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译文及赏析

第1篇:《劝学》译文及赏析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育功能的重要。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荀子》中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着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课文点译】

【课文全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更青;*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具在磨*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河。君子的本*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赏析】

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选自《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有删节)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以为轮(通“?А保?没鸷婺臼雇淝?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使之然也(“?”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而望矣

(2)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4)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水为之而寒于水(代*)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第2篇:颜真卿《劝学》译文及赏析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这首诗告诫我们: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解说: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作者简介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劝学》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颜真卿劝学诗赏析

2.《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

3.《劝学》译文赏析

4.《劝学》译文及赏析

5.《劝学》颜真卿翻译及赏析

6.颜真卿《劝学》翻译赏析

7.颜真卿劝学赏析

8.劝学颜真卿赏析

第3篇:《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导语:《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比蓝草更青;*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拿到磨*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河。君子的本*(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它不停的走。雕刻(一下)就放着(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的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之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劝学》赏析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这是一篇说理*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句迭出,耐人咀嚼。

【《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劝学诗》原文翻译与赏析

2.《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

3.《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4.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5.《劝学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6.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

7.劝学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8.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