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燕歌行·并序原文赏析

第1篇:唐诗燕歌行·并序原文赏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注解】: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2、:击;3、金:钲,行*乐器。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7、铁衣:指远征战士。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泪。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10、刁斗:*中打更用的铜器。

【韵译】: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

【评析】: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质:“?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们荒淫无耻:“战士*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段十二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凉,渴望有好的将*来领导。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第2篇:燕歌行并序全文翻译赏析

燕歌行并序高适全文带拼音版

yàngēxíngbìngxù

燕歌行并序

gāoshì

高适

hànjiāyānchénzàidōngběi,hànjiāngcíjiāpòcánzéi。

汉家*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nánérběnzìzhònghéngxíng,tiānzǐfēichángcìyáns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chuāngjīnfágǔxiàyúguān,jīngpèiwēiyǐjiéshíjiān。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xiàowèiyǔshūfēihànhǎi,dānyúlièhuǒzhàolángshān。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shānchuānxiāotiáojíbiāntǔ,húqípínglíngzáfēngyǔ。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zhànshìjūnqiánbànsǐshēng,měirénzhàngxiàyóugēwǔ。

战士*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àmòqióngqiūsāicǎoféi,gūchéngluòrìdǒubīngxī。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shēndāngēnyùhéngqīngdí,lìjìnguānshānwèijiěwéi。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tiěyīyuǎnshùxīnqínjiǔ,yùzhùyīngtíbiélíhòu。

铁衣远戍*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shǎofùchéngnányùduàncháng,zhēngrénjìběikōnghuíshǒu。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iāntíngpiāoyáonàkědù,juéyùcāngmánggēnghéyǒu。

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shāqìsānshízuòzhènyún,hánshēngyīyèchuándiāodǒu。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xiāngkànbáirènxuèfēnfēn,sǐjiécóngláiqǐgùxūn。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jūnbùjiànshāchángzhēngzhànkǔ,zhìjīnyóuyìlǐjiāngjūn。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燕歌行并序高适全文翻译

东北边境上的烽*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拼斗*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战士们身穿铁**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

燕歌行并序高适全文赏析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12

第3篇:《送沈亚之歌并序》古诗原文及赏析

【作品介绍】

《送沈亚之歌》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第11首。友人沈亚之落第,准备回家,李贺写诗送行。诗中对朋友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严厉地指责了主考官的失职。同时,勉励沈亚之不要灰心,以后再去应试。

【原文】

送沈亚之歌

作者:唐·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注释】

1、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人。公元815年(元和十年)进士。以文辞得名,尝游韩愈门,为当时名辈所称许。著有《沈下贤集》。

2、元和:唐宪宗年号。

3、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

4、勤请:再三请求。

5、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6、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7、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8、紫丝竹:马鞭。

9、骢马:青白*马。

10、书笈:书箱。

11、梵夹:佛经。

12、宝矿:金银宝石。

13、一叶:小船。

14、拾才:选取人才。

15、掷置:抛弃。

16、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17、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

18、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

19、摧捽:挫折。

20、事长鞭:执鞭打马。

21、事:使用。

22、还辕:再来。辕:车。

23、秋律:秋天。

【赏析】

科举始于隋朝,盛于唐朝。作为帝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吸引着无数企图走向仕途的举子。及第时得意忘形,失意时丧魂落魄,折*到了文学上。它给文学带来了新的表现主题。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

其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