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页例1,p3页“做一做”及p5页1、2、3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尺子、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物体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1、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
2、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教后记:如何用好主题图?
“主题图”是借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它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其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呈现相关知识。它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灵活、又生动。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则,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与生活,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使用。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来看,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教师很难把握和理解,也会给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如何用好主题图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