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业卫生制度
旅馆业卫生制度
一、宾馆、旅店要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二、必须设有消毒间或消毒设施,并要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三、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
四、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五、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应每日清洗消毒。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脸盆、脚盆和拖鞋要做到一客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六、宾馆、旅店业的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
七、各类宾馆、旅店业要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八、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齐全、有效。从业人员有“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必须调离岗位。
九、各类布草应分类存放在密闭保管柜内,干净与脏布草不能混放,供顾客使用布草应平整、无污渍、异味。
一、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成员:二、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一)制订从业人员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和考核办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住宿业卫生规范》《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等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卫生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学习和考核。(二)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负责提出将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的从业人员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的意见。(三)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责任制度和卫生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四)督促本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按时办理有关卫生证件、证明,依法从事经营活动。(五)配合卫生执法人员对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负责建立本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六)参与保证卫生安全的其他管理工作。年月日
住宿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住宿场所应建立卫生管理档案,档案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一)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二)卫生管理制度。
(三)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四)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况。
(五)卫生操作规程。
(六)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记录。
(七)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检测记录。
(八)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九)空气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记录。
(十)投诉与投诉处理记录。
(十一)有关记录:包括场所自身检查与检测记录,培训考核记录,从业人员因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记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记录等。
(十二)有关证明:包括预防性建筑设计审核文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纸,消毒设施设置情况等。
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各类档案记录应进行分类并有目录。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期限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不得上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公共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公共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三、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四、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工作前后洗手。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操作过程中严格洗手消毒,保持工作服整齐干净。五、单位卫生管理负责人经常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宾馆、旅店业卫生制度一、宾馆、旅店要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二、必须设有消毒间或消毒设施,并要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三、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长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
四、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五、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应每日清洗消毒。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脸盆、脚盆和拖鞋要做到一客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六、宾馆、旅店业的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
七、各类宾馆、旅店业要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八、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九、店内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蓄水池要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定期清洗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一、公共场所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用品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场所整洁,不堆放无关物品,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共用品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二、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三、落实专人负责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四、清洗饮具、盆桶、拖鞋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五、公共场所内茶具、拖鞋等公共用品须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六、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公用品的更换、消毒要有工作记录。七、公共场所内公共用品消毒方法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做到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八、公共用品须配备密闭专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的公共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保洁时间较长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必须再次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九、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十、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推荐的住宿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一、清洗方法及步骤(一)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残渣、污垢。(二)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公共用品用具表面。(三)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二、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2.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二)化学消毒。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2.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三、保洁方法(一)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二)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四、化学消毒注意事项(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二)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三)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四)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五)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六)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七)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八)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场所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查清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本制度:
一、当场所内发生以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时,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电话:96301)报告。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所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发生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病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调查,控制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的进一步蔓延。
四、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
一、单位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各部门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各部门负责人要积极支持卫生管理小组开展卫生检查工作,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四、单位卫生管理小组及卫生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部门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纪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五、检查中发现违反卫生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的,视情节轻重根据本单位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作出处理。
六、对卫生检查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根据本单位情况适当给于物质和精神奖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