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1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2、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3、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水柱高约20.6m
大气压的特点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1、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2、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3、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
4、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5、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1)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1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几点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如何学好物理
1、上课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做好笔记为辅,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2、自觉**复习
要**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要想对于物理的过程中,要清楚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要先把图画出来,还有在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要专心的听讲,在上课的时候不走神,还有不要自以为是,要不断的学习,向老师和同学问一下,还有这样的话我们要多练习,这样的话就能好好的把物理学下去,在学习的时候多练习。
3、重视实验、勇于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的规律、原理都是通过物理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总结或推理出来的。我们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物理实验要求同学们去做,去探究。只有同学们敢于实验,敢于实践,敢于动手,才能把物理真正学好。
物理如何去分析解题
物理刚开始学的都是最简单的,每个人都能学会,可是物理难度一旦提升,只有极个别学生能学会物理,这就是物理思维在作怪。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物理的每一个运动过程及每一个思维方式,而是背公式或计算,因为解一道物理大题用不到几个公式。
学物理要学会理解与分析,要熟知每一个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对其变形公式也要熟练掌握。物理要对公式及规律理解的很到位,不管怎么出题或者怎么变化都能找到它的本质,也就是任何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大家要有能力学会它。
在做物理题目时,首先要在大脑中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先不要急于去解题,先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分解,把所有已知条件都利用好,因为题目里给出的条件有些是有**性的,有些对解题非常有帮助,是解题的关键点所在,所以要把每一个步骤都进行细致的分析。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2)
——大气压强的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知识点3篇
大气压强的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知识点1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3)
——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1
1.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 托里拆利实验需注意: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的上表面是水*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P等于( )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4)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5篇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1
一、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制定了一套国际**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 d c μ n
2.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或者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阶段不作重点)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左看零刻线、右看量程、中间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的长度)
②放(紧贴);厚的物体要竖放
③读数:要进行估读(重点)
4.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
比如 29.12c “1”为倒数第二位 **的是1 所用测量此结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1.15c(4.15c是错误的,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为1 读数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为2(或者0.2c) 读数为2.20c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S(秒)
h(小时) in(分钟) s(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 (不需要进行估读)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错误:由于粗心或者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2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1)静摩擦
(2)动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7、应用
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3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6、*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均速度求*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均速度
7、测*均速度:
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波,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者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7m。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是指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做乐音。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够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方法: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量程:—20—100℃;分度值:1℃;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使用方法: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继续吸收热量。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3)液体沸腾的特点:①温度不变②继续吸收热量。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0、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生活中的“白气”、雾、露、水管“冒汗”、液氢、液氧、液化石油气等属于液化现象)
11、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碘、冰雕变小、“干冰”的舞台效应属于升华;冬天看到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雾凇等属于凝华)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皮影戏”、“立竿见影”等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4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1、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2、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牛顿第一定律
1、背景资料: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要点: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没有受到力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情况;二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体在光滑的水*面上运动,摩擦力可以不计,那么物体在水*面**不受外力作用。
④“总保持”是指“原来是怎样,后来仍然是这样”,如:原来是静止的,后来仍然是静止的;原来是运动的,后来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理解要点:“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不是一种力。只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性质,不管物体是否受到外力。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惯性和惯性定律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才使得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遵循惯性定律所指出的运动规律。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6、惯性现象解释三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②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它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③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最后表述出现什么现象。
7、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跑步到终点时人不能立即停下;紧急刹车后,车不能立即停下,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8、惯性的应用:
①把松动的锤头套紧;
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尘土拍掉;
③用铁锹往车上装土时,土会沿着铁锹运动的方向抛到车上;
④把盆里的水泼掉;
⑤跳远时,要先助跑;
⑥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⑦火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
⑧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
⑨把足球踢入球门。
9、惯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较快,迅速刹车、拐弯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车辆行使要保持车距;限速;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5
光学口诀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电功率口诀
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
1秒之内耗电能,叫这电器电功率。
P等电能除时间P=u/t,电压电流两相乘P=UI.
功率单位是瓦特,1(W)等1伏安,1W=1VA.
已知p、t求耗能,W等于p乘t.
欧姆定律口诀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测量小灯泡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杠杆知识点
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
可以抽象为硬棒)。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把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时,该力臂最长,与该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2.杠杆的*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的*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3.杠杆的分类
⑴省力杠杆(即动力小于阻力):因为F1L2。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大。
例:羊角锤、道钉撬、老虎钳、开瓶扳手、板车、抽水机手柄、手术剪刀、铁皮剪刀、修枝剪刀、指甲剪、汽车脚刹
⑵费力杠杆(即动力大于阻力):因为F1>F2,所以L1
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锹、笤帚、起重机吊臂、肱二头肌、缝纫机蹋板
⑶等臂杠杆(即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F1=F2,所以L1=L2。等臂杠杆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天*、定滑轮。
欧姆定律公式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5)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3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1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 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2
一、“东方明珠”——**和澳门
1、区域全貌
香 ????港
澳 ????
门
位置(中
国
大
陆东
南端)
位于**口
东侧,
毗
邻广东省深
圳市。
位于**口西
侧,
毗
邻广东省
珠海市。
组
成
**
岛
、
九龙
和新界及周
围200
多
个岛屿组
成。
澳
门
半
岛、凼
仔
岛
和路
环岛
三部分
组
成。
面
积
和人口
666.5
万人,
1098km
2
43.8
万人,
25.4km
2
人口密度
地
狭
人稠。
解
决办
法:“上天”(建
设
高
层
建筑)、“下海”(填海
造陆
)
历
史回
顾
英
国
侵占
160
多年
葡萄牙侵占
400
多年
回
归时间
1997
年
7
月
1
日
1999
年
12
月
20
日
经济
特征
国际经济贸
易中心、
运输
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
务
中心和旅游中心。
*旅游
业发达
。
2、**与祖**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港澳祖**地的.合作模式
(1)**开放初期——“前店后厂”
(2)目前——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
二、祖国的神圣**——**
1、**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等许多小岛,(**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岛北临(东海),东临(太*洋),南临(南海),西隔(**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原。
4、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2/3,**山脉纵贯南北,其中,玉山为最高峰。*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5、气候:**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6、河流:**岛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7、**岛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岛西部的(*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9、(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红桧是特有的树种。
10、此外**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11、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属于初级产品。
(2)20世纪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属于普通工业制成品。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薪技术产业,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6)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3篇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1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 t ,t 变形s = v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速度图象: 度 v是个恒量与路 程S时间t没关系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均速度: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均快慢
D、 *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
8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2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3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 t ,t 变形s = v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速度图象: 度 v是个恒量与路 程S时间t没关系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均速度: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均快慢
D、 *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
8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7)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讲解3篇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讲解1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汞)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帕斯卡),等于760mmhg(毫米汞(水银)柱)
物体压强:
p=F/S (在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单位是pa)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液体压强:
p=ρgh ( 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压强,是指气体作用在容器器壁上的压强.
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p=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气体压强形成的原因
从气体分子动理论可知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撞击器壁而产生的,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冲力是短暂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撞击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了一个持续的、均匀的压力,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就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从微观上看,气体分子的*均动能越大,则每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一次的冲量越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多,分子的*均速率越大,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就越多,加之每次碰撞的冲量越大,则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总冲力就越大,因而气体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气体分子的*均动能共同决定的.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讲解2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3篇(扩展8)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1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物+G动)绳子**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G物+G动)绳子**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滑轮组的使用
①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 。因此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总重。
②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n。
③同一个滑轮组,n为“奇动偶定”,拴点在动滑轮上时,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N+1,则更省力。
④计算绳子的段数n可用拉力F=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nh或移动的速度VF=nVG求得。其**为总重,h为重物和动滑轮上升的高度,VG为重物和动滑轮移动的速度。n取整数(采用小数进一法)。
⑤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⑥ 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⑦ s=nh
⑧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端要移动nh距离
⑨ 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⑩ 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不计滑轮摩擦
绳子的绕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动滑轮上。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面上升。
功知识点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比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时间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时间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