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师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关键词:幼儿 爱 交流 体验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 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柴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攀岩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磁带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 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 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时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下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除了自己做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我还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谁爱劳动?讲卫生?谁守纪律?谁讲文明?谁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时时关注,时时表扬给予肯定,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比如:被子叠的好、吃饭不挑食、有礼貌、对小朋友友好……同时,也会对榜上有名的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在这种环境中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们的习惯好了。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三、 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为人师时,那时的我没有太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颗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孩子们的心。当时在大班实习,心里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好奇,在面对那些调皮、上课不爱听讲的,中午不爱睡觉的孩子起初显得束手无策。为这些,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老教师取经,慢慢地我发掘了孩子们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才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晨晨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海水却是红通通的,虽然以前在书本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问他:“晨晨,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海水是红通通的呢?”晨晨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柴老师,傍晚了,太阳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红红的呀。”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训斥的态度,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幼师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摘 要 学前期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学前期幼儿的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在界定了说谎的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说谎的行为现状,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 幼儿;说谎行为;教养方式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
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二)幼儿说谎概念的相关说明
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谎言,没有人真正能做到事事讲真话,每天每人至少要说一次话。心理学关于说谎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877年charles darwin对他的2岁儿子说谎所做的观察报告。从1920xx年,皮亚杰第一次明确界定了说谎的概念,他将说谎定义为两个阶段,意图(欺骗)说谎和行为(错误行为)说谎①。有关说谎概念,心理学研究者一直没有达成统一。基于三种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者提出了关于说谎不同的概念界定,如stem等人(1909)将谎言定义为为了欺骗他人而有意识的传递错误信息的行为;sweetser e.(1957)强调说谎是一种文化结构,而不仅仅是有意识欺骗他人的行为③。
根据对以往发展心理学家对说谎概念的定义梳理,说谎需要以下两个因素同时具备:首先它确实是假话;其次,说的人知道它确实不真实但是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他人说谎成立。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和相关网站,利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检索途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查阅和搜集,并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旨在对目前有关对幼儿教师流动的现状有较为清楚的了解。
2.谈话法 ①让.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针对个别有说谎行为的幼儿进行单独谈话,了解幼儿真实的心理状态,了解说谎的原因,收集真实的个案资料。同时,通过提纲式的访谈对幼儿家长进行谈话,收集被调查者相关的更具生动性的、典型的、全面的幼儿资料。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对一个幼儿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对所收集记录的整理,获取有价值的案例,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
二、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伴随着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幼儿的说谎行为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国内出现了许多对幼儿说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改进幼儿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很多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幼儿的说谎行为,如运用类似“抵制诱惑情境”的实验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表明,无论幼儿说谎成功与否, 2-3岁的幼儿已经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在学龄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①。
一些学者对幼儿说谎的研究则采用自然观察记录法,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说谎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幼儿说谎的技能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3岁幼儿说谎时是以事实为基础,缺乏策略性,4岁幼儿开始就会出于某种意图而说谎了。
研究者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丰富了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定义和解释,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分析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过往研究的领域大都集中在心理学领域,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很少有交叉,并且缺乏实例分析,偏重于理论探究,在幼儿说谎解释和具体案例上缺乏实证探究,且未涉及家庭在幼儿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程度。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在以往研究者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微观角度,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说谎行为进行个案调查,揭示成人的教育方式、外界环境等因素与幼儿说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综合现有现就成果基础上,以案例分析方式呈现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幼儿说谎行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幼儿更好成长。
三、幼儿谎言的分类
王先达将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 ①傅根跃,王 丽.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n].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学报,20xx(4)
(一)想象性谎言
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
一天早上,3岁的文文兴奋地跑进教室说:“李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我特别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她表示祝贺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并带领全班小朋友共同唱起了<生日歌>,这时,然然走过来说:“李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虽然有点诧异,但是在幼儿园,同一天生日并不奇怪,所以,我们又唱了生日歌,并且对小寿星表达了祝福,文文、然然还有小朋友们都很开心。下午放学时,然然的奶奶来接他,从她奶奶的口中得知:然然的生日早就过了。
由于年龄太小,记忆不准确,然然还不能区分想像与事实,把想象当成了事实,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的话,也就不存在歪曲与欺骗之意。
(二)虚荣性谎言
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即幼儿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认为并且要求他人的观点都和自己一样,具有期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需要。这时期的幼儿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会不自觉的说谎。这类谎言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夸张型,在幼儿园每天值日的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红花,总是会有小朋友兴冲冲的告诉老师“今天的地板都是我扫的!”而事实是不止他一个人在扫地板。二是虚构型。在幼儿园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幼儿指着自己的新裙子说:“我妈给我买了新衣服!”另一个幼儿连忙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衣服,在家放着呢,过几天再穿!”但这往往不是事实,她只是在看到别人有新衣服时,图一时嘴上的得意,炫耀自己而说的谎言。
(三)创造型谎言
学龄前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与记忆策略得到发展,他会对自己的之前的记忆进行组织,回忆和重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汇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当时情景对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而这其中不免有不真实的成分,譬如:妞妞爸爸开了一间旅行社,经常带她去各地旅游,妞妞见识比较广,在幼儿园就成了大家的焦点,她给大家讲她的见闻,有时候是真实的,有时候由于记忆不准确等原因会说出一些“谎言”,比如她说她去了海边,海里有大鲨鱼,和书上的一模一样,她都看见了,很恐怖。大人们一听就知道这是谎言,可是在其他小朋友眼里或许是真的,他们讨论的很开心。这类谎言并不一定是幼儿的虚荣心所致,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直接外露,也体现了幼儿发散的思维,想象力的丰富。
(四)为了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和逃避任务而说的谎
幼儿有时会编造一些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如“不,这不是我弄得。”“我没有打他”“是小明打碎的,不是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承认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受到惩罚。有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突然乐乐大哭起来,闻讯赶来的李老师发现乐乐坐在地上哭,周围的小朋友都说是浩浩把乐乐推倒的,问浩浩“是不是你把乐乐推倒的?”“不是,他自己摔倒的!”“周围小朋友都说是你把乐乐推倒的。”“他?他挡住我的路了我不小心把他碰倒的。”这时周围的小朋友还有乐乐都说浩浩是故意把乐乐推倒的,因为他想先上滑梯,乐乐没让,听到这些,浩浩低下了头。
四、成人对幼儿说谎行为的态度
俗话说,茄子不开谎花,小孩不说假话。但是,许多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很多幼儿都有“说谎”的现象,而面对幼儿的说谎现象,成人的态度却不一样。
(一)重视不够
面对幼儿开始偶尔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没有什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这是幼儿“聪明”的表现。成人无所谓的态度就无形中助长了幼儿说谎行为,让他们认为说谎没有错,不会带来惩罚,甚至会讨得成人的欢心,结果幼儿养成了说谎的习惯,说谎行为是越来越多, 等到成人发现事情的严重性时,幼儿甚至已经很难改正,而最后不得不认为他是个“坏孩子”,而放弃教育。
(二)方法不正确
幼儿的说谎行为引起了家长与老师的重视,着急的家长、教师要求幼儿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急于纠正幼儿的说谎行为,但是幼儿的说谎行为却越来越多,这使得家长老师们很是苦恼,于是在纠正幼儿说谎行为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在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上有时候会出现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出现许多不理智的行为,没有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给幼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三)讲究方法、积极引导
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儿的说谎行为给与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地去了解幼儿的身心的发展规律,主动地去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针对幼儿的个性与具体事件进行教育,从而使幼儿改正错误,得到健康发展。
五、影响幼儿说谎行为的因素分析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幼儿说谎的行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受主观、客观方面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1.幼儿认知不成熟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不成熟,记忆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准确; 思维发展不完善,容易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以假当真而无意中说了谎。
2.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
学龄前幼儿对事物的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与事件的显著特征所左右,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他们认为成人喜欢听话不说谎的“好孩子”,所以不能说谎。反过来,要是说了谎,会被批评为是“坏孩子”,家长老师会不喜欢“坏孩子”,他们很矛盾。在这种思维的左右下,部分幼儿会去承认错误,结果确实受到了惩罚。他们对惩罚的恐惧导致他们在下次犯错误的时候,选择说谎来掩盖事实,或用假话来迎合家长。采取这种办法的幼儿甚至有时候会侥幸的避免惩罚,这种侥幸助长了幼儿说谎行为的发生。
3.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
幼儿通常非常注重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总想在别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譬如在幼儿园,当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几乎全班的小朋友都会举手,当然,举手的孩子也未必都会做,看到别的小朋友举手受到老师的表扬,他也会“从众”而举手。虽然因为幼儿很强的好胜心和竞争心理很宝贵,可以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但如果缺乏及时教育和指导,往往就会导致幼儿说谎,成人必须适时加以指导。
(二)客观因素
1.模仿
观察模仿是幼儿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龄前幼儿有许多的模仿行为。在幼儿园里,如果有一个小朋友买了一个玩具,过几天会有许多小朋友拥有同一款玩具。与此类似,幼儿的说谎行为也会被模仿。当他看到一个小朋友说了谎,但是没有受到惩罚甚至是被无视的时候,很有可能下次他也会说谎。
2.父母或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幼儿说谎很大程度上受到成人的影响,特别是幼儿家长或老师的说谎行为。在幼儿的思维里,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否则幼儿会认为承诺只是谎言。成人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如果在幼儿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幼儿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逐渐也会学会说谎,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说谎!
有时幼儿说谎,很大程度上是平时父母的教育不当而导致的。例如:一天,妈妈在路上拾到10元钱,立即装到自己包里,并且说:大街上捡的,也不知道是谁的,妈妈给你买好吃的!要是别人问起,就说是妈妈给你的钱买的。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很快地被幼儿模仿学习。显而易见,受这位妈妈的言行影响,这位幼儿很可能会说谎。这位家长的行为会在幼儿的心理造成困惑,甚至会在幼儿心里留下自私自利的种子。
3.外界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现在的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的广范,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幼儿也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从电视剧、动画片、广告等获取的虚假信息,不仅具有欺骗性,还带有误导性,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不成熟,缺乏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从而会盲从谎言,甚至学会说谎。
六、应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建议
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与教师都头疼不已,急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然而往往没有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不了解幼儿说谎的具体原因,从而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结果不但没有引导幼儿走向正确的道路,反而给幼儿的幼小心灵造成了伤害。究竟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下面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要轻易斥幼儿为“坏孩子”
幼儿说谎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够运用对待成人的思维和方法对待幼儿,所以在处理幼儿的说谎问题时一定要冷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如果幼儿说了谎,既不要着急训斥惩罚,也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小孩子嘛,不算撒谎!”更不能鼓励怂恿!即使幼儿有说谎的不良习惯,我们也不能轻易下断言,说幼儿天生爱说谎没得救,给以冠上‘品德不好’‘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幼儿背负这样的标签生活,他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损害,说谎行为不但不会改正,甚至会变本加厉!
(二)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纠正
针对不同的个体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由于幼儿的气质类型不同,性格不同,对待幼儿说谎行为必须根据不同的幼儿的特点进行纠正。有些幼儿性格内向,语言发展能力不太好,成人纠正其说谎行为时要耐住性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以操之过急,并且这种类型的孩子容易矫正。但是对那些性格外向,胆汁质幼儿来讲,在处理他们说谎的事件时就需要父母时常提醒。
(三)找出幼儿撒谎的根源,耐心疏导及时奖惩,促使幼儿改正不良习惯
当幼儿出现说谎的现象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幼儿说谎的动机。幼儿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发现幼儿说谎时,成人要有耐心,先不要责备幼儿,而是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他们说谎的原因,寻找说服教育的方法。属于无意说谎行为的,要给幼儿以正确的观念,不要过分强化;属于有意识说谎的,要帮他分析说谎的危害,可以运用具体的、真实的、身边的事例来帮助幼儿认识到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譬如:多给幼儿讲‘狼来了’等故事,让幼儿认识到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会失去朋友,大家会不喜欢他。另外,要正确运用奖惩手段。正确运用恰当的奖惩手段,帮助幼儿认识到说谎会遭到惩罚,即使有时候没有被发现,也是暂时的,使幼儿认识到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的。但是,如果选择说真话,勇于承认错误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企图撒谎掩盖错误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另外,当幼儿有了诚实的行为,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同时还要注意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幼儿信任父母、老师,打消疑虑,幼儿说谎的坏毛病会逐渐的改掉。
(四)成人以身作则,营造诚实氛围
成人不能忽视幼儿说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幼儿偶尔在一些小事上说谎时,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能一笑了之,事实上成人的这种不在意恰恰强化了幼儿说谎的行为。父母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使幼儿认识到,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正确的。成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要求幼儿做到的成人自己要先做到,成人与成人之间、成人与幼儿之间要以诚相待,言而有信。另外,为幼儿营造一个诚实的氛围也十分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讲关于‘狼来了’等关于诚实的故事,让幼儿在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诚实的优良品质。在班级里多组织一些有关诚实的游戏,给幼儿树立一些诚实守信的榜样,营造诚实为荣,说谎为耻的氛围。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幼儿说谎的案例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多样,给幼儿自身成长和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余单方面对该类幼儿的关注和干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家庭的参与和合作。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是引导和纠正幼儿说谎行为的必要的途径。家庭环境对幼儿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对探索和解决幼儿说谎问题起关键性作用,以更好的解决幼儿说谎的问题提供建议和对策。面对幼儿说谎的问题,父母与教师要多交流、沟通,商定出一致的教育方案,否则会事倍功半,造成“5+2=0”的后果,也就是说家庭与幼儿园不配合,在幼儿园里幼儿表现很好,到了家里却继续说谎,事实上幼儿并没有真正的改正,只是忌惮学校老师的权威不敢说谎而已。
为了纠正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待幼儿说谎的态度与教师保持一致,并及时的向老师汇报幼儿在家里的状态;而老师要多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双方及时沟通,形成合力,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适时地进行奖惩,从而真正的引导并纠正幼儿的说谎行为,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学龄前时期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传统道德理念的影响下,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诚信,人无信不立,而诚实品质的养成要从小开始学习。因此,我们成人应承担起这个责任,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当然,幼儿总会出现说谎的行为,面对幼儿的说谎现象,我们要冷静客观的观察思考,针对具体的事件寻找原因,讲究方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纯真的、可以教育的,只要我们正确对待他们的说谎行为,适时适当的进行教育,相信孩子在我们的关怀下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致 谢
本文是在陈荣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严谨的态度、广博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她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由衷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导。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逐渐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从最初的问题模糊到逐渐的具体、清晰,从选题、定题到论文设计的各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写作都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与升华,在经过陈老师数次悉心的指导而做过修改之后,深切的感受到研究所需要的认真和谨慎,认识到学术的魅力,同时也深切的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也给了自己前行的动力。
感谢实习单位为我提供了研究幼儿的环境,增强了文章讨论的根据性;特别的感谢实习幼儿园的老师、家长与小朋友们,是他们的配合与帮助让我收集到了真实的案例。本课题的探究正是建立在他们关心帮助的基础之上,所以再次衷心的感谢他们。
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四年,在‘学前班’的四年,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有我亲爱的老师们的关心,是她们让我在大学四年里不断地调整、充实、提高,由衷的感谢我的老师。感恩之余,也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自己能够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四年转瞬即逝,有同学的陪伴使我感到青春无悔。一起单纯、一起犯错、一起迷茫、一起思考、一起努力、一起成长,最后也会一起微笑着面对离别,一起信心满满的迎接明天的太阳!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很美好!
最后,我要感谢四年前的自己,是她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学前人’,让我遇到了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让我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学前,让我确定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并为之努力。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称为一名优秀的‘学前人’!
参考文献
[1]刘伟,张振.幼儿说谎行为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综述[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
[2]王平.学前幼儿对说谎的理解与评价及与实际行为的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xx.
[3]刘秀丽.幼儿学习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60)
[5]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xx(8)
[6]王先达.幼儿说谎心理及矫正.[j]中华家教,1996(5)
[7]蔡玉荣.5-6岁幼儿说谎行为分析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 20xx(8)
[8]祁冰.浅析幼儿的说谎心理[j].黑龙江教育,20xx(4)
[9]仲少华.幼儿为什么会说谎[j].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5)
[10]周长秋.如何看待幼儿的说谎现象[j].幼儿教育,20xx(6)
[11]张琼.家长行为与幼儿心理问题[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8(3)
[12]吕艳春,张俏.不可小视『狼来了』——论小学生常见的说谎行为[j].中小学教育研究,20xx(5)
[13]徐芬,刘英,荆春燕.意图理解对5-11岁幼儿理解说谎概念及道德评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xx(4)
幼师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 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所以常会因争抢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就赌气独自一个人玩游戏,不愿再与同伴交流。为了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喜悦,获得合作的快乐,我们借助游戏这一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积极创设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合作意识。
幼儿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当前大部分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及日趋单元化的住宅,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那如何在游戏中积极创设交往环境呢?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其身心愉悦。游戏中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不同内容的区角,如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商场、表演区、益智区等,能让幼儿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活动和交往;区角中琳琅满目的材料,如各种商品、形象的理发用具、娃娃家的炊具、医生的听疹器、表演区中的头饰等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往机会。
2、和谐的人际环境
(1)教师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教师应处处为幼儿做榜样。如:引导幼儿学习“裙子”的制作方法,要将裙布钉在拉直的松紧带上,一个人是很难办到的。正当教师想办法时,另一教师走上前给予了帮助。教师相互协作很快完成了作品。教师的合作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他们也相互合作办起了“服装加工厂”:有两人一组的,有三人一组的;
有的钉扣子,有的装饰。大家一起合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同伴的交往氛围
同伴之间和睦相处的关系及团结协作的交往氛围能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比如:在表演区,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有的小朋友敲锣打鼓,有的小朋友则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唱歌跳舞,还有的小朋友帮助小演员精心打扮。这些小乐手、小演员、小化妆师们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台热闹而出色的节目,真是快哉快哉!这样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可见,环境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营造游戏中的合作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是一种交往的有力武器,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合作行为。
规则不仅是幼儿的活动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
1、制订游戏规则
以往,都是老师规定游戏的要求,幼儿只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在游戏中出现交往上的障碍时,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我们让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规则:先让幼儿集体或分组协商、讨论出每个游戏区的一些交往规则,然后让他们用别人能看懂的示意图画下来,再贴到相应的游戏区里。如,在娃娃家,幼儿设置了标志图“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娃娃手拉手、头靠头,脸上笑眯眯的;爸爸拎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在给客人拿吃的东西。幼儿解释为: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要商量好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关心家里的事情,关心家里的每个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他们用“一家人”将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了他们在行为上要合作。幼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规则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使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
2、执行游戏规则
规则制订出来了,就应该认真地贯彻和坚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执行规则,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提醒、暗示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理发店里,两位理发师都要抢着帮客人洗头,于是就发生了争执。这时教师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参与进去,用语言来指导:“听说你们理发店为了使生意更好,为了让顾客更加满意,采取了新的规定。”接着,教师可以假装很认真、细致地看贴在区域中的标志图,还可以让幼儿讲一讲,提醒他们要分工合作。教师还可以请幼儿来扮演角色,监督大家的合作行为。如让幼儿扮演城管、检查员等,去每个区观察,把合作行为和不良行为都记录下来,还可以当场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醒和诱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3、强化游戏规则
经常反复、始终如一地执行规则,能使规则得到强化,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提升为良好习惯。在这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地开展每一次游戏,严格地执行每一条规则,反复地进行提醒和督促,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来激励幼儿、用情境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用摄像机现场拍摄幼儿的游戏交往情况、用评选“文明顾客”和“服务明星”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合理运用游戏评价,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游戏评价包括游戏中的指导和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教师合理、及时的指导和公正的评价能引导游戏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以尊重幼儿的活动意图为前提来指导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评价,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行为。
1、认真观察,灵活引导。
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如在建构区,听到一幼儿对另一幼儿说,“你帮我搭个弓形门吧!”教师仔细一看,该幼儿面前摆着“转盘”“攀登架”“木马”……全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这时就可以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参与,很高兴地说:“呀,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孩子们肯定很喜欢,我想把它们全部买下来,好吗?……怎么运到我们幼儿园呢?”教师积极投入指导,激发了孩子搭建的兴趣。于是一幼儿拿起了积木插起了汽车,有的幼儿搭起了公路,有的搭起了交
通岗,有的继续当玩具制造商……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顺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效果也非常好。
2、善于发现,及时指导。
幼儿在活动中常有需要合作的时候,但他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如大班幼儿开展了剪染纸活动,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吸引着幼儿,他们玩的很投入。但老师在指导时发现,幼儿在剪纸后要收拾好纸屑,放下剪刀,还要去拿笔来蘸色,再染纸,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小问题:笔滚下桌、拿剪刀时碰翻碟子、染料洒了一桌子;染纸时把未折的正方形纸片全都渗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介入,对一刚剪完纸的幼儿说:“你剪的真棒,我帮你染吧!我俩合伙办个剪染纸厂,怎样?你是剪纸师,我是染纸师,好吗?”教师的介入一下子就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剪染纸的兴趣,他们纷纷学样,有的专剪,有的传染,忙得不易乐乎!
3、公正评价,巩固行为。
游戏后的评价能巩固和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为下一次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请大家把游戏中开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了?玩得高兴吗?”“你和好朋友玩了什么?”“你到哪些地方去玩的?他们怎么招待你的?”“你们那里来了哪些客人?”等等,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不合作行为,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幼儿讨论来强化合作意识。如在表演区中,教师发现几个幼儿都争着当猫和画眉鸟,谁都不想当狐狸和公鸡。在整段晨间活动时间里,他们始终在争角色,而没能去表演。于是教师就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与幼儿展开了讨论:“玩表演游戏时,怎样选角色,大家才会玩的高兴?”有的幼儿说:“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当!”有的说:“每个小朋友都演一演,谁表演的好谁演!”有的说:“轮着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出了不少好主意。通过这次评议活动,孩子们意识到要想玩的好,玩的高兴,就必须相互协商、友好合作。果然,在以后的表演游戏中,他们能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问题,合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4 《学前教育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