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1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短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为经典);*教(《*》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本土的宗教。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2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原

  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2、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

  世界主要的语言(***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前苏联加盟***)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教:教徒被称为*,产生与*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尔族、*多信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1)

——中考地理知识点3篇

中考地理知识点1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地球的大小:*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在,说明地球在。

  2、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纬)

  3、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来表示;以西为**,用符号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经)

  5、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1800经线:以东为**,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的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在所要判断的地点的相应经度标注在下面的数轴上,即可准确的判断出所在的半球。)

  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回归线:(23.50N),太阳直射的.最北点;(23.50S),太阳直射的最南点。 极圈:(66.50N),(66.50S) 低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极点:900。北极点是900N南极点是900S 7、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格式:(经度,纬度),例如:**(1160E,400N)

  9、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

  热带(23.50N-00-23.50S)、 南温带(23.50S-66.50S)、 北温带(23.50N-66.50N)、 南寒带(66.50S-900S)、 北寒带(66.50N-900N)

  如果你想让你住的地方永远昼夜*分,哪你应选择住在哪里?

  11三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13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14、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

  5 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 米

  ③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 ,表示坡缓;等高线 ,表示坡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表示山谷, 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 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中考地理知识点2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 ②四大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 运河

  亚洲与欧洲:山脉、河、海、山脉 、 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 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运河

  2、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 ② ③ 。

  海陆变迁的实例有:

  ③ ② ③

  3.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 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 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洋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与板块、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板块与板块的 红海将扩大:位于板块与板块的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2)

——初中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

初中地理中考的知识点1

  *气候

  一、*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

  1、冬季气温分布:

  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

  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

  2、夏季气温分布:

  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温差不大

  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原地势高

  二、*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

  1、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海陆位置,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

  2、时间分配

  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季长,年际变化大。

  成因:降水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有关

  三、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1.5月登陆,南岭以南,6月到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淮河流域,7-8月到达华北至东北,10月退出**

  2.东南降**,西北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

  四、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有各类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高寒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

  六、*主要灾害性天气

  1、寒潮

  发生于秋末,冬季,初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强冷空气入侵

  2、台风

  夏秋季节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流,西北太*洋最多

  3、旱涝

  春夏多旱,夏秋多涝,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暴雨

  4、沙尘暴

  冬春季,源于蒙古和我国的沙漠,在春季随风吹袭

  河流和湖泊

  一、内流区与外流区

  1、外流区区域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其供水区为外流区域

  2、内流区域

  最终末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其供水区为内流区域

  3、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主要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1、东北地区

  ******流量丰富,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长

  2、秦岭-淮河以北(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辽河,海河,黄河流量较小,汛期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

  3、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化水,含沙量小,无冰期

  4、西南地区(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初中地理中考的知识点2

  西亚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见世界地理P 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

  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

  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著名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绿洲农业的**植物:枣椰树——椰枣(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4、*国家:

  ⑴、西亚地区是*世界、居民是*人(白色人种)通用*语、信奉*教。

  ⑵、西亚是*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①、沙特*的麦加是*教创始人的诞生地,*教的圣城;

  ②、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5、石油宝库:

  ⑴、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⑵、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

  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②、输出地区或国家:

  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洋→**。往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⑴、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

  ⑵、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约居各大洲之首

  ⑶、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瑞典——制造业发达;挪威——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荷兰——花卉种植业发达,著名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⑴、欧洲西部三大著名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

  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

  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瑞士;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

  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

  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

  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国。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级地区

  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和北美**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极地区图在世界地理(下册)P 58)。

  ⑵、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

  ⑴、包括南极**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部分(南极地区图见世界地理(下册)P 59 )。

  ⑵、极地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⑶、极地动物: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等。

  ⑷、*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3)

——地理中考重要的知识点3篇

地理中考重要的知识点1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运动方向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周期产生的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

  注:认真看世界地理(上册) P49 图。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东北部,***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和北美**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和***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 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地理中考重要的知识点2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 **

  1、组成:**群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琉球群岛

  2、位置特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位于太*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3、经济特点:从**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5、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东**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二) 东南亚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农业生产:水稻(泰国、**、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3、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湄公河是亚洲流**家最多的河流

  4、、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1)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

  (2)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3)旅游资源丰富:曼谷佛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4)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1

  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原,地形*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地理高考知识点2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3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4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

  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了南下的冷气流)。

  ⒁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⒂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⒃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⒄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原小,年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⒆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⒇亚寒带针叶林在**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2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2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地理高考知识点5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地理高考知识点6

  复种指数问题:

  ①***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印度*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高;③交通便利; ④ 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高;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粮食单产高

地理高考知识点7

  1、发展*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地理高考知识点8

  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南方地区复习要点: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

  1几种农业类型的区分

  (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就为绿洲农业。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原和河套*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3)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高的河谷地带出现的农业类型,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就是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均气温低,因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有利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1南北方区域综合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定地理区域内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资源储存量及类型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一方面要求人们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区域开发和区域建设;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例如,通过灌溉,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等

  2.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系统地理主要是指高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则主要是指初中的世界地理和*地理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两者的科学分析的载体,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对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运用系统地理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区域地理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以及地理分布,就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例如,运用**构造理论解释山脉的形成以及火山、地震的发生;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释各地理区域的气候;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世界和*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等

  3.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地理的环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地形**着河流的流向,气候影响着河流的讯期,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对地形进行塑造,在特定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土壤和植被,最后在区域内形成特定的自然带自然带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表的分布规律,集中体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金融等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要素,构成了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高度发达的**工业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机械、化肥、农药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再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农业地域专门化生产、对世界工业布局(跨国公司)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发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而区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也对区域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等

  5.区域内各学科的综合:a.区域发展的历史与历史学科关系密切例如,长城出现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与历史上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民族矛盾有关;丝绸之路的兴盛,造就了敦煌艺术宝库等h.区域热点问题与**学科关系密切例如,中东问题、伊拉克战争、印巴冲突、阿富汗战争以及朝核问题等,不仅有历史的原因,而且还有深刻的****。

  1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山环水绕,*原内孕;气候冷湿,森林?茂密。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该地的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因此地表仍较湿润,也属湿润区。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并不是出现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虽然较高,融雪能力很强,但此时地表已无积雪。

  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可从水的来源、去处两大方面进行。沼泽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水的来源丰富,如降水丰富,易出现洪涝等。另外也因为水不易排走。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突出特点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以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可简要归纳为:地理(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机会,历史(侨乡、适逢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开放)催生了机会。

  **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虽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有显著的区别,其重工业和制造业不发达,制约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基础工业的发展。

  1北方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原、华北*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乌苏里江、***、嫩江、图们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

  (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提示:天池的成因?)

  (五)资源

  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2.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思考:长芦盐场晒盐的时间和有利条件?)

  3.其他资源:东北地区土地和森林资源丰富(提示:思考其成因?)。

  1北方地区人文地理概况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冬小麦(华北,why?)春小麦(东北,why?)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沿岸,why?)。

  (2)油料作物:花生(华北);(3)糖料作物:甜菜(东北,why?)。

  (4)经济作物: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5)纤维作物:亚麻(东北)。

  (6)水果: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 (8)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旱地农业为主;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东北*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是全国最大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影响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试评价东北*原、华北*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②生产技术落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加强技术改造;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产品类型;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黄土高原特色民居**;

  3.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朝*;宁夏、甘肃的*等。

  (四)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提示: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原: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注意: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体部分位于20°N-32°N和100°E-120°E之间;其相对位置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东至东海;南海以北,北至秦岭、淮河一线。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琼、港、澳、台、粤、桂、云(滇)湘、鄂、赣、浙、沪、闽的全部和川、皖、苏、豫、陕、甘的部分。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特征:*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原、丘陵面积广大,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原(我国地势最低的*原)江南丘陵(我国最大的丘陵)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喀斯特地貌广布)和横断山脉。(思考:横断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的成因?)

  3.土壤:以红壤为主(酸性较强、贫瘠),*原地区还有水稻土和紫色土。

  (提示:注意红壤的改良措施有哪些?)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常出现台风、风暴潮、伏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提示:一定要总结归纳出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该地上述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昆明准静止锋和江淮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巴山夜雨”的成因?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夏季高温及冬季温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部沿海地区有小部分季雨林。(思考:该植被成因?)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长江、赣江、湘江、岷江、淮河、京杭运河、**、钱塘江等

  (切记:勿忘归纳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淮河洪水泛滥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2.湖泊: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日月潭等

  (五)资源

  1.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如:攀枝花铁矿(煤矿)个旧锡矿、*果铝土矿、大余钨矿、铜仁汞矿、大冶铁矿、德兴铜矿等(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如: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安康等;**水系上游也有较多水电站。(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3.化学资源:***盐场(海南)布袋盐场(**、东南盐仓)。(提示:查找位置,并掌握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1南方地区人文地理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水稻(why?);

  (2)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地区);

  (3)糖料作物:甘蔗(台、闽、粤、桂、云、川);

  (4)经济林:竹、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蚕桑等;

  (5)水果:热带水果作物,如: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

  (6)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业

  (7)水产业: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海洋捕捞;(思考: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耕作方式和熟制: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重要的商品粮(成都*原、洞庭湖*原、江汉*原、鄱阳湖*原、太湖*原、**三角洲)桑蚕(太湖*原、**三角洲、成都*原)糖料作物(台、闽、粤、桂、云、川)油料作物(长江沿岸地区)棉花(江汉*原和长江三角洲)黄麻、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出口农产品(太湖*原、闽南三角、**三角洲)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原和**三角洲);(查地图册,落实其位置)。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地形、土壤和水源:长江中下游*原、**三角洲地势低*、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既灌溉便利,也有利于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基础: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高。

  B.不利条件:①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土壤: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思考:试评价长江中下游*原和**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如:沪宁杭工业区)南部沿**向型工业地带(**三角洲工业区、闽南三角工业区)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3.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

  (提示:归纳总结沪宁杭和**三角洲工业区工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别是什么?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南部沿**向型工业地带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1)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

  A.优势: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B.表现: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电力、****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主要工业中心: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等。(提示:通过查找地图册,归纳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海洋运输便利;③资源丰富;④劳力廉价且丰富;⑤巨大的互补空间。

  (3)南宁发展的区位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南宁地处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直接进出东南亚各国的“水陆门户”、“桥头堡”。

  B.交通条件优越,海洋运输和铁路交通便利;

  C.资源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E.与周围国家和地区互补空间大,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南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食:大米

  2.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四)交通

  传统-船舶;现代-船舶、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注意:查找地图册,进行落实)

  (五)主要城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福州、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3.红壤:(1)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

  (2)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9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理高考知识点10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5)

——中考化学的知识点3篇

中考化学的知识点1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23、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24、黑色CuO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25、BaCl2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中考化学的知识点2

  1、化合价的定义:

  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体现出的性质

  1)化合价与各元素化合时,该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数有关

  2)纯净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3)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其整体有化合价

  4)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整体的化合价

  5)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0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1)写法: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a)**号在前,正号不能省略

  b)数字在后,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2)读法:某元素(某原子团)的化合价为正/负n价

  a)先读**号,正号不能省略

  b)再读数字,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3、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零价要记全。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负三价的磷酸根。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4、化合价的应用

  1) 已知纯净物的化学式,确定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a)常规解法:利用纯净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

  b)化学式中出现原子团时,原子团整体的化合价是固定的,可利用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整体的化合价计算

  2) 已知组成纯净物各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纯净物的化学式

  a)确定化学式中元素的顺序:“金左非右氧最后”,“正前负后”

  b)确定各元素的角标:交叉法

  c)注意化成最简比

  d)出现原子团时,原子团是整体,给原子团加角标要加括号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6)

——初中地理的知识点3篇

初中地理的知识点1

  1.混淆我国**最北端和最东端。

  我国**最北端在***省漠河县北端的***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省***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错误地认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得到遏制,每年新增的人口不多”。

  我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较多。

  3.混淆“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我国人口最多的****”。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4.片面地认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山区面积所占比重过大,对经济发展往往不利,如种植业、交通受到限制,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山区也有它的优势,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在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采矿业、林业、旅游业等。

  5.混淆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因为那里纬度较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为那里海拔高。

  6.片面地认为“湿润区内的河流都是外流河,干旱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是看它最终是否注入海洋,即使是干旱区的河流,只要最后注入海洋,也为外流河。

  7.片面地认为“长江和黄河的水患,是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单方面造成的”。

  长江和黄河的水患,不是单一地受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影响,而是二者都有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除了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降水、地形等)影响外,与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等人类活动也有关。

  8.错误地认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同样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可以更新、再生、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但一旦遭受污染就可能失去其“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变得不可再生。

  9.片面地认为“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所以我国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均水*的1/2,而且我国在通常状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0.错误地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不能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能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华北地区本来就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如果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现象不加以改善,仍然会出现缺水问题。因此,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还要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多管齐下。

  11.混淆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对应的运输工具分别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管道。

  12.片面地认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均以资源丰富为前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是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发达的水陆交通等,本地区的资源并不丰富,但上海市依靠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并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的知识点2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原和三角洲。

  2、 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3、 南方地区有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还有“喀斯特地形”分布的云贵高原。

  4、 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糖料作物为甘蔗,水果主要为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还盛产茶、竹等。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 长***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3、 长江对长***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长***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它为长***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开放,它还为长***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4、 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5、 长三角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6、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长三角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同城效应”明显。

  7、 长三角拥有众多的景点,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还有水乡风貌特征的江苏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第三节 “东方明珠”----**和澳门

  1、 **与澳门作为我国两大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7年7月1号、1999年12月20号回归祖国怀抱。

  2、 **、澳门地处***的东南端,与广东省相邻,分别位于**口的东、西两侧。(东港西澳)

  3、 **面临严峻的“人多地狭”问题,采取了“上天下海”等措施缓解矛盾。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4、 **是世界著名的**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澳门*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5、 祖**地与**的经济合作模式称为“前店后厂”,珠三角为**提供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厂房等,**主要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省

  1、 **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等许多小岛。

  2、 **岛北部濒临东海,南部濒临南海,西部隔**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部濒临太*洋。

  3、 **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4、 **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纵贯南北,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这里也是人口集中区。

  5、 **岛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山脉东侧降**于西部*原(地形因素)

  6、 **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7、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

  8、 **省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9、 **经济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都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

  20世纪60—90 年代,**发展普通工业产品加工,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初中地理的知识点3

  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 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原和华北*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 气候

  1、 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 黑土地和黄土地

  1、 东北*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原称为“黑土地”

  2、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原。黄土高原、华北*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3、 “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

?

黑土地

黄土地

位置

东北*原

华北*原、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

地形

东北*原

黄土高原、华北*原

温度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

干湿区

湿润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和湿润区

生态环境问题

黑土流失、土层变薄,

肥力下降,沼泽湿地,森林破坏严重

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

  五、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 自然条件

  1、 北方地区*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 主要作物

  1、 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灾害

  1、 灾害及成因:华北*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3篇(扩展7)

——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3篇

地理初中知识点总结1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一

  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3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 道, 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 道, 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 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个球体,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