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精选15篇)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上一篇:《黄河颂》课堂实录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2
《黄河颂》教案 篇2
黄河颂刘雪飞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新课(导入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第6课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黄河颂》教案 教者:武穴市大金中学 涂雪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法指导: 美美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说 一、激情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这就是黄河。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美美地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三、课堂探究 3.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略) 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略) ⑤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略) ⑥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略)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喜欢本诗中的 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 。”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 四、课堂拓展 展示抗战时期的图片,学生观赏后,谈感受,表决心。 五、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虽然我们不是出生在抗日年代,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远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的地步。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不久前,日本强占我钓鱼岛,本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第五次参拜供有二战时期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近几天,日本又在修改宪法,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附:板书设计 望 气势 养育 黄河颂 颂 保卫 中华民族精神 激励 学 精神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2 下一篇:《黄河颂》学习要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6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8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教师应设法使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故确立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见板书设计)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见板书设计)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 1、 小组中练习。 2、 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 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达成教学目标2的要求。) 六、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七、布置作业: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绘黄河 颂黄河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7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9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新课(导入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1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3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8 下一篇:《黄河颂》课堂教学10及练习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黄河颂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 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课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必然导致语文教案的设计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加个性化,那么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怎么编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生子词。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通过“感受——诵读——品析——运用”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感受) 3、同学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品析课文 师: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 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 意见。 2、 教师总括全文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二)主体:望黄河 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 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生答: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板书:绘黄河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板书学习目标一 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使我的情绪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诵读 师: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板书教学目标二 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1、学生自由读,推荐一个代表读。 2、老师范读。 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颂黄河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四运用 1、师: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 !爱你的 !爱你的 !)(板书教学目标四 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师: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配乐,老师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五总结师:(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的反思 2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众多的语文同仁齐聚于七(4)班教室,给课堂平添了许多严肃与庄重,一曲荡气回肠的“祖国颂”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精彩回顾 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欣赏着“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澎湃的宏伟画面,耳畔是播音员激情昂扬的朗诵,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完全沉浸在诗歌雄浑、壮阔的意境之中了。 在对时代背景作了简要的介绍之后,接下来是对诗歌主体的学习。教师身先士卒领读了文前的朗诵词,同学们也受到感染,争先恐后地朗读了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其中既有个别读,又有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地诵读中品味诗句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另外,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也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 最后,通过学唱《保卫黄河》,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大家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爱国主义是时代的主旋律 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清代学者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间也有谚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都是先有大家后有小家之意。 爱国,一个看似遥远、简单、平凡的名词,今天却如此紧迫地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不顾历史事实一意孤行的挑衅,以及国际上部分敌对势力对中国发展的肆意指责和百般刁难,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义愤填膺:中国人民不可欺!同样,这样一种爱国的情感也最应当被我们的下一代所接受。 教学完本文后二天,有新闻报道:中国拟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必将更加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一个没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危机意识的民族是危险的。所以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去走进历史不忘国耻。尽管我只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我仍然觉得:在今天,借学习课文《黄河颂》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们的学生受到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既有必要也恰到好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画面渲染、歌曲欣赏等教学辅助工具,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再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了诗歌所蕴含的浓烈的爱国情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另外,结合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又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中日钩鱼岛争端”的时事新闻,更加激起了同学们的民族忧患意识,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更加彰显了本文的思想教育意义。《黄河颂》教案 篇3
《黄河颂》教案 篇4
《黄河颂》教案 篇5
《黄河颂》教案 篇6
《黄河颂》教案 篇7
《黄河颂》教案 篇8
《黄河颂》教案 篇9
《黄河颂》教案 篇10
《黄河颂》教案 篇11
《黄河颂》教案 篇12
《黄河颂》教案 篇13
《黄河颂》教案 篇14
《黄河颂》教案 篇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