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闫慧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习

  书P42页练**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多**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师生共议研究课题:

  (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

  多**出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

  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多**出示长方体粘合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积。

  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 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多**出示长方体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数据。

  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

  2.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

  多**展示,引导学生讨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高)和(宽)。

  3、尝试计算

  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

  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

  生1:我先用30x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x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x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师多**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

  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多**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多**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

  (1)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

  (2)计算时,关键是找准数据。

  学生**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x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第3题。先**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2×6

  =9×6

  =54(*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2×6=48(*方分米)()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闫慧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习

  书P42页练**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x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同学们的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汇报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选择题。1、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6×3+3×15)×2

  ②(6×15+3×15)×2

  ③(6×15+3×15+6×3)×2

  单位:厘米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①(2×4+2×4+2×2)×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闫慧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习

  书P42页练**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长×宽+长×高+宽×高) × 2 。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五、评价

  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六、、作业:

  1、看书

  2、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 × 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习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如果每*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

  1、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解答。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四第7题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练习四第8题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练习四第9题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方米)。

  4、练习四第10题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x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同学们的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汇报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选择题。1、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6×3+3×15)×2

  ②(6×15+3×15)×2

  ③(6×15+3×15+6×3)×2

  单位:厘米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①(2×4+2×4+2×2)×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多**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师生共议研究课题:

  (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

  多**出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

  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多**出示长方体粘合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积。

  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 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多**出示长方体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数据。

  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

  2.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

  多**展示,引导学生讨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高)和(宽)。

  3、尝试计算

  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

  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

  生1:我先用30x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x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x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师多**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

  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多**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多**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

  (1)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

  (2)计算时,关键是找准数据。

  学生**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教师节,笑笑为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她想给它进行包装,到底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才够而且又最省纸呢?这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那么怎样求这6个面的面积呢?

  拿出你准备的纸盒,剪一剪,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可以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发现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发现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包装纸的面积。)学生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是多少?

  老师沿着棱把这个纸盒剪开,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看你能算出它哪个免得面积?是多少?(指名汇报)

  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能把下面表格填上吗?看谁又快又对。

  师: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以下。(师出示课件)

  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把一个正方体展开,怎么求它的表面积?(讨论)课件演示

  什么叫表面积呢?

  1、教师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宽;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高;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高乘宽、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第3题。先**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课件,抽纸,长方体通风管模型。学生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呢?

  (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口答小结。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前、后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左、右面的面积呢?

  学生口答,课件及时反馈。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件依次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逐个**。课件及时反馈。

  3、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第一个是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第二个是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

  第三个是正方体。

  先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的基础练习。

  (1)出示一组物体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能计算这些物体的什么,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想好以后,与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计算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的玻璃面积。

  先审题:要求玻璃面积,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

  再口答算式,并计算。

  (3)计算火柴盒内盒和外盒的面积。

  先**思考,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火柴盒内盒面积(5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下面一个面的面积=6×1×2+4×1×2+6×4=44(*方分米)

  火柴盒外盒面积(4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6×1×2+4×1×2=20(*方分米)

  (4)选择题

  (1)1、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0、2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A、0、2×2、5×50

  B、0、2×0、2×2、5×50

  C、0、2×2、5×4×50

  还可以怎样计算?

  展示长方体通风管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思考。

  还可以列式为:0、2×4×2、5×50

  (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在这个游泳池四壁及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方米?()

  A、20×10+(20×2+10×2)×2

  B、20×10+20×2+10×2

  C、(20×10+20×2+10×2)×2

  (3)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在它的顶点处切下一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表面积和原来相比()。

  A、减少了

  B、不变

  C、增加了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方厘米。

  A、6B、48C、24

  (5)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扩大()倍。

  A、3B、6C、9

  (6)把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面的面积。

  A、1B、2C、3

  2、拓展练习。

  (1)学校大门前有6级台阶,每级台阶长6米,宽0、4米,高0、2米。6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方米?给这些台阶上铺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方米地砖?

  (2)设计包装纸。

  a、把两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b、把四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省多少*方厘米?

  3、思考题。

  下图表示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书第18页)

  (1)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试着画一画。

  (2)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在这个物体上添加同样大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至少是多少*方厘米?

  四、课堂作业

  1、小区大门前有8级台阶,每级台阶长5米,宽0、4米,高0、2米。

  (1)8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方米?

  (2)给这些台阶上铺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方米地砖?

  2、一间教室长8米,宽70分米,高40分米,现在要粉刷顶面和四面墙壁,门窗和黑板面积一共是30*方米。

  (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需工料费1、5元,粉刷工料费共需多少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

  “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一)

  6×5×2+6×4×2+5×4×2

  = 60+48+40

  = 148(*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30+24+20)×2

  = 74×2

  = 148(*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

  四、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六、课后作业、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2、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1)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2)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3)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习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如果每*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闫慧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习

  书P42页练**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教材第33~34页例题1。

  2、同伴合作,一个人准备纸盒正方体,一个人准备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3、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

  4、思考: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练习:

  观察下面纸箱

  二、展示汇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2、交流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A、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B、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小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

  左右两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纸板。

  (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2、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3、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

  五、检测、反馈:

  (一)完成P36练习六T1~3。

  2、选择: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 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3、给一个长和宽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学生讨论)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讨论得出:底面周长×高=4个侧面的面积

  4、思考题:

  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另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测导入

  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2)学生**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方厘米)

  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2=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的硬纸板。

  (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2)学生**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交流反馈。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菁选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棱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2×6

  =9×6

  =54(*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2×6=48(*方分米)(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

  “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一)

  6×5×2+6×4×2+5×4×2

  = 60+48+40

  = 148(*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30+24+20)×2

  = 74×2

  = 148(*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

  四、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六、课后作业、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2、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1)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2)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3)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副标题#e#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742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

  4.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5.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习.

  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

  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

  ①计算.

  ②有几种计算方法?

  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这个是多少*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方厘米)

  =60+48+40

  =148(*方厘米)

  652+642+452

  =60+48+40

  =148(*方厘米)

  (65+64+54)2

  =742

  =148(*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8*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有效铺垫

  图形的世界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一起看大屏幕(出示长方形),认识吗?你知道长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吗?

  再来看(出示长方体),这是新认识的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特征吗?(重点板书: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寻找联系、引入新知

  1、审题读取数据(出示相关数据)关于这个长方体,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读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发现相对的面,颜色相同。)

  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像老师这样摆放,并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试一试,并指名指一指)

  2、动手填写数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谁能说一说将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将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将得到一个六个面相连接的*面图形,即长方体展开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得到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也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就将这个长方体展开,得到的`一个像这样的展开图(出示展开图)。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以及它的展开图,你能分辨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后图形中的哪个部分吗?

  同学们观看16页的展开图,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活动,先看要求:

  (1)判断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将上下左右前后标在展开图的各个面上。

  (2)根据长方体各条棱的长度,将合适的数据填在展开图的方框中。明白了吗?动手试试看。

  指名试一试,这个同学完成的如何,和你标的一样吗?反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三、情境引入、探索新知

  1、揭示长方体表面积概念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找出了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联系,那么你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本领知道我们做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吗?

  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求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纸板其实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补充板书)

  拿出手中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6个面,体验一下它的表面之和。

  2、估计长方体纸盒表面积谁能先来估计一下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并适时的渗透一些估计的方法与技巧。)

  3、小组交流并计算结合这个长方体及它的展开图,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四人小组内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全班交流与汇报学生板书汇报自己的方法,并让其他同学给予相应的评价。

  5、概括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方法一: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种方法,谁能说一说,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灵活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总结求表面积的方法: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知道了长宽高,应该怎样计算呢?

  6、知识推广思考:求正方体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出示课本第18页试一试,引导学生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17页1题,3题,**完成,集体纠正。

  2、拓展练习(1)17页4题。

  (2)想一想,一个长方体的饮料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6cm、3cm、10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分析题意,**完成,集体纠正。

  五.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教师节,笑笑为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她想给它进行包装,到底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才够而且又最省纸呢?这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那么怎样求这6个面的面积呢?

  拿出你准备的纸盒,剪一剪,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可以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发现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发现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包装纸的面积。)学生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是多少?

  老师沿着棱把这个纸盒剪开,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看你能算出它哪个免得面积?是多少?(指名汇报)

  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能把下面表格填上吗?看谁又快又对。

  师: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以下。(师出示课件)

  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把一个正方体展开,怎么求它的表面积?(讨论)课件演示

  什么叫表面积呢?

  1、教师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宽;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高;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高乘宽、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了长方体,研究它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 如何给长方体做一件精美的外套,是求长方体的什么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时,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从生活实际引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提炼出问题、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充分激发起学生问题解决的欲望。)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对长方体的哪些部分进行了包装 生:长方体的6个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出示长方体纸巾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2)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含义。

  师:说得对。

  问: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生3:简单地说就是把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的部分,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长、宽、高不等),把它展开,并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体和展开图。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先**完成,有困难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这样有实物,又有相应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刚才包装的方法,讨论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发展。)

  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2S上+2S左+2S前 >

  生(3) :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S=2(S上+S左+S上)

  生(4):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 S=C底h+2S上

  2.在上面的几种方法中,你会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长方体学具是一个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你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和*面展开图,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在观察、测量、计算、比较的探索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关键和精彩之处,在于学生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

  =74×2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

  (5)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这一组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让学生在一次次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在计算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让学生充分阐述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适时引导归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用多种方法计算。

  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21厘米、宽和高都是13厘米,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铁皮

  2 根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提供实物,火柴盒壁厚不计)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5)铁皮通风管、烟囱的用料。

  (设计意图:这道题只说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回到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求火柴盒的外壳与内匣一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灵活应用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使学生在研究、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体会生活中长方体表面积是变化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什么

  师: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服务生活,同学们回家后寻找周围需要计算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1先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至少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然后根据所给出的微波炉包装箱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然后,再列出计算表面积的式子,让学生计算。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自己计算。 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例如,制作没有盖的鱼缸、木箱或铁桶,粉刷房间的墙壁等,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教材通过教科书第34、35页的“做一做”加以说明,并且在练习中也适当加强了这方面的练习。

  由于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对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在练习六中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使学生掌握。第1题,先练习求一个指定面的面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直观图所给的条件,逐步弄清计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这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哪些面的面积相等,进而逐步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具、学具准备:多**课件、长方体礼品盒、包装纸、小纸盒、剪刀、火柴盒、尺子等。

  教学方法:加强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借助于模型、多**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x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同学们的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汇报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选择题。1、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6×3+3×15)×2

  ②(6×15+3×15)×2

  ③(6×15+3×15+6×3)×2

  单位:厘米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①(2×4+2×4+2×2)×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节立体图形相关数值的计算,同时也是教学其它立体图形数值计算的基础,其地位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四、学情分析

  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并且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等*面图形的计算。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

  五、教学方法

  1、我采用“看看、说说、练练、议议”轻松教学法直奔教科书练习六的第1和第2题,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我于课前制作练习六的第1题的三个长方体图形的课件。先通过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地看到这三个图形的长、宽、高,然后用动画效果使前面变红并不停地闪动,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长与宽是多少,并计算其面积,接着用同样办法让学生练习计算出其佘5个面的面积和另外两个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议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用动画效果,直观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前与展开后的样子,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我用三维立体动画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效果的课件,使学生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关系,弄懂前面和后面、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面积相等,掌握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3、通过具体的实物演示,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跟着老师在外面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再沿着棱剪开后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再按照展开前标出相应的上、下、前、后、左、右。

  4、在教学例1时,我用三维立体动画电脑课件,动画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说出上、下、前、后、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弄清它们与原来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找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规律。

  六、教学用具:

  长方体电脑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电脑课件展示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存在的关系。动态展示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动态展示长方体左右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动态展示长方体前后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二、自主探索、形成表象、建立概念(提出数学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想对长方体的那些部分进行包装?

  生:长方体的6个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师:老师手中有一个展开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说得对!请你把你刚才涂色的长方体,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标明6个面。

  (2)、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生3:简单地说就是把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各小组先把手中长方体包装好。**思考如何求它的表面积?然后小组交流。一人执笔三人汇报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S=2S上+2S左+2S前

  生(3):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左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S=2(S上+S左+S前)

  生(4):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S=C底xh+2S上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长方体学具是一个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你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关于长方体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与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我发现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生:列式(略)。

  师:同学们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根据实际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真不错.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我想给(出示正方形盒子或积木)涂上油漆,你能帮我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能.但它的棱长为多少?

  师:棱长为0.8米.生:列式.评价.总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四、应用与反思

  1.知识运用。

  (1例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一个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的墙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2.4*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促进提高

  小组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谁的方法最好?你喜欢哪种方法?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用字母表示: =长×宽×2+长×高×2 +宽×高×2 S=a×b×2+b×c×2+a×c×2 =(长×宽+长×高+宽×高)×2 =( a×b+b×c+a×c)×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教材第33~34页例题1。

  2、同伴合作,一个人准备纸盒正方体,一个人准备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3、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

  4、思考: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练习:

  观察下面纸箱

  二、展示汇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2、交流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A、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B、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小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

  左右两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纸板。

  (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2、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3、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

  五、检测、反馈:

  (一)完成P36练习六T1~3。

  2、选择: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 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3、给一个长和宽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学生讨论)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讨论得出:底面周长×高=4个侧面的面积

  4、思考题:

  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另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同学们,我们手中都有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但都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包上一层***彩纸?它们的颜色就相同了,那么,需要多大的纸呢?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实践探索,发现新知。

  1、结合教材p18页内容,初步感悟表面积含义。

  (1)根据左边的长方体纸盒,按要求完成所**题。

  (2)问题(课件出示)

  (3)如果做上面的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呢?

  师引导问: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长方体的什么?

  (4)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师小结。

  2、小组合作学习,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展开图,加深理解。

  (2)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

  3、分析比较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想象,展开的实物图,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和*面展开图的对比,自主探索。

  三、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课件出示"试一试"

  1、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交流。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我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1)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四人一小组,用两个形状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算一算,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我设计的练习题从易到难,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研究、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体会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变化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你们认为呢?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习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如果每*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习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习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学生**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Ch

  利用直径计算:S=πdh

  利用半径计算:S=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完成

  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上课铃响了,教师戴着厨师帽进教室,并设下悬念: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准备多少面料?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合作探究,发现方法。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面积?

  2、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1)大家猜测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2)学生想办法亲自验证。

  (学生通过动手剪、拆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发现侧面展开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文形、有的是*行四边形,还有的可能是不规则图形。)

  师问:

  ①剪、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②长方形的长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③你能把展开的*行四边形想办法变成长方形吗?不规则图形呢?

  (3)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明确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问:现在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三、实际应用

  现在你能求出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多少面料吗?

  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1、引导:

  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 的是什么?

  2、学生同桌讨论,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积: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xx.4≈20xx(cm2)

  答:需用20xxcm2的面料。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4页“做一做”。

  五、畅谈收获,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表现。

  六、作业:课内:

  练**第5、7题;课外:练**第6、8题。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 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例4: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积: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xx.4

  ≈20xx(cm2)答:需用20xxcm2的面料。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习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操作: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猜想。

  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指名板演,互相纠正。

  学生互相讨论后完成。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习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操作: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猜想。

  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指名板演,互相纠正。

  学生互相讨论后完成。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喝水用的杯子,**是什么形状?

  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个杯子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杯子,至少需要多少纸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铁皮,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积+一个底面积×2=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3、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杯子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完成,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件出示闯关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活动四: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高兴:面对新的问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而是自已想办法进行问题转化,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知道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习数学很需要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继续发扬。

  活动五:

  布置作业:教科书五十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探求新知

  用课件展示复习内容:

  (1)我们学过的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呢?

  (3)圆柱有哪些特征?

  (二)设下悬念,导入课题

  由学过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下悬念“要是这些面是曲面呢?表面积又要怎么求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题。

  (三)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做一个简单的圆柱模型,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圆柱的特征,发现规律,例如:侧面的长=底面周长、侧面的宽=圆柱的高,还有本节课重点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c×h+2×πr2=2πr×h+2×πr2。

  (四)例题解剖,引导学习

  1、一顶厨师帽,高是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解:(1)帽子的侧面积:s侧面积=2×3.14×20×30=3768(cm2)

  (2)帽顶的面积:s底面积=3.14×20×20=1256(cm2)

  (3)需要用面料:s侧面积+s底面积=3768+1256=5024(cm2)

  答:

  (五)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做一做: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求它的表面积?

  解:(1)s侧面积=2×3.14×2×5=62.8(dm2)

  (2)s底面积=3.14×2×2=12.56(dm2)

  (3)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62.8+2×12.56=87.92(dm2)

  2、一个圆柱表面积是6π,底面半径是2,则圆柱的高是多少?

  解:设圆柱的高为h,由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2πr×h+2×πr×r知,6π=2π×1×h+2×π×1×1,解得h=2

  (六)反思小结,加强记忆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3.如何运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在估算圆柱表面积时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还要逐步深入、领会、掌握“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七)设置问题,带出课堂

  16页第6题的第1小题,第7题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通过制作圆柱模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通过探究、观察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关键

  (一)教学重点: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喝水用的杯子,**是什么形状?

  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个杯子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杯子,至少需要多少纸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铁皮,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积 + 一个底面积×2 = 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3、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教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杯子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完成,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件出示闯关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活动四: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高兴:面对新的问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而是自已想办法进行问题转化,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知道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习数学很需要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继续发扬。

  活动五:

  布置作业:教科书五十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一、引入新课:

  1.引入。

  师:在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每人用纸板做一个圆柱体,你们带来了吗?这就是我们昨天刚刚认识的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几何新朋友?(★ 生答时要利用手中的道具)

  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高 30 厘米 。想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求制作这样的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实际上,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求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师:以前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能说说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和周围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什么加什么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生: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师:【课件演示这一过程】“你能用一个等式来概括这句话吗?”

  师贴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也就是说,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侧面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板书:侧面积)

  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圆柱体,小组研究一下——圆柱的侧面积该怎么求?

  学生分组探究。

  ②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和结果?要到前面来,边汇报边演示你们的推导过程。

  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解说。

  (贴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强化:“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学习例1。【课件出示】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板演者讲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底面周长和高。)可是有时候底面周长没有直接给出,我们可以根据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

  4.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请同学们看屏幕——有这样几个圆柱体,你会求它们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出示】

  5.学习例2。

  师出示手中的教具:这是老师用纸板制作的圆柱体。(高15厘米,底面半径15厘米)现在,老师想考考你:要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的纸板?

  ①弄清几个面:要求“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什么? 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体一共有几个面? 三个什么面?

  【课件出示例2图】

  ②**试算:(一个板演,全班齐练。)

  ③指名讲解题思路。

  ④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底面积,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要求出这几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⑤扩展:

  a.刚才这道题是“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如果是“已知底面直径和高”,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b.师:如果是“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又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学生口算。

  ★ 师:如果“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你会求这个圆柱的高吗?”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88.4*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d.指名说解题思路。

  三.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①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题,想想:题目让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求呢?

  ②强调“没盖”,“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③**计算。

  ④板演者讲解题思路。(讲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⑤了解“进一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⑥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带来了几种不同物体的图片,它们都有一个部分是圆柱。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

  四.巩固练习。

  1.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水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3.回到引入题。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 ,高 30 厘米 。现在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如果要制作200个呢?制作1000个呢?

  想一想:工人师傅在制作它时就按照我们刚才求出的数据准备料,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给罐头盒贴一圈商标纸,你能算出每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五.实践应用。

  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体,老师看看,谁的做的漂亮?(选出可以欣赏的。)

  “现在你能算出自己包装的圆柱体各用了多少*方厘米的彩纸吗?请同学们课后测量出你所需要的数据,然后算出来。”

  六.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⑵.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⑶.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另备圆柱体实物。

  2.多**课件。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5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2

  总的来说,这节课自我感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学生的自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达成等几个方面表现还比较不错。学生也学到了预期想让他们学的.东西了。这从课后的测验中可以看出来。

  在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方面,我认为比较好的是在小组自学中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帮助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而且他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了默契,既使不是小组学习只要老师的一个手势,他们就能明白应该去帮助哪位同学。

  本节课我认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的教学程序。而且本节课在授课时是按照自己预先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的进行,只是根据设计在课将结束时对学生有一个测验,而这个测验没能在课堂中完成,我把这次测验改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同样起到了检测的作用。

  本节课只所以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得益于本节课的各种教学行为包括活动按排、学生分组的合理性、教学资源运用的合理。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按排在学生每完成一组练习后的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发挥了学习优秀学生的作用,他们就会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其余的人。而教学资源主要利益于课前全组老师共同研讨形成的练习题。这些题一组一组,一层一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训练,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了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

  如果现在再让我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会把第一环节调整到课前布置给学生去完成,而在本节课上只是进行检查,这样又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

  第二,在总结时,会把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几种不同情况(五个面、四个面)的公式给学生总结出来。

  第三,会补充一组关于正方体的几种不同情况(五个面、四个面)的表面积题目。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3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把数学课本附页1和附页2 的样图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提前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的实际的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习: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是从*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且各有特点,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比如教科书练习六中的练习题,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都贴上瓷砖,需要贴多少*方米的.瓷砖,有些学生不认真审题最后求出来的是六个面的面积,紧接着下一道题是学校要粉刷教室,扣除门窗的面积后,学生没有考虑到地面不用粉刷,从而也是求的六个面的面积,与实际生活联系后,他们就会恍然大悟,而反映出他们理解问题的片面性,不够灵活。

  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力欠佳,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期中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出示的是纸盒的展开图,有些学生仍然一如既往去求六个面的面积,对实物的展开图认识模糊,能清楚的知道长方体的具体的长、宽、高,但没有认真观察纸盒到底有几个面,最后看到卷子时感到很遗憾。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力欠佳,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20xx年石油分局教育质量检测中有一道题别出心裁,让学生用塑料棒,卡纸等材料,亲自为妈妈做一个长方体花瓶,多数学生知道从8根10厘米、3根16厘米、6根20厘米长的塑料棒中选择8根10厘米和4根20厘米长的塑料棒拼成长方体框架。紧接下来让学生用一张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卡纸,裁剪出粘贴花瓶所需的材料,并画出示意图,算出花瓶的表面积,此题学生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丢分比较集中,有些学生没有和上面的条件联系起来,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少数学生想当然的画出六个面,求六个面的面积,由此看出在*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欠缺,*时只是注重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灵活的生活素材,以后教学中应引以为戒,应该在*时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习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几个典型的例子,今后的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也应该以点带面,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点评,尤其是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解题规律,解题方法,多种方法的共性,讲解分析过程的失误,今后也要注意多聆听学生的讲解,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4

  1、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着比较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非常顺利。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物件,分析制作这个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

  2、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

  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强化技能训练,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

  由于表面积教学已不再死定计算公式,这也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因而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从开始的看图说数据,到根据数据画草图,再由看数据想图形,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电视机罩需要多少布、制作一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一个牛奶盒要包装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装纸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二不是死板的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生活经验还有所欠缺:

  从一些作业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很难与实际物件联系起来。比如房屋的通风管,由于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同学计算使用铁皮时计算了6个面的面积。还有些同学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特别是一些拓展创新题,更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

  2、学生对词语表述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例如横截面、占地面积、周围所蕴涵的数学内涵还不够理解,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5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把数学课本附页1和附页2 的样图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提前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的实际的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习: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是从*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且各有特点,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比如教科书练习六中的练习题,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都贴上瓷砖,需要贴多少*方米的瓷砖,有些学生不认真审题最后求出来的是六个面的面积,紧接着下一道题是学校要粉刷教室,扣除门窗的面积后,学生没有考虑到地面不用粉刷,从而也是求的六个面的面积,与实际生活联系后,他们就会恍然大悟,而反映出他们理解问题的片面性,不够灵活。

  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力欠佳,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期中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出示的是纸盒的展开图,有些学生仍然一如既往去求六个面的面积,对实物的展开图认识模糊,能清楚的知道长方体的具体的长、宽、高,但没有认真观察纸盒到底有几个面,最后看到卷子时感到很遗憾。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力欠佳,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20xx年石油分局教育质量检测中有一道题别出心裁,让学生用塑料棒,卡纸等材料,亲自为妈妈做一个长方体花瓶,多数学生知道从8根10厘米、3根16厘米、6根20厘米长的塑料棒中选择8根10厘米和4根20厘米长的塑料棒拼成长方体框架。紧接下来让学生用一张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卡纸,裁剪出粘贴花瓶所需的材料,并画出示意图,算出花瓶的表面积,此题学生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丢分比较集中,有些学生没有和上面的条件联系起来,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少数学生想当然的画出六个面,求六个面的面积,由此看出在*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欠缺,*时只是注重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灵活的生活素材,以后教学中应引以为戒,应该在*时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习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几个典型的例子,今后的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也应该以点带面,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点评,尤其是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解题规律,解题方法,多种方法的共性,讲解分析过程的失误,今后也要注意多聆听学生的讲解,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测导入

  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2)学生**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方厘米)

  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2=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的硬纸板。

  (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2)学生**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交流反馈。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

  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2)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图是这样的,(课件出法展开图),和你想的一们吗?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4)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上、下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地。)底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中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前面呢?后面呢?

  (5)如果长方体中的长宽高分别是8米、5米、2米,上面和下面的面积怎么算?5乘2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8乘2呢?

  2、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长×宽+长×高+宽×高)×2;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总结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按要求计算各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1)全图

  (2)半图

  2、求4个面的总面积。一个棱长是30厘米的正方体饼干盒,如果围着它帖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方厘米?

  3、P26第13题。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立体图形,两个立体图形的面总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两个截面。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习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如果每*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 (菁选3篇)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会学习。

  教法选用:

  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教师主导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真正地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主动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引探教学法进行教学。《引探教学法实验研究课题》是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核心思想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激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内心深处点燃希望的火花,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探索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机会,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

  教学**:学生动手操作,同时配合多**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2课时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算哪几个面的面积。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巧设情境、生活引入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由于数学知识多数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来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纸盒,新课就由此引出。首先出示两种包装的面巾纸,一种是漂亮的纸盒包装,一般价格都比较贵,一种是软包装的,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更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但它的外观不太漂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它漂亮起来呢?学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1、装在用过的盒子里;2、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大小合适又漂亮的长方体盒子把它装进去。这样就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做成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求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在用学具进行xxx作性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xxx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动手操作,提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让他们通过一系列实践xxx作活动,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自主的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动手展开长方体纸盒,依次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使学生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表面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在xxx作中建立起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量出长、宽、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算出表面积,然后向全班汇报。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xxx作,真正弄清楚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教师要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突破这一难点问题。

  (2)盒子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包装纸直接包在外面,如果底面不贴,那么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3)试一试:同桌合作求出带来的长方体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并进行汇报交流。

  3、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明确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手中正方体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

  4、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是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世界,去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

  (一)书中习题

  (通过有目的的基本练习、巩固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强化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二)设计磁带包装

  1、单个包装:同学们为一个磁带盒设计外包装,并把设计方案填写在设计表中。

  2、两盒包装:两盒一套有几种摆放的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种最省料,哪种最废料。

  你认为上面三种中哪一种摆放设计外包装最好?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没有其他摆放方式?

  3、课后实践作业:按你喜欢的摆放方式设计并制作出两盒一套的磁带外包装盒,并算出至少要用多少材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设计制作盒数更多的磁带外包装,下节课我们进行汇报交流和展示。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

  多**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口答。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学生观看并思考。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汇报。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面积的表象恰当地运用多**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讨论提纲:

  1、你是怎样算的。

  2、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宽20厘米,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课堂延伸。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课后思考。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五、说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方法一:方法二:6×5×2+6×4×2+5×4×2(6×5+6×4+5×4)×2上下前后左右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3

  一、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2、借助教学**,提高学习有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过**“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导学生思考把立体图形得到*面图形。之后由多**电脑演示展开过程,要求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找到“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强化空间观念,增加学习趣味。

  在此基础上“**”: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围绕本课难点问题进行尝试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有差异,允许各类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较,进而到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数学要抓住解题关键,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3、适当应用拓展,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上面问题的解决中都有是凭借实物来完成的,练习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组判断题,在第三小题中,学生思维的常规得到打破,相对于**物体而言的,那么对于组合物体表面积又是怎样的呢?我将更多的时间与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自己思考,让新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然后,第二大题安排了看数字算面积的练习,与看图算面积想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可无论是包装盒实物,还是具体图形、或只是数据的表面积计算,解决的都是6个完整的表面积的计算,可实际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个面的表面积计算,那么对于不完整的包装面积又该如何计算?我安排了“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表面积如何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注重培养学生方法的发散,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培养学生个性。最后,我考虑到学生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上,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聪明题中,对于组合物体的包装,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较、交流,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样多方面联系,不仅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他们创造了合作的空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重叠面多,图形越接近立方体,表面积越小,鼓励学生进一步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包装现象,使学生明确:对物体进行包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要么使包装美观大方,吸引注意,要么简单小巧,尽可能省纸。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菁选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方米?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 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

  3×3×5

  =9×5

  =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方分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