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历史贡献

鄂伦春族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元时称为“林木中百姓”,明代被称为“北山野人”,清初谓“树中人”。其在鄂伦春东部者,又呼为使鹿部,其在鄂伦春上流西部者又呼为使马部。其在黑龙江下游之鄂伦春又呼为使犬部。鄂伦春族17世纪之前,生活在黑龙江以北,贝加尔湖以东直至库页岛的广阔土地上。他们以游猎方式生存。17世纪,由于沙俄对远东的进犯,部分鄂伦春人南迁到大小兴安岭地区。充当骑兵的鄂伦春人被称为“摩凌阿鄂伦春”,意思是“马上鄂伦春”,也叫“使马鄂伦春”。“步行鄂伦春”,被称为“雅发罕鄂伦春”。鄂伦春民族在抗击沙俄侵略,参加清政府定期巡逻边界等活动,保卫边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了历史贡献。

一、为抗击沙俄侵略,保卫祖国边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军收复雅克萨城,鄂伦春族士兵565人参加了雅克萨战役

(3)。他们积极运送物资,当向导,侦察敌情,甚至参加战斗,并立了战功。在两次收复雅克萨城之战斗中,鄂伦春族军民同清军一道作出了巨大贡献。

19世纪中叶,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鄂伦春族继续奋起抗击沙俄。

(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间,沙俄侵略者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对当地汉、满、达斡尔、鄂伦春族人民进行血腥地大屠杀,侵占了黑龙江以北全部中国领土,并且越江攻占瑷珲、齐齐哈尔等地。在抗击沙俄大屠杀和保卫瑷珲的战役中,库玛尔路和毕拉尔路鄂伦春人出动500人的马队,毕拉尔路官兵60人,从车陆出发,人员取江道,马匹走旱路,急行军三天三夜,到达瑷珲后,他们还没来得及吃饭,俄军就向瑷珲城开炮。于是,立即投入战斗。因为众寡悬殊,武器落后,经过一周的战斗,撤至大岭一带。在北大岭战斗中,鄂伦春官兵埋伏在八里小河对岸,担负起截断敌人后路的任务。

(5)库玛尔路协领寿廉在奉命率队痛击沙俄侵略者的战中,“颇称勇敢。”

(6)虽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但却为鄂伦春族抵抗沙俄侵略写下了壮丽篇章,彰显了鄂伦春族不畏强暴,英勇果敢的大无畏地英雄气概。

二、为维护祖国统一,应征参加征剿

清初,在沙皇俄国的唆使下,准葛尔部企图分裂祖国,导致北方蒙古一代战乱四起,边疆不宁。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平叛,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在历次平定准噶尔部分裂叛乱的战斗中都有鄂伦春人参加。

为了保护地方安定,鄂伦春族多次参加地方剿匪活动。“清同治初年,吉林马贼勾合挖金矿之匪人,四出猖獗。将军富明阿奏调布特哈鄂伦春兵五百,一战而定。民国以来俄人觊觎兴安岭中林、矿,而惧鄂伦春人,乃遣其国最勇之哥萨克兵一千人来剿袭之。不半年,死八百人,俄人乃深惊鄂伦春之雄强焉。”

(16)宣统二年二月间,库玛尔河驻防库厂兵溃败,经总卡协领调派佐领保忠、台吉善,骁骑校来忠、察尔吉善带领鄂伦春马队70馀名,追剿至漠河一带,颇有斩获。

(17)

四、为创办漠河金矿,开辟“黄金之路”

这条驿路,穿越密林深山,工程及其艰巨。蒙古兵、索伦兵和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历经艰辛,披荆斩棘,在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前夕,初步开通了这条罕无人烟的山路。这条驿路在两次雅克萨战役中,对传递军情捷报,供应前线军需物资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被称为“奏捷之驿”。但是随着雅克萨战役的结束,清军撤走,驿站也随之荒废,所开辟的驿站,只有鄂伦春人偶尔骑马从此通行。

这条“黄金之路”,即今天的嫩漠公路,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都起到了交通枢纽作用,为内地和边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交通的不断发展,也为鄂伦春人民带来了文明和繁荣。

五、为中华民族存亡,抗击日本侵略

六、为解放战争胜利,继续流血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教育、引导下,革命觉悟迅速提高,许多人不仅站到了党和人民政府一边,而且还积极帮助党和人民政府作受国民党特务蒙骗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有的还配合人民解放军直接参加了剿匪战斗,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如居住在逊克县乌底尔河流域的李英格利、孟丁下布等猎民,从1947年初就同人民解放军一起进山,寻找受蒙骗的群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残匪的阴谋,至使多数人很快提高了觉悟,投靠人民政府。遭到孤立的顽匪恨透了李英格利、孟丁下布等人,便突袭了李、孟居住的卧龙河村,杀害了村长李英格利和文书李玉峰,严刑拷打了孟丁下布等人,然后将全村男女老幼劫持到山上,逼迫他们为匪。但觉悟了的鄂伦春族群众,不久就在孟丁下布、西特布、莫银才等人的带领下,又回到了人民政府的怀抱,更加坚定了他们跟党走、依靠人民政府的决心。许多人还直接参加了剿匪斗争,直到最后胜利。再如居住在呼玛县倭拉河流域的鄂伦春族猎民孟清太,是人民解放军接收呼玛县时第一个站到人民政府一边的鄂伦春人。当他听到国民党特务企图拉拢蒙骗居住在外河流域的猎民参加“光复军”时,便主动请求去做这部分人的工作。在他耐心地说服下,不仅使这部分人没有一个参加“光复军”,还组成了有30多人参加的剿匪队伍,随同解放军参加剿匪战斗,为消灭活动于大兴安岭一带的赵志民等国民党匪徒作出了贡献。 还有不少鄂伦春族青年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先后志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作出了一定贡献。瑷珲县的吴福生、吴福寿、吴包海、关福伦及逊克县的孟吉新、孟吉勤兄弟等,在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吴福寿、吴包海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关福伦1947年参军后,先在嫩江保安大队,后到安东(辽宁丹东)山炮营服役,1950年转为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解放平壤的战斗,曾立三等功,获奖章1枚。后方的广大鄂伦春族人民也积极捐款捐物、购买公债等,支援抗美援朝,全省仅1000馀人的鄂伦春族,捐献了人民币达5000馀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