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1
*时在寻找报告总结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到数据结构实验报告8篇,希望能让您节省时间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1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立体构成实验报告,希望能够助到家。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线)两表。a、直线垂直线斜线的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自然中闪电形成的**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面和曲面两种形态,*面有规律*面和不规律*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柔美的感觉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面体,几何曲面体,**体和**曲面体等。几何*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馏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2篇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
2.探索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力探索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按教学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采用四人一组,总体安排,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另外要还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不要求**的格式,只要求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联系,写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何不足.
3.演示实验在复习课中应用的'探讨。
物理复习是克服学生学习遗忘的重要**。而物理复习的基本方法有:系统总结法、练习法、实验法等。一般认为:实验教学多出现于新授课中,复习课没有必要**演示实验教学,针对这,我们又做了如下的研究:
素材取自初三物理总复习关于阅读探究、实验设计方面题型的复习。如:关于用伏安法测电阻“迁移实验 ”类型题的复习。在缺少一块电表的情况下的教学方法设计见表:
20天后进行达标测试,测试卷内包括课堂练习过的类似题目1道,新设计同类型的迁移题2道。测试成绩二班明显高于一班。由此可见,复习课中的典型问题或典型物理过程是有必要用演示实验的探究**来再现、巩固的。通过实验拓展了知识的探究、内化过程。它不仅以研究达到掌握目的,而且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方法教育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4.演示实验下放成随堂小时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探讨。
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有时也将其下放为学生随堂小实验,甚至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来操作。我们做了以下研究。教师分别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后达标结果显示:上面讲演示实验下放为随堂小实验的教学,前两节课授课效果是理想的,后面的结果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这种教法在实践中有其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有利于学生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有关内容的授课。
总之,这一年是忙碌而又丰硕的,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去迎接更丰收的一年。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3篇
篇一:实验报告整数规划
一、实验名称:整数规划问题和动态规划问题
二、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Spreadsheet建立整数规划、动态规划模型,利用excel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求解过程,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Excel
四、实验内容
(一)整数规划
1、0-1整数规划
其中,D11=F2;D12=F3;D13=F4;D14=F5;
B11=SUMPRODUCT($B$9:$E$9,B2:E2);
B12=SUMPRODUCT($B$9:$E$9,B3:E3);
B13=SUMPRODUCT($B$9:$E$9,B4:E4);
B14=SUMPRODUCT($B$9:$E$9,B5:E5);
H8==SUMPRODUCT($B$9:$E$9,B6:E6);
用规划求解工具求解:目标单元格为$H$8,求最值,可变单元格为$B$9:$E$9,约束条件为$B$11:$B$14<=$D$11:$D$14;$B$9:$E$9=二进制。在【选项】菜单中选择“采用线性模型”“假定非负”。即可进行求解得结果,实现最利润为
2、整数规划
其中,D11=D2;D12=D3;
B11=SUMPRODUCT($B$8:$C$8,B2:C2);B12=SUMPRODUCT($B$8:$C$8,B3:C3); F7=SUMPRODUCT($B$8:$C$8,B4:C4);
用规划求解工具求解:设置目标单元格为F7,求最值,可变单元格为$B$8:$C$8,约束条件为$B$11:$B$12<=$D$11:$D$12;$B$8:$C$8=整数。在【选项】菜单中选择“采用线性模型”“假定非负”。即可进行求解得结果,实现最利润为
3、指派问题
人数跟任务数相等:
其中,F11=SUM(B11:E11);F12=SUM(B12:E12);F13=SUM(B13:E13);F14=SUM(B14:E14); B15=SUM(B11:B14);C15=SUM(B11:B14);D15=SUM(B11:B14);E15=SUM(B11:B14); H11,H12,H13,H14,B17,C17,D17,E17单元格值均设为
用规划求解工具求解:设置目标单元格为$B$8,求最小值,可变单元格为$B$11:$E$14,约束条件为$B$11:$E$14=二进制;$B$15:$E$15=$B$17:$E$17;$F$11:$F$14=$H$11:$H$ 在【选项】菜单中选择“采用线性模型”“假定非负”。即可进行求解得结果,实现最少时间为
人数跟任务不等:(人少任务多)要求每人都有任务,要求每个任务都要完成。
与人数任务相等的情况类似,只需要将约束条件稍作改变即可。
(二)动态规划
1、资源分配问题
其中,B19==SUM(B13:B18);
E21==SUMPRODUCT(B13:B18,A13:A18)+SUMPRODUCT(C13:C18,A13:A18)+SUMPRODUCT(D13:D18,A13:A18);
目标值C10=SUMPRODUCT(B2:D7,B13:D18)。
规划求解得:分配给乙分厂2台机器,分配给丙分厂3台机器,甲不分配机器,所得利润为21。
2、机器分配问题
其中,D2=SUM(B2:C2);
*B2+*C2;
目标值
I7=SUMPRODUCT(B2:C2,H2:I2)+SUMPRODUCT(B3:C3,H2:I2)+SUMPRODUCT(B4:C4,H2:I2)+SUMPRODUCT(B5:C5,H2:I2)+SUMPRODUCT(B6:C6,H2:I2)。
规划求解得最优结果如题,所能达到的最利润为2790。
3、载货问题
其中,E7=SUMPRODUCT(B7:B9,B2:B4);
目标单元格F10=SUMPRODUCT(B7:B9,C2:C4);
规划求解如图,装载1类货与3类货各一件,利润为26。
五、实验体会
通过实验,觉得用excel做这类题速度很快,很方便。首先就是要掌握题目梗概,有一个基本的轮廓,才能为建模做好铺垫;将题目的信息输入excel表格中;建模,确定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值的计算方法,求解便可。
篇二:整数规划实验报告
塞尔默公司的营销经理将要主持召开一年一度的有营销区域经理以及销售人员参加的销售协商会议。为了更好地安排这次会议,他雇用了四个临时工(安、伊恩、琼、肖恩),每一个人负责完成下面的一项任务:
书面陈述的文字处理;
制作口头和书面陈述的电脑图;
会议材料的准备,包括书面材料的抄写和**;
处理与会者的提前和当场注册报名;
现在他需要确定要将哪一项任务指派个哪一个人。
虽然这四个临时工都有完成这四项任务所需的基本能力,但是在他们完成每一项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有效程度是有很差异的。表显示了每一个人完成每一项任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小时)。最右一列给出了以每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小时薪水。 表 塞尔默公司问题的数据
临时工每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小时)每小时工资 文字处理绘图材料准备记录
安伊恩琼肖恩
解:
决策变量:每个人被指派的任务:x11,x12,x13,x14,x21,x22,x23,x24,x31,x32,x33,x34,x41,x42,x43,x44;
mintotalcost14*(35*x1141*x1227*x1340*x14)
目标函数:12*(47*x2145*x2232*x2351*x24)
13*(39*x3156*x3236*x3343*x34)
15*(32*x4151*x4225*x4346*x44)
约束条件:每项任务将赋予临时工,并且每个临时工必须被赋予一项任务
数学模型:
mintotalcost14*(35*x1141*x1227*x1340*x14)
12*(47*x2145*x2232*x2351*x24)
13*(39*x3156*x3236*x3343*x34)
15*(32*x4151*x4225*x4346*x44)
x11x12x13x141
x21x22x23x241
x31x32x33x341
x41x42x43x441
x12x22x32x421
x13x23x33x431
x41x42x43x441
x11,x12,x13,x14,x21,x22,x23,x24,x31,x32,x33,x34,x41,x42,x43,x440,1
模型文件:
数据文件:
最优解:
由上图知,指派安材料准备,伊恩绘图,琼记录,肖恩文字处理为最优方案,总花费为1957。
篇三:数学建模实验报告3 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
【实验目的及意义】
[1] 学习最优化技术和基本原理,了解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2] 掌握规划的建模技巧和求解方法;
[3] 学习灵敏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4] 熟悉MATLAB软件求解规划模型的基本命令;
[5] 通过俘学习,熟悉建立规划模型的基本要素和求解方法。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优化技术,认识面对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提出假设和建立优化模型,并且使学生学会使用MATLAB、Lingo软件进行规划模型求解的基本命令,并进行灵敏度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是本科生学习阶段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因此,本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
【实验要求与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程序)结论)
A组
高校资金投资问题
高校现有一笔资金100万元,现有4个投资项目可供投资。
项目A:从第一年到底四年年初需要投资,并于次年年末回收本利115%。
项目B:从第三年年初需要投资,并于第5年末才回收本利135%,但舒定最投资总额不超过40万元。
项目C:从第二年年初需要投资,并于第5年末才回收本利M%,但舒定最投资总额不超过30万元。(其中M为你学号的后三位+10)
项目D:五年内每年年初可以买公债,并于当年年末归还,并可获得6%的利息。 试为该校确定投资方案,使得第5年末他拥有的资金本利总额最。
该校在第3年有个校庆,学校准备拿出8万元来筹办,又应该如何安排投资方案,使得第5年末他拥有的资金本利总额最。
B组题
1)最短路问题, 图1中弧上的数字为相邻2点之间的路程,求从1到7的最短路。
2)最车流量, 图1中弧上的数字为相邻2点之间每小时的最车流量。求每小时1到7最
车流量。
3)最小费用流, 30辆卡车从1到7运送物品。图1中弧上的数字为相邻2点之间的容纳的车的数量。另外每条路段都有不同的路费要缴纳,下图2中弧上的数字为相邻2点之间的路费。如何分配卡车的出发路径可以达到费用最低,物品又能全部送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4篇
Sudoku 数实验报告
一、 算法描述
求解Sudoku让人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穷举每个方格可能的值,如果符合条件,则得到解,不符合条件则进行回溯。通过递归的方法,显然可以得到数的解。
我想到的简单的递归方法,是每一行从左到右,试验每一个方格可能的数字,进行递归。这种方法看似非常麻烦,实际上对于一般的数题,速度是非常快的,思想比较简单,写出来的代码也非常简单、易懂。
算法1:简单递归方法
从第一个格开始,从1到9试验,是否满足行、列、九宫格互不相同的条件。若满足条件,则填入该数字,再试验下一个格。当一个格子出现没有数字能填的情况时,说明已经填的数字有误,回溯,再进行递归。
算法2:优化的递归算法
先遍历所有格子,统计每种格子可能出现数字的个数。每次挑选可能出现数字个数最少的格子来进行递归。
设置三维数组poss[i][j][k]来存储可能出现数字的信息。poss[i][j][0]记录i行j列的格子可能出现数字的个数,poss[i][j][k](1<=k<=9) 若poss[i][j][k]=1,表示k可能在(i,j)格出现。若poss[i][j][k]=0,表示k不可能在(i,j)格中出现。每次找poss[i][j][0]最小的格子,来进行下一个递归。
算法3:生成数棋盘的算法
我最开始的想法是穷举法,随机生成满足行各不相同的9行,再判断9宫格、每列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条件时,随机生成停止。然而,这种算法的当然时间复杂度显然数高。第99一步的随机生成的次数是9*9/P9=9608。随机生成一组棋盘耗时就非常。后来,我从求解的个数的程序获得启发。算法二对于1000多组解的数棋盘,解起来也很快。随机生成填9个方格,再用算法一的方法解出来,取第一组正确的解作为棋盘即可生成填好的棋盘。再把一定数量的格子的数字随机删除,计算解的`个数。如果解唯一,就得到了棋盘。
二、数据结构
这三种算法的数据结构不是非常复杂,只是普通的数组。
算法一:数组a[i][j]
算法二:数组a[i][j]和poss[i][j][k]
算法三:数组a[i][j]和poss[i][j][k]
三、时间效率分析
算法1:这种算法在tsinsen系统上只用了15ms得到全部答案。
虽然这种算法在tsinsen系统的测试中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我试了试在几道骨灰级难度的题,发现这种算法可能会用到10秒以上的时间,并且测试数据不同,时间差异非常。
我认为,这种算法的漏洞在于,如果开始的格子可能出现的数字非常多,递归树开始的枝会非常多。并且,我们一般做数题,都会先挑可能出现数字个数最少的格子来填,充分利用了已知条件。然而,这种算法只按格子的行列顺序来试验,显然非常傻。于是,我想出了第二种算法。
算法2:这种算法耗时长。
非常令人失望的是,虽然它能在短时间内解出骨灰级题目,但是,和上一个算法相比,对于简单的题目,它比较耗时。在tsinsen系统中测试的时间是91ms。它的缺陷在于,每次递归都必须更新(i,j)格子所在的行、列、九宫格所有的元素。每次要求20个数的poss[i][j][]。回溯同样要更新。并且求poss[i][j][]的函数时间复杂度是O(n)。每一步所耗时间比上一种算法多很多。但是,总的试验的步数能显著减少。 所以,这种算法适用于数解题的动画演示和解极难题目。
四、程序结构
五、运行结果
六、总结和思
后来老师提高了难度,要求程序能求出多解数题的解的个数。几千个解的数据都能迅速得出答案,但是几万个解的数据,需要很长时间,更别提几百万的数据。这两种递归的算法都有问题,优化的空间也有限,需要更强、高效的算法。
这次Project让我不断思考,改进了最初的算法。编程是确实是一个克服困难、不断改进与超越的过程。总有新的数据摆在面前,把原来的算法打击得很惨,激励着我们研究更加先进的算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5篇
实验名称: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
实验类型:(3) (1)演示;(2)验证;(3) 综合;(4)设计;(5)其他
学 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孙奥伟
专业班级:土木101
学 号:10434217
指导老师:王新杰、谢静静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4次实验
同实验者:申元畅、盛晓青、祁向楠
实验时间20XX年4月23日
实验四 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振动测试与**实验系统的组成、安装和调整的方法。
(2)学会激振器、传感器与数采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钢梁的强迫振动频率。 本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1)振动与**实验台包括简支梁、 悬臂梁、薄壁圆盘、单**度系统、二**度系统、多**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动力吸振器、复式动力吸振器等组成。
(2)激动振系统与测振系统,激振系统包括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JZ-1接触式激器,JZF-1非接触式激振器,偏心电动机,调压器,力锤; MT-3T型磁电式振动速度传感器,DH130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WD302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动态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系统、**与基本分析软件、模态分析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1)安装偏心电动机。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调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电源使用三芯接地插座),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把调速电机通过安装底板安装在简支梁中部,电机转速可用调压器电压调节旋钮来调节,调节输出电压到110v左右,调好后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变电机转速。
(2)安装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将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左旋到最小位置,把激振器与输出接线柱相连。
(3)接测试系统。将扫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1-1通道。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偏心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数采仪的1-2通道。设置频率类型,正弦扫频的起、止频率后按“确认”,设置好后按“开始”,调节电压信号到频率扫频点开始移动,此时观察梁的振动情况。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H187,选AC方式,量程
(4)打开仪器电源,进入**分析软件,新建一个项目,设置采样频率1K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传感器灵敏度等参数(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H187,选AC方式,量程927,灵敏度系数,磁电式速度传感器610、620选SIN-DC,灵敏度系数选210mv/mm?s),然后*衡、**零点、启动采样,在曲线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波型1-1和1-2,选择X-Y记录仪显示方式。开始采集数据,数据同步采集显示在图形窗口内。
(5)调节DH1301 扫频信号源的输出功率,第一步使用线性扫频找出振动频率的致值,然后利用正弦定频找出利萨如图形的频率,使屏幕上出现一直线或椭(正)圆,此时信号源显示频率即为简支梁的强迫振动的频率f。
(6)注意采集仪器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不允许关掉仪器。
加强,在80~90Hz之间一直减弱,定出振动频率的致值在74~85Hz之间。 然后利用正弦定频仔细查找共振频率,由于频率是以增加的,通过手触感觉共振频率致在79~80Hz之间。由于是通过自己的手感觉的,所以只能确定概的值。
五、结果与讨论
(1)电源电压为110V时,梁的'强迫振动的频率是多少?
实验结果测得的电压为110V时,梁的强迫振动在79~80Hz左右,由于通过人体的感觉,所以无法确定数据。
(2)振动与**实验台由哪几部分组成?
振动与**实验台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薄壁圆盘,单**度系统,二**度系统,多**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吸震器,复式吸震器组成。
(3)**分析软件的使用步骤?
新建一个项目,设置采样频率1K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传感器灵敏度等参数(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DH187,选AC方式,量程927,灵敏度系数,磁电式速度传感器610、620-1
选SIN-DC,灵敏度系数选210mv/mm?s),然后*衡、**零点、启动采样,在曲线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波型1-1和1-2,选择X-Y记录仪显示方式。开始采集数据,数据同步采集显示在图形窗口内。
(4)写出实验过程中扫频信号给的电压及其出现利萨如图形时的频率
第一步,使用线性扫频扫出振动频率的致值,在75~85Hz之间。然后利用正弦定频找出共振频率概在79~80Hz之间。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调节,避免由于按键的过快而导致仪器短时故障。 服从老师安排,听从老师指导。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6篇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试验,就是以计算机为**,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探索基础教育途径,将小学的语文教学和计算机教学以及汉字输入编码学习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
一、加强**,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调控,我们先后组建了实验课题组、设备管理站、教学研究室三级管理网络。课题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教研室**任副组长,吸收骨干教师及部分学生家长**组成课题**小组,加强对实验的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具体指导,解决实验中的重问题和有关事宜。设备管理站由分管后勤的主要**及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解决教改实验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学软件等所需设施,保证实验的所需资金和优良环境。教学研究室由分管教学的主要**挂帅,吸收能力强、决心、具有一定理论水*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法、质量测查等教学研究工作。基本上做到各级机构职责明确,协调合作,加强了对实验的宏观调控、过程管理和科学指导。
二、多法并用,上好“三课”。
一是指法课。指法的规范操作,对于打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开始让学生上机就严格要求,强化训练。首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键的功能和作用,接着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进行指法训练,强调学生规范操作,从准到快,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是编码课。在上编码课时,各类字的编码方法、拆分规则等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再用这些方法规则来指导编码。在编码时,还要把识字与编码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学生字一边学编码。三是输入课。汉字输入要求学生把小学语文的基本知识和电脑打字的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眼、耳、手、脑并用。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高难度的技能,因此,在上汉字输入课时,首先要过好编码关,教师把本节内容中的难记部件或难打字进行口头编码或拆分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输入练习,要求学生以难为主,从慢到快,循序渐进,先看打、后听打、再想打,逐步提高。教师既要有要求,有指导,又要随时进行检测,使学生整体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四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打破了过去识字教学单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汉字“会读、会认、会写、会理解”的四会和单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呆板教学模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的新型课堂结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学习汉字效率的提高。它改造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运用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得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获得操作计算机所需的汉字编码方法和打字技能,这种图、文、声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自我检查、自觉提高。
3.提高了教学质量。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实验班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和操作技能等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学生的识字率提高。二年级实验班学生今年暑假通过检测,人均识字2304个,最多的达到2810个。二是学生对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正确读音的掌握程度都有明显提高。三是学生掌握了汉字编码与计算机的打字技能。基本上做到了看、听、写、打、想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7篇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线)两表。 a、直线 垂直线 斜线的 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自然中闪电形成的**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面和曲面两种形态,*面有规律*面和不规律*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柔美的感觉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面体,几何曲面体,**体和**曲面体等。几何*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馏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第8篇
篇一:无机化学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2.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
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常数的测定 [教学难点] pH计的使用 [实验用品]
仪器:滴定管、吸量管(5mL)、容量瓶(50 mL)、pH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药品:0、200 molL-1HAc标准溶液、0、200 molL-1NaOH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标准缓冲溶液
(pH=6、86、pH=4、00)
二、基本原理
HAc → H++ Ac-
C:HAc的起始浓度;[H+]、[Ac-]、[HAc]:分别为*衡浓度; α:电离数;K:*衡常数
α =
× 100%
Ka = =
当α小于5时,C - [H+]≈C,所以Ka≈
根据以上关系,通过测定已知浓度HAc溶液的pH值,就可算出[H+],从而可以计算该HAc溶液的电离度和*衡常数。(pH=-lg[H+],[H+]=10-pH)
三、实验内容
1.HAc溶液浓度的测定(碱式滴定管)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HAc的浓度。
滴定序号 CNaOH(molL-1) VHAc(mL VNaOH(mL CHAc
测定值 *均值
25、001
2 25、00
25、003
2.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分别取2、50 mL、5、00 mL、25、00 mL已测得准确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3只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计算出三个容量瓶中HAc溶液的准确浓度。将溶液从稀到浓排序编号为:1、2、3,原溶液为4号。
3.测定HAc溶液的pH值,并计算HAc的电离度、电离常数
把以上四种不同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四只洁净干燥的50 L杯中,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pH值,并记录数据和室温。将数据填入下表(p、129、),计算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溶液
C (molL-1)
pH
[H+]
α(%)
电离常数K
编号 1 2 3 4
四、**
1/20 CHAc 1/10 CHAc 1/2 CHAc CHAc
(molL-1)
测定值
*均值
K值在1、0×10-5~2、0×10-5范围内合格(文献值25℃1、76×10-5)
1.烧杯是否必须烘干?还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答:不需烘干,用待测溶液荡洗2~3次即可。 2.测定原理是什么?
五、思考题
1.若所用HAc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能用近似公式Ka=[H+]2/C来计算K,为什么? 答:若CHAc很小,则C酸/Ka就可能不于400,就不能用近似公式Ka=[H+]2/C,如用近似公式,会造成较的误差。
2.改变所测HAc溶液的浓度或温度,则有无变化? 答:CHAc减小,α增,Ka不变;
Ka随T改变而变化很小,在室温范围内可忽略。
六、注意事项
1.测定HAc溶液的pH值时,要按溶液从稀到浓的次序进行,每次换测量液时都必须清洗电极,并吸干,保证浓度不变,减小误差。
2.PHs-PI酸度计使用时,先用标准pH溶液校正。
3.玻璃电极的球部特别薄,要注意保护,安装时略低于甘汞电极,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浸泡48小时以上。
4.甘汞电极使用时应拔去橡皮塞和橡皮帽,内部无气泡,并有少量结晶,以保证KCl溶液是饱和的,用前将溶液加满,用后将橡皮塞和橡皮帽套好。
附:介绍PHs-PI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pH电极的标定:
1.定位:将**的电极插入pH=7的缓冲溶液中,调节TEMP(温度)旋钮,使指示的温度与溶液温度一致。打开电源开关,再调节CALIB(校准)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缓冲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
2.调节斜率:把电极从缓冲溶液中取出,**,吸干,插入pH=4的缓冲溶液中,调SLOPE(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标定结束(测量碱性溶液时,用pH=9的缓冲溶液调节斜率)。
pH值测定:调节好的旋钮就不要再动,将待测溶液分别进行测量,待读数稳定时记录pH值。
篇二:实验八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衡常数。
2、学习使用pH计。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列*衡:
HAc
+ H
+ Ac-
[H][Ac]c2
Ka
[HAc]1
式中[ H+]、[ Ac-]、[HAc]分别是H+、 Ac-、HAc的*衡浓度;c为醋酸的起始浓度;Ka
为醋酸的电离*衡常数。通过对已知浓度的醋酸的pH值的测定,按pH=-lg[H+]换算成[H+],[H]
根据电离度,计算出电离度α,再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电离*衡常数Ka。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移液管(25mL),吸量管(5mL),容量瓶(5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铁架,滴定管夹,吸气橡皮球,Delta320-S pH计。
药品:HAc(约0、2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pH=4、00),酚酞指示剂,标准NaOH溶液(约0、2molL-1)。
四、实验内容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吸取25mL约0、2molL-1 HAc溶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2~3滴酚酞指示剂。分别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微,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从而求得HAc溶液的精确浓度(四位有效数字)。
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用移液管和吸量瓶分别取25mL,5mL,2、5mL已标定过浓度的HAc溶液于三个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求出各份稀释后的醋酸溶液精确浓度(cc,210c)的值(四位有效数字)。
3.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
用四个干燥的50mL烧杯分别取30~40mL上述三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及未经稀释的HAc溶液,由稀到浓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三位有效数字),并纪录室温。
4.计算电离度与电离*衡常数
根据四种醋酸的浓度pH值计算电离度与电离*衡常数。
五、数据纪录和结果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滴定序号
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 molL-1 所取HAc溶液的量/mL 标准NaOH溶液的用量/ mL 实验测定HAc 测定值 溶液精确浓度/ molL-1 *均值
2、醋酸溶液的pH值测定及*衡常数、电离度的计算 t = ℃
HAc溶液编号 1 (c/20) 2 (c/10) 3 (c/2) 4 (c)
cHAc/ molL-1
pH
[H+]/ molL-1
α/%
Ka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1.预习要求
(1)认真预习电离*衡常数与电离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弱酸电离*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因素。
(2)pH计的型号不同使用方法也略有区别,使用前应认真预习,熟悉实验所用型号的
pH计的使用方法。
2.思考题
(1)标定醋酸浓度时,可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什么?
(2)当醋酸溶液浓度变小时,[H+]、α如何变化?Ka值是否随醋酸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3)如果改变所测溶液的温度,则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无变化?
篇三:实验三醋酸电离度和电离*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衡常数。
2、学会正确地使用pH计。
3、练习和巩固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CH3COOH(简写为HAc)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衡:
HAc(aq)+H2O(l)
H3O+(aq)+Ac-(aq)
忽略水的电离,其电离常数:
首先,一元弱酸的浓度是已知的,其次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定弱酸的pH值,由pH=-lg[H3O+],可计算出其中的[H3O+]。对于一元弱酸,当c/Ka≥500时,存在下列关系式:
[H3O+]2[H3O+] Ka
cc
[H3O+][Ac-][H3O+]2
Ka
[HAc][HAc]
由此可计算出醋酸在不同浓度时的解离度()和醋酸的电离*衡常数(Ka)。或者也可由
Kac2计算出弱酸的解离常数(Ka)。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筒、pHS-3C型酸度计。 试剂:冰醋酸(或醋酸)、NaOH标准溶液(0、1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 4、00)、酚酞溶液(1%)。
四、实验内容
1、配置250mL浓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
用量筒量取4mL 36%(约6、2 molL-1)的醋酸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250mL蒸馏水稀释,混匀即得250mL 浓度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将其储存于试剂瓶中备用。
2、醋酸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醋酸溶液(V1)于锥型瓶中,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c2)滴定,边滴边摇,待溶液呈浅,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由滴定管读出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2,根据公式c1V1=c2V2计算出醋酸溶液的浓度c1。*行做三份,计算出醋酸溶液浓度的*均值。
3、pH值的测定
分别用吸量管或移液管准确量取2、50、5、00、10、00、25、00mL上述醋酸溶液于四个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将四溶液及0、1molL-1原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
4、由测得的醋酸溶液pH值计算醋酸的电离度、电离*衡常数。
五、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编号 1 2 3 4 5
V HAc / mL 2、50 5、00 10、00 25、00 50、00
c HAc / molL-1
pH
[H+] / molL-1
Ka
六、注意事项
1、测定醋酸溶液pH值用的小烧杯,必须洁净、干燥,否则,会影响醋酸起始浓度,以及所测得的pH值。
2、吸量管的使用与移液管类似,但如果所需液体的量小于吸量管体积时,溶液仍需吸至刻度线,然后放出所需量的液体。不可只吸取所需量的液体,然后完全放出。
3、pH计使用时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pH值,每次测定完毕,都必须用蒸馏水将电极头清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七、思考题
1、用pH计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2、本实验中各醋酸溶液的[H+]测定可否改用酸碱滴定法进行?
3、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衡常数是否受醋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4、若所用醋酸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可用公式 Ka[H3O] 计算电离常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阅读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1)
——大学《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3篇
大学《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1
1.属性与服务相同的对象构成类,类中的每个对象称为该类的一——·
2.在类的继承结构中,位于上层的类叫做一——,其下层的类则 叫做 类.
3.若设串S=“documentHash.docO”,则诙字符串S的长度为——·
4.线性表的链接存储只能通过—————————顺序访问。
5.设链栈中结点的结构为(data,link),栈顶 指针为top,则向该链栈插入、—个新结点*p
时,应依次执行—————————————和一————操作。
6.广义表的深度定义为广义表中括号被嵌套的——一·
7.在一棵高度为h的完全二又树中,最少含有——个结点.假定树根结点的高度为O.
8.从有序击(12,10,30,43,56,78,02,95)中折半搜索56和98元素时,其搜索长度分别为——和——·
9。n个(n>o)顶点的连通无向图中各顶点的度之和最少为————·
10.设图的顶点数为n,则求解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11.给定一组数据对象的关键码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堆排序方法建立的初始最大堆的堆首和堆尾的关键码分别为——和——·L2.在索引表中,着一个索引项对应数据对象表中的一个表项,0C称此索引为稠密索引
若对应数据对象表中的若干表项,则称此索引为——一索引.
答案
1.实例
2.基类 派生(或于类)
3. 16
4.链接指针
5.p一>Link=top top=p
6.重数
7.2h
8. 3 2
9.2(n-1)
10。O(n2)
11.84 46
12。稀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2)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选2篇)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1
一.实验内容:
实现哈夫曼编码的生成算法。
二.实验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哈夫曼树的生成算法。
2、熟练掌握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三.问题描述:
已知n个字符在原文中出现的频率,求它们的哈夫曼编码。
1、读入n个字符,以及字符的权值,试建立一棵Huffman树。
2、根据生成的Huffman树,求每个字符的Huffman编码。并对给定的待编码字符序列进行编码,并输出。
四.问题的实现
(1)郝夫曼树的存储表示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weight;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树
郝夫曼编码的存储表示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编码
(2)主要的实现思路:
a.首先定义郝夫曼树的存储形式,这里使用了数组
b.用select遍历n个字符,找出权值最小的两个
c.构造郝夫曼树HT,并求出n个字符的郝夫曼编码HC
总结
1.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在调用select这个函数时,想把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的序号带回HuffmanCoding,所以把那2个序号设置成了引用。
2.在编程过程中,在什么时候分配内存,什么时候初始化花的时间比较长
3.最后基本上实现后,发现结果仍然存在问题,经过分步调试,发现了特别低级的输入错误。把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中的s2写成了i
附: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树
typedef struct{
int weight; //字符的.权值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编码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
//选择n个(这里是k=n)节点中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
void Select(HuffmanTree &HT,int k,int &s1,int &s2)
{ int i;
i=1;
while(i<=k && HT[i].parent!=0)i++;
//下面选出权值最小的结点,用s1指向其序号
s1=i;
for(i=1;i<=k;i++)
{
if(HT[i].parent==0&&HT[i].weight
}
//下面选出权值次小的结点,用s2指向其序号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break;
}
s2=i;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HT[i].weight
}
}
//构造Huffman树,求出n个字符的编码
void HuffmanCoding(HuffmanTree &HT,HuffmanCode &HC,int *w,int n)
{
int m,c,f,s1,s2,i,start;
char *cd;
if(n<=1)return;
m=2*n-1; //n个叶子n-1个结点
HT=(HuffmanTree)malloc((m+1)*sizeof(HTNode)); //0号单元未用,预分配m+1个单元
HuffmanTree p=HT+1;
w++; //w的号单元也没有值,所以从号单元开始
for(i=1;i<=n;i++,p++,w++)
{
p->weight=*w;
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m;++i,++p)
{
p->weight=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n+1;i<=m;i++)
{
Select(HT,i-1,s1,s2); //选出当前权值最小的
HT[s1].parent=i;
HT[s2].parent=i;
HT[i].lchild=s1;
HT[i].rchild=s2;
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
}
//从叶子到根逆向求每个字符的郝夫曼编码
HC=(HuffmanCode)malloc((n+1)*sizeof(char*)); //分配n个字符编码的头指针变量
cd=(char*)malloc(n*sizeof(char)); //分配求编码的工作空间
cd[n-1]='';//编码结束符
for(i=1;i<=n;i++) //逐个字符求郝夫曼编码
{
start=n-1; //编码结束符位置
for(c=i,f=HT[i].parent;f!=0;c=f,f=HT[f].parent) //从叶子到根逆向求编码
{
if(HT[f].lchild==c)cd[--start]='0';
else
cd[--start]='1';
}
HC[i]=(char*)malloc((n-start)*sizeof(char)); //为第i个字符编码分配空间
strcpy(HC[i],&cd[start]);//从cd复制编码到HC
}
free(cd); //**工作空间
}
void main
{ int n,i;
int* w; //记录权值
char* ch; //记录字符
HuffmanTree HT;
HuffmanCode HC;
cout<<"请输入待编码的字符个数n=";
cin>>n;
w=(int*)malloc((n+1)*sizeof(int)); //记录权值,号单元未用
ch=(char*)malloc((n+1)*sizeof(char));//记录字符,号单元未用
cout<<"依次输入待编码的字符data及其权值weight"<
for(i=1;i<=n;i++)
{
cout<<"data["<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栈和队列这两种特殊的线性表,熟悉它们的特性,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们。
本实验训练的要点是“栈”和“队列”的观点;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栈,实现数制转换。
2) 利用栈,实现任一个表达式中的语法检查(选做)。
3) 编程实现队列在两种存储结构中的基本操作(队列的初始化、判队列空、入队列、出队列);
三、实验流程、操作步骤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
顺序栈: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S.base=(ElemType*)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storyStack(SqStack &S)
{
free(S.base);
return OK;
}
Status ClearStack(SqStack &S)
{
S.top=S.base;
return OK;
}
Status StackEmpty(SqStack S)
{
if(S.base==S.top)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int StackLength(SqStack S)
{
return S.top-S.base;
}
Status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
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
Status P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S.top==S.base)
return ERROR;
e=*--S.top;
return OK;
}
Status StackTraverse(SqStack S)
{
ElemType *p;
p=(ElemType *)malloc(sizeof(ElemType));
if(!p) return ERROR;
p=S.top;
while(p!=S.base)//S.top上面一个...
{
p--;
printf("%d ",*p);
}
return OK;
}
Status Compare(SqStack &S)
{
int flag,TURE=OK,FALSE=ERROR;
ElemType e,x;
InitStack(S);
flag=OK;
printf("请输入要进栈或出栈的元素:");
while((x= getchar)!='#'&&flag)
{
switch (x)
{
case '(':
case '[':
case '{':
if(Push(S,x)==OK)
printf("括号匹配成功! ");
break;
case ')':
if(Pop(S,e)==ERROR || e!='(')
{
printf("没有满足条件 ");
flag=FALSE;
}
break;
case ']':
if ( Pop(S,e)==ERROR || e!='[')
flag=FALSE;
break;
case '}':
if ( Pop(S,e)==ERROR || e!='{')
flag=FALSE;
break;
}
}
if (flag && x=='#' && StackEmpty(S))
return OK;
else
return ERROR;
}
链队列:
Status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 =Q.rear=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 (!Q.front) return ERROR;
Q.front->next = NULL;
return OK;
}
Status DestoryQueue(LinkQueue &Q)
{
while(Q.front)
{
Q.rear=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Q.rear;
}
return OK;
}
Status QueueEmpty(LinkQueue &Q)
{
if(Q.front->next==NULL)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Status QueueLength(LinkQueue Q)
{
int i=0;
QueuePtr p,q;
p=Q.front;
while(p->next)
{
i++;
p=Q.front;
q=p->next;
p=q;
}
return i;
}
Status GetHead(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p=Q.front->next;
if(!p)
return ERROR;
e=p->data;
return e;
}
Status ClearQueue(LinkQueue &Q)
{
QueuePtr p;
while(Q.front->next )
{
p=Q.front->next;
free(Q.front);
Q.front=p;
}
Q.front->next=NULL;
Q.rear->next=NULL;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p=(QueuePtr)malloc(sizeof (QNode));
if(!p)
return ERROR;
p->data=e;
p->next=NULL;
Q.rear->next = p;
Q.rear=p; //p->next 为空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ElemType &e)
{
QueuePtr p;
if (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
p = Q.front->next;
e = p->data;
Q.front->next = p->next;
if (Q.rear == p)
Q.rear = Q.front; //只有一个元素时(不存在指向尾指针)
free (p);
return OK;
}
Status QueueTraverse(LinkQueue Q)
{
QueuePtr p,q;
if( QueueEmpty(Q)==OK)
{
printf("这是一个空队列! ");
return ERROR;
}
p=Q.front->next;
while(p)
{
q=p;
printf("%d<- ",q->data);
q=p->next;
p=q;
}
return OK;
}
循环队列:
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
{
Q.base=(QElemType*)malloc(MAXQSIZE*sizeof(QElemType));
if(!Q.base)
exit(OWERFLOW);
Q.front=Q.rear=0;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rear+1)%MAXQSIZE==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e;
Q.rear=(Q.rear+1)%MAXQ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e=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MAXQSIZE;
return OK;
}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return(Q.rear-Q.front+MAXQSIZE)%MAXQSIZE;
}
Status DestoryQueue(SqQueue &Q)
{
free(Q.base);
return OK;
}
Status QueueEmpty(SqQueue Q) //判空
{
if(Q.front ==Q.rear)
return OK;
return ERROR;
}
Status QueueTraverse(SqQueue Q)
{
if(Q.front==Q.rear)
printf("这是一个空队列!");
while(Q.front%MAXQSIZE!=Q.rear)
{
printf("%d<- ",Q.base[Q.front]);
Q.front++;
}
return OK;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3)
——数据结构面试常见问题
数据结构面试常见问题1
数据结构与算法,这个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十分的庞大,要想都覆盖到不太容易。在校学习阶段我们可能需要对每种结构,每种算法都学习,但是找工作笔试或者面试的时候,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人这方面的能力,把每种结构和算法都问一遍不太现实。所以,实际的情况是,企业一般考察一些看起来很基本的概念和算法,或者是一些变形,然后让你去实现。也许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真让你在纸上或者是计算机上快速地完成一个算法,并且设计测试案例,最后跑起来,你就会发现会很难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并牢固掌握常用的算法,特别是那些看起来貌似简单的算法,正是这些用起来很普遍的算法,才要求我们能很扎实的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遇到复杂的算法,通过分析和扎实的基本功,应该可以很快地进行开发。
闲话少说,下面进入正题。
一.数据结构部分
1.数组和链表的区别。(很简单,但是很常考,记得要回答全面)
C++语言中可以用数组处理一组数据类型相同的数据,但不允许动态定义数组的大小,即在使用数组之前必须确定数组的大小。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使用数组之前有时无法准确确定数组的大小,只能将数组定义成足够大小,这样数组中有些空间可能不被使用,从而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形式,它采用动态分配内存的形式实现。需要时可以用new分配内存空间,不需要时用将已分配的空间**,不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
从逻辑结构来看:数组必须事先定义固定的长度(元素个数),不能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即数组的大小一旦定义就不能改变。当数据增加时,可能超出原先定义的元素个数;当数据减少时,造成内存浪费;链表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可以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且可以方便地插入、删除数据项。(数组中插入、删除数据项时,需要移动其它数据项)。
从内存存储来看:(静态)数组从栈中分配空间(用NEW创建的在堆中), 对于程序员方便快速,但是**度小;链表从堆中分配空间, **度大但是申请管理比较麻烦.
1.从访问方式来看: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因此,可以利用下标索引进行随机访问;链表是链式存储结构,在访问元素的时候只能通过线性的方式由前到后顺序访问,所以访问效率比数组要低。
2.链表的一些操作,如链表的反转,链表存在环路的判断(快慢指针),双向链表,循环链表相关操作。
3.队列(特殊的如优先级队列),栈的应用。(比如队列用在消息队列,栈用在递归调用中)
4.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式(前序,中序,后序)及其递归和非递归实现,三种遍历方式的主要应用(如后缀表达式等)。相关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5.字符串相关
整数,浮点数和字符串之间的转换(atoi,atof,itoa)
字符串拷贝注意异常检查,比如空指针,字符串重叠,自赋值,字符串结束符'/0'等。
二.算法部分
1.排序算法:
排序可以算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算法,也是笔试面试中最常被考察到的算法。最基本的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要可以很快的用代码实现,这些主要考察你的实际编码能力。堆排序,归并排序,快排序,这些算法需要熟悉主要的思想,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地方。需要熟悉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各种排序算法的使用范围总结:
(1)当数据规模较小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排序算法如直接插入排序或直接选择排序。
(2)当文件的初态已经基本有序时,可以用直接插入排序或冒泡排序。
(3)当数据规模比较大时,应用速度快的排序算法。可以考虑用快速排序。当记录随机分布的时候,快排的*均时间最短,但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这时候的时间复杂度是O(n^2),且递归深度为n,所需的栈空间问O(n)。
(4)堆排序不会出现快排那样的最坏情况,且堆排序所需的辅助空间比快排要少。但这两种算法都不是稳定的,若要求排序时稳定的,可以考虑用归并排序。
(5)归并排序可以用于内排序,也可以用于外排序。在外排序时,通常采用多路归并,并且通过解决长顺串的合并,产生长的初始串,提高主机与外设并行能力等措施,以减少访问外存额次数,提高外排序的效率。
2,查找算法
能够熟练写出或者是上机编码出二分查找的程序。
3.hash算法
4.一些算法设计思想。
贪心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随机化算法,回溯算法等。这些可以根据具体的例子程序来复习。
5.STL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是一个C++领域中,用模版技术实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库,已经包含在了C++标准库中。其中的vecor,list,stack,queue等结构不仅拥有更强大的功能,还有了更高的安全性。除了数据结构外,STL还包含泛化了的迭代器,和运行在迭代器上的各种实用算法。这些对于对性能要求不是太高,但又不希望自己从底层实现算法的应用还是很具有**力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4)
——《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3篇
《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1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 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
A.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B.都是先进后出
C.都是先进先出
D.没有共同点
2. 用链接方式存储的队列,在进行插入运算时( ).
A. 仅修改头指针 B. 头、尾指针都要修改
C. 仅修改尾指针 D.头、尾指针可能都要修改
3. 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非线性结构?( )
A. 队列 B. 栈 C. 线性表 D. 二叉树
4. 设有一个二维数组A[m][n],假设A[0][0]存放位置在644(10),A[2][2]存放位置在
676(10),每个元素占一个空间,问A[3][3](10)存放在什么位置?脚注(10)表示用10进制表示。
A.688 B.678 C.692 D.696
5. 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
A.有序数据元素 B.无序数据元素
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6. 二叉树的第k层的结点数最多为( ).
kk-1 A.2-1 B.2K+1 C.2K-1 D. 2
7. 若有18个元素的有序表存放在一维数组A[19]中,第一个元素放A[1]中,现进行二
分查找,则查找A〔3〕的比较序列的下标依次为( )
A. 1,2,3 B. 9,5,2,3
C. 9,5,3 D. 9,4,2,3
8. 对n个记录的文件进行快速排序,所需要的辅助存储空间大致为
A. O(1) B. O(n) C. O(1og2n) D. O(n2)
9. 对于线性表(7,34,55,25,64,46,20,10)进行散列存储时,若选用H(K)
=K %9作为散列函数,则散列地址为1的元素有( )个,
A.1 B.2 C.3 D.4
10. 设有6个结点的无向图,该图至少应有( )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
A.5 B.6 C.7 D.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 通常从四个方面评价算法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n3+n2log2n+14n)/n2,其数量级表示为________。
3. 假定一棵树的.广义表表示为A(C,D(E,F,G),H(I,J)),则树中所含的结点数
为__________个,树的深度为___________,树的度为_________。
4. 后缀算式9 2 3 +- 10 2 / -的值为__________。中缀算式(3+4X)-2Y/3对应的后缀算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用链表存储一棵二叉树时,每个结点除数据域外,还有指向左孩子和右孩子的两个指
针。在这种存储结构中,n个结点的二叉树共有________个指针域,***________个指针域是存放了地址,有________________个指针是空指针。
6. 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有向图和无向图,在其对应的邻接表中,所含边结点
分别有_______个和________个。
7. AOV网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
8. 在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中,包含有________条边,在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有
向完全图中,包含有________条边。
9. 假定一个线性表为(12,23,74,55,63,40),若按Key % 4条件进行划分,使得同一余数的元
素成为一个子表,则得到的四个子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向一棵B_树插入元素的过程中,若最终引起树根结点的**,则新树比原树的高度
___________。
11. 在堆排序的过程中,对任一分支结点进行筛运算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整个堆排序
过程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
12. 在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中,_________排序是稳定的。
三、计算题(每题 6 分,共24分)
1. 在如下数组A中链接存储了一个线性表,表头指针为A [0].next,试写出该线性表。
data next 2.
3. 已知一个图的顶点集V和边集E分别为:V={1,2,3,4,5,6,7};
E={(1,2)3,(1,3)5,(1,4)8,(2,5)10,(2,3)6,(3,4)15,
(3,5)12,(3,6)9,(4,6)4,(4,7)20,(5,6)18,(6,7)25};
用克鲁斯卡尔算法得到最小生成树,试写出在最小生成树中依次得到的各条边。
4. 画出向小根堆中加入数据4, 2, 5, 8, 3时,每加入一个数据后堆的变化。
四、阅读算法(每题7分,共14分)
1. LinkList mynote(LinkList L)
{//L是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if(L&&L->next){
q=L;L=L->next;p=L;
S1: while(p->next) p=p->next;
S2: p->next=q;q->next=NULL;
}
return L;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语句S1的功能;
(2)说明语句组S2的功能;
(3)设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为(a1,a2
, ?,an),写出算法执行后的返回值所表示的线性表。
2. void ABC(BTNode * BT)
{
if BT {
ABC (BT->left);
ABC (BT->right);
cout
}
}
该算法的功能是:
五、算法填空(共8分)
二叉搜索树的查找递归算法:
bool Find(BTreeNode* BST,ElemType& item)
{
if (BST==NULL)
return false; //查找失败
else {
if (item==BST->data){
item=BST->data;//查找成功
return ___________;}
else if(itemdata)
return Find(______________,item); else return Find(_______________,item); }//if
}
六、编写算法(共8分)
统计出单链表HL中结点的值等于给定值X的结点数。 int CountX(LNode* HL,ElemType x)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5)
——《算法数据结构》期末试题及答案3篇
《算法数据结构》期末试题及答案1
运算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设有一个lOXl0的对称矩阵A,将其上三角部分按行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B中,A[o] [0]存放于B[o]中,那么A[5][8]存放于B中什么位置.
A[5][8]在B中的存放位置:
2.有7个带权结点,其权值分别为3,7.8,2,6,10,14,试以它们为叶子结点生成一棵霍夫曼树,求出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和高度,假定树根的高度为o.
带权路径长度:
高度:
3.已知图G一(V,E),其中V={a,b,c,d,c},
E={,,
请问该图的邻接表中,每个顶点单链表各有多少边结点.顶点: a b c d e
边结点数:
4.已知一个AOV网络的顶点集V和边集E分别为:
V={O,1,2,3,4,5,6,7);
E,{<0,2>,<1,3>,<1.4>,<2,4>,<2,5>,<3,6>.<3,7>.<4,7>,<5,7>,<6,7>),
若存储它采用邻接表,并且每个顶点邻接表中的边结点都是按照终点序号(即dest域的值)从小到大的次序链接的,则按主教材中介绍的进行拓扑排序的算法,写出得到的拓扑序列(提示:先画出对应的图形,然后再运算).
拓扑序列:
5.已知有一个数据表为{30,18,20,15,38,12,44,53.46,18·,26,86),给出进行归并排序的过程中每一趟排序后的'数据表变化.
(0) [30 18 20 15 38 12 44 53 46 18*26 86]
(1)
(2)
(3)
(4)
答案
1. 43
答案说明:根据题意,矩阵A中当元素下标I与J满足I≤J时,任意元素A[i][j]在一维
数组B中的存放位置为(2。n一1—1)*1/2+J,因此,A[5][8]在数组B中的位置为:
(2*10—5—1)*5/2+8=43
2.
带权路径长度:131
高度:4
3评分标准:每个数据对给1分,全对给6分.
便点: a b c d e
边结点数: 1 1 2 1 2
4.评分标准;若与答案完全相同得6分,若仍为一种拓扑序列用得3分,其他用酌情处
理.
拓扑序列:1。3,6,0,2,5,4,7
5.分步给分
(0)[30 18 20 15 38 12 44 53 46 18*26 86]
(1)[18 30][15 20][12 38][44 53][18*46][26 86]
(2)[15 18 20 30][12 3e 44 S3][18*26 46 86]
(3)[12 15 18 20 30 38 44 53][18*26 46 86]
(4)[12 15 18 18*20 26 30 3a 44 46 53 86]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6)
——大学《算法数据结构》试题判断题及答案3篇
大学《算法数据结构》试题判断题及答案1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打对号表示正确或打叉号表示错误(每小题1分,共12分)
1、算法和程序都应具有下面·—些特征c有输入,有输出,确定性、有穷性,有效性、 ( )
2、用字符数组存储长度为n的字符串、数组长度至少为n十1、 ( )
3、在用循环单链表表示的链式队列中,可以不设队头指针,仅在链尾设置队尾指针、( )
4、—个广义表的表尾总是一个表、 ( )
5、在树的存SD中,若使每个结点带有指向双亲结点的指针t将在算法中为寻找双亲结点带来方便、 ( )
6、假定有两个用单链有序表表示的集合,则这两个集合的交运算可得到一个新的集合单链表,其长度小于等于参加运算的任意’—个集合单链表的长度、 ( )
7、邻按矩阵适用于稀疏Ig(边数远小于顶点数的.*方),邻接衷适用于稠密图(边数接近于顶点数的*方)、 ( )
8、对一个无向连通图进行一次深度优先搜索可以追访图中的所有顶点、 ( )
9、在任何情况F,快速排序需要进行关键码比较的次敢都是()(nlog:n)、 ( )
10、在索引顺序结构的搜索中、对索引表既可以采取顺序搜索,也可以采用折半搜索、( )
11、对于一棵具有n个结点。高度为h的任何二又树,进行任一种次序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均为()(h)、 ( )
12、图中各个便点的编号是人为的,不是它本身固有的,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7)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
生物实验报告格式1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情况。只有严格**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编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8)
——示波器实验报告
示波器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习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竖直放大器、水*放大器、扫描发生器、触发同步和直流电源等。
2) 示波管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3) 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两个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准确,所以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4) 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时从示波器的x轴和y轴输入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的两 个正弦电压,则屏幕**呈现出特殊形状的、稳定的光点轨迹,这种轨迹图称为李萨如图形。李萨如图形的形成规律为:如果沿x,y分别作一条直线,水*方向的直线做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x),竖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y),则x和y方向输入的两正弦波的频率之比为 f(x):f(y)=N(y):N(x)。
三、 实验仪器:
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 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
(一) 示波器的使用与调节
1) 将各**旋钮置于相关位置。
2) 接通电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钮,指示灯亮,稍待片刻,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
3) 经示波管灯丝预热后,屏上出现绿色亮点,调节INTEN、FOCUS、POSITION,使亮点清晰。
4) 将TIME/DIV逐渐旋到2ms或5ms,观察光点由慢变快移动,直至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水 *扫描线,按(3)使线清晰。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正弦波波长:
a)将AC GND DC转换开关置于AC
b)讲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50Hz信号源直接输入CH2-Y输入端(红插头应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红接线柱)
d)屏上显示出正弦波(调V/DIV调节大小,TIME/DIV扫描开关使之出现正弦波,IEVEL使波形稳定)
e)改变扫描电压的频率(TIME/DIV)观察正弦波得变化,使屏上出现多个完整的波形图。
2) 观察并描绘李萨如图形,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利用利萨如图测正弦电压的频率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荧光屏上利萨如图形进行频率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利萨如图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萨如所证明。将被测正弦信号fx加到y偏转板,将参考正弦信号fx加到x偏转板,当两者的频率之比fy/fx是整数时,在荧光屏**出现利萨如图。
不同频率比的利萨如图形。判断两个电压信号频率比的条件是屏上出现了利萨如图形稳定不动,方法是对稳定不动的图形分别做水*直线和竖直直线与图形相切,设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x,竖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y,则
fy/fx=Nx/Ny
图1 李萨如图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图2 fx/fy=1:1时李萨如图与信号相位差的关系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用李萨如图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六、实验注意事项 :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预热3分钟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测信号电压时,一定要将电压衰减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测信号周期时,一定要将扫描速率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频繁开关机,示波器上光点的亮度不可调得太强,也不能让亮点长时间停在荧光屏的一点上,如果暂时不用,把辉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转动旋钮和按键时必须有的放矢,不要将开关和旋钮强行旋转、死拉硬拧,以免损坏按键、旋钮和示波器,示波器探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类似于挂口灯泡与灯座的锁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实验心得: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菲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菁华1篇)(扩展9)
——考研计算机科目数据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研计算机科目数据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1
【复习建议】
复习时间安排及顺序:
由于今年是计算机专业考研**的第一年,在缺少以往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建议广大考生至少从九月份就应该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了。并且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复习专业课科目,即按照《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顺序来规划复习专业课。
【复习思路】
“数据结构”复习思路:
“数据结构”的复习应以“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型结构→查找表→排序算法”为主线进行复习,重点在“线性结构”、“图”和“排序”三个部分,“线性结构”、“树”和“图”侧重基础概念、基础原理和基础方法的掌握,“图”、“查找”和“排序”则侧重具体应用的考核。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思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按照冯·诺伊曼计算机5部分组成结构为大块进行复习。“计算机系统概述”和“数的表示和运算”重点在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没有具体应用。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处理器”,“总线”和“输入输出系统”部分除了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外,重点掌握应用。
“操作系统”复习思路:
“操作系统”按照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为主线进行复习,即“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输入输出管理”。其中重点部分在“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
“计算机网络”复习思路:
“计算机网络”按照OSI网络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为顺序进行复习,复习重点在于“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参考书目及习题册推荐】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等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 唐朔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课程辅导》 蒋本珊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 蒋本珊编著 **理工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 蒋本珊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操作系统考研指导》 曾*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