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精选20篇)
《小马过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 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 座 )马棚 一( 间 )磨房 一( 只 )松鼠 一( 匹)老马 一( 条 )小河 一( 棵 )大树 一( 匹)小马 半( 袋 )麦子 一( 头 )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 座 )马棚 一(间 )磨房 一( 只 )松鼠 一( 匹)老马 一( 条 )小河 一( 棵 )大树 一( 匹)小马 半( 袋 )麦子 一( 头 )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为难 (板书: 老牛 浅 小马{问{松鼠 深 妈妈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图) 回答:因为老牛( ),所以它说( )。 因为松鼠( ),所以它说( )。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 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样读?亲切—— 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板书:试) (3 )、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书:趟过去)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不深不浅)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 ),也不像( ),所以( ).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 亲自做)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一、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这一课。 二、复习 1、首先让老师考考你,看你们还认识你们的生字朋友 吗? (出示生字词语) (1)指名读(2)开火车读 2、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1—3自然段,读出小马的高兴。 在去磨坊的路上,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在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办的?指3名学生回答。 2、那么小马遇到困难后,它是怎么做的?(向老牛问路)指名读第四段。 (1)老牛是怎么说的?通过老牛的话小马了解到什么情况?(水很浅)板书“很浅”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觉得小马是个怎样的孩子?(有礼貌)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牛伯伯,请您告诉我)指导朗读,再指名读。分角色读。 (3)小马听了老牛的话,小马当时是怎么做的?“立刻”二字你觉得小马当时是怎么做的?(得想都没想,听了就跑到河边。) “立刻”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马上、立即、连忙) 3、(1)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读5段。出示课件,思考:松树为什么不让过?板书 :“很深” (2)松鼠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认真的语气)小马听了松鼠的话,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吃惊)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3)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从“连忙”一词体会到什么?(听了松鼠的话马上收住脚步。) 4、(1)老牛说水很浅能趟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会淹死,这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呢?生讨论交流。 (2)小马也和你们想的一样,那只好回家问妈妈了。 5、(1)指名读7自然段,想想妈妈说的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自己读读。齐读妈妈的话。 (2)根据妈妈说的话,我们想一想小马为什么没能过河?我们一起想一想,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都对,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身高说的。) (3)再读妈妈的话从小马妈妈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6、(1)小马过河的结果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吗?自由读8自然段 (2)小马这次过去了吗?(过去了)为什么这次过去了?(它听了妈妈的话,对老牛、松鼠的话,它动脑筋想了,经过分析觉得能过去。) (3)为什么第一次没有过去呢?(听信了老牛、松鼠的话,不去动脑筋分析,最后不知道相信谁的。) 教师总结:看来遇事动脑筋是多么重要啊! 四、课外延伸 1、你想对小马说些什么?写在小本本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马说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妈妈劝告小马的话含义。 2老牛,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孩子们,上一节课学了课文,今天,老师带来一些词语想考考大家,有兴趣吗?看来孩子们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那么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说的真好,说明认真学了,那么小马过了几次河?怎样过河的?小马从磨房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 细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指明说: 2文中写小马几次过河?哪些自然段写小马第一次过河?哪些写第二次过河?个别说。 3第一次过河小马遇到什么问题?老牛伯伯怎样说?用:“——画出来,说你明白什么?指名说: 4分角色读,男生读老牛的话,女生读小马的话。个别读。 5比读。 6松鼠怎样说:用曲线画出。 .学习课文第3到5自然段。 (1)读课文第3段后,说说,“为难”的意思。(“为难”,感到难以应付。)找出课文写小马怎样为难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语气。(心想……那多好啊!)为什么会这样 (2)读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说说小马听了怎么样 。(理解“樘”(趟)的意思。) (3)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为什么拦住它?(理解“当然”的意思。“当然”在这里作“应当这样”讲。) (4)最后小马怎样做,读有关句子。 (5)把上面的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3.学习第6、7自然段。 (1)引读。师:小马回家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生:读第6自然段。师:小马是怎样根据妈妈的话去做的?生:读第7自然段。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贴出挂图,再分别把画有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河水中,比较它们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没到它们身上的部位。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马身材高矮不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老鼠说的那样深。) (5)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懂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牛伯伯 能过 小松鼠 淹死 老马 试一 小马 过河 只有动脑筋 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强调实践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头饰、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一)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马) 小马:同学们好。 生:小马好 (二)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发生在小马身上的一个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生:我记得,我来…… 生复述故事: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它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回家问妈妈。后来它自己去试一试就过了河。(在此板书:小马、老牛、松鼠的简笔画:动物大小要有区别) 师:讲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 (三)复习生字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到学习乐园去把昨天学的生字复习一下。 出示生字卡。(随机抽读) 师:大家记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能学得更好。有信心吗?(有)好,开始吧。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里的同学读一读课文。 2、让学生自主地说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马有两次想过河。(读得可真仔细) 生:我知道了小马第一次没过成河,第二次才过了河。 师:为什么小马第一次没过河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播放课件 2、师提问:①小马在去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②他觉得……(很为难)③当时它又是怎么想的?(他想:这条河我能不能过去呢?要是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多好呀!) 3、指导朗读 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评一评。(我觉得她读得很好,把小马难为情的心情都读出来了。(你这位小评委评得真不错) ②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话。 师:我们一起像…那样读读。 4、学生讨论:小马为什么没过河。 师:小马很为难,它是请谁来帮忙的呢?(老牛和松鼠) 在老牛和松鼠的帮助下,小马过河了没有?(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前后桌讨论一下。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 5、学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 师:现在你们自己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 学生自发:①老师,我要提醒大家,老牛的话要读得粗一点。(师:你能试试吗?) 师:你们还有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②读松鼠的话要读得大声点,快一点。(你来试试,好吗?)(大家像他这样读读。) ③读小马叹口气要把示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心情读出来。(你来试试,好吗?)(大家像他这样读读。) 师:读得真不错,同学们真是越来越棒了。 6、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吧。第一组当老牛,第二组当小马,第三组当松鼠,第四组读其它部分。 7、扩散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小马光老牛和松鼠的话,自己不动脑筋。所以过不河。如果你是小马,会怎么做呢? 生说出①用小木棒伸进水里试一试(这个办法不错,你比小马还聪明)②用石头(你知道的可真多)③不光听别人说,自己去试试(对呀,只有自己试一试,才能解决问题)④造船(这个办法是不错,不过要花很多时间)⑤搭桥(这个办法还可以,但你可要多找几个朋友来帮忙哦)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替小马想出这么多办法,可是小马呢?它要回家问问妈妈。妈妈对它说些什么?跟着老师去看看吧。 1、师范读。 2、师: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最重要。(指名) 你们和他的看法一样吗?(一样) 师:是啊,不要只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去试试。小朋友可不像小马那样。 妈妈的话多有道理啊!你们想不想再读读妈妈的话。(想)这样吧,男同学当小马,女同学当妈妈。(不读旁白) 3、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4、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可以)在读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读小马的话要读得……(学生接:读得低一点,好像要哭了,它很难为情) 对了,大家看小马的话中,有省略号。说明小马没能完成妈妈的任务,很难过,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好了,我们开始吧。 师生对话。 五、 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默读。 2、小马通过自己去试一试,过了河,它发现了什么呢?(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板书:浅 深 那为什么小马能过得了河呢?板书:不深不浅 师:是呀,小马通过自己试一试,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它觉得河水不深不浅。老师希望你们今后遇到困难多动动脑筋想想,去试一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相信你们会成功。 六、 分角色表演 1、小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那好,你们自己在小组里把这个故事读一读,或者是表演一下也行。 2、 指名表演 谁愿意上来演给大家看一下。 学生自发地鼓掌。 七、 延伸 1、大家想想看,小马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后,在回家的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出步懂得“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小马过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师:看到这样的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中会冒出不少的问号,会问的小朋友也一定很会学习,现在,请你说出你的问题,让大家分享。 二.听课文录音,范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一看你提出的问题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吗? 2.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贴图片) 3、自由读文,划分自然段,同桌互读 (想;小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4、开火车读文,①生生评价②(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小河边?结果怎样?)③为难的时候,小马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板书:第一次为难 三、看图思考讨论 1、同是一条河,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小马,你该怎么办? 四、心得体会,放动画片(8自然节) 1.师生边看边思考: 小马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 2.理解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3,最后一节 小马照妈妈的话下水实践了一下,结果怎样?(演一演)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难老牛:河水浅能趟过 (第一次)松鼠:河水深不能趟过 妈妈:水深浅试一试 实践下了河水不深不浅 (第二次)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出示小马图片)你们认识它是谁吗?那么今天一起随着小马来看看大自然优美的景色(贴在黑板上)可是在它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画出小河)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观赏景色,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字词,借助拼音读一读。谁先都读会就可以乘坐小船继续前进。 2、学生自学字词。 3、师:还可以让你的同桌帮你检查一下。(同桌互相学习) 4、(出示课件:小船过河)指名小老师领读词语。 5、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调皮的词语跳进了课文当中,细心的小朋友能一眼发现他们吗?请带着他们再读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并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师:老师已经听见有些同学读得非常认真?你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吗?那么老师应该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7、师:老师刚才提出的要求谁做到了?(学生评价) 四、进入情景,朗读理解。 (一)、指导朗读,理解第一部分。 1、师:大家已经顺利地达到了岸边,不知不觉来到了马棚边(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匹老马和小马在说些什么?哪位同学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小马很高兴? 4、(连蹦带跳)师:小马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读出小马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指名读) (二)、故事导入,角色体会第二部分。 1、师:读了课文,小马几次来到河边?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3—6自然段)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课件) 2、师:故事听到这儿,你知道了什么?(小马没有过河) 3、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了解小马为什么没有过河?(出示课件:学习提示,师范读)。 4、学生按学习提示合作学习。 5、师:请你读一读小马、老牛、松鼠的话。 6、(学生读小马的话)指导朗读(小马为什么为难?应该这样读?) 7、(学生读老牛的话)指导朗读(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读老牛的话?) 8、(学生读老牛的话)指导朗读(小松鼠为什么突然从树上跳下来大叫?我们应该这样读小松鼠的话?语速快、声音的高细、读出着急的语气)。 9、师:听了他们的话,小马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叹气?怎么读? 10、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11、师:那为什么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不一样呢?学生说看法(出示课件:老牛、松鼠对比图)指导说话训练:因为老牛……所以……;因为松鼠……所以……)随机板书:老牛(浅)、松鼠(深) 12、师:他们的个头不一样,那小马为什么没有过去呢? (三)、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1、师:谁来读读课文的7自然段?(指名读) 2、师:听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3、师:难为情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小马为什么低下头?小马又跑到河边,自由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小马是怎样做的?这一次它过去了吗? 4、学生自由读8自然段。 5、师:小马怎样做的?(板书:试一试) 6、师:这次它过去了,是听了妈妈的哪句话?读一读。(出示课件:妈妈的话) 7、师:你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对比图) 五、插上想象的翅膀。 1、(出示课件)小马从磨坊回来后,见到老牛、松鼠、妈妈都会说些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看到大自然优美的景色,而且在“小马过河”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亲自试一试。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想知道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样?)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两遍。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读下面带生字的句子。 (1)一匹(p!)小马连蹦(b8ng)带跳地驮着半(b4n)口袋麦(m4i)子向磨坊跑去。 (2)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向四周(zh#u)望望,怎么办呢?如(r*)果妈妈在身边多好哇! (3)牛伯伯(b$bo)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4)松鼠说:“水深得很哩!小马,你不要命啦!昨(zu$)天,我的一个伙伴(b4n)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5)小马甩甩(shu3ishu3i)尾巴,跑回家去问妈妈。 2.抽读词卡。 一匹 半口袋 麦子 伙伴 如果 四周 牛伯伯 昨天 甩尾巴 3.抽读字卡。 匹 半 麦 伴 如 周 伯 昨 甩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一想,课文里讲了几种小动物?讲了他们的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思考以下问题。 (1)小马为什么过河?妈妈怎样说的?小马听了怎样? (2)小马过河遇到什么困难?它当时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各是怎样说的?小马以后怎么做的? (4)小马跑回家后对妈妈说了些什么?妈妈怎么说的? (5)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要求:先自己在书上找出答案,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 重点指导以下部分: (1)、(2)题,通过指导朗读理解:“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马的天真活泼。“我能不能过去呢?”要读出为难的语气。 第(3)题,通过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去理解;老牛的话——“水很浅……能趟过去。”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松鼠为什么“大叫”?(着急,害怕小马淹死。)为什么“认真”地说?(为让小马相信它的话;水很深,淹死了它的伙伴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它的话要读得声音响亮、急促。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要重些;通过给“立刻”、“连忙”换词的方法,理解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要过河,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它“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动脑筋”。 第(4)、(5),通过朗读指导,读出小马回到家里对妈妈说话难为情、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样子和老马心平气和,讲道理的大人语气,通过给“既……又……”换个词(又……又……)理解小马亲自试试,趟过河去,河水不深也不浅。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思考: 1.老牛和松鼠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2.“光听别人说”行不行?为什么? 学习方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表达要求: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回答。(因为老牛个子高腿长,河水才没过它的小腿,小马比老牛矮,腿短一些,所以觉得河水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因为松鼠的个子小,到水里就会被淹没,小马比松鼠的个子高得多,所以觉得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而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对于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适合它们自己的身体情况,对小马来说就不对了,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么高,也不像松鼠那么矮,所以它觉得水既不深也不浅。) 第2题,从小马亲自试了试的结果来证明老马的话是对的。但要让学生弄清,“光听别人说”不是不听,而是不能只听,重要的是听了别人的话应该是动脑筋想一想。 三、谈感受。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要结合实际,可举例说明。) 四、识记字形。 1.“匹”和“半”的笔顺指导。 2.“麦”和“青”比较记忆。 3.“周”和“甩”比较记忆。 4.“伯、昨、伴、如、啦”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5.重点指导“蹦”的书写。左右结构,左边是“足字旁”,右上是“山”,右下是“朋”,注意指导占格位置。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后2—4题。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孩子们,你们谁读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今天,老师将这这些小动物都带到这里来了,想不想看一看? 老师出示小马、老马、牛伯伯、小松鼠的图片。 来,我们跟他们大声地打声招呼:嗨,你们好!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自由读课文。师提要求:轻轻地打开书49页,像老师这样端好书。(稍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多种形式识字、写字。 1.带拼音识字。 大屏幕出示13个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 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棚,让几个学生组词,从而理解字意。 匹、磨重点抓住字音、字形进行指导。 1.磨、驮引导学生猜字谜记忆字形。 哗,听一段哗哗流水声理解字意。 挡,利用做动作理解字意。 死、昨、试强调平翘舌音。 在学生汇报到匹、磨时,教师点击课件,两字的拼音变红,引起学生注意。 汇报死、昨时,两字变蓝,引起学生注意这两个字是平舌音。学生注意到后,教师带读,重点强调。 2.游戏识字。 小青蛙听说我们在认字,它也来凑热闹,瞧,教师展示青蛙上楼梯课件。 从你开始,大声读第一层楼梯上的字,要是这个小朋友读对了,我们就跟着大声读一遍;然后你看吧,小青蛙就会跳上一个台阶。 学生开火车读打乱顺序的13个生字,教师操作课件,读对一个,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全部认完,掌声响起。 3.词语中巩固识字。 教师出示词语,男生认读——女生认读——全班认读。 第一组:磨坊麦子哗哗 第二组:一匹亲切昨天 第三组:驮起试试试一试 4.指导写“麦”字。 观察——范写——临写——评价 四.再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流利。 1.引导学生数一数、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师生、生生互评。 3.朗读1、2自然段,感受小马的乐于承担。 自由读,体会妈妈与小马的话。 指名读,谈感受。 分角色读。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表演读。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五关:生字关、朗读关、辨析关、夸奖关、联系实际关。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时候挺顺的,我就挺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意。后来由于要开课,我就拿着这个教案到三(1)班去上。 上到辨析关时,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老牛、松鼠的话说的对不对。我没想到全班都说对,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忙乱之中,我只能自己说出结果:他们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课后,我静下心来,发现我安排的五关中,这一关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我为了赶时间,匆匆过去,这实在是一堂失败的课。其实,当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说的话是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就会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虽然只是一个环节,可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小马过河》教学一得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 “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马过河》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 “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 “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 “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 “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 “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刚被淹死,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事物较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已很明晰,语言发育还较薄弱,对故事中的道理还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师层层点拨,习得语言,习得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设疑激趣感知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同学们高兴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大家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听课文范读,出示字卡用横线划出生字,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4、学习字词。 认读生字新词——正音。个别生字组词:愿试匹突趟淹;“没”区别字音;浅的反义词 二、认读生字,理清课文脉络,学会归纳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老牛说河水,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跑到河边。松鼠说河水,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收住脚步,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边引导学生填空边归纳过河原因、过河经过、老马教育小马、小马尝试过河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 三、逐段读讲,朗读表演,具体理解。 1.指名读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出示动画课件引读)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4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带着大家的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或问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4、小马在运麦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课件) 5、这时它找谁帮忙? 6、指导朗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7、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快来读一读:出示课件,比较句子。 8、正在小马准备过河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导小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师:是啊,生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是怎样做的? 9、妈妈是怎么说的?小马是什么表情?什么是难为情? 10、开火车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使你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11、理解妈妈的话。 12、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河的?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小马开始的表现和行动说明小马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现在你是怎样看小马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 4、生看黑板说一说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道理?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其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准备】沙包(与幼儿人数相等)、平衡木四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入活动场地,进行队形队列练习,大圈——小圈——圆点——四队体操队形结束。 2、听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每人一个沙包: 1)、幼儿自由玩沙包,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根据刚才孩子们的沙包玩法,集体练习。 2、介绍沙包的另一种玩法: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 玩法:平衡木四组,幼儿每人一个沙包 ,听到口令后,幼儿将沙包放于头顶上,两手平举,等上小桥——平衡木,平衡到达另一端,幼儿自由活动,也可以分组比赛活动。 规则:若沙包掉下或幼儿从平衡木掉下即为失误。 3、教师示范做动作。 4、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自由练习头顶沙包两手平举的动作,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5、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注意安全。 6、分组比赛:小马过河 7、幼儿自我评价。 三、活动延伸: 一起探讨沙包的多种玩法。 四、结束部分: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放松运动。 2、整理活动场地。 一、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的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二、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 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妈妈的话,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尝试。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同是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新词。 教师准备:准备情景表演时需要的头饰,制作相关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老师提前布置大家预习《小马过河》,接下来老师就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1、读出在课文中圈划的生字、新词。 2、课件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 精读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既然是事情的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第二部分:(4——7)写小马不知河水深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经过。第三部分:(8)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按照这三个部分逐一学习。 2、学习第一部分。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词释:蹦蹦跳跳) (3)还有“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5)指导朗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指名练读。 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他都向谁求助?他们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3、学习第二部部分。指名读课文4——7自然段 (1)小马先去问谁?是怎么说的? (2)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你能像小马一样也用“,请您告诉我,,?”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4)老牛是怎么回答小马的?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5)小马听了老牛的话,他的反映是什么? (6)小马正要过河时谁拦住了他?(松鼠)松鼠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7)我们能体会到松鼠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用什么语气来读松鼠的话呢? (9)此时小马的反映是什么样的? (10)我们看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以后的两次截然不同的反映,你能从“立刻”、“连忙”中体会到什么? (11)感到矛盾的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了。当妈妈问他怎么回来时,小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是怎么说的? (12)小马为什么会难为情呢?解释省略号的用法,并强调与下文的省略号的用法是一样的。形象的表现了小马难为情的感觉。 (13)当小马把刚才在河边发生的经过告诉妈妈,想得到妈妈的答案时,妈妈直接告诉了小马吗?妈妈是怎么对小马说的,有两次话语,请你把语句找到,自由的读一读。 (14)妈妈说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除了刚才文章开头妈妈说的话所必须的语气以外,还要在关键词上重读,体现出妈妈的良苦用心。 (15)学生适读。 过渡语:有了妈妈语重心长的话语,相信小马再次来到河边时,一定能勇敢、坚定的去面对困难,我们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4、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最后一段,想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 (2)请同桌讨论,同是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和小马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3)汇报的同时板书,并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他们每一个人的感受。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想像一下,小马过河回来以后,会对牛伯伯,小松鼠和妈妈说什么?假如你就是小马,你想对谁说什么? 5、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角色,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6、表演课文内容。(带上头饰) (三) 总结全文。 我们在边学边玩中掌握了知识,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四) 拓展延伸。 课下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要人物有:你自己,大象和小兔。大象和小兔要过河,问你河水的情况,你要如何告诉他们。 板书设计: 12 小马过河 动脑筋 试一试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说明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与课文插图内容相应的课件或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课前观看老牛、小马、松鼠的外形,了解其身高。 3老牛、小马、老马、松鼠的头饰。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突”是第一声,不读tù。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匹。 袋:衣字底,上下结构。 突:上边是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加一点。 然:上半部左边不是“夕”。 低:可用熟字“底”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如:右边“口”的高矮要掌握好。 突: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袋:上短下长,上面是“代”字,不要写成“伐”。 愿:下面的“心”字要写扁些。 (三)词句教学 1“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深得很”,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或教学课件演示,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想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最好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则应读得天真活泼。“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没……没想过。”应表达出因为小河挡路,没有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时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一题中“说说小马过河以后会说些什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说。可以先分小组说,后指名在班上说,使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第三题是用带点字口头组词。可以采取看谁组得对、组得多的比赛激励学生动脑筋多组词语。 第四题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近义词“立刻”和“连忙”。可以让学生交换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再读一读,看它们的意思改变没有,如果没有改变,就证明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 (六)扩展活动 1戴上头饰,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新,想得与众不同。 3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么样,以“小猴过河”自编故事。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一读。 读出三个层次:(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通顺。(2)细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然后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可参加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拨。(3)熟读课文。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二)演一演。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什么?回到家怎样对妈妈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四)完成课后练习。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它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最后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指导朗读。 重难点解析: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事、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 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面是三框,里面是“儿”字,注意强调笔顺。 “事”也要强调笔顺,要八部件写紧凑,字体不能太长。 “袋”是一字底,上下结构,下边不要写成“伐”。 “突”上边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多一点。“步”下半部不是少。 “麦”上边青字头,下边不要写成反文。 2、词句教学: (1)“为难”的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组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和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慈祥的妈妈。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了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要天真活泼,“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了。”“没……没想过。”应表达出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4、扩展活动: (1)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另编一个童话故事。 (3)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发生什么故事。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点是:准确理解老牛、松鼠和小马这三个角色对同一条小河的深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要运用语言来表达三种动物对河水深浅说法不同的原因,对于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较弱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点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了板书这一中介手段,精心设计了如下板书: 这一板书设计,一方面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物图片,可以轻松地理解三种动物由于高度不同,它们对河水深浅的感觉也不一样;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借助板书中的图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还有些起到引导说话思路和逻辑顺序作用的几个至关重要的箭头,进行语言文字的组织,从而顺利地表达出三种动物对同一条河水深浅说法不一的真正原因。比如,在表达“为什么小马说河水既不深也不浅”的真正原因时,学生就借助板书,在老师的指点下,组织了这样一句话:因为小马长得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小马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是一句由四个短句子组成的一个双重复句,学生能较顺利地表述出来,很大程度上是板书发挥的作用。 我认为,这一板书上下对应,左右对称,既美观悦目,又借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突破了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04-02-1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得“回归人文关怀”。低年段的课文都是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诗歌或故事,通俗好懂,孩子们一般读了几遍甚至一遍就能领悟要义。我们无须过多地深入讲解下去,他以后还会接触很多这样的文章,会有更深、更广、更独特的体会。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真有趣,越读越有味,让他们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试试才行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习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12、《小马过河》。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读了课题,会读书的你们肯定有了疑问,你想问什么呢? 3、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你们想去了解这个故事吗? 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找出答案吧!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p49,请你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快快开始吧! 4、认字 1、【课件出示:字】 (1)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想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谁先来和他们打打招呼? (2)小朋友们在读得时候,注意读好了后鼻音,平、翘舌的字,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能读好吗?谁想试试! (3)你们读得很认真,把字音读得很准,现在组成词语了,谁愿意试试? 注意:轻声 (4)小结: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你们可真了不起,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5、(1)【课件出示】请小朋友们看幻灯,老师这里有4个句子,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问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好呢?(读出疑问的语气,是的在读时把语调抬高些) 现在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吗?自己先读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生展示: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老师这里还有2句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你们能读好吗? (3)出示:既有问号又有感叹号的句子,看谁读得好!大家先自己读读。谁愿意来读? 二、新课 1、现在回到课文,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你们的预习工作做的真好。刚才我们读了这个故事,现在老师请你们听听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边听、边看,还要边思考:小马过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都遇到了谁呢?【出示课件】就让我们听听这个故事吧! 3、故事听完了,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然段。【出示相关句子】 (1)(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这个“做”就是今天我们要求会写的第一个生子,观察这个字,“做”是个什么结构的字?我怎样记这个字?(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多),在田字格里,怎样把他写漂亮呢?p53 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做”字,在写时,“单人旁”写在左半格,古字写的窄些偏左半格,口字稍微往上提,“反文旁”写在右半格,“撇、捺”写得舒展开来! 小结: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些,这样,这个“做”字就会写得很漂亮。 (2)小马帮妈妈做件什么事情呢?“麦”就是我们要求会写的第二个字。观察这个字,“做”是个什么结构的字?我怎样记这个字?(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多),如何写好它呢? 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麦”字。 (3)展示学生的字,讲评。 4、老马让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小马愿意吗?课文哪个词语你感觉到了?能做个动作吗?能换个词语吗?) 让我们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课件出示:老马、小马的对话】 (1)师生合作读。 (2)分组读。 小马愿意为妈妈做事,说明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5、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再读读吧! 三、小马驮起麦子,飞快的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都遇到了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韩芳 满祥广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词的练习: 一( )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马一( )小河一( )大树 一( )小马半( )麦子一( )老牛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这9种事物的联系,教师用笔连接相关联的事物: 接着鼓励学生用几句话把几种事物的联系说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结果学生越说越多,越说越清楚。例如: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老马叫小马驮半袋麦子过一条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边有一棵大树,大树下老牛在吃草。小马问老牛他能不能过去,老牛说河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刚要过河,被松鼠拦住了,松鼠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小马不知怎么办…… 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另外可以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幻灯或彩色图片展示事物,组成一幅图画,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阮子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适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设计了"听读说演"四大块教学方案。 一、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3、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三、说---说个人看法 读,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而说,则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说理。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为什么?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过河,你应该对它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寓意。 四、演----演故事精髓 学生通过"听读说"三步,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小马过河》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营造童话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 小马过河 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 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 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小马过河》教案 篇2
《小马过河》教案 篇3
《小马过河》教案 篇4
《小马过河》教案 篇5
《小马过河》教案 篇6
《小马过河》教案 篇7
《小马过河》教案 篇8
《小马过河》教案 篇9
《小马过河》教案 篇10
《小马过河》教案 篇11
《小马过河》教案 篇12
《小马过河》教案 篇13
《小马过河》教案 篇14
《小马过河》教案 篇15
《小马过河》教案 篇16
《小马过河》教案 篇17
《小马过河》教案 篇18
《小马过河》教案 篇19
《小马过河》教案 篇2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