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1篇: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总则
第1条 为了加强楠溪*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2条 公司董事长对本公司的财务工作负直接责任,总经理受董事长委托对财务承担管理责任;公司财务管理由财务部具体负责。
二、财务纪律
第3条 公司财务部是公司日常财务收支的直接管理部门,公司各职能中心所涉及的财务方面的事务,应自觉接受财务部的管理和监督。
第4条 公司各职能中心对其所管辖范围内的财务工作负有管理、监督、审核把关的责任;相关人员应主动配合做好财务工作。
第5条 各职能中心应坚持符合规定、实事求是、节约合理的原则,达到数据真实、内容完整、管理规范的目的。
第6条 各职能中心人员应严格控制有关费用,所有费用支出需取得由收款方出具的正式合规*。收款方是自然人的,*或收款收据还应注明该自然人的姓名(与*
一致)、*号码和联系电话。报销*一律以正式合规原件为准,报销*应先由经办人签字*实、各职能中心负责人审核,相关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报销(差旅费应先交财务部审核)。对不符合制度规定、费用超支或不真实、原始*不全或不规范的一律不予报销,由责任人个人承担。
第7条 各职能中心人员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公款、截留现金及包装物押金等一切公司款项。
第8条 各职能中心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得用公款进行违规吃喝或*活动,对违规者经公司查实后费用由违规者自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占用公款的法律责任。
第9条 各职能中心人员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私自占用公司商品。未经公司领导批准,销售人员不得打折出售公司商品,如因业务需要打折或赠送给相关人员,应事先经公司领导批准。
第10条 公司所有员工必须严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的财务数据,严禁将公司电脑中的数据泄露给他人或私自复制带出公司。
三、财务管理总规定
第11条 费用开支实行事前预算审批制度,大额费用支出应当按规定填报费用预算表向公司领导申请。
第12条 审批权限规定
1、公司召开有关会议(如产品订货会、营销人员会议、代理商会议、各种培训会议、集体福利活动等)由相关职能中心填写<会议(活动)费用预算表>,并由该职能中心负责人确认后报总经理审批。
2、公司举办节日大型促销活动、相关的慰问活动以及平时举办各类促销、宣传、赞助活动的开支费用,营销中心或策划部应事先填写<促销(宣传)活动费用预算表>,并由营销总监确认后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报董事长审批的,报董事长审批。
3、公司日常的货款支付按以下两类项目审批:a、按合同规定应支付的货款,由物流中心负责人审核,财务总监签字审批后付款。b、公司辅助材料采购(未签订采购合同的)应支付的货款,由物流中心负责人确认,财务总监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签字方可支付。
4、公司所需的办公用品用具,应由行政办公室填写<物品采购申请表>,由总经理审批同意后由物流中心统一采购。并按日常货款支付程序审批付款。
5、公司员工的*发放,由总经理审批签字后发放,特殊情况发放的*由董事长审批签字后方可支付。
6、公司广告费用支出,由营销中心填写<广告费付款通知单>,并附广告合同一份,由总经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支付。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报董事长审批的,报董事长审批。
7、公司内部人员的差旅费及预借款,由各职能中心总监签字后,总经理签字审批。
第13条 财务收支管理规定
1、公司所有收入集中由财务部出纳统一收取,任何人不得私自截留公司所属收入。公司所有支出由各经办人凭已审批的付款凭*到出纳处办理报销结算手续,出差借款按差旅费报销制度执行。
2、公司有关职能中心因工作需要需经常支付一些较固定的支出,由经办人申请,管理中心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同意后借取。备用金一律不准用于私人费用支出。备用金使用人调职、离职前应先到财务部办理结算手续。
第14条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
公司全部固定资产的购置、内部调动、转让、报废等处理活动必须经董事长审批同意。
四、附则
第15条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进行解释。
第16条 本制度自董事长批准之日起执行。
差旅费制度
一、出差借款审批程序
1、公司员工因公出差,需由公司总监及以上公司领导签字批准。出差需要借款的,须凭公司领导签字批准的<出差申请表>可到财务部借取。
2、出差员工根据出差内容、出差天数确定借款数额,原则上[前次不清,后次不借",预借金额一般每人每次省内不超过1000元,跨省不超过3000元。
3、试用期员工出差借款的最高限额为该员工试用期的月*总额,超额借取必须由管理中心总监担保或由总经理签字批准方可借取。
二、差旅费报销标准
1、交通费
① 长途出差:总监及以上领导可乘坐飞机、火车软卧,短距离(500公里以内)一般不准乘坐飞机;其他员工原则上乘坐火车、汽车。乘坐火车的,从晚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间,或在车上过夜达5个小时以上的,或连续乘车时间超过6小时的,可购硬席卧铺票(不含软卧)。其他特殊情况或因工作需要改乘飞机的,须事先经董事长(总经理)签字批准。对未经批准擅自改乘飞机的,*只按火车允许标准的同
等金额报销。
② 市内交通:一般情况下乘坐公交车,严格控制乘坐出租车。如特殊情况乘坐出租车,必须注明原因及起止地址,不合理的不予报销,并严格控制乘坐三轮车。
③ 外地乘车一律不准包租出租车,连号*必须注明原因或事项,特殊情况需事先经总经理批准;出入机场必须乘坐机场大巴或公交车。
④ 乘坐公司汽车或他人便车没有发生交通费用的,一律不准报销交通费。
⑤ 员工出差一般不提倡使用员工个人的自备车,事先经公司领导同意使用自备车出差发生的交通费用可报销相当于起止地之间正常汽车票的金额加过桥过路费。
⑥ 交通费一律以正式*报销,不得自行填制凭*(遗失不补)。
⑦ 各类订票手续费、长途汽车保险费等据实报销,但订票费最高标准不得超过25元。
2、出差津贴
① 长途(50公里以外)出差津贴按45元/天计算,近地出差根据实际情况按中、晚餐各15元的误餐费计算;日常餐费不得报销。
② 使用会议餐的(包括由各地办事处招待)不再领取出差津贴。外出参加订货会、广告宣传、市场营运支持、市场巡查
等,当地办事处或活动已安排伙食的,按每人10元/天计算出差津贴。
3、住宿标准
① 总监及以上领导出差按当地[三星级标房"标准按实报销;部门正、副经理(部室主管)150元/天;一般人员130元/天 ;出差省会城市、特区、直辖市标准上浮20%。
② 二人一起出差,住宿按一人标准报销,三人住宿在二人标准上增加30%,(男女员工一起出差的不受此条限制)。 ③ 住宿费一律以正式*报销,*应详细填写住宿时间、住宿天数、住宿人数及所住旅馆固定电话号码等。
④ 住宿费一律按以上标准执行,标准以下的实报实销,超出标准不予报销。
⑤ 住宿费有节约的,按标准节约的住宿费50%奖励出差员工。
三、差旅费报销程序及规范
1、 出差员工返回公司3天内,必须办理报销结算手续,并结清出差预支款。出差人员返回公司3-7天内报帐的,费用全报;返回公司8-15天内报帐的,费用报销80%;返回公司16-31天内报帐的,费用报销50%;返回公司32天以后报帐的,费用不予报销。
2、 差旅费报销单据一律用钢笔填写,以利存档。
3、 出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应分类单独粘贴在*粘贴单内,出差津贴必须另外填制领款凭*并在领款凭*中注明补贴时间与补贴金额。
4、 出差员工应认真、准确地填写报销单及*粘贴单内规定的内容,属附件单据的应加盖[附件"章。
四、其他
1、公司采购员、营销人员差旅费用报销制度另行制订,不执行本制度;
2、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3、本制度自董事长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2篇: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预算控制:
1、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等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2、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由财务科负责制定。
3、预算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预算管理部门审批。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4、 医院应按照规定一般不予调整预算。当医院事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经卫生局审核后报财政局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整支出预算。由财务科负责执行。
5、年终,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年度决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由财务科负责执行。
二、收入控制
1.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建立健全收入、价格、医疗预收款、*、退费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提供服务与收取费用、收入*保管与使用、办理退费与退费审批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医疗收入在医疗服务发生时依据*确定的付费方式和付费标准确认。
2.财务科制定<*管理制度>,各项收入的取得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开具省财政厅统一监制的收费*。各项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门、科室和个人不得收取款项。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3.加强结算起止时间控制。统一规定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的每日、每月结算起止时间,及时准确核算收入。收费处、住院处、医保结算处按照规定时间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收入、结算等报表及附件资料。
4.医院建立退费管理制度。各项退费必须提供交费凭据及相关*,核对原始凭*和原始记录,严格审批权限,完备审批手续,合理退费。
5。财务审计科定期或不定期到收费处、住院处、医保结算处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有持续改进记录。
三、支出控制
1.医院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医院规定。严格按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认、核算支出,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财务科要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审核、审核与付款结算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
3.加强支出的审核控制。完善支出凭*控制手续和核算控制制度,及时编制支出凭*,保*核算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4。医院从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资金,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审批列支,定期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报送项目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5。医院要严格执行*采购和国家关于*品采购的有关规定。
四、货*资金控制
1.医院要建立健全货*资金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医院不得由一人办理货*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2.办理货*资金业务的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门诊和住院收费人员要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熟练*作计算机的能力。
3.严格执行货*资金审批程序。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不得超越权限。
4.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资金收入业务。货*资金收入必须开具收款*,保*货*资金及时、完整入账。
5.货*资金支付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
(1)支付申请。用款时应当提交支付申请或*,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必要时附有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及计算依据;
(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或*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审核。财务审核人员负责对批准的货*资金支付申请或*进行审核,审核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合规;手续及相关单*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收款单位是否妥当等,经审核无误后签稽核章;
(4)支付结算。出纳人员根据签章齐全的支付申请或*,按规定办理货*资金支付手续,并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或银行存款日记账。签发的支票应进行备查登记。
6.严格按照*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办理现金的收支业务。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超过限额的部分,必须当日送存银行并及时入账,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7.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财务科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
8.财务科加强银行存款对账控制。由出纳和编制收付款凭*以外的财会人员每月必须核对一次银行账户,并由与出纳岗位不相容岗位专人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调节不符、长期未达的账项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9.财务科加强银行预留印签的管理。医院财务专用章必须由专人保管;个人*要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
10.加强与货*资金相关的*的管理,财务科明确各种*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的遗失和被盗用。
11.加强对货*资金业务的管理与控制。出纳人员每日要登记日记账、核对库存现金、编制货*资金日报表,做到日清月结,财务科每月清查。
12.建立货*资金盘点核查制度。财务科随机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相符。审计人员不定期抽查库存现金、门诊和住院收费备用金,保*货*资金账账、账款相符。
13。医院发生外*业务时,应当按照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即期汇率,将外*金额折算为**记账,并登记外*金额和汇率。期末,外*余额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折算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14。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管理,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和市财政局的要求执行。
五、库存物资控制
1。库存物资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品、其他材料等物资。
2。存货要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盘点清查,保*账实相符。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3。物资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库存物资盘点制度,定期进行盘点,年末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财务审计科等相关部门要派员监盘,保*账实相符。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六、固定资产控制
1.医院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三账一卡,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标准和确认条件核算固定资产,并按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在总账下设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二级明细分类账,并按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其所占的比例。
3。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
4。财务科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明确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损、报废等)的标准和程序,按照管理权限逐级审核报批后执行。
5。*械科和总务科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清查盘点的范围、组织程序和期限,年度终了前,需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账、卡、物相符。对于盘盈、盘亏、毁损等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6。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等相关责任的考核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科学使用。持续改进管理程序,使资产发挥更大效益。
七、债权和债务控制
1.财务科建立健全债权和债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医院不得由一人办理债权或债务业务的全过程。
2.财务科加强债务控制。要充分考虑资产总额及构成、还款能力、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因素,严格控制借债规模。大额债务发生必须经领导集体决策,审批人必须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审批。 3.财务科建立债务授权审批、合同、付款和清理结算的控制制度。定期进行债务清理,及时清偿债务,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八、工程项目控制
1.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由院长、纪检、基建科、财务审计科等部门分工负责办理工程项目业务。
2.制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如实记载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3.加强工程项目决策控制。要按照决策科学化、*化要求,采取专家评审、*评议、结果公示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有关各方意见,实行集体决策。决策过程要有完整的书 面记录。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研究、项目决策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工程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4.建立工程项目概预算控制制度。严格审查概预算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和定额套用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5.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要建立健全法人负责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加强工程价款支付控制。严格按工程进度或合同约定支付价款。明确价款支付的审批权限、支付条件、支付方式和会计核算程序。对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和金额发生变动的,相关部门必须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资料,经财务审计科审核并按审批程序报
批后支付价款。
7.加强竣工决算控制。严格执行竣工清理、决算、审计、验收的规定,确保竣工决算真实、完整、及时。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资产验收和移交。
九、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
1.建立健全财务电子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应用专门的授权模块,明确相关
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软件开发与系统*作、系统*作与维护、档案保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
2.财务电子信息系统凡涉及到资金管理、物资管理、收入、成本费用等部分,其功能、 业务流程、*作授权、数据结构和数据校验等方面必须符合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
3.门诊收费和住院收费系统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1)提供至少两种不同的方式统计数据;
(2)系统自动生成的日报表不得手工修改;
(3)预交款结算校验;
(4)*稽核管理;
(5)欠费管理;
(6)价格管理;
(7)退款管理。
4.加强财务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建立用户*作管理、上机守则、*作规程。加强对*作员的控制,实行*作授权,严禁未经授权*作数据库。*数据处理过程中各项*作的秩序控制,数据防错、纠错有效*控制,修改权限和修改痕迹控制,确保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安全*。
5.加强数据、程序及网络安全控制。设置和使用等级口令密码控制,*作员口令和* 作日志加密存储,加强数据存储、备份与处理等环节的有效控制,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不丢失、不损坏、不泄漏、不被非法侵入;加强接触控制,定期监测病毒,保*程序不被修改、损坏,不被病毒感染;采用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认*及网络接入口保密等方法,确保信息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传输的安全。
6.加强财务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加强文件储存与保管控制。数据要及时双备份,专人保管,并存放在安全可靠的不同地点。
十、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是指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单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医院内部应加以分离的主要不相容职务有:
1、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2、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3、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4、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
5、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
6、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
7、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
8、出纳与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职务要分离。
9、支票保管与*保管的职务要分离。
十一 、监督检查
1、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 。由财务审计科或者指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财务会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医院可聘请中介机构相关*人员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进行评价,并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医院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3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篇一:财务内控制度]
1、合法*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2、整体*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
3、针对*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4、一贯*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和一致*。
5、适应*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6、经济*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作*要强,要切实可行。
7、发展*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篇二: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了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如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和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除了选择风险小、盈利*强的投资项目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关键。进一步认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地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完善措施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企业管理当局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建立能为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提供合理(但不是绝对的)保*的内部会计控制,一些理想的内部会计控制往往因成本过高而不为管理当局所采用。因此企业所执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某些环节的控制难免会有疏忽。
第二,内部会计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计划、要求、目标进行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等,因而一般仅针对企业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如果一旦发生特殊业务,企业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就难以适应。
第三,即使设计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内部会计控制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通过企业内的人所做的行为及所说的话而完成,因此内部会计控制无论怎样设计,最终还得靠人去执行,而任何认真负责的执行人都不可能永远不会出错,不会失误。因此,人们在执行任何一项程序或工作时,都会因为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而导致设计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
第四,内部会计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患通、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即使设计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其有效*的发挥都会因为执行人的素质而异。企业管理层一旦道德缺失,任意践踏内部会计控制的严肃*,同样会引起内部会计控制整体失效。
第五,内部会计控制因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约束和长期激励机制而失效。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任何事物都会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对于人,更是如此。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产生了企业高管人员的短期经营行为、“59岁现象”等。
第六,内部会计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企业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是针对其面临的经营环境、业务*质而设计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改变往往滞后于经营环境、业务*质的变化。当经营环境和业务*质发生重大变化后,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可能不再适用,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要么被削弱,要么已失效。
第七,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价缺位,难以衡量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健全*和有效*。目前,从我国现有企业建立并实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看,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企业每一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否确实符合企业实际,手续是否严密,环环相扣,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实际执行情况如何,能不能起到事先控制的作用,能不能预防错误和弊端的发生;即使错误和弊端发生了,能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中都缺乏自身对此的评价。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齐抓共管,强化内控意识,突出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作用,带头严格执行,否则就是管理者的失职。内部会计控制既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和使用的关键,又是企业执行有效经济活动责、权、利明确划分的制度保障,涉及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和每一个经营环节,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行动上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把自觉遵守、严格遵守企业内控制度作为提高企业质量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影响企业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让全体员工了解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他们的绩效是如何评价和考核的,以及评价过程中的绩效标准是什么,才能从根本上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行动上产生严格遵守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控制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工作中的积极*和主动*,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设计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一,从技术上对企业经营活动行为及会计行为制定详细的规定,包括设立*的内部会计控制监评机构和会计监督机构,执行更严厉的内部会计控制,更及时的年报披露,强制的注册会计师轮换,等等。一是企业应明确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包括管理模式、内部核算体系、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等,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方向。但内部管理体制一旦确定,应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朝令夕改。二是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体制,明确规定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起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体系,具体包括三个相对*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在企业的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事前控制体系。第二层次,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企业的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事中控制。第三层次,以已有的稽核、内部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委员会。
第二,加大企业舞弊相关各方的法律风险、切断其舞弊的利益激励。其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控制约束规范和激励机制尤为重要。一是企业应与高管人员签订协议并公*。在协议中明确规定高管人员不健全、不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责任,并由其家人或亲属担保,一旦因其个人原因致使企业遭受损失或破坏企业内部管理,由其承担全部赔偿的经济责任及相关法律责任;其次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预算业绩评价制度和薪酬制度,将预算管理与薪酬管理相结合。企业对高管人员采用年薪制,高管人员只有完成了年度预算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才能按规定兑现年薪,并可加薪进级;二是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员工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将员工的晋升和薪酬与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起来。三是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执行程序。如前所述,一些理想的内部控制制度因其成本太高而无法采用。
(三)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职能作用
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切实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工作的领导,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否则就是管理者的失职。因为企业全体员工能否形成自我控制的思想和意识,与企业管理者能否自我控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管理者如果自我控制方面做得十分突出,企业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也就比较容易树立起来。如果管理者要求企业员工遵守计划、标准、准则,而管理者本人却不能自觉地遵守,企业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正人先要正自己的道理。
其次,督促企业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除了制度的完善*和科学合理*外,必须做到:一是惩戒措施必须严厉;二是执行必须到位;三是责任必须明确,奖惩必须分明;第四、积极进行培训、学校教育、倡导建设自动化会计系统等手段来保*和提高。
(四)制定并执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以衡量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健全*和有效*
首先,必须明确自我评价什么。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现或纠正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以保*企业的安全运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价应该围绕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健全,是否得到了积极的、严格的贯彻执行,是否有效地防止、发现、纠正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来进行。即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有效*。
其次,必须明确由谁来评价。要保*自我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及权威*,必须由具有相对*权限的机构来负责。该机构应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工作,由董事全垂直领导。
第三,必须明确如何评价。一是必须明确评价标准。因此,企业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由权威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使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有章可循。二是必须明确评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面对面的直接口头汇报、正式的书面文字汇报、直接观察、抽样检查、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三是必须深入基层,踏踏实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并制度化,实事求是,切忌只凭下属的汇报作判断,也要防止检查中走过场、搞形式,工作不踏实,走马观花,点到为止。
第四,必须明确评价结果如何奖惩。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价完成以后,评价部门应形成书面的“内部会计控制自评报告”,详细说明本次评价涉及到的范围、所用的方法、各环节的风险程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改进措施等。同时报经董事会批准后,对相关当事人给予奖励或惩罚:对严格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加薪进级,甚至升职;对于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严肃的通报批评,减薪降级,甚至撤职或辞退。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高管人员业绩与工薪挂钩等形式,才能使管理层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结合。
[篇三: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 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与复杂*。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的,理*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最大。但以目前我国*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银行、*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董事制度
**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委员会中体现“*”的价值。*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董事制度,充分发挥*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券监管、违规预*、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合法*和严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