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

  山坡羊:词牌名。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译文:

  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赏析: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dou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因奢侈、残暴而**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dou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者在夺得*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则是从**的**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阅读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1)

——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

  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注释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一炬: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后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

  萦纡(yíng yū):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攻入咸阳时放大火焚烧阿房宫。

  赏析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2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朝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骊山怀古》译文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骊山怀古》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北曲属中吕宫,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因奢侈、残暴而**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者在夺得*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则是从**的**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山坡羊·骊山怀古》主旨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山坡羊·骊山怀古》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

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3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

  山坡羊:词牌名。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译文:

  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赏析: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dou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因奢侈、残暴而**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dou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者在夺得*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则是从**的**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4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

  山坡羊:词牌名。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译文:

  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赏析: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dou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因奢侈、残暴而**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dou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者在夺得*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则是从**的**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5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代: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及注释

  骊(lí)山四顾,阿(ē)房一炬(jù),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yíng),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北曲属中吕宫,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

  主旨

  从**的**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者为争夺*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2)

——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3篇

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1

  ①选自《全元散曲》(**书局1986年版)。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②骊山:在现在陕西临潼东南。③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故址在现在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规模宏大,建筑华丽。④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攻入咸阳时放大火焚毁阿房宫。⑤萦纡:回旋弯曲。

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2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萧条稀疏的草,回旋弯曲的`水流,到现在遗留的遗憾像烟雾一样。

  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3)

——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 (菁选2篇)

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1

  张养浩(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2

  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因奢侈、残暴而**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者在夺得*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则是从**的**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4)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考题以及答案3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考题以及答案1

  1. 诗中极言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旨句是________。

  2. 选出对该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

  1.峰……路 兴……苦 2。D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5)

——山坡羊·未央怀古原文及鉴赏 (菁选2篇)

山坡羊·未央怀古原文及鉴赏1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山坡羊·未央怀古原文及鉴赏2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 一句写的是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想到“三杰”,将兴汉到治汉的历史概括出来。感情至浓,是敬佩、赞美、欣赏的语气。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作后勤保障,从未拖过大军后腿,为刘邦解了后顾之忧;韩信足智多谋,将兵多多益善。当时臣忠主信,各尽其能。对比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而壮志未酬;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

  “见遗基,怎不伤悲!” 一句写的是诗人见到“三杰”曾立功建业“殷勤纳谏”的`处所未央宫,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感到悲伤。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这里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表明了“三杰”的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这句警句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三杰”的热烈赞扬与崇高的敬意,也蕴含着“鸟尽弓藏”的愤慨。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写的是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6)

——张养浩之《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菁选2篇)

张养浩之《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蹰伤心。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的**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张养浩之《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2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百姓依旧受苦。

  文学赏析:

  赏析一: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潼关地处层峦叠嶂包围之中,在作者笔下,一“聚”字向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再看潼关外的黄河,河水奔腾咆哮,一“怒”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而潼关就在这其中,“山河表里潼关路。”至此,潼关内居层峦叠嶂治中,外临汹涌咆哮的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足见道路奇险。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诗人感慨万千,于是仰天长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针见血地将千百年来封建**残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来,告诉人们,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就此指出了封建*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这是对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一个有力的批判与客观的评价。

  赏析二: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制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于是“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湎之中。群雄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强汉,转眼焦土。接下来笔峰一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给全文定下了基调,说出了作者要说的话。结句斩截有力 .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7)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元曲的体裁特点;学习如何欣赏元曲作品;熟读并背诵作品。

  2、技能目标: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特点;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本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二、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解元曲的内容,体会句意。

  、难点:

  诗词曲中意境的体会。

  四、学法:

  诵读法、品读法。

  五、学情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已经有所了解(即:亡,百姓苦),但对“兴,百姓苦”的理解还不深刻,不能很快地转过弯来。教师要用教学**和技巧,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诗的氛围,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的**,许多优美的诗篇为人们所传诵。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诗,喜欢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品味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体裁介绍。

  2、作者介绍。

  3、写作背景介绍。

  (以上具体内容均以课件形式出现)

  (二)、朗读课文,把握结构美

  1、大声**朗读课文后,请两位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2、正音:峦()踌()躇()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理解字词的意义,了解诗词的大意。(课件)

  5、明确本诗的结构:这首诗由三部分组成——写景、抒情、议论。

  (三)、品读、体会诗歌

  1、第一层(写景):课件显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到潼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归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第二层(抒情):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自然就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曾建都长安的历代**。但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而“意踌躇”呢?为什么经秦汉处而“伤心”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明确: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何等繁华昌盛,而现在,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宫阙万间——做了土)

  3、第三层(议论):诗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为历代**的兴衰而伤心之前中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大兴土木,百姓受苦;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四)、总结、深化、拓展

  1、品味诗歌的感情基调: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踌蹰”“伤心”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2、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8)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

  既老又不全,始得离边城。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

  去时日一百,来时月一程。常恐道路旁,掩弃狐兔茔。

  所愿死乡里,到日不愿生。闻此哀怨词,念念不忍听。

  惜无异人术,倏忽具尔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