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均分”概念,理解*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合理呢?(*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

  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学写“1/2”。(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写一短横线,表示把一个饼*均分。

  然后在短横线下写“2”,这个2表示什么呀?(表示把这个饼*均分成2份。)

  最后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均分,再写*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4)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听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预设:有3种)

  ○3**: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辨识1/2

  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示课件)

  (1)(2)(3)

  (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

  3.**:1号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这个圆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均分的。

  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其他分数

  1.**: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听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大小(课件展示)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一次,小猴子和小猪在分吃西瓜,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小猪和小猴还没吃,又走来一只大象,它说:“我最大,我应该吃得最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6。”你们说,大象能吃得最多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生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均分。

  (1)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均分成一个物体*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分数墙,直接点题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1)**:你能从“分数墙”中找到那些分数知识?“分数墙”中藏了哪些分数奥秘?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1)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3)爬山坡比赛

  **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演示不*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 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2、1/4、1/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

  本片提供了一个学生在户外野餐、游戏的情景图,图中的许多素材可用分数表示。本片既可以作为分数的引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的事实,引出分数的概念;也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描述图意,来巩固分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出示本片,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情景。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东西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引出分数的概念(如,月饼*均分成了几份等)。

  3、等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可再出示本片,让学生用分数对图中的其他素材进行描述,巩固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首先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易懂。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思维、联想、类比、迁移等数学活动。再者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做到合理的安排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谨慎作答的良好的学**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听得专注,做的投入。最后用所学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均分”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

  6.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趣味故事贯穿教学始终,从趣味故事开始导入,以趣味故事的发展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探究,又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课堂练习。

  首先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猪八戒吃蛋糕导入,引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1/2。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以1/2为例,进一步**:“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紧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几分之一。问: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故事引出: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

  7.教学媒介

  利用多**课件,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喜欢看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啊?

  生:喜欢,最喜欢孙悟空,他很聪明勇敢。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今天是猴王的生日,请了很多的好朋友来助兴,就是没有请猪八戒,猪八戒可生气了,冲到水帘洞,大声叫道:“猴哥,这么多好东西吃,怎么可以少了我呀?”孙悟空说:“请你吃可以,但你必须回答我三个问题,并且只能用手势表示。”小朋友们,咱们和猪八戒一起用手势回答孙悟空,好吗?

  师: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2个。

  师:把2个桃子*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1个。

  师: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半个不能用手势表示。

  师:那你能想办法表示这“半个”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生:我把手指伸一半表示半个。

  生:我用小指表示半个。

  ……

  师:咱们班同学挺有创意的!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表示“半个”。在数学王国里用了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半个”(板书:分数)对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三)引导探索,认识二分之一

  师:对于分数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分数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还是先从分蛋糕开始吧!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生:把这个蛋糕切成两半。

  师:出示蛋糕图,演示:是这样切吗?那该往哪儿切?

  生:中间。

  师:这样我们就把蛋糕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数学里我们应该说把这个蛋糕——(*均分)。

  师: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怎么写呢?先仔细看老师写,齐读。

  生:二分之一。

  师:“二分之一”先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中间的横线,把这个蛋糕*均分。

  师: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分数线”。

  师:再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下面的2,把这个蛋糕*均分成2份。

  师:我们叫它“分母”。最后写——

  生:分数线下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

  师:猜猜要叫它什么?

  生:分子。

  师生书空一遍。

  师:(指着蛋糕问)你还能在这个蛋糕上找到另外一个1/2吗?为什么?

  生:能,分得的另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师:我们就说“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1/2是什么意思吗?

  生: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大家就从桌面选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吧!(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边对折后,看到每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我把一个圆对折*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

  ……

  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学习了1/2,猪八戒也折了一些图形表示1/2,对不对呢?(其中最后一个图是用1/3表示的)

  生:第一个不是,没有*均分成两份。

  生:第二个是。

  生:第三个不是,不是*均分成两份。

  师:指着最后一个图:不是1/2,那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三份,每份就应该是它的1/3。

  (四)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师: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动手折一折,和同桌交流。

  师:我们看看这些图形又是怎么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几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生:打开书,在书上填一填。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把一个圆*均分成六份,每份就是它的1/6。

  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

  (五)再创情境,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猪八戒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认识了分数,悟空看他挺爱学习的,就把这个蛋糕的1/2分给它吃,谁知猪八戒说:“我老猪食量大,1/2怎么够呢?至少也要1/4吧!”悟空哈哈大笑说:“好,不够不够,还是给你1/8吧!”请你猜一猜,哪一种分的蛋糕多?(指名猜)你能想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证明?我们就利用桌面上的圆纸片代替蛋糕,动手试一试吧!

  生: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先比一比大小,请大家小组合作迅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1/2,1/4,1/8。(让小组长先分工,再涂)

  师:涂好的小组就比一比,究竟哪一种吃得最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师揭开图)

  生:1/2吃得最多,把蛋糕*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师揭开图)

  生:1/8吃得最少,把蛋糕*均分成八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8。

  师:那1/4怎么表示?(师揭开图)你想把1/4和谁比?

  生:把蛋糕*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1/4和1/2比,1/4吃得少。

  生:把1/4和1/8比,1/4吃得多。

  师:猪八戒说:“原来猴哥你骗我呀!”于是一口把蛋糕全吃了,这时该怎么表示?

  生:用1表示。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组图形和下面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分数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越大,每一份就越小。

  师:同样的物体或图形*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相反,*均分的份数越小,每一份反而大。

  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下面的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用手势表示。

  生:不对,没有*均分。

  生:不对,表示的份数不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让我们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看看,你能发现分数藏在哪里吗?(出示路牌、外国**等)

  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师:出示3个柜子的其中一个格子,并写上1/3,1/6,1/9,猜猜哪个柜子大,说说理由。

  生:同样大,因为1/3它的一份相当于1/6中的两份,1/9中的三份。

  (七)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生:我们认识了分子是1的分数。

  生:我们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

  三、反思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等、**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均分成两份。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学生再次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学生提出:能不能在中间用一种符号隔开?比如5x3。有学生提出:前后放置不可以,能不能上下放置呢?

  教师适时夸赞: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把表示单位“1”*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共同说:35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25,读作:五分之二。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15,读作:五分之一。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55,读作:五分之五。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均分”概念,理解*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合理呢?(*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

  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学写“1/2”。(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写一短横线,表示把一个饼*均分。

  然后在短横线下写“2”,这个2表示什么呀?(表示把这个饼*均分成2份。)

  最后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均分,再写*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4)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听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预设:有3种)

  ○3**: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辨识1/2

  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示课件)

  (1)(2)(3)

  (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

  3.**:1号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这个圆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均分的。

  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其他分数

  1.**: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听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大小(课件展示)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一次,小猴子和小猪在分吃西瓜,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小猪和小猴还没吃,又走来一只大象,它说:“我最大,我应该吃得最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6。”你们说,大象能吃得最多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生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p53—5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

  (2)2条鱼,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

  生:*均分才公*,只有*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师:小兔和小猫得到的食物个数使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现在他们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样表示?

  2、**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并涂色

  师:拿出你喜欢的形状,折出这个形状的1/2,并涂色。同桌两人说一说,你这个1/2表示什么?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3/5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读出每一个分数。

  b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一个分数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分数墙,直接点题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1)**:你能从“分数墙”中找到那些分数知识?“分数墙”中藏了哪些分数奥秘?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1)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3)爬山坡比赛

  **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

  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96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的意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 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均分。

  (1)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均分成一个物体*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p53—5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

  (2)2条鱼, 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

  生:*均分才公*,只有*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 :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师:小兔和小猫得到的食物个数使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现在他们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样表示?

  2、**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 ,并涂色

  师:拿出你喜欢的形状,折出这个形状的1/2,并涂色。同桌两人说一说,你这个1/2表示什么?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 3/5 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读出每一个分数。

  b、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 、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一个分数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演示不*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 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2、1/4、1/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

  本片提供了一个学生在户外野餐、游戏的情景图,图中的许多素材可用分数表示。本片既可以作为分数的引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的事实,引出分数的概念;也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描述图意,来巩固分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出示本片,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情景。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东西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引出分数的概念(如,月饼*均分成了几份等)。

  3、等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可再出示本片,让学生用分数对图中的其他素材进行描述,巩固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理念】

  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学**点,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的理念,建立以“课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为引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的《认识几分之一》是打开分数知识大门的钥匙。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手工纸、直尺。

  学具:几张正方形手工纸、彩笔、直尺。

  【说教法】

  “能运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是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以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辅以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留出充分观察、比较、演绎、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说学法】

  “知识的获得是主体在活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分物品,引出分数。两个月饼分一半给一位同学,得到了一个月饼;再将剩下的一个月饼分一半给第二位同学,他得到了半个月饼;接着分下去,第三位同学得到了半个月饼的半个……半个、半个的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类新的数——分数【板书】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开新课

  1、课件出示例1。使学生理解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月饼

  的二分之一,指导读写1/2,突出重点。

  2、课件演示“*均分”,强调“*均分”是理解分数的基础。

  3、小组合作探究1/2中的2和1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1/2的含义,突破难点,也为后续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做好准备。

  4、比较类推。课件出示被*均分成4份的月饼,让学生通过

  类推的方法,学习认识1/4。

  5、给出分数概念。

  环节三:动手操作,交流实践

  1、出示例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鼓励多种折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展示交流。将学生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折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强调*均分,规范学生语言。

  3、知识迁移,巩固提高。出示表示1/3、1/8的教具,让学生认读并练习书写几分之一,突破重点;逐一说出1/2、1/3、1/4、1/8等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突破难点。

  4、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

  【板书】认识几分之一

  环节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93页练习22第一题。

  3、课本93页练习22第二题。

  4、拓展提高。

  环节五: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的例1——例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通过学习,培养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先一起认识2(1),在通过动手操作,创造认识更多的分数,从而掌握分数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形状的纸若干张,胶水,剪刀。

  2、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每年的八月十五是*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围在一起吃月饼。今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强强一家也围在一起吃月饼,强强和弟弟看着香甜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嚷嚷和吃月饼。可妈妈说:“吃月饼可以,我得先考考你们。”

  “14块月饼,*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8块月饼,*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块?”

  2、老师看他俩回答得这么好,决定奖励给他俩一块大月饼。(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分成大小不一的两部分。)

  问:“你们看,老师这样分公*吗?为什么?”

  接着问:“要分的大小一样,得怎么分?”(让学生知道*均分才公*)

  师:“那我到底要分给他俩几块呀?”(生回答)

  师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分之一

  1、同学们,你们从老师给你们的纸中选择一张试着分分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动手分)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让两名生回答)

  3、师:同学们都是对折以后分成了大小相同的两部分,这样分我们我们叫(生答,师板书:*均分)

  4、师:谁能用上“*均分”这三个字,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生回答)

  5、师:老师就把这块月饼奖励给他俩(师边说边把圆剪开,粘在黑板上)强强拿着月饼可高兴了,他说(课件出示: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名读这句话

  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答后进行辩论)

  6、师:看来*均分是产生分数的前提,*均这两个字能不能漏掉呀?(屏幕出示正确的话,并把*均两个字变成红色)你们看看这句话,那个字词还很重要?

  生观察后回答,是引导生注意“每份”、“它的”两个词,并把这两个词变成红色。

  7、面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刚才分的过程,注意要把那些特别重要的词突出出来。(生小组交流)

  8、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那谁能试着写写二分之一?(生到黑板上写,是再强调分数的正确写法)

  (三)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二分之一,其实这个大家族中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够运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分数,赶快行动起来吧。

  2、生用不同形状地纸动手创造分数,并把它贴在黑板上,用分数表示出来。

  3、师有选择的让生说说意义。

  4、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小巧手创造了这么多分数,像2(1)、3(1)、4(1)、8(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我们创造出了这么多分数,我们来观察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不一样?(生答)

  让生看书,了解各部分名称,是相应板书。

  (四)、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选择能用4(1)表示的图。

  2、为涂色部分写分数或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写分数,看看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师发给每组图片,小组讨论后交流)

  (五)联系生活,谈分数生活中的运用。

  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分数

  (六)升华总结

  师:是,不仅这些图形和纸片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课下,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分数,下节课交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

  生:*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习,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首先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易懂。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思维、联想、类比、迁移等数学活动。再者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做到合理的安排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谨慎作答的良好的学**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听得专注,做的投入。最后用所学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均分”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

  6。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趣味故事贯穿教学始终,从趣味故事开始导入,以趣味故事的发展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探究,又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课堂练习。

  首先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猪八戒吃蛋糕导入,引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1/2。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以1/2为例,进一步**:“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紧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几分之一。问: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故事引出: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

  7。教学媒介

  利用多**课件,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喜欢看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啊?

  生:喜欢,最喜欢孙悟空,他很聪明勇敢。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今天是猴王的生日,请了很多的好朋友来助兴,就是没有请猪八戒,猪八戒可生气了,冲到水帘洞,大声叫道:“猴哥,这么多好东西吃,怎么可以少了我呀?”孙悟空说:“请你吃可以,但你必须回答我三个问题,并且只能用手势表示。”小朋友们,咱们和猪八戒一起用手势回答孙悟空,好吗?

  师: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2个。

  师:把2个桃子*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1个。

  师: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半个不能用手势表示。

  师:那你能想办法表示这“半个”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生:我把手指伸一半表示半个。

  生:我用小指表示半个。

  ……

  师:咱们班同学挺有创意的!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表示“半个”。在数学王国里用了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半个”(板书:分数)对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三)引导探索,认识二分之一

  师:对于分数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分数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还是先从分蛋糕开始吧!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生:把这个蛋糕切成两半。

  师:出示蛋糕图,演示:是这样切吗?那该往哪儿切?

  生:中间。

  师:这样我们就把蛋糕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数学里我们应该说把这个蛋糕——(*均分)。

  师: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怎么写呢?先仔细看老师写,齐读。

  生:二分之一。

  师:“二分之一”先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中间的横线,把这个蛋糕*均分。

  师: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分数线”。

  师:再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下面的2,把这个蛋糕*均分成2份。

  师:我们叫它“分母”。最后写——

  生:分数线下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

  师:猜猜要叫它什么?

  生:分子。

  师生书空一遍。

  师:(指着蛋糕问)你还能在这个蛋糕上找到另外一个1/2吗?为什么?

  生:能,分得的另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师:我们就说“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1/2是什么意思吗?

  生: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大家就从桌面选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吧!(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边对折后,看到每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我把一个圆对折*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

  ……

  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学习了1/2,猪八戒也折了一些图形表示1/2,对不对呢?(其中最后一个图是用1/3表示的)

  生:第一个不是,没有*均分成两份。

  生:第二个是。

  生:第三个不是,不是*均分成两份。

  师:指着最后一个图:不是1/2,那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三份,每份就应该是它的1/3。

  (四)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师: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动手折一折,和同桌交流。

  师:我们看看这些图形又是怎么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几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生:打开书,在书上填一填。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把一个圆*均分成六份,每份就是它的1/6。

  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

  (五)再创情境,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猪八戒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认识了分数,悟空看他挺爱学习的,就把这个蛋糕的1/2分给它吃,谁知猪八戒说:“我老猪食量大,1/2怎么够呢?至少也要1/4吧!”悟空哈哈大笑说:“好,不够不够,还是给你1/8吧!”请你猜一猜,哪一种分的蛋糕多?(指名猜)你能想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证明?我们就利用桌面上的圆纸片代替蛋糕,动手试一试吧!

  生: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先比一比大小,请大家小组合作迅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1/2,1/4,1/8。(让小组长先分工,再涂)

  师:涂好的小组就比一比,究竟哪一种吃得最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师揭开图)

  生:1/2吃得最多,把蛋糕*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师揭开图)

  生:1/8吃得最少,把蛋糕*均分成八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8。

  师:那1/4怎么表示?(师揭开图)你想把1/4和谁比?

  生:把蛋糕*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1/4和1/2比,1/4吃得少。

  生:把1/4和1/8比,1/4吃得多。

  师:猪八戒说:“原来猴哥你骗我呀!”于是一口把蛋糕全吃了,这时该怎么表示?

  生:用1表示。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组图形和下面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分数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越大,每一份就越小。

  师:同样的物体或图形*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相反,*均分的份数越小,每一份反而大。

  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下面的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用手势表示。

  生:不对,没有*均分。

  生:不对,表示的份数不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让我们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看看,你能发现分数藏在哪里吗?(出示路牌、外国**等)

  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师:出示3个柜子的其中一个格子,并写上1/3,1/6,1/9,猜猜哪个柜子大,说说理由。

  生:同样大,因为1/3它的一份相当于1/6中的两份,1/9中的三份。

  (七)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生:我们认识了分子是1的分数。

  生:我们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

  三、反思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等、**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均分”概念,理解*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合理呢?(*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

  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学写“1/2”。(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1/2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写一短横线,表示把一个饼*均分。

  然后在短横线下写“2”,这个2表示什么呀?(表示把这个饼*均分成2份。)

  最后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均分,再写*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4)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听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预设:有3种)

  ○3**: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辨识1/2

  下面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示课件)

  (1)(2)(3)

  (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

  3、**:1号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这个圆的1/2?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均分的。

  总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其他分数

  1、**: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请听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请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同时,师依次问:这是几分之一?

  **: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大小(课件展示)

  1、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一次,小猴子和小猪在分吃西瓜,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小猪和小猴还没吃,又走来一只大象,它说:“我最大,我应该吃得最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6。”你们说,大象能吃得最多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生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三(五)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一些。

  2、把这块饼干*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均分“———”*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均分成两份。

  8、都折好了吗?老师想请问一个同学你折出来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这一半呢?这张圆片有多少个1/2?那么这一半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折纸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XXX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练习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用下面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2、第二个图形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吗?有不同意见吗?哦,没有,可我有意见,它明明已经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呢?谁我解答这个疑问。

  3、这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让你把这*均分成两份,你应该从何下手!

  四、学习1/4、1/5

  1、听说三(五)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5、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6、板书:1/5这里有多少个1/5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是不是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动你的大脑,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呢?(*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1题,**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3题,**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上的同学**。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十一的第1~5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在生活中理解分数的具体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描述选定事物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描述事物。

  【教学准备】多**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2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呢?(课件)

  生:一人分1块,这样才公*。

  师:数学上把“公*、一样多”叫做“*均分”(板书:*均分)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学生猜不出来就揭晓谜底。)师:对!就是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循循渐进,让学生知道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认识分数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1/2怎么写呢?(先写一短横—,表示*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用文字书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1/2”的含义,同时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分数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苹果、蛋糕……(用生活中的事物描述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实际动手操作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来?(课件:先对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进一步认识1/2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通过1/2,认识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与交流,并自愿将作品展示给全班欣赏。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4、读写分数

  师:同学们,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仔细地观察,看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几分之一?

  生:······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设计意图:实现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多方面的练习,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激起思考**,使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师: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生:不能。

  师: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板书】

  *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子

  分数线

  2分母

  【课后反思】

  一、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一、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PPT正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咱们二年级学过了除法,里面有*均分,谁知道什么是*均分?

  2、把4个东西*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得到多少?

  把2个东西*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又得到多少?

  把1个东西*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呢?

  3、导入课题:以前学习的整数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

  二、新授

  只要是把一个东西*均分成两份,就能用1/2表示。

  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表示*均分。

  分数线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

  分数线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写作:1/2

  三、教学四分之一

  1、学生动手操作:

  用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对折两次,就是*均分成几份?

  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2、展示:谁有不同的折法?

  3、讨论:这四种不同的折法(可以说是三种)为什么都用1/4表示呢?

  (让学生总结说一说,巩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巩固

  1、读出下面的分数

  1/6 1/9 1/7 1/5 1/10 1/12

  2、读出下面的分数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十三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3、填空

  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六份,每份是它的()。

  把一根绳子*均分成七段,每段是它的()。

  把一个圆形*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

  4、生活中的分数

  一个人在月球上的体重是这个人在地球上的体重的1/6。

  *有1/5的人口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2、在“分一分”、“折一折”、“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等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多**课件、各种手工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郊游,大家在一起聚餐,如果把4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

  如果把2瓶矿泉水*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瓶?

  2、课件出示分月饼活动。

  (1)如果要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块?(半块)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生说怎么切,出示错误分法。(每一份要分得同样多),对,这样才是*均分。(出示课件,让学生感知“半块”的具体含义)

  (2)“半块”用哪个数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活动一:课件演示,初步构建二分之一。

  1、1:刚才我们分的是什么?怎样分的?“半块”可以怎样表示?(课件演示)。完整地说一说怎么来的?完整表述:把一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左边的这“半块”月饼是它的二分之一,右边的这“半块”呢?(也是它的二分之一)

  2、师生共同明确*均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指名说,板书,同桌说,全班说。

  3、介绍二分之一的读法和写法。介绍写法时结合分月饼的过程明确小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边的1表示1份。

  4、能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用斜线表示出来。说说二分之一怎么来的?

  反馈:不同的**张贴

  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把一张纸*均分成2份,虽然折法不同,但每1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都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5、课件出示练习活动: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最后一个,你认为应改成多少?为什么是四分之一?

  4、活动二:类比推理,认识几分之一。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你能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喜欢的四分之一或其他的几分之一吗?并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2)反馈:不同的**张贴,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3)如果我想找出这个图形的八分之一,你会吗?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2、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

  3.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4、哪张纸条长?

  5、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6、想一想:你占你们同桌的几分之一?你占你们小组的几分之一?

  你占你们一大组的几分之一?你占全班的几分之一?

  为什么同一个我,能用这么多分数来表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均分”。

  2.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五:问题思学

  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下面空白部分吗?

  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师:老师这有2块月饼,要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来分一下。

  生:一人一个。

  师:要是老师只有1块月饼,这下应该怎么分呢?老师给他们分一下看看。

  操作幻灯片,演示分月饼给学生看。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他分的少一点,他可不乐意了,他哭了。我们得重新分了。现在一人一半,他们得到有月饼一样多,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师:他们分别得到了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这个2表示分的份数,每一份月饼就原来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他们每人分得二分之一。

  图片出示半个月饼,并在旁边写上1/2。

  边演示边说明:*均分2份,在横线下写2,要表示其中的1份在横线上写1。读作二分之一。

  归纳1/2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1/4

  ①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分4分呢?每分月饼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1/4。

  ②教师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在幻灯片中操作,介绍分数中各部份的名称以及分数的读法。

  把图中的圆不*均分4份后**,这样分四份,那么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4,对吗?

  指名回答。

  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

  (3)提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图中哪个有色部份能用1/3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1每一组图1/2和1/4。

  ①想一想、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一些?

  ②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学会合作。

  ③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大小。

  出示:1/2>1/4

  (2)出示例2第一组图1/4和1/3

  ①说说图示中每一格表示什么?用什么数表示?(1/4、1/3)

  ②比一比:1/4和1/3哪个分数大?

  ③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方法。

  出示:1/4<1/3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思考,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③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1/6和1/4

  2、小试身手:1/3○1/2、1/3○1/4、1/5○1/7、1/8○1/7、1/4○1/8、1/6○1/3

  3、思考题:(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是绳子总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三、课内外作业

  1、课本第96页练**十二的第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知道《西游记》中谁最爱吃吗?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苹果园,“哇,好大的苹果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苹果吗?”唐僧说:“吃苹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苹果,*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苹果,*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想了一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苹果,*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出示课件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均分;下边的2表示*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观察,一定会找到更有趣的分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留心去找的,对吗?如果我们把一张A4纸,两次对折后,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 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书105--10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必须*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 把一张纸*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 四分之三

  例2 把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 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 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 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 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 是否*均分

  2、4题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 看图填空

  4、6题 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 )分之(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呢?(*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1题,**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3题,**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呢?(*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1题,**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3题,**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通过两名学生*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把4快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2块。

  师:把2快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1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把1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生:每份是一半。

  师: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生:*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出示月饼图,并让同学们说说其他图形一半用分数表示方法。

  ()()()()

  生:用分数表示上图红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师: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

  (设计意图:具体数学的一半同学们能说清楚是多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拓展

  师:请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表示

  三、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吗?并涂上颜色吗?

  生:动手操作。

  师:出示示范图。

  ()()

  师:一块月饼*均分成4份呢?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每一份都相同。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请说明理由。

  ()()()()

  四、比一比

  师:折(画)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画一画),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生:同学们折(画)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画)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

  1>1

  2 4

  1>1

  4 6

  通过课件演示(意图:*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于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区”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生活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分同样大小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干的事情,将知识蕴于动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填空题

  1、一张纸*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3、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4、是5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几个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6、把一个蛋糕*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

  于*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让同学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用幻灯出示问题:

  (1)把8个苹果和同桌*均分,每人分到()个。

  (2)把4个苹果和同桌*均分,每人分到()个。

  (3)把2个苹果和同桌*均分,每人分到()个。

  2.前三个问题学生们会对答入流,那么这是会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分数,出示第四个问题。

  (4)把1个苹果和同桌*均分,每人分到()个。

  反馈:(1)、(2)(3)题直接口答结果,并说说问题特点。教师板书

  要点:*均分。

  3.请同学讨论一下你能否用整数来表示第(4)题的结果?学生汇报……

  4.既然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我们就要用一个新的表示形式来表示这样的数,教师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均分)。

  2.出示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均分,巩固学生对*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弄清了“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分数

  4.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

  让学生自己松手来折出分数,并且正确掌握分数形成的过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一、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PPT正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咱们二年级学过了除法,里面有*均分,谁知道什么是*均分?

  2、把4个东西*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得到多少?

  把2个东西*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又得到多少?

  把1个东西*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呢?

  3、导入课题:以前学习的整数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

  二、新授

  只要是把一个东西*均分成两份,就能用1/2表示。

  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表示*均分。

  分数线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

  分数线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写作:1/2

  三、教学四分之一

  1、学生动手操作:

  用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对折两次,就是*均分成几份?

  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2、展示:谁有不同的折法?

  3、讨论:这四种不同的折法(可以说是三种)为什么都用1/4表示呢?

  (让学生总结说一说,巩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巩固

  1、读出下面的分数

  1/6 1/9 1/7 1/5 1/10 1/12

  2、读出下面的分数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十三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3、填空

  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六份,每份是它的()。

  把一根绳子*均分成七段,每段是它的()。

  把一个圆形*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

  4、生活中的分数

  一个人在月球上的体重是这个人在地球上的体重的1/6。

  *有1/5的人口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p53—5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

  (2)2条鱼,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

  生:*均分才公*,只有*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师:小兔和小猫得到的食物个数使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现在他们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样表示?

  2、**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并涂色

  师:拿出你喜欢的形状,折出这个形状的1/2,并涂色。同桌两人说一说,你这个1/2表示什么?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b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c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还有这张纸的()没涂颜色

  d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3/5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读出每一个分数。

  b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一个分数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知道《西游记》中谁最爱吃吗?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苹果园,“哇,好大的苹果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苹果吗?”唐僧说:“吃苹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苹果,*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苹果,*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想了一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苹果,*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出示课件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均分;下边的2表示*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观察,一定会找到更有趣的分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留心去找的,对吗?如果我们把一张A4纸,两次对折后,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呢?(*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1题,**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3题,**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5、小结:像这些数就叫分数。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二)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练一练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二、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延伸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上的同学**。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十一的第1~5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均分”。

  2、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2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 6/10

  ②1/51/10 1/7

  ③1/83/8 1/164、

  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教案。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享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给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均分─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 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享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给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均分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均分。

  (1)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2)把2瓶矿泉水*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3)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2、思考: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均分成一个物体*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同学们,孙老师早就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均分”。(板书:*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个圆形)老师这有一个圆形,谁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安排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的教学以恰当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形象直观,一举多得。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中锻炼了能力。以游戏自创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建立的表象。巩固了对所学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学

  1.认识。

  引导:刚才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像这样,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给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判断分数。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你们能不能判断下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多少?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

  师:数学上把“公*、一样多”叫做“*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 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探索

  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均分”后,吴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小伙伴交流。

  孩子们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

  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二分之一,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不大工夫,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的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爱学的兴趣在升华,会学的技能在提高。

  接着,吴老师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又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吴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下面的活动更精彩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智慧人,眨着双眼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的,有举“×”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经过讨论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正方**把手中的圆*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理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连忙回答:“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小辩论会结束了,折绳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边动手边讨论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同学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举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看。

  “小朋友们请看,像1/2、1/3、1/4、1/5、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的举起手来,一个接一个的说着:1/7、2/2、1/10……吴老师轻声问大家:“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接下来,是分数各部分名称的介绍。吴老师先请同学们命名。孩子们把分数线命名为“*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大概是受了“分母”的影响,孩子们把“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

  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下面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

  当同学们判断到最后一副图形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表述着、争论着,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在愉悦气氛中同学们完成了读分数、写分数的练习。

  (四)总结提高

  吴老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到“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位同学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最后一个练习 ——猜一猜。

  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

  第一条:第二条: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申诉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吴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谁对谁错呢?请——看——这——里!”故意把话一字一字地断开,引起孩子们高度的注意。突然,吴老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第一条:第二条:

  “ye!——”孩子们欢呼起来,猜对了的同学高高举起小拳头,猛劲地向空中挥动。“ye!——”“ye!——”教室里沸腾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就在同学们高昂的情绪中结束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并理解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人认为在本节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可以:

  一、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2个苹果、1个苹果,到两个人分吃一个苹果怎么表示,自然地将分数的产生在*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均分”的重要性,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实践,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长方形折1/2、1/4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折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教学中本人在如何激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言语*淡、缺乏热情;第二、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缺乏有效性,虽然能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当学生对认知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给予正确匡正、引导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传经送宝,本人在这边先谢谢了!让我能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分、两瓶水两人*分、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页至92页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 当整数不能表示*均分后,所得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结合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素养。

  学习重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习难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色笔,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1、 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想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均分)

  如果给你两个饼还是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

  (引出*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自主探索,产生需要

  1、可是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把手中的圆片当成月饼,分一分。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活动“分东西”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A、理解*均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将圆片对折,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

  师:为什么要对折?

  生:为了分得同样多。

  师:那这个对折的目的就是为了*均分。我们可以说把这个圆片*均分成两份。 (老师将半个涂上颜色,贴在黑板上)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吗?

  生:0.5,二分之一,1/2

  师:能说说1/2中的2表示什么?

  生:表示*均分成两份。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B、理解“每一份”

  师:你能在月饼上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板书1/2)

  师带领同学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2、 折一折,找出长方形的1/2。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只要是*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3、如果有4个同学*均分这个月饼,每个同学又分得多少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生:1/4,画图,折一折,语言描述。

  除了圆形可以折出四分之一,正方形能折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不同分法。

  师:你能看懂谁的图? (这个环节再次动手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有不同的画法吗?同桌互相交流不同的折法,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同时理解*均分的份数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4、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 ) ( ) ( ) ( )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三、深入理解、认识分数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让学生上来写两个)

  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先**做,再2人小组交流,针对答案不能**的题目进行大组交流,还是不能**的,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分层交流,小组长先检查组员的掌握情况,然后大组长汇总,交流更深入,而且节约了时间,听、说的效率更高,真正做到了懂了的不讲,教师精讲。)

  (这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做,是这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2。

  1

  —

  2

  读作:二分之一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上,在读、写方法或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分数计算的学习质量。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送纸同学的活动,在送纸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明显感到,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学生还未能在活动中未能形成“*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尤其是在练习第3题时,部分学生第一次完成没有注意到第一、二幅是没有*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老师提醒后,才恍然大悟。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折纸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折出1/2、1/4、1/8等分数,并在其中找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和涂色表示已知分数做得比较好。

  在教学中,自己对课堂的掌握还不好,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在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文字叙述,而不是采有形象的图例出示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的图例比抽象的文字理解得更容易,而要将文字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确实有些难度,我却忽略了这个问题。

  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方面,也做得不够。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学生在举例上,也比较窄,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实学生每天写字的“田”字格就是*均分最好的例子。在问题设计时,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也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利用好教材里有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把握好编者的意图。并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了**、**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奇迹,课堂就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

  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均分成了***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安排分数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成功之处:

  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现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须是在*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实际上就是表示*均分的含义。

  2、注重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后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根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于*均分还是存在判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注意强调“*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因为是新知识,所以同学们学起来有点困难。

  我在设计教学是先从一个小判断入手,意图是引起同学对*均分的注意。另一个意图是创设矛盾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从而导入课题——分数。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是不错的,课堂练习也不错,但是当质疑、释疑时,一个同学提出一个有**性的问题时,而我认为简单,也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儿给与鼓励,并及时发动同学们开动脑筋帮助她,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发扬教育,这是我的失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全力准备,做好预设,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全面的估计,从而上好每一节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6+6+6+6=244个6相加

  2+2+2+2+2+2+2=14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可以写成:

  2×7=14或7×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得出乘法的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

  回答:(3个)

  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出示小花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

  回答:2个 ,

  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学生完成

  5、全班交流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注意观察好图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画一画

  4、集体交流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

  (54 或 45 23 或 32 23 或32 )

  2、练习第一题,

  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填上。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 )个( )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3=6 或32=6

  3个4相加 34=12 或 43=12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提前预习下一课。

  七、教后反思:

  在这节练习课中,我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发言,再集体订正讨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第1,2,3,4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多**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快乐谷”的游乐场看一看。请看大屏幕:

  (多**展示教材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交流。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题。

  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4+4+4+4+4=20(人) 5个4

  2+2+2+2+2+2=12(人) 6个2

  3+3+3+3=12(人) 4个3

  (把)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4个3)

  教师板书:5个4 6个2 4个3

  师: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场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各摆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看图交流,师随机板书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师: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摆了几个?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们摆一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类似的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师: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讨论)

  3、抽象概括乘法:

  师:像这样2+2+2+2……+2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比如:3+3+3+3+3+3=18,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的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

  (师边说边板书算式:3×6)

  师:“×”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

  指导写乘号:“+”变斜就是乘号。

  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

  (指导学生书空)

  4、教学乘法的读写:

  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指名读算式,再让学生齐读算式。

  师: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再交流订正,师板书: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乘法: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

  师: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学生能够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起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题,并列算式。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

  4+4+4 4个8相加

  8+8+8+8 3个4相加

  3、**完成P46“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完成,集体订正。)

  4、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跟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延展: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并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18 6个3

  乘法: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课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途径和方法。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拼图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空间,通过比较分析加数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突破了难点,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积极参与的*台,注重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3.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交流主题图的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中对于乘法的含义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p53—5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

  (2)2条鱼, 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

  生:*均分才公*,只有*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 :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师:小兔和小猫得到的食物个数使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现在他们每人分到了一半,怎样表示?

  2、**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 ,并涂色

  师:拿出你喜欢的形状,折出这个形状的1/2,并涂色。同桌两人说一说,你这个1/2表示什么?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 3/5 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 、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一个分数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教学难点:估计一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人均2-3张,深色水彩笔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分数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杰和小慧一起去公园玩。到了吃饭的时间,两人把带来的食品拿了出来,你能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出示例题情境图)比如4个苹果……

  引导学生依次讨论:4个苹果,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每人分得1瓶。(**显示2、1)

  结合学生的'交流,点明: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均分”。

  进一步讨论:1个蛋糕怎样*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交流: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得半个——蛋糕的一半。(多**显示切开、半个)

  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板书: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启发: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2、1来表示,那“半个”蛋糕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由学生或老师揭示。(多**显示)

  二、认识分数

  1、初步认识。

  教师用替代板书中的“一半”。并说明:我们习惯上把“*均分成2份”说成“二分”,把“其中的每1份”说成“之一”,(相机板书二分之一)所以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

  启发思考:和2、1不一样,它是把东西*均分产生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或老师揭示:分数。教师点明课题: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教师放大板书。相机教学写法,各部分名称。重点引导学生读写思结合:写分母“2”时读“二分”,意思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2份,写分子“1”时读“之一”,意思是表示这样的1份。(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指导学生左手拿尺,右手拿笔,在练习本上练习几次。

  2、加深认识。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你们愿意自己动手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吗?

  **学生了解操作要求。(出示操作要求:1、选择不同形状的纸片,折一折,画斜线表示图形的,并和同学交流;2、想办法在杯子图中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出杯水;3、工程队已经修了一段路的,请在修到的位置画上小旗。)

  学生操作,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给予折一折、画斜线、量一量等方法的引导或指导。

  **学生在黑板上借助小磁粒分不同的图形展示自己表示的,并观察体会不同的图形,不同的*分方法,只要是把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图形的。同时了解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表示杯水和一段路的。

  3、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引导学生辨析:下面的涂色部分是图形的吗?(图略)让学生加深理解,其中的一个涂色部分不是,而是,从而引出。

  启发联想:除了,你还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借助图形认识、、、等分数。

  **学生用其余的纸片,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

  **学生继续展示,点名学生说其中几个分数的含义。

  (2)选择用圆形纸片表示的不同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同样的图形*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这些分数谁大谁小呢?

  借助图形比较和,交流直观比较涂色部分大小的方法和*均分的份数越多(少),每一份就越小(大)的方法,并继续引导学生比较的大小。

  借助图形比较和、和的大小。

  借助直条图认识1、、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1>>,1里面有3个,有6个,里有2个等关系。

  三、拓展认识

  引导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出示法国**图、黑板报图、巧克力图)

  **学生看图说一说,多**相机显示。法国**图比较容易看出,指导学生说准确;黑板报的和多**辅助显示;巧克力的、和也用多**辅助,并留下“怎样取出这一大块巧克力的呢?”这一课外思考题。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由*棒的和蓝色小棒的一样长,比较*棒和蓝色小棒的全长。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分数借助的材料,学习积累的经验,等方面回顾。并启发思考还会有怎样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一、 创设情境,以整导分。

  1、 屏显,师:你能从大屏幕上看到狗爸爸给2只小狗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分才公*?(*均分)

  2、 师:第2天又买来了2块饼,*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块?

  3、 师:第3天只买来了1块饼,*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块?屏显动画:两个半块一样大。

  二、 自主探究,体验分数意义。

  (一)、认识1/2

  1、 师:这只小狗得到的半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谈谈你的看法。屏显 :1/2。

  2、 师:另一只小狗得到了?为什么?

  3、 屏显:把一块饼*均分成两块,每块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 师:这个二分之一会写吗?会读吗?

  5、 实际操作,体验1/2。

  ⑴出示各种形状的纸片,师:你能找到这些纸片的1/2吗?并画上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⑵展示并交流你是如何找到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⑶观察思考:你有哪些发现?

  A:相同之处(强调*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B:不同之处:阴影部分的形状、面积各不相同。(讨论强调“谁的”)

  ⑷出示不*均分的圆片,师:这个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吗?为什么?

  ⑸师:你还能找到谁的1/2呢?怎么找?

  (二)认识其他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

  1、 **创造。(学具:同样大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张。)

  师:我们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1/3、1/4……)

  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上涂上阴影部分来表示出你想认识的那个分数吗?(注意:在合适处标上你想认识的那个分数。)

  2、 **交流与展示。

  3、 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⑴抽象出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⑵分数有大小。进一步观察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三)总结:学生质疑。

  三、 巩固拓展。

  1、 练习。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2、 拓展:师:马上要下课了,你能帮老师取下黑板上所有纸片的1/2吗?你能再取下剩下的1/4吗?……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演示不*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 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2、1/4、1/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

  本片提供了一个学生在户外野餐、游戏的情景图,图中的许多素材可用分数表示。本片既可以作为分数的引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的事实,引出分数的概念;也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描述图意,来巩固分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出示本片,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情景。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东西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引出分数的概念(如,月饼*均分成了几份等)。

  3、等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可再出示本片,让学生用分数对图中的其他素材进行描述,巩固分数的认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呢?(*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1题,**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十二第3题,**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均分”;三、在*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均分成两份。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学生再次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学生提出:能不能在中间用一种符号隔开?比如5x3。有学生提出:前后放置不可以,能不能上下放置呢?

  教师适时夸赞: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把表示单位“1”*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共同说:35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25,读作:五分之二。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15,读作:五分之一。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55,读作:五分之五。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演示不*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 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2、1/4、1/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

  本片提供了一个学生在户外野餐、游戏的情景图,图中的许多素材可用分数表示。本片既可以作为分数的引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的事实,引出分数的概念;也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描述图意,来巩固分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出示本片,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情景。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东西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引出分数的概念(如,月饼*均分成了几份等)。

  3、等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可再出示本片,让学生用分数对图中的其他素材进行描述,巩固分数的认识。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均分。

  (1)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均分成一个物体*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饼干实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体验:

  (1)把4块饼干,*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块。用整数“2”表示。

  (2)把2块饼干,*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块。用整数“1”表示。

  2、感悟:“*均分”就是分得每一份都同样多。

  3、置疑:把1块饼干,*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块。

  4、思考:“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用分数1/2

  5、引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6、、读、写1/2。

  二、突出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1/2。

  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出长方形纸的1/2。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出自己找1/2的方法。

  归纳:同样一个长方形,找出它的1/2有不同的折法,都是为了把长方形纸*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强调*均分(出示判断题)

  只要把图形*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究

  1、问题:如果我们要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1/4,必须要把长方形的纸*均分成几份?(4份)

  2、实践: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长方形纸的1/4,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发现:只要是把图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几分之一。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写分数。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书上93做一做1)

  2、看分数涂色。(书上96练**十二1)

  3、判断分数。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书上96练**十二2)

  4.拓展提高,创新分数。学生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几分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活画面,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读一读、看一看”生活中用到分数的句子。

  3、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一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均分.

  2、把一个物体(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

  4、折正方形、长方形纸的、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2~133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读、写分数,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1、(1)做期末复习第4题。

  (2)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以为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说明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4)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空白部分。

  2、做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做在书上,米、米表示什么?

  (2)补充练习:

  7分米是米; 56分米是米。

  6厘米是米; 28厘米是米。

  3、是( )个, 是( )个。

  米是( )个米。

  4、做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三、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1)做期末复习第7题。

  (2)补充练习

  2、(1)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铁路。甲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乙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两队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程是千米,他已走了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分数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补充

  用分数表示下面涂色部分。

  2、填空。

  (1)是( )个。

  (2)是( )个。

  (3)米是( )个米。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均分”。

  2、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2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 6/10

  ②1/51/10 1/7

  ③1/83/8 1/164、

  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教案。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均分,哪个不是*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惯。

  六、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均分给2个人,*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均分给2个人,*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均分给2个人,*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关于*均分的知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均分。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②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这块饼*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块饼*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3、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1)请同学们自己说几个分数,再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

  (4)练习运用。练习的1、2、3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数。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4、形成概念,明确认识。

  (1)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5、实践探讨

  妈妈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知道*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圆形(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分过东西吗?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可是在分苹果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呢?(*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个。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几个?1个。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两只兔子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个。

  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认识1/2 。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精灵是怎么来分月饼的?(多**演示*均分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

  (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 。)(课件演示二分之一的书写)

  先画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写一写这个数。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齐读。

  你能在这块月饼里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均分、每份、它的)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演示不*均分的月饼,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用1/2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均分,这边分一小块,那边分一大块,两边分的不一样多,不能用1/2表示)。可见“*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为是*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谁的二分之一?(图上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先后拿出一个苹果还有小圆片,问:能不能说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苹果的一半?或者是这个小圆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谁呢?(*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课件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后**: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为什么不能?

  小结: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门各自图像的1/2,剩下的图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图不是*均分,第四个和第六个是*均分,但不是*均分成两份。

  所以我们知道了,只要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认识1/4

  如果老师这样分月饼呢?观察并思考:这样是把这块月饼*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强调:*均分、每份、分谁就是谁的1/4)

  学生填空(课件展示)

  3、认识1/3

  我们又认识了1/4,老师这有一个圆,把它*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写作( ).

  4、认识1/5

  我们继续分,这次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为是*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样的)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齐读)

  5、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像1/2,1/3,1/4,1/5像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分数.

  以1/4为例,认识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的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均分)它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这个数字3,表示*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展示学生作品,用小组合作方式,说说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注意要对折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结: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纸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门各自图形的1/4。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吗?(出示课件)

  进一步总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7、游戏做分数(自主认识几分之一)

  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涂上颜色,并标出这个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分两组展示在黑板上)

  仔细观察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看第一组,把同样两张长方形纸*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组同理

  引导回答:同样一个长方形,*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数比大小,当分子都是1的时候,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话: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课件展示)

  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展示练习题)

  三、智力冲浪

  同学们的练习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战更难的题?

  1、方块里能填几?

  1/3>1/□ 1/3<1/□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长方形的1/4

  四、全课总结:挑战成功,现在回忆一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写分数,我学会了读分数,我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我学会了几分之一的分数怎样比大小,我学会了用不同的图形做几分之一,我学会了*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是呀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几分之一。把你发现的分数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师:老师这有2块月饼,要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来分一下。

  生:一人一个。

  师:要是老师只有1块月饼,这下应该怎么分呢?老师给他们分一下看看。

  操作幻灯片,演示分月饼给学生看。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他分的少一点,他可不乐意了,他哭了。我们得重新分了。现在一人一半,他们得到有月饼一样多,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师:他们分别得到了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这个2表示分的份数,每一份月饼就原来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他们每人分得二分之一。

  图片出示半个月饼,并在旁边写上1/2。

  边演示边说明:*均分2份,在横线下写2,要表示其中的1份在横线上写1。读作二分之一。

  归纳1/2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1/4

  ①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分4分呢?每分月饼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1/4。

  ②教师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在幻灯片中操作,介绍分数中各部份的名称以及分数的读法。

  把图中的圆不*均分4份后**,这样分四份,那么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4,对吗?

  指名回答。

  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

  (3)提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图中哪个有色部份能用1/3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1每一组图1/2和1/4。

  ①想一想、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一些?

  ②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学会合作。

  ③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大小。

  出示:1/2>1/4

  (2)出示例2第一组图1/4和1/3

  ①说说图示中每一格表示什么?用什么数表示?(1/4、1/3)

  ②比一比:1/4和1/3哪个分数大?

  ③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方法。

  出示:1/4<1/3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思考,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③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1/6和1/4

  2、小试身手:1/3○1/2、1/3○1/4、1/5○1/7、1/8○1/7、1/4○1/8、1/6○1/3

  3、思考题:(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是绳子总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三、课内外作业

  1、课本第96页练**十二的第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 预设:分开,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准备】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

  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 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均分”也就是*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 .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 1)学生**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引发对分数意义的探索。】

  4 .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均分成 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 1份,用 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写一次,齐读。 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 1/2

  1 .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均分”三个字。

  3 .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 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 1/2,引出 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 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 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均分成 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 1/3的理解。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 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 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 1)学生估计

  (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 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 3份,每一份可以用 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 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 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 .初步感知:除了 1/2、 1/3、 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从材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的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将知识的思考与材料的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作品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体会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 1/41/5 1/8 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 .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师:你还见过那些分数,你会用今天学到的分数表示一些,用像1、2、3、4、5这些整数表示不出来的东西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教学新课

  1、自学交流:

  (1)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想要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师:先自学一下课本95页的内容,看看课本上能不能回答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呢?它又能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获得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同座位相互交流一下好吗?

  师:谁能给大伙儿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认识1/2

  (1)出示课件一块月饼

  教师演示课件*均分。

  师:每一块月饼该怎么表示呢?

  师:1/2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用手势演示1/2的意思)同座互相说一遍。

  (2)教师出示另一块月饼(圆形纸片)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块月饼,现在我把它分成两份(不*均分),左手的这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右手的这一份也是这块月饼的1/2。老师说得对吗?为什么?

  师:这句话中,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呢?

  师简要介绍“每一份”“它”的意思。

  师: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判断图中涂色部分能否用1/2表示?

  师: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1/2。

  教师选三个有**性的学生**展示(说说表示的意思)

  3、认识1/3

  (1)出示一个圆*均分成三份,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想到些什么?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1/3表示的意思?

  (3)课件出示长方形纸,问:怎样找出这张纸的1/3?

  师:你能用桌上的纸还能创造出其他的一些分数吗?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画出来。

  展示交流的作品吗?

  4、认识1/5、1/10

  (1)学生将书中例3、4的填空**完成

  汇报并板演1/5、1/10,教师演示课件1/10

  (3)师: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能说出几个分数来吗?”

  师:这些分数你们都会读吗?(学生齐读)

  师: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6、反馈练习

  (1)做书上练习第一题(1、在图上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2)课件练习4(判断)

  (3)课件练习5(快速抢答:图中涂色部分是全图的几分之一)

  (4)思考题:课件练习6

  三、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能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四、故事结尾,设置悬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 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 (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 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 ……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 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3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4

  一、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困难。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注意通过直观的出现大量学生熟悉的各种实物和图形;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二、教学体会

  由于分数是学生开始认识的一种新数,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多联系实际,多举实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感性认识,为以后学生在分数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打好基础。

  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首先通过借助学生喜欢的喜洋洋与懒洋洋分蛋糕的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发现要比较公*的分物体必须要“*均分”,当出现把1块蛋糕*均分成两份时,学生发现用自然数解决不了,从而引出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这样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认识了1/2之后,就让学生动手折1/2,接着在学习1/4的时候,直接让学生动手自己探究1/4,再认识几分之一时,我相信学生的能力,直接让他们自己去想分数,说分数,说意义。课后检测也表明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3、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圆、长方形、正方形。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 不足分析

  1、在把握教材方面,通过教学感觉自己还是把握的不太准确,虽然也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演示反复的理解和说分数的含义,但是在语言引导中没有抓住关键字去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教学语言也不够精练,总之学生对重点内容还是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在学具准备方面,我预设的不够充分,比如在学生折了二分之一后,动手涂出其中的二分之一,由于圆形纸片太大,学生年龄偏小,涂的时候很浪费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涂完,这样给学生对二分之一的认识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如果设计成直接让学生将分数写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或者四分之一的地方,效果会好一些,因为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学生练习了书写分数。

  3、在教学设计上的欠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认真翻阅了课本和教参,都是先认识二分之一,后认识四分之一,接着知识迁移到再认识几分之一,因此在设计中我也是按照这样的过程去设计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就感觉知识脱节,教学不连贯。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多分析教材,创造性的设计知识连贯、完整、全面的教学过程。

  4、教学评价及教学语言方面,通过教学,我感觉这方面是我目前最欠缺的方面之一,数学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教师语言也一定要严谨,但是整节课下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真的感觉有用的很少,反而没用的居多。首先教学语言方面,*时教学中可能自己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总认为把握住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懂,至于教学时如何表述无关重要,但是实际教学并非如此,自己的口误会给学生产生知识上的误解。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而且还习惯于一二年级的那种评价方式,现在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如何评价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但是又认为课堂中没有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总之本节课回顾自己的评价语言,感觉除了“坐好”,“你真聪明”,“比比谁坐的最好”这些,就没有其他的了,但是这些评价语言,仔细分析,不但没什么效果,反而觉得使用太频繁,给人很烦的感觉。

  5、板书设计,反思本节课的板书,太过单调,重点内容没有突出,分数的名称以及图片没有出现在板书上。

  6、教学机智,课堂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机智的去处理,因而教学机智对于教师也很重要,本节课有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互动,设计教学时我认为我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喜洋洋与懒洋洋的情境,同时又设计了一些动手的环节,学生学习热情应该不错,但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回答时声音也不洪亮,因此,我很着急,不断的让学生“声音洪亮的再来一遍”,或者课堂中稍微停顿让学生“坐好,仔细听”,这样不仅延误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可见面对课堂生成的各种现象,教师应急中生智合理的去处理,这样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7、巩固练习,本节课的练习是在匆忙中草草进行的,由于前面的教学占用了很多时间,练习只是我引导学生说了说,也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教学时间,给练习留有练的时间,使练习真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8、全课总结,由于时间的缘故,总结知识也是草草了事,没有让学生多说一说,多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如若安排不合理,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严格、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教授每一部分知识的时间,比如严格**导入利用多长时间,授新、操作、练习又分别用多长时间等等。

  5、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五、教后感想

  这次讲课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在我心中还是留下深深的遗憾,虽然之前我也是尽力准备,但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不过通过这些不如意,我深刻的明白了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缺陷,自己教学中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和工作中,我会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努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5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

  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均分成了***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6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利用现有对整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均分”概念,然后,从对1个“整体”进行等分,多等分,从而认识分数。具体的教程设计是从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起:两只猴子*均分三棵桃树上的桃子,第一颗有4个桃子,第二棵有2个桃子,第三棵有1个桃子,自然过渡到1/2。然后是折纸、填涂游戏,使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有初步认知。最后是从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让学生看到分数的“影子”。

  其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动。”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进一步认识了1/2,丰富了1/2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最后,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引用大量实际生活例子,不仅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了分数,而且通过直观的体验,课中的思考,课后的观察,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学**惯与方法,部分思考深刻的同学也体会到数学作为一门不断进步的科学的真正含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临问题时,就会像今天两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样,想到比困难更多的办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7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5、积极创设**、**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8

  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一的新的数1/2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教具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出示几个相同圆形的几分之一,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用分月饼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得份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

  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分数后,我要求学生照样子说几个分数,并完成一些有关的练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0

  10月26号我执教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若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从中秋分月饼导入,从4个*均分成两份,到2个*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从学生回答的半个月饼引入分数,认识和理解的含义。

  (二)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深层理解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同桌和小组间的讨论和动手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含义。

  (三)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几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与操作,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交流讨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与巩固

  虽然这堂课完成了预设目标和知识点,教学过程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我在执教过程中可能过分看重时间的分配,学生虽然对只是的理解都没问题,但是在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上却不尽人意。在理解的含义时时间太过着急,只是通过个别同学的回答,就把描述含义的语句出示板书了。导致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时,语言表达非常不理想。

  2、在学生动手操作中,疏忽了学生涂色的规范性,在展示作品时局限性较大,应该正确和错误对比进行;不同折法对比进行。

  3、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不到位,在练习中又缺少对含义的解说,导致最后一个练习,学生存在较大困难。

  不过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各位老师也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扩展1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好处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必须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并明白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人认为在本节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能够:

  一、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2个苹果、1个苹果,到两个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的产生在*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均分”的重要性,不仅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透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能够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实践,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用心的促进作用。发奋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用心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长方形折1/2、1/4的实践活动中,透过对不一样折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好处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教学中本人在如何激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言语*淡、缺乏热情;第二、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缺乏有效性,虽然能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当学生对认知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给予正确匡正、引导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传经送宝,本人在这边先谢谢了!让我能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

  “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本周三年级的孩子对分数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初步认识,如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在上课的前一天,我给孩子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因为我觉得孩子们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接触着整数,初次接触分数还是先在脑子里对分数有个印象才好。这节课是以情境导入新课的:秋天到了,学校**了一次秋游,同学们都非常开心,他们带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丽和小华都带了哪些好吃的吧~情境图展示了野餐的图片,四个苹果、两瓶水和一个美味的蛋糕。我引导着孩子们:”他们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要一起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怎么分才是最公*的呢?“我们班的孩子纷纷回答:”*均分。“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很满意,可以等到下一个问题时我就笑不出来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我问:”那么这里有四个苹果,我们要*均分给他们俩人,每人分多少个呢?“话音一落,就听见几个孩子中气十足、十分自信的回答道:”二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当时我就有一种后悔的感觉,早知道不让这群孩子回家预习了,预习的后果居然是答非所问"…后来我让他们好好想想到底是多少,他们才思考了一下,回答我每人分两个。虽然有前面这个小乌龙,纠正之后,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分数的认识中。学习了分数的组成,学会了判断涂色部分占了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也学习了如何判断几分之一的比较大小。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对分数学习的热情,仿佛分数是一个新奇神秘的玩具,孩子们都对探索其中间的奥秘乐此不疲,这种学习的精神让我十分满开心!加油孩子们,相信后面分数的学习你们会学的更棒!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在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 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所以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 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所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 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所以导入就从整数的*均分导入,从4个* 均分成两份,到2个*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可以这样写,再让学生 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可 以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由*均分1个物体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过*均分一个物体的经验,很快就想到一人一半或者每人分半块,进而顺理成章的引出半个就是二分之一。本课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而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二分之一入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本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二分之一的意义上。

  首先是从*均分一个蛋糕引出二分之一的含义是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在前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后面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仍然要不断强调*均分。

  经过教研室胡老师指导,我意识到学生在后期仍然不能完整的叙述分数的意义,是因为前面在认识二分之一的时候,学生的说没有到位,导致后期一直要反复强调*均分。所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说,说蛋糕的二分之一意义不够,还找了饼干和西瓜等实物的二分之一继续让学生说。在让学生描述的时候,不仅停留在学生个别汇报,还要求学生同桌互说,男生说,女生说再集体说。通过这样的调整,在后面学生自己总结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基本不再需要强调*均分了。

  本课中,设计了2个学生活动,分别是用斜线画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以及利用老师给的图形找出几分之一。学生在活动中,动手画、动口说,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基本能够做到有结构的资源呈现,有序的互动交流。学生活动动静搭配,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精心设计板书结构。

  不过本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时,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其中每份这个概念没有突出强调一下,如果在结合蛋糕图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时,能够问一问学生,这一份表示多少?那这一份呢?进而再强调:哦,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在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时,有让学生先讨论,提出猜想,突出矛盾,然后再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再结合图形和生活,证明二分之一的确比四分之一大。这里在教学时可以再慢一些,可以给学生两个同样大的圆,让他们先涂色,再比较,然后再说两个分数的含义,那么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等、**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

  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均分成了***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分数,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感觉到的是陌生,不太理解。所以我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产生分数,体会到只有*均分了,才能产生分数,并且理解分数各部分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旅游分东西。

  (1)把4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2)把2瓶水*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瓶?

  师:我们分东西时要做到公*、公正,那要怎么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里我们叫“*均分”。

  生:苹果每人分得2个(可以用“数字2”表示)

  水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数字1”表示)

  (3)现在只有1块蛋糕,也要*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感受: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张纸*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4来表示。

  (一)认识1/2。

  认识了月饼的1/2,你知道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用阴影表示出来。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

  (二)认识1/4。

  师:1/4大家都会写了,那在正方形纸上要表示出它的1/4,你会吗?

  师:拿出我们桌上的蓝色正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4涂上阴影。(阴影部分要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纸片**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4、练习层次分明。

  设计练习时,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先从刚学的知识入手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什么是*均分,如何才能做到*均分。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分母其实是*均分的份数,分数的分子是取的份数。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通过两名学生*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把4快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2块。

  师:把2快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1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把1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生:每份是一半。

  师: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生:*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出示月饼图,并让同学们说说其他图形一半用分数表示方法。

  ()()()()

  生:用分数表示上图红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师: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

  (设计意图:具体数学的一半同学们能说清楚是多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拓展

  师:请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表示

  三、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吗?并涂上颜色吗?

  生:动手操作。

  师:出示示范图。

  ()()

  师:一块月饼*均分成4份呢?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每一份都相同。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请说明理由。

  ()()()()

  四、比一比

  师:折(画)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画一画),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生:同学们折(画)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画)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

  1>1

  2 4

  1>1

  4 6

  通过课件演示(意图:*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于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区”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生活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分同样大小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干的事情,将知识蕴于动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填空题

  1、一张纸*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3、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4、是5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几个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6、把一个蛋糕*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分、两瓶水两人*分、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知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

  一、巧妙利用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认识分数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体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

  二、加强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 1/2的含义是基础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讨论,突现分数的*均分的本质。

  2、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其它几分之一

  在认识1/2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创造、探索其它几分之一。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交流、讨论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分析,体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

  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开始教师直观运用已有的和图片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在同组内比较原来已创造的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前发给学生同组内同样大小的图形)。再运用学生折出的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联系生活,在生活图片中运用分数,再利用其它变式图形拓宽学生思维。

  四、不足之处

  虽然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小组合作调动起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在操作的时候进度不同,影响了时间,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虽然让他收掉但还有部分学生牵挂未折完的现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月饼的一半,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圆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4比1/2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