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下》阅读*及原文翻译
第1篇:《孟子·离娄下》阅读*及原文翻译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①四支:即“四肢”。②私:偏爱。③从:通“纵”,放纵。④戮:羞辱。⑤很:通“*”。
1.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写出下边语句大意。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
1.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情懒惰,不供养父母,这是不孝的第一种表现(大意对即可)
3.“不孝的五种表现”或“五种不孝的行为”
注释
①四支:即四肢。
②从:同“纵”。
③戮:羞辱。
④很:同“*”
译文
孟子说:“通常认为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享乐,使父母感到羞辱,这是第四种;逞勇好斗,连累父母,这是第五种。”
第2篇:《孟子·告子下》阅读*及原文翻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④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27、*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参考*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1分)生于忧患,死于*(1分)卧薪尝胆(1分)
二: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也。
翻译:
(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而衰亡。(意译亦可)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d]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第3篇:《孟子,离娄章句下》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注释
翻译
孟子说:“不是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规范,不是最佳行为方式的行为方式,成年的人们都不要去做。”
读解
本章在讨论最佳行为方式时加上了一条,即社会行为规范。因为人的行为方式,受着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也就是说,只要在社会行为规范的范围里才能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比如一个人杀掉另一个人,杀人者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最佳行为方式,这行不行呢?显然不行,因为这违背了社会行为规范。所以,人类的一切行为方式,首先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才谈得上是最佳行为方式。
这里所说的大人,是指成年人,是相对于小孩子而言的,因为小孩子年幼无知,不知道如何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所以,即使他们偶尔做了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事,没有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他们的错误也不大。然而成年人就不一样了,成年了,懂事了,就应该懂得所在的社会环境的有关行为规范,从而选择一种最佳行为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