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严助传》原文及翻译

第1篇:《汉书·严助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选自《汉书严助传》,有删节)

【注】①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②俳(pá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③计最:地方*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译文】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有才德的人,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只提拔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武帝身边。这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队多次出动,对内改革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选举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延请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对国家有利之事。皇上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皇上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动*队围攻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田?认为,越人互相攻击,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复无常,不值得烦劳*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于是严助反问田?说:“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况且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皇上说:“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根据汉朝的法律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宣告汉武帝的意旨,于是出动*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严助陪侍皇上闲谈,皇上问严助居住在家乡时的情况,严助回答说:“家里很穷,被富有的连襟欺辱。”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回答说,希望当会稽太守。于是皇上授予他会稽太守的官职。过了好几年,武帝都没有听到称赞严助政绩的报告。皇上赐书说:“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思念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面连接大海,南面靠近诸越,北面靠长*。近来,阔别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把你的情况全部根据《春秋》经义禀告我,不要使用苏秦的纵横之术。”严助非常害怕,上书谢罪说:“《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因为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该接受惩罚。陛下不忍心杀我,我希望亲自进京奉上三年的考绩。”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任侍中。遇到奇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

第2篇:《汉书·陈汤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陈汤传》

原文: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注]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即日引*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

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j为前,戟*为后,昂*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声校尉。(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

译文:

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写得一手好文章。因家贫时常四处向人借贷,没有节制,乡里人都因此鄙视他。西行到首都长安求官,任太官献食丞。几年中,富平侯张勃与他交往,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元帝下诏诸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然去世。做官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为司隶所究。张勃也因为举荐失察受到株连,削夺二百户。恰巧张勃死去,于是被赐谥号缪侯。陈汤论罪下狱。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赴西域。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每次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和甘延寿商议说:“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这是他们的本*。西域原本属于匈奴人,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略欺凌乌孙、大宛国,并常常打康居的主意,想要降服他。几年后,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况且匈奴人剽悍,好勇善战,多次获得胜利,如果长期纵容他,一定会成为西域的祸患。郅支单于虽然远在绝域,但蛮夷之人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守卫,如果我们征发屯田官吏戍卒,驱使乌孙士兵,直捣他们的城下,他如果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千年功业可以在今日建立了。”甘延寿也认为他说得对,想向朝廷奏报请示这件事。陈汤说:“朝廷和公卿商议,这么大的决策不是普通人能够见识到的,事情一定不被允许。”甘延寿仍然不听他的建议。正巧赶上甘延寿长时间生病,陈汤独自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甘延寿听说了这件事十分吃惊,想要阻止他。陈汤大怒,拔剑叱责甘延寿说:“大家(士卒们)已经*了,你小子想阻挠(扰乱)*心吗?”甘延寿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部署安排行*布阵的事宜,更增添了扬威、白虎、合骑的人马,汉*、胡兵共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奏章自我*劾假传圣旨之罪,并陈述发兵的情形。

两人立即带领*队分道进发,从北路进入赤谷,经过乌孙,进入康居的东部,下令*队不许抢掠。并召见康居的贵族屠墨,以威信晓谕他,和他歃血为盟后让他离去。因此完全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

进*到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安营布阵。郅支一百多名骑兵冲击营寨。各营寨都张弓搭箭指向他们,郅支骑兵退却。继而又派士兵*击城门的骑兵、步兵,骑兵、步兵都退入城内。甘延寿、陈汤命令*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挖堑壕,堵塞门窗,盾牌在前、弓箭长戟在后,仰*城中及城楼上的人。城楼上的人都向下逃跑。土城的外面有木城,在木城中*箭,杀伤不少城外的人。城外面的人用木材烧毁木城。夜晚,几百骑兵想要突围,被正面*死。天刚放亮,四面燃起大火,士卒们十分高兴,大声叫喊,铜钲战鼓声惊天动地。汉兵趁机放起火来,士兵们争着攻进城池,郅支单于负伤死去。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已经被杀,又喜又惊,磕头投降,愿意守卫北部边疆,世代臣服。

最初,中书令石显曾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答应。连丞相、御史也都厌恶他们假传圣旨的行为,都不赞同陈汤。陈汤一向贪婪,所俘虏缴获的财物进入边塞大多被他据为己有。司隶校尉发文,沿途让官吏查验。陈汤上奏章说:“我与官兵们共同*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威,应该有使者在道路上欢迎慰劳。现在司隶反而在路上查验搜查,这是替郅支报仇啊!”皇上立刻斥退查验的官兵,命令沿途各县在道路上准备酒饭来招待班师的*队。回到长安后,论功行赏,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声校尉。

第3篇:《汉书·扬雄传》原文及翻译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少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备聪字?Cе锓岣缸樱??彼囊幔?撬??埃?闶詹磺搿J保?坌J樘炻桓笊希?斡?拐呃矗??招郏?劭植荒茏悦猓?舜痈笊献酝断拢?杆馈C?胖?唬骸靶鬯夭挥胧拢?喂试诖耍俊奔淝胛势涔剩?肆?背⒋有垩ё髌孀郑?鄄恢?椤S汹?鹞省?/p>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有下度

度:限度

b.除为郎,给事黄门

除:授予官职

c.于时人皆少之

少:缺少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诡:违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实好古而乐道

吾尝终日而思矣

b.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填然鼓之

c.乃从*上自投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更阅贤知,为所称善

为天下笑者,何也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3分)

(2)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4分)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3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桓谭认为扬雄的书能流传后世,有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

8.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少,此为“轻视,瞧不起”的意思。)

9.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不译,表并列/地,连词,表修饰。b.他,代词/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c.于是、就,副词/竟然、却,副词。d.被,介词。)

10.(1)(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意”译为“心意”,1分;“虽”译为“即使”,1分;“事”译为“做”,1分。语意不通,酌情扣分)

(2)大凡人看轻眼前的事物,看重久远的事物,他们亲眼看见扬雄俸禄职位容貌不能让人动心,所以看轻他的书。(“贱、贵”,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贱、以……为贵”或“看轻、看重”,2分;“动人”译为“让人动心”,1分;“轻”译为“看轻、轻视”,1分;语意不通,酌情扣分)

(3)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亡”“遗”丢失、损失1分;“矢”“镞”箭、箭头1分;“困”困顿1分

11.时间检验(人贱近贵远),文义至深,言论不违背圣人,明君称道,贤知阅读称善。(任对2点得2分。)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

赞说:这是扬雄的自序。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确实好古爱道,想求文章在后世扬名,认为经没有比《易》更大的,所以作《太玄》;传没有比《论语》更大的,所以作《法言》;史没有比《仓颉》更好的,所以作《训纂》;赋没有比《离骚》更深的,所以相背而推广它;辞没有比相如更华丽的,所以作四赋:都探索本源,模仿发挥。用心在内,不求于外现,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王莽时,刘歆、甄丰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想禁绝这种做法来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庇肿嘞追?鹬?隆M趺?绷苏绶岣缸樱?鞣帕?钡剿囊幔?┐撬?A?降模?⒓词障挡槐刈嗲搿5笔毖镄墼谔炻桓笊闲J椋?彀傅氖拐呃戳耍??パ镄郏?镄叟虏荒芴油眩?愦痈笊咸?拢?畹闼懒恕M趺??胶笏担骸把镄垡幌虿徊斡肫涫拢??裁丛诖税钢?”暗中查问其原因,原来刘?痹??镄垩?垂?孀郑?镄鄄恢?椤;噬舷纶?蛔肪克??/p>

扬雄因病免职,又召为大夫。家境一向贫寒,爱喝酒,人很少到其家。当时有多事的人带着酒菜跟他学习,巨鹿人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扬雄传授他《太玄》、《法言》。刘歆也曾看到,对扬雄说:“白白使自己受苦!现在求学的人有利禄,还不能通晓《易》,何况《玄》呢?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瓿了。”扬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岁,在天凤五年死去,侯芭建坟,为他守丧三年。

当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死了,对桓谭说:“您曾称赞扬雄的书,难道它能流传后世吗?”桓谭说:“一定能够流传。只是您和桓谭赶不上看到罢了。大凡人看轻眼前的事物,看重久远的事物,他们亲眼看见扬雄俸禄职位容貌不能让人动心,所以看轻他的书。从前老聃作虚无之论两篇,轻视仁义,非难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人还认为老子的学说超过《五经》,从汉文帝、景帝及司马迁都有这个说法。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