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篇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1
王维是一个全面的典型,首先是由于他全面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生意盎然的气氛。王维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深厚造诣乃使他成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他精通音乐,早年曾为大乐丞。相传,他曾作过琵琶曲《郁轮袍》,并能亲自演奏,又据《国史补》和新、旧《唐书》的记载,人有《奏乐图》,而不知曲名,王维看后说:“此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于是,集乐工验之,果然不错。王维不仅精通音乐,而且长于绘画。他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可见他本人也是颇以绘画自负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得王维在艺术的领域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王维因此成为盛唐文化的完美的体现者,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全面的典型。
在诗歌创作上,他则更是现实出他全面的艺术才能。在盛唐诗人当中,李白较少写律诗,杜甫较少写绝句,而王维则均衡地发展了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了普遍的成功。
王维在诗歌题材方面也是无所不备的。
山水诗以晚年輞川诸作为**,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那样幽深而寂寞。
边塞诗现存者多达三十余首,而对比之下,通常称之为边塞诗人的李颀,却只有不到十首的边塞诗,王昌龄也不过才二十几首。王维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出色。像: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把边塞上的紧张生活写得何等明快。
他那流传人口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乃至于一唱三叹成为《阳关三叠》。
在**诗上,王维反映着一般与**对立的开明**的要求,他说: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 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岂乏中林士,无人荐至尊。……
也有布衣寒士的普遍不*,他说: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流传人口的名篇,正说明着诗人多少善良的愿望。王维仿佛是那时代中一个纯净朴素的歌手,并不在突出自己说明。而李白则是那**上翻江倒海的人物,他要乘盛唐的长风,直破那万里浪。他总是在追求更高的理想,而理想又总是高出于现实的,因此也就不免出现与现实的矛盾,这就使他的诗歌更强烈、更集中、也更富于戏剧性。而王维则没有这样强烈的性格,他的生活中既缺少戏剧性,他的诗歌也写的是普遍的日常生活。他并超越时代,而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新鲜气氛传达出来。如果说,李白是在追求盛唐时代可能得到的那些东西,因而成为一个集中的表现,那么王维则是反映了盛唐时代已经得到的那些东西,因而成为一个普遍的反映。
王维很少写特殊的题材,也不着意于表现题材中的特殊的部分,而是写出了时代生活*同的脉搏,这便使他的诗歌更富于普遍的意义。如《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的山水之情写得那么层次分明,那么耐人寻味,却又是那么地与日常生活达成了一片。至于那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里可以说是爱情,可是说是友情,也可以说是乡情,它涵有非常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又不流于一般化,这乃又都表现为盛唐诗歌深入浅出的普遍特色。又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因为头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便被后人称之为《渭城曲》,好像那原来诗题的特殊性已完全被人遗忘,只留下那最丰富的普遍性,成为唐代送别诗中最典型的歌唱。
盛唐是一个春风得意,奋发蓬勃的时代,生活中生机盎然。因而,信手拈来,便成佳句。古人称王诗“穆如清风”,那就仿佛是清新的空气,在无声地流动着,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正是因为与时代的气氛息息相通。因此,王维的诗歌总是也那么富于新鲜感。如《赠远》:“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新鲜的一个月亮了,它仿佛是第一次的出现,第一次在与人相识,使整首诗的情调顿时超越了一般的相思之苦,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生活中本来并不都是快乐,青春难道就灭有悲哀吗?但这毕竟是少年人的悲哀,因此才能获得这么新鲜的感受。王维的诗歌所给我们的印象正是这种少年精神的青春气息,新鲜的气息几乎贯穿了王维的全部诗作。如: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到处都是一片富于生机的春色,到处都有新鲜的绿意,这绿意变成空气,化为细雨,构成了王维诗歌的总体气氛。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寒食汜上作》
这诗中的青青杨柳透露出多少春的气息!而这乃正是盛唐时代所带来的气息。
王维晚年奉佛,有许多寂静清冷之作,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过香积寺》
也都取得了艺术上一些较高的成就,而这不正好也说明王维乃是一位更为全面的诗人吗?盛唐之世难道就没有冷清的角落吗?
宋、元以来,由于**诗歌语言越来越脱离日常的生活语言,创造性越来越趋于枯竭。而山水画则随着唐代山水诗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兴盛。宋元以来,山水诗既失去了优势,山水画因其不受语言上的限制,便在艺术领域里取代了山水诗的地位而有了普遍的发展。另一方面。宋元以来,*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一般有识之士,他们的心情往往是寂寞的,因此向往于一种清高幽寂的境界。这样,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便越来越转向于以隐逸为中心的基调,甚至于在山水画中也由青绿山水更趋向于水墨了。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晚年诗中那种幽寂的意境便很自然地与山水画融于一体。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2
二 李白
李白的诗歌波澜壮阔、慷慨不*,发挥了建安时代“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浪漫**传统,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更高的发展。而这正**了盛唐时代的精神力量。建安时代无疑是一个激昂不*。慷慨悲歌的时代,而当时的**、经济力量也正在不断地向上发展。陈子昂乃是盛唐诗歌的先驱,建安风骨的倡导者。千古传诵的《登幽州台歌》就正是视野辽阔、慷慨不*的高歌。这慷慨乃是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对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在这一点上,李白与陈子昂有许多相似之处。他的《行路难》其二云: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金台。”
与陈子昂《燕昭王》中的
“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
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正是对现实充满了信心,因而产生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些理想和追求未必都能得到实现和满足,但是却说明盛唐时代蕴含着蓬勃向上的力量。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便是李白的英雄气概。李白又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既然“我独不得出”,为什么又说“大道如青天”呢?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它**在这个时代中,也**在李白的身上。因而李白在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同时,竟又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高亢歌唱,这正是李白自身慷慨不*的完整解释。
盛唐时代在**、经济等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因而激发起普遍的热情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展望。尽管后来出现了李林甫的忌贤害能,但并没有立即改变这总的形势。开明**为文人入仕提供了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科举入仕。但是,李白却并不想走这条现成的大道,他要一步登天,一举而成辅佐君王的事业,然后拂袖而去,隐逸江海,创造一个奇迹般的生涯。这种信心、热情和对奇迹的憧憬,贯穿了李白的一生。即便是在长安失意而归以后,他仍然相信: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
他仍旧一如既往地赞美鲁仲连,并且相信自己便是鲁仲连:
“以我一箭书,能取聊城功。”——《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到了安史之乱中,他更常常把自己比作了谢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
在永王璘的水军中,他甚至以为正是在梦寐以求的黄金台**: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在水军宴赠幕府诸待御》
显然,安史之乱不仅没有使诗人悲观绝望,反而激发了他****的雄心,他以为自己可以一举而成为鲁仲连和谢安,完成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的**理想了,因此,李白始终是一个理想**者。
需要指出的是,李白的理想也并非凭空而来,它翱翔于现实之上,却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李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当时却也不乏成功者,如李泌便是其中的典型。李泌出入三朝天子的宫廷,往来于名山与宫廷之间,左右逢源,进退裕如,终于成就了**功业。这说明李白所选择的道理是可行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李白的理想正是在李泌那里得到了实现。《旧唐书·李泌传》又评论说:“泌放旷敏辨,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纵横,上悟圣王,以跻相位。”这种纵横家的气质与经历都与李白极为相似,只是最后,李泌因辅佐肃宗而成就了事业,而李白却因为站在了永王璘的一面导致了失败。但是李泌的成功至少说明了,李白那种“为君一击,鹏飞九天”的理想并非大而无当的幻想。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因为李白最终失败了,就否定了这个时代蓬勃向上的基调。李白是盛唐**上的一个突出的人物,他的慷慨不***着对时代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也正体现了盛唐时代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李白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他的感情也波澜起伏,千变万化。他到过宫廷,受过玄宗的礼遇,可是后来又被当作了**流放夜郎。他好游仙,好游侠,做过隐士,也受过道箓。时而纵论王霸大略,时而又混迹于渔商。前不久还挥金如土,转眼间却又囊空如洗。这些戏剧性的变化和不同寻常的生活,也构成了李白诗歌波澜起伏的感情基调。他的《行路难》刚刚写到寒士失意、投托无门的悲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而转瞬之间却又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高昂的旋律。在短短的一首诗中,感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从谷底到波峰,大起大落。因此,如果说,王维的诗歌仿佛是新鲜的空气,清盈而透彻,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是长风巨浪,波澜壮阔。如同他《江上吟》所写的那样:“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仿佛是时代**上的一个弄潮儿,他的诗歌中澎湃着时代的风涛,充满了强烈而集中的艺术力量,这便使他成为盛唐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一个集中的典型。
李白诗歌的集中性,首先体现在反**的方面。这原是寒士文学的普遍特征,也是它本质之所在。但在李白的诗歌中却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他鲜明的布衣感和**性,他以布衣取卿相的豪情,他对**的抨击和蔑视,都表现了这一集中的特征,因而也就将寒士文学推向了**。关于李白的傲视**,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不免有所夸大或虚构,但是也正可以说明李白留给人的一般印象。而这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从他的诗歌中得来的。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与君论心握君手,**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反**的意识在这里已是登峰造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蔑视****,保持了布衣寒士的**与尊严。这在封建时代正**着一种**的要求,这种呼声在以寒士为**的文学传统中从不曾中断过,然而却是在李白这里唱出了最强音。
历代的诗歌中都有反庸俗的内容,因为真正的诗人是与庸俗不相容的,李白更是不能容忍一丝一毫的庸俗习气。他反**,是为保持一个布衣寒士的骨气与节操。他嘲笑迂腐古板的儒生,是出于凌云壮志的高度追求。《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对于攀龙附凤的斗鸡走狗之徒,李白则更是嗤之以鼻。如《古风》***: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行路难》其二: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从一切世俗的束缚中**出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独来独往的人,因此一切的庸俗都会引起他尖锐的痛苦,激发他嫉恶如仇的性格,而这也正是李白的伟大之处。
唐代是一个寒士大有作为的时代,因此李白的诗歌中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寒士阶层的**要求。李白有着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的宏伟理想,而且不做则已,一做就要直接过问天下大事,并且始终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这便给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英雄气概。因此,即便是悲愤,也不失其豪放,即便是失败,也不失为英雄。李白始终是这样一个英雄壮士的形象。“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他的诗歌因此波澜壮阔,体现了盛唐时代的发展力量。而这力量更因为他的想象力而得到了加强。这丰富而天真的想象,便是李白诗歌集中性的又一个方面。
李白的诗歌富于想象,几乎达到天真的程度,他像儿童那样想象月亮跟随着自己一路从山上下来: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他将月亮想象成自己的伙伴,一同饮酒,一同舞蹈:
如《月下独酌》
他直是把月亮真正的人格化了。至如: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
月光毫无顾忌地照了进来,仿佛是一个不速之客,然而它又是那样坦白皎洁,所以你不必猜疑,无须防范。这样的对待月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有时他又想象月亮就是挂在树上,仿佛是亘古不变的:
我有**宅,嵩山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这里用“**宅”,“长留一片月”,强调了时间的恒久,仿佛那挂在松间的月亮也有了亘古不变的意味。至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颗心竟然也像月亮那样长挂在树**。这些想象与其说是夸张,不如说是天真。正由于他童心一样的天真,他才能够不受一般常识的限制,而保持着新鲜的想象力。如《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不仅是人看山,山也在看诗人,这是何等的天真!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一切都有了生命,一切都富于性灵。又如他写酒:
“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
“划却君山好,*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湖醉后三首》
则目之所见,无处不成其为酒。这两首诗,前者作于早年,后者作于晚年,一个写江,一个写湖,然而这天真的想象却是一以贯之,成为李白诗歌的一个集中的表现。所以同样是写山水,王维写着一般的,随处可见的山水,而李白则“一生好入名山游”,往往写那些不同寻常的名山大川。因为这些名山大川特别能够激发他的想象力,唤起他创造的热情。如他写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至于他的《蜀道难》则更是可以“泣鬼神”了。这种想象正有着怎样的力量!盛唐诗人视野辽阔,朗爽不尽,到了李白便更有了无边的气势。“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这边关历来是险峻的所在,它标志着地理上的分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古从军行》
而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在李白的笔下,那浩浩荡荡的万里长风,竟从玉门关上一扫而过,畅通无阻。长风如此,巨浪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
而长江黄河更是波涛翻腾,白浪连天了: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这才真正是装浪纵恣。所谓“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
所以,李白乃是最盛唐诗歌的基调上,唱出了最富于**情操的高亢的旋律。他的长风万里的气势,壮阔的波澜,使他成为盛唐气象中风口浪尖的人物,一个诗歌**上最为集中的典型。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
三 杜甫
杜甫是盛唐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对前代诗人采取了一种兼容并包、各取所长的态度,因而也便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体现了盛唐时代集大成的艺术成就。如他评价初唐四杰时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流。
——《戏为六绝句》
他概括自己的诗歌主张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同上
又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同上
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集大成的趋势。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同上
这虽然是在评价庾信,用在杜甫身上乃更是恰到好处。他的诗歌老成而凝练,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沉郁顿挫“,而这正是在集大成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风格。
杜甫从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中汲取了激情和灵感,抱着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理想,这与李白直取卿相,愿为辅弼的热情乃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李白是纵横家的作风,所以飘然一生,混游渔商,无拘无束;而杜甫则生长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来家累又重,在性格上也就不免要老成持重一些。所以,杜甫尽管十分钦佩李白,但对于他飞扬跋扈的性格却不免有一些善意的规劝: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因此表现在诗歌上,李白飘逸不群,充满天真;而杜甫则凝练深沉,波澜老成。但是,杜诗凝练而不艰深,老成而又雄浑,有正是建立在盛唐诗歌深入浅出、视野辽阔的基础上。盛唐诗歌是发展建安传统的。李白说:“蓬莱文章建安骨。”杜甫则说:“曹植文章波澜阔。”
杜甫本人的诗歌因此也往往是“慷慨以任气”的,如:
“鲸鱼跋浪沧溟开。”——《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悲风为我从天来。”——《同谷县歌》
不正有着与李白同样豪迈的一面吗?至如他的《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与李白的慷慨不*,乃正是如出一辙了。所以,杜甫始终没有离开盛唐的**。晚唐的李商隐学习杜甫,凝练而失之纤弱;后人学杜甫,老成却难免有些枯燥,就便是由于离开了这个诗歌**的缘故。因此,杜甫的凝练老成,正是在总结盛唐时代浑成朗爽的诗歌风格的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这对盛唐诗歌的集大成,也就自然又标志着盛唐诗歌的终结。
在唐人的诗歌中,绝句以空灵见长,七古以奔放见长;而最需要凝练功夫的是律诗,特别是律诗中间的两联。这只要看连李白都有“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的句子,就可知了。初唐的律诗从五言排律发展而来,因此,盛唐时期虽有七律,仍多以五律为主,而杜甫则是在七律上也大显身手。尤其是在入蜀以后,几乎每有写作,都成佳篇。如《白帝》: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样的诗句既雄浑又是何等的凝练!几乎每个字都起着暗示形象的作用,造成了有如浮雕一般的效果,这就形成为杜甫的特殊风格。再如《秋兴》: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桐老凤凰枝。
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气,都凝结在这两句诗中了,这里剔掉了一切虚词,达到最高度的浓缩。而为了强调“香稲”个“碧梧”,甚至颠倒了正常的词序。这乃是将六朝以来,诗歌语言不断诗化的过程推向了极致,而这也是盛唐诗歌集大成的结果。至如《旅夜书怀》: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短短十个字,就写了多少景物!眼底的大江,头上的天空,天空中众多的星星,大江中奔涌的月亮,月光和面前无边无际的原野,无不踊跃地呈现出来,好像夜空下整个的宇宙都囊括在这两句诗中了。对照一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里同样是上对天空下临江面的景色,而四句中所写的实际上只相当于杜诗中的两句。当然这又别是一番天地,而它的爽朗之不同于杜诗的凝重,乃是一目了然的。
杜诗的凝练老成不只体现在律诗方面,就是在其他诗体中也同样有所流露。杜诗的风格因此是**的,一贯的。我们试看他的七古:
捷书夜报清昼同。——《洗兵马》
一洗**凡马空。——《丹青引》
在腾踔奔放中,也还是保留着他一贯的凝练的笔法。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送空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乃正是在雄浑奔放之中回荡着沉郁顿挫之气。再如他的《哀江头》,可以说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同一个素材,只是《长恨歌》是事后写的,而且杂有传说;而《哀江头》是当时在长安作的,写的是眼前之事。《哀江头》最后说: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而这也正是白居易《长恨歌》最后所说的: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两首诗都把重点落在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恋爱故事上,但是,《长恨歌》是按照叙事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的,而《哀江头》则以抒情的笔法写来,在结构上有大的跳跃。如写到昔日一同游南苑时,“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一笑正坠双飞翼”,原是写游南园时的盛况,但又是一种双关语,暗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结局。于是,在这个暗示之后,几乎是意所不及地就转到了: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把整个马嵬坡事件的过程都略去了,而直接飞跃到悲剧的**。这里正充分显示了杜甫雄健的笔力和凝练的风格。
杜甫的绝句不多,但是在这为数不多的绝句中,杜甫也往往表现出他一贯的凝练老成的风格。如《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总共四句,却写了这么多内容,这与一般的绝句显得很不相同。因此,有人说,这首诗“本七律状语,而以为绝句。”又有人说,这首诗是“半律”。总之,这都正是因为它凝练的缘故。
杜甫的凝练在五古中更显示了特殊的作用,他的五古的独到之处也正是在于凝练,并由此取得了一个全新的成就。五古在盛唐诗歌中远不如七古活跃,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又盛赞“正始之音”,这正始之音便是以阮籍《咏怀诗》为中心的五古的传统。阮籍之后,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拟古》《杂诗》《咏贫土》《饮酒》、鲍照的《拟古》、庾信的《拟咏怀》,一直到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便都是以咏怀为中心的传统写法。但到了唐代这已成为五古的尾声,因此尽管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之多,**李白风格和创造性的仍然是七古而并非五古。五古要有一个新的天地,则要等到杜甫的出现。杜甫也是利用《咏怀》以来所形成的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但诗歌本来是抒情的,增加了叙述和议论的成分,弄得不好,就会削弱抒情的力量,变得冗长而沉闷。这种情况前人也有过,而后人学杜甫的五古更往往不免于此,如李商隐的《行刺西郊作一百韵》,以他那么富于感染力的诗才,学习杜甫的《北征》却也不免于沉闷枯燥。但是杜甫以他集大成的天才和盛唐时代所具有的**情操与雄浑的气魄,使得诗中的议论成为自然流露的心声。而其中的叙述,也由于凝练的写法而近于细节的真实。细节真实本是小说中的一种创作方法,原非诗歌之所长。但是杜甫的叙述,细致而不刻画,详尽而不冗长,能将身边琐事的叙述与关心天下大事的议论浑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他五古的.突出特色。由于细节的真实,他在叙述客观场面时,能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诗人不只是在客观地叙述,作品中也同时浮动着他本身的形象,如《石壕吏》《新安吏》等便都是通过众多形象而又浮现出一个杜甫的完整形象。不仅五古如此,甚至七古中,如《兵车行》: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这道旁过者当然是一些路人,但其中就隐约地包含着杜甫在内,到了
**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则“**”之为杜甫的形象便更是尽在不言中了。后来白居易的新乐府之所以比不上杜甫这些诗深厚,原因也就在其中缺少这样一个自身的形象。
通常,我们谈及杜甫这类的诗,都侧重在强调他的批判精神,并因此而称之为现实**作品。其实,倒是他的细节真实才真是具有现实**的第一特征,而批判则是一般创作中所常有的。浪漫**何尝不具有批判精神呢?杜甫由于在安史之乱中,不幸被卷入了战乱的漩涡之中,经历了种种灾难,先陷身长安,所谓“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而长安收复后又意料不到地遭遇了相州之变,在一片混乱中,对于前途如何,忧心忡忡,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在作品中也就自然有所反映,有所批判。但是,在整个安史之乱中,杜甫并没有就因此失去信心,一旦局势好转,他的压抑和不安便化为凯旋的歌唱,《洗兵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何等热情的高歌!这难道不又是非常浪漫**吗?对于这一事件反映得如此强烈,在唐代诗人中也有绝无仅有的。杜甫的名篇中并不乏大量浪漫**的佳作,便是在他富于现实**特色的五古中也并不完全都是批判的,如他的《赠卫八处士》《彭衙行》《羌村三首》中的第二首乃至《北征》中的许多段落,或记叙行程,述说友情;或描写眼前的景致,抒发内心的情怀。它们之所以仍被认为具有现实**的特征,正是因为它们乃是细节真实的。
总之,杜甫的五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法,这在不久后就获得了自觉的追随者。从元结的《春陵行》到白居易的《秦中吟》,都莫不如此。而就白居易来说,他的七古体的新乐府的成就便不如他五古体的《秦中吟》。《秦中吟》中的名篇《轻肥》《重赋》《买花》《歌舞》等约可占半数。而五十首新乐府中,如《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红线毯》等这样的成功之作不过居十之一。这固然是由于新乐府的主题先行,容易流于概念化,而《秦中吟》是触景生情,所以感人至深。但是这也说明五古是更宜于夹叙夹议的。白居易这类五古,除《秦中吟》外还有《观刈麦》《宿紫阁山北村》《村居苦寒》《新制布裘》等,都莫非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显然是与杜甫的影响分不开的。总之,杜甫以其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所以也必然对后人产生影响,因为既然是总结,便总是有律可循的。严羽《沧浪诗话》说:“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李广用兵如神,人所莫测,而孙、吴却是有律可求的。杜甫作诗如孙、吴,因而也就成为后人师法的楷模。杜甫在五、七律上的成就便直接影响了大历十才子们的写作,这样,律诗才逐渐蔚为大国,终于成为此后诗坛上的宠儿。而另一方面,杜诗的凝练一旦离开了盛唐诗歌深入浅出、自然流露的基调,便又产生了韩、孟为**的苦吟派,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走**刻意求奇的路子。这就是说,杜甫不仅唤起了元白一派,也引导出韩孟一派,因此可以说整个中唐诗歌的发展乃都是在杜甫的影响之下。
杜甫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春日怀李白》说:“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可见他早就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探讨。这集大成中形成的风格,在他进入长安后,便已充分地显示出来。他说:
思飘云雾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这其实正是杜甫心中理想的诗歌标准,与他自许的“沉郁顿挫”不正是同一老成的风格吗?“老成”因此是杜甫的风格,也成为杜甫的性格形象。这样,杜甫不到四十岁时就已自称是“杜陵野老”了,此后称老的地方更是不一而足。后人于是便也称杜甫为“老杜”,这样的称呼在诗歌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诗至老杜极矣”。“老”的性格形象正是杜甫留给人们的共同印象。“诗至老杜极矣”,说明唐诗**至此已经发展到了完全应作总结的阶段,所谓老成不正意味着已经成熟到了行将终结的时刻吗?杜甫因此乃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又是盛唐诗坛的谢幕人。杜甫站在盛唐时代的终点,对盛唐诗歌做出了高度的总结,这便确立了他在诗歌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由此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王维和李白,便也可以看到一个盛唐诗歌发展的清晰可辨的面目。王维的青春气息,李白的壮士豪情,杜甫的老成凝重,正标志着盛唐诗歌波澜壮阔的完整过程,为这一**作出了富于**性的说明。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篇扩展阅读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篇(扩展1)
——唐代四大诗人是谁3篇
唐代四大诗人是谁1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诗歌的**人物。
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语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唐代四大诗人是谁2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的**,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唐代四大诗人是谁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夺利,明争暗斗;穆宗**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开壅蔽、达人情,**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篇(扩展2)
——四大血型谁最厉害3篇
四大血型谁最厉害1
第一名:O型血
O型血人职业能力O型血人的空间判断能力、眼手运动协调能力及手指灵巧度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由于空间判断能力强,他们特别适合于建筑师、制图员、时装***、缝纫师、电工、木工、机床工、外科及牙科医生、兽医等对空间判断能力要求高的职业;由于眼手运动协调能力强,他们又特别适合于打字员、运动员。
第二名:AB型血
AB型血人职业能力AB型血人的言语能力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他们特别适合于语言教师、社会工作者、经济学家、销售员、律师、作家、翻译员、编辑、播音员等对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同时,AB型血人的空间判断能力、文秘能力及眼手运动协调能力也较强。由于空间判断能力较强,他们也比较适合于建筑师。
第三名:A型血
A型血人职业能力A型血人的算术能力是所有血型中最强的。特别适合于数学家、会计、出纳、统计、设计、经济学家等对计算能力要求高的职业。同时,A型血人的形态知觉能力和手指灵巧程度也比较高。由于形态知觉能力比较高,也比较适合于生物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动植物技术人员、医生、画家等。
第四名:B型血
B型血人职业能力B型血人的文秘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及手的灵巧度在所有血型中是最高的。由于文秘能力强,特别适合于文字及秘书类工作,如**、作家、演员、文学评论、秘书、校对员、编辑等对文秘能力要求高的职业;由于形态知觉能力强,又特别适合于生物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动植物技术人员、医生。
四大血型谁最厉害2
第一名B型血:特别全能
B型血实力最强,是因为他们全面发展。不像生活中的其他人,总是在一方面很强,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就是渣到不行了。B型血很聪明,所以他们学什么都很快,都能够掌握的.很好,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明显短板。
第二名AB型血:比较亮眼
AB型血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十分的专注其中。他们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相反的,他们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所以AB型血的能力还不错的,至少在自己擅长的部分,他们是能够发光发亮让人佩服的。
第三名O型血:短板比较严重
O型血是属于那种学习的时候,就会有很严重的偏科的人。因为他们就是如此的任性,喜欢的时候愿意花很多心思去掌握了解。而自己不喜欢的时候,就会不理不睬的,一点都不愿意多花时间,所以他们两极分化就挺严重。
第四名A型血:自暴自弃
A型血的综合实力很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一点都不在乎。别人都在很努力的提升自己呢,他们却是整天都在虚度光阴。A型血知道自己不好,但是他们也只是自暴自弃,根本就不想管那么多了,他们就是走一步算一步。
唐代四大诗人都是谁?3篇(扩展3)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3篇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1
《红楼梦》的作者:清代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钪樱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