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译文
《赤壁之战》译文(精选12篇)
《赤壁之战》译文 篇1
赤 壁 之 战 作者:司马光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1/6]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1/6]
《赤壁之战》节选 2002/01/14赤 壁 之 战 作者:司马光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2/6]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水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当真能派锰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2/6]
《赤壁之战》节选 2002/01/14赤 壁 之 战 作者:司马光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3/6]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3/6]
《赤壁之战》节选 2002/01/14赤 壁 之 战 作者:司马光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4/6]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4/6]
《赤壁之战》节选 2002/01/14赤 壁 之 战 作者:司马光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5/6]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5/6]
《赤壁之战》节选 2002/01/14赤 壁 之 战 作者:司马光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6/6]
……
……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进,与操遇于赤壁。
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流行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6/6]
《赤壁之战》节选 2002/01/14
《赤壁之战》译文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之四 锅炉小学 李春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三、教学步骤 一、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二、再读课文,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 :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解题引趣,导入 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 2、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的游戏,今天就请你用纸船来做一下游戏,曹操如何才能取胜?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4、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下。 教学目标: 1. 学会按照提示语简要地复述课文。 2. 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3. 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 懂得战争的胜利要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 引导课外延伸,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 1. 按提示要求简要地复述课文。 2. 领悟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体会课文安排材料之匠心。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时代背景,初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初步掌握单元提示的要求进行简要地复述。 第二课时:再现黄盖计策,并作简要复述,对照读懂5-11自然段,体会计策之妙,领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课时:进行单元重点项目的训练,能简要地复全文,并缩写部分课文。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 引导创设─→探索讨论─→激励参与─→求异探新 探索问题 目标指向 适时点拨 拓展延伸 学生: 引发思考─→探索讨论─→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质疑问难 明确指向 解决问题 巩固延伸 教学过程: 一、学习回顾,质疑导入 二、读关键句,目标定位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5—11自然段,探究计策内容 1、 自读课文5—11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想,有必要还可以动笔划划,做做记号 形式:个人─→小组 2、 交流“计策的具体内容”(要点略) 3、 再读关键句,体会课文安排材料之巧妙 四、再读5—11自然段,体会计策之“妙”之“周到” 1、 从实战效果的角度,你对黄盖的计策作怎样的评价? 2、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5—11自然段,找找有关语句,说说计策中 的哪一点想得十分巧妙,安排得十分周到? (自读、小组讨论) 3、 交流,结合朗读(要点略) 五、总结,探究启示 1、 东吴3万人为什么能打败曹军80 万人? 2、 拥有80万大军的曹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惨败? 六、创设情境,引导研究性学习 附板书: 19、赤壁之战 曹(骄傲)(80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已知彼 写诈降信 扬长避短 智 东南风 利用天利地利 备引火材料(遮) 小船 大军随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吴(3万) (嘉兴市教育学会实验分会研究活动开课教案) 之二 王丽萍 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学会自学。 2、 初步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 3、 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思路。 4、 分段,学懂一、二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课文。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双方的形式,采取火攻的原因。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周瑜在赤壁,以3万兵力打败80万曹军。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理清课文思路,分清段落。 教学过程: 一、揭提导入 1、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 这几句是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开头的几句词?《三国演义》。 3、 《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同学都看过电视,并课前查阅过许多资料,请同学说说你了解到的一些《三国演义》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主要人物都可以。 4、 学生上来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我国著名的小说中的第49、50回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作好标记。 (2)、通读课文,哪些一学懂了?哪些不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有些暂不解答,以便进一步学习时重点考虑。 可能有的学生要提出以下问题: (1) 曹操有很强的实力,为什么会败给周瑜? (2) 曹操是一个很聪明的将领,他能想出把战船连起来对付东吴,为什么就没有觉察出东吴的计策? (3) 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上来写在黑板上) 三、讨论分段,沥青课文条理。 1、 再读课文,课文按什么来写得?可分几段,说明理由。 四、深入学习,理解第一段。 1、 自学互学,讨论思考。 自读,齐读,抓住哪些词句,读懂了什么?哪些不理解的? 2、 交流出示句子: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理解“调兵遣将”和“隔江相对”并按照地图标出方向规定,画出曹、周两军对阵的示意图。(通过画图直观了解两军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周瑜为什么想到用“火攻”方法及曹操打败的原因。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话示意图。) 板书:隔江相对 3、 读,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深入学习,理解第二段。 曹操早已对江南的东吴虎视眈眈,蓄谋已久,这次他认为时机成熟,终于挑起了这场战争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段。 1、 自学第二段,,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2、 检查自学情况。 思考: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出示句子:(1)周瑜说:“曹军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板书:80万3万 (2)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A、 理解“非……不可”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必须) B、 坐不惯船,却还要坐船,曹操是怎样解决这个矛盾的?(连接战船) C、 书上是怎样写曹操兵士连战船的? D、 如有录象,就看一下连船后战船是怎样的及曹操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议论。(可以看出曹操很傲慢,轻敌,不可一世) “火攻“是东吴将领黄盖分析形势后,精心制定的,(板书:火攻)可是周瑜说这一仗怎么大还得想个计策这说明什么?(周瑜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到)。 2、 读课文这段重点写了什么?(战斗准备)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同学通过自查资料掌握了许多《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内容。为我们学习《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在学文时,我们主要是同学自学,讨论,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整体到局部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还具体学习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周瑜和黄盖如何实施他们的“火攻”计划的,而曹操又是如何失策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具学具 鹏博士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内容,提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一组新的课文学习,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要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呢,导读中明确告诉了我们。请一个同学读导读,同学们想导读给我们这组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2、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赤壁之战》。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队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你就能够知道。 二、检查预习。 1、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鹏博士显示问题: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同学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请同学说一说。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六、朗读课文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后同学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火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准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4、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5、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1)“锣鼓震天”是什么意思?“丢盔弃甲”是什么意思、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说说赤壁之战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二、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1、启发谈话:要想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对于赤壁之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三、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以少胜多的原因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巩固生字。 六、布置作业:预习《飞夺泸定桥》。 板书设计: 15 赤壁之战 起因 战前准备 经过结果 曹军犯境 妙计歼敌 大获全胜 隔江相对 献计火攻 写信诈降-草船冲寨-火烧战船-乘胜追击 执教:蒋亚明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小组讨论】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曹操 黄盖诈降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体落实在: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并面对农村学生实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4、教师及时借阅《三国演义》,增强文化基奠。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课后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进行指导。 马桥镇中心小学 2003、1、19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 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 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 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小组讨论】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 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 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 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 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体落实在: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并面对农村学生实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4、教师及时借阅《三国演义》,增强文化基奠。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课后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进行指导。 之一 执教者:夏碧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指按黄盖的计策办。没有写出来的好处:①略写,节省笔墨;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火攻--→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1、集体讨论:你认为周瑜火攻曹军是分几步实现的?(从整体入手,指名学生概括回答,并逐一进行五个步骤的板书:黄盖投降、选时北进、兵船在后、点火烧船、周瑜追杀) 2、细读课文,深入讨论周瑜火攻曹军的每一个步骤。 ⑴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一步“黄盖假降”。先指名读,然后提问: ①从信中,你们认为黄盖去投降是真的还是假的?曹操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从这节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②曹操“欢喜得了不得”说明了什么?(板书:麻痹轻信)。 ③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因为黄盖的信是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机会接近曹军,这是经过东吴深思熟虑的,他们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欢奉承等弱点。在信中说东吴弱小,不是他的对手,又贬低周瑜而称赞曹操,最后还表示了投降诚意。曹操见黄盖是东吴名将,信内又说得真诚,还说要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这就可增强自己势力,削弱东吴力量,焕散东吴军心。加上他通过探子的情报,盘问送信的人未发现破绽,因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信。) ⑵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二步“选时北进”。 ①黄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军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北进为好呢? ②为什么要选“东南风很急”这一天呢?说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从南岸向北岸顺风行船。风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发现问题,便于尽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烧连环船,还能借风吹的力量,烧到岸上兵营,把曹军烧得更惨。说明了东吴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③曹操有否防备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备。曹操亲自到船头查看,有巡逻的兵士,发现情况向曹操报告。) ④当曹操看到挂着“黄”字旗的船向他开来,既然有防范,为啥不出击,还笑呢?他这一笑,与前面的“欢喜”有啥区别?说明了什么?自读曹操笑着说的话,先理解以下词语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这道题。“失信”什么意思? (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别人信任。) “没有失信”呢?(说话算话,得到别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确,确实) 你是怎样理解曹操说的这句话的?(黄盖说话算话,没有骗我,写信来投降,现在真的就来了。) 然后回答曹操为什么要笑,这个“笑”表示什么,与前面的“欢喜”在心情上有啥区别。 (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前文说曹操接信后,只是“欢喜”,但黄盖还没行动,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一方面说明他有警惕,亲自查巡,一方面也说明他在等黄盖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心里不踏实。这一天,看见挂着“黄”字旗的船来,就认为黄盖说话算话,果然来投降了,所以“笑”了,这一“笑”说明他放心,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还说明他对黄盖失去了戒备,而深信不疑。由于曹操对黄盖的深信不疑,对东吴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东吴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书:深信不疑) ⑶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读思考,东吴去火攻一共准备了几种船?这几种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场?(在书上勾画批注)二十条大船干什么用?如何点燃?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些船里装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式来写出?你明白了什么?(这是针对假降信上的内容来写的,究竟是不是装的兵士和粮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别强调是装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时,这个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计错了,你高兴得太早了。让我们明白了黄盖是假投降,真进攻,字里行间还带有幽默讽刺曹操上当了的味道。)用小船干什么?(点火后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干什么?(装兵士,追杀敌人。) ②东吴准备得这样充分、周密,当黄盖的船已快速向曹操冲来的情况下,曹操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板书:高兴不防) ⑷学习、讨论计策的第四步“点火烧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又无防备,此时正是东吴进攻的最好时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请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看文中插图,边看边思考,边注上符号,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回。 集体讨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可穿插以下的小问题: ①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说明连点火的距离也考虑得很具体。因为离得太远烧不到连环船,离近了易被发现,不利火攻。) ②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火攻的威力?从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书上注上符号。(火攻厉害,东吴的计策很不简单,火攻厉害,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曹操上当惨败)(板书:上当惨败) ⑸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杀” ①对逃上岸的曹操,东吴采取的什么办法?(周瑜带兵追杀)。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时的下场如何?(板书:带兵逃跑) 3、小结提问: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出示小黑板: ⑴骄兵必败。 ⑵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麻痹敌人利用时机,攻其弱点紧密配合,攻其不备 4、默读课文,结合板书,简要复述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先让自己复述,然后指名复述) 三、启发激励: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市、区级观摩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7 赤壁之战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篇一 设计理念: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1. 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 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3. 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4. 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1.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 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 3. 引《赤壁之战》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 说题意: (要求说得清楚简要) 二、初读感知 1. 放声读文,了解大意。 2. 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 反馈: 1. 字词:顺学字词 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 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 丢盔弃甲(谁?逃) 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不计其数 无心应战 率领 抵挡 计策 缆绳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 2. 内容 自由概括; 围绕标题概括; 围绕标题完整概括。 (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 自由发表 黄盖的话: 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胸有成竹地 诚心诚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读懂黄盖的话:黄盖的话道理何在? 为什么相持没好处?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联系前文 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 黄盖的假降信 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 黄盖会怎么说? 3. 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 黄盖会怎么说? 说清要点。 自由准备: 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 自由练说: 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 推荐示范 集体评议:清楚,简练 4. 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 为什么3万打败了80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盖的足智多谋 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 5. 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 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 (以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习,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 四、课外拓展 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 课外阅读 故事交流 说故事 谈人物 背古诗 谚语、歇后语等等。 (重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课外阅读落实到位,学生读有所得。) olor=#ff0000>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按照提示语简要地复述课文。 2. 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3. 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 懂得战争的胜利要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 引导课外延伸,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 1. 按提示要求简要地复述课文。 2. 领悟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体会课文安排材料之匠心。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时代背景,初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初步掌握单元提示的要求进行简要地复述。 第二课时:再现黄盖计策,并作简要复述,对照读懂5-11自然段,体会计策之妙,领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课时:进行单元重点项目的训练,能简要地复全文,并缩写部分课文。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 引导创设─→探索讨论─→激励参与─→求异探新 探索问题 目标指向 适时点拨 拓展延伸 学生: 引发思考─→探索讨论─→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质疑问难 明确指向 解决问题 巩固延伸 教学过程: 一、学习回顾,质疑导入 二、读关键句,目标定位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5—11自然段,探究计策内容 1、 自读课文5—11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想,有必要还可以动笔划划,做做记号 形式:个人─→小组 2、 交流“计策的具体内容”(要点略) 3、 再读关键句,体会课文安排材料之巧妙 四、再读5—11自然段,体会计策之“妙”之“周到” 1、 从实战效果的角度,你对黄盖的计策作怎样的评价? 2、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5—11自然段,找找有关语句,说说计策中 的哪一点想得十分巧妙,安排得十分周到? (自读、小组讨论) 3、 交流,结合朗读(要点略) 五、总结,探究启示 1、 东吴3万人为什么能打败曹军80 万人? 2、 拥有80万大军的曹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惨败? 六、创设情境,引导研究性学习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指按黄盖的计策办。没有写出来的好处:①略写,节省笔墨;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火攻--→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1、集体讨论:你认为周瑜火攻曹军是分几步实现的?(从整体入手,指名学生概括回答,并逐一进行五个步骤的板书:黄盖投降、选时北进、兵船在后、点火烧船、周瑜追杀) 2、细读课文,深入讨论周瑜火攻曹军的每一个步骤。 ⑴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一步“黄盖假降”。先指名读,然后提问: ①从信中,你们认为黄盖去投降是真的还是假的?曹操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从这节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②曹操“欢喜得了不得”说明了什么?(板书:麻痹轻信)。 ③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因为黄盖的信是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机会接近曹军,这是经过东吴深思熟虑的,他们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欢奉承等弱点。在信中说东吴弱小,不是他的对手,又贬低周瑜而称赞曹操,最后还表示了投降诚意。曹操见黄盖是东吴名将,信内又说得真诚,还说要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这就可增强自己势力,削弱东吴力量,焕散东吴军心。加上他通过探子的情报,盘问送信的人未发现破绽,因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信。) ⑵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二步“选时北进”。 ①黄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军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北进为好呢? ②为什么要选“东南风很急”这一天呢?说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从南岸向北岸顺风行船。风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发现问题,便于尽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烧连环船,还能借风吹的力量,烧到岸上兵营,把曹军烧得更惨。说明了东吴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③曹操有否防备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备。曹操亲自到船头查看,有巡逻的兵士,发现情况向曹操报告。) ④当曹操看到挂着“黄”字旗的船向他开来,既然有防范,为啥不出击,还笑呢?他这一笑,与前面的“欢喜”有啥区别?说明了什么?自读曹操笑着说的话,先理解以下词语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这道题。“失信”什么意思? (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别人信任。) “没有失信”呢?(说话算话,得到别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确,确实) 你是怎样理解曹操说的这句话的?(黄盖说话算话,没有骗我,写信来投降,现在真的就来了。) 然后回答曹操为什么要笑,这个“笑”表示什么,与前面的“欢喜”在心情上有啥区别。 (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前文说曹操接信后,只是“欢喜”,但黄盖还没行动,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一方面说明他有警惕,亲自查巡,一方面也说明他在等黄盖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心里不踏实。这一天,看见挂着“黄”字旗的船来,就认为黄盖说话算话,果然来投降了,所以“笑”了,这一“笑”说明他放心,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还说明他对黄盖失去了戒备,而深信不疑。由于曹操对黄盖的深信不疑,对东吴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东吴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书:深信不疑) ⑶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读思考,东吴去火攻一共准备了几种船?这几种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场?(在书上勾画批注)二十条大船干什么用?如何点燃?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些船里装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式来写出?你明白了什么?(这是针对假降信上的内容来写的,究竟是不是装的兵士和粮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别强调是装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时,这个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计错了,你高兴得太早了。让我们明白了黄盖是假投降,真进攻,字里行间还带有幽默讽刺曹操上当了的味道。)用小船干什么?(点火后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干什么?(装兵士,追杀敌人。) ②东吴准备得这样充分、周密,当黄盖的船已快速向曹操冲来的情况下,曹操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板书:高兴不防) ⑷学习、讨论计策的第四步“点火烧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又无防备,此时正是东吴进攻的时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请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看文中插图,边看边思考,边注上符号,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回。 集体讨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可穿插以下的小问题: ①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说明连点火的距离也考虑得很具体。因为离得太远烧不到连环船,离近了易被发现,不利火攻。) ②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火攻的威力?从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书上注上符号。(火攻厉害,东吴的计策很不简单,火攻厉害,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曹操上当惨败)(板书:上当惨败) ⑸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杀” ①对逃上岸的曹操,东吴采取的什么办法?(周瑜带兵追杀)。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时的下场如何?(板书:带兵逃跑) 3、小结提问: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出示小黑板: ⑴骄兵必败。 ⑵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麻痹敌人利用时机,攻其弱点紧密配合,攻其不备 4、默读课文,结合板书,简要复述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先让自己复述,然后指名复述) 三、启发激励: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赤壁之战》译文 篇3
《赤壁之战》译文 篇4
《赤壁之战》译文 篇5
《赤壁之战》译文 篇6
《赤壁之战》译文 篇7
《赤壁之战》译文 篇8
《赤壁之战》译文 篇9
《赤壁之战》译文 篇10
《赤壁之战》译文 篇11
《赤壁之战》译文 篇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