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大西洋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9165.5万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西洋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西洋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的气候与太平洋有些类似,但有些特征相当突出,具体表现为1、南、北大西洋气候类型具有明孤的对称性;2、北大西洋气温比南大西祥高,尤其在髙纬度区; 3、大西洋东西两侧气温和降水有较大差异:4、.除南大西洋髙纬度区外,气温年变幅都较小。

  大西洋气温在赤道地区终年25〜26℃,几内亚湾为27℃。南北纬20°附近最热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2月)为25℃左右,最冷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8月)为 20℃左右。南北纬40°附近,最热月南纬仅15℃,北纬为20℃;最冷月南纬只有10℃,北纬为13℃。南北纬60°附近,最热月南纬为0℃,北纬仍达10〜12℃;最冷月南纬下降到-10℃左右,北纬仍在0 ℃以上。由,此可知,在髙于南北纬20°以上的纬度范围,通常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同纬度气温髙出5〜10℃,主要原因在世界最强大的暧流(墨西哥湾流和北大西洋暧流)的作用。

  大西洋东西两侧的气温也有显著差异。南北纬30°之间,东侧比西侧低,如2°纬线上,东侧比酋侧约低5℃,30°N以北情况相反,东侧比西侧暖,如60°N附近东侧比两侧大致要高10℃;伍30°S以南东西侧气温差别不太明显。这种差异也宜接与所在海域的洋流性质有密切关系。

  大西洋上降水量的主要特征是:赤道地区呆多,年降水量1 500〜2 000mm;南北纬35°〜60°之间一般在1000〜1500mm,为次多雨区;大致介于術北纬15°〜35° 之间,年降水量500〜1 000mm,为中雨区,但此纬区东邰海域因受高压中心、离陆信风和寒流的共同影响,年降水量只有100〜250mm,为少雨区;60°S以南的高纬度海域降水也很少,一般只有100〜250mm; 但在60°N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包括整个挪威海在内,年降水最仍在1 000mm左右,与极锋、温带气旋和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活动有关。

  大西洋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性质以及海陆轮廓等因索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与纬度有关。由于大西洋从赤道向'南北仲延到南北纬 70°〜80°,低纬地区获得热量较多,愈到高纬获得愈少,这是大西洋上气温从赤道向南北高纬地区降低的基本原因。

  大气环流是影响大西洋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大西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般决定于大西洋和临近大陆上空的高、低气压活动中心。冰岛西南有一个永恒性的低压中心(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分),在冬季获得最大发展,气压可降到997.3hPa。 南极大陆附近有一个常年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最低气压为986.6hPa。上述两个低压区(带)之间的副热带纬度区形成两个高压区,即並速尔高压区和南大西洋高压区,也是常年存在的永恒性高压区,气压高达1 024hPa。两个高压区之间为赤道低压区,气压为1 013. 3hPa。 大西洋海域气压区(带)分布的形势决定了大西洋各部分的风系与降水量多寡。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经常有向赤逍低压带的气流,赤迫以北为东北位风,赤道以南为东南惊风。两股信风在赤道附近汇合后气流急剧上升,形成大量云雨,这就是赤道地区多雨的重要原因。髙压区与副极地低压区之间的中高纬度区经常吹偏西风,由于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 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致雨,加上这一带极锋及温带气旋活动频繁,是大两洋海域的次多雨区,也是天气最为多变的地区。

  影响大西洋气候的闲素还要考虑周围大陆的性质及其与大西洋濒临的轮廓。 如北美大陆冬夏的降温和增温对于北美东齒部海域季风气候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冬季北大西洋中纬度区海域西部比东部气温低10℃左右,又与这一时期经常吹寒冷的离陆风直接有关。北部非洲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的存在—加上东北信风自大陆吹向海洋,使得北大两洋副热带海域东侧降冰稀少且多尘雾。赤道以南副热带海域东侧降水很少,与米自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干燥的东南信风有关。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水温和海面气温较高与受低纬大陆包围有关。

  大西洋的水文特征

  大西洋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区域特性。在大气环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热带海区各形成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型环流系统,北大西洋为顺时针环流,南大西洋为逆时针环流。在两大环流系统之间的海区有一支赤道逆流,其流向与南北信风相反,从西向东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区和南大西洋的高纬度海区,又各形成一个完整的副极地气旋型环流。

  形成条件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风直接作用形成,并在赤道两侧自东向西流动。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罗克角时,受陆地“尖角”作用分为两支:北支为圭亚那暖流,南支为巴西暖流。南支厚度约100-200米。沿南美东岸南流,流至拉普拉塔河附近与福克兰寒流相汇进入西风漂流,再向东流在42°-48°间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继续随西风漂流东流;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宽度、厚度较薄,流速较缓,向北直抵赤道附近,并与南赤道暖流相汇,构成一个南大西洋反时针的洋流系统。

  北赤道流始于佛得角群岛,以日平均35-40千米速度横渡大西洋,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分为两支:一支沿群岛北侧流向西北,称安的列斯暖流;另一支穿过群岛进入加勒比海,与圭亚那暖流相汇称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从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然后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佛罗里达暖流,流至北纬35°附近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称墨西哥暖流,沿北美东岸北流,至北纬40°附近又同北来的拉布拉多寒流相汇,并进入西风带东流,称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呈扇形散开,流到大西洋东岸,主流转向西欧以至西北欧沿岸,并继而向东北伸展至北冰洋。另一支洋流转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佛得角群岛附近又分两支,一支与北赤道流相汇,构成北大西洋顺时针洋流系统;另一支继续南下并逐渐变暖,进入几内亚湾形成几内亚暖流。几内亚暖流与进入几内亚湾的赤道逆流汇合增强了几内亚暖流的强度,使几内亚湾内常年存在着一个热低压,有助于热带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墨西哥暖流

  墨西哥暖流简称湾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一支暖流。一般把自佛罗里达海峡至美国东南部的哈特勒斯角段称为佛罗里达暖流;哈特勒斯角至西经45°一段称墨西哥湾暖流,可见墨西哥暖流并不在墨西哥湾内。自西经45°以东称北大西洋暖流。以上3部分合起来统称湾流系统。湾流系统中自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暖流,宽度60-80千米,深度800米 ,暖流中央部分表层水温达30.5℃,10米深处水温为27.5℃,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千米 ,每小时平均流出暖水量约900亿吨以上,约为世界河流总径流量的20倍。暖流从海峡流出后,又有巨大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同时东北信风还不断把马尾藻海域的暖水吹来补充,以致热水量不断增多,使得暖流在沿北美大陆北流中尤其是跨越大西洋抵达西欧、北欧沿海流动中对流经海区产生着巨大增温作用。

  暖流效应

  据估算,每年供给北欧1米长海岸的热量相当于燃烧6万吨煤发出的热量,使挪威沿海1月气温比同纬度带要高出15-20℃之多,使极圈内部分海域并不结冰,摩尔曼斯克港(俄罗斯)等成为不冻港。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称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还经常从北冰洋或格陵兰带来巨大冰山或浮冰,不仅降低海水温度,也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威胁。南大西洋海冰形成于南极大陆近岸海区,并可扩展到南纬55°以南的广大海域,甚至可漂浮到南纬40°-35°附近。估计每年从北冰洋和南极大陆边缘进入大西洋的冰量分别达900和1600km³。

  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同气温的分布、变化相联系。赤道地区水温最高,年均温为25-27℃,并从赤道向高纬逐渐降低。水温的年变幅以赤道海区最小,一般在1-3℃之间,北纬30°-50°和南纬30°-40°间增大到5 -8℃,而高纬度海区年变幅又有些变小,近北极海区约4℃,南极海区大约只有1℃。但受大陆气候或寒、暖流、锋面等因素季节变动影响明显的局部海区,表层水温的年变幅可达10℃以上。从总体来看,大西洋南北两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和南极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平均只有16.9℃,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35.9‰。在副热带海域因蒸发强盛,降水量少,盐度高达37.3‰,尤其亚速尔群岛西南的信风带内,平均盐度达到37.9‰,南纬10°-20°之间的巴西近岸海区年均值也达37.6‰。赤道海区因年降水量多于年蒸发量,盐度降至35.0‰左右。大洋的表层洋流对盐度分布也有影响 ,例如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把盐度较高的海水输向高纬度的大洋东侧,而盐度较低的北冰洋海水(低于34‰)输向大洋西侧,因而高纬度大西洋东侧表层海水盐度大于西侧。南纬45°以南的西风漂流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几乎与纬圈平行。

  由于两侧大陆均向其倾斜,接纳地球上一大部分大河的河水,如圣罗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奥利诺科河、亚马逊河、拉布拉他河、刚果河、尼日河、罗亚尔河、莱茵河、易北河以及地中海、波罗的海沿岸的大河均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包括北极海)的流域面积广达4322.97万平方千米,几为太平洋流域面积的4倍,正好相当於印度洋流域面积的4倍。

  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系统:北部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延长为北大西洋暖流,远入北冰洋;南部环流为逆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在两大环流之间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暖流。

  大西洋的人文地理

  由来及影响

  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传说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统一定名为大西洋。

  大西洋英文名称叫ATLANTIC OCEAN,古称OCEAMUS ATLANTICUS,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阿特拉斯神能知道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并支撑石柱使天和地分开。传说大西洋是他居住的地方。最初希腊人以阿拉斯神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山地,随后扩大到直布罗陀以外的海洋。此名称在1650年为荷兰地理学家伯思哈德·瓦寺尼(1622-1650年)所引用。

  “大西洋”这一中文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记载。在明代,习惯上东西洋分界,大体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岛一线为界,其西叫“西洋”,其东为“东洋”,故中国习惯上称欧洲人为“西洋人”,而把日本人称“东洋人”。随着明末欧洲地理知识的增多,于是改称印度洋为“小西洋”,而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为“大西洋”。西方地理学和地图传入以后,对ATLANTIC OCEAN一词,翻译家颇感难以译成贴切的汉语,便按习惯译成“大西洋”,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战争

  诺曼底登陆、日德兰大海战、敦刻尔克撤退

  其他

  大西洋海底大部分的海岭都隐没在海底3000米以下,只有少数山脊突出洋面形成岛屿。大部分的岛屿集中在加勒比海的西北部。当年哥伦布错把北美洲当成了印度,因此给他们取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名字“西印度群岛”。传说中大西洋底是古代的亚特兰蒂斯文明。

  大西洋奇特的“S”型海岸线还触发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灵感,使他大胆的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