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左利者是否应该用左手学习书法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能看到青少年中用左手写字情况,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他们用左手写字多半是由于自己是左利手,即平常所说的左撇子。
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左利者如何学习书法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又在于,他们究竟应该用右手,还是左手?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硬笔的日常书写上,基于书法立场的讨论很少。书法与日常硬笔字毕竟不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它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本文试从这一规律出发,对左利者书法学习中左右手的选择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古代左手书法观念、书家的启示
中国传统观念一向反对用左手写字,古人习书除非右手病残一般不会选择用左手。
《管子》中曾说: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所谓左书右息,就是让右手停下来,而用左手写字。唐房玄龄注(一说尹知章)云:息,止也。左手为书,右手从而止之,则无时成书矣。明刘绩补注: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用左手写字一直被认为是不明书理,倒行逆施的表现。这不是像西方人那样视左手为邪恶来源于一种歧视性的偏见,而是来源于中国人对书法的规律性认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对左的过度排斥,左也并非一直处于被贬低的位置,相反,许多技艺还推崇左右并举,如射艺中的左右开弓,武术中的双锏、双刀等。而书法却向来不崇尚左手,因为书写正字的书法不是适合左手或双手同时的活动,它崇尚自然顺性,而不以形式奇特、花哨为追求。这种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以至于一个被扳矫过的左利者成年后,在做与上肢有关的活动时依然有可能无意识地使用左手,而唯独写字不会。
中国历史上用左手写字的书家极少,以左笔成名者更是稀如麟角。据笔者所知,不外乎元代的郑元祐,清代的钱坫、高凤翰,以及近现代的费新我等几位。
郑元祐(12921364)字明德, 遂昌人,侨居吴中三四十载。郑氏生于儒学世家,诗文学问俱佳,善左笔楷书,显名于时。苏大年《遂昌先生郑君墓志铭》云:君儿时,乳妪提携,右臂脱骱,以左手写楷书,规矩备尽,世称一绝。又自名为尚左生。
高凤翰(16831749) 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胶州人,书画篆刻家。55 岁时右手病废,以左手作书画,治印。《扬州画舫录》评高凤翰,称其工诗画,善书法,称三绝。病痹,右臂不仁,作书用左手,号尚左生,又号丁巳残人。
钱坫(1744 一1806) ,字献之,号十兰,嘉定人。生平精研训诂及舆地之学,精于篆书。《国朝先正事略》云:献之工小篆,不在李阳冰、徐铉下。晚年右体偏枯,左手作篆尤精绝。
费新我(19031992),原名斯恩,字省吾,30 岁前改名新我。近现代书画家。1958 年右手患病,不能握管,遂以左手作书三十余年,以行草居多。
通过以上书家的信息我们能看出,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左撇子而选择用左手写字,而是由于右手病残不得已而为之。郑元祐之外,高凤翰、钱坫、费新我都是在具有了深厚的右手习字的基础之后,才改用左手的,他们书法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左手有很大的关系,但更多的是依靠右手的经验。就艺术成就而言,郑元祐、高凤翰已经是历史上左笔书法的极限,但依然难与一流书家相提并论,说这些书家不足为法或许太过,但他们不在后学取法首选之列则是毫无疑问的。
许多人热衷于以这些书家为例论证左手同样可以写好书法的观点,其实并没有说服力。相反,这更进一步的说明,在右手没有伤残的情况下,书家是不会用左手习书的,更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供参考。
二、书法的技法体系与左手相悖
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百分之九十是右利手,左利手约百分之十,中国人左利手的比例更小,据说仅为百分之零点二三。毫无疑问,人类大多数的工具、设施都是根据右手的习惯创造、制作或建设的。文字作为用手书写的交流工具也在此例,无论汉字还是拼音文字。
汉字中右手习惯的最明显迹象反映在隶变后的楷隶行草等今体文字系统中。这些书体的各种形态复杂的笔画,无论横竖、撇捺、钩点,都是在右手的习惯下产生的。具体而论,隶书蚕头式的起笔、雁尾形的波发收笔,楷书中方形笔画起笔或转折处切口的方向,行草书中的各种笔画的连带等,无一不是右手生理作用下的典型痕迹。在笔画的延伸方向上,自左向右是最基本的规律,今文各体中几乎没有向左、左上、上方行进的,因为这三种运笔方向相对于右手是逆的、反的,是不顺的。要顺应右手的生理,只能是右、下、右上、右下、左下五个方向中的一种,王凤阳先生称之为笔画书写的反逆性原则。反逆性原则是今体文字改造篆书中不适应右手生理成分的结果。篆书虽然也是有右手创造的,但是其字形以象形为基础,笔画仅仅是直线的简单曲直伸缩,主要屈从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而不是手的生理习惯。手以腕关节或肘关节为支点的运笔特点体现在右手上,就决定了今体文字笔画延伸的这种规律,也就进一步的决定了今文各体总体向右上倾斜的字形结构。另外,书法学习首重执笔,执笔之法千差万别,而右手握管则是各种执笔之法共同默认的前提。
总之,今体文字笔画起收的形态、行笔的方向、字形结构、执笔方法等都是建立在右手的生理基础之上的,而与左手相悖。对一个左右手健全的人来说,书法学习中舍右手用左手则意味着他必须用左手去完成本来应由右手完成的任务,这就会使一些本来自然而然的书写效果,成为一种被刻意追求,甚至一种遥不可及的目标。我们并不否认特殊的用笔方式可以产生一种新的风格类型,但是任何新的风格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度之上的,即使那些不拘法度,以楚调自歌著称的逸品书家或书作,也必须以不谬风雅为前提,这种不拘法度是精熟于法的基础上的从心所欲。如果一个人只能用左手作书,那么基本法度的获取可能会大打折扣。
三、左手写字是一种误导
在中国古代,用哪只手写字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右手写字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一贯是理所当然的,这一观念开始动摇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事情。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强行改变左利手儿童使用左手的习惯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如口吃、跑调,甚至脑损伤等。而生活中左利手的孩子被扳矫最多的领域是写字,因此,强迫左利手孩子用右手写字也被认为是造成扳矫后遗症的罪魁祸首。以至于1949 年,法国心理学家维拉科瓦斯基在《语聋和被迫使用右手的左撇子》一文中明确的提出:家庭、学校、工作、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左撇子在所有日常活动中,特别是在书写方面,自由地使用有支配能力的左手,以及在体育活动和运动中自由地使用左脚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观念以尊重左利者的生理个性、身心健康,甚至不可侵犯的权利为依托,主张左利者用右手写字,博得了广泛的支持和社会影响。
其实,仔细考虑不难发现,这些学者是把左利手孩子用右手写字直接和口吃等不良影响对应了起来,而事实上并非是右手写字直接导致了口吃、跑调等病症,而是那种强迫式的、粗暴的矫正方式。这种对应与西方中世纪人们将左手与邪恶直接相连没有什么两样。许多人受这种理论的影响,允许孩子用左手写字,甚至以左撇子更聪明引以为傲,难免显得盲目。
允许左利手孩子用左手写字只是在写字的第一步上顺从了他们的天性,而把整个写字的过程推向了一种或无人指导,或瞎指挥的境地,因为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成熟的指导左利手孩子用左手写正字的方法。左手在以与右手相反的顺序书写相对于正字的镜像字时,才是顺应左手生理的,1880 年瑞士人卡尔 沃格特《从生理学观念看书写》的研究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后来许多西方人的研究都曾得出反写对左手来说是正常的书写的结论。正常的拼音文字尚且违背左手的生理,更何况在右手习惯下形成的具有更多变的笔画形态、更复杂的字形结构汉字! 长期的违背生理的运动是否同样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没有万能的上帝之手, 人的手之所以有不同的左右两只,就是因为两者有各自所适合的领域。对于左利手的孩子来说,在某些方面引导他们使用右手还是必要的,这并不等于压抑他们左利的天性。对右手的依赖是中国书法的特殊规律,这种规律与左手的生理相悖,在右手健全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选择左手。左利者用右手习书既是对书法特殊规律的顺应,也是对右手能力的开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