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计算机终端管理问题和解决思路

第1篇:关于企业计算机终端管理问题和解决思路

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发展,在it运维管理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会逐步凸现出来:

1.业务更新及部署问题:

企业中的信息系统总是的不停的增加,不同的系统对应的用户群不通,分布的位置可能相距甚远。由此导致新业务应用上线周期变长,业务软件更新的速度和覆盖率不甚理想。

2.终端更新及故障:

不论从终端的*能上还是电子器件的寿命上,传统it终端设备普遍存在着5年的更新期。同时,终端硬件故障维修时间的不确定,替代终端数据的不一致,对工作业务流和业务数据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如何降低终端更新的投入成本,降低终端故障对业务流和业务数据的影响,同时满足it业务的多种终端接入需求,是终端管理中的一项主要问题。

3.运维成本管控

传统的企业it运维工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业务系统的增加,会出现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在分布范围较广的企业中,更会遇到人员在路途上的工时消耗,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更新和维护、人为或恶意软件对系统设置的修改、应用安装卸载等行为,均可能对终端使用造成损害,导致工作业务流产生中断,运维人员往往会需要浪费大量工时进行用户数据或系统的恢复、导入导出等,都会消耗大量工时,增加企业运维成本。

4.终端数据安全

按照相应的授权级别和终端安全管理策略完成对终端授权用户的*作行为控制和文件加密管理,确保授权终端用户对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目录和文件进行可控制*作和访问,实现授权终端用户的可*问控制,避免引发重要文件信息的泄漏事故。终端数据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企业it运维中大家较头痛的问题。病毒木马、误*作、机械故障、重要数据的带出等,均对数据安全造成威胁。对终端设备的防病毒管理,外来人员*作的审计和权限控制,对移动存储设备和光盘刻录、打印功能的限制,对终端*作的软件安装、系统配置修改等行为的管控,均是终端数据安全管理上需要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能做到有效的进行终端管控,提升企业计算机终端管理水平呢。其实,从上述的问题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都在终端层面。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一些终端管理软件,限制用户的某些行为。但随着近些年it产品的普及,网络信息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尝试*系统限制,单纯的使用终端管理软件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二、如果能去除掉终端层面的问题,构建层级分明的终端使用方式,将会极大的降低企业的it运维成本,提升it运维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系统去终端化

终端系统是用户直接面对的界面,多数业务应用运行的载体。传统的系统运行在终端硬件上,用户体验受终端硬件计算能力和电气*能的制约。将终端*作系统集中到企业数据中心来运行,和传统硬件相剥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由于终端故障、设备*能瓶颈等情况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终端只负责登陆和展示,不存有系统和用户文件,可大幅提升用户终端硬件的替换时间。

2.2数据去终端化

数据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数据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一大要素。把用户数据存储提升至数据中心,将终端硬件和应用程序、用户存储数据完全剥离,将*作系统和用户数据相互剥离。即对用户来说,终端只是一个用于登陆和展示的硬件,无论更换哪个硬件,用户的界面、数据始终是同样的一份。而且,相较传统终端来说,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能和存储介质的安全*更能满足业务*能需求和存储安全*需求,也更便于企业对数据进行整体的管控、备份、安全防范等工作。

2.3it运维去终端化

it运维去终端化,就是在上述两项的基础上,将it运维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数据中心完成,小部分终端设备更换*作才需要进行现场服务,更换中减少运维人员前往现场的频率和消耗工时。终端和用户的系统、数据剥离,终端更换简便迅速,极大的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系统的模板化

不论是*作系统还是应用系统,对企业用户来说,多数都是统一的几个版本。将同一类用户的*作系统通过统一的模板启动,而运维人员在某一系统需要部署或更新时,只需更新该用户群所使用的系统模板,即可达到批量更新的目的。在某一用户*作系统需要恢复时,针对这个用户的系统使用模板进行恢复,用户数据和新的模板合成用户的*作界面,不影响用户的数据安全。

将*作系统、用户数据和终端硬件相互分离,再进行结构上的相互组合,取消了传统的在用户终端部署的模式,对终端的*能和可靠*需求都大大降低。我们可以设想,终端系统只提供*作界面,系统和用户数据分开存储在数据中心,终端故障使用相同功能的终端替换,系统故障使用系统模板恢复,用户数据使用备份数据。同时在终端体验上,用户使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都在服务器上,cpu*能和存储io*能都远大于个人终端*能,而数据中心存储均使用raid1、5、6模式,具备数据冗余校验、故障容错和硬盘热备份模式,能极大的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

三、结束语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企业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用户系统在服务器集群间的动态迁移,通过nas等手段实现用户数据和系统模板的灵活挂载,还涉及到硬件存储、san网络环境维护、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备份等一系列维护工作。但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工作都集中到了企业数据中心,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使终端、系统、数据运行层级分明,恢复快速简便,极大的简化it运维工作,提升用户体验,并节约企业终端硬件更新和资产管理成本,是未来企业it终端模式发展的趋势。

第2篇:ERP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路径

1、erp信息系统

诞生于制造业的erp是一种统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流程化管理, 从销售部门的市场评估/销售订单到技术研发部门bom的呈现, 经过物料需求计划的运算之后, 统筹分配仓库物料/采购资源, 以达到满足客户交期按时交货的目的。它是对企业内外所有资源进行统筹的管理方式呈现, 强调计划*和完整*。随着企业对erp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现有的erp已经根据供应量延伸至供应商和客户。

2、企业管理的问题凸显erp需求

当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车间出现问题时, 企业对erp的需求就凸显出来。从表面上看, erp帮助企业梳理基本数据如物料清单、订单类型甚至部门间流转的纸质单据, 但是erp的数据化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智能制造大趋势使得制造企业对erp需求越来越明显, 但数据表明信息化系统上线的成功率只有40%。下面是导致erp上线困难的四点原因。

2。1、责不到人

一些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明知自己的企业需要降本增效, 需要*抓实干紧跟智能制造这趟列车。要制订行动计划时, 他们却往往不知道问题多数出现在哪个部门, 因此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改变。例如, 交期延迟这一类问题, 销售部门责备生产部门生产计划制订有误、生产指令表下发延迟, 生产部门责备采购部门物料提供不及时, 采购部门责备仓库部门物料需求提出滞后, 等等。如果企业上线erp, erp会轻轻松松帮助企业解决这一类问题, 因为它能够统筹到每个企业的所有部门, 每项工作需要的时间是由整个流程决定的, 一个部门的工作没到位, 就会严重影响下个部门的工作, erp将责任归到人,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目了然。这样, 管理者不仅能看到一项订单的进行状态, 而且还能发现导致订单运行不畅的原因所在, 通过erp看到有些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态度。

2。2、库存管理混乱

很多仓库人员对仓库物料的种类、特征、*质以及名称不熟悉, 这是因为工厂物料的叫法各异。生产指令表、进料明细、采购明细的物料名称无法一一对应, 这就会导致仓库物料挤压, 采购部门不断重复地加大购买量, 结果是生产现场依然无料可领、无料可用, 从而使得整体生产成本不断加大, 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erp管理不仅可以满足财务部门的不定期结算, 还会要求企业月底进行定期月结。月结的呈现结果就是企业可以看出当月库存以及每一种物料的使用量、采购量和库存量。详细的数据会帮助企业做好库存管理。

2。3、采购数据多而杂

制造型企业的采购部门一般会有两个以上的采购员, 每个采购员根据分工会对应不同的生产管理者和供应商。采购部门管理者如果想要知道一个月的总采购量, 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采购员的采购明细进行excel汇总, 而这项工作往往又简单又耗时。采购员有自己的erp账号, 他们可以自由根据物料需求进行实时下单, 所有的采购数据都在erp数据库中, 采购部门管理者只需要指定采购时间区间, 就可以轻松得到他想要看到的数字结果。

2。4、流程不通

erp最直接的功能就是疏通企业流程, 将企业管理运行为一个闭环, 可以从上至下进行生产运转, 也可以自下而上进行质量和管理问题追溯, 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都固化进erp中。环环相扣, 是erp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明了的方式。

3、erp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路径

我国制造型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2025"理想的过渡阶段, 企业面临融资难、管理水平和企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不平衡等问题。只有正确理解erp, 正确预估erp带给企业的价值, 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

3。1、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

erp的发展经历了mrp、mrpⅡ (制造资源计划) 和erp三个阶段。mrp是物料需求计划的简称, 顾名思义, 物料需求中的原材料是供应商提供的。而整个供应链是企业向供应商提出购买需求, 生产部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者装配为最终产品, 由销售部门卖给客户。mrp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于物料的信息集成。mrpⅡ加入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在mrp的基础上统筹供应商, 生产制造和其涉及的财务管理概念。erp系统把客户需求、供应商的物料提供和企业内部流程所涉及的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供应链。

3。2、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企业对信息共享与集成需求越来越强烈。面对全球制造激烈竞争的环境, 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其信息互通的优势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 才能不被市场抛弃。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 erp中的每一张产品图纸, 每一个bom, 每一个物料信息, 每一个设备信息, 每一道生产工艺都是信息化的基础。erp通过这些信息贯穿整个企业流程, 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当然, 每个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所处行业环境不同, 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推动速度不同。

3。3、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

罗宾斯的管理思想中,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科学有效的计划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 erp通过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生产排程、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来为企业管理打基础。同时, erp借助数据共享与信息集成, 在计划的同时严格控制流程运行的方向和进度, 促进客户交期的达成。

综上, erp管理, 就是这样一个从人员管理到管理思想渗透的过程, 一个企业若能将整套流程驾轻就熟地运用起来也就实现了真正的[企业管理"落地。erp信息化系统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一个软件工具, 只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内外部环境, 采用科学正确的管理手段, 在erp实施过程中将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贯彻到每一位员工身上, 才能真正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云霞。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23 (2) :47-49。
[2]管建光, 王立彦, 徐海乐。 erp系统的实施与代理成本――基于*erp导入期的*据[j]。南开管理评论, 2023 (6) :131-138。
[3]徐文娟, 欧佩玉。我国企业实施erp对效率影响的实*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10) :134-141。
[4]陈浩颖。 erp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 2023 (6) :7-9。
[5]冯娟娟。 erp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23 (1) :63-64。
[6]唐美华。企业信息化erp应用的现状与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3 (6) :71。
[7]钟鸣。 erp系统在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 2023 (1) :253-254。
[8]王朝晖。 erp沙盘模拟中企业管理团队沟通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 (4) :98-99。
[9]舒心, 徐丽, 何丽。 erp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战略新兴产业, 2023 (2) :94。

第3篇: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对增加工厂经济效益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条归口管理单位:

1.微型以上档次的计算机管理单位为企业管理科。

2.过程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指单板机)管理为总师办。

(以下内容不包括实时控制用单板机)

第三条管理员职责:

1.负责计算机运用的长远规划。

2.根据资金的安排,负责机器及外设、备件的计划、采购。

3.负责软件的开发规划制定,组织开发成果鉴定。

4.与教育部门使用,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

5.对分散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第四条硬件使用:

1.各单位使用计算机,需提出上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机型、外设使用。

2.上机申请分为:单次上机、每月定时上机、每日定时上机三类。

3.软件开发,上机时间较多的单位,可以申请配置机器。

第五条软件管理:

1.各单位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向企管科提出申请。

2.应用软件的开发分为自力开发、协作开发、委托开发三类。

3.企管科负责与外单位在有偿或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软件交流。

(三)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编制依据:

1.厂部对软件开发的总体及项目的要求;

2.各单位要求开发的项目;

3.设备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

第七条任务书内容:

1.软件名称;

2.软件应能达到的技术*能;

3.软件的*作环境;

4.更高层次软件对开发软件的要求;

5.工作进度计划;

6.设计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协作单位情况;

7.经费预算。

第八条任务书的审批:

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后,由企管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审议,认定可行后,由企管科科长批准。

(四)软件鉴定

第九条鉴定的基本要求:

软件全部开发完成后,需经三个月到一年的实践运行(视软件复杂程序),才能申请鉴定。

第十条鉴定资料:

软件鉴定前,必须向鉴定小级提供下述资料(其中3-7项资料各二份)。

1.设计任务书;

2.软件实现的功能;

3.使用机型,对外存外设的要求,软件支撑环境;

4.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5.源程序清单;

6.数据库结构;

7.标准化室审议报告;

8.用户意见书。

第十一条鉴定小组的组成与鉴定程序:

1.鉴定小组成员由厂长、企这科、计划科、财务科、总师办、标准化室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厂长担任组长;

2.鉴定的议程:

(1)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的介绍;

(2)宣读标准化审查报告;

(3)用户代表发言;

(4)*作示范;

(5)讨论鉴定结果及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6)通过鉴定报告,鉴定小组成员并签字。

第十二条鉴定后的工作:

1.整理资料、存档;

2.将鉴定会的意见反馈到各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软件的维护与完善。

1.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的软件要经常维护和不断完善,并对软件*作者和后续开发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2.完善的软件,年底应向计算机管理人员提供修改的程序清单。

(五)*作*管理

第十四条*作*由企业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第十五条办理*作*由本人申请,单位领导同意,通过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发给*作*。

第十六条申请*作*的人员应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作规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