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精选17篇)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精选17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欢迎阅读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哭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2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幸福的小猪一家:猪爸爸,猪妈妈和三只小猪——猪老实、猪精明和猪美丽。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小猪们长大了。爸爸妈妈商量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该让孩子们出去闯闯了。于是,他们决定分别给孩子们100块钱,让孩子们走出大森林,各自开创自己的生活。

  四只小猪忧伤地背着行李,依依不舍地告别爸爸妈妈,步履沉重地离开大森林,出去闯世界去了……

  猪老实诚实厚道,宽以待人,来到一个药店打工。他工作踏实,把药店打理得有条有理;服务又热情周到,深得顾客的称赞和老板的器重,生意越做越大,不久便当上了小老板,有了豪华轿车和豪华别墅。

  猪精明爱动脑筋,鬼点子多。离开家后,他便拿那100块钱当本钱做小本生意,来养活自己。他发现现在有钱人多了,驾车出游已是寻常事,便在著名的旅游区旁开了个小饭店。他利用水库里丰富的鱼资源,精心配制烹调,打响了“猪记鱼头汤”的品牌,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游客及居民都慕名来喝他的`鱼头汤,生意很红火。几年后,他就住进了别墅式的五层楼房。

  猪美丽,她虽然漂亮,但很懒惰。她用那100块钱租房子,买化妆品。不到一个月,钱就花光了,只好出去找工作:进发廊当洗头妹,太受气;去饭店当洗碗工,太脏;上超市当导购员,站立时间太长…………就这样,她成了无业游民,只得靠政府救济活命。

  记着吧: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靠勤劳创造。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3

  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东西打动了我。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年前发生的事情。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白天因为贪婪,半夜里,疾病把我从梦中拉了出来。我感到头痛,上下热。妈妈被我的呻吟惊醒,连忙问道:“儿子,怎么了?“我感到不安。妈妈立刻用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头,然后用温度计走进客厅,弄得腋下。“嘿,三十九度七度。“妈妈什么也没说,帮我穿上衣服。在医院里,妈妈匆匆登记,带我去看医生,最后带我去输液室输液。护士把我推进病房后,已经凌晨三点了,我又累又困,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雪已经停了,我的病好多了。这时,我看到了最感人的场面——母亲坐在一张小凳子上,躺在睡床的边缘,转过身来,看到床头柜上有很多药和食物,我知道妈妈睡觉时给了我。床头柜上有张纸条,我拿着它读着:“儿子,以后注意你的身体。“一看到这张纸条,我的眼泪就流在眼睛里,终于忍不住出来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两年了,但我仍然记得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妈妈对我的好意我永远不会忘记。

  星期天下午,妈妈来接我去儿童宫上学,经过了我家附近的菜场,妈妈说我要去买食物,我不愿意在园艺市场门口等。突然,在喧闹的声音中,我的眼睛不小心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的年龄和我差不多,穿着已经黄色的白衬衫,一双明亮的眼睛盯着手中的一本书,显得很迷人。旁边有一个卖食物的中年妇女,她尖叫着说,当很多人太忙的时候,就会叫孩子拿着书去看,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把书放在她手里帮忙,显然这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

  他拿着书读着,但有时被母亲打电话,没事,回到长椅上继续看书。他能够集中精力在这么吵杂的地方读书,如果是为了我,我会被这种吵闹的声音困扰,更不用说看书了,我想,在家做作业时,只要隔壁房间的电视声音播放节目,我就会马上分心,一直想着我的动画片。但是她真的能专心在这么吵杂的园艺市场上看书,我真的不明白!也许她已经习惯了。不管怎么说,我佩服她能读懂这样的环境,也能帮妈妈做点什么,让我很感动。

  这时,妈妈买了食物走过来,我把刚才看到的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要向她学习,她在这样嘈杂饥饿的环境中读书不容易,这意味着她很决心,不会被其他事情打扰,学习会像她一样,那么你的成绩就会提高,学习也会提高。“听了妈妈的话,我点头,心里预先定好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感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情。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闪烁着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照亮了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心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我永远也忘不了。

  那是一个小雨的下午,一对母女一起出去散步。那时空气比较潮湿,散发着泥土的香味。绿叶上也有几滴小小的水,给绿叶增添了一点甜味。花也一个接一个地微笑着。天空如此蔚蓝,空气如此清新,连小昆虫也享受大自然。人们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出去了,给这幅美丽的画增添了很多活力。小女孩跑了又唱,就像春天美丽动人的蝴蝶。他跑着,跳着,跳着,唱着歌,很快就来到了他们要经过的街道的一边。路上还有些水,看起来很滑。他小心地拿起裤子,一步一步地走着。他看到母亲要来的时候,远远地对母亲喊道:“妈妈,这条路很滑,小心点!”说完后,她对可爱的妈妈笑了。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反映了关心别人的小女孩的善良精神。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却能反映出她对母亲的爱。我看过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孩子,关心别人,有快乐可与人分享,别人有麻烦可与她分享,最终赢得了幸福的生活。还有一个学生,从小受人尊敬的母亲,母亲互相依赖,但他上了大学,照顾母亲?他下定决心要带他母亲上大学。他的孝心终于打动了校长,把母亲带到学校的例外。你看,照顾别人,尊敬老人,这种美德得到了人们的赞扬。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长长的回味,大家都关心别人,尊敬自己的长辈,所以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4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著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著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

  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5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发生着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也许就在你身边。

  偶尔的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动,匆忙之余将它记了下来,无论好与不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因为那的确是一个很特别的,很真实的故事 ……

  他和她的相识是在一个宴会上,那时的她年轻美丽,身边有很多追求者,而他却是一个很普通人。因此,当宴会结束,他邀请她一块去喝咖啡的时候,她很吃惊,然而,出于礼貌,她还是答应了。

  坐在咖啡馆里,两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尴尬,没有什么话题,她只想尽快结束,好回去。但当小姐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他却突然说:“麻烦你那点盐过来,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当时,她都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以至于他的脸都红了。

  小姐把盐拿过来了他放了点进去,慢慢的喝着。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于是很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加盐呢?”他沉默了一会,很慢地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小时候,我家住在海边,我老是在海里泡着,海浪打过来,海水涌进嘴里,又苦又咸。现在,很久没回家了,咖啡里加盐,就算是想家的一种表现吧,以把距离拉近一点。”

  她突然被打动了,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男人在她面前说想家,她认为,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顾家的男人,而顾家的男人必定是爱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种倾诉的欲望,跟他说起了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冷冰冰的气氛渐渐的变得融洽起来,两个人聊了很久,并且,她没有拒绝他送她回家。

  此后,两人频繁的约会,她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大度,细心,体贴,符合它所欣赏的所有的优秀男人应该具有的特性。她暗自庆幸,幸亏当时的礼貌,才没有和他擦肩而过。她带他去遍了城里的每家咖啡馆,每次都是她说:“请拿些盐来好吗?我的朋友喜欢咖啡里加盐。”再后来,就像童话书里所写的一样。“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确实过得很幸福,而且一过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

  故事似乎要结束了,如果没有那封信的话。

  那封信是他临终前写的,写给她的:“原谅我一直都在骗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喝咖啡吗?当时气氛差极了,我很难受,也很紧张,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对小姐说拿些盐来,竟然说出来了,只好将错就错。没想到竟引起你的好奇心,这一下,让我喝了半辈子的加盐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诉你,可怕你会生气,会离开我。

  可现在我不怕了,因为我要死了,死人总是很容易被原谅的,对不对?今生得到你是我最大的荣幸,如果有来生,我还希望能娶到你,只是,我可不想在何加盐的咖啡,那味道,有多难喝。咖啡里加盐,我当时怎么想出来的! ”信的内容很令她吃惊,同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诉他:“她是多么高兴,有人为了她,能够做出这样的一生一世的欺骗……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6

  十九岁那年,他因为意外伤人,被判了5年。

  从他进监狱的那天起,就再也没有人来探望过他。母亲从他小时候就开始守寡,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长大,却没想到他才过十八岁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让母亲伤透了心,他理解母亲,可是现在的他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一年的冬天,他收到了一件毛衣,不用想,这肯定是母亲带过来的,衣服的口袋上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扭扭捏捏的写了两行字:好好改造,争取出狱做个好人。

  摸着厚厚的毛衣,他看着纸条流下了热泪。母亲曾教育自己,越是困难,就越要活的更开心,母亲的话他此刻铭记于心。

  此后的几年,母亲仍旧没来看过他一眼,但每年的冬天,都会收到一件新织的毛衣,还有那张几个字的`纸条。这就是他努力改造的动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提前半年刑满释放。 带着仅有的财产4件大毛衣,他回到了家,家里的们上了锁,锁上锈迹斑斑,很明显,这里很久没有人在了。他慌了神,急忙找到邻居,邻居告诉他,母亲已经走了。他的脑子炸了个雷,怎么可能!才刚收到母亲的毛衣,怎么会就走了?而且母亲还不到50岁,有没有病痛,这绝不可能!邻居摇摇头,把他带到了一片荒地上,他清楚看到了杂草丛中,母亲的名字刻在墓碑里。

  邻居告诉他,母亲为了给伤者赔偿医药费,去水泥厂扛水泥,结果不小心患上了肺病, 第二天,他把老房子卖了,远走他乡,外出闯荡。时间过得很快。一晃5年又过去了,他在县城开了一家餐馆,还取了一个当地的女孩做妻子。

  小饭馆的生意很不错,因为物美价廉,妻子为人也和善,小两口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日子倒也过得很滋润。不久后,有一个踩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脚有点歪,用手比划着,意思是给他们供应蔬菜和肉类,保证新鲜,价格还便宜。老人看起来是个哑巴,脸上的伤疤让她显得很丑陋。妻子不同意,怕老人身体有病,那事情就严重了。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答应了下来,还热心的买了两个包子给老人家,因为面前的老人让她想起了早已死去的母亲。 老人很讲信用,每次都准时把菜送来,价格也从来没涨,反倒比别人家的货便宜很多。他经常请老人家在自己的餐馆吃饭,但老人很少答应,不知怎的,每每看到老人,每次都想到自己的母亲,也许是自己太过于思念母亲了吧,他想对老人好一些。

  这样又过了两年,他的饭馆开了分店,赚钱买了车子和房子,但送菜的,依旧是那个老人。又过了一个多月,老人不明原因的没有送菜过来,导致他只好自己去采购,他意外的发现,菜市批发的货都比老人的要贵一些,他不知道老人这么赚的钱?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老人。

  他心里莫名的慌张,辗转打听了许久,他找到了老人的住址。推开门,阴暗狭窄的房间有点潮湿,老人在床上躺着,骨瘦如柴。老人看到他,眼睛都发亮了,想起来。却又没有力气,伸手握紧了他的手,老人张嘴想说些什么,也没说出来。他急忙拿出准备好的饺子递给老人,老人却只是看着他发呆。他四下打量着房间,墙上的老照片,竟是他和母亲的合影!他忙问老人是谁,老人怔怔的说了一句:我的儿啊!它彻底惊呆了,眼前的老人,竟是自己的母亲。母子两抱在一起嚎啕大哭了很久。原来母亲生在还债的时候生了病,为了不拖累儿子,跟邻居说了,告诉他已经去世的消息,好让你死心。可是母亲一直放心不下他,知道他在这里做了餐馆,又忍不住来帮送菜。三天后,母亲安然的走了,留下他狠狠的哭了一场,可是,一切都不会能从头再来。

  百善孝为先,父母的爱才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尽孝应趁早,莫等白了头,空悲切!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7

  人间冷暖往往显现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上。

  在江南一个镇子上,有一条饮食一条街,路的两旁坐落着的全是饭店、食品店、水果店、茶馆等。

  已到了打烊时分,此街上的悦来小食馆里,老板云嫂和服务员小苏姑娘正在厅里收拾,一会儿就该下班了。就在此时,颤颤巍巍地进来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她对小苏说:“姑娘!我想喝一碗汤,可是我只有两块钱,行吗?”显然,她是在恳求。

  在现在这个高物价的时代,哪里还有两块钱的一碗汤?可是,小苏看着这位比自己的奶奶年岁都不小的老人,她却不忍予以拒绝。“这位老奶奶独自出来要喝碗汤,肯定有她的难处。就给她一碗蛋花汤,不够的钱自己垫上。”她这样想着,就从出饭口向里面的灶间喊了一声:“蛋花汤一碗!”

  汤上来了,当老太太看到汤里满是蛋花时,急忙说:“我不要鸡蛋,我只有两块,钱不够!”

  “老奶奶!这碗汤就是两块钱,您就放心慢慢喝吧!”小苏和气地对老太太解释。

  “唉!还是你们这个店好啊,有两块钱的.汤。我刚才去了好几家了,他们都说没有!”老太太边喝着汤、边嘟囔着。

  老太太喝完汤,满意地走了。

  小苏拿着老太太的两块钱和自己垫上的三块钱,走到柜台前去交给云嫂。谁知云嫂仅仅收了那两张皱皱巴巴的一元纸币,却用手挡住了小苏递来的另外三元钱,她说:“刚才的一幕,我看得真真的,这位老太太就像我奶奶一样的年纪,即使白让她喝碗汤又算什么?不过,她看上去虽然没钱、却又很自觉,若是不收钱她肯定也不喝汤,就收了她的两块,你不用垫钱。”

  她想了一下,随后又对小苏说:“记住,以后她若再来时,还让她喝蛋花汤,即便她只有一元钱。”

  这一碗蛋花汤虽不起眼儿,但是,其中却盛满着浓浓的人间情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真是难能可贵呀!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8

  悠悠熊,你说思念是什么?

  思念是浓浓的情谊,思念是永远的牵挂,思念是冬生的萤火绳……

  冬生知道,凉凉最喜欢萤火虫。

  所以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凉凉要去北方。

  妈妈给冬生的答案很简单:“凉凉她爸的羊绒衫生意做大了,北方冷,生意好做呀!”

  可冬生还是想不明白:凉凉最喜欢萤火虫,为什么还要去那么冷的北方呢?

  萤火虫怕冷。奶奶说过,北方,很少有萤火虫的。

  萤火虫喜欢水。每年夏天的池塘边、小河畔,太阳刚刚落下,便是萤火虫最热闹的时候。它们从白天毫不起眼的黑甲虫变成令人惊叹的星点,在夏夜中闪烁、飞舞:一明,一暗;忽明,忽暗;明明,暗暗——数不清的萤火虫用它们的小小光亮轻触着夜的肌肤,夜于是醒了、痒了、笑了。

  一年一年又一年,冬生和凉凉的暑假,几乎每一个晚上,都能一起在萤火虫之光织成的网里,看见夜的笑容。冬生给凉凉捉萤火虫,就好像在点夜的酒窝,一个一个又一个;凉凉抱着装满萤火虫的玻璃瓶,像抱着装满金珠银珠的宝贝,每次都笑得好开心。

  北方的夜,也会笑吗?

  凉凉刚走的那段时间,冬生常常跟她通电话。

  一开始,凉凉说北方好干,她的脸天天都像被人揪着,绷得紧紧的。冬生摸摸自己的脸,软软的、润润的,像是被人用手心捧着。冬生就说:“还是在家里好。”凉凉跟着就说:“我想回家……”

  可慢慢地,凉凉说的话变了。她说北方的树好高,路好直,天好蓝。冬生跑到屋外面,看见池塘边瘦瘦矮矮的柳树,柳树下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雾蒙蒙白茫茫的天空。等他再给凉凉打电话时,就说:“树还是矮的好爬,路还是弯的好玩儿,天还是白的好看。凉凉,还是在家里好。”可凉凉像是没听见,自顾自地在电话的那一端兴奋地喊:“刮大风了,冬生。你知道吗,北方的风好大!今天放学,我和李萌萌的帽子都被风吹跑了!”

  再后来,冬生给凉凉打电话时,她常常不在家。她妈妈总是说:“凉凉跟李萌萌去上钢琴课了。”“凉凉跟李萌萌去动物园了。”“凉凉去给李萌萌过生日了。”

  冬生不再那么勤地给凉凉打电话了。倒是奶奶常常想起来,念叨着:“冬生,天冷了,多穿点儿。哎呀,凉凉在北方,不知道有多冷呢!你给她打个电话……”

  奶奶正说着,冬生不耐烦了:“您自己打吧!我忙着呢!”

  是啊,冬生也很忙的:他要和隔壁的二妞去烤红薯,和表妹倩倩去牵小羊,还要和刚子哥去玩斗鸡打仗。冬天刚刚到,他要趁还没冷到手脚发僵,拼命地去玩、去疯、去跑。

  凉凉给冬生打电话的时候,也经常找不到冬生了。

  每次路过池塘边、小河畔,冬生故意跑得特别快。现在已经是冬天,这里不再有萤火虫了。萤火虫的身影就像是慢慢飞到天上的肥皂泡,轻轻破掉,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冬天渐渐深了,大家不管穿得多厚,也开始觉得手脚发僵。冬天生的冬生,也该过生日了。

  奇怪的是,冬生生日这一天,他却不见了。奶奶和妈妈给他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连在县城打工的爸爸也特地腾出时间回来陪他。十岁,用奶奶的话说,是孩子的大生日啊!妈妈招呼了二妞、刚子一块儿来吃饭,一屋子人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冬生回来。和冬生在同一所小学念书的倩倩回来说,一放学冬生就跑了,喊也喊不住。

  等冬生到家,已经是半夜,二妞他们早散了。爸爸看见慢吞吞蹭进屋门的冬生,抄起笤帚就要打。妈妈护着冬生,一把拉过他,发觉他的手冷得像冰。奶奶把他拉到灯下面一看,才发现他整张小脸都冻得通红。

  冬生真是冻坏了。他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浑身上下还是一阵冷,又一阵热。他的脑子迷迷糊糊的,眼前好像从夏天里招来了一群萤火虫,一会儿亮,一会儿暗,让他什么也看不清。他听到有人在说话,像是妈妈,又像是奶奶,还有一个声音细细的,好像……凉凉?不,凉凉已经去北方了,那里树好高,路好直,天好蓝啊……不,是凉凉回来了!她回来给冬生过生日了!每年冬生的生日,都是和凉凉一起过的。如果没有凉凉,生日还有什么好过的呢?冬生宁愿躲在村口的小桥下……可他又害怕,害怕凉凉真的把他忘了,凉凉现在有李萌萌了。虽然冬生也有二妞、倩倩和刚子哥,但是他不会忘了凉凉,永远不会……还有萤火虫,凉凉,你还记得萤火虫吗?

  妈妈和奶奶守在冬生的身旁,熬了大半夜,终于忍不住睡着了。冬生的两只手不知不觉地在被窝里合在了一起,他搓啊、搓啊,像是在搓一条绳子。那真是一条绳子,一条闪烁着黄绿色光芒的绳子,就好像一只萤火虫紧跟着另一只萤火虫,一只跟着一只,一只跟着一只,从冬生的手掌间飞了出来。一条萤火绳,像是一条暖暖的藤,从冬生的被窝里钻了出来,绕过冬生,绕过妈妈和奶奶,爬下了床,爬上了窗,爬出了屋子……

  萤火虫飞啊,萤火虫飞啊,凉凉最喜欢萤火虫的。萤火绳,去吧,把冬生的思念带到遥远的北方去,带到凉凉的身边去。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可别忘了,别连萤火虫的夜晚一起忘了呀……

  冬天的'夜,又冷又黑。谁也没有看见,在漆黑如铁的冬夜里,有一条细细的闪着萤火虫光芒的绳子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延伸,穿过池塘,穿过小河,穿过桥和山。如果仔细看,萤火绳在池塘边轻轻绕了一个圈,打了一个结;在小河畔又绕了一个圈,打了一个结;还有那棵矮矮的柳树下,那条弯弯的小路上,那些冬生和凉凉一起欢笑过的地方……萤火绳打了一个又一个结,就好像穿着一颗又一颗珠子,那黄绿色的光芒更亮了,一闪、一闪,像是在说话。

  凉凉,冬生很想你,你想冬生吗?

  冬生也想去看看北方,看北方好大好大的风,看帽子在风里飞。冬生只是假装不再想凉凉,假装的。可到过生日的时候,冬生没办法假装了,他多想凉凉回来跟他一起过生日,一起吃奶奶做的糖饼,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只要在一起,就好了。

  这一夜,萤火绳不知道穿越了几千公里,却毫不疲惫。它终于来到了遥远而寒冷的北方城市里,顺着覆盖着积雪的街道继续往前、左转、直走、右转……当它来到凉凉家的楼下,它那黄绿色的光芒忽然炽热起来,变成了迷人的橘红色,沿着高楼的墙壁往上攀登。

  十七楼,凉凉家的窗户紧紧地关着。凉凉已经睡了。可这是谁在敲她的窗户?是谁在叫她的名字?

  凉凉,凉凉……

  凉凉迷迷糊糊地爬起来,有些迟疑地打开窗户,一条闪光的绳子立即滑进了她的房间。无数的萤火虫——闪烁着橘红色光芒的萤火虫从绳子上飞腾起来,瞬间便点亮了凉凉的整个房间。

  一闪,一闪;忽明,忽暗。那么温柔,如此温暖。

  “冬生……冬生!”凉凉低下头,抚摸着萤火绳上那一个个熠熠闪光的绳结,轻轻地喊。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9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幸福的小猪一家:猪爸爸,猪妈妈和三只小猪——猪老实、猪精明和猪美丽。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小猪们长大了。爸爸妈妈商量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该让孩子们出去闯闯了。于是,他们决定分别给孩子们100块钱,让孩子们走出大森林,各自开创自己的生活。

  四只小猪忧伤地背着行李,依依不舍地告别爸爸妈妈,步履沉重地离开大森林,出去闯世界去了……

  猪老实诚实厚道,宽以待人,来到一个药店打工。他工作踏实,把药店打理得有条有理;服务又热情周到,深得顾客的称赞和老板的器重,生意越做越大,不久便当上了小老板,有了豪华轿车和豪华别墅。

  猪精明爱动脑筋,鬼点子多。离开家后,他便拿那100块钱当本钱做小本生意,来养活自己。他发现现在有钱人多了,驾车出游已是寻常事,便在著名的旅游区旁开了个小饭店。他利用水库里丰富的鱼资源,精心配制烹调,打响了“猪记鱼头汤”的品牌,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游客及居民都慕名来喝他的鱼头汤,生意很红火。几年后,他就住进了别墅式的五层楼房。

  猪美丽,她虽然漂亮,但很懒惰。她用那100块钱租房子,买化妆品。不到一个月,钱就花光了,只好出去找工作:进发廊当洗头妹,太受气;去饭店当洗碗工,太脏;上超市当导购员,站立时间太长……就这样,她成了无业游民,只得靠政府救济活命。

  记着吧: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靠勤劳创造。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0

  潘安是我们小区的好孩子,人很善良,有点害羞,而且平时也吃腻了鱼,鱼也不敢杀自己。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大楼里的人突然吸烟,邻居们闻到了烟味,就跑了下来。 “老! 」一个人叫道。 当时大家都以为老人着火了,但叔叔还是睡在家里! 人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谈话,谁去救叔叔。

  “林,去吧。 "

  “为什么? "

  “你是叔叔的门,那时候应该叫醒叔叔。 "

  那云应该走得更远。 "

  为什么啊? "

  “为什么要帮叔叔喝汤! 不要关掉煤气? —是啊

  ......

  正当大家争吵的时候,潘安走过来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

  “叔叔的`房子着火了,但是叔叔在家睡觉! 但是没有人愿意救叔叔。琳道。

  潘安看着黑烟越来越浓,说:“我去! "

  “潘……“大家的话还没说完,已经冲进烟雾弥漫的走廊,大家立刻打119。 十分钟后119辆车来了,人们还没看到,开始担心什么也不会发生。 又过了10分钟,大家听到熟悉的声音:“来帮忙! 是潘安,是他! 他是一个70多岁的爷爷,来自每个人。

  萧安,你难吗。 "

  “潘安,你真是不可思议!"

  ......

  “别再说了,赶紧送叔叔去医院! 我不在乎。 "

  嘿。 “大家带叔叔去医院后,发现一块布,包扎伤口,甚至没有去医院。

  我看见他站在窗口,留下两行眼泪。 我对他印象深刻。 每当我再次站在那个窗口,想起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里会有多少人像他、拥有者和豪尔的品质一样,都不需要这样的性格? 潘和沙威都是我们研究的例子。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1

  到文峰咸膜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邵兰云和傅志国忙得不可开交。

  一次,一位顾客吃完后给钱,邵兰云两手是面,傅志国两手是水,谁都腾不出手。这时,傅志国说,就把钱放在旁边的桌上吧。下一个顾客付账时,夫妻俩还是忙得腾不出手。就这样,到餐店打烊时。桌子上堆成了一个钱币小山丘。

  第二天、第三天,又是如此。半个月下来,顾客养成了习惯,吃完就把钱朝那里一放。后来,傅志国拿了一个小铁盒,放在了桌子上,方便顾客塞钱。邵兰云问丈夫:“咱们就这样一直收下去?”傅志国憨憨一笑:“你看,咱们现在忙得哪有功夫收钱?先就这么着吧。再说了,一边收钱一边做膜,多不卫生。”邵兰云想想也是,现在店里请不起人手,只能这么着,但她还是有些不放心:“会不会有人少给呢?咱这是小本生意,挣钱也不容易。”傅志国想了想,有把握地说:“咱相信别人,别人也会相信咱。”邵兰云也没说什么,但不久出现的一件事,证明了她的担心。

  一天,一位穿着有些破旧的顾客。吃完饭,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硬币,数也没数,就朝铁盒里一放,“哗”地一声,吸引了邵兰云和傅志国的目光:他给的全是一角的硬币。打烊时,两人一数钱,觉得有些不对头,一角的硬币总共只有20个,但那位顾客吃了3块钱的东西。傅志国这才回忆起,那位顾客给钱时,表情有些慌张。邵兰云说:“看来真有人……”傅志国连忙打断她的猜测:

  “或许他有难处。不是存心的。做生意就是和气生财,全当帮人家了。”邵兰云点点头,要不是真有难处。谁会为块儿八毛的钱做手脚,只要以诚待客,总能真心换真心。

  慢慢地,夫妻俩跟老主顾都熟悉起来。一次,邵兰云到工商局去办手续,推开门后愣住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个个眼熟。工作人员看到她,也愣住了。两秒钟之后,邵兰云和工作人员都笑了,原来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常到邵兰云店里吃咸膜,当然眼熟了。接着,邵兰云拿着表敲开另一间办公室的门。相同的事情又发生了。邵兰云乐开了,没想到,自己的顾客到处都是呀!工作人员一边夸她家的咸膜好吃,一边帮她填表。

  不光夫妻俩跟顾客的关系越来越亲,连儿子正龙耳濡目染也能跟顾客打成一片。一次,邵兰云对一位来吃饭的.女孩说:“闺女,来了!”正在擦桌子的正龙立即走过来说:“姐姐,这边坐。”顾客笑成了花,这里不光有最养胃的家常饭,还有更暖心的店主,真像到了家一样。

  要把顾客当成家人,夫妻俩一心想着怎么把店经营得更好,倒觉得亲手收不收钱的事儿不重要了。一天,店里的顾客特别多,忙着收拾碗筷的傅志国用眼睛的余光无意中注意到有个男顾客没给钱就走了。傅志国没说什么。继续干自己的活。第二天。那个男顾客又来了,傅志国不得不留了意,就在男顾客放下碗筷的时候。他看到男顾客朝钱盒里放了两份钱。傅志国心里一热。然后扭过了头。从此。顾客在给钱的时候,傅志国再也没有看过,信任就是心灵的互换,真心换真心,钱盒在他和妻子眼里,只是个盒子了。

  倒是来店里吃饭的新顾客极不习惯。一次,一位顾客没有零钱,拿出了一张50块钱的大钞。等着老板找钱。傅志国埋头擦桌子,就说:“你把钱放在钱盒里,自己从里面拿零钱。”顾客睁大了眼睛,一脸害怕的样子,这年头哪还有这样的事,你去买东西,卖家都要拿着钱要用手指摸几遍。在阳光下照几遍,这老板不会这么“傻”吧,他连连摆手:“还是你来找吧。”傅志国给他找了钱,笑着说:“下次,你可要完全‘自助’了。”顾客走时,自言自语:“有意思,现在还真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老板“不收钱”,还真稀奇,咸膜店的名声更大了。

  自助的不光有饭钱,还有食物。后来人多时,傅志国忙不过来,就索性让顾客自己去盛稀饭,自取咸膜,一碗不够,自己再盛,一份不够,自己再取,想吃什么吃什么。这样,傅志国不光自己省了劲,顾客也更加随意自在了,这吃的不光是地道的家常饭。还吃出了家的味道,家的亲情。做生意时间长了。傅志国悟出了一个道理:三流的生意经营产品,二流的生意经营文化,一流的是生意经营情感。

  古风有望发扬光大

  就在2009年,文峰菜市成膜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升级成了兰馨饭庄。

  随着对餐饮门道悟得越来越精,夫妻俩又有了新的发现。现代人晚上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在外面就餐。店里已经有了早上中午的餐点,晚上的还没有,不如做些家常小炒或就酒之类的小菜,将早中晚三顿的饭食全部串连起来,有积累这么多年的人缘,生意绝对没问题。

  2009年初,兰馨饭庄的扁牌高高地挂上了,夫妻俩把钱盒郑重地放在了桌子上,他们认为:新店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有些是要变的。但哪些事情要变哪些不变,夫妻俩产生了分岐。傅志国认为新店要不断地融入现代经营理念,少些家庭式经营,属改革派:邵兰云认为,现代的东西有时没有人情味,不一定就是好的,饭庄经营还是以安稳为好,属保守派。

  2010年,新的变化在进行。一天,傅志国到菜场买菜,心里久藏的担心涌上来:虽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吃的东西反而让人没有安全感了,肉食动物喂激素,蔬菜瓜果打农药。如果能养殖或种植出全天然的绿色食品,不是给饭庄从源头上提供了有力的食品保障了吗?他立即把想法跟邵兰云说了,没想到邵兰云摇摇头:“虽说这是个好主意,但有点不现实,两个人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全是一碗米一碗饭做出来的,拿辛苦钱去做这种风险大的投资,心里不踏实。”傅志国一听妻子这么说,有些不悦。可时间一长,细想想,妻子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道理,想法也慢慢搁浅了。

  不久,傅志国的一个新想法又出来了。为了饭庄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了减轻妻子的辛苦,傅志国多招了几名店员,本以为让妻子可以过得轻松点。但妻子闲不住。傅志国让妻子教店员做咸膜,店员磨磨蹭蹭赚这手工活太累,勉强地学了,在妻子指导下做出的咸膜却与妻子做出的味道相差万里。傅志国觉得有些奇怪,妻子拿起面团擀起来,轻描淡写地说:“一块面团,在自己手里擀擀、拉拉,几分钟就成了一块好吃的咸膜。多神奇。”一会儿,她把膜放进笼里:“咸膜不是用手做的,是用心做的,用心做膜就不会觉得累,反面觉得有意思了。”傅志国一下子震住了,妻子的这种思想多现代。

  一次,新店员给顾客打菜,妻子看了一会。围上围裙自己上阵了。妻子一上阵,店里的气氛立马活跃了。这位是老主顾,最喜欢吃什么菜,那位是新来的,该怎样向他介绍主打菜,妻子全了然在胸。这时,一位河南顾客来吃饭,邵兰云立即学着他的口音:“大哥,这道菜中不中?”顾客笑了:“中!”而后,几位东北顾客来了。邵兰云立即又冒出了卷舌的东北话。屋内的老主顾笑开了。揶揄邵兰云“撇”。“是东北话好听!”邵兰云用东北话笑着回应。傅志国不禁佩服妻子,能这样炉火纯青地跟顾客进行交流的,只有妻子,妻子十几年积累的沟通技巧和感情积淀能标准化吗?如果饭庄都是千篇一律的微笑,没有家常式的玩笑和欢笑,吃饭的氛围还有吗?

  傅志国开始有些“保守”了。邵兰云却在大胆地想着如何“改革”饭店:“现在的店面有些小,不过文峰巷马上就要拆迁,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时机买两间新门面,让兰馨饭庄里里外外都换发新机。如果有可能。我们再开连锁店。”傅志国连忙说:“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开业时,店里新增加一项自助。顾客给我们的饭菜”自助“定价,想给多少给多少。”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2

  他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慈父,为了深爱着的儿女,他辛勤劳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主。他的土地富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

  一天,他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查看。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正午时分,他发现儿子丢了,四处寻不见,最后,在小河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他都步行到陵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伤心欲绝。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又过了好多年,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庄园。出于对儿子的爱,他对承买人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儿子的陵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他将这一要求郑重地写进了契约。

  墓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年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在百年流转的过程中,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在一张又一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几十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政府遵守关于墓地的契约,把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保留下来。格兰特将军就安葬在这个无名孩子墓的旁边。孤独百年的孩子,有了一个伟人做伴。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任总统,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统帅。这么一个英武的将军,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死后竟与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这不能不算是世界一大奇观。

  1997年,即孩子死后的200周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到已是河滨公园一部分的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格兰特将军逝世120周年。与此同时,朱利·安尼市长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亲自签约,承诺要让无名孩子的墓永远存续下去,并把这个故事刻在墓碑上,竖在无名孩子陵墓旁。如果孩子父亲在天有灵,知道契约流转百年依然不变样,一定会含笑九泉。

  诚信如金。无疑,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是幸运的。诚实守信,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雷人夫妻打造中国第一“诚信饭店”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文峰巷有一家特殊的饭店,来就餐的顾客川流不息,吃完饭,顾客将饭钱丢进桌上的钱盒里,给多了,自己从盒里找零;给少了,没有人过问;真不给,也没有人向你要钱。这家饭店名叫兰馨饭庄……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3

  江海初涉商海,心中牢记父亲嘱托,诚信经营正直做人,可一段时间下来利润微薄举步维艰,而其他耍手腕使诡计的商人却收益颇丰,这使得他不免对“诚信”二字动摇起来。父亲看在眼里,这天一大早领他到集市上闲逛。

  父亲并不多言,只是背着手信步游走,江海心中纳闷,就在这时父亲在一个小小的摊位前停下了脚步。那是一个蹲着卖鱼的农家少年,说是摊位,其实只有一只面盆,里面养着十几条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各色杂鱼,有草鱼、翘嘴白什么的,每条巴掌大小,看上去很像是野生鱼,很可能是这少年自个下河捉来的。野生鱼味道鲜美,一向是父亲的最爱。

  父亲开口说道:“这些鱼我全要了,多少钱一斤?对了,你的秤呢?”

  卖鱼少年有些畏缩地说:“我没有秤,不过这些鱼肯定二斤出头,就算二斤吧,一斤算你三块钱,一共六块钱好不好?”

  父亲有些吃惊,说:“孩子,这些鱼可是野生的啊,野生鱼很贵的,你可不要卖错了。”

  少年黑黑的脸有些微红,低声说:“不是的,这些鱼是我在养鱼塘里抓的,不是纯野生鱼。”

  父亲当即掏钱买下,又在另一个摊位上秤了一下,二斤半足足的,父亲这时意味深长地对江海说:“看到了吧,这世上还是有诚信之人的。”

  江海却不以为然,说:“可是,就是因为诚信,他才少了收入,他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的。”

  父亲还没答话,身后忽然有人怯怯地开口了:“先生、先生,刚才是您买了我儿子的鱼吧?”

  父亲和江海诧异地回头一看,问话的是一位胖胖的农妇,她的身后站着那个卖鱼的少年,此刻少年脸更红了,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裳角。

  父亲点点头,那农妇一脸难为情地说:“先生,这鱼,我们不卖了,我把钱还给你,你把鱼也还给我好不好?”说着递过那六块钱来。

  父子二人一听就明白了,这少年的母亲一定后悔儿子把鱼卖贱了,这些鱼本可以冒充野生鱼卖高价的。

  江海的一双眼便直盯着父亲看,眼里别有深意。父亲这下有点恼怒了,好不容易给儿子找了一个标杆,不曾想一眨眼的工夫却给这农妇拔了。父亲的话音里略含了怒气,说:“买卖买卖,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还带反悔的吗?”

  那少年一听更窘了,把头埋得老低,那农妇也是越发难为情,终于蚊子哼似的开了口:“ 先生,不是我们反悔,实是这鱼吃不得,因为这装鱼的面盆是洗脚用的,我儿子不懂规矩,真的对不起!”

  这儿的农村人讲究颇多,其中一条认为脚盆是个不洁之物,不能盛放吃食的。

  父亲和江海一听面面相觑。当少年接过鱼后江海问道:“这些鱼你怎么处理呢?”

  少年这回痛快地答道:“放掉,无论卖给谁都不好。”

  望着那对母子走远,父亲久久不能挪开目光,最后感叹着说:“江海,你看到了吗?这农妇才是最讲诚信之人,有其母方有其子啊!”

  江海却一脸的迷茫,说:“这样一来,这对母子的收入不是更少了吗?难道这就是诚信的代价?”

  父亲目光炯炯地看着江海,说:“可是,江海,如果你以后再来买鱼的话,会对这对母子的摊位视而不见吗?”

  江海眼睛一亮,父亲的话就像闪电,划过他浑沌的内心。耳朵里只听得父亲字字用力地说:“诚信做人,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得到的一定是长久的;失去的'只是一时的物质利益,得到的将是永久的心灵安宁!”

  一晃过去了好多年,江海把父亲的这番话牢牢记在心里,更时时记住那对母子,他的生意终于越做越大。

  这天,他和商界一位重量级的新秀为一笔生意展开了谈判,双方越谈越投机,最后成功签约,那新秀诚恳地说:“说实话,你开出的条件并不是最优厚的,可我还是愿意把这笔生意给你做,因为我知道,你一向是位诚信之人!”

  江海听了万分感慨,说:“这得感谢一对卖鱼的母子。”他把当年的往事一一讲了。

  那新秀听了激动得不能自持,以至于失态,击节叫道:“我就是当年用脚盆装鱼的农家少年……是母亲的光辉一直照耀着我啊!”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4

  1994年,在阜阳市武装部做司机的傅志国买了一辆车跑运输,不巧,车买回不久就出了车祸,本来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一家子顿时债台高筑。

  一天吃饭时。妻子邵兰云一边给傅志国端上自己做的成膜,一边唉声叹气地说:“咱们以后只能吃咸膜了。”咸膜是皖北特有的一种家庭面食。简单易做,在面皮中放人蔬菜、佐料,折叠两下,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傅志国咬了一口咸膜。两眼冒出了光:“咱们开个咸膜店怎么样?”邵兰云点了点头。

  很快。文峰菜市咸膜店开张了。

  虽然邵兰云以前给家人做过咸膜。但现在要做出符合众人口味的咸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烊后,邵兰云在家里做起了实验。多少菜多少盐,用盛器一比量。心里有了数。光咸淡还不行,邵兰云觉得,咸膜只有一种口味太单调,营养也单一,多做几种馅的,以适合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就这样,邵兰云做的咸膜越做越好吃。

  一次,一位顾客到店后,满足地说:“吃了几家咸膜店,就数你家的正宗,最有家常味。”邵兰云先是一愣,原来已经有人开始模仿她家的咸膜了。而后她一笑,问自家的咸膜怎么好吃的,顾客说馅多皮薄。为了让面皮更好吃,邵兰云更加锤炼自己的擀面技术。由于生意越来越好,1米多长的.案板已显狭促。邵兰云让傅志国给她做个更大更长的。几天后,一个3米长,1米宽的超级案板放在了店门前。

  为了尽快适应大案板。邵兰云每天不断增加面团的份量,小心地擀大,拉长。直到有一天,面皮占了整个案板,顾客们大开眼界:“这是世上最大的咸膜了!可以报吉尼斯纪录了。”一次。附近十几个农民工,要连续十几天在店里吃早餐,要他们多准备些饭菜。那天,傅志国刚把炉火升起,蒸笼放好,回里屋擦好桌子出来时,看到一块雪白的面皮已经整整地摊在了那块3米长的案板上,他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足3分钟,妻子就擀出了这么大的面皮。他走上前,再看面皮,没有任何断裂,不薄不厚不硬不软。不仅皮和馅完美融合,而且做膜的速度惊人,这下真可申报吉尼斯纪录了。

  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的绝味咸膜就这样传开了。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5

  2001年我从重庆的一所大专毕业后,南下淘金来到深圳。东奔西跑了两个星期后,我幸运地被招聘到一家公司当采购员。

  我和其他几个采购员共同负责公司的化工原料采购。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第一次订的贷,就比其他的几个同事便宜5%。总经理为此当众夸奖我,因为经我的手订了价值700万元的货,5%就省下了21万元!

  遗憾的是,其他几个采购员硬是压不下价来。总经理火了,为什么年轻的大学生都能压下来你们却不行?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低着头不说话。

  晚上,几个采购员约我喝酒。酒酣耳热,哥们儿兄弟你一言我一语地劝我要明白这道上的规矩,别自己犯傻,又坑害了兄弟。我并不傻,一点就透,心想“行高于众,人必非之”,还是随大流吧。

  第二次订货,几个人的价位齐刷刷的,倒也少了是非。只是总经理似有些不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这次价格为何没有争取到优惠。

  我心慌意乱,但还是按早已在腹中打好的底稿说,外商讲这一阵子国际市场上原料涨价,实在不能再优惠了。

  总经理盯了我一会儿,一句话都没有说。

  第二天,我和其他几个采购员同时接到了辞退通知。

  我很是想不通,再加上年轻气盛,径直去找人事部长问个究竟。人事部长遗憾地说,其实,总经理从你第一次比别人少花5%时就产生了怀疑,你是新手,为何比老手拿得还便宜?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和奥秘?

  后来他听说,原来你没有要回扣,这就给公司省下了21万元!他很感动,认为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值得信赖,将来可以重用。可惜好景不长,第二次你就与其他人同流合污了。我听得面红耳赤,身上直出虚汗。其实,我也知道那回扣拿得烫手,而且损失的是公司的利益,但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你不拿就等于也断了别人的财路,我背弃了诚信也实在是无奈啊!

  拿着辞退通知,我忽然觉得,这是一张刚入学的摸底试卷,虽然没有考及格,但其中也曾有一些答对过的题目。我决心再到职场上去考,一定要争取答好一份及格的像模像样的.人品试卷。

  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我在深圳市宝安区布匹市场一家布行公司的业务科找到了一份负责销售的工作。由于我热情对待每一位客户,短短的半年中,我的销售业绩优异,为公司带来了很多的利润。

  真是造化弄人。很不幸,半年过后,我们的公司最终被市场无情的竞争给淘汰了,生产一落千丈,让我们措手不及,根本无法化解这如潮般汹涌扑来的困境。

  唉,今时不同往日。迫于公司财务再也难以继续维持铺面和发放员工的工资,老板娘只好缩小铺面的经营面积和裁减员工,以减少开支,节约资源,争取早日度过这个“暗无天日”的难关。我也成了20多名被裁员工中的一员。想着自己明天就要离开这间公司了,心情甚是失落。

  在结算工资的那天,老板娘一分不少地发放了我们应得的工资。不过,当我一连几次清点工资时,我都发现她多给了我20元钱。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想,是老板娘弄错了吧,或者是她故意考验我的?就要走了,这20元钱怎么处理呢,要还是不要呢?

  我告诫自己:无论在哪里打工,都要做一个诚实上进的人。我马上转身,回到公司找到老板娘说她把钱多给了我。老板娘把钱拿在手里,两眼紧紧地盯着我,说我是公司20多个离职的员工中,唯一送回不该得的20元钱的一个诚实的员工,还说公司以后生意好了,仍会联络我回来上班的。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2005年的下半年。这天,老板娘打我的手机,说她的生意又奇迹般好了,需要我这样一个难得的诚实的员工帮忙。于是,我结束了摆地摊的艰辛日子,被她聘为公司业务经理一职,又开始了我的白领生涯。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6

  王顺兴个儿长得矮小,活像《水浒》里的武大郎,年纪到了四十七八还是光棍一条。他原是机械厂的勤杂工,最近因企业不景气而下岗。王顺兴无一技之长,凭着他的勤奋,经居委会同意在弄口摆了个面饼摊,自己动手砌个炉灶,上面搁块铁板,将面糊糊摊薄了,再在上面敲个生鸡蛋,放上一根油条,涂上点甜面酱这么一卷——这是城里人喜爱的早点。所以天天早晨买饼人都在他摊前排起长队。

  一天早晨,派出所民警陈同志来到他的摊位前,问王顺兴:“你不是说台湾有个姑妈吗?她叫啥名字?”“她叫王兰英,我妈妈生前一直这样说的。”陈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关照他:“你收摊以后到派出所来一趟。”

  王顺兴来到派出所一问,原来1949年去台湾的王兰英,在半年前汇给王顺兴一笔新台币,折合人民币有50万元。因原址已经拆迁,这个王顺兴无从查找。银行委托公安机关帮忙,怎奈全市有几百名王顺兴,要与台湾有个名叫王兰英的姑妈、又住过拆迁原址名叫王顺兴的人对上号,便是接受汇款之人无疑了。如今总算从大海里捞到了这枚针,王顺兴凭身份证从银行领回了这笔巨款,真是喜从天降!

  有句老古话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人们获悉王顺兴发财了,这个原来不起眼的“武大郎”,霎时之间成了小区的新闻明星。东家阿姨西家叔叔,立马都要来见见这位福星高照的王顺兴。有人为他如何花销这笔钱出“金点子”和“银点子”;更有的人为他说媒介绍对象,弄得王顺兴头脑发涨不知所措,脑子里稀里糊涂的也不知听谁的好。看病要对症下药,打枪要瞄准目标,就在这时,一物降一物的高手终于出现了。

  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来到王顺兴家。她的脸蛋长得标致,衣着打扮入时,面对王顺兴说起话来心不跳脸不红,毛遂自荐地说道:“王大哥,我的名字叫茅小妹,今年四十一岁,因为丈夫去世当了孤孀,愿意嫁你为妻,请你不要嫌弃!”说完她嫣然一笑,在王顺兴的肩上摩挲一番。王顺兴活了这把年纪从未零距离接触过女性,今天被茅小妹这么一来,不由脸红到脚跟,支支吾吾的连话都说不清楚了。茅小妹继续发起进攻,果然三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由茅小妹作主,花三十万元在中远小区买了一套住房,将老屋出租,结婚以后又租间门面房开家烟杂店,两口子笃悠悠过神仙般的日子。当家有方的茅小妹,还将王顺兴摆面饼摊的炉子等劳什子全卖给了外来妹,换来了现钱。

  这一天王顺兴夫妇正在店内忙活,民警陈同志来告诉王顺兴,你姑妈王兰英已经抵达上海,现住锦华宾馆303室,要你去见她。得此信息,夫妻俩又惊又喜,茅小妹更是兴奋得心都快要从喉咙口跳出来了。夫妻俩不敢耽搁,双双更衣打扮,叫了辆出租车直奔锦华宾馆。

  王顺兴夫妇叫开了303室的门,只见套间客厅里端坐着一位衣着俭朴的老太太,他们认定这位就是姑妈,便恭恭敬敬地一鞠躬,叫了声“姑妈!”王兰英老太见内侄子和侄媳妇来了,止不住喜上眉稍,招呼他俩坐下后,对王顺兴好好地端详了一会,这一端详使王兰英舒展的眉宇渐渐地紧锁起来,她觉得侄子的长相似乎不是王家嫡传,禁不住问道:

  “你尊姓大名?”

  “我叫王顺兴。”

  “祖籍何处?”

  “苏北盐城。”

  “今年几岁了?”

  “四十七岁了。”

  王兰英问话到此,心里就像塞进一团乱麻,沉默良久方才开口说道:1949年春天,我18岁时在上海的一个军官家里当保姆,当时军官全家要去台湾,愿意把我带走。我到哥哥家去告别,抱着三岁的侄子王顺兴去照了一张相。她随即拿出一张泛了黄的照片苦笑着说:“唉,整整50年过去了,我的内侄子属兔,今年正好53岁了,而你还只有47岁。我离开大陆去台湾那年你还没出生呢!”说毕,她尴尬地又补了一句:“况且我们的老家在苏州,也不是苏北。”

  这一席话犹如寒冬腊月的`西北风,对王顺兴夫妇而言,是直透骨髓般的寒冷。这明摆着是阴差阳错,张冠李戴了。王顺兴心想这个姑妈不是我的姑妈,我也不是她的侄子,当然那50万元也不是给我的,我应该如数归还。但大部分钱已经花了,怎么还呢?王顺兴经过盘算,对王老太说:“对不起王老太太,我什么都明白了。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王顺兴回到家里,认为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和老婆压根没有商量的余地。他拿出房屋产权证和买家具的发票,再加上一生积蓄,凑足相当于50万元,速速来到锦华宾馆,请王兰英老太清点收讫。孰料想那茅小妹寻死觅活的又哭又闹,逼着王顺兴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并提出要财产分割,那间出租的老房子归她茅小妹所有,以作为对她的精神补偿。王顺兴面对如此境况,觉得是委屈了茅小妹,不能让茅小妹跟他一起过两手空空的日子,别无他路可走,只得咬咬牙横下一条心,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一场春梦,来得快去得也快,王顺兴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重操旧业摆面饼摊吧,那炉子等劳什子都没有了,成了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了麻醉自己,王顺兴买了一瓶烈酒,漫无目的地边喝边走,嘴里唠叨着:“妈妈呀妈妈,你不是说我台湾有个姑妈,却原来是个假的……妈妈你骗我!”走着走着他眼前一黑,只听得“哐啷”一声响,跟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他是和汽车撞了,幸好司机眼疾手快地煞车,只是一点皮外伤和腰间挫伤。王顺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说胡话:“妈妈呀妈妈……你骗我,台湾没有姑妈……你骗我!”一只柔软的手拍拍王顺兴的胸口,轻声地说:“你妈妈没骗你,我就是你姑妈!”王顺兴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一瞅,跟他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张冠李戴的姑妈,王顺兴不禁一个寒战,想要直起身来,怎奈腰间一阵剧痛起不来。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原来王兰英老太,见不是自己要找的侄子王顺兴,心里确实觉得很失落。她在台北虽然曾经结过几次婚,但都以离婚告终。虽说风风火火跌打滚爬五十年,手里积了一些钱。但人老了,又是孤身一人,唯一的心愿就是早日叶落归根,与亲人团聚。于是她按照哥哥家五十年前的老地址汇出一笔款,半年后收到回执,以为终于找到了唯一的亲人王顺兴侄儿。于是她处理了在台北的不动产,辗转来到上海,不料让这位同名同姓的假侄子给搅了。然而使她惊奇的是,这个假侄子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一条正气凛然的汉子!他见钱不贪,为人忠厚正直,想到自己既然已经回到大陆,不可能再回台北,不如将错就将,认了这个诚实的王顺兴为侄子,与他一起生活,对自己养老送终亦无后顾之忧了。为了万无一失,王兰英请律师对王顺兴作了一番考察,通过密切关注着王顺兴的律师的汇报,王兰英了解到他目前的处境,遂来医院看望王顺兴。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王顺兴出院以后,与姑妈一起搬进了中远小区原住的新屋,过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生活。一位记者探听到此事,十分感动,还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长长的带有传奇色彩的通讯。

  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天王顺兴想起了茅小妹,他想征得姑妈的同意与小妹复婚。王兰英与茅小妹有过一面之缘,觉得家里是需要个侄媳帮着料理家务,便表示同意。正在这时听得有人敲门,王兰英想是茅小妹找上门来了,赶紧把门开开一看,敲门的却是一位白发老妪,一时认不出她是谁,对方却激动地叫了一声“王妈!”你道这位白发老妪是谁?她是当年带王兰英去台湾的那个军官的太太——陈太太。她是看到了报上登载的那篇通讯才找上门来的。王兰英忙将老东家搀进屋里。

  原来那老妪是驻上海空军司令部一陈姓军官的太太。1949年那年陈太太带领子女随先生飞往台北,后来子女出道,先生谢世后,陈太太只身回到上海。从报上见到了王兰英的下落,便迫不及待地来了。陈太太与王兰英谈谈说说,话锋一转转到了王顺兴身上。原来她才是王顺兴的亲姑妈,今天来不单是为与王兰英重聚,还是特地来认自己的亲侄子王顺兴的。陈太太的名字也叫王兰英,1949年她去台湾时王顺兴的父亲还未结婚,后来辗转获得信息,兄弟生了个儿子取名顺兴。陈太太回到上海的这几年中,一直在查找侄子的下落,结果一无所获,今天总算如愿以偿了。这时的王顺兴还以为自己在做梦,狠狠地拧一把自己的胳膊——痛啊!这不是梦,说明妈妈没有骗自己,自己在台湾确实有个姑妈,如今自己有两个姑妈了!

  王顺兴想念茅小妹,不知她现在何方?能够找到她便决定与她复婚。经过一番周折,总算找到了茅小妹,可是茅小妹已经跟别人结婚了。当茅小妹知道王顺兴有了两个台湾姑妈时,她想与现在的男人离婚,再与王顺兴复婚,被王顺兴断然拒绝。王顺兴终于想明白了,他再也不愿意跟只图钱财不讲情义的女人做夫妻了。

  让人瞬间落泪的短故事 篇17

  1998年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后中庄举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仅16岁的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我就是这个家的亲生女儿

  1994年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铃铛。

  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可由于亲父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适她上了学。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不论以后谁考大学小妹 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她从医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

  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上这个家。”

  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 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靠春玲一个人。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大伙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高兴地跳着、喊着。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 的手,劝道:“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春玲执意不肯,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的劝说,也决定复读。

  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抽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她知道,这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

  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抽血的原因。医生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说:“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抽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

  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临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她说:“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操办。”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 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致富。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八九千元,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

  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炙热的太阳晒得棉田像个大蒸笼,令她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喷洒一行就 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天中午,由于药桶漏水,她中毒晕了过去,被村里人发现送了回去。醒来后,她不顾继父劝阻,又挣扎着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终于换来了棉花大丰收,可由于当年棉花收购价太低,小春玲依然没能攒到她计划的钱。聪明的她又动起了脑筋,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

  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 哥哥,这是80多元钱,虽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人回来。”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党,并被提拔为班长。1997年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走呀!" 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春玲迟疑着没接。爷爷说:“ 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你就满足了奶奶的心愿吧!”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他决定放弃。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她说:“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

  就在春玲想着法子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原来,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后来去了平阳县,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

  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但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悉,劝她道:“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 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操持着。

  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抽血。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300CC血,原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 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倒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至爱小妹,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____亲情小妹。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