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第1篇:化学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co*盐na2so4钾盐k2so4硫*盐k2co3碳*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2)树状分类法

提示:氧化物、*、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2.化学反应的分类:

置换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的多少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

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失氧

还原反应

小总结: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1.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归纳与整理]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胶体的*质具有丁达尔效应[回顾与总结]

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类3.胶体的*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胶体的介稳*及其破坏。4.纳米技术与胶体

[关键词]

混合物纯净物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含氧*无氧*强*弱*氧化**非氧化**一元*

碱强碱弱碱一元碱(*氧化物)

盐正盐*式盐碱式盐含氧*盐无氧*盐复盐铵盐

氧化物**氧化物碱*氧化物两*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无机物有机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氧化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离子的化合物叫做*。

碱:电离时生成的*离子全部是*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碱*氧化物、**氧化物

凡能跟*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氧化物。

1.物质的导电

电流是由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金属能够导电,就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nacl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在nacl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nacl溶解于水,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

当在nacl水溶液中*入电极并连接直流电源时,带正电的na向*极移动,带负电的cl向阳极移动,因而nacl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干燥的nacl晶体不导电。在nacl的晶体里含有带正电的na和带负电的cl,由于静电的作用,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不能导电。

2.*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离子的化合物叫做*

电离方程式举例:hcl、hno3、h2so4

其他举例:胃*(hcl)、食醋(ch2cooh)、汽水(h2co3、柠檬*)、乳*、山楂、柑橘、柠檬等水果里含有不同的有机*。

3.碱

电离时生成的*离子全部是*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方程式举例:koh、ba(oh)2、naoh

其他举例:熟石灰(ca(oh)2)、氨水(nh2·h2o)、中和胃*的*物(al(oh)3)、生物碱(有机碱类),如*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

4.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电离方程式举例:na2co3、mgso4、bacl2、nacl

其他举例: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食盐,用来制作模型的石膏,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用作净水剂的明*,用作消毒剂的高锰*钾等。

5.*的分类、命名

根据*的分子里是不是含有氧原子,可以把*分成含氧*和无氧*两类。

含氧*:h2so4、hno3、h2po4、h2co3

无氧*:hcl、h2s(*硫*)

根据*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的*离子的个数,可以把*分成一元*、二元*、三元*等。如hcl、h2so4、h2po4。

含氧*一般根据它的分子里*氧两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名称而命名为“某*”。无氧*的命名是在*字的后面加上另一元素的名称,叫做“*某*”。

6.*的通*

*溶液能跟*碱指示剂起反应。例如,紫*的石蕊试液遇*变红*,无*的*酞试液遇*不变*。*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气。

*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盐。

*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7.碱的命名

碱的命名是根据它的组成——*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氧化某”。

8.碱的通*

碱溶液能跟*碱指示剂起反应。例如,紫*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酞试液遇碱变红*。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能跟*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9.盐的*质

盐跟某些金属起反应,一般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盐跟*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

盐跟碱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两种盐起反应一般生成另外两种盐。

10.盐的分类和命名

正盐:正盐是*跟碱完全中和的产物。其中无氧*盐的命名是在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名称中间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化*。含氧*盐的命名是在*的名称后面加上金属的名称,叫做“某*某”,如na2co3叫做碳**。对于变价金属元素,低价态金属元素的盐,可以在金属名称前面加个“亚”字。

*式盐:*式盐是*中的*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像nahco3、khso4等。*式盐的命名是在*名称的后面加个“*”字,然后再读金属的名称。例如,nahco3叫做碳***(也叫*式碳**)。nah2po4叫做**二**。

碱式盐:碱式盐是碱中的*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碱式盐的命名是在正盐的名称前面加“碱式”二字。例如,cu2(oh)2co3叫做碱式碳*铜。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两种物质(*、碱或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12.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3.氧化物、碱*氧化物、**氧化物

凡能跟*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氧化物。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氧化物。

14.ph值*碱度的表示方法

用指示剂可以试验溶液是**还是碱*。

溶液的*碱*强弱程度,即溶液的*碱度。溶液的*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测定ph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7时,溶液呈中*。

ph<7时,溶液呈**。

ph>7时,溶液呈碱*。

初中化学常见仪器分类:

1、可直接加热:试管(玻璃)、蒸发皿、燃烧匙

2、需隔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

3、不能加热: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4、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

5、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夹持器:铁架台、试管夹、坩埚钳

7、取用*品的仪器:滴管、*匙、镊子

8、气体净化装置:洗气瓶、u形干燥管、球形干燥管

9、其他:三脚架、水槽、试管架、石棉网、酒精灯、酒精喷灯、玻璃棒、试管刷

第2篇: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其实并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呢!只要你掌握了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那化学就很简单了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家好好复习吧!

滴定分析概论

1.基本概念

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这一过程称为滴定

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滴定终点:在滴定时,滴定到指示剂改变颜*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2.滴定曲线及其特点

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即得滴定曲线

实践中,滴定曲线的纵坐标一般是与组分浓度有关的某种参数

1)曲线的起点决定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浓度,一般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起点越低

2)滴定开始时,加入滴定剂引起浓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平缓。其变化的速度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滴定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关。至计量点附近,溶液的浓度及其参数将发生突变,曲线变得陡直

3)化学计量点后,曲线由陡直逐渐趋于平缓,其变化趋势决定于滴定剂的浓度

4)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通常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3.直接滴定反应需要具备的条件

1)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

3)反应速度快,最好在滴定剂加入后即可完成

4)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4.基准物质及其要求

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1).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纯度足够高,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3).*质稳定

4).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5).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

5.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准确度高;*作简单,快捷;仪器简单、价廉

6.非水滴定的优点:

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使在水中进行不完全的反应进行完全,从而扩大了滴定分析的应用范围

7.非水*碱滴定溶剂的选择

1)溶剂的*碱*。弱*的滴定常用碱*溶剂或偶极亲质子溶剂。弱碱的滴定通常用**溶剂或惰*溶剂。混合*(碱)的滴定可选择*(碱)*都弱的溶剂,通常选用惰*溶剂及pks大的溶剂,能提高终点的灵敏*

2)所选溶剂应有利于滴定反应完全,且终点明显

3)溶剂应有一定的纯度,粘度小、挥发*低,易于精制、回收,且价廉安全

4)溶剂应能溶解试样及滴定反映的产物。一种溶剂不能溶解时。可用混合溶剂

5)溶剂应不引起副反应。存在于溶剂中的水分能严重干扰滴定终点,应采用精制或加入能和水作用的试剂等方法除去

8.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1)机理复杂,多步反应;

2)速度慢;

3)有的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9.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盐效应: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

2)生成沉淀:在溶液体系中,若加入一种能与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生成沉淀的沉淀剂时,将会改变电对的条件电位。若氧化态生成沉淀,条件电位将降低。若还原态生成沉淀,条件电位将增高

3)生成配合物:若电对中的金属离子氧化态或还原态与溶液中的配对剂发生配位反应,也会影响电位

4)*效应:电对的半电池反应中若有h或oh参加,此时,溶液*度改变将直接引起条件电位的改变;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若是弱*或弱碱,溶液*度改变还会影响其存在的形式,从而引起条件电位的改变

10.氧化还原指示剂

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外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不可逆指示剂

11.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能将待测组分定量,完全的氧化或还原为指定的价态

2).反应速度快,与被处理组分的反应速度应满足分析要求

3).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只能定量的氧化或还原待测组分,而不能与试样中其他组分发生反应

4).加入的过量氧化剂或还原剂容易除去

防止i2挥发的方法:

1)加入过量的ki(理论量的2-3倍),使i2生成i3,增大i2溶解度,减少i2的挥发

2)在室温下进行,温度升高会使i2的挥发加快

3)使用*瓶,快滴慢摇

防止i被空气中o2氧化的方法:

1)溶液的*度不易过高,*度增大会增加o2氧化i-的速度

2)除去cu-2+、no3-等催化剂,cu-2+、no3-对i-的氧化起催化作用,故应除去

3)密塞避光放置,析出i2的反应完全后立即滴定,快滴慢摇

第3篇:化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要常总结才有利于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化学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质的颜*

固体的颜*

1.红*固体:铜,氧化铁,氧化*

2.绿*固体:碱式碳*铜(铜绿),七水硫*亚铁(绿*)

3.蓝*固体:*氧化铜,硫*铜晶体

4.紫黑*固体:高锰*钾

5.淡黄*固体:硫磺

6.无*固体:*,干*,金刚石

7.银白*固体:银,铁,镁,铝,*等金属

8.黑*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9.化三铁,(碳黑,活*炭)

10.红褐*固体:*氧化铁

11.白*固体:*化*,碳**,*氧化*,*氧化钙,碳*钙,氧化钙,硫*铜,五氧化二*,氧化镁

液体的颜*

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

2.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其余溶液一般不无*。

4.无*液体:水,双氧水

5.蓝*溶液:硫*铜溶液,*化铜溶液,**铜溶液

6.浅绿*溶液:硫*亚铁溶液,*化亚铁溶液,**亚铁溶液

7.黄*溶液:硫*铁溶液,*化铁溶液,**铁溶液

8.紫红*溶液:高锰*钾溶液

9.紫*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

1.红棕*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气体:*气

3.无*气体:氧气,氮气,*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化*气体等大多数气体。(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氧化*固体,*化钙,*化镁,浓硫*;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硫*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氧化*,*氧化钾,*氧化钡,*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浓**,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晶体。

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铜,若白*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离子:滴加紫*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氧根离子:*酞试液/硫*铜溶液

3.碳*根离子:稀盐*和澄清的石灰水

4.*离子:**银溶液和稀**,若产生白*沉淀,则是*离子

5.硫*根离子:**钡溶液和稀**/先滴加稀盐*再滴入*化钡

6.铵根离子:*氧化*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氧化*溶液,若产生蓝*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氧化*溶液,若产生红褐*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氧化铜,若生成砖红*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物质的溶解*

(一)盐的溶解*

1.含有钾、*、**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2.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3.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4.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二)碱的溶解*

1.溶于水的碱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碱中Fe(OH)3是红褐*沉淀,Cu(OH)2是蓝*沉淀,其他难溶*碱为白*。(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

2.其他沉淀物能溶于*。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3.大部分*及**氧化物能溶于水,(**氧化物+水→*)大部分碱*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碱*氧化物+水→碱)

常见物质的俗称

1.*化*(NaCl):食盐

2.碳**(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氧化*(NaOH):火碱,烧碱,苛**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

7.***(HCl):盐*

8.碱式碳*铜(Cu2(OH)2CO3):铜绿

9.硫*铜晶体(CuSO4·5H2O):蓝*,胆*

10.**(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CH3COOH):醋*

13.过氧化*(H2O2):双氧水

14.*(Hg):水银

15.碳***(NaHCO3):小苏打

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炭:(C)

8.铁锈:(Fe2O3)

物质的除杂方法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氧化*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通过*氧化*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