见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3,难读的字,句子多读几遍,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第一遍课文读好后,我将词语(带生字的)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分别用白色,黄色来表示要会写的字,要会认的字。检查自学生字词状况,我采取三种形式:指明读,开火车,小老师带读。随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识字的方法,明白用形声字记字法,用熟字记绳子法等。

  第二次读课文采取逐段朗读,进一步巩固字词,读通课文。

  教后反思:

  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思考到三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厚,基本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教学生字词方面,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在自学效果检查中,再针对难读的字,难记的字着重指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用心性很高,都很想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而我采取的指明读,开火车,小老师带读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地给予每个人展示的机会,以致有些学生***分散。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同桌互读来代替开火车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学生参与的面将是最广的。同时,在词语的理解上,如"胸脯",我让学生做一做拍拍胸脯的动作,从而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胸口。"婉转"一词,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意思,他们答案有:动听,悦耳,动听等等,随后我用两道线(1。直线2。波浪线)来表示那"婉转"的歌声,让学生来选取。结果全班学生都选取了第二条线,我相机引导:婉转的歌声就是高低起伏,曲折动人的。

  二,课文分析

  师:那只灰雀到底去哪里了呢

  生:灰雀被小男孩捉走了。(学生一致同意)

  师:你是怎样明白的,在课文中找找你的证据呢

  生: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还结结巴巴的。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明白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所以说灰雀肯定是被他抓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必须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从这句话,我觉得小男孩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

  生:"必须会飞回来!"小男孩肯定地说。那里是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了。

  教后反思:

  教师设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先用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出结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这样学生会弄清文章思路,不需再思考,之后再**:"你是从什么地方明白灰雀被小男孩捉走的呢证据在哪里"然后,顺理成章地**学生对小男孩说的话进行分析,学生自始至终思维持续紧张状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不少缺陷:看问题不全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不能有条理地分析,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思维,掌握必须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潜力。教学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儿说的两句话,从句子的相同点人手,找出不同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全面深刻地体会了句子表达的不同情感。

《灰雀》教学反思5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6

  《灰雀》这一课时,采用角色表演,情境嫫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学生依托文本创造想象。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嫫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灰雀》一捂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于自然的**、人于人之间的**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捂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灰雀》教学反思7

  《灰雀》这一课时,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 “ 自主、合作、探究 ” 学习,**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学生依托文本创造想象。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 “ 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 ” 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 “ 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 ” ,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灰雀》教学反思8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教学本课,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列宁和男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相关词句的同时,要求他们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接着,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反复朗读、感悟,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本课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最后我再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效果不言而喻。

《灰雀》教学反思9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10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一样,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朗读中体会爱。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便是让学生融入主角,将感情带入文中,活力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提示学生,能够想象一下自我心爱的东西丢了,自我是怎样的心境。此时,发挥教师示范朗读作用。

《灰雀》教学反思11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十分含蓄,经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我的设计虽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和大的框架,对一些细小的枝节研究不周全,学生练习的板块还有很多可商确的地方。比如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指导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主角,将感情带入文中,活力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指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而这句又是一句长句,学生不能把它读准确。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本事需要很大的提高。最终,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景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可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善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我会有所提高。

《灰雀》教学反思12

  《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主角,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能够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情绪,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潜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状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课堂的临时应变潜力不足

  课上,由于某一个教学环节发生了遗漏,导致我在30分钟内,就将课文资料结束。剩余的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样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读对话,自己再范读对话。师傅随后告诉我,我这样一种处理方法,其实是将前面的教学环节进行了重复,或者说这样安排不贴合这堂课该有的节奏,要将它安排在课文理解中。在剩余的时间内,老师们告诉我能够安排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想一想,动笔写一写"小男孩在听了列宁找灰雀时焦急,为灰雀惋惜等的话后,那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是"小男孩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让学生站在同龄人的立场上,更加能获得情感的体验和提高。也能够让学生做做课堂练习本……总之,方法有很多种{当然,这么做,并非为了填满时间}。从这堂课中,我不仅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的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的应变的准备,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又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能够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能够更好地帮忙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善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13

  本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把经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作为教学重点。

  首先,在课容量的设计上比较适当,不会太大。

  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分析理**在了第一课时解决了。第二课时我以“你还记得课文中怎样描绘这三位新朋友(灰雀)的吗?”对第一段进行了回顾与复习,紧之后就以“列宁这么喜欢灰雀,可是有一天,一只胸脯深***灰雀不见了,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快在第二自然段里找找吧!”直接进入了新资料的学习。这样上下来感觉课文的情感线还是比较连贯、完整的,时间也就比较充裕,不会来不及。由此我就想到,自我*时在设计教学时也常常会把第二课时的资料安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公开课,为了完整地展示教学过程,习惯把一篇课文从头上到尾,往往到下课了才匆匆忙忙把课文资料上完,课文总结和课堂练笔的时间都没有了,等到第三课时再来总结和进行课堂练笔效果就大不一样。

  其次,板书的设计很重要。

  本课中对课文寓意深刻理解,就要把列宁对灰雀的爱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进行比较,但把这一环节安排在哪里呢?最终定在分析完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后,充分体会了两人的心理变化后,提出问题:“读到这儿,教师突然有个问题了:列宁喜爱灰雀,男孩也喜爱灰雀,这两个“爱”的含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设计如下:

  灰雀

  喜爱喜爱

  列宁爱男孩

  看着板书,学生对课文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我指着板书总结,其整篇文章就在写一个“爱”字,列宁爱灰雀,也爱男孩。其实男孩也爱灰雀,起先他把灰雀抓回家,也是出于对灰雀的喜爱,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这样的爱才是真的“爱”。

  但,这节课的一个很大的失误也就在这个环节上,由于我上课时的紧张,把这个问题漏掉了,虽及时发现,也加到了后面的环节中,但没有到达预设的效果。

  这也是本人课堂随机应变的本事不强,以后有待加强。

  第三,去掉提示语直接读对话能帮忙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

  在进行3——10自然段的教学时,把男孩的三次话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朗读,我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总结给学生:“教师告诉你们,在一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是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学生从男孩的三次话中很清楚就体会到男孩的心理变化。但,预设很梦想,学生在分析小男孩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说的话时,分析男孩的心理不是很准确,有些混乱。之后经过与教研员付教师的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分析小男孩的话脱离了对话的对方——列宁,是列宁的话引起小男孩心里的变化,所以要结合着列宁的话一齐分析,不能脱离**。所以学生理解的就不是很准确。

  第四是关注学生。

  课后付教师和姜宁**都指出我本课的另一个缺憾,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本堂课上,我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得比较好,由于紧张,我好象失去了对学生朗读的关注度,学生精彩的朗读,我没有给予及时的表扬,所以这个课堂气氛没有出现**。可是我们班的孩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学**更有自我的主见,他们有时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回产生新的问题,并立刻提出来,有的问题提得很好,把这些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加以利用,能够帮忙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最终,是对读写结合的训练的设计。

  本课我把读写的训练点放在课文讲完后,问题是:“如果你是列宁、男孩、灰雀,其中的一个,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快拿出小纸条,动笔写下来,一会我们来交流。”我们班的学生在课上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来的回答,真的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片段。有些学生当作列宁对小男孩说:“你知错就改,你是诚实的好孩子!”这体现了学生对小男孩身上品质的概括;有些学生当作灰雀对他们两个人说:“多谢你,列宁,多谢你这样喜爱我们,还经常给我们带来好吃的面包渣和谷粒。多谢你,小男孩,多谢你把我们送回到树林里,多谢你能够像列宁一样喜爱我们!”这样的想法体现了学生自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有学生说了很多发挥想象又合情合理的说法,这是学生们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可是在与付教师的交流中,付教师向我提议,本单元的训练写作重点是写好一个人物,那本课写作练笔的如果放在描述人物动作和或心理上就更好的为后面的人物习作做好了准备。我觉得既然要练笔当然是最有实际收效的最好,确实应多练习学生对人物的描述,看来只能把这一训练放在后面的课文里了。最终对作业的设计上,我设计了:给这篇课文续编一个精彩的结尾。付教师也指出了,本课的结尾看似*淡却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恰到好处,如果在给它续写结尾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本课虽说不上失败,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设计上的预设不足,也有本人随堂驾驭本事的不足,很多人也是在积累失败经验的教训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的则需要好好设计每一堂课,不得松懈!以后我会更加用心准备好每一节*时课,多和老教师请教,多请姜**指导,争取尽快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以后有机会能够再展现一节精彩的三年级语文课!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一样。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终小男孩意识到了自我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经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他不仅仅爱鸟更爱下一代儿童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我课后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同学间交流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灰雀》教学反思14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名人故事”,第一篇课文就是《灰雀》,是一篇关于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在讲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三只非常惹列宁喜爱,孩子找出来之后,反复的读,用读书的方式让孩子去理解课文,班里的孩子知道哪个词语应该加重读才能读出来感情,通过读书的方式孩子们理解了这几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并且列宁非常喜爱这几只灰雀。

  接着我们又以对话的形式来学习了课文的后半部分。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特别的可爱。读过之后,我们又抓住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理解课文,孩子们基本上能说出小男孩的心理和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爱护,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小男孩子的知错就改的品质。

  下一节课孩子们要交流他们搜集的关于列宁的其他的小故事,再次更加深入的了解*——列宁。

《灰雀》教学反思15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悲哀,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透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宜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主角,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能够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情绪,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潜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状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能够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能够更好地帮忙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善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案14篇(扩展5)

——灰雀说课稿15篇

灰雀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灰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灰雀说课稿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凡小事,透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凡的小事中不*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述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透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应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盼;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透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透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能够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透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透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主角读、创设情境读……。

  2、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主角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盼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状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透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齐来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读每一个部分,以填空为拐杖,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更好地感知课文,也为了解学生起始的阅读水*,以学定教,在完成自读要求后,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了解这一遍读,学生又读懂了什么。

  扎扎实实的“自读”“默读”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用创设情境想像法触摸,“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我们听一听,(课件出示叫声)”。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有了前一个环节“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此处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式,抓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第四板块:对话为重点,研读

  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明白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十分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样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

  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

  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明白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地体会。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潜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必须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思考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样打动男孩了呢”来体会列宁的情绪。“自言自语”一句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明白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透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主角读,加深理解;去提示语,同桌分主角读,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读,升华感悟。透过不同形式、层次分明的读,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第五板块:疑问为核心,练笔

  聚焦列宁尊重男孩,继续引导质疑,寻疑探究。重点抓住“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一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进而,抓住课文空白点“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样说呢”练笔写一写。

  第六板块:板书为参照,升华

  阅读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解读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说说读到这,又明白了什么,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至此,学生已能感受到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图画!这样的图画得益于列宁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下一代的呵护。

  第七板块:读物为活水,拓读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从例子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积累,质关重要。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总之,七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学生在经历“简实活效”的听说读写中,读*凡故事,悟名人品质。

灰雀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我的说课主题是—读故事,品对话,识名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凡。而本课描述的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丢失灰雀时,遇到将灰雀抓走的小男孩,并通过交谈促使小男孩将灰雀放生的故事。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二、说资源

  巧用多**课件,flas***,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寻找丢失的“灰雀”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读、 思、品、议、说、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读人物内心,思课文所写,品文中语言,说心中所想,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句子,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情景导学 提出问题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结合图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自主学习 尝试解决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课件出示词语: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诚实 可惜 肯定 果然 面包渣 白桦树 欢蹦乱跳 自言自语

  (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用横线把它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小画家。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尝试分角色表演。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在全班内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五、巩固达标拓展深化

  多**展示导学卡—达标拓展性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达标测试题,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灰雀说课稿3

  《灰雀》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效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孩子放鸟归园。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十至第十二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本课生字,着重理解“欢蹦乱跳、自言自语、可惜、坚定、果然”等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读中悟,悟中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可以说,琅琅的书声是阅读教学的畅想曲。《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比如教学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时安排了这样的读的训练: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这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 2、细读,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列宁和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3、精读,当学生学完这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4、品读,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即为品读。品读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进而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学生容易体会到,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这就必须让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却朗读,去感悟,去体验,并在读书中感受列宁人格的魅力,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 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发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三、 巧用多**,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多**技术能够把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在屏幕上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完成随机**互式操作。运用多**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 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那么,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灰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说课题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二)说教材内容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又耐人寻味的文章,文中记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感召下,把捉回来的鸟又放回森林的故事。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三)说课程标准

  我执教的是中年段,根据课程标准:阅读学习目标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内容、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词,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内容。现在,我重点要说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我准备完成2、3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

  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同学们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的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这儿,与它们打招呼,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经过这的时候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学习2~9段,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师:**读2~9段,用“──”画出列宁说的话,反复地读,体会列宁说的每句话里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让孩子**发言,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都集中表达了他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学生猜测,预计学生会说是小男孩捉走了,这时师故作不解问: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教师顺势提出学习要求: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请你们再读课文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

  预设引导学生从以下几处进行分析感悟: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引导学生从男孩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他心里在想什么?展开交流,再读好这个句子。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发展学生的心理感知活动。】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得,一定会飞回来得。它还活着。”让学习展开想象,想想这时小男孩在想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想法?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就是因为列宁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才说了这样的话。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4、那小男孩的爱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嘛?学生交流引导小结:是啊,灰雀这么可爱,不能占为己有,要分享。

  再引导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原因。

  师带领学生小结:是啊,小男孩这样的表现我们把它叫做——知错就改。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阅读理解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以问题指导学生阅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把金钥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小组讨论,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小组**发言老师指导围绕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来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动脑,动口,当然也需要动动手。丰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说出来,也要写下来。】

  四、说理论依据

  这篇课文是以先男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在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使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展开教学。

  五、板书设计

  根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为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的主要

  内容,深化理解本课的主题。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灰雀

  列宁爱男孩

灰雀说课稿5

  1、《灰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单元要求: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

  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根据自身喜好选取,对于美的认识,每个人角度不同,学生也应有个性化的选择。这一决定的作出当然也离不开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抑扬顿挫读练诵。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读是理应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贴近生活。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陶冶。

  增强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削弱讲解的份量。有时侯我们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想方设法地讲解得细些,还要反反复复地搞上几遍,其实大可不必。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弄懂这些浅显的内容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对头。众多繁琐隐晦的讲解只会抹杀了孩子们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了几十年来的汉语还读不好文章写不好字,这确实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只灌输,不管学生是否乐意,别指望有好的效果。

  读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只要学生喜欢,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并且力争精益求精。首先让他们参与进来,再提高质量。朗读训练,中年段的学生不强调运用多少技能,最主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倾情演绎,凸现作品的基本轮廓,如果能熟读成诵,则效果更佳。

  培养兴趣的另一个大胆尝试是让学生读、听相结合,让听的学生来给读的同学提意见,学生畅所欲言,意见中肯,气氛热烈。你来我去之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转换角度导入语,不拘一格写板书。

  A、导入对于“**”的阐述,以“鸟眼看人心”,运用别出心裁的视觉转换,以传统的第三着眼光,转变为参与者之一的第二只眼看世界。之所以称为第三者眼光,是因为传统的观察是除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外的一个虚无观测点,相对而言只是旁观者,若能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之与参与者的境地,应有更深刻的内涵。概而言之,选取角度不同,感受也肯定不一样。

  B、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容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小学语文的板书设计,理所当然的要走形象直观之路,形象鲜明的板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我个人的观点,小学语文板书应尽量淡化文字,增强形象感,并且要有冲击力,看着舒服,过目不忘。

  4、重视情感互动,重视语言的积累。

  正确解读文本,需要深入领悟,反复揣摩,方能明其意,知其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需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以体现。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说不写,光说不练,流于口头表达,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将积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读写来熟悉这些优美的词句,由情感认识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财富,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标,小学生认知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有限,必须把语言积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附教案:

  3、灰雀

  1、重点解决办法

  读为主线,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灰雀说课稿6

  一、说教材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小男孩放鸟归园。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能够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为(1),第二部分为(2-10),第三部分为(11-13)。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和小男孩的诚实。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语句。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

  2、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二、说学情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学习潜力有限,教法以教师引导为主。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自学、讨论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设疑导入。

  *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一天都要到公园散步,都要去看树上的三只灰雀,可有一天,灰雀突然少了一只,这到底怎样回事呢?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板书(灰雀)。

  2、简单了解列宁和灰雀。

  列宁和灰雀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我们首先给孩子们作简单介绍。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指名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说说:你从这一段看出了什么?(生说,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三只灰雀如此惹人喜爱,这一段该怎样读?(指导生带着喜爱的感情朗读)。

  3、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每一天散步到这儿,都要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之后我们来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首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学生**轻声读2-10段,看看哪些是列宁说的话,哪些是小男孩说的话,分别用横线和曲线标出,然后读一读。(学生找出来后)

  ②屏幕上出示课文(3、5、7、9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说这些话的意思。

  让学生交流(从中看出列宁对灰雀的着急、担心和惋惜),然后让学生带着对灰雀的担心的感情来读。学生读完后,分析,那么这其实也集中表达了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③聪明的孩子,有谁明白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文章的4、8、10段)。

  请同学们各自练读小男孩的话,学生读完以后体会。

  灰雀哪去了?(生可能会说:“被小男孩捉回家了。”)你怎样看出来的?(从开始的支支吾吾到之后肯定地说:“必须会飞回来的。”)。

  这时候,透过对重点词句(会、必须会、肯定)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当小男孩肯定地说“必须会飞回来!”这时候想想,那小男孩在想什么呢?(生可能会说:“小男孩想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我怎样忍心把灰雀捉走呢?我必须把灰雀送回来。”)

  ④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因为他太喜欢灰雀了)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他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发表看法

  师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⑤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2-10段。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地朗读第三部分,学生读完以后,不直接给学生**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上来了。

  至此难点已完全突破。

  指导朗读:你们必须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4、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我们要有错就改;我们要像列宁一样爱护鸟类……)

  到这儿,学习目标已全部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列宁小男孩(知错就改)

  喜爱

  灰雀

灰雀说课稿7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及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展开。《 灰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二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

  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情绪不稳定,个性差别大,自我**能力差。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根据三年级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播放)展播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小男孩和列宁对话时的表情。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列宁用疑问的语气询问男孩的意图所在。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活奔乱跳”时,用多**展示“鸟儿**飞翔”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大自然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列宁喜欢灰雀的原因,从而体味文章的意韵美,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最后,借助多**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鸟儿在丛林中飞翔的图片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教育男孩的用心良苦,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当时“我”是列宁,我会如何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扮演。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灰 雀

  灰雀 (真的回来了)

  列宁 爱

  男孩 (一定会回来!)

  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列宁用巧妙的语言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通过列宁的善意语言引导男孩正确处理小鸟的归宿,以一句“一定会回来”说明男孩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灰雀说课稿8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寻找丢失的灰雀时,遇到了捉走灰雀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小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课文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小男孩的尊重,爱护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男孩知错就改的表现,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情怀。教学难点是通过人物对话、神态,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在读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本课我分为5个板块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从《灰雀》入手,回顾列宁,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介绍灰雀,让学生跟他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初读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有要求便有检查,逐一落实。由于这篇课文含义较深刻,所以在第三个要求的设计上,我只让说出课文中出现的角色,然后在后面细细品读完课文后再随机提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很顺当的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细品自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指导朗读,达到读出感觉的目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也表现出对灰雀的爱。此处我采用学生自读自悟,有了前一个环节的“抓关键词”,学生抓住了“每次”“经常”“仰望”体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而再达到读出感觉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了什么?”“列宁是怎么做的”?(抓住关键词“找遍”)“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有了疑问,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体会,所以教师要化繁为简,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如:“你怎么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列宁的哪些话感染了小男孩?”再通过师生分角色读,去掉提示语读,同桌分角色读,让学生体会到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以及后面的第11自然段,从小男孩低着头,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达到谅解小男孩,对小男孩的爱,自然理解了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里面蕴含的情感。

  第四板块:课堂检测

  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肯定,也让他们从中得到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五板块:课后续写

  聚焦上面的课堂检测环节,这么开心的3只灰雀,当那只丢失的灰雀飞回来时,会说些什么?抓住课文空白点,练笔写一写,升华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爱。

灰雀说课稿9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灰雀》,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我的说课将分五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设计思路:带着问题初读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发言。

  设计思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三、巧用多**,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我设计了问题: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灰雀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灰雀》,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本单元要求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热爱动物、热爱美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心理微妙变化。

  这四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一)教师教法

  1、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1、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2、通过自读感悟,分角色读,齐读,学习作者描写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读为主线,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谈话:鸟是人类朋友,它们美丽的外形,动听的声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述一下你见过的鸟好吗?

  (交流创设轻松氛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出示要求:

  (1)三只灰雀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他们?

  (2)品味对话内容,体会人物感情。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领悟,潜心品读。

  1、交流,提示:抓住一些重要词句,体现灰雀的可爱。

  2、配乐朗读,充满喜爱之情。

  3、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品析、诵读,注意通过语气体现人物的心理微妙变化。

  4、分角色读、背、表演。

  (四)、揭旨升华,倾情对话。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归纳:文中出现的三个角色:“列宁、小男孩、灰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任意一个都可以,三个都说就更好了)有了你我的快乐,一切源于爱。

  (五)、词句积累,提升能力。

  摘录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抄写在语言积累本上。

  (六)、快乐习作,拓展延伸。

  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3、灰雀

  灰雀

  仰望捉走

  爱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

  设计思路:带着问题初读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灰雀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

  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走进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伟人列宁,我在设计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名人讲起,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让学生了解名人时,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绍的惯例,既不是老师说,也不是让学生直接来介绍,而是采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避免了学生对名人了解甚少,而不会说或乱说的情况出现。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2.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 经常”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披露文本,感受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课件导入场景,并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有了这一环节的朗读准备,便让学生来细细地研读课文,以当小侦探的形式,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3..读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 多 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爱。

  4.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 4.8.10 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 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在此我又以课件再次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想象灰雀在对谁唱歌,唱得又是什么歌,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向列宁那样真正地爱鸟,美丽应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应该改正的道理。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 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灰雀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学。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说教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灰雀已不见了。)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读课文,画出列宁的话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多**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xxxx”

  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xxxxxx”列宁(惋惜、担心地)说:“xxxx”

  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xxxx”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xxxx”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讨论、交流,添加了下文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根据添加的提示语,各自练读,再分角色朗读。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孩子。】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1)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2)列宁有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列宁有一颗宽容的心)。【语文是一种人文的教学。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前面畅所欲言的讨论辩驳使学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课本的情境中去体会文人物的真情实感。

  四、说板书略

灰雀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五个二类字"桦、胸、脯、婉、渣",写会12字一类字"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诚".其中读准"桦"字的声调、"胸"字的韵母、"低"字的声母。"胸脯"二字识记规律(月字旁);"或"字的笔顺、"步"下面不是少、"低"字下面的点。理解生词:婉转、果然(指导学生使用联系下上文填空的方法来理解)。

  2、 学习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为降低难度使用让学生填空的方法把每部分主要内容串连起来)

  3、 能够抓住"粉红、深红、来回跳跃、婉转"等词语理解"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抓住"每次、都要、经常"体会列宁对于灰雀的喜爱。

  教学难点:

  概括全文大意。

  教学教程:

  一、明确目标,商量步骤

  目标:(幻灯出示,学生自学)

  1、 认熟"桦、胸、脯、婉、渣";

  2、 会写"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诚"

  3、 知道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4、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步骤:(把目标调位置)

  1、 认熟"桦、胸、脯、婉、渣";

  2、 知道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并学习一种方法;

  3、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4、 会写"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诚".

  二:认识生字,会读新词。

  1、师:让我们进行第一步。首先把课文读一遍,重点把有生字的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

  2、出示写有生字的句子。

  出示幻灯:(检查句子朗读情况)

  A、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B、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C、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这三个句子里面有我们这课的生字,看一看同学能把它们读通顺吗?

  指名三名学生读。

  4、 出示生字:

  幻灯:五个生字。

  学生要求:

  ① 自己读两遍;

  ② 大家一起读两遍;

  ③ 同桌互相读两遍;

  ④ 开火车指名读。

  5、 出示有生字的词:

  幻灯:"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提示:

  "白桦树"读出白桦树的高大挺拔;

  "胸脯"读书对自己身体的自信和骄傲;

  "婉转"是什么意思:幻灯显示:幻灯显示:①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②声音委婉而动听:歌声婉转。同宛转

  学生选择,听婉转的鸟鸣(幻灯显示)。读婉转要读出优美鸟鸣的感觉。

  "面包渣"因为要给可爱的灰雀吃,就读出可爱的感觉吧。

  同学们,读词语要读出词语的味道,这样读句子时才能读出句子的味道。

  6、同桌相互读,读出词语的中味道。

  三、理顺课文,概括大意

  1、同学们,我们进行第二步骤,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首先请同学们快一点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圆圈圈起来。

  学生默读课文。

  2、师:检查学生词语情况。

  学生回答。

  幻灯显示:有一年冬天、一天、这时、第二天。

  3、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按照划线的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把每一部分后面用你喜欢的标志做上记号。

  学生完成。

  幻灯显示(老师用双斜杠做标志。)

  5、 学生读课文,指导概括意思。

  A、 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说说这部分说了什么?(提示说完整,适当鼓励学生)

  幻灯显示:有一年冬天,列宁发现了 .

  B、第二部分:

  幻灯显示:一天,有一只灰雀 ,列宁发现了 ,并和他交流。

  C、第三部分:

  幻灯显示:第二天,灰雀 .

  老师:来,同学们你们试着把这三部分连起来读一下,同桌相互说一说。

  同桌说。

  找学生起来联起来说。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进行的就是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我们用的方法是:先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然后把每一部分的意思说一说,再把每部分的意思串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知道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了。(幻灯显示)

  四、学习阅读方法,指导朗读

  1、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步骤,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小声读课文,思考:通过读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预设:灰雀很美丽;列宁喜欢灰雀;灰雀在公园里的白桦树上等)

  (预设1、灰雀很美丽。你觉得灰雀美丽吗?它们怎么美丽的?你能把写灰雀美丽的句子用" "画下来吗?指名学生读。请你把最能表现灰雀美丽的词语下面标上一个圆点。

  2、试着读一读,你能把灰雀的美丽读出来吗?)

  (预设:列宁喜欢灰雀,你从这部分的哪句话知道的?请你用横线把它划出来。学生读。再请你把最能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词语下面标上圆点。试着把列宁喜欢灰雀的感觉读出来。)

  3、配乐读课文第一部分。(幻灯显示)

  4、师总结:同学们要想把句子读出感情,就要把重点词语找出来,只要把重点词语的味道读出来,句子的感情也就表达充分了。

  五、学写生字,识记生字

  前面三个步骤,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完成最后个步骤。

  1、 老师出示幻灯: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

  方法:

  指名学生读。

  开火车读。

  师:下面请四位同学写带点的字,请其他同学看他们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对吗?

  指名写字。

  师生评价。

  (散字,左右差不多大,所以两边谁也不*线。同样的字还有:郊 敢)

  (低字:左窄右宽,写的时候右边部分要写在中线以左,同样的字还有:胸 脯 渣 惜 诚)

  (步字下面不是少,而是少字少了右边一点)

  (或字的笔顺)

  2、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每个写两遍。

  师生评论。

  六、学生谈感觉。

  同学们这一班的任务已完成,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学生自己谈。

灰雀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重点)

  2、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3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多**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结合图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让学生充分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课件出示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或者严寒诚实可惜肯定果然面包渣白桦树欢蹦乱跳自言自语(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读课文,画出列宁的。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3(多**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列宁(惋惜、担心地)说:“……”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3、列宁有一颗怎样的心?(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列宁有一颗宽容的心)(五)回顾课文,总结收获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我懂得了:

  (1)要像列宁一样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小孩子;

  (2)要像小男孩一样诚实,知错能改;

  (3)爱护小动物,给它们**。


《灰雀》教案14篇(扩展6)

——灰雀说课稿(15篇)

灰雀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雀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灰雀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我的说课主题是—读故事,品对话,识名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凡。而本课描述的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丢失灰雀时,遇到将灰雀抓走的小男孩,并通过交谈促使小男孩将灰雀放生的故事。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二、说资源

  巧用多**课件,flas***,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寻找丢失的“灰雀”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读、 思、品、议、说、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读人物内心,思课文所写,品文中语言,说心中所想,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句子,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情景导学 提出问题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结合图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自主学习 尝试解决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课件出示词语: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诚实 可惜 肯定 果然 面包渣 白桦树 欢蹦乱跳 自言自语

  (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用横线把它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小画家。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尝试分角色表演。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在全班内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五、巩固达标拓展深化

  多**展示导学卡—达标拓展性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达标测试题,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灰雀说课稿2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及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展开。《 灰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二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力目标:

  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情绪不稳定,个性差别大,自我**能力差。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根据三年级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播放)展播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小男孩和列宁对话时的表情。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列宁用疑问的语气询问男孩的意图所在。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活奔乱跳”时,用多**展示“鸟儿**飞翔”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大自然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列宁喜欢灰雀的原因,从而体味文章的意韵美,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最后,借助多**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鸟儿在丛林中飞翔的图片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教育男孩的用心良苦,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当时“我”是列宁,我会如何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扮演。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灰 雀

  灰雀 (真的回来了)

  列宁 爱

  男孩 (一定会回来!)

  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列宁用巧妙的语言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通过列宁的善意语言引导男孩正确处理小鸟的归宿,以一句“一定会回来”说明男孩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灰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A、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C、通过人物对话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D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

  第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DD“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第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发言。

  设计思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第三、巧用多**,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四、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我设计了问题: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灰雀**自在 灰雀失去** 灰雀 重归**

  列宁欣赏美列宁失去欣赏美的机会 列宁 重又看到美好事物

  小男孩 可以占有 小男孩 良心上受到谴责小男孩 明白美好事物应由大家一起共享

  通过以上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

灰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

  设计思路:带着问题初读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灰雀说课稿5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agrave;n)步、胸(xiōng)脯(puacute;)、白桦(huagrave;)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灰雀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学。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说教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灰雀已不见了。)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读课文,画出列宁的话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多**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xxxx”

  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xxxxxx”列宁(惋惜、担心地)说:“xxxx”

  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xxxx”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xxxx”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讨论、交流,添加了下文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根据添加的提示语,各自练读,再分角色朗读。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孩子。】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1)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2)列宁有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列宁有一颗宽容的心)。【语文是一种人文的教学。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前面畅所欲言的讨论辩驳使学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课本的情境中去体会文人物的真情实感。

  四、说板书略

灰雀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灰雀》,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本单元要求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热爱动物、热爱美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人物对话体会心理微妙变化。

  这四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一)教师教法

  1、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1、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2、通过自读感悟,分角色读,齐读,学习作者描写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读为主线,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谈话:鸟是人类朋友,它们美丽的外形,动听的声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述一下你见过的鸟好吗?

  (交流创设轻松氛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出示要求:

  (1)三只灰雀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他们?

  (2)品味对话内容,体会人物感情。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领悟,潜心品读。

  1、交流,提示:抓住一些重要词句,体现灰雀的可爱。

  2、配乐朗读,充满喜爱之情。

  3、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品析、诵读,注意通过语气体现人物的心理微妙变化。

  4、分角色读、背、表演。

  (四)、揭旨升华,倾情对话。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归纳:文中出现的三个角色:“列宁、小男孩、灰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任意一个都可以,三个都说就更好了)有了你我的快乐,一切源于爱。

  (五)、词句积累,提升能力。

  摘录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抄写在语言积累本上。

  (六)、快乐习作,拓展延伸。

  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3、灰雀

  灰雀

  仰望捉走

  爱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小男孩放鸟归园。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能够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为(1),第二部分为(2-10),第三部分为(11-13)。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和小男孩的诚实。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语句。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2、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二、说学情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学习潜力有限,教法以教师引导为主。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自学、讨论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设疑导入。

  *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一天都要到公园散步,都要去看树上的三只灰雀,可有一天,灰雀突然少了一只,这到底怎样回事呢?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板书(灰雀)。

  2、简单了解列宁和灰雀。

  列宁和灰雀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我们首先给孩子们作简单介绍。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指名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说说:你从这一段看出了什么?(生说,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三只灰雀如此惹人喜爱,这一段该怎样读?(指导生带着喜爱的感情朗读)。

  4、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每一天散步到这儿,都要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之后我们来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首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学生**轻声读2-10段,看看哪些是列宁说的话,哪些是小男孩说的话,分别用横线和曲线标出,然后读一读。(学生找出来后)

  ②屏幕上出示课文(3、5、7、9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说这些话的意思。

  让学生交流(从中看出列宁对灰雀的着急、担心和惋惜),然后让学生带着对灰雀的担心的感情来读。学生读完后,分析,那么这其实也集中表达了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③聪明的孩子,有谁明白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文章的4、8、10段)。

  请同学们各自练读小男孩的话,学生读完以后体会。

  灰雀哪去了?(生可能会说:“被小男孩捉回家了。”)你怎样看出来的?(从开始的支支吾吾到之后肯定地说:“必须会飞回来的。”)。

  这时候,透过对重点词句(会、必须会、肯定)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当小男孩肯定地说“必须会飞回来!”这时候想想,那小男孩在想什么呢?(生可能会说:“小男孩想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我怎样忍心把灰雀捉走呢?我必须把灰雀送回来。”)

  ④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因为他太喜欢灰雀了)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他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发表看法

  师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⑤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2-10段。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地朗读第三部分,学生读完以后,不直接给学生**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上来了。

  至此难点已完全突破。

  指导朗读:你们必须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5、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我们要有错就改;我们要像列宁一样爱护鸟类……)

  到这儿,学习目标已全部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列宁小男孩(知错就改)

  喜爱

  灰雀

灰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

  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走进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伟人列宁,我在设计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名人讲起,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让学生了解名人时,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绍的惯例,既不是老师说,也不是让学生直接来介绍,而是采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避免了学生对名人了解甚少,而不会说或乱说的情况出现。

  (二)走进文本,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对它的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在这里,我是抓住了“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 。“惹人喜爱” 通过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及课件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的画面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不经意地设好了铺垫。

  2.这几个词的使用来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通过“每次、都要、仰望、 经常”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灰雀的喜爱。

  (三)披露文本,感受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课件导入场景,并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并通过教师参与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有了这一环节的朗读准备,便让学生来细细地研读课文,以当小侦探的形式,了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体验人物内心,接着抓住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来感受列宁那种循循善诱及对儿童的保护的品质,也给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错误的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引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灰雀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呢?

  2.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3..读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再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相机引导读 多 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列宁什么样的心情?惋惜,着急,担心,关心)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爱。

  4.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读 4.8.10 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 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列宁喜欢这只灰雀吗?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 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在此我又以课件再次带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想象灰雀在对谁唱歌,唱得又是什么歌,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向列宁那样真正地爱鸟,美丽应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应该改正的道理。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幻灯片展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 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灰雀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城市的表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小学语文第五册:《灰雀》教学反思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说课稿11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寻找丢失的灰雀时,遇到了捉走灰雀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小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课文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小男孩的尊重,爱护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男孩知错就改的表现,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情怀。教学难点是通过人物对话、神态,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在读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本课我分为5个板块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从《灰雀》入手,回顾列宁,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介绍灰雀,让学生跟他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初读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有要求便有检查,逐一落实。由于这篇课文含义较深刻,所以在第三个要求的设计上,我只让说出课文中出现的角色,然后在后面细细品读完课文后再随机提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很顺当的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细品自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指导朗读,达到读出感觉的目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也表现出对灰雀的爱。此处我采用学生自读自悟,有了前一个环节的“抓关键词”,学生抓住了“每次”“经常”“仰望”体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而再达到读出感觉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了什么?”“列宁是怎么做的”?(抓住关键词“找遍”)“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有了疑问,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体会,所以教师要化繁为简,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如:“你怎么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列宁的哪些话感染了小男孩?”再通过师生分角色读,去掉提示语读,同桌分角色读,让学生体会到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以及后面的第11自然段,从小男孩低着头,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达到谅解小男孩,对小男孩的爱,自然理解了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里面蕴含的情感。

  第四板块:课堂检测

  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肯定,也让他们从中得到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五板块:课后续写

  聚焦上面的课堂检测环节,这么开心的3只灰雀,当那只丢失的灰雀飞回来时,会说些什么?抓住课文空白点,练笔写一写,升华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爱。

灰雀说课稿12

  《灰雀》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效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孩子放鸟归园。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十至第十二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本课生字,着重理解“欢蹦乱跳、自言自语、可惜、坚定、果然”等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读中悟,悟中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可以说,琅琅的书声是阅读教学的畅想曲。《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比如教学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时安排了这样的读的训练: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这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 2、细读,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列宁和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3、精读,当学生学完这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4、品读,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即为品读。品读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进而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学生容易体会到,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这就必须让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却朗读,去感悟,去体验,并在读书中感受列宁人格的魅力,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 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发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三、 巧用多**,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多**技术能够把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在屏幕上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完成随机**互式操作。运用多**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 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那么,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灰雀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说课题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二)说教材内容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又耐人寻味的文章,文中记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感召下,把捉回来的鸟又放回森林的故事。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三)说课程标准

  我执教的是中年段,根据课程标准:阅读学习目标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内容、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词,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内容。现在,我重点要说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我准备完成2、3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

  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多**,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同学们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的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这儿,与它们打招呼,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经过这的时候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学习2~9段,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情:

  师:**读2~9段,用“──”画出列宁说的话,反复地读,体会列宁说的每句话里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让孩子**发言,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都集中表达了他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学生猜测,预计学生会说是小男孩捉走了,这时师故作不解问: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教师顺势提出学习要求: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请你们再读课文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

  预设引导学生从以下几处进行分析感悟: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引导学生从男孩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他心里在想什么?展开交流,再读好这个句子。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发展学生的心理感知活动。】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得,一定会飞回来得。它还活着。”让学习展开想象,想想这时小男孩在想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想法?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就是因为列宁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才说了这样的话。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4、那小男孩的爱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嘛?学生交流引导小结:是啊,灰雀这么可爱,不能占为己有,要分享。

  再引导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原因。

  师带领学生小结:是啊,小男孩这样的表现我们把它叫做——知错就改。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阅读理解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以问题指导学生阅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把金钥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小组讨论,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小组**发言老师指导围绕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来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动脑,动口,当然也需要动动手。丰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说出来,也要写下来。】

  四、说理论依据

  这篇课文是以先男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在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使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展开教学。

  五、板书设计

  根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为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的主要

  内容,深化理解本课的主题。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灰雀

  列宁爱男孩

灰雀说课稿14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凡小事,透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凡的小事中不*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述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透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应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盼;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透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透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能够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透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透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主角读、创设情境读……。

  2.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主角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盼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状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透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齐来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读每一个部分,以填空为拐杖,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更好地感知课文,也为了解学生起始的阅读水*,以学定教,在完成自读要求后,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了解这一遍读,学生又读懂了什么。

  扎扎实实的“自读”“默读”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用创设情境想像法触摸,“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我们听一听,(课件出示叫声)”。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有了前一个环节“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此处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式,抓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第四板块:对话为重点,研读

  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明白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十分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样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

  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

  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明白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地体会。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潜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必须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思考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样打动男孩了呢”来体会列宁的情绪。“自言自语”一句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明白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透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主角读,加深理解;去提示语,同桌分主角读,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读,升华感悟。透过不同形式、层次分明的读,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第五板块:疑问为核心,练笔

  聚焦列宁尊重男孩,继续引导质疑,寻疑探究。重点抓住“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一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进而,抓住课文空白点“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样说呢”练笔写一写。

  第六板块:板书为参照,升华

  阅读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解读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说说读到这,又明白了什么,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至此,学生已能感受到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图画!这样的图画得益于列宁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下一代的呵护。

  第七板块:读物为活水,拓读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从例子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积累,质关重要。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总之,七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学生在经历“简实活效”的听说读写中,读*凡故事,悟名人品质。

灰雀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重点)

  2、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3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多**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结合图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让学生充分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课件出示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或者严寒诚实可惜肯定果然面包渣白桦树欢蹦乱跳自言自语(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读课文,画出列宁的。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3(多**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列宁(惋惜、担心地)说:“……”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

  (三)烘托**,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3、列宁有一颗怎样的心?(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列宁有一颗宽容的心)(五)回顾课文,总结收获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我懂得了:

  (1)要像列宁一样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小孩子;

  (2)要像小男孩一样诚实,知错能改;

  (3)爱护小动物,给它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