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第1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原文及译文解析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覆,置守宫盂下,*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等器覆盖某一物件,*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皇帝曾让人*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赐帛嘉奖。受皇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却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5分)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5分)
参考*
4.a
5.d(《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
6.b(b项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是在“*覆”事件之后。)
7.(1)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幸”“异”“无令”“但”各1分,句意1分)
(2)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淫侈”“使”“独”各1分,“事之难者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帝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米。”武帝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
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东方朔自我介绍说:“臣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用蓍草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武帝说:“猜得对!”赏赐给他十匹帛。又让他猜别的东西,接连都能猜中,每次都赏赐给他布帛。当时宫中有个受宠幸的倡优郭舍人,他说:“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罢了,并不是实在的数术。我希望让他再猜。”郭舍人问的谜语,东方朔应声对答,变化奇巧锋芒毕出,没有能难住他的题,在场的人都很惊讶。皇帝因此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从此受到亲近和宠幸。
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老百姓多离开农田。武帝悠闲地问东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棉衣以乱絮铺成而不加纹饰。缀合装奏章的青布袋用作宫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建章宫,左有凤阙,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家具用锦绣装饰,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玩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珍奇怪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皇上这样的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弃农经商,这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样,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
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适时地直言进谏,武帝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在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是他肯于屈从的。
第2篇:刘皂旅次朔方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次朔方??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译文:
在并州客宿已经过了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阳。
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度过桑乾,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赏析: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定其为刘作。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第3篇:《庆东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庆东原》全曲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庆东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学习!
《庆东原》原文
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闻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④,那里也良谋子牙⑤,那里也豪气张华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⑦。
注释
①忘忧草:即萱草。古认为它可以忘忧。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知所共知也。”
②含笑花:一种常绿灌木,初夏开花,呈象牙黄,有香蕉味。
③冠宜挂:即“挂冠”。《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因以“挂冠”为辞官归里的代语。
④陆贾:汉高祖刘邦的智襄之一,著有《陆贾新语》,曾说服南越尉佗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称其“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⑤子牙:姜姓,吕氏,名望,通称姜太公。西周初年,为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兵书《六韬》,相传为他所作。
⑥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的大文学家,著有《博物志》和《张司空集》。曾力劝武帝排除众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持节都监幽州诸*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等高级职务。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
⑦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张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题解
庆东原,双调中的曲调。首两句即末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也有作鼎足对的。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
赏析
1.这首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句?为什么写这两种草、花,难道别的不可以吗?
全曲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这两种草、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因此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
2.这首曲子淋漓酣畅,敢把杰出的历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其表达方式和主旨什么关系?
这首曲子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都曾经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到哪里去了?他们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既然如此功名利禄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用这些论据论*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
[《庆东原》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