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精选9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1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①教师: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②出示四张统计表,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表1)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这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提问: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并用电脑出示下表。(表2) 2.教师: ①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②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③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先介绍表头中各项内容,再介绍合计和总计栏。(电脑逐项出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出示表头,启发学生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 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 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 分成三部分。(表3)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复式统计表的各项准备好后,学生独立把数据填好,老师巡视指导。(表4) 重点强调:①先填整理好的数据;②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③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3.出示填空题: 从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 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评。 提问:从表中还能观察出什么内容? 4.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表5) 教师注意巡视,检查①栏目设计;②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5.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讨论,再回答。) 教师明确: ①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②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⑤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1)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②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2)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2.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表8)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 1978年和 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 1988年比 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作复式统计表的5个步骤。 作业:课本P10练习二: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以后六年级学习统计图表作准备。重点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关键是表头和各栏的设计的教学。运用电脑逐项出示各栏目,使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分组讨论表头和各栏的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主体意识。 本节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单式统计表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重点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表头和各栏目内容; 第二层:填写数据。第三部分:根据统计表可以观察出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学习新课 教师: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表2) 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见表4):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①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2.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表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 教师: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一,4,5,7,8。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例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复式统计表的前奏。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汇报数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表的制表步骤和统计表的优越性都是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观察概括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老师填表,并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高、最矮的; 第二层:确定统计表的栏目、数据段,并填好,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第三层:统计名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并填写。 第三部分: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层:从如何求平均数引出原始数据的重要性; 第三层:由学生归纳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两个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二)学习新课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①教师: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②出示四张统计表,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表1)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这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提问: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并用电脑出示下表。(表2) 2.教师: ①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②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③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先介绍表头中各项内容,再介绍合计和总计栏。(电脑逐项出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出示表头,启发学生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 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 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 分成三部分。(表3)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复式统计表的各项准备好后,学生独立把数据填好,老师巡视指导。(表4) 重点强调:①先填整理好的数据;②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③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3.出示填空题: 从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 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评。 提问:从表中还能观察出什么内容? 4.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表5) 教师注意巡视,检查①栏目设计;②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5.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讨论,再回答。) 教师明确: ①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②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⑤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1)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②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2)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2.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表8)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 1978年和 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 1988年比 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作复式统计表的5个步骤。 作业:课本P10练习二: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以后六年级学习统计图表作准备。重点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关键是表头和各栏的设计的教学。运用电脑逐项出示各栏目,使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分组讨论表头和各栏的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主体意识。 本节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单式统计表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重点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表头和各栏目内容; 第二层:填写数据。第三部分:根据统计表可以观察出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二)学习新课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学习新课 教师: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表2) 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见表4):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①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2.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表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 教师: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一,4,5,7,8。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例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复式统计表的前奏。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汇报数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表的制表步骤和统计表的优越性都是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观察概括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老师填表,并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高、最矮的; 第二层:确定统计表的栏目、数据段,并填好,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第三层:统计名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并填写。 第三部分: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层:从如何求平均数引出原始数据的重要性; 第三层:由学生归纳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两个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学习新课 教师: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表2) 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见表4):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①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2.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表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 教师: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一,4,5,7,8。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例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复式统计表的前奏。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汇报数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表的制表步骤和统计表的优越性都是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观察概括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老师填表,并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高、最矮的; 第二层:确定统计表的栏目、数据段,并填好,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第三层:统计名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并填写。 第三部分: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层:从如何求平均数引出原始数据的重要性; 第三层:由学生归纳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两个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二)学习新课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①教师: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②出示四张统计表,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表1)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这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提问: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明确:这个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组,另一方面是各组的人数情况,并用电脑出示下表。(表2) 2.教师: ①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②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③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先介绍表头中各项内容,再介绍合计和总计栏。(电脑逐项出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出示表头,启发学生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 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 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 分成三部分。(表3) “1”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3”说明表头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写数据的(有时还注明数据的单位)。 复式统计表的各项准备好后,学生独立把数据填好,老师巡视指导。(表4) 重点强调:①先填整理好的数据;②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③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3.出示填空题: 从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①这四个小组共有学生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③男生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 ④女生人数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 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评。 提问:从表中还能观察出什么内容? 4.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表5) 教师注意巡视,检查①栏目设计;②各项数据是否正确。 5.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讨论,再回答。) 教师明确: ①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②填好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名称。在填写表头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总计”和“合计”一般要放在统计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⑤把统计的材料与表中填好的数据核对一下,看有没有漏写或误写的地方,合计和总计计算得对不对。 (三)巩固反馈 1.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1)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②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2)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2.我国1978年和1988年人口总数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表8)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我国 1978年和 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粮食多少吨? 1988年比 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教师: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作复式统计表的5个步骤。 作业:课本P10练习二: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以后六年级学习统计图表作准备。重点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关键是表头和各栏的设计的教学。运用电脑逐项出示各栏目,使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分组讨论表头和各栏的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主体意识。 本节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单式统计表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重点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表头和各栏目内容; 第二层:填写数据。第三部分:根据统计表可以观察出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4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6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7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8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 篇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