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 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2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对折、撕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要知道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对折、撕开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因此,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按照新课标的分类,《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达到了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两种策略:

  1、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中,通过画角、摆角、量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各种角的大小表象,一方面加强对量角的操作技能形成,另一方面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2、利用先估后量,突破难点。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把直角等于90度做为参照物,通过先估一估有多少度,再动手测量,一方面能有效地突破读内、外刻度的难点,减少错误,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6~p27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度数时内、外圈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画角。

  让每个学生画两个角。

  2、比较角的大小。

  同桌间先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小组之间比较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展示。

  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怎么确定角的大小?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用目测;难于比较的,用重叠进行比较。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只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角的大小,还不能说根据角的度数来判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1)、看书中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2、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 。和平角.

  3、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三、巩固应用。

  (一)练一练:1、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 ,再指名演示。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4、总结:角的两边所画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二)数学游戏.

  1、 读懂游戏规

  2、 同桌比赛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零线对一边

  中心对顶点

  对边看度数

  内外要分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4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部分第二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内容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本课教学将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数学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 体验数学”的思想,我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因此,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到游乐场游玩”的情境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滑梯’吗?这是三种角度不同的滑梯,请大家说一说:你喜欢玩哪种滑梯?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此时我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直观地演示小朋友玩三种角度不同的滑梯的过程。正当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的时候,我适时追问:三种滑梯坡度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是由“滑道与地面的角度大小”决定的。于是我继续抛出问题:要想知道它们的角度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许学生中有人见过并知道量角器的用法,他可能会说:老师,我知道要准确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如果学生对量角器都比较陌生,这时教者就可以直接引出量角器的用途,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这样借助动画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于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角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2、 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的方式认识量角器。为了规范语言,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指出量角器就像一个“ 大迷宫”,里面有“四座大城堡”:分别是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并进一步细化知识,让学生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然后课件演示将半圆分成180等份的过程,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在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演示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度角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学会从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

  在了解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后,学生可能对量角器的内、外刻度十分感兴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极大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推出课本第37页的练习,并灵活地稍作改动,要求学生度量四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的度数。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明确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测量的方向也不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角的边与量角器左边的零刻度线重合时,应读外刻度;角的边与量角器右边的零刻度线重合时,应读内刻度。

  (3)尝试量角,归纳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在这一环节大胆地作出了这样的尝试:先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交流量角的一般步骤;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总结,归纳量角的正确方法。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我提议他们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角的度量方法,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将新知内化的一个过程。

  在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的基础上,我通过课件将角的度量方法完整地演示出来,使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至此,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了对角的度量方法的发现和总结。

  3、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而练习则是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取成功的体验,本节课我设计了三种层次鲜明的发展性练习。

  ①基本练习:内容是课本第38页“做一做”的三道题目,目的在于巩固学生量角的方法,积累一些常见角的大小的表象,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② 创新练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个练习中,我充分挖掘角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创设了“掷铅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是同一个人在力度相同的情况下三次掷出铅球的过程,到底哪个角度掷出的铅球才是最远的呢?将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猜测探究中拓展视野,体验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4、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有总结才有收获。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性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例如:“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这种做法,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5、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在本节课的课外实践作业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计了一个“趣味脑筋急转弯”的拓展练习:在放大镜下,一个30度的角是多少度呢?通过这样的延伸练习,让学生在思维火花剧烈碰撞的同时,巩固新知,提升自我,回味无穷。

  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便捷性、交互性、直观性、多样性的特点,努力为学生搭建探究、发现的学习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用具: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演示学具)

  1、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活动角学具)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这两个角哪一个大些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认识量角器。(演示课件)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

  4、钟面角的认识(拓展知识,让学生熟记每一时刻中的角度)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6

  非常统一;到了第三组时,意见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第一个角大。”

  “不对,第二个角大。”

  “都错了,两个角一样大。”

  课堂内,三种声音响个不停!

  “那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哪个角大呢?”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想,课堂教学应该进入正题了,因为学生已经预习过,学生一定会说出“用量角器”,下面该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了,学习如何量角了!

  “老师,我有办法”,一个学生的手高高的举着!哈哈!我要的答案出现了!

  “我用眼睛看。”唉,当头一棒呀!我正犹豫不决。

  “眼睛看得一定准确吗?这两个角的大小太接近了!”他的回答立即招来“骂声一片”!

  是啊,这不是调皮捣蛋嘛,要能看得出来,还会有三种意见吗?我正要发火!又一个学生在下面悠悠的说“一定还有别的办法”。

  “对,还有办法”!在我没有任何示意的情况下,学生们居然已经开始忙碌了!有的开始窃窃私语,有的开始动手操作,有的量,有的画,有的剪,有的比.......好不热闹!

  这时,我着急了,要不我自己说出“用量角器量”就得了,再这样下去,也许教学时间就不够了,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可转念一想,我们不是常说,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想说,怎能不让他们说呢,还是静观其变吧,看看学生能玩出什么“花样”。

  “可以把两个角剪了下来,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可以用两根细细的小棒先将一个角的大小比划出来,然后拿牢不动,去跟另一个角比”。

  “老师,我们用三角尺的一个角分别去比,也能比出来”。

  看学生们激情澎湃地样子,我已基本有了注意。“还有什么方法?我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又是寂静后的“涛声一片”……

  “我们用尺子量两个角张开的大小,先确定量的位置,要量同一个位置,同一个位置,两边张开大的角就大。”

  “我们用了一支钢笔的笔尖去量,钢笔的笔尖象一个特别小的角,我们用这个小角去量每一个角,哪个角量的次数越多,它就越大!”。

  还有学生手高高的举着……

  学生们的发言让我惊叹不已!

  看学生们说得差不多了,我想,时机成熟了!

  于是我说:“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那你们觉得哪一种的方法最方便,量得最准确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1 ∠ 2 ∠ 3 ∠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开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开的, 3两条边呢?(*开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开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开得大,角就大;*开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开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i.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ii.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v.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vi.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vii.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viii.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ix.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x.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平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

  ∠=78° ∠=180° ∠=123° ∠=360° ∠=20° ∠=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用量角器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能准确读出度数。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将你的目光移到大屏幕上,认识这个地方吗?

  生:认识,是水立方。

  师:对,是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馆——水立方。今年8月8日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百年奥运终于在北京胜利开幕了,人们不光记住了水立方,在开幕式上还有一段让全世界人民都惊叹的事情,那就是漂亮的焰火,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这段令人难忘的场面。

  (视频欣赏开幕式脚印焰火)

  师:漂亮吧?

  生:漂亮。

  师:同学们看焰火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焰火是怎样出现在空中的?

  生:打上去的。

  师:你说得对,老师了解到是由这样的礼花炮发射到空中的。(课件出示礼花炮。)

  师:你们看,组成脚印的这些焰火在空中出现的位置不一样,这跟礼花炮哪有关系?

  生1:跟礼花炮的摆放有关。

  生2:跟这个角有关。(学生指着说。)

  师:真聪明,不仅跟礼花炮的摆放位置有关,还跟礼花炮的炮身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系,那这个角度是多少呢?通过今天的读书学习,你一定能明白这个问题。

  二、读讲探究

  1、读书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通过读书,你能学会什么?

  生:(有开始看书的情况)

  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要着急,老师还有几个小建议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在读书时不仅要读书上的文字内容,还要认真想一想,从图上你能学到哪些知识;还希望大家拿起笔来,边读边圈一圈、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关键的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好,开始吧。

  (学生自学学习资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全班讲解交流

  师:好,刚才大家都认真读书了,老师看到你们在书上勾勾画画的,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吧,谁愿意先来说一说,通过读书,你学会了什么?

  (1)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生:我学到了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

  师:从哪部分看到的,指一指好吗?

  (学生指)

  师:你读书真认真,知道了用量角器测量可以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谁还从书上看到了其它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生:把一个角用透时纸描下来;用三角板上的角分别比一比。

  师:大家看到了吗?他把两个方法都读了读,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每个小朋友说的话后面还有省略号呢,(课件闪烁省略号)接着该做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把一个角用透明纸描下来,然后把它移到另一个角上去比一比。

  师:你将这个方法补充的这么完整,真不错。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同学们仔细看一看。

  (课件演示用透明纸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师: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同学们看另外一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能比较出角2比角1大,但是这些方法却不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呢?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

  (2)认识量角器

  师:刚才有个同学也提到量角器了,你能在书上指一指量角器在哪吗?

  (学生指)

  师:你从哪知道用量角器测量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一种好办法?

  生1:从书的最下面一部分看到的。

  师:哦,用量角器能知道角2和角1的数据,不错。

  生2:我从“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这样既方便,又准确。计量角的单位理‘度’,用符号‘°’表示”看到的。

  师:你读书真用心,那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最能说明用量角器测量是比较角大小的一种好办法?

  生:准确、方便。

  师:找得好。这句话中哪儿你认为还很重要?

  生:度,用符号“°”表示。

  师:“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这个(师指)小圆圈表示。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小圆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

  生:句号。

  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句号写在右下角,度写在右上角。

  师:观察的真仔细。同学们,从这个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角。

  师:在哪呢?指一指。

  (生指)

  师:看这个1°角多么小呀(课件闪烁1°角),你们知道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角吗?

  生:有180个。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指着说)从“180”知道的。

  师:你真了不起,这个“180”让我们明白了把量角器分成了180等份,每一等份所对应就是1°角。

  师:(课件依次显示180个1°角)如果把180个1°角都画出来,看起来怎么样?

  生:密密的线,很乱。

  师:对,用起来会很不方便,所以在制作量角器时就省略了一部分刻度线,只在最外圈保留了全部的刻度线,这样用起来既清晰又方便。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有两圈数。

  师:请你来指指这两圈数好吗?

  (生指,课件跟着分别闪烁整体内外圈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圈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生:10,20,30……

  师:可以用手比划比划。

  (生比划)

  师:这位同学用手描述时,大家看得那么认真。他刚才比划的里边这圈数从右往左排列,我们叫它“内圈刻度”;外边这圈数从左往右排列,我们叫它“外圈刻度”。(课件显示数的排列及标注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师:对这两圈数谁还有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两圈数中有一个比较特殊,(课件闪烁90)这个90属于谁呢?

  生:都属于,内圈刻度数到这儿是90°,外圈刻度数到这儿也是90°,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师:说得真好,谁还有别的发现?

  生:(没有举手情况)

  师:老师看书时也看到了一些很重要的地方,想跟你们说说,行吗?

  生:行。

  师:(操作课件)和外圈0°对齐的这条水平的线是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内圈0°对齐的这条水平线也是……

  生:量角器的0°刻度线。

  师:同学们看,90°刻度线与0°刻度线相交形成什么角?

  生:直角。

  师:对,那这个交点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课件闪烁中心点)

  师:刚才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了量角器的各部分,也认识了它们,现在请你用心来记一记吧。

  (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对“量角器”学习的这么好,相信你从书上还有新的发现,谁来说一说?

  生:我从书的下面一部分学到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把学到的方法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角2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这条边重合,看角的另一条边对齐55°,这个角就是55°。(随学生说,课件依次显示。)

  师:你说话条理性真清楚,谁跟他学到的方法一样?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吗?

  生:没有。

  师:哦,我还有个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请教你们,行吗?

  生:行。

  师:你们看(指屏幕),角的这条边既对着55°,又对着125°,为什么角2是55°呢?

  生:(指着角2)因为角的这条边是和内圈0°线对齐的,所以读数时应该从这个0开始数起。

  师:他说的跟你想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听了他的解释我也明白了,读刻度数时,要看清角的一条边是和哪圈的0°刻度线对齐的,才能读准度数,谢谢你。

  师:刚才大家说到的这种量法是使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读度数时就要看内圈刻度。在操作时,我们还可以使角的另外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大家仔细看一看。

  (课件演示读外圈刻度的量法。)

  师:在实际测量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方便的测量方法。

  师:书上还有用量角器测量角1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那测量到角1是多少度呢?

  生:50°。

  师:现在你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了吗?

  生:大5°。

  师:好,看来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真是既方便,又准确呀,你能说说表现在哪儿吗?

  生:用量角器可以直接测量出角的准确度数,比较起来更容易。

  师:说得真好。通过测量角1和角2,你觉得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哪些操作需要特别注意才能保证量准角的度数?

  生1:量角器的中心一定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生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一定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生3: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时,一定要读准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师:大家总结得真全面,相信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你们一定能注意到这些关键的操作步骤。

  (4)查漏补缺

  师:(课件返回书页)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什么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亲自动手测量几个角的度数吧,看谁测量的认真。

  三、分组精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的给予辅导。)

  师:大家刚才操作的真认真,谁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师出示正确答案。)

  师:大家在测量时,我看到有的同学用手指做了这样的动作,其实是把角的边延长了,这样更容易看清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真是一种不错的操作技巧。

  师: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三角板来测量。

  生:(独立测量,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测量的三角板中角的度数各是多少?

  生:(随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师:三角板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工具,它每个角的度数都是有规定的,记住它们,对你以后学习好多数学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请同学用记一记吧。

  生:(给学生30秒时间记一记。)

  师:刚才我们动手测量了角的度数,下面请你动动脑:现在这个角的顶点已经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了,看不见的那条边已经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了。

  生:这个角可能是70°。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看不见的那条边可能和右边的0°刻度线重合了,这样看内圈刻度应该是 70°。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这个角可能是110°。

  师:说说你猜想的理由好吗?

  生:看不见的那条边可能和左边的0°刻度线重合了,这样看外圈刻度应该是 110°。

  师:说得都非常有道理,(课件出示学生猜想的结果),看不到的这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70°;如果与外圈0°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10°。

  师:看来大家都能熟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概括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量角器,并学会了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焰火发射到空中需要精密测量角的度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角的度量的知识,你们看(课件出示“水立方”),设计专家在设计水立方时许多地方就用到了。

  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生活中找一找哪还用到了角的度量的知识,方便的话再动手测量测量,然后跟小伙伴儿交流交流。希望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64—65页“角的度量”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能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

  内、外圈读角的度数以及角的两边不够长的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每人一份量角资料。

  学具准备:

  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教学角的意义。

  (1)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角是怎样组成的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联系学过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意义。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 边)

  (2)角的符号和读写法。

  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注意与小于符号的区别),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板书)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2.教学角的度量。

  小游戏:“比眼力”。

  出示两个角,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 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刚才有的同学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1)认识量角器

  a.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半圆)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1 )

  领学生读“1度”。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

  b.继续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学生同桌说一说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在大屏幕上认识。

  a.量角器的中心。(师板书)

  b.认识0刻度线。

  c.认识内外圈的刻度。

  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内圈的刻度0~180度是从左到右排列的还是从右到左?外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从0~180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从0~180度。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现在来观察内圈的刻度线,从右边起看到0刻度线了吗?

  提问:谁能从右边起找出内圈50度的刻度线。

  谁再来找出90度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内圈56 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度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吗?

  从左边起,外圈的刻度怎样找呢?哪位同学来找外圈的80度?90度呢?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

  (2)用量角器量角。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把量角的方法简单的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50度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后,再跟着做。)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50,这个角就是50度,可以这样写。(板书:50度)再次反问,量角要注意什么?

  现在,你们看看这个角又是多少度?(课件出示一个120度的角)并让学生在资料上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课件出示3道量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纠错)

  2、练习量角:“课堂活动”2题。(老师巡视指导,注意每个角的量法,强调量角器的放法,突破难点)

  3、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边长短不同的角)

  提问:请你看一看屏幕上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当角的边不够长时,怎么办?右边的角呢?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边的长短不一样)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请拿出你们做的活动角同桌说一说。(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课本70页练习十三第4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2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

  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6~28角的度量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正确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线,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 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 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 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 为什么 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练一练 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