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这都是老话题了。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对教材、教法议论得较多,而很少从思想观念上去找原因。下面小编整理的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欢迎阅读!
其实,语文的教与学不应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一方面,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学习语文来说,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较其他学科具有更多更大的教书育人的功能,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特殊的意义。(从这点上讲,语文教学应称之为“语文教育”更合适些)语文教育应是一 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课堂的学习生活),另一 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语文教育内容、功能的特殊性,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教语文必然要与教学做人、学生活结合起来,也即语文教育的内容必然贯穿人文精神。
(二)语文教育要把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与发展其他能力(诸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公关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能力与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求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内容要注意到生活化、实用化、现代比。要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生活的名篇时文作为课文。
(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
大家知道,为了对付考试,现在普遍是一种应试教育。不是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这时语文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体现了这样的目的和要求:一方面重视学科的工具性,另一方面重视其思想性;一方面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重视非智力因素。根据当今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们对语文教学又提出了要重视人文性和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些要求,?实际上已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狭义的“语文教学”所能承担得了的。例如关于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谈得很实在,他说:“尽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移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尽管叶老的话主要是强调语文能力的重要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语文能力既是一种生活能力,就决定了它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的;它既是一种能力,就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反复领悟、揣摩、训练才能形成,正如游泳不跳进水里反复练习就学不会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叶老的教诲对当今语文教育思想的更新,无疑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夜可以成为富翁,一夜不能造就贵族,文化知识的积累,道德修养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等,都不可能仅靠课堂教学一蹴而就,而是在生活中长期积累、修炼,逐渐内经面为个人素质的。
其次,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
一本语文书,总共不过二三十篇课文,大多又是名家名篇或古文,有几篇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语文知识教学游离于语文实践,似乎学了也是白学;作文教学也是老一套,教学生写些与他们生活不相干的东西,就象是考科举写八股一样,装腔作势,空洞无物。在这方面法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做法也许可以作为他由之石。1977年法国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课程要与学生周围的生活和经验有更加“具体”和“实在”的联系。要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实用化,表现在二:
一是在确立课程目标时,注重运用--交际目标。以前的法语教学注重学术性目标。
二是在教材编写上,注意选择与生活有关或反映当代科技、文化成果及政治事件的好文章。此外,还要求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课堂。
“一切语文从实践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当然实践是广义的。带领学生走上街头纠正规范用字,这是向实践学习;利用节假日,阅读一些名著或内容健康、文笔较好的书籍,或者能坚持每天看看报,这也是向实践学习。甚至各门学科的课本都可以作为语文阅读的教材;各项活动内容都可以作为语文练习的素材。
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出现一个相互促进,左右逢源的生活活泼的局面。魏书生所以能在语文教育的园地里获得硕果,?就是因为他早在1丛年前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作为语文老师,他在课堂上大讲科技革命、知识爆炸,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兴趣;他把数理化课本上的一些章节作说明文来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认识了语文的工具性,使他们尝到了学习语文的甜头,从而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语文。
最后,从语文教学法来看。
前几年各地教改都很热闹。可是,这个法,那个法,结果证明大多不得法。现在好像又走了回头路,大多显得程式化、烦琐化。
不必说教学过程了,单说朗读吧,大多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不去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描写,?怎样达达,对于写作有什借鉴作用。再说课文分析吧,唯恐学生不理解,重分析讲解,轻形象感染,絮絮叨叨,又写又画,烦琐得很。其实,爵得烂,咐坏胃。过细、过直观的填鸭式教学怎能培养学生的悟性和想象力?另有一 些教师则不甘寂寞,又在追求一种课堂教学的“精致”,据说那是“课堂艺术”。
其实,过份追求“精致”大可不必,正如居家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过于追求“精致”,累了教师事小,恐怕反而会显得拘谨,束缚大家的思想,窒息大家的灵胜。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课堂教学这一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本身,而是希望大家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尽可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希望大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运用“迁移”规律,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外延,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使小课堂与家庭、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创造机会,增加实践,以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活动促进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自身素质。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一些第一线的教师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并已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实践起来。例如一位老师开展“买手帕”活动,相继安排了四次说与训练:
①以《买手帕》为题进行情境说话训练;
②以《心爱的手帕》为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手帕;
③以《买手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④针对买手帕时营业员的态度,给商店经理写一封“人民来信”。这样说写成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感到说话、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的需要,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作文的精批细改上件出力不讨好的事。魏书生老师就不做这样的傻事。十年来他没有批改过学生的一本作文,学生的作文成绩却是一流的。泌诀何在?善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而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关键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书”和“学科”本位,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学习“游泳”。大语文教育观本身虽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然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树立一种科学的、正确的观念,总比掌握一种具体的方法显得更重要。一 旦我们的观念科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运用将会更自觉、更清醒、更有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应该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素质的标准之一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