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闻喜花馍文化内涵与产业化之路探析

摘要:闻喜花馍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现如今形成一种产业。本文从实用、审美、民俗三方面阐述闻喜花馍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阐述其产业化之路。

关键词:闻喜花馍;民俗;产业

一、闻喜花馍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闻喜花馍有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从实用、审美、民俗三方面阐述闻喜花馍的文化内涵。

1、实用

从实用的功能出发,民以食为天,馍是闻喜当地的一种传统食物,充饥、解决生存问题是其最初也是最基础的功能,再加上防腐、防干裂、易存放的特点,地域性特征鲜明。闻喜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再加上当地的深井水,从材料来说也是非常适合制作花馍的。淳朴、勤劳的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吃了吗?”这里涉及到对饭的争议,一般来说是南米北面。而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就在黄河流域。山西南部是北方农村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花馍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相关的文字记录,宋代登上祭坛,明清时期盛行。

2、审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实用功能衍生出的审美意识。有人认为两者是相伴而生,但是我个人认为,与实用功能相伴而生的审美是一种无意识的,可能只是大小或者彼此之间的选择,而我们这里谈到的更侧重于一种有意识的审美,更精细,也更加有人文寓意。

冯骥才先生把闻喜花馍称为“指尖上的艺术”。闻喜花馍在制作过程中以小麦磨制的白面为原料,使用剪刀、梳子、菜刀等常见的工具,综合运用了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手法,造型有人物、花鸟、草虫、瓜果、飞禽走兽等。花馍不仅表现了闻喜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而且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例如对万事如意、多福多寿等美好生活的向往。据史书记载,在宋代随着农业的发展,面或者说馍作为重要的贡品,以猪和羊的形象登上了祭坛,人们希望借此得到神灵和祖先的保佑和庇护,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非常用心。因闻喜花馍的制作者多为女性,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故又被称为“母亲的艺术”。

3、民俗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闻喜花馍与节日、婚嫁、寿诞等民间礼仪活动紧密联系,到了日子会去请一些手巧的人过去帮忙,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过制作花馍对这些人在当地的地位也是一种提升或者说巩固。同时花馍也起到了标识的功能,每一个花馍的形式、用途、色彩等都有具体的约定,一般来说看到馍,就有了章程。人们依礼而行,潘锥做。这其中包含了区域人群的认知、情感以及禁忌,礼俗文化特别是民间礼仪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闻喜花馍的产业化之路

在这样的契机下,闻喜花馍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以及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民俗文化到文化产业也成为一个的自然而然的转变过程。

面临失传花馍为什么能形成产业呢?个人有几点思考,一是它的社会功能随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从个人方便食用到民间区域交往寄托心意传递民俗礼仪,反应不同社会人的思想和追求,民食节约不饥到吃饱到吃好,社会经济影响人的思想追求。二是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时期不同,食用到交往礼仪到现在成为产业为赢利目的。三是现在社会以创新和创业为主导向,创业中开发一个项目多么难,花馍成为产业是挖倔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的结果,好的创业项目在民间。它的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个体到普及,从繁荣到衰落,从衰落到挖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它转变为产业有人们需要前提,有认可基础,有追求美的欲望,就形成销售市场,制作工艺和方法提高,形成专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增加利润空,因此成为产业。

优秀民间文化更易成为创业项目。闻喜花馍是创业项目的捷径,容易形成产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走向歧途沾染太多的商业气息,积极参与的同时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竞争机制、文化内涵、参加者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很重要。

从民俗文化到文化产业、研究到指导实践、资源到产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一过程中区域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引发我们更多的反思,给我们的启示是:好的创业项目在民间,挖掘优秀民间艺术重要性。希望抛砖引玉,使闻喜花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