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教案
社会生活 教案(精选5篇)
社会生活 教案 篇1
第七主题 社会生活 教案
第20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 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掌握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结合调查纵横比较 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 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爱党与时俱进 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 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 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XX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1现在大家“吃”的怎样?(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根据110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调节下岗职工或其他“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情绪,防止盲目攀比。)
4根据111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 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b. 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指导学生完成112页“练一练”:应选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第21课 就业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
就业和社会保障 •指导学生联系25页内容,回顾 “左”倾错误泛滥的种种表现,强调那是严重失误,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恶劣影响。后来经过调整,虽然有所纠正,但是“吃大锅饭”等“左”的根子没有挖掉,才导致后来“文革”十年浩劫,造成更大损失。中国要想突破“左”的束缚,就必须鼓励那些好的企业兼并那些应该淘汰的企业。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企业被淘汰了,职工怎么办?也就是说,用人用工制度该怎样改革?出现了那些新情况、新名词?(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职工的下岗、待业、培训等。) 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根据《新学案》58——60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2完成《历史填图册》27页各题。3提醒学生整理教材和作业、补充“成长记录袋”所需材料,作好期末复习准备
社会生活 教案 篇2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东京、临安等城市物质、文化生活两大主流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通过丰富多彩的宋代衣食住行和东京、临安城市多样性生活的学习,认识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衣食住行变化概况教学难点:衣食住行变化原因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系列宋代衣食住行的图片和《清明上河图》引入新课。二、讲解新课:(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1、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代,因而,传统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商品经济发展后的新的社会风俗习惯兼而有之。衣食住行的变化也最典型。 2、衣。衣装根据职业需要、社会制度制约、性别差异具有不同的特点。(阅读小字加以理解)。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读图:宋代官服和女服,染布图 3、食。从主食、肉食、食用油、炊煮燃料等几个方面来看南北的不同。宋代饮食丰富而多样。 4、住。农民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多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多住园林式建筑。各种家具种类繁多,而且高脚家具广泛流行。 5、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为水陆两大类,主要有:轿、车、马、骡、驴、牛、驼。大海船还有指南针。(二)、城市生活剪影 1、北宋东京是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和“晓市”,瓦子里有各种娱乐活动。 2、南宋临安也是一个大都市。有瓦舍和各种行团。 3、喝茶品茶及各种节日。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p51 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店铺和作坊,城市的商业化气息极浓。(2)、经商时间长,基本上是日夜相继。(3)、娱乐活动商业化。(4)、方便贸易的纸币出现。(5)、对外贸易活跃。 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 教案 篇3
课题: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一.“断发易服”1.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①民间服饰的变化: ②清政府: ③民国期间: 2.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带来的影响: 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 ① “断发”运动:同治、光绪年间: 概况: 结果: 戊戌变法期间:概况: 结果: 19xx年清政府:概况: 结果: 民国政府:概况: 结果: ②不缠足运动 先于 ,但是完成时间较晚外国传教士:措施: 维新人士:措施: 二.报刊与电影1.中国报刊业①形成与发展19世纪: 18xx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72年: 1884年: 维新运动时期: 新文化运动: ②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2.电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①1896年:概况: 评价: ②19xx年:概况: 评价: ③19xx年:概况: 评价: ④1931年:概况: 评价: 3.报刊和电影事业兴起的作用 三.移风易俗 1.日常礼仪的革新①中国古代: ②民国之初: 2.婚姻风俗的变革①变化: ②原因: ③变革情况: 3.丧葬风俗的变化 四.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1.中国近代服饰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2.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请问:为什么“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3.新旧婚姻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围?【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巩固练习】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
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
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
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这说明: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 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
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
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 b. 二者同时被取消
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
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
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 在西餐馆就餐
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 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a. 《申报》 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 d.《绍文新报》
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太平天国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 ③近代
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遗老遗少们仍然向他行跪拜礼。19xx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向溥义拜年。溥义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走进殿门,遥遥的向溥义鞠了一躬。然后,直立向溥义致新年贺词。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义面前跪下。溥义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宣读,读毕交给溥义。朱启再鞠躬,然后离开。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两种截然对立的新旧事物能否同时并存?为什么?试举例说明。【总结与反思】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d
b
c
a
d
c
b11.(1)现象:清帝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2分)新旧礼仪并行存在。(2分)问题:辛亥革命存在局限性;(2分)封建残余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2分)旧习俗的废除并非一帆风顺。(2分)(2)观点:短期存在。(1分)理由及举例(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3分)
社会生活 教案 篇4
第三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东京、临安等城市物质、文化生活两大主流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通过丰富多彩的宋代衣食住行和东京、临安城市多样性生活的学习,认识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衣食住行变化概况
2、难点:衣食住行变化原因
教学方法:读书、图示、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系列宋代衣食住行的图片和《清明上河图》引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1、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代,因而,传统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商品经济发展后的新的社会风俗习惯兼而有之。衣食住行的变化也最典型。
2、衣。衣装根据职业需要、社会制度制约、性别差异具有不同的特点。(阅读小字加以理解)。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读图:宋代官服和女服,染布图
3、食。从主食、肉食、食用油、炊煮燃料等几个方面来看南北的不同。宋代饮食丰富而多样。
4、住。农民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多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多住园林式建筑。各种家具种类繁多,而且高脚家具广泛流行。
5、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为水陆两大类,主要有:轿、车、马、骡、驴、牛、驼。大海船还有指南针。
(二)、城市生活剪影
1、北宋东京是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和“晓市”,瓦子里有各种娱乐活动。
2、南宋临安也是一个大都市。有瓦舍和各种行团。
3、喝茶品茶及各种节日。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p51
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店铺和作坊,城市的商业化气息极浓。
(2)、经商时间长,基本上是日夜相继。
(3)、娱乐活动商业化。
(4)、方便贸易的纸币出现。
(5)、对外贸易活跃。
社会生活 教案 篇5
第11课 第一目: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国家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2、能力:⑴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汇总的能力;⑵具备初步的明辨是非、辩证分析的能力;⑶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知识:⑴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⑵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参与社会生活是教学重点;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是教学难点。
[教材内容分析]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第一个项目。本节课共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旨在引导;第二个层次是“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悟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同时,教材还进一步提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从众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抵制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教学方法]
“来自生活的报告”——“师生互动•合作探讨”——“走进生活•参与实践”
[教学内容和过程]
环节一:来自生活的报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教师谈话 导入新课
师: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就像鱼儿向往大海,我们也向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渴望在生活的海洋里畅游,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感受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多媒体出示课题: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交流分享 共同探究
师:课前我们组织大家针对身边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调查情况。
要求:
1、说清自己调查的方向。
2、准确表达自己发现的社会现象。
3、点明本小组从中得出的初步结论。
4、可补充说明在调查中发现的其它问题。
小组汇报
甲组:围绕“衣食”变化进行汇报交流;
乙组:围绕“住行”变化进行汇报交流;
丙组:围绕“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变化进行汇报交流;
师:听完各小组的汇报,你从中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生:答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关键内容: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师:我们的生活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国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两组图片,来感受国家的变化。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一组围绕“数字中国”播放,通过数字图表,展示近几年中国工业、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最后定格在“亚洲开发银行xx年中国经济年度增长预测”。
另一组围绕“经典中国”播放,通过部分图片,展示近几年一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变化。
师:看完这两组图片,你有何感受?从中有何启发?
生:讨论
生:交流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关键内容:我们的国家正在逐渐的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关键内容:面对美好的明天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注:由此问过渡到课堂环节二的开展。)
环节二:合作与探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汇报后的探究
师:面对美好的明天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关键内容:面对美好的明天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适应社会,发展自己。)
图片中的思考
多媒体展示图片:“快乐营销员”和“社会调查小组”
思考与交流:
①仔细观察,他们在做什么?脸上有何表情?从他们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结合你的经历谈一谈这些社会活动对你的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班内交流
师:结合大家的发言,请大家整理一下“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
生:回答
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环节三:生活剧场——社会的复杂性和盲从心理
师: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了阳光,但也孕育着风雨,它是一个万花筒,复杂而多变。
生活剧场:小明和小乐的选择
情景一:小明的选择
剧本概况:(在周六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遇到了自己幼时的小伙伴——小强)
镜头一:
小明:小强,你穿的是什么服装?
小强:f4,现在都流行这个。
情境二:小乐的选择
剧本概况:在上学的路上,小乐看到:
镜头一:几个学生正在帮人推车;
镜头二:一个学生随手关掉了正在哗哗流水的水龙头;
镜头三:一个学生正在细致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镜头四:小乐面对脚底下的一块香蕉皮,轻轻的拣起,放在了路边的果皮箱里。
思考:
①小明和小乐在剧情中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
②你认为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会给他们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③假如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在小乐和小明身上体现了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对于从众心理,我们应一分为二的来认识,即从众可以使我们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但是,盲目从众则会使个人容易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中的歪风邪气。故我们应练就一双慧眼,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抵制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课堂小结
师:社会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是复杂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乐园,也给我们制造了许多成长的诱惑和陷阱,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呢?让我们齐声诵读汪国真的诗《生活的回敬》,微笑着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附诗文:
《生活的回敬》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课外作业]
1、以“我与社会生活快乐同行”为主题,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撰写政治小论文。
2、利用节假日参与一次社区或社会公益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