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大学,意思是古代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现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欢迎大家分享。
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国家办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授权可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大学;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22个院(课部),62个本科专业,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38个,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六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19个,一级学科授权点18个,以上学科涵盖授权学科门类8个。
此外还有工程硕士学科领域15个;高校教师专业13个;现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建校以来,先后有60多名院士在校任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有教职员工2950人,其中教授349人,副教授58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6个,自2003年进入“楚天学者计划”以来,我校共有9位教授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9个学科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6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博士生导师124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有各类在校生4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0856人。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从此揭开了中国地质大学办学史上新的一页。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和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和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先进技术,将学校的优秀的教学资源传送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习中心和教学终端,使单向的教和学的.模式变为实时或非实时、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模式,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007年7月,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审议通过,决定组建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统筹管理网络、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开办以来,认真贯彻执行“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十六字方针,学校就网络教育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整合、优化工作流程,积极做好远程教育服务体系、远程教育硬件、网上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等支持网上教学需要的基础建设工作。为远程与继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目前,学校投入近4000万元,建成了覆盖所有办公、教学、实验、学生、教工宿舍等楼群的千兆校园网络;新建成的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大楼,办公面积近4000平方米,搭建了支持网上教学和教务管理的网络教育平台;自主开发并引进了400余门网络课件。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办法,在全国各地已设立或正在建立近40个校外学习中心。
学院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开办专科、本科、选修课程等办学层次。学院依托学校各院系办学,将名师名课程有机地整合到网络教育平台上,并采取面授、网上学习、课下辅导、网上实时与非实时辅导答疑、实验实习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和目标。
2007年底,正式注册的学生已达到20000余名,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达到了规定的教学要求,可取得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专科、本科文凭或单科课程学分(成绩),国家实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并承认其学历。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可获得相应的学位。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依托大学的办学优势,整合校内外优秀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服务。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多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学校1956年开始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在学历层次上,既有高中起点本科、专科,也有专科起点本科。学习形式有函授、夜大学等,现在校生近6000名。
在校外设有函授站、教学站,现开设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本专科专业近40个。学校坚持以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坚持面向社会经济的办学方向,与国土资源部系统以及大型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及大中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已培养培训各类社会急需人才4万多名。
中国地质大学成人教育按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及要求,重新对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同时在日常教学运行、学生学籍、学生管理、校外函授站、教学站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使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充分依托学校的学科和资源优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主动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革的需求,不断地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办学实践中,成人教育学院发扬学校的优良学风和严格管理传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方针,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注重教学实践性环节,大力开展二课活动,加强学生应用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可喜成果。
面临新世纪的历史机遇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在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肩负重托,再创辉煌。
未来十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建一套更富活力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产业化运作机制为主导的办学体制;建立一个教学手段先进,育人环境优良的办学园区;建设一个团结、创新、规范、高效的学习型管理组织;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建立一套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核心,高中后学历教育适度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并举的高层次、高质量的终身教育体系。
院系介绍
计算机科学系
由计算机软件教研室和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室组成。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我系现有教师28人:教授2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7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3人,其他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现有“计算机软件及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硕士点。
我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20多门课程,如:离散数学、组合数学、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原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等。正式出版教材3部,校内教材2部,实习教材2部。
我系目前的研究领域有:智能计算(包括分布式计算、遗传算法、演化算法等)、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演化硬件、以及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等。近年来承担2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新技术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原地矿部科技攻关项目等。在计算机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检索文章12篇,EI检索文章20余篇
计算机应用系
成立于2006年9月,重组于2009年9月,由原计算机应用系和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主要负责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点建设,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VC++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数据库原理》课程建设。
现有师资力量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7人。
目前的应用系以吴冲龙教授、戴光明、朱莉教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经形成,全系教师正以饱满的激情和崭新的意志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