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1
20xx年6月18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鸵鸟园玩,鸵鸟园里的鸵鸟真多啊!一共有20个栅栏每个栅栏里都有9只以上的鸵鸟,爸爸说:你看一共有多少只鸵鸟?我说:至少有20x9=180(只)。然后我们去里面的水上乐园玩,里面有很多游船,一艘大船能乘10人,每艘15元,一艘小船能乘5人,每艘10元。妈妈问我:2艘大船乘的'人数是1条小船的几倍?我说:2x10=20(人),20÷5=4。那么35人都用几条什么船合算?我说;要是都用大船,4艘得4x15=60(元),要是都用小船,7艘得7x10=70(元),如果用3艘大船和1艘小船,那么3x15+1x10=45+10=55(元)。最合算。妈妈点头表示赞赏。一天玩下来,各种游玩一共花了300多元,爸爸问我:我们3人*均每人花了多少元?我说:300÷3=100(元)。爸爸说:这近处游玩还是比外出旅游省的多啊。而且还安全。妈妈笑了。可我怎么不太同意他们的观点呢?好友们,你说呢?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1)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3篇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1
一、除数是整数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除数是小数
一看:看清被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也就是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是不是整数不重要,只要扩大相同倍数就行)。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进行计算。
a÷b=c(b≠0),b=1时,a=c;b>1时,a>c;b<1时,a 三、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四、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的定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必须是无限小数;②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4、循环小数的记法: ①省略后面的“……”号; ②在第一个循环节首尾的数字上分别加点。 5、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五、解决问题 应用题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练习题 一、认真思考填一填。 1、取商的近似值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 )位,然后再按“( )”法省略尾数。 2、7.986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省略千分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二、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商只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 2、一个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21.40,这个数是21.404。( ) 3、10.098精确到十分位是11.0。( ) 4、因为8.0=8,所以8.0和8没有区别。( ) 5、1÷0.6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66。( ) 三、算一算。 1、口算。 0.23×0.2= 4.8÷0.16= 10÷0.2= 1.8÷30= 0.28÷0.7= 90÷0.9= 2、计算。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0.9≈ 12.68÷4.1≈ 350.6÷42≈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29÷7≈ 50÷16≈ 8.74÷6.2≈ 四、生活数学做一做。 1、14个鸡蛋重2千克,*均一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小白兔每小时跑34.5千米,每分钟能跑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数学去括号顺口溜 1去括号法则内容 去括号法则,是数学科的一条法则。括号前面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法则的依据实际是乘法分配律。括号前面的符号,它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 要注意,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均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2去、添括号顺口溜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小学数学常考圆的定义题型及答案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 (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3篇 一、认真思考,细心填写。 1.1.5dm3=( )cm3 3.06L=( )mL 730 dm3=( )m3 ( )m3=30L=( )cm3 2. 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500( )。 (2)一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12( )。 (3)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3( )。 (4)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 )。 3.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cm,它的棱长之和是( )cm,表面积是( )cm ,体积是( )cm3 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cm ,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 它的体积是( )。 5.一个长20m,宽10m,深2m的水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 )。 6. 一个长方体纸箱,长和宽都是3 dm,高是4 dm,做这样的一个纸箱需要纸板( ) dm ,它的容积是( ) dm3。 7.把一个长5 dm,宽4 dm,高3 dm的长方体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 8.计算鱼缸能装**少升,是求鱼缸的( );制鱼缸框架所需要的材料是求鱼缸的( ),给鱼缸框架上安装玻璃,是求鱼缸的( ),给鱼缸框架上安装玻璃,是求鱼缸的( )。 二、火眼金睛,准确判断。 1 .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表面积和体积都扩大16倍。 ( ) 3.4个正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 ) 4.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5.将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正方体表面积的一半。 ( ) 6.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它们体积也一定相等。 ( ) 7.体积是1 dm3的正方体,可以分成1000个体积是1cm 的小正方体。 ( ) 三、精心挑选,慎重选择。 1.下面( )图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A. B. C. D. 2.用木条搭一个长为7cm,宽为4cm,高为3cm的长方体框架,一共需要( )cm长的木条。 A.14 B.56 C.28 3.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测得长30 cm,宽20 cm,里面装7 cm深的水,将一块钢材放入,完全沉没,水面上升4 cm,这块钢材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1200 B. 2400 C. 3600 4.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 A.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B.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C.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5.8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从中任意拿走一块,大正方体的表面积( )。 A.大了 B.没变 C.小了 D.无法确定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1.5m,宽和厚都是2dm,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最少增加( )dm . A.8 B.16 C.24 四、计算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走进生活,灵活运用。 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5.4 cm3,这个长方形的底面积是多少? 2.用96cm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然后用包装纸把表面包裹起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cm?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 3.一个底面长和宽都是2d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里面装有5l水,将一个铁球浸没在水中,这时水深1.5dm。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机油桶,长8dm,宽2dm,高6dm.如果每升机油重720g,可装机油多少kg? 5.在一个长20m,宽8m,深1.6m的长方体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贴瓷砖,瓷砖是边长为2dm的`正方形,贴完共需瓷砖多少块? 6.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周长为30cm的长方形,高为10cm,如果长和宽的厘米数都是合数,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体育用品有90个乒乓球,如果每两个装一盒,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五个装一盒,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90÷2=45盒 90÷5=18盒 答:如果每两个装一盒,能正好装完如果每五个装一盒,也能正好装完。因为90能整除五。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正方体的棱长为60÷12=5厘米,表面积是5×5×6=150*方厘米 答:棱长为5厘米,表面积是150*方厘米。 3、甲,乙两个人打打一份10000字的文件,甲每分打115个字,乙每分钟打135个字,几分钟可以打完? 10000(115+135)=40分 答:40分钟可以打完。 4、某班召开家长会,给每个家长准备一个茶杯,结果少了5只,后来又借来杯子只数的一半这时却多出13只茶杯问这次到会的家长有多少? (5+13)÷1/2+5=41人 答:到会的家长有41人。 5、五年级同学植树,13或14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13X14=192人 答:五年级参加植树的人至少有192人。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叫做它的表面积。 2.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3.4.07立方米=( )立方分米 10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2.4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500毫升=( )升 9.0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4.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瓶汽水约是250( ) 一块橡皮的体积是8( ) 一桶汽油大约有150( ) 数学课本的体积是300( ) 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大约3( ) 货车集装箱的体积40( ) 5.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36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6.用2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 )*方分米. 7.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水池,蓄水的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水的容量是( )升。 8.把60升水倒入一个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 )分米。 二、判断(每题1分,共8分) 1.长方体中相交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2.求一个容器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容器的体积。 (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 )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5倍,它的表面积也扩大5倍。 ( ) 5.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 6、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 ( ) 8、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用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①2 ②10 ③4 ④8 2.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体积扩大( )倍. ①3 ②9 ③27 ④10 3.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4.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 )*方米. ①200 ②400 ③520 5.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 ①18*方厘米 ②14立方厘米 ③14*方厘米 ④16*方厘米 6.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 )米. ①16 ②24 ③32 ④48 7、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比,( ). ①正方体体积大 ②长方体体积大 ③相等 8、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 ①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②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③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四、解答应用题(第1、2、3题每题6分,其它每题5分,共38分) 1.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方分米铁皮?最多能装多少升油? 2.学校要挖一个长方形状沙坑,长4米,宽2米,深0.4米,它占地多少*方米?需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黄沙? 3.做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无盖鱼缸,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4.把一块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3.2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体钢板,这钢板有多厚?(损耗不计) 5.一个长方体机油桶,长8分米,宽2分米,高6分米.如果每升机油重720克,可装机油多少千克? 6.在一个长20m,宽8m,深1.6m的长方体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贴瓷砖,瓷砖是边长为2dm的正方形,贴完共需瓷砖多少块? 7.一个底面长和宽都是2分米的长方体玻璃容器,里面装有5升水,将一个铁球浸没在水中,这时水深1.5分米。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一、教学内容 课本P38~4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体积计量方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以及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水杯,水,沙子,大小石块(用线系好),木块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五、教学设计 (一)铺垫选择研究方向 1.引入:在装有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处做个记号)放入一块石块。 2.观察思考。 (视频脚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4.土豆放入水杯的动画片。) (1)水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2)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发现并认识体积 1.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用桌上提供的物品验证。有:木块、沙子、火柴盒、工具箱、石块、玻璃球…… 2.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探讨。 3.**汇报。 (1)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2)你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回答。 生:我们拿出自带的装满细沙的杯子,先把细沙倒在纸上,把一块木块放入杯中,然后再把细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为木块占有一定空间。 4.表象再现。 (1)闭眼回忆刚才验证物体的样子。 (2)学生闭眼想象。 5.抽象体积的概念。 (1)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 (2)学生回答。 生:我们先把小石块放入杯中,然后在水面上升处作个记号。取出石块,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发现水面比原来的水面高了。 (3)为什么上升的水面会比原来的高? (4)学生回答。 生:因为大石块占的空间大,所以上升的水面比原来的高。也就是说,物体的大小不一样,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6.看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学生回答: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看书质疑。 (三)自我探索体积单位 1.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或者一个物体的体积比另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多少或少多少,该怎么办?这就需要计量,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 2.猜想。 你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汇报:将你们学习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3)学生回答。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5.视频“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的演示) 3.估量体积单位。 (1)1立方厘米的空间有多大?比画比画。 (2)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接近1立方厘米? (3)1立方分米有多大?比画比画。 (4)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5)1立方米呢? (6)1立方米有多大?利用一些工具体验大小,你们钻进去试一试。(准备3个米尺) 4.填入适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大约是5()。 (2)桌子的体积大约是240()。 5.质疑。 (四)体积的初步计量 1.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摆)。 (1)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2)出示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3)(改变长方体的`摆法)这是长方体吗?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仍是6立方厘米? (4)(再改变形状)形状变了,体积有没有变?为什么? (5)为什么不管摆什么形状,体积都是6立方厘米? 2.学具操作。 (1)你们每人桌上都放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现在请你们摆一个体积是9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想想怎么摆? (2)为什么所摆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9立方厘米? 3.归纳概括。 (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刚才所摆的图形,你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根粉笔的体积大约是10()。 (2)讲台桌的体积大约是0.4()。 (3)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大约是0.35()。 (4)一张信纸的面积大约是5()。 (5)一块城砖的体积大约是3()。 3.拼一拼,说说是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心得和体会?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计量: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考查目标2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课时作业 1.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正方体棱长的和是48厘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案: (1)32分米、64*方分米 (2)16厘米、16*方厘米 解析:通过对正方体面、棱特征的考察,加深理解,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基础。考查目标1、2 2.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回答问题: 它的前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右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上面是()形,面积是()*方厘米。 答案:略。 解析:通过“线”想“体”,再从“体”中找“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每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为表面积打基础。考查目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正方体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 教学反思 正方体的学习是以长方体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时可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点,请你回忆一下,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第2张)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许多长方体的物体,还有许多是正方体。(课件第3张) 比如:骰子、魔方、沙包、积木、礼品盒等,这些都是正方体。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呢? 生举例说。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你发现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1)小组合作: 拿一个正方体的物品来观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课件第6张) 生1: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生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2.总结正方体的特点。(课件第7张)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发现正方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观察一下: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课件第8、9张)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是长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3: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所有棱长度都相等。 4.列表比较一下:(课件第10、11张)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课件第12张)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也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特殊在哪里? 生2:正方体可以看做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你会用集合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6.小结:(出示课件第13张) (1)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3)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 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7.做一做:(课件第14张) 小组活动:小组同学配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并思考: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摆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8.答案揭晓:(课件第15张)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如下图: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课件第16张) 第一种摆法: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2cm,宽是1cm,高是1cm。 第二种摆法:(课件第17张)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2cm,高是1cm。 第三种摆法:(课件第18张)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cm,宽是1cm,高是3cm。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的更为透彻,为下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搭一个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课件第19张) 搭一个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搭成的长方体其实就是一个正方体。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1.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课件第20张)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cm。它有6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 本题的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的特点,知道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6个面也是完全相同的。 2.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分米?(课件第21张) 正方体12条棱相等,棱长和是72dm,可以求出一条棱的长度。 72÷12=6(分米) 答:它的棱长是6分米。 (四)拓展提高。(课件第22、23、24张) 用铁丝做一个底面周长是56厘米的正方体框架,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1)小组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汇报交流: 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可以先求一条棱的长度,再求12条棱的总长度。 56÷4×12 =14×12 =168(厘米) 答:需要铁丝168厘米。 (3)底面周长就是4条棱长是总和,求12条棱长的总和,就是56厘米的3倍。 56×(12÷4) =56×3 =168(厘米) 答:需要铁丝168厘米。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正方体的6个面是正方形,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4.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六)板书设计 正方体 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正方体的6个面是正方形,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4.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教学反思】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教学起点。例如本课在导入时,以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先回忆有关长方体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再开门见山设计了辨认生活中那些物体是正方体,然后直接转入正方体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学拖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重点。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3、教会知识,更要教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的题目是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用类比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3 。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师:通过制作正方体,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让我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相等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现在我们之前的那个猜测,是不是得到验证了呢?如果我们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样画呢? 板书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较,从而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B类 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参***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相等特殊2. 12a 72 3. 5×12=60(厘米) B类: 72÷12=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 8个(2)略(3)搭成的是正方体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4.正方体10厘米6个9. C F D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房,会怎么样? 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 a×a×a= a3 师强调: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 a表示3个a相加。 拓展应用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沙坑,如果长6米,宽4米,里面要铺垫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计算,这些沙子重多少吨?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33页8、9题 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 ‖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a3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的台灯3篇 每天大街上什么灯都有,白天有规规矩矩的红绿灯,晚上有流光溢彩的霓虹灯,节日里则有千姿百态的花灯……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我那盏小台灯。 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盏小巧、可爱的小台灯。它有一层鲜***外壳套住发亮的灯管,就像妈妈搂住孩子。中间的金属杆为它支撑着,底下还有一个旋转式按钮,只要往下旋转,灯管就会为我照明。底座像一个银白色宽敞的滑梯,真是美丽极了!它是我学习的好伙伴。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是它,呈现出柔和的光芒,帮助我学习。 我每天放学回来,坐在椅子上,打开小台灯,就开始写作业,看着台灯辛苦的工作,努力的发出光芒为我照明,它弯着腰,像是再给我致敬。我看着它不辞辛苦的工作,都有些心疼,所以,我每次都要抓紧写作业,要让台灯尽量多休息一些。 我的小台灯似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我没考好的时候,垂头丧气的走回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椅子上呆呆的看着小台灯,时间一久,仿佛它在跟我说:“朋友,这次没考好,没有关系,只要再把学的知识复习一遍,上课认真听讲,相信你一定会考好的!你把我打开,我会用我明亮的光照亮你的心灵!”我把小台灯打开,阴暗的房间瞬间变得明亮;丧气的我瞬间变得豁然开朗。 我从我的台灯身上学到了很多,不止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它用它那微弱的灯光,给我指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大道。如果今后我有了成就,我会骄傲的对别人说,我的台灯,它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它教会了我高尚的品质,给我铺好了我人生的道路。 台灯——我一生的好伙伴! ——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我们又迎来了班**的改选。这个学期,我想竞选学习委员这个职位。 我学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每一次作业都很认真的完成。但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班级里,我的学习成绩固然不是最好的,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努力的,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如果我当**学习委员,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们树立好的学习榜样,提高大家的学习成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会变成一个团结向上,力争上游的集体。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只要我用心的去做,认真踏实的去做,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出一番成绩来。如果我当**学习委员,我会克制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为大家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万一,我落选了,我也不会灰心,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被大家认可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还是不会放弃的。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的话,尽管向我提出,我一定虚心的接受并加以改正。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是虚无缥缈的,我应该付诸于行动。因此,请老师,同学们相信我。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能给我这次展示能力的机会,希望大家**我,为我投上你宝贵的一票。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今天,我站在你们面前就是想竞选上一位元帅——语文课**。 首先,作为语文课**候选人,我认为我有许多优势。第一,我很喜欢作文,每次作文成绩还算好。其次,我语文成绩也还好,在班级前10名之中,并且我乐于助人,非常乐意为同学们解答疑难问题,在班级中人缘很好,容易让同学们服众。 假如我能有幸当上语文课**,我一定会尽心竭力地为同学们服务,我首先会为老师收、批作业,做一些能够帮助到老师的事情。我还会为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辅导功课。让热爱语文的人与成绩不好的人一对一地进行帮助,既不让班级的成绩掉下去,还会让班级体的每一个人互帮互助。针对同学们不爱学语文,不想学语文的情况,我会举办适量的语文小游戏,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语文,让他们知道语文并不是枯燥、无味,任人摆布的文字,而是生动,活泼有无限动力的奇妙宠物,从而爱上语文。 也许我在众多竞选者中并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认真的,我一定会付出一百二十分的用心去对待每一次的任务,如果我没选上,我不会伤心,毕竟我还只是个“黄毛丫头”,比不过别人也正常。同学们,请相信我的真心实意,请投上你们神圣的一票,我会用行动证明,你们的选择没有错,也永远不会错! 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心得3篇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 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 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存在差异。 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奠定基础,构建计算方法。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传统数学教学上“计算”和“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计算课往往只追求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算法单一,形式枯燥,只注重技能训练。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把学习的空间、时间、主动权交换给学生,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孩子乐学、爱学。 根据数学标准的理念,为让计算不再枯燥,我力求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教学“生活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学生了解图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提供学习空间,自主探究中的计算。 在教学算法时,我先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然后再提出猜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真正掌握算法,内化算理。 3、设计层次练习,学以致用。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设计了闯关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收获。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菁选3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 第一课时 — 一、激情导入,揭示内容。 1、导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格。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2、揭示内容。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交流,大家已经对汉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汉字王国,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提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翻到教科书第43页。 2、学生**读课文开头的一段话。 3、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4、学生**分组。(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字谜组;第二组歇后语、笑话、古诗组;第三组绕口令、对联组;第四组汉字起源组) 5、“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月 日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 (3)了解汉字的趣味。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 分工:组长: 搜集资料: 编辑: 抄写: 插图: 6、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合理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等。 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要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实践,完成活动。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1、提示学生查找图书搜集。 2、提示学生利用网络搜索。 3、提示学生通过请教别人得到相关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也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生**回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字谜的神奇吧。 二、猜字谜。 1、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字谜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科书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5)提取画中的信息: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 (6)提取画中的信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7)相传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吗? 3、小组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田;(3)立;(4)也;(5)休;(6)斗;(7)默。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至(4)是文字谜,(5)和(6)是图画谜,第(7)题是故事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写了许多字谜,说出来让大家猜一猜。 6、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 (1)杨修通过什么方法猜出了谜底? 答:运用离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 (2)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示例:一人一口酥 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三、有趣的谐音。 1、谐音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这种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②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③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④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⑤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⑥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义。以上六组是谐音歇后语,借助同音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①一连三座庙—— ②石头蛋腌咸菜—— ③霜后的萝卜—— ④关公打喷嚏—— 宣布答案:①妙(庙)妙(庙)妙(庙);②一言(盐)难尽(进);③动(冻)了心;④自我吹嘘(须)。 (5)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一组出题,其他组成员抢答。 (6)小结:歇后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枇杷”和“琵琶”》。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4)拓展:小组派**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四、有趣的形声字。 1、默读《有趣的形声字》,概括形声字的特点。 2、介绍:“星”和“凤”原来都是象形字,后来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出来的。“蜀”和“祭”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3、交流:形声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另一个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表示这个字读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这个字意义的部分叫“形旁”。 4、你还知道哪些形声字?说说它们的特点。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比如:“草”,“早”是它的声旁,“艹”是它的形旁。 五、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把搜集的有关资料,做成一期以“有趣的形声字”为主题的手抄报。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此板块中我着重选择了猜字谜和找谐音两个内容让学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学理念: 1)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今天学生周围的环境中信息量丰富,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 主要内容 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是个迷人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世界游客。那里有亭亭玉立的长颈鹿、顽皮的基**、庞然大物河马、慢腾腾踱步的大象等有趣的动物,课文《游天然动物园》就是作者游览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后的一篇游记。文章按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游览的过程。 全文按游览过程的先后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们来到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开始参观; 第二部分是第3~6自然段,写我们在天然动物园一天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我们结束了愉快的野游,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其中第二部分按参观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是第3、4自然段,主要讲上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第二层是第5自然段,写中午在天然动物园见到了象群;第三层是第6自然段,写下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略写。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动物,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关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板书:16、游动物园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游天然动物园”和“游动物园”没啥区别呀!如果是缩句不是很好。 (“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而“动物园”的动物是圈养的。) 2、游动物园的感觉是比较愉快的,那游天然动物园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书本上有这么一句话。 3、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学生齐读。理解“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这一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 4、为什么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那么多呢?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原来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是无穷的)板书:乐趣无穷 5、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到底有哪些乐趣呢?读课文3~6自然段,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充满乐趣? 2、学生交流(读出充满乐趣的地方,说明原因) 3、这里的动物那么多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为什么? 4、你觉得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明长颈鹿“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基**“顽皮可爱”的动态美,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比。) 5、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一)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动物。 (长颈鹿:亭亭玉立基**:顽皮河马:庞然大物大象:力大无穷母狮:满不在乎雄狮:漂亮威武幼狮:可爱) 6、学生交流 三、游戏 做一回小导游,选一种自己的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多读几遍,背一背,然后介绍给大家。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配乐) 1、长颈鹿:师,汽车缓缓前进,大家快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二三十只长颈鹿,它们高仰着细长的脖子,在树阴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 2、基**:过渡,咦?在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的是什么呀?(基**)(快看这边,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 3、河马:看到河马的游客们,你们能说说你们的见闻吗? 4、大象:看来,这河马算是动物界了吧!让学生反驳 5、狮子:这大象可真悠闲!看狮子的游客,你们有什么收获? 6、师生评议(有没有读出各种动物的特点) 四、写作指导 刚才这几种动物,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接下来的这几种动物,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我们书上是这样写的,引读--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数不清的黄牛。) 作者为什么不对每种动物详写呢?(写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然像流水帐)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想想我们*时在写哪些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等)同学们真是一些写作高手。 五、小结 这么有趣的天然动物园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啊,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给动物编一张身份证,这样有利于普查和保护动物。 六、课堂练习 1、你见过爸**身份证吗?身份证上有些什么?动物的身份证上应该有些什么呢?(名字、图片、所属科目、特点等) 2、请同学们为你喜欢的动物制作一张身份证(点击“耕耘田”所需资料可以在老师提供的网站上找,找到图片右击另存,文字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把制作好的身份证上传到班级网**。) 六、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二) 1、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侧重实地观察,也可以侧重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我的**》,要求把这种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写具体。 2、四人小组为单位,编辑一期动物小报,主题自定,可以是:动物趣闻、动物与人、珍稀动物等。布置本班墙报。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2)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2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3)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1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4)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2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3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4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5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6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7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8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9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10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5)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的台灯1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6)
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
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2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心得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心得2
五年级第三单元数学日记3篇(扩展8)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