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1
今天,我们学了第11课《画杨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但由于角度不同,“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形,有的同学嘲笑“我”,但老师却肯定了“我”,并教育了同学们。
学后我深有感触,我觉得父亲和老师说得很对,连自己都不相信了,还能相信谁呢?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多方面考虑。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嘲笑别人,认为别人就是错的,同样的道理,也不能不相信自己,因为怕被别人嘲笑,而不敢坚持。
在*时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例子:在语文单元考试中,我有错题被扣分,但是通过考试,我也知道了自己哪方面不足,下次再考出类似的题来,我就不会错了;作为一名班**,如皋好朋友犯了错误,我不会包庇她,而是实事求是地处理这件事情。
我们要实事求是这个道理将使我一生受用,我会牢记它!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2
最近,我的老师给我们讲了画杨桃这篇课文,课文里老师的话,使我记忆深刻。
课文主要讲了:“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让同学画扬桃。我看杨桃像五角星,最后,“我”还是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我”在交这幅画的'时候,却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最后,老师给他们讲了讲画画的道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终于心服口服了。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件事:有一天,我正要回家,看见好朋友冬冬正拿着一个东西,由于我近视问:“你拿着沙漏吗?”“不是沙漏呀!它是空竹呀!”冬冬回答。我坚持说沙漏,他坚持说是空竹。我跑过去一看,他果然拿着空竹,我想:远看不如近看仔细啊!
这篇课文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3
《画杨桃》这篇课文,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和老师的话。
父亲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老师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还真像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实事求是。我们如果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一生都会得到好处。同时做任何事情在自己还没弄清事实之前不要随便笑话别人。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阅读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1)
——《画鸡蛋》读书笔记3篇
《画鸡蛋》读书笔记1
《画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童年时的达。芬奇跟一位老师学画画。开始时,老画家没有教给他什么复杂的知识,只是要他成天画蛋,他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于是,他有些不耐烦了,这是,老画家才告诉他:反复画蛋是为了他打好基础,培养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绘能力。达。芬奇理解了画蛋的意义后,苦练基本功,后来终于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画家。
读了这个故事,是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学画画,还是学文化知识,都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出好的成绩。就像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的那样:“还没有学会走,就想学跑,那不行,肯定会摔跟头。”
要建成高楼大厦,必须哎哟打好地基。今后,我要从基础的知识学起,扎扎实实地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争取稳步前进。
《画鸡蛋》读书笔记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画鸡蛋》,文中写的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
达芬奇才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一直让他画鸡蛋,他画了几天,感觉枯燥极了,不愿意总是画鸡蛋,经过老师的教导,它才认识到画鸡蛋的作用和道理。后来,他扎扎实实地苦练绘画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世界名画,成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再如我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练书法。王羲之小时候看见父亲练毛笔字,也想练,于是他就从最基本的笔画入手,最后成为一名大书法家。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达芬奇的老师十分重视基础训练。再漂亮的房子,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也是会倒塌的。做事要是不从点滴做起,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对此我深有体会,今年暑假期间,我学习毛笔字,老师天天让我们写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我觉得枯燥极了,便漫不经心的写起来。由于基本笔画没有学好,直到现在,我的毛笔字也写不好。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了我启迪:无论学什么必须得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学习知识就像爬台阶一样,一层也不能少。基础知识就是台阶的最底层,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层。因此,我们要想攀登科学高峰,必须首先打好牢固的基础,勤勤恳恳的学,踏踏实实的学,苦练基本功,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对人类有所贡献,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建设祖国四化的有用的人才。
《画鸡蛋》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了一篇让我们受益非凡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画鸡蛋》。
文章的内容是:在法国著名画家达芬奇刚刚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一个。他画的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老师,您天天让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的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会,没有形状完全相同。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呢就是为了训练你的眼力合绘画的技巧,是你能看的准确,画的熟练。达芬奇听了老师说的话,用心的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后来达芬奇因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所以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画家。
读了这一篇文章我知道,每干一件简单或者是一件复杂的事,都要打好基础,就像每建一栋高楼大厦,都要打地基。就像我联系葫芦丝的时候,老师总是我们练习基本的音符,练得我都不耐烦了,可是老师却说,如果不练习好最基础的音符,一首曲子下来,就成了几十首曲子了。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了我启迪,今后,**什么都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要想一步登天。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2)
——画杨桃的说课稿 (菁选3篇)
画杨桃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三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二、说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说方法
1.直观教学法:揭题时,运用图片、多**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朗读体会法:本课的对话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想、品、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过程
(一) 揭题
出示学生课前美术课杨桃的写生画,欣赏引出课题。
(由于学生对杨桃并不十分熟悉,因此课前结合美术课对杨桃进行写生,一方面是对这种水果的熟悉,另一方面也了解杨桃在不同角度的样子,为学习、理解课文作铺垫。)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自觉标出小节号、生字、词语等。
2.指名读读得好或难以读好的段落,随机正音,指导学习生字。
(本课的生字并不多,不**安排识字,在朗读中结合学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画杨桃”是哪部分?在书上标出。
(三) 想象朗读,理解内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在书上找出词语。教师板书。
2.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对文本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3.出示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的五角星吧!”
这些话是谁说的?说的时候神态会是怎样呢?多**出示对话的补充。
(文章的对话没有交代说话对象的神态。让学生想象补充,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为学生写好人物打下基础。)
(四)对比写话,领会中心
1.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划出词语,教师板书: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老师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变化呢?当时他会想些什么?
2.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启示?你印象最身的是哪句话?
4.读最后一段马夫亲的教诲是怎样的?读第一段。
出示老师和父亲的两段话,对比读:有什么共同点?
5.现在,同学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这个环节,写出反应不同学生的内心想法,其实是学生在学完课文后的体会内化和交流。)
(五)总结课文,体会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本组课文编排时的训练点:读故事,说启示。)
画杨桃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情方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针对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与父亲的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另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我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与父亲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实现“本真语文”的课堂回归。
三、说学法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根据课程标准中年级学段目标,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角色扮演法、朗读体会法,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画杨桃》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认识了杨桃,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画杨桃》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研读品味,尝试探究:
1、交流课前预习问题:“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预设:
(1)父亲的教育。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儿。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想当然”的意思?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什么叫“想当然”。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意思,进行感情朗读。)
(2)我记住父亲的教诲,在图画课上,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一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教诲让我记住要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课件出示杨梅的各角度图片,辅助学生理解。练习用“不像……而像……”造句。)
(3)试着把这两个原因连起来说一说,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表达能力是需要语文教学长期培养的。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当我把画交上去之后,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要求同学们默读3--17自然段,勾画出表现同学们神态变化的词语或句子,试着说一说。
课件出示: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到了,他们(),当老师举起我画的“五角星”,有几个同学仍然(),于是,老师让他们(),同学们不再笑了。老师想要告诉我们()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们的变化源自老师的教育方式,因此,从学生的变化入手,让学生再细读课文,借助支架,表达清楚故事的内容,从而为后面了解老师的话做好铺垫。】
4、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要处理好独学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必先独学,才能合作学习。】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深化理解。预设:
师:同学们之所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老师。
师:面对哈哈大笑的同学,老师-----
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儿,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儿问大家:“这幅画儿画得像不像?”
师: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认认真真地看
……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生:认真
师:想想此时老师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回答。
师:面对嘲笑我的同学,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他请-----
生:他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师: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你有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生答。
师:真是这样一个认真,喜欢用事实说话的老师,用这样一件小事让他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17自然段,再去感受同学们的变化,老师的智慧。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
生回答。
【设计意图: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道理以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本课时的一个难点。通过老师的几次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总结提升,深化主题。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提示:画杨桃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你想到了什么?
2、拓展:盲人摸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苏轼《题西林壁》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谈你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教师总结:尊重别人,相信自己。看的角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不会一样。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用,了解了作者这次画杨桃的故事,你想对“我”,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说心里话。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仿照着课文来表达一件事情,也为课后的小练笔做铺垫。】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精简,重点突出,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
11、画杨桃
爸爸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的说课稿3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画杨桃》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常的小事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的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读悟结合、朗读体会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两个问题。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
引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近老师和同学,体会变化
A、引导学生读课文2—17自然段,提出学习指南:默读2-17自然段,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
B、汇报环节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体会“同学们”的变化。
(1)我重点通过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课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读对话时的语气,并说说原因。预计学生会这样说:(课件)
(2)同学们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画的不像”,同学们嘲笑我。
后来为什么又结结巴巴、支支吾吾的说?因为,他们坐在我的位置上,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同学们已经知错,也知道不能想当然的嘲笑别人。
让学生在对比朗读和补白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同学们由嘲笑到知道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的情感变化。突破了教学重点。
汇报的另一部分,体会老师的变化。
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解读关键词。
(1)通过**的形式感悟“严肃”和“半晌”(课件)。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感知,老师注意观察,从我的位置上审视杨桃,所以他的态度和同学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老师听到同学们不分缘由的嘲笑声当然有些生气。
(2)学生继续汇报老师的态度变化,自然牵出关键词“和颜悦色”,牵出老师说的话。这段话是全文的难点,我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在此基础上,理解老师的话,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在学生重复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我通过总结语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下结论,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本环节通过解读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情感是随着同学们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对重点段的朗读让学生明白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想象,内化文章主旨
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文中的我,曾经嘲笑过我的同学们,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
这种说话练习能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更深的感受。
整节课我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3)
——画杨桃的教案菁选
画杨桃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杨桃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杨桃的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程序教与学意图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学**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
3、评价**: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⑴ 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⑵ 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⑶ 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
讨论:自己在*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
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
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教学工具:多**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引导规范表达)(课件出示)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五、课外作业。
1、摘录老师与父亲说的相似的话。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颜悦色
画杨桃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的教案5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当训练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建议
1.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形式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角色体验法。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
【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难点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讲解“倒”的读音,“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它还有另一个音“dǎo”。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五、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汇报,老师点拨。
(3)小结:课文讲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六、学习“画杨桃”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观察杨桃和画杨桃的句子。
2.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我”画的杨桃?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我”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后会怎样想。
(老师重点讲解在读人物的对话时,要读出说话人相应的语气。)
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八、梳理板书
画杨桃
“我”:画成了五角星
同学们:哈哈大笑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三、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四、学习第5~17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学习第18自然段
1.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什么是教诲?为什么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六、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
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6.学生书写。
7.展示交流。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八、教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做事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就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九、梳理板书
画杨桃
老师亲自审视让大家轮流看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应该怎样做。
十、教学感悟
《画杨桃》一文语言浅显,但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本课的难点。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是其二。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他事呢”自然地引向学生的生活。
画杨桃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
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
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
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画杨桃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画杨桃的教案8
设计说明
《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
2.制作多**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
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可靠依靠
肃:肃静严肃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
座:半包围结构。
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
交:上下结构。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xxxx,是方的就xxxx,不要把圆的画成xxxx,也不要把方的画成xxxx,否则就是xxxx。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xxxxxxxx。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画杨桃的教案9
原文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画杨桃的教案10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画杨桃的教案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根据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进行一次练笔。
3.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实物亲自去实践,二是同学之间讨论。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通过解决生词问题及初读课文。
(二)在教师提示下自学,教师出示一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实物杨桃及写有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杨桃有5条棱,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杨桃。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生词。
(二)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内容:一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是通过理解生字新词。
教诲教导、训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三)教师注意强调的内容。
教强调是阳*,悉是阴*,诲是去声,审、晌是翘舌音,肃是*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者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从中我们还能懂得一个道理,继续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是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4至6自然段
默读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7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是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是就)
谁能用***说一句话?
6.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7.齐读倒数第12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第29课课后作业中的练笔。
(二)教师导入。
1.老题讲清练笔要求: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咱们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件事。
2.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语句要连贯。
(三)具体指导。
1.让学生说出这次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事,让大家评一评,内容不限。
3.确定内容之后,按照写作要求在课堂上写。
4.最后读一读,议一议。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30课,读两遍课文,解释生词词义。
画杨桃的教案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
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⑴ 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⑵ 我是怎样画的?
⑶ 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⑴ 注意地看。
⑵ 集中***看。
⑶ 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⑴ 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⑵ 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⑵ 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⑴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⑵ 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⑶ 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
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画杨桃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学**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
3、评价**: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的教案14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画杨桃的教案15
教学内容:11.画杨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我会认”学生开火车读。
2、过渡语:在“画杨桃”的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说的哪段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二、学习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爸爸的叮嘱我的话来读,并找出“叮嘱”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要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是就)
4、理解“想当然”
5、过渡:父亲*时对我画画的要求这么严格,我在画画时有没有按照父亲的叮嘱去做呢?
6、学习2~18自然段。
(1)快速浏览,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读第2个自然段找出我画杨桃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现出什么?{“我”记住父亲的话,对待画画一丝不苟}(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找出有关句子后用实物演示)
小结: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仅是因为我看的角度不同,还因为父亲*时对“我”严格的教育。
(3)我把画交上去时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讨论:老师的两次发问与学生的'两次回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符号?
出示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它像什么? 像五五角星
像五角星
(观察前用叹号说明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观察后用省略号,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神气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读。
(8)体会老师的“神态”动作。
多**出示第6个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
a.为什么老师要对杨桃审视?
“审视”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桌上的杨桃,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会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b.为什么老师变得严肃起来?“半晌”的近义词是什么?(半天)
因为老师发现我的画画得很准确而同学们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c.为什么老师发现“我”的杨桃画得很正确时不直接告诉嘲笑“我”的学生,而是让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
因为老师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不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d.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呢?( )
因为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
e.多**出示老师的话,并让大家说说其中的意思。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7.学习第19个自然段。
多**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他们的话的相同和不同点。(练习背诵)
说说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找“教诲”的近义词{教导}
因为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啊!从画杨桃一事中,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我来说终身受益。板书:一生受用
附板书;
父亲: 是......就是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老师: 要......不要......
是......就是......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4)
——画杨桃小学作文3篇
画杨桃小学作文1
我爸爸从小就要求我画画。有一次我们上画图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想这杨桃怎么和*时不一样?
我画好了。全班都笑着说:这哪是杨桃啊!着分明是五角星啊!但只有老师没有笑,然后他把全班的人都批评了一顿而且还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老师的话的话如同我父亲讲的是呢么相似的,他们的悔教使我一生受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瞧不起别人。
画杨桃小学作文2
我们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把它放在桌上,让我们照着它的形状写生。我发现从我的角度来观察,杨桃的形状有点不大规则,与*时见到的样子有点不一样,我看见的是一个长长的五角星,我心想:到底是画我自己看到的还是人们心中一直那么认为的形状呢?正当我左右为难时,忽然想起老师说过,画画就是要自己亲眼看到的如实反映出来。于是,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我先画了个四不像,我就又画了一个,这回我觉得画得很好了。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国王为了寻找王位继承人,故意将煮熟的种子发给自己国家的每个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捧着长满美丽花朵的花盆出现在国王面前,只有一个孩子捧着没长出花的花盆,而他却被当选了国王。由此可见,诚实地面对真实的事物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会把这份难得的课堂体验珍藏在心中,还要把这份求真的精神一直发扬下去,做个讲真话,做实事的好孩子。
画杨桃小学作文3
今天,我们观察的了一种水果叫杨桃。
我仔细地看着,只见杨桃翠绿翠绿的,有一丝黄色.如果把杨桃正对我的话就有一点像五 角星,但把有根的 一面朝我就有一点像五朵花辨的儿. 我认真地闻着有仿佛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又好像一朵花的香味一样.
杨桃吃起来水润润的,吃到嘴里又酸又甜,既美味又多汁,当然它也有不好吃的地方,比如说,杨桃的尖尖角,就很苦涩。听妈妈说杨桃的营养价值高。杨桃含大量糖类及维生素,经常吃的话,可补充体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促进食物消化。
杨桃既好看又好吃,我喜欢杨桃。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5)
——画杨桃教学设计 (菁选20篇)
画杨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 (2 — 5 自然段) 。
1、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 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 半晌—半天 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画杨桃教学设计3
【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先自己**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三、交流汇报
(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指名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 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齐读,再一次感受。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几只杨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不愿意接受?
师拿出杨桃,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要求: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收集了几幅典型性的作品,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的作者进行评价。”
2、画得正确的,要求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为什么画得正确。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刚才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1、2、18、19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段落,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
3、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听。
如果学生发言有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如,寒假时,因为贪玩,作业没按时完成,应该怎样跟老师说。
(四)总结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了?说说看。
总结: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制作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诲”、“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着运用。
2、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片段的内容加以复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本课重点段及杨桃的不同角度的样子的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指名回答,教师作简要小结。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导: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一)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用笔勾画课文当中你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根据学生所谈,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习相关的词语,再读读有关章节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预计涉及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问题,抓住关键词语)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
**什么是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审视?
**同学们有什么变化?
(三)深究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
2、汇报:通过探讨,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综合小组意见,也可是个人看法。
(1)重点抓住学生的变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读这两组句子。
**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
(2)结合理解“我是怎样画杨桃”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或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②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引进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导: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结合理解老师的神情。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读好同学当时说的话,读出难过、内疚、惭愧。指名读,比读,齐读。
(5)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6)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7)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8)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的,谁能把这个语气表达出来?先自己练一练,看看那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学分虽竞争赛读。
(9)引导,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明白其中相似之处。总结归纳,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4、同学们,通过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五、延伸。课外阅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搜狐网站总裁 张朝阳
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是应该首先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观照内心,**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子的?介绍杨桃,今天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内容.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板书:
爸爸-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地***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机智,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一学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它讲到了两个方面,学生说为什么它会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小作者的位置不一样,再一个是受爸爸的话的影响,,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所安排的文中第二部分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画杨桃教学设计5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画杨桃教学设计6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教诲 叮嘱
28 画杨桃 审视
老师 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教学设计7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 角度 五角星
不同 不同 不同
画杨桃教学设计8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
制作多**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画杨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图片 多**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杨桃?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一遍课文,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词语(带音节),重点强调
叮嘱: 词义,近义词。
严肃:肃的笔顺,做出严肃的表情。
审视:读句子,结合句子理解词义。给“审”选字义。
教诲:近义词“诲”右边的“每”还可以加上什么偏旁?
是什么字,怎样组词?
“确、度”还可以组什么词?
(2)抢读不带音节的新词。
(3) 认读词
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一句话说一说。(学生说)
3、选出你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1)“我”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3)“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星。
(4)“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却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课堂练习,课后质疑。
1、比一比,组词。
晌( ) 诲( ) 幅( )
响( ) 梅( ) 福( )
2、先组词,再照样子写几组。
丁( ) 角( ) 申( )
叮( ) 确( ) 审( )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6、画杨桃
zhǔ
叮 嘱
严肃 审视 教诲
作业:
1、抄写生字。
2、继续读课文。
3、按课后练习继续预习课文。
画杨桃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画杨桃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助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能力训练点: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A、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像五角星一样。
B、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C、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D、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E、“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A、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副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什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4)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目标转化
这节课,将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说话练习,并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直接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小黑板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还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三、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四、深化发展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画杨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五、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将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准备蜡制或塑料制的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标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重点指导“肃”的写法、“叮嘱”的读音、“诲”与“悔”的区别。)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呢?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生交流,师板书: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生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自己画的()。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学生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同学们看,这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什么是想当然啊?画走了样呢?
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3、那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并点评学生读的情况。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和老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3——17自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写老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怎么说的?
3、老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写老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
4、师:什么是“审视”
5、师:从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6、师:老师听完同学的一连串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8、因此当老师“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9、师:此时我们的老师准备怎么做?后来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10、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17自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老师,还是同学?(生**选择)喜欢谁就读描写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老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己在下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吧!
三、对比理解,感悟道理
1、当老师看到同学们知错后,是怎么说的?**读第18段
2、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3、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4、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四、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无论看什么问题或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画杨桃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 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三、学**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
3、评价**: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说话。
2、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3、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杨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在班队课上举行了水果拼盘赛,后来叶老师帮你们把最后的成果拍成了照片,想不想看看?(一起欣赏照片,思考为什么同一盆水果拼盘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画好吗?(多**出示几幅相关图,大家说说看到的是什么)引用到苏轼的《题西岭壁》一诗。
二、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结合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又名羊桃,五敛子。酢浆草科。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⑴ 谁画杨桃?
⑵ 怎样画杨桃?
⑶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⑷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能读懂多少。
2、检查生字词。出示后读一读。
3、学生交流读懂些什么,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质疑。(过渡)
四、再读课文,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⑴ 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⑵ 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多**出示这两句句子,练习朗读。同时理解“想当然”“画走了样”等词的意思。
过渡:那么我究竟是怎么画杨桃的呢?
五、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画出有关句子。
2、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出示重点部分:“我的座位在……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根据学生发言随机:
⑴ 点红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指名读句子后,先用“不像……而像”说话,再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⑵ 点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动画播放,演试当时的情景。)读句子。
⑶ 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点红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出示,再读)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3、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4、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
⑴ 出示句子,指名读后问“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⑵ 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补白)
5、回归到父亲和老师说的两段话,齐读。那么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六、小结后学生画杨桃,为第二课时重点理解态度转变做铺垫
画杨桃教学设计17
一、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全文可分三部分。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又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从而弄懂段意,领会道理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着重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学清楚。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句式说话,并用严肃、熟悉等词语来造句
4、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 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写清楚。
四、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五、 教法设计思路
1、 扎实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此项训练是本册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由于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本学期所学到的理解自然段的方法来理解老师所说的一段话。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整体感知理解段意给段分层弄懂层意归纳段意。
2、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中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如、辨**义词、联系上段、观察实物等。)进行理解,并结合课后《思考?联系》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
3、 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中我所坐的位置看到杨桃的样子,学生大多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不易理解。图片(课文插图)及实物的使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从而能准确地理解课文意思,
促使学生形象形象思维的发展。
4、 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本课主要以对话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诵是熟读的结果,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六、 教学主要步骤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出示杨桃(实物),(板书:杨桃)杨桃是一种水果,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从杨桃的分布地区、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补充介绍。)
2、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哪些内容?(谁画杨桃,怎样画?画成什么样?)
3、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4、 指名轮读课文,帮助正音,读准半晌(shang)回答课文后(2)所提的问题,了解课文大意。
(二)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开始学画时,爸爸怎样要求我?①齐读爸爸的话。②想当然、画走了样是什么意思?③爸爸这句话告诉我画画时应当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板书,不要想当然)④齐说这一段。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这段并思考:①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五个角的东西)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板书:坐在前面靠边,认真看,老实画。)②老师也把杨桃摆在讲台上,让部分学生依次来到我所在的位置观看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③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不像而像,说说句子强调了什么?
3、 学习318自然段。
(1) 默读课文并思考:①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怎样?(嘲笑、讽刺我)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想杨桃不应该是这个五个角的东西),练读谈们说的有关句子。②老师的态度和同学们有什么不同?(在我的位置审视,请同学们轮流到我的位置上看),理解审字,并说出审视的意思。③同学们说我画得不像,老师神情变得严肃了,严肃是什么意思老师我为什么严肃起来,他在想什么?(同学们想当然地回答,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在想应当怎样教育大家,让大家知道我画得对)。
(2) 学习课文中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读,学生听,并思考:①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可分几层意思?(老师说了4句话,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的例子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我们画画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②综合两层意思,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学生先归纳,老师帮助提炼。③指导朗读背诵:理解和颜悦色,有感情的练读老师说的这段话。用引读法和分层背诵法帮助学生当堂背诵。④老师说的这段话,你听了之后,懂得了什么?(学生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不一样时,不要急于否定,不要急于结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板书:要实事求是)
4、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齐读,理解相似,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是相似的?辨析教育和教诲两个词,体会父亲和老师对我教育和引导的用心良苦。他们的话为什么让我一生受用?(这个道理适用于处理其他问题。)有感情地背诵这句话。
(三) 总结全文,完成思考练习。
1、 看板书,小结课文内容,阐明道理。
2、 巩固学生生字词。
3、 用不像而像和不要要练习说话。
4、 完成书面作业: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 课后进行小练笔:
选择一件难忘的事写一段话,要写清楚难忘在什么地方,语句要通顺连贯。
画杨桃教学设计1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教诲、审视、和颜悦色、半晌”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吃过很多水果。(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画杨桃》。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作个记号。
三、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了一次图画课上老师教我们画杨桃的故事,课文哪些段落具体写了这件事?给课文分段。
2、“我”、老师和同学三者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画杨桃的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态度。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把你的眼睛聚焦在其中一个人的身上,抓取重要的镜头来研究研究这个人的态度,可以怎么研究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二)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这节课中,“我”眼中的杨桃,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更主要的是因为: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是啊,“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结果呢?谁来说说。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反映。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1、还有什么反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2)发现了吗?差不多的话课文里面还出现了一次。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2)练读。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
2)是老师巧妙的设计的教育了学生,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同学们,老师请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一个又一个,这一看,看出了什么?仅仅是看出真的是像五角星的样子吗?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是啊,“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研究的是“老师”?
老师的态度有过变化吗?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a、理解“审视”, “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b、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是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一会儿)。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实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同学的认同,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 。)
4、作者作画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自于谁的教导?出示父亲的话。
a、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什么叫“想当然”?联系上下文理解: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2)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读读老师的话,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总结提高
总结:孩子们,孩子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出示《题西林壁》)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小练笔:同学们,那节美术课虽然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好后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画杨桃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朗读
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师: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指读,听出了什么?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文中节选的,同学们体会的对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画杨桃
二、透过这两段对话,可以让我们再次回想到文中的场景,
那节图画课上(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读,师:怎么看就是认认真真地看?位置、角度?(正对着我)板书:看(认认真真)
师:怎么画就是老老实实地画?(看到的根本不象*时看到的那样)板书:画(老老实实)既然这样为什么还那么画呢?
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父亲说的话在哪?读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叮嘱?你来叮嘱读这段话,你来叮嘱…你来叮嘱…你要强调什么?(是…就…不要想当然)怎么就是想当然?想当然会怎么样?父亲这样叮嘱我,我又是如何做的?再读那句话
三、当老师看了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的杨桃之后怎么做的?老师的做法与同学们有何不同?
指读(生读)审视?会怎么审视呢?审视之后神情严肃了有时为什么?
老师让同学们也轮流看了,能形容他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实物,能形容你们眼中的杨桃吗?
出示:1、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读读说说,此时再读这句话你能了解他们想法吗?
四、刚才表情严肃的老师现在又如何呢?(和颜悦色地说)你认为老师说这段话了时候会是怎么样?(和蔼地、亲切地、面带微笑地)对了,这就是和颜悦色。谁来学着老师和颜悦色地读读,指读
师: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生说)老师是很条理地说的,我们一个一个地看
a、角度不同我们回顾课文找文中,我画杨桃时的角度。读读,不由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b、不忙着发笑什么是忙着?(想都没想,没有站到别人的角度去审视)
c、看到…就…听听是否很很熟悉(爸爸说过)的确真的很像
出示: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对比读读,你觉得哪像(做事情要事实一致、与事实相符,不能想当然)
师:是啊,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教我们做事要与事实相符这些教诲怎能不使我受益终身呢?
板书:
(认认真真)看
画杨桃
画杨桃教学设计20
【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先自己**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三、交流汇报
(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指名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 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齐读,再一次感受。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几只杨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不愿意接受?
师拿出杨桃,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要求: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收集了几幅典型性的作品,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的作者进行评价。”
2、画得正确的,要求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为什么画得正确。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刚才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1、2、18、19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段落,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
3、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听。
如果学生发言有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如,寒假时,因为贪玩,作业没按时完成,应该怎样跟老师说。
(四)总结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了?说说看。
总结: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制作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诲”、“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着运用。
2、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片段的内容加以复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本课重点段及杨桃的不同角度的样子的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指名回答,教师作简要小结。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导: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一)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用笔勾画课文当中你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根据学生所谈,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习相关的词语,再读读有关章节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预计涉及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问题,抓住关键词语)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
**什么是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审视?
**同学们有什么变化?
(三)深究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
2、汇报:通过探讨,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综合小组意见,也可是个人看法。
(1)重点抓住学生的变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读这两组句子。
**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
(2)结合理解“我是怎样画杨桃”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或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②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引进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导: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结合理解老师的神情。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读好同学当时说的话,读出难过、内疚、惭愧。指名读,比读,齐读。
(5)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6)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7)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8)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的,谁能把这个语气表达出来?先自己练一练,看看那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学分虽竞争赛读。
(9)引导,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明白其中相似之处。总结归纳,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4、同学们,通过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五、延伸。课外阅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搜狐网站总裁 张朝阳
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是应该首先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观照内心,**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6)
——画杨桃的课堂教学反思 (菁选3篇)
画杨桃的课堂教学反思1
这次中心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也被推荐去凑凑热闹,对于我不熟悉的学生,我拿什么去吸引那些陌生的孩子们呢?在精心构思之后,我想到了要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课上得有情趣,学生才会乐意全身心步入我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该怎样在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上出“新” 意呢?
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理解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任何事物的道理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游戏导入——问题质疑——指导朗读——积累古诗。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将生字卡片剪成杨桃的形状,制作了课文插图及文中人物对话的幻灯片,向参入讲课的老师借了一只杨桃实物。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再找出句子的重点词语,一次次领会文章的中心。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大多数较好,让听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较好。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
1.在通过讨论 “一生受用”的含义以后,没有引导学生谈一谈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没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
2.设置的问题过多,有些学生在回答**时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正弄懂。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炼出最主要的问题直奔文章的中心,避免教师的归纳与重复啰嗦。
总之,在课堂放手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画杨桃的课堂教学反思2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
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 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 “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如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我这样处理会更好: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
画杨桃的课堂教学反思3
《画杨桃》是对学生进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育的好教材。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呢?
第一、理出主线。
由于课文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两句话,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教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教师到讴说了什么呢?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第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
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和电教**向学生展示图画课上发生的顺逆或趣即教师和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的故事情节。并把直观教具五棱的东西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第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
纵观整个过程,天论是构思还是实施,都给文章注入了新的内涵,做到了以课文为蓝本,以训练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选准切入点是语文教学重视“双基”,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7)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杨桃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子的?介绍杨桃,今天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内容.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板书:
爸爸-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地***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机智,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一学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它讲到了两个方面,学生说为什么它会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小作者的位置不一样,再一个是受爸爸的话的影响,,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所安排的文中第二部分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 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 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么?
认读生字 嘱 审 肃 晌 悦 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画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呢?感兴趣么?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大家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我究竟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画杨桃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是怎么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生读书思考)
你能把那份认真读出来么?学生练习读句子。
2、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明明是普普通通的杨桃,可在作者的眼里却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班里谁坐的位置和岑桑在教室里的位置一样?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和你的位置上观察,一样么?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会?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观察点的原因,还有别原因么?把1、2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认真读读看。
3)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谁知道“叮嘱”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叮嘱里,你明白了什么?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
画成“脑子里想象的那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想当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 还可能画成什么样?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还是画成*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4)、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指名读: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地说:——
指名读:
3、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
请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幅画,作者自己认为--------------------,交上作品的那一刻,他一定会在心里想--------------------------------------------------------------------------------------------------------------------
可是,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略
读一读,填一填:严格 严肃 教育 教诲
教学课件:多**课件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叮嘱、想当然靠边、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2、父亲是怎样教育我学画画的?美术课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哪组同桌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同桌对读,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哈哈大笑) 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
3)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自己认认真真地画出的画,竟无端地受到大家这样的嘲笑,此时的我,心里有多么难受!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老师的态度?找出来,读读看。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本课教育学生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和老师的话所蕴含的道理。看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基本能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爸爸和老师的话),再充分利用多**课件和课文情景观看,在读中理解本文所蕴含的道理就比较容易。本班学生有不少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而且各小组长**能力较强,能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利用实物(木瓜)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等有效的教学**,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含义,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爸爸和老师说的话,理解其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教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木瓜的实物、杨桃模型与挂图、大屏幕ppt课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地从超市里买了一个木瓜,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画画特别好,下面就找几个同学来口头“说画”,也可以用手大体画一下所看到的木瓜的样子。
1.出示木瓜的实物(把木瓜横着放),分三个方向找学生“说画”。
小明(左侧**,木瓜小头朝向):圆圆的,中间一个圆点。(该学生看到的是木瓜的把那一端)
小亮(中间**,木瓜正面)椭圆形,左端头大右端头小。
小红(右侧**,木瓜大头朝向)圆圆的,中间一个就和五角星差不多的东西。(该生看到的是木瓜顶)
2.老师提出问题:都是这个木瓜,他们所“说的画”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所在的观察位置不一样)
3、教师分别找几个不太相信的同学,让他们到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木瓜的形状,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同一个事物,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他们所描绘的就不一样。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听电子书包中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注意仔细听“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读课文。
4.小组合作探究: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1)找生领读生字生词
(2)开火车读
(3)运用“一看二读三动脑,四我们来把**找”的方法记忆生字。
(4)动手写字,强调写字姿势及写字格式。
5、关联词造句:“不像……而像……”、“不要……要……”(学生交流)
四、小结:
1、学生小结:通过初学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找学生进行小结)
2、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去想,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想当然。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教学,运用孩子喜欢的画画与“说画”,可以少费很多口舌;通过实物演示,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今后教学中,要多动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和看问题,让孩子多读、多说、多练,避免走弯路,运用顺口溜巧记字。
3、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能力,自主识字,说话,在快乐中合作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即可,避免教师“***”。切忌教师不要讲的太多过细,那样会适得其反。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
制作多**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生字“肃”。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水果么?(杨桃)
2、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想不想看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完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2、出示词语:叮嘱、审视、半晌、教诲。
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他要是读对了,请同学们跟他大声读出来。 “教诲”,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教育、教导)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出示四字成语:神情严肃、和颜悦色。这两个成语你会读吗?
4、会读真棒!可是这当中有一个字写的时候可不容易,它的笔顺要特别注意啦!就是严肃的“肃”,请你跟我一起书空。跟我读“sù”,严肃。拿起你的笔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三)讲读2—12自然段,体会情感
1、这里的“神情严肃”和“和颜悦色”都是描写谁神情的词语?(老师)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请同学们接下来再一次默读课文的2—12自然段,想一想。
谁来说说,什么事使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用自己的话说)
师:就是这么一回事,发生在图画课上的一件事。
2、同学们看一看,当我把画好的图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名读这两句话。**: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嘲笑、取笑)因为“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像什么?(五角星)
齐读这两句话。好一副取笑的架势呀!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一种说法不变意思,该怎么说?(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嘲笑和取笑。
3、老师也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同学们“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
4、体会标点的妙用:
老师审视了杨桃,举起了我的画问大家。现在是老师,谁来做同学?(师生配合读)采访一下,刚刚为什么你读得那么肯定?(因为文中的“我”画得确实像五角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你再观察一下,这两句话后边都有什么?(感叹号)
从这样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五角星型的杨桃就不像杨桃。
5、探究原因:
可是,“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像五角星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找看。(第2自然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画杨桃的时候是怎样看得?(认认真真)怎样画得?(老老实实)。我自认为我画得是十分的准确。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我”为什么会把不像*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画下来呢?(第一自然段)父亲叮嘱过我,我老老实实按照父亲的叮嘱把杨桃给画了下来。这是我画的杨桃,我画的杨桃是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杨桃,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的?(指名说)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画杨桃》最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五)讲读13—18自然段,体会态度转变
1、同学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同学们知道么?(不知道)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现在我还是那个老师,谁来做那位同学?(师生配合读)
2、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说的话是一样的。)老师想知道,为什么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肯定,刚才你却读得吞吞吐吐?(同学们我亲眼看到的杨桃真的很像五角星。)那前边我说的话就(错了),我刚才取消他,我真的感到很(后悔、惭愧)所以说起话来就有点吞吞吐吐。
仔细再看看,还会因为什么原因你会读得吞吞吐吐呢?(标点符号不一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的语气吞吞吐吐不连贯。同桌之间,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展示读。
3、现在同学们看到了我看到杨桃真是五角星形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的深情由严肃变得高兴了,看一看第18自然段,你找到哪一个词表示老师高兴了?(和颜悦色)同学们,你会做“和颜悦色”的表情么?大家一起做来看看。指名读老师的话。
4、拿出笔画出老师说的这段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如果我看到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就画成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就画成椭圆形的杨桃,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是的,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看的角度不同,这可是真理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就想起来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不过苏轼在诗中说的是看山,咱们说的是看杨桃,道理是一样的。
看来看去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其实,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同学们,我们看杨桃的时候看到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是实事求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更要实事求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拿起书,把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读一读(提起杨桃?)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前面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同样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课文正是通过这样对比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把这个道理牢牢记住。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七)欣赏图片
最后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一下杨桃吧。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 (2 — 5 自然段) 。
1、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 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将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准备蜡制或塑料制的杨桃模型以及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标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重点指导“肃”的写法、“叮嘱”的读音、“诲”与“悔”的区别。)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呢?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生交流,师板书: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生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自己画的()。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学生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同学们看,这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什么是想当然啊?画走了样呢?
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3、那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并点评学生读的情况。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和老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3——17自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写老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怎么说的?
3、老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写老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
4、师:什么是“审视”
5、师:从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6、师:老师听完同学的一连串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8、因此当老师“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9、师:此时我们的老师准备怎么做?后来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10、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17自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老师,还是同学?(生**选择)喜欢谁就读描写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老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己在下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吧!
三、对比理解,感悟道理
1、当老师看到同学们知错后,是怎么说的?**读第18段
2、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3、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4、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四、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无论看什么问题或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父亲是……就……不要……
同学哈哈大笑→不好意思实事求是
老师审视→严肃→思考→和颜悦色
是……就……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资料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资料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资料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样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资料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资料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十分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就应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状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资料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十分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必须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齐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透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齐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 “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 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 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 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
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
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 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
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 “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画杨桃
第二课时:画杨桃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写、查、想,做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熟悉、教诲”8个词语,会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通过自身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理,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由于所坐位置的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使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引导初读、自学感知
1、师生拟定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顺序,阅读前请同学想一想,初读时你要做哪些事情?(工同完善自学提纲)。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写一写,还可以制作生活卡片,个别不理解的新词,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对有需要的同学适当指导。
3、反馈交流
(1)汇报用哪些好办法学会词。
(2)展示学生制作的部分生字卡片,并将有创意的卡片收入班级的“资料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出发,让学生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顺序,强化了学生的全体意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还想解决哪想问题呢?指导学生将所**题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细读,感悟语气
1、探究
(1)默读研讨。在“我”画出杨桃以后,老师和同学各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交流,从“不像”….“不….像”。“像五角星”等词语中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体会老师神情的变化,感悟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从老师最后一段话中悟情悟理,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受到诲人不倦的真情感染。
(2)直观演示,运用多**演示,先出示两个杨桃的侧面图(即五角星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杨桃慢慢旋转,形成教材插图中的图像。直观演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受到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精读
(1)**练读对话,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老师教育学生严中有爱,情深义重。
(2)小组内研读
(3)评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3、比读
(1)引导学生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仔细比较。
诱导:两段放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用“不要…….要….”、“不像…….而像……”这样的句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感受,多元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态度。
(三)倡导诵读,积累语言。
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两段,也选择自己体会深刻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总结评价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认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满意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生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五)知识迁移
1、谈谈学习,生活中一些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课后,指导学生用搜集来的事例,集体创办“求实班报”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欣赏杨桃图片,介绍杨桃资料,实物展示,交流杨桃的知识。
2、 板书课题 11《画杨桃》齐读
3、 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围绕课题质疑
4、 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 检查自学生词的情况,理解 “严肃”“熟悉”“教诲” “和颜悦色”等词意 ,并造句。
意图: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6、 分段读文,纠正读音。
7、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写图画课上的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讨论每一部分内容。
8、 小组内分段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表示出来。在小组内解决。小组长记录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 整合问题
1、 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画分别是怎样评价的?
2、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严肃了?
3、 老师说的那段话是什么道理?
三 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父亲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在文中画出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句:你看见意见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 理解“经常”“叮嘱’词义
4、 指导朗读、 美读、评议读等。
四 归纳概括
父亲的教导与下面画杨桃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就会揭开答案。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字卡认读, 组词,对比记忆:排———靠 悔———诲 响———晌 副———福
2、 指导笔顺:嘱 肃 熟 悉 等字。
4、 生练习书写,评议 ,展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听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 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画分别是怎样评价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勾画的语句及感受。
表情读同学的表现:哈哈大笑起来……
3、指名读第二段:“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样?抓住语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意图: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希望用文章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全文主题的关键词“老老实实”来形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4 实物展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5 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
6 指名汇报老师的表现:**读第六段,找出老师的动作词。
7、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8交流问题: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严肃了?
9、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有发生了那些变化?生读出语句。与刚才的态度比较,对比语句,你发现了什么?体会“……、”表示同学不好意思的神态。
意图 :在此处的教学中,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10、指导朗读。范读,对比读,评议读,引读。
11、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转变后,他的态度由原来的“严肃”变成了“和颜悦色”。出示思考题,生自学18段内容。
思考题:(1)老师的话里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3) 举例说说什么叫“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4)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5)老师说的这段话是什么道理?
12、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的语气。
1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为什么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对比读两段内容交流体会,指导背诵。
意图:在这一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同时借助、引读、范读、对比朗读、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拓展应用
1、 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你有哪些体会、感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意图 意图:以“实事求是”为桥梁过渡,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文本的运用,也是对文本的升华。
四 归纳概括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人文性: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工具性:课文对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透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资料,理解老师透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透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透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透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透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状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资料。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述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透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明白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状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资料。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状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决定。
走了样:失去原先的样貌。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貌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能够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主角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取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到达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明白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忙、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状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到达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能够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必须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资料一样吗?从哪个词能够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资料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个性、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就应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貌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状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决定,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貌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就应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十分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十分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能够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个性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应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貌。)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貌。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貌。其中一种样貌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貌,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貌,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证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思考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决定“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能够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思考。)他是怎样思考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那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自觉理解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那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资料。)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明白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就应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貌,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资料,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透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貌。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应怎样做。
B.透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貌。否定了*时看到的样貌,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貌。(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思考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教学工具:
多**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引导规范表达)(课件出示)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五、课外作业。
1、摘录老师与父亲说的相似的话。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颜悦色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4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当然,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3、检查生字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活动3【讲授】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活动4【活动】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活动5【活动】教学反思
第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全过程。这篇课文以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起笔,以图画老师对同学们和颜悦色的教诲落笔,按照顺逆的方法安排情节,文章起伏波澜,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全文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父亲叮嘱我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会产生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的结果。我牢记父亲的话,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宗旨,"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同学"想当然"地认为我画得不对时,老师并没急于作答,而是"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的外形,最后批评同学"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并教育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其意思也是要我们从小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顺着这条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由模糊到认同,最后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于品词析句之中。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妙处的同时,还注重体会词句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时,笔者用CAI出示了两个句子"①我一边看,一边画。""②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第一句中用了一组关联词"一边……一边",将"看"和"画"这两个动词串连起来,写出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第二句用了"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表示程度的修饰词,不仅写出了我画杨桃时的样子,而且描绘出了我画杨桃时专心的程度。让学生在比较读中体会出我严谨、诚实的态度和我实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画"走了样",画变了形,让学生从品和读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再如,当同学笑我杨桃画得不对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作者这里为什么用"审视"而不用"看"和"注视"呢?课中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后得知:"审视"在这里是集中***去看,并且边看边比较,桌上的杨桃是怎样的形状,与*时看到的杨桃是不是一样。说明老师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对同学提出的质疑从实际出发加以观察判断,并非人云亦云,"想当然"。加上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学生就在这品词读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于实践活动之中。*同志曾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生学习语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下,得出他们的认识,再由这个认识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设境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办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写我怎样画杨桃时,笔者就在讲桌上放一个杨桃,让学生下位从正面、侧面去观察,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体形状也完全不一样。再让学生坐在相应位置演演我画杨桃时的样子,体会我认真的态度。从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要眼见为实,实事求是。再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同学因为"想当然"而最终懊悔的心情变化,课中安排了一个环节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反复练读三次对话,从较轻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后到自知错了,异常懊悔。练读中明白我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学们的发笑,是对杨桃的"很熟悉"就会"想当然",以为别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这样就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文中同学的教训中受到了启迪。
当今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至关重要,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责无旁贷。以上正是本人凭借课例进行教学的一点尝试。由于课中容量太大,课尾学生结合自己畅谈感想,联系自身实际写片段材料来深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这一认识还未能完成,需要对课中时间加以调控,力求圆满,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11画杨桃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1画杨桃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3、检查生字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活动3【讲授】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活动4【活动】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活动5【活动】教学反思
第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全过程。这篇课文以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起笔,以图画老师对同学们和颜悦色的教诲落笔,按照顺逆的方法安排情节,文章起伏波澜,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全文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父亲叮嘱我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会产生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的结果。我牢记父亲的话,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宗旨,"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同学"想当然"地认为我画得不对时,老师并没急于作答,而是"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的外形,最后批评同学"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并教育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其意思也是要我们从小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顺着这条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由模糊到认同,最后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于品词析句之中。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妙处的同时,还注重体会词句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时,笔者用CAI出示了两个句子"①我一边看,一边画。""②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第一句中用了一组关联词"一边……一边",将"看"和"画"这两个动词串连起来,写出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第二句用了"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表示程度的修饰词,不仅写出了我画杨桃时的样子,而且描绘出了我画杨桃时专心的程度。让学生在比较读中体会出我严谨、诚实的态度和我实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画"走了样",画变了形,让学生从品和读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再如,当同学笑我杨桃画得不对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作者这里为什么用"审视"而不用"看"和"注视"呢?课中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后得知:"审视"在这里是集中***去看,并且边看边比较,桌上的杨桃是怎样的形状,与*时看到的杨桃是不是一样。说明老师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对同学提出的质疑从实际出发加以观察判断,并非人云亦云,"想当然"。加上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学生就在这品词读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于实践活动之中。*同志曾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生学习语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下,得出他们的认识,再由这个认识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设境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办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写我怎样画杨桃时,笔者就在讲桌上放一个杨桃,让学生下位从正面、侧面去观察,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体形状也完全不一样。再让学生坐在相应位置演演我画杨桃时的样子,体会我认真的态度。从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要眼见为实,实事求是。再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同学因为"想当然"而最终懊悔的心情变化,课中安排了一个环节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反复练读三次对话,从较轻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后到自知错了,异常懊悔。练读中明白我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学们的发笑,是对杨桃的"很熟悉"就会"想当然",以为别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这样就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文中同学的教训中受到了启迪。
当今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至关重要,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责无旁贷。以上正是本人凭借课例进行教学的一点尝试。由于课中容量太大,课尾学生结合自己畅谈感想,联系自身实际写片段材料来深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这一认识还未能完成,需要对课中时间加以调控,力求圆满,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得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
(课件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就画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文章。(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交流8‘
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情况,并相互考一考字音,生字词,对的加一分
2、教师参与,强调易错字音
3、小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课件出示)
三、集体探索,理解课文20‘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在五角星,同学觉得好笑,通过这件事,老师教育大家做事要实事求是)
2、我是怎么画杨桃的?从中知道了什么?
(抓词语理解词句,从中体会我实事求是画画)
3同学们来笑我时,老师是怎么表现的?
a)看,走,坐,审视等一系列动作,从中体会教师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
过渡语:老师通过他的得实际验证,证明了什么?(我画得对)于是他举起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学生坚定地说,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b)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过渡语: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师怎么做得呢?
c) 同学们通过他们的实际观察最后他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抓句子:不……像;像……五……五角星:吞吞吐吐,不好意思,体会到学生知道自己错了。)
d)这时老师的神情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和颜悦色,学生认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了)
e) 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会两种不同的态度。
4、小结:
是啊,当出现不同答案时,我们不要急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验证再做出自己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像老师说得:“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吧。同时,在写法上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当遇到问题时,老师与同学间不同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当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前后态度的变化。这些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一下。
四、习字指导10‘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观察生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字需要指导?
2、教师点拨,并范写
3、学生运用方法仿写
4、与范字对比,并修改。
5、小组内写字,点评,修改。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8)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菁选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能用“叮嘱”、“严肃”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方式,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选择字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见过杨桃吗?老师这里有几幅关于杨桃的图片,欣赏一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指导三个多音字的读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说一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对“我”画的杨桃是怎么看的?
(1)同学们开始是怎么看的?
(2)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上述两方面理解。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发言。
3、指导“肃”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肃”。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练习朗读的同时,小组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三、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肃”字的处理被老师忽略,结果部分学生写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在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能够用“叮嘱”、“严肃”造句。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困)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2)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3)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4)“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九自然段。
(1)讨论: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十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四、探究: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得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
(课件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就画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文章。(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交流8‘
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情况,并相互考一考字音,生字词,对的加一分
2、教师参与,强调易错字音
3、小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课件出示)
三、集体探索,理解课文20‘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在五角星,同学觉得好笑,通过这件事,老师教育大家做事要实事求是)
2、我是怎么画杨桃的?从中知道了什么?
(抓词语理解词句,从中体会我实事求是画画)
3同学们来笑我时,老师是怎么表现的?
a)看,走,坐,审视等一系列动作,从中体会教师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
过渡语:老师通过他的得实际验证,证明了什么?(我画得对)于是他举起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学生坚定地说,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b)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过渡语: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师怎么做得呢?
c) 同学们通过他们的实际观察最后他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抓句子:不……像;像……五……五角星:吞吞吐吐,不好意思,体会到学生知道自己错了。)
d)这时老师的神情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和颜悦色,学生认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了)
e) 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会两种不同的态度。
4、小结:
是啊,当出现不同答案时,我们不要急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验证再做出自己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像老师说得:“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吧。同时,在写法上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当遇到问题时,老师与同学间不同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当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前后态度的变化。这些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一下。
四、习字指导10‘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观察生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字需要指导?
2、教师点拨,并范写
3、学生运用方法仿写
4、与范字对比,并修改。
5、小组内写字,点评,修改。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①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画杨桃的读书笔记 (菁选3篇)(扩展9)
——《画杨桃》教学设计菁选
《画杨桃》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杨桃》教学设计1
【课时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先自己**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
三、交流汇报
(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指名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 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齐读,再一次感受。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准备几只杨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不愿意接受?
师拿出杨桃,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要求: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1、同学们的作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收集了几幅典型性的作品,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的作者进行评价。”
2、画得正确的,要求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为什么画得正确。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刚才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1、2、18、19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段落,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
3、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听。
如果学生发言有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如,寒假时,因为贪玩,作业没按时完成,应该怎样跟老师说。
(四)总结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了?说说看。
总结: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制作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诲”、“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着运用。
2、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片段的内容加以复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本课重点段及杨桃的不同角度的样子的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指名回答,教师作简要小结。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导: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一)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用笔勾画课文当中你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根据学生所谈,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习相关的词语,再读读有关章节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预计涉及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问题,抓住关键词语)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
**什么是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审视?
**同学们有什么变化?
(三)深究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
2、汇报:通过探讨,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综合小组意见,也可是个人看法。
(1)重点抓住学生的变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读这两组句子。
**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
(2)结合理解“我是怎样画杨桃”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或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②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引进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导: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结合理解老师的神情。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读好同学当时说的话,读出难过、内疚、惭愧。指名读,比读,齐读。
(5)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6)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7)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8)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的,谁能把这个语气表达出来?先自己练一练,看看那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学分虽竞争赛读。
(9)引导,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明白其中相似之处。总结归纳,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4、同学们,通过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五、延伸。课外阅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搜狐网站总裁 张朝阳
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是应该首先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观照内心,**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教学工具:多**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引导规范表达)(课件出示)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五、课外作业。
1、摘录老师与父亲说的相似的话。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能用“叮嘱”、“严肃”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方式,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选择字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见过杨桃吗?老师这里有几幅关于杨桃的图片,欣赏一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指导三个多音字的读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说一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对“我”画的杨桃是怎么看的?
(1)同学们开始是怎么看的?
(2)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上述两方面理解。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发言。
3、指导“肃”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肃”。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练习朗读的同时,小组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三、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肃”字的处理被老师忽略,结果部分学生写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在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能够用“叮嘱”、“严肃”造句。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困)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2)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3)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4)“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九自然段。
(1)讨论: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十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四、探究: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画杨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子的?介绍杨桃,今天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内容.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板书:
爸爸-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地***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机智,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一学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它讲到了两个方面,学生说为什么它会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小作者的位置不一样,再一个是受爸爸的话的影响,,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所安排的文中第二部分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画杨桃》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 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三、学**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
3、评价**: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①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如“图、摆、叶”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展示杨桃图片,并向同学们展示杨桃实物。
引导语:同学们认识杨桃吗?它不像苹果、橘子这样常见,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杨桃的图片,看屏幕上这个黄绿色的、形状奇特的水果就是杨桃!相信很多同学希望能亲眼看一看这个水果吧,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实物,同学们可以拿起手中的铅笔,画一画你所看到的这个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生画,老师巡视)
我看到同学们画的杨桃都不太一样,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画杨桃的绘画课,那他画的杨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从人物、地点、事件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明确:主人公“我”在一节绘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了“我”画的杨桃,而老师通过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使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并给大家讲了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大声朗读全文,并通过小组讨论划分段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将杨桃画成五角星?
明确:(第1段)因为我所坐的位置所观察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状,而且我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出了我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态度?
明确:(第2-11段)同学们哈哈大笑,觉得我画的不是杨桃。(态度:嘲笑)
(3)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第12-17段)老师让大家来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这是出自原文的两段师生之间的对话,体会语气的不同,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朗读,读完请大家说说你感受到的语气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变化。
明确:(虽然这两段话用词基本一致,但是大家可以根据情境及他们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不同来明确,他们的语气是不同的。)
语气:前一段语气是肯定的,后面一段语气是犹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杨桃并不是五角星的形状,并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后一段则是因为大家亲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状的杨桃,此时有些打破自己的常规认知,又有些不敢承认自己刚刚的错误。所以语气是犹豫的。
3.小组讨论:课文的倒数第二段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呢?
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仅是杨桃,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同,那么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同。大家应该理解这种不同,对于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尝试去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问题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练习复述课文,小组展开竞赛。
2.除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这篇文章中你还学到了什么道理?
明确:(学生可补充)如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作业
请大家给自己的家长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并掌握本课学到的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画杨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教诲、审视、和颜悦色、半晌”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吃过很多水果。(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画杨桃》。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作个记号。
三、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了一次图画课上老师教我们画杨桃的故事,课文哪些段落具体写了这件事?给课文分段。
2、“我”、老师和同学三者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画杨桃的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态度。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把你的眼睛聚焦在其中一个人的身上,抓取重要的镜头来研究研究这个人的态度,可以怎么研究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二)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这节课中,“我”眼中的杨桃,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更主要的是因为: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是啊,“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结果呢?谁来说说。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反映。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1、还有什么反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2)发现了吗?差不多的话课文里面还出现了一次。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2)练读。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
2)是老师巧妙的设计的教育了学生,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同学们,老师请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一个又一个,这一看,看出了什么?仅仅是看出真的是像五角星的样子吗?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是啊,“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研究的是“老师”?
老师的态度有过变化吗?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a、理解“审视”, “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b、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是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一会儿)。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实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同学的认同,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 。)
4、作者作画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自于谁的教导?出示父亲的话。
a、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什么叫“想当然”?联系上下文理解: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2)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读读老师的话,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总结提高
总结:孩子们,孩子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出示《题西林壁》)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小练笔:同学们,那节美术课虽然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好后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画杨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读这一自然段。
**: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画杨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 “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附:板书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2.学习本课“壶、蕉、廓、嘻”等ll个生字,理解“寂寞、紊描、叮嘱、轮廓、如实、椭圆、尖削、教诲、一丝不苟、面面相觑。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
2.通过“我”回想起父亲的叮嘱,在写生课上如实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老师批评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的事,从而悟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
二、自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
出示: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
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
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二)按三个步骤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1.**朗读,读通课文。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因此悟出了道理。
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
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4.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我”初学画画时,父亲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
第二段(2-7):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想起父亲的叮嘱,把所见的杨桃如实地画了下来。
第三段(8-26):老师批评了那些对“我”习作嘲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第四段(27):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5.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自学,小组学习,体会中心
1.自学。
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
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
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
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老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
2.小组学习
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
⑵交流:
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
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己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按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己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次:
▲抓住分析老师的教导:“我们都应该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用曲线划下。
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就是老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老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因此,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同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
(3)熟读,领会中心。
总结延伸
⑴指名读第四段,“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还可以指什么呢?
⑵让我们朗读全文,领会文章的中心。
交流出示课文中心: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师:文中父亲叮嘱的反复出现,对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起了强化作用。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画杨桃》,了解了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四、完成课后习题2(1)
和颜悦色—面不改色:脸色
色彩:颜色。景色:景象。
略微—略有所闻:大致
侵略:掠夺。省略:省去,简化。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词语注释:
寂寞——孤单冷清。
教诲——教导;教训。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和颜悦色——颜:面容。色:脸上表现的神气、样子。形容态度和蔼亲切。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画杨桃》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身份和态度的变化。理解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
2、学习抓住重要段、重点词句读文章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在课文不懂之处提出问题。
3、学习从课文描写的事件中跳出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并从中得到启发,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理解严肃和颜悦色
1、课文中有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看谁最先找出来。
2、请一名学生表演这两种神态。
3、还有一个词语也有颜色两个字(课件出示五颜六色一词),这两个颜色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那么和颜悦色就是说神态怎么样?
三、研究文中泡泡里提出的问题
1、课文泡泡里抓住严肃这个词语提了个问题,一起读一读这个问题。
2、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做什么?(读书)而且要联系上下文认真地读书,因为有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全篇内容。下面请**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学生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分角色读师生对话部分:
⑴ 请****分别读叙述的话、老师和学生说的话。提两个要求:一是分清角色,不要读错了话;二是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态度的变化。其他同学在听他们读的过程中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在读方面的建议。
在这一轮朗读中,主要引导学生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说的话,用讥笑、嘲讽的语气读同学们说的话,重点指导读好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
⑵ 全班一起把这部分再读一读,两名学生分别读叙述的和老师说的话,其余的读同学们说的话。如果仍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停下来指导再读。
四、抓重点段、关键语句深入理解
1、这部分写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占的篇幅真长,全文共19个自然段,这部分就用了16个段来写,但它是不是文章的重点呢?实际上重要的段落主要是哪几个段?找出来,在你认为重要的段前画上星号。
2、男生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父亲)
女生齐读第二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全班齐读第十八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老师)
3、刚才我们在回答泡泡里的问题时,很多同学都引用了这三个重点段里的语句,可见,读文章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紧紧抓住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就像这篇课文,真正的道理在哪里呢?在这三个段里。因此,读文章的第一步,抓住最重要的.段来读;第二步,重要的段里再抓最重要的词句,明白了吗?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地默读重点段,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注意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好不好啊?
4、学生读后汇报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
5、课文最后讲到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老师讲的哪句话与父亲讲的相似呢?请一名学生读老师的话,其余的勾画出那句话。
6、课件出示那两句相似的话,男女生分别齐读。
7、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是什么意思?能否用一个成语对它所表示的含义进行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8、正由于我听从了父亲的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我才能做到画画时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课件出示该句话),请把书上这句话里的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加上着重符号。
9、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位摄影师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杨桃吧,或许对我们理解我老老实实画杨桃有一些帮助。注意观察杨桃的不同形状。
五、跳出课文感悟蕴含的哲理
1、课文学完了,我们能不能从画杨桃这件事中跳出来看看别的事情呢?我在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文摘里读到这样一则名人轶事。讲的是一位**在采访了巴金老爷爷后写了一篇报道,***这样一段话:他起身取一部书时,只听背部喀嚓一声,人一下瘫倒,脊椎粉碎性骨折。后来在巴金老爷爷94岁华诞时这位**也到场祝贺,巴金叫住这位**,凑在他耳边轻轻说: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写得很好,但是喀嚓那个词用得不好。当时,我没有听到喀嚓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两年前下楼时,重重摔了下去,当时听到喀嚓的骨头断裂声音。于是,他便想当然地用**这个词。
2、巴金对写文章就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3、那么画杨桃这件事就是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时应该怎么样?
4、道理似乎懂了,在生活中真正面临这样的考验时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呢?
课件出示:
⑴ 当我因为在上学路上看热闹而来迟到时,不要xxxxxxxx,要xxxxxxxx。
⑵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不要xxxxxxxx,要xxxxxxxx。
⑶ 我不小心弄坏了爸爸的刮胡刀
5、也许这对你来说还算不上什么考验,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你们踏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会面临真正严峻的考验,在那样的时刻,仍然要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无论怎样,不要凭空想象,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这样的教诲也能使你一生受用。
六、指导背诵第18段中老师说的话
怎么才能较快地记住这段话呢?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弄清这段话的层次。老师讲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讲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第二层讲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第三层讲应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讲的同时用课件演示出这段话的层次)。第二点建议是抓住段中但是因此不要要等起着联结作用的词语来背。(有时间就当堂练习背诵,没有时间就留作家庭作业。)
七、课后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像泡泡里一样,在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争取当堂解惑。
【板书】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图片 多**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
吗?(板书:杨桃)
2、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杨桃?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
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
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一遍课文,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词语(带音节),重点强调
叮嘱: 词义,近义词。
严肃:肃的笔顺,做出严肃的.表情。
审视:读句子,结合句子理解词义。给“审”选字义。
教诲:近义词“诲”右边的“每”还可以加上什么偏旁?
是什么字,怎样组词?
“确、度”还可以组什么词?
(2)抢读不带音节的新词。
(3) 认读词
三、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一句话说一说。(学生说)
3、选出你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1)“我”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3)“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星。
(4)“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却
得到老师的肯定。
四、课堂练习,课后质疑。
1、比一比,组词。
晌( ) 诲( ) 幅( )
响( ) 梅( ) 福( )
2、先组词,再照样子写几组。
丁( ) 角( ) 申( )
叮( ) 确( ) 审( )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6、画杨桃
zhǔ
叮 嘱
严肃 审视 教诲
作业:
1、抄写生字。
2、继续读课文。
3、按课后练习继续预习课文。
《画杨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务必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介绍杨桃,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样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样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明白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又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就应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6)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就应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此刻从那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8、读最后一个自然自然段,理解“教诲”。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状况。
岑桑,生于1926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
板书: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室、靠”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扩展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杨桃实物或图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教师简介杨桃,学生认识杨桃。
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阳桃、洋桃,因其横切面呈五角星,故***又称“星梨”。杨桃未成熟时为绿色或淡绿色,成熟时为黄绿色至鲜黄色。
3、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课文以“画杨桃”为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快去读一读课文吧。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①易读错的字:“室、审、晌”是翘舌音,“肃”是*舌音;“审”是前鼻音,“晌、抢”是后鼻音。
②多音字:“倒”在“倒不如”中读“dào”,它还有一个读音“dǎo”,可以通过组词来区别这两个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与熟字比较识记:室—宝;晌—响;诲—悔;抢—枪;悦—说;审—婶。
以上几组生字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如“晌”,可联系词语“半晌”,明白“晌”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再如“抢”,可联系词语“抢夺”,明白“抢”与动作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②偏旁归类识记:“哈哈”“嘻嘻”都形容笑声,“哈、嘻”都是口字旁。
③联系生活识记:“班、页”可结合学校的班级指示牌和课本的页码来识记。
④扩词识记:(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再和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记住“靠、而、抢、悦”,最后熟读词语。
A、指名读,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领读。
B、学生**读,边读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老师,也可以自己查一查词典。
C、教师重点指导理解词语“视而不见”“赏心悦目”。
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D、多形式朗读词语:齐读、分小组读、师生对读、同桌赛读、**读等。
3、学生将会认字带入课文中,**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再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笔顺及其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课注意“果”的笔顺。撇穿插到“讠”下。
摆“扌”的提势陡;“罢”中“罒”上部低于“扌”上部,较扁,“去”的第二横宽于“罒”。
哈右边“合”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部。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抢右边“仓”的“人”盖住下部,横折钩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竖弯钩的竖段沿竖中线行笔。
嘻“喜”的各部分写紧凑,中间的“口”小且扁,第九笔横长,最下部的“口”写得扁。
图第二笔是横折钩,后面的笔画按先里头再封口的顺序书写,最后一笔是横。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座广字旁的撇写得稍长,护住“坐”;“坐”的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末横超出上部。
室首点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钩的横段写长些;“至”的最后一笔横长。
交上部“六”稍小,处上半格;下部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位置;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练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4、挑选优秀的学生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议,学生互评再练写。
5、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再结合“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之间互报听写。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学生**读课文,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3、理解文章内涵,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摘杨桃”游戏。
教师将本课13个会认字分别写在杨桃形的字卡上,再将字卡贴在一张树形卡片上。教师随意摘取字卡,学生抢读字音。读对了,教师将字卡送给该学生并让其口头组词;读错了,其余学生再抢读。
2、同桌合作,用多种形式复习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巩固知识。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
(1)“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我”看到的杨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3)“我”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画的?“我”画得怎么样?(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①(课件出示)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A、抓住“根本不像……而像……”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B、“我”眼中的杨桃为什么不像*时看到的那样?(杨桃在讲桌上,“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C、指导朗读:重读“根本不像”“而像”,并在此处稍作停顿,读出“我”当时奇怪、犹豫的心情。
②(课件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A、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我”看杨桃、画杨桃时的情景。
B、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2、学生**读第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1)“哈哈大笑”在这里是怎样的笑?(嘲笑。)谁来笑给大家看一下?
(2)“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句话是用什么语气说的?(反问、指责。)谁来读读这句话?
(3)“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句话又是怎样的语气?(嘲笑、否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桌互读第3、4自然段,注意读出说话的语气,语调稍高。
过渡: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公然地嘲笑“我”、否定“我”,那么,老师又是什么反应呢?
学习第5~18自然段
1、学习第5~11自然段,了解老师的反应,体会同学心情的变化。
(1)学生**读第5~11自然段,想想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
②理解“审视”。(仔细看。)
③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这体现了什么?(老师并没有依据固有的生活经验而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态度。)
④想一想:当时老师会想些什么呢?(指多名学生交流)
(2)分角色朗读第6~11自然段描写对话的句子,注意读好说话的语气。
指导朗读:老师的前两句问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最后一句问话要用严肃的语气来读。“不像!”“像五角星!”这两句要读得果断、有力。“好——笑!”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表现同学故意延长声调,嘲笑“我”。
(3)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什么?(他们都非常肯定“我”把杨桃画错了。)
(4)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严肃”写出了老师对同学们嘲笑别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否定态度。老师认为这不但是画画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做事是否认真、实事求是的问题。)“半晌”是什么意思?(半天。)老师“半晌”才又问道,说明老师在想什么?(怎样改变学生错误的做法。)
2、学习第12~16自然段,理解老师让发笑的同学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意图。
(1)学生**读第12~16自然段,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这几个同学从“我”的角度去观察,让同学清楚“我”看杨桃的角度。)
(2)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指导朗读:“不……像。”“像……五……五角星。”这两句,读时语调稍低,读出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语气,表现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反映出他们认识的变化,与之前的嘲笑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对比朗读同学们看画时和看杨桃时说的话,体会其看法及心情的变化。(两次回答的内容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③思考:为什么学生的态度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为他们经历了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后,再来评价“我”的画,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杨桃像五角星,表明“我”画的杨桃没有问题。)
④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观察杨桃后,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⑤师生合作读第12~16自然段,读好人物语气。
3、学习第17自然段,理解文章内涵。
(1)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写老师神态的词语。(和颜悦色。)
(2)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老师的神色从“严肃”到“和颜悦色”,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
(3)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老师的耐心和谈心的亲切。
②说一说老师要求“我们”怎样画画,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要求“我们”怎么做。
③引导:你同意老师说的话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再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这段话有哪些含义?
明确: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二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三是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4、学习第18自然段,理解内容。
(1)齐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教诲”是什么意思?“教诲”在文中指什么?
(2)拓展:在生活中,如果“我”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想的不一样,“我”会怎么办?5、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好对话。
三、总结全文,课后扩展
1、学生分小组说一说。
看见“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从他们不同的做法中,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3、拓展活动。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2)读下面这首诗,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文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于*常的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画一画、读一读等方法让学生找出老师和同学们在看到“我”的画后各自的反应,侧重于找出他们的动作、神情和说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中体会同学前后认识和心情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句,领悟道理。
《画杨桃》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得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
(课件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就画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文章。(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交流8‘
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情况,并相互考一考字音,生字词,对的加一分
2、教师参与,强调易错字音
3、小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课件出示)
三、集体探索,理解课文20‘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在五角星,同学觉得好笑,通过这件事,老师教育大家做事要实事求是)
2、我是怎么画杨桃的?从中知道了什么?
(抓词语理解词句,从中体会我实事求是画画)
3同学们来笑我时,老师是怎么表现的?
a)看,走,坐,审视等一系列动作,从中体会教师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
过渡语:老师通过他的得实际验证,证明了什么?(我画得对)于是他举起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学生坚定地说,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b)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过渡语: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师怎么做得呢?
c) 同学们通过他们的实际观察最后他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抓句子:不……像;像……五……五角星:吞吞吐吐,不好意思,体会到学生知道自己错了。)
d)这时老师的神情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和颜悦色,学生认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了)
e) 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会两种不同的态度。
4、小结:
是啊,当出现不同答案时,我们不要急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验证再做出自己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像老师说得:“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吧。同时,在写法上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当遇到问题时,老师与同学间不同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当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前后态度的变化。这些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一下。
四、习字指导10‘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观察生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字需要指导?
2、教师点拨,并范写
3、学生运用方法仿写
4、与范字对比,并修改。
5、小组内写字,点评,修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