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译文翻译

  太阳每天由东到西运行,时间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可悲。短短的光阴从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够自动回流?岁月的逝去和到来犹如弓箭那样迅速。久远的生命很少人能够达到,能活到百岁的本来就很少。人的容颜每天都在凋谢,人的体力和精神也无缘无故地自动消耗着。生命本就难以停留,寿命本就难以延长,人活在人世间,不过是瞬间而逝的事情。即使对此怨愤不*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只恨我还没有建立功名,不能留名史册。趁着年岁还没有到晚年的'时候,唱一曲长歌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注释解释

  逝矣经天日:是说每天太阳由东到西运行,使时间日益流逝。

  悲哉带地川:是说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所以可悲。

  晷(ɡuǐ):日影,此处指时间。

  矢:弓箭。

  远期:久远的生命。

  鲜克及:很少能够达到。

  盈数:这里指人生百岁。

  体泽:体力和精神。

  俛(miǎn)仰:同“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竹帛:均为书写所用,这里代指史册。宣:记载、流传。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1)

——长歌行诗词鉴赏 (菁选3篇)

长歌行诗词鉴赏1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长歌行诗词鉴赏2

  长歌行

  作者:汉无名氏 朝代:汉代 体裁: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原文赏析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和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把乐府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叫做“乐府”。它也就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以民歌俗曲为主的乐府诗,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形式。本诗属于歌形体,歌形体形式**,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富于变化。

  1、四时的变化,万物的盛衰各有其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中青葵,一片青翠,金黄的花儿饱沾朝露,正期待着日光把它晒干。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红日升起,阳光散布恩惠,把温暖无私地施舍给万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将至,花儿凋谢,草木枯黄的衰败景象怎能不让人忧虑、担心呢?

  从春天的生机盎然到秋天的萧条冷落,寓意人生也是如此,告戒人们要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

  2、劝勉人们要及时努力,不可蹉跎岁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直奔大海,什么时候才再向西流回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果少壮时代不发奋图强,那么年老力衰时,悲伤悔恨也来不及了。

  本诗造语*淡,但细加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诗句不多,感染力却极强。

  诗的主旨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赤裸裸地推出,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长歌行诗词鉴赏3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2)

——燕歌行古诗词鉴赏

燕歌行古诗词鉴赏1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啤

  2、啵夯鳎

  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 **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 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韵译】:

  唐玄宗开元****, 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 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 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凶敌辞家****。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评析】: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 到极大痛苦和**,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迥异的现实。诗虽 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 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 质:“嘟鸱ス南掠芄兀旌旗逶迤碣石间”。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 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段十二 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 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 凉,渴望有好的将军来**。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仄相间,抑扬 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3)

——短歌行古诗词

短歌行古诗词1

  古诗原文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译文翻译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注释解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辞》,属《*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终身。

  苍穹:苍天。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杨齐贤注:“劫,世也。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与:一作“为”。驻:留住。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创作背景

  此诗沿乐府古诗之旨,然加入游仙之辞。从诗意看,大约作于“奉诏入京”之前。黄锡珪先生《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认为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737)。

  诗文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4)

——《咏怀》古诗词鉴赏3篇

《咏怀》古诗词鉴赏1

  原文:

  【咏怀】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赏析:

  阮籍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既为自己的衰老而悲哀,又为友人的逝去而痛苦,最后以鄙弃现实作为解脱的道路。

  诗的前四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已失去了以前的容颜和肤色,精神也衰退了。这四句起得似乎很*淡,但下面接着的两句——“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却把感情突然强化了。这里一方面显示出诗人不但已经衰老,而且还很寂寞,朋友都逝世了;另一方面更意味着从朋友的纷纷去世,诗人意识到自己也已在向**迫近。在读过这两句以后,读者也就会感觉到在开头的四句中其实隐伏着深刻的恐惧感——为生命的即将消失而恐惧。由此,在读下面的“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时,读者自然会懂得:诗人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并不只是为了朋友,同时也为了自己。

  再按下去的“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两句,虽似接得十分自然,其实经过惨淡经营。它一面承续上文怀念朋友的思路:朋友已经没有了,谁与我一起去实现我的愿望——到田野(“东皋”)上去耕种以“守其真”。另一面也就把自己所寻求的解脱途径显示了出来。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所谓“守其真”,就是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再受衰老与**的威胁。

  最后的四句,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进一步申述。“愁苦在一时”,是说人的愁苦都不过为一种短暂的东西而发,实在是不值得的。《大人先生传》说:“岂希情乎世,系累于一时?”“愁苦在一时”与“系累于一时”,含意相近。“高行伤微身”是说高洁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他否定这一切,是因为“曲”与“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界限(“曲直何所为”即“何所为曲直”),今天是曲的,明天就成了直,一切都不是永恒的,那就不必为了这种一时的事情而愁苦甚至伤害自己。所以,最后的结论是:“龙蛇为我邻”。这是用的《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的典故。“龙蛇”,喻非常之人。有人以为,这里是用《汉书·杨雄传》“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的典故,并说“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但是,如把“曲直”理解为龙蛇的动作,那么,“何所为曲直”就难以解释得通。因而这里的“曲直”只能作“是非曲直”的“曲直”解;从而与“不得时则龙蛇”之意也就不能贯联。

  还需要指出的是:此诗的上一首为:“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第三十三首《咏怀·一日复一夕》)“胸中”句指热中。前六句是说,由于热中,招致颜色、精神的变化,以致日渐衰老。下面四句说:那些人应付无穷的万事,生恐知谋不足,但我却怕他们很快就会死掉。结尾说:这些人终日战战兢兢,他们哪里知道我所焦心的是什么呢?所以,在阮籍看来,热中于世事本来就是可悲可笑的,他跟这些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君子得时则大行”之类的'思想,与他本若水火之不相容;何况在《达庄论》里,他还把“君子”骂得狗血喷头。因此,此诗的末一句显喻自己将如大泽龙蛇之**自在。

  总之,在这首诗里,阮籍是在追求一种解脱的途径。而这种解脱的途径是跟哲学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是非曲直也都没有差别。这是一种虚无的哲学,这种哲学既是对人生的悲哀的解脱,但在其根柢里却又渗透着人生的悲哀。

《咏怀》古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创作背景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

  诗文赏析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5)

——《浪淘沙》古诗词鉴赏3篇

《浪淘沙》古诗词鉴赏1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洞庭深处,

  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作品赏析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 ;第二片**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 ,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 灯 ”之上着一“ 寒 ”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 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 。至此 ,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所思佳人,由“ 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

  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在低垂的`帏幕下 ,玉枕上 ,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在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在,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浪淘沙》古诗词鉴赏2

  浪淘沙漫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鉴赏: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6)

——《送兄》古诗词鉴赏3篇

《送兄》古诗词鉴赏1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宋朝: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古诗简介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该诗是为送七兄赴扬州任职而作的送别诗,前六句回忆过去的旧事,抒写诗人和七兄两人的忧国忧时之情;最后两句点出送行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七兄能在金兵败北逃、扬州一带又得安定时而产生的愉快心情,与前六句所写,恰成鲜明对照。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翻译/译文

  刚刚报传边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头;不久又闻说金人的兵马,已集结在瓜州渡口。

  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大风急雪扑打着窗棂,心儿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你我都不禁热泪横流。

  又哪里想到呵,今日里、柳絮轻飘、乱红飞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东路的古城扬州!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注释

  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

  ②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扬州,今属江苏。

  ③幕:幕府。

  ④边烽:边界上报警的烽火。

  ⑤石头:山名。在江苏江宁西,北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城在山后。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诸葛孔明所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者,即指此。

  ⑥旋:很快,紧接着。

  ⑦胡马:指金兵。

  ⑧瓜州:地名,在今江苏扬州南,亦称瓜埠洲。当运河之口,与镇江斜值,为南北襟要处。

  ⑨诸公:指当时在朝中掌权的人。

  ⑩荛: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刍荛(chúráo)策:普通人的意见。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

  畎(quǎn)亩忧:指在野的人的忧虑。畎亩,田间。

  危楼:高楼。

  淮南路:宋代路名,辖淮河以南地区,后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东路沿扬州。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创作背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侵,兵集瓜州。金主完颜亮强令部下限日渡江,激起哗变。完颜亮被杀后,金兵仓皇北退。各地义军纷起反攻,抗金形势出现转机。这首诗写于第二年的春天。其时,诗人38岁。金兵**的消息,又一次鼓荡起诗人奔赴**、奋勇杀敌的热忱。然而,报国有心,请缨无路,诗人只能徒唤奈何。诗虽为送别“七兄”而作,但作者所抒写的却不是离别之恨,而是失志之痛。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报国之情和忧国之念的作品。诗的前六句追怀旧事,寄慨遥深;后两句既有送行之意,也有对金兵的突然退却难以置信,又欣喜若狂。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二句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待了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最初听说金兵已迫近南京城,来势凶猛;不久又得闻金兵集结在瓜州渡,气焰益炽。

  处此危难之际,诗人多想挺身而出,联合抗金志士,挽狂澜于既倒,为国除危,为民解难。可是,只求苟安、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早已把他看成心存不轨的**分子,不能容许他执掌重兵、慷慨赴敌。意识到这一点,诗人内心充满愤慨:“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诗人曾多次向朝廷提出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措施,然而满朝公卿,尽皆畏敌如虎,嫉贤如仇,没人肯听取他的意见。诗人的**,要么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要么如虎须捋毛,招致处罚。作为备受歧视的在野人士,他只有徒然地为时局担忧。这两句前后照应,因果分明,对比强烈:一边是诸公堵塞贤路,不恤国计;另一边则是诗人系念时局,忧心如焚。孰是孰非,孰善孰恶,一目了然。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二句借景抒情,益见其愤慨之烈、痛苦之深。“危楼”,即高楼。当时,诗人身受羁绊,无计可施,拳拳报国之心竟与打到窗上的急雪一样碎成粉末;登上高楼,远望狼烟四起,诗人更不禁涕泪交流。这一切,虽已成为旧日之事,却深深地镌刻在诗人的记忆之中。“七兄”即将奔赴的扬州正是当时的兵燹之地。

  在送别的时刻,诗人首先想到那惨痛的景象并形诸诗笔,是极为自然的事情后两句折回题意,渲染送别之情。“岂知”,点明形势的变化出乎诗人的意料之外——当初,他何曾料及金兵会发生**,使一场更大的战祸得以弭息。“乱絮飞花”,则暗示随着金兵的撤离,淮水以南地区又恢复了和*景象。诗人笔下的花絮,不仅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具有人的意识、人的情感,欣然担负起送客的使命。它们追随在七兄乘坐的小舟前后蹁跹起舞,既表欢送之情,亦致挽留之意。此情此意,不能不使七兄深受感动。其实,多情的与其说是乱絮飞花,莫如说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眷眷然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从正面说破,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乱絮和飞花,于是,乱絮飞花便变得如此深情缱绻。这幅生意盎然的“送客图”,实际上只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外化后产生的某种幻象。如果说诗的五、六两句是触景生情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移情于景了。而无论触景生情,还是移情于景,究其效用,都有助于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不仅属对精切,造语工巧,而且情寓景中,意余言外。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7)

——*励志古诗词鉴赏3篇

*励志古诗词鉴赏1

  《日知录·正始》

  作者:顾炎武

  有**,有亡天下,**与亡天下奚辩?

  曰:易姓**,谓之**;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赏析:

  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有亡天下,**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谓之**;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据刘洁修考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励志古诗词鉴赏2

  《对联》

  作者: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赏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8)

——佳人古诗词鉴赏3篇

佳人古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译文翻译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天高云淡,微风细细。在这如水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来到台阶前。

  月光高照。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尽凝视。寂寞无法入睡。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注释解释

  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暮景:傍晚的景色。

  萧萧:萧条,寂静。雨霁(jì):雨过天晴。

  月华:月光。

  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

  银汉:银河。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

  轩砌:屋前台阶。

  素光:月光。

  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

  杳隔:远隔。音尘:音信,消息。

  凝睇:凝望,注视。

  厌厌:无精打采。

  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佳人醉》就是其中之一。观词中内容,此词应为早年远游时思念家室之作。

  诗文赏析

  上片先写夜景。“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柳永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远怀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千里,音讯难通。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接下来一句“相望同千里”,远承“月华”,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月传情。典出自谢庄《月赋》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苏轼,他是没有苏轼的旷达的,所以他“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乃柳永词中之佳作。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9)

——儿童经典古诗词鉴赏3篇

儿童经典古诗词鉴赏1

  《金谷园》

  作者: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评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妻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儿童经典古诗词鉴赏2

  《渭城曲》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析: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满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诗的首两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儿童经典古诗词鉴赏3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评析: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 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景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长歌行》古诗词鉴赏3篇(扩展10)

——春寒古诗词鉴赏

春寒古诗词鉴赏1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翻译

  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

  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

  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注释

  青帘:指酒旗。

  赏析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