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通用16篇)
科学教案 篇1
做泡泡水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洗剂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的现象。 2、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各种洗剂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剂用品 2、人手一杯水喝一根小木棒、吸管 3、柜子上贴有各种洗剂用品的标记图。 活动过程 导 入: 问题情境 基本部分: 1、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作出能吹泡泡的水呢?) (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能吹出泡泡的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 能想到的洗剂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的观察各种洗剂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吧自己想要的袭击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幼儿观察洗剂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老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加入不同洗剂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洗发露、沐浴露、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和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4、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水的效果影响。 (1)用吸管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老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那个小朋友用了和他一样的东西?(用另一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一试) 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一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吹的泡泡多。 (4)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标志图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到柜子里。 小 结:幼儿能过尝试用各种洗剂用品制作泡泡水, 活动延伸:继续观察各种洗剂用品做的泡泡水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吹的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 颜色 08高专五班32号王晓伟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让幼儿在感知沙的特性基础上发现沙的好处、用途。并懂得珍惜沙。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照片:玩沙 2、每个桌上放一盘沙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照片:玩沙,幼儿观察。 2、教师:你们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 你们喜欢玩沙子吗? 谁玩过沙子,好玩吗? 想想你玩沙子时用了什么工具? 二、展开 每个桌上放一盘沙子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沙的特性。 (1) 沙是没有气味的。 教师:小朋友们玩沙子都很高兴,现在我想请大家闻一闻沙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是没有气味的) (2) 沙子不溶于水。 教师引导幼儿先放少量沙到塑料杯内,然后画上一条线,再用勺子搅拌一下, 把塑料杯放在旁边。过了会等沙沉淀后,引导幼儿观察画线,得出沙是不溶于水的。 (3) 沙是细细的,一粒粒的。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用手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手抓一抓沙, 看看手上怎么样?手上的沙是怎样的? (摸起来软软的,沙子是细细的,一粒粒的。) 教师:现在我们用筛子来筛一下小石头和沙子,会怎么样呢? (我看到沙子能从筛子上漏下来,小石头不行。) 教师:筛过的沙子和没筛过的沙子有不同吗? (特别细、小、软) 教师:为什么我们用手、脚在沙上印手印、脚印能留下清楚的印子呢? (因为沙子很细小、柔软。) (4) 教师小结:沙子是没有气味,不溶于水,细细的一粒粒的。 2、幼儿认识到沙的好处及用途。 (1)体育运动需要沙。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沙子是很柔软的,请小朋友在木板地上跳一跳, 你们脚会有什么感觉,跳得舒服吗? (木板地太硬了,跳一下脚就疼了,在木板地上跳,一不小心摔了跤,屁股摔得疼死了。 教师:水泥地很硬,沙很软,所以如果攀登架放在沙坑里面,掉下来就不会摔伤。 (还有跳远的时候,也要用沙子,叔叔练拳头也要打沙包。) (2)建筑工程需要沙。 教师:沙子有很多用途,你们在哪儿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 教师:沙子可以用来铺路,还有如果把沙子、水泥、石头搅拌在一起变得硬邦邦的 就可以造房子、造桥了。 (沙子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3、教育幼儿应珍惜沙子,不能浪费。 j教师:我们平时玩游戏和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沙子。 盖高楼大厦也要用沙子,沙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所以我们平时在沙地里和沙子玩游戏的时候要小心, 不能把沙子扔到沙地外面,不然的话,沙地的沙就会越来越少, 以后就没有沙子和我们玩游戏了, 所以小朋友以后应该爱惜沙子,跟沙子做好朋友。 三、结束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印模,用湿沙进行印模游戏。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二、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三、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四、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五、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六、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七、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设计意图】 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爸爸在场的可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不在的利用家长联系栏介绍游戏规则。 【活动延伸】 1.帮助宝宝将作品贴到墙饰“大手拉小手”专栏中。 2.带宝宝看幼儿用书,引导宝宝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 小班科学教案:冷冷的、暖暖的 作者: 李顺 单位:杨浦区水丰路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四、延伸活动:喝热热的牛奶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了解莫比乌丝圈的特点,感受其神奇的变化 2、在操作活动中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把剪刀、一个有一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个有两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张没有线的莫比乌丝圈、记号笔。 2、视频仪、PPT课件、二张长方形纸(两面不同颜色)、双面胶、剪刀、记录卡、有三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块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纸圈变魔术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变魔术,你们愿意吗? 这是一张纸,请你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幼1:是个长方形的纸条(恩,回答的真好,是从纸条的外形来说的)幼2:是一面白色,一面彩色的纸条。(真棒,是从纸条的颜色来说的)幼3:纸条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线。 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纸。现在我就要来变魔术了,你们看仔细了哦。(教师在视屏仪下演示,彩色一头粘上双面胶,另一头彩色纸盖在上面,变成一个普通的圈,展示给幼儿看) 3、师: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啊? 幼1:一个圆圈圈。 幼2:像个汽车轮胎。(恩,回答的真形象,像个轮胎,也是圆圈圈) 4、师:那如果我们用剪刀沿着圈上面的黑线剪开会变成什么呢? 幼1:变成一个长方形的纸。 幼2:变成两个圈。 5、师:好的,那你们来看老师剪一下?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利用视屏仪,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幼儿怎样沿着黑线剪纸圈)我们先把纸圈接口的地方叠起来,沿着黑线剪一个小口子,然后把小剪刀张开,伸进小口子沿着黑线慢慢地剪,剪得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剪刀手,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呀? 教师出示剪下的两个圈。 幼:变成了两个圈。 6、师:恩,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圈。 二、感受莫比乌丝圈的不同1、师:陈老师这次还要变一个圈,这是和刚才一样的包装纸,仔细观察,这次我是怎么做的!看看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教师在视屏仪下演示,一头粘上双面胶,另一头扭一下,白色一面盖在彩色一头的上面,展示给幼儿看)幼1:现在这个圈扭了一下,刚才那个没有。 幼2:现在这个圈接口的颜色不一样的。(回答的真棒!) 三、变化莫比乌丝圈 (一)两等分的莫比乌丝圈 1、师:如果我还是用方才的方法用剪刀沿着中间的黑线剪开纸圈,会变成什么样子? 2、师:我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卡,?表示小朋友猜想的,剪刀形状是我们实验的结果,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幼1:变成两个圈幼2:变成一个大圈那到底会变成什么呢?等一会小朋友可以用陈老师刚才教你的方法去剪一剪,然后看一看,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现在请开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该这样来剪这个圈。(播放音乐) 3、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1:还是一个圈师:那我们比较一下,比原来的大还是小啊? 幼2:要比原来的大。 教师在记录表中记录实验的结果:变成了一个大圈。 小结:这个圈真神奇,沿着中线剪开,变成了一个卷着的大圈,这个圈比原来的圈要细一点,有两个接头,颜色交替。 (二)三等分的莫比乌丝圈教师出示一个三等分的纸圈 1、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纸圈上有几条黑线啊? 幼:两条。 2、师:那如果我们也沿着黑线把纸圈剪开,猜一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1:变成3个圈圈幼2:变成4个圈圈教师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记录表中,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如何来沿着线剪。 师:小朋友都猜了那么多,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沿着一条黑线剪开,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3、师:小朋友看看自己剪的纸圈变成什么了呀? 幼1:两个圈圈师:什么样的两个圈圈啊?一样大小吗? 幼2:不一样大小的,而且是两个圈圈连在一起的。 师:恩,变成了一大一小连着的2个圈。 四、感受莫比乌丝圈的原理 1.师:这个魔术圈真神奇,我们都是用剪刀沿着黑线剪开,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引导幼儿观察黑线)答案真的是在黑线上,那这个黑线又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找一找? 2.提出要求: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魔术圈,等一会请你们任意找一个地方为起点在纸圈上开始画线,最后还要回到起点,画完以后请你看一看,这两个圈上的线有什么不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幼儿反馈操作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普通的圈上只有彩色的上面有线,魔术圈上彩色和白色的上面都有线。 小结:对,这个就是魔术圈的秘密,普通圈有彩色和白色两个面,所以我们从起点到终点只能画在白色面或者是彩色面上,而魔术圈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彩色和白色上面都能画到。 5.介绍莫比乌丝圈这个魔术圈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比乌丝圈,是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丝发明的。 四、说用处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莫比乌丝圈的原理,我们一起看看? 过山车、磁带、打印机的色带、输送货物的输送带五、活动延伸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纸圈(有三条黑线的)如果我们沿着上面的黑线把纸圈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老师下次再和你们一起变魔术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夏天雷雨闪电等明显的气候特征,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打雷下雨时正确的躲避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和能力。 3、学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学唱切分音,增强节奏感。 活动准备 1、课件:雷雨闪电 2、声音:打雷 3、图片-人们避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弹琴,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谈话引出课题。 二、展开 1、播放声音:闪电雷鸣,暴雨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闪电雷鸣下大雨时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夏天雷雨的情景。 2、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2)听音乐,为歌曲拍打节奏。 (3)学说歌词。 (4)整体教唱歌曲。 (5)分段教唱歌曲。 (6)幼儿跟着老师琴练习唱。 (7)集体一起跟着琴唱。 (8)分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歌练习。 让幼儿在优美的歌声中,对夏季奇妙的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夏天的美丽。 3、观察图片:人们避雨 使幼儿正确了解打雷时正确的躲避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添画:夏天的雷雨 告诉幼儿由夏天的雷雨而引申出的新事物,如,彩虹、太阳雨、避雷针等。 让孩子们大胆讲述你添画的是什么?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 1、与孩子们一起对作品进行展评并张贴在互动墙壁上。 2、听音乐表演《夏天的雷雨》 歌曲:夏天的雷雨(歌词) 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小朋友请你快快想一想。 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轰隆隆轰隆隆,打雷声音响。 哗啦啦哗啦啦,大雨落下来, 告诉你这是夏天的雷雨。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溶解现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糖、黄沙、赤豆若干,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若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记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姓名: 我的实验材料糖黄沙绿豆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20~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 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 (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天,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怎样呢?你觉得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考、进行猜想,交流讲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觉得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则认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赤豆宝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见了?②如果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实猜想: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观察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引导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4、幼儿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戏做完了,哪个宝宝到水里去不见了呀?它们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看着你的记录表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5、幼儿交流,教师记录结果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糖宝宝放在水里会不见,化掉了,这就是溶解。 三、经验拓展。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宝宝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我们回去再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弯弯乐园 来源:广饶县李鹊镇中心幼儿园 孙学荣 张玉梅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弯。 2、在故事交流、游戏中,感知各种各样的弯。 【活动准备】 1、各种布条、毛线。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弯 1、谈话活动:上午,新老师让小朋友寻找了生活中的弯弯朋友,现在,请你们跟大家介绍一下,说说找到了哪些弯弯朋友。(幼儿自由发言)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弯弯的朋友,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二、借故事,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的弯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弯弯乐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弯弯朋友,找找看,你找到了哪些弯?这些弯是怎样的?你觉得哪个弯最有趣(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找到的各种弯)。 2、欣赏故事 让我们跟小动物们一起去弯弯乐园里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弯弯乐园里究竟有些什么弯。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演示课件。 提问:弯弯乐园里究竟有几个弯?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小动物走的路线,并引导幼儿用小手绕一饶,走一走这些弯。 三、出示毛线鼓励幼儿摆一摆,走一走故事中的弯,初步感知各中各样的弯。 四、游戏:小小设计师 1、引导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弯。 出示布条,引导幼儿用布条设计各种弯。你可以设计自己看到的,也可以设计故事中的,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弯。 2、走一走自己设计的弯,跟好朋友说说你设计的弯是怎样的。 3、展示部分幼儿设计的弯,并讲一讲设计的弯是怎样的,你最喜欢那些弯,为什么? 4、把小朋友们设计的弯路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弯弯乐园。 5、请小朋友们在弯弯乐园中游玩。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目的: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因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样形成的?2、交流。二、探究四季的成因: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2)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3)小结: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2)模拟实验: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4)研讨: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6)研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三、小结: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2、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板书设计: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教学后记: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学目的: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1)小组交流(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三、拓展: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板书设计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教学后记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图形找朋友》、正方体、长方体、九宫格操作板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由形到体的变化过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们被大风吹散了,需要它们团结起来。请你帮助图形朋友,让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紧紧靠在一起,试试会变成什么? 小结:6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探索,得出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的特征。 提问:你觉得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长方体的组成 (1)正方体的朋友,需要找到6个密码才能出现。请你记住九宫格里闪动的图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码。 (2)提问:密码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图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请你们拼出新朋友。 (3)认识新朋友---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图形? 小结: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是长方体。 (4)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有一个朋友也要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它吗?它的身体里藏着什么图形?也请它们排排队。数数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小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4.游戏《送朋友回家》,巩固认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请按照地图上的位置帮它们找到家。(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将各种形、体摆放在幼儿操作板上)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 3、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 (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 2.师幼交流填表。 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 (三)讨论椰肉的用途 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结束活动 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拍球活动、知道有气的 球跳得高、没气的球跳不起来。 2、观察手动充气工具充气的过程,感知皮球的外表变化。 3、喜欢参与科学小游戏,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有气的球,尝试拍、滚过球。 2、物质准备:瘪球三个,手动充气工具一个。 活动过程: 1、玩球活动。 (1)教师(出示瘪皮球):这是什么?(皮球)你以前玩过吗? (2)请几个幼儿上来玩一玩瘪皮球,其他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玩的皮球和我们以前玩的皮球有什么不一样?(这个皮球拍不起来) 2、感受空气。 (1)今天我们玩的皮球为什么拍不起来呢?(因为它没气了) (2)认识充气工具,感受充气工具里出来的气体。 教师出示手动充气工具,让幼儿认识这是给皮球充气的。用手动充气工具,在幼儿的表面皮肤(脸上、手上)打气,让幼儿感受充气工具里出来的气。 3、给皮球充气,感受球逐渐变鼓的过程,知道手动充气的方法。 (1)教师:我们来给皮球充气吧,气要从哪里才能进去呢?我们来一起找找看皮球的充气孔在哪里。 (2)教师和个别幼儿用手动充气工具给2只皮球充气,让幼儿幼儿双手捧着皮球,感知皮球渐渐鼓起来的过程。 4、幼儿玩球,感受充足气体的皮球跳得高。 (1)教师:现在充满气的皮球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呀?(现在的有气,能跳起来;刚才的没气球跳不起来。) (2)教师:现在皮球有气了,可是皮球宝宝跳得很低,谁有办法能让皮球宝宝跳得高一点?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气的多少与球的弹跳高度有关,气越足,皮球跳得越高。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5、游戏:比一比,谁的皮球跳得高? 教师把皮球都放掉气,幼儿来给它充气,然后拍皮球。比一比,谁的皮球跳得最高? 游戏可进行3—4遍。 科学活动:认识白豆、眉豆 时间:30min 一、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种子,体验自己种豆豆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 二、活动准备: 1.白豆、眉豆各四十颗。 2.两袋泥土,塑料小铲子四个。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个。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谈话导入法 师:(手上拿着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问小朋友),小朋友,请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师:洗手液之前是满满的,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剩一点点了,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洗手时,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剂一点点。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块。 师: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净,小朋友剂洗手液时,只要剂一颗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认识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长得怎样的。 基本部分:(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兜,把一颗白豆和一颗眉豆,放进小兜里,教育幼儿双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师:小朋友,你们要照顾好这两颗豆豆,不要把他们弄不见了,等一下会有更好玩的。 师:现在老师发给小朋友两颗豆豆,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颗是白豆。(白豆放左边,眉豆放右边) 幼1:(用手拿着一颗豆)这一颗。 幼2:是这一颗。 师:请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边的那颗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们能说一说他的样子吗? 幼:圆圆的,白白的,小小的。 师:很好,白豆是圆圆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样大小。小朋友们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汤、煲粥、煮菜。 师:小朋友很聪明,其实我们喝的豆浆就是从白豆里榨出来的。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白豆,知道他长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浆。你们想想再认识另一颗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边的那一颗啊?) 师:请小朋友把白豆放进小兜里。 师:小朋友,你们有看到一颗皮肤也是白白的,还有一条弯弯的眉毛的豆豆吗? 幼:看到了。 师: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条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较长。 师:小朋友很聪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条弯弯的眉毛,他的皮肤是牛奶的颜色,身体比较长。 师:小朋友还记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那么,你们只都没都可以做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来煮八宝粥,但不可以榨豆浆,他榨豆浆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宝粥的时候就见到眉豆了。 四、结束部分: (牛奶瓶上写着幼儿的学号,老师引导幼儿把白豆和眉豆种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师: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为她们是种子,如果我们把她们中在泥土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 幼:会发芽。 师:对了,现在是春天,把豆豆种在泥土会发芽,接着会长高,最后就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们一起把它种在牛奶瓶里好吗?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把你喜欢的豆豆种在泥土里,也可以两颗豆豆都种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标签插上去。 五、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每一天观察一次,并画出豆豆一个星期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电闪雷鸣 2、课件:图片—雷电,下雨。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电闪雷鸣 1、教师游戏口吻: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听,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幼儿听声音后,知道听到的是—风声,雨声,雷声 二、了解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1、出示图片:雷电,下雨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讨论: (1)下雨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打雷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三、教师引导幼儿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 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教案 篇3
科学教案 篇4
科学教案 篇5
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教案 篇7
科学教案 篇8
科学教案 篇9
科学教案 篇10
科学教案 篇11
科学教案 篇12
科学教案 篇13
科学教案 篇14
科学教案 篇15
科学教案 篇1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