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1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2

  1.固体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2.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4.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gh,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沸点降低。

  7.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9.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阅读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1)

——中考物理知识点:压强3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压强1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同一液体

  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压强2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水柱的高度约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2)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归纳1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

  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归纳2

  液体压强原理

  液体压强(帕斯卡定律)的原理我们知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压力,而只要某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同理,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力,因此水对容器底部存在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有压力,因此液体对容器壁也存在压强。

  在初中阶段,液体压强原理可表述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以上对物理中液体压强原理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压强的意义

  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⑵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⑶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面的作用力,跟**面面积大小无关。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⑷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踉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通过上面对压强的意义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通过上面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参加考试。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3)

——物理知识点归纳

物理知识点归纳1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

  (一)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二)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人教版物理学习方法

  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人教版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4)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2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3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衡状态时,物体对水***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5)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菁选3篇)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1

  一、 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1]

  竖立放置的粉笔压在纸条的一端。要想把纸条从粉笔下抽出,又要保证粉笔不倒,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解析]

  纸条从粉笔下抽出,粉笔受到纸条对它的滑动摩擦力μmg作用,方向沿着纸条抽出的方向。不论纸条是快速抽出,还是缓缓抽出,粉笔在水*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在纸条抽出过程中,粉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时间用t表示,粉笔受到摩擦力的冲量为μmgt,粉笔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粉笔的末动量用mv表示。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如果缓慢抽出纸条,纸条对粉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粉笔受到纸条对它摩擦力的冲量就比较大,粉笔动量的改变也比较大,粉笔的底端就获得了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粉笔上端还没有来得及运动,粉笔就倒了。

  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纸条抽出,纸条对粉笔的摩擦力冲量极小,粉笔的动量几乎不变。粉笔的动量改变得极小,粉笔几乎不动,粉笔也不会倒下。

  二、 用动量定理解曲线运动问题

  [例2]

  以速度v0水*抛出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若在抛出后5s未落地且未与其它物体相碰,求它在5s内的动量的变化。(g=10 m/s2)。

  [解析]

  此题若求出末动量,再求它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则极为繁琐。由于*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且为恒力,故所求动量的变化等于重力的冲量。则

  Δp=Ft=mgt=1×10×5=50 kg·m / s。

  [点评]

  ① 运用Δp=mv-mv0求Δp时,初、末速度必须在同一直线上,若不在同一直线,需考虑运用矢量法则或动量定理Δp=Ft求解Δp。

  ②用I=F·t求冲量,F必须是恒力,若F是变力,需用动量定理I=Δp求解I。

  三、 用动量定理解决打击、碰撞问题

  打击、碰撞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一般不是恒力,用动量定理可只讨论初、末状态的动量和作用力的冲量,不必讨论每一瞬时力的大小和加速度大小问题。

  [例3]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网面3.2m高处**落下,触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网面1.8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4s。试求网对运动员的*均冲击力。(取g=10 m/s2)

  [解析]

  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的质点,从**1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方向向下,大小 。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方向向上,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mg和网对其向上的弹力F。

  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F=1.2×103N

  四、 用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的作用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涉及流体的连续相互作用问题,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奏效。若构**体微元模型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求解,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4]

  有一宇宙飞船以v=10km/s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进入一密度为ρ=1×10-7 kg/m3的微陨石尘区,假设微陨石尘与飞船碰撞后即附着在飞船上。欲使飞船保持原速度不变,试求飞船的助推器的助推力应增大为多少?(已知飞船的正横截面积S=2m2)

  [解析]

  选在时间Δt内与飞船碰撞的微陨石尘为研究对象,其质量应等于底面积为S,高为vΔt的直柱体内微陨石尘的质量,即m=ρSvΔt,初动量为0,末动量为mv。设飞船对微陨石的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微陨石对飞船的撞击力大小也等于20N。因此,飞船要保持原速度匀速飞行,助推器的推力应增大20N。

  五、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全过程

  物体在不同阶段受力情况不同,各力可以先后产生冲量,运用动量定理,就不用考虑运动的细节,可“一网打尽”,干净利索。

  [例5]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足够大的水*桌面上,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一水*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之加速前进,经t1s撤去力F后,物体减速前进直至静止,问:物体运动的总时间有多长?

  [解析]

  本题若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则过程较为繁琐,运用动量定理则可一气呵成,一目了然。由于全过程初、末状态动量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本题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牛顿定律来求解,以求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同时比较不同方法各自的特点,这对今后的学习会有较大的帮助。

  六、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物体系

  尽管系统内各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但各物体所受冲量之和仍等于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

  [例6]

  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连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时间t1,细线断裂,金属块和木块分离,再经过时间t2木块停止下沉,此时金属块的速度多大?(已知此时金属块还没有碰到底面。)

  [解析]

  金属块和木块作为一个系统,整个过程系统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冲量作用,设金属块和木块的浮力分别为F浮M和F浮m,木块停止时金属块的速度为vM,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

  综上,动量定量的应用非常广泛。仔细地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潜心地探究它的典型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感悟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2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也能处于*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3

  【磁场】

  1、磁场是一种物质2、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

  3、磁场的基本特性: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4、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

  5、磁感线:定义,特点。磁铁: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6、熟悉五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会转化成不同方向的*面图(正视、俯视、侧视、剖视图)

  7、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要点。

  8、磁感应强度:B定义,方向,单位。牢记地磁场分布的特点。

  【磁场力】

  1、安培力:⑴对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⑵大小:F安=BIL(注意适用条件)普遍式:F=BILsinθ。

  ⑶方向:左手定则。要点:四指:电流方向,大拇指:安培力方向

  2、洛仑兹力:⑴对象: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⑵大小:f洛=qvB(注意适用条件)普遍式:f洛=qvBsinθ

  ⑶方向:左手定则。要点:四指: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大拇指:洛伦兹力方向

  ⑷注意:洛伦兹力时刻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时刻垂直v与B决定的*面,所以洛伦兹力不做功。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整合精选5篇最新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6)

——物理高考高三知识点归纳最新 (菁选3篇)

物理高考高三知识点归纳最新1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物理高考高三知识点归纳最新2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

  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物理高考高三知识点归纳最新3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方法: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内能

  1.分子*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均值.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压强物理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7)

——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处G/=mg/,其**/=[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2、*衡法:根据二力*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1、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衡问题,则*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