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第1篇:徐霞客游记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原文】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duō拾取】。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满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译文】初二日从白岳山下山,走十里路,顺着山麓向西,抵达南溪桥。渡过大溪,顺着别溪水,沿着山麓向北走。走十里路,就见两座山陡削而逼近像两扇门,溪水被它所约束。越过两山向下走,眼前平坦的田畴很宽广。走二十里路,就是猪坑。从小路攀登虎岭,路很险峻。又走十里路,到达虎岭。走完五里路,越过虎岭山麓。向北看,黄山的各座山峰,小如片片山石,似乎可以拾取。又走三里路,就是古楼坳。溪水很宽阔,溪水暴涨而又没有桥梁,木片遍布一条溪水,赤足涉过溪水很艰难。二里后,在高桥歇宿。

【原文】初三日随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即黄山温泉,又名朱砂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面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tà即杂乱】出。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蹑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臼”,曰“*铫”【diào即小铁锅】。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为。遂返寺宿。

【译文】初三日随着樵夫一同走,走了很久,翻越过两座山岭。下山后再重新爬上另一山,又翻越过一座山岭。两座山岭都很险峻,叫双岭。总共走了十五里,经过*村。走二十里路后,到达汤口,是香溪、温泉各条溪水所流出的地方。楚转方向而进入山里,沿着溪水逐渐上山;雪埋没了脚趾。走五里路,抵达祥符寺。温泉就在隔溪可见处,于是大家都解衣脱鞋到温水池里洗澡。温泉池前临溪水,后倚岩壁,三面都用石头镶砌,上面环架着石条就像桥一样。温泉水深三尺,当时冬寒还没有解除,而温水气很旺盛,水泡从池子底部泪泪冒起来,气味原本就很清香。黄贞父说黄山的温泉不及盘山好,是因为汤口、焦村是交通孔道,来洗浴的人太多太杂。洗浴完毕,返回祥符寺。挥印和尚引导我们登山去莲花庵,顺着山涧、踏着上的一处,山涧水在石头间的涵洞停歇,那涵洞叫丹井。丹井旁有石头突起,叫“*臼”,叫“*钊*”。随着溪水宛转前行,四周有耸立的群峰环绕,树林与山石相互掩映。在这样的景致里走了一里路,找到一座寺庵,印我和尚因他事外出,我们不能进入庵堂歇憩。只见庵堂中的香炉及钟、鼓架,都是用天然的古树根雕凿而成。于是返回祥符寺住宿。

【原文】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译文】初四日整天枯坐着听雪滑动的声音。

【原文】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泉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撩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磬韵香*,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室,径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半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译文】初五日*云、寒气很险恶,我强制自己睡在床上,到中午才起床。挥印和尚说慈光寺很近,叫他的徒弟引导我们去游览。经过温泉池,仰身见一山崖,其中间悬着艰险的小道,小道两旁倾泻而下的泉水就像雪白的绢匹。我就从这里攀登上去,泉水的闪光与云气,在衣服前后撩绕。后来转向右走,就见茅草寺庵上下,磐钱的声音与泉袅而起的香*,穿越石头散发出来,这就是慈光寺。慈光寺旧名殊砂庵。和尚对我说:“山顶上的各处静室,其道路被积雪封闭已两个月时间。今早派遣人送去粮食,因山半腰积雪厚达人腰,无法通过而返回。”我的兴致受到极大阻碍,就从大道走了二里路下山,回到住所,拉过棉被睡觉。

【原文】初六日天*甚朗。觅导者各携筇【qióng手杖】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蔬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处冻雪成*,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岘【yǎn大小成两截的山】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bì假发】,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慢慢地】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xià:缝隙,裂缝】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gāng又作“杠”,即石桥】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阳为前海,*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shè地名】,其*属宁之太平。

【译文】初六日天*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炸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其中的石级被积雪覆盖得平平坦坦,一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稀疏的树木披满茸茸的雪花,在其中仰视黄山群峰盘根错节,唯独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往上走数里路,石级越来越险峻,积雪越来越深,那些背*的地方雪已冻结成*,坚硬而溜滑,不容脚踩稳。我独自一人前进,拿着竹杖凿*,挖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凿一个孔,以移动后脚。跟从我的人都沿用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各座山峰争奇竞秀,就像是替天都峰作护卫。从这里进去,无论是极陡峭的山,或是高峻的石崖上,全都是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超过二丈,矮的仅有几寸,平顶上的松树松针很短,盘根错节而枝干弯曲如虫l,越是短粗的越是老松,越是矮小的越是怪异,不意这奇山中又有此种奇异的品种呵!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间,一群和尚仿佛是从天而降,向我们慢慢走来,都合起掌说:“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因为寻觅粮食勉强走到这里。诸公为什么得以上山来?”’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了。”后来,就从天都峰侧面攀援而上,穿过山峰缝隙下山,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览光明顶、石笋?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则数十丈,仰面向上度量,*森得令人毛骨惊然。天门里积雪更深,凿出*洞而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平天?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向下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约平天?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它的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

【原文】余至平天?,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xiāo变虚,即肚子很饿】,遂入?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余侧身攀踞其上,而浔阳踞大顶相对,各夸胜绝。

【译文】我到平天?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而上。山路已走了三十里,肚子感到很饥饿,于是走进平天?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和尚都坐在石头上面朝南方。主持和尚名叫智空,看见客人饥饿的神*,先用稀饭款待。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以后不是长久的晴天气候。”于是指着一位和尚对我说:“徐公如果有余力,可以先登览光明顶而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晚上在这位禅师处歇宿。”我照他所说的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和峻峭的山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的一巨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其势就如中断一样,孤独地悬空于山坞中,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根错节地覆盖着。我侧身攀登到巨石上坐着,浔阳的叔翁则坐在光明大顶上与我相对,各自夸耀景致的极为优美。

【原文】下入庵,黄粱已熟。饭后,北向过一岭,踯躅菁莽中,入一庵,曰狮子林,即智空所指宿处。主僧霞光,已待我庵前矣。遂指庵北二峰曰:“公可先了此胜。”从之。俯窥其*,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度崖,空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石,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窥更雄胜耳。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笋?。?脊斜亘,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接引崖所窥者。?侧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登之,俯瞰壑中,正与接引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下峰,则落照拥树,谓明晴可卜,踊跃归庵。霞光设茶,引登前楼。西望碧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译文】走下光明顶进入庵里,黄粱米饭已做熟了。饭后,向北走,经过一座山岭,在草木茂盛的林莽中徘徊,走进一座庵中,庵名叫狮子林,就是智空所指点的歇宿之处。狮子林的主持和尚霞光,已在庵前等待我了。他指着庵北面的两座山峰说:“徐公可以先行了结这处胜景的游览。”我听从他的话。俯身窥视两山峰的北面,只见峰峦众多、山岭并列,一起耸立着争相显示奇异。顺着两峰往西走,山崖忽然中断,架设木桥将两边连通,上面有一棵松树,可以攀引着越过木桥,即是所谓的接引崖了。过了接引崖。穿过石岩缝隙向上攀登。乱石间连缀的地方很危险,以木料作石梁相架,也可以在其中行走,然而不如坐在岩石上往下窥探,景致更壮丽。走下接引崖,顺小路往东行一里多路,就是石笋砚。石笋?山脊倾斜连绵,两夹崖壁悬于山坞中,乱峰森罗万象,它西边的一面就是在接引崖上所窥视的地方。石笋?侧面一山峰突起,上面很多奇石怪松。登上山峰顶,俯瞰山谷中,正好与接引崖对视,峰回山转,顿改前观。走下山峰,只见夕阳拥围着松树,以为明天的晴朗是可以预卜了,不由得跳跃欢呼着赶回狮子林庵。霞光主持准备好茶水,引导我登上前楼。向西眺望,夭边有一缕碧绿*的痕迹。我怀疑是山峰的*影。霞光和尚说:“山影夜晚看起来很近,这应当是云气。”我一下子沉默无语,知道这是要下雨的预兆了。

【原文】初七日四山雾合。少顷,庵之东北已开,西南腻甚【指雾气非常凝滞厚重】,若以庵为界者,即狮子峰亦在时出时没间。晨餐后,由接引崖践雪下。坞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结,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所谓“扰龙松”是也。

【译文】初七日四周的山都被雾掩合成一体了。一会儿,庵东北面的雾已经散开,而西南方的雾还很浓腻,如果以庵为分界处,就是很近的狮子峰也在雾中时现时没。早餐后,由接引崖踏着积雪下山。山坞半腰上一座山峰突起,峰上有棵松树挣裂开石头而出,粗大的树干却高不到二尺,向斜面沿伸,弯曲盘结,翠绿的枝叶曲折环绕有三丈多长,树根上上下下穿过石岩,其长度几乎与山峰之高相等,这就是所谓的“扰龙松”了。

【原文】攀玩移时,望狮子峰已出,遂杖而西。是峰在庵西南,为案山。二里,蹑其巅,则三面拔立坞中,其下森峰列岫,自石笋、接引两坞迤逦至此,环结又成一胜。登眺间,沉雾渐爽舒朗,急由石笋?北转而下,正昨日峰头所望森*径也。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或直或欹,与身穿绕而过。俯窥辗顾,步步生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

【译文】攀登游玩了一段时间,看看已走出狮子峰,于是拄着手杖往西走。这座山峰在狮子林庵的西南方,叫案山。走二里路后,登上案山之巅,三面拔地而起峙立山坞中,山下面是森罗万象的峰峦和众多的山岭,从石笋?、接引崖两处山坞曲折连绵到这里,环绕盘结又形成一处胜景。登高远眺之间,浓雾渐渐轻爽开朗,急忙从石笋斑北面楚转而下,正是昨天在峰顶所看见的*森道路了。群峰有的很高有的很低,有的巨大有的纤小,有的峭直有的倾斜,行进其中往往察身穿绕而过。俯仰窥视,辗转回顾,每走一步都产生新奇的感觉;但是山谷深而积雪厚,每走一步都有一种恐惧。

【原文】行五里,左峰腋一窦透明,曰“天窗”。又前,峰旁一石突起,作面壁状,则“僧坐石”也。下五里,径稍夷,循涧而行。忽前涧乱石纵横,路为之塞。越石久之,一阙新崩,片片欲堕,始得路。仰视峰顶,黄痕一方,中间绿字宛然可辨,是谓“天牌”,亦谓“仙人榜”。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至是始芳。抵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还餐松谷,往宿旧庵。余初至松谷,疑已平地,及是询之,须下岭二重,二十里方得平地,至太平县共三十五里云。

【译文】走了五里路,见左边山峰腋部有一孔穴透出光明,称作“天窗”。又前行,山峰旁一石突起,作面壁的形状,则是“僧坐石”了。往下走五里路,道路稍稍平坦,顺着山涧水前行。忽然前面山涧中乱石纵横,路为之阻塞。越过乱石走了很久,见到新崩开的一个缺口,片片石壁似乎就要堕落,才重新找到行路。仰视峰顶,有黄*的一方痕迹,中间绿*的字宛然可辨认,这就叫“天牌”,也叫作“仙人榜”。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这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边向东西方向走,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积雪,到这里才开始有花香*芳。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既雄壮,又有突兀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乱注,远处近处的群峰环卫着,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回到松谷庵吃晚饭,在松谷庵旧址的茅庐里往宿。我初到松谷庵时,猜测已经是平地,等到这里询问人,说是还必须走下二重山岭,二十里山路后方能够找到平地,到太平县共有三十五里路云云。

【原文】初八日拟寻石笋奥境,竟为天夺,浓雾迷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亦愈厚。余急欲趋炼丹台,遂转西南。三里,为雾所迷,偶得一庵,入焉。雨大至,遂宿此。

【译文】初八日准备去寻觅石笋狂的奥秘之境,不料竟然被上天所剥夺。浓雾迷漫山野,抵达狮子林时,风更大,雾也愈加浓厚。我急切想要疾趋炼丹台,于是转向西南方向。走三里路,被浓雾迷失了道路,偶然得见一庵,就进入庵里。大雨下起来,于是只好在此住宿。

【原文】初九日逾午少霁。庵僧慈明,甚夸西南一带峰岫不减石笋?,有“*颅朝天”、“达摩面壁”诸名。余拉浔阳蹈乱流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诸峦,南向即丹台诸坞,大抵可与狮峰竞驾,未得比肩石笋也。雨踵至,急返庵。

【译文】初九日过了中午,天气稍稍晴朗。庵里的和尚慈明,很夸奖庵西南一带的山峰岩洞,认为不减石笋?的险奇,有“*颅朝天”、“达摩面壁”诸名胜可供游览。我拉着浔阳的叔翁踏过乱流来到山谷之中,向北走就是翠微峰等各峰峦,向南走就是炼丹台等各山坞,景致大体上可与狮子峰并驾齐驱,而不能与石笋班比肩一致了。雨接踵而至,我们急忙返回庵中。

【原文】初十日晨雨如注,午少停。策杖二里,过飞来峰,此平天?之西北岭也。其阳坞中,峰壁森峭,正与丹台环绕。二里,抵台。一峰西垂,顶颇平伏。三面壁翠合沓重叠,前一小峰起坞中,其外则翠微峰、三海门蹄股拱峙。登眺久之。东南一里,绕出平天?下。雨复大至,急下天门。两崖隘肩,崖额飞泉,俱从人顶泼下。出天门,危崖悬叠,路缘崖半,比后海一带森峰峭壁,又转一境。“海螺石”即在崖旁,宛转酷肖,来时忽不及察,今行雨中,颇稔其异,询之始知。已趋大悲庵,由其旁复趋一庵,宿悟空上人处。

【译文】初十日早晨,大雨如注,中午时稍为停了一会。拄手杖走二里路,经过飞来峰,这是平天?西北面的山岭。飞来峰南面的山坞中,山峰壁立陡峭,正好与炼丹台相互环绕。二里路后,抵达炼丹台。向西垂的一座山峰,峰顶很平坦,三面有青翠绿树覆盖的岩壁重重叠叠,前面一座小峰峦突起于山坞中,山坞外则是翠微峰、三海门像脚与腿一般地环卫峙立着。登上峰顶四处眺望了很久。向东南方走一里路,从天平?下绕出来。大雨重又下起来,急忙走下天门。两旁狭隘得仅有肩宽,崖顶上的飞泉,都是从人头上泼下来。走出天门,高耸的山崖悬空重叠,道路沿着山崖半腰延伸,比之后海一带森严的山峰、陡峭的岩壁,又转变为另一种境地。“海螺石”就在岩崖旁边,宛转的形态非常像只海螺。来的时候忽略了,来不及仔细观察,现在在雨中行走,倒很熟悉它奇异之处,这是询间别人后才知道的。后来去大悲庵,从大悲庵旁又再去另一庵,在悟空上人处宿歇。

【原文】十一日上百步云梯。梯磴*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倾侧??岈【hányá】,兀兀【wù挺立高耸】欲动,前下时以雪掩其险,至此骨意俱悚。上云梯,即登莲花峰道。又下转,由峰侧而入,即文殊院、莲花洞道也。以雨不止,乃下山,入汤院,复浴。由汤口出,二十里抵芳村,十五里抵东潭,溪涨不能渡而止。黄山之流,如松谷、焦村,俱北出太平;即南流如汤口,亦北转太平入*;惟汤口西有流,至芳村而巨,南趋岩镇,至府西北与绩溪会。

【译文】十一日,登上百步云梯。百步云梯的石瞪很陡,似乎一直*入了蓝天,爬石瞪时脚趾几乎触到脸腮,而且石瞪的石条倾斜、中间空隙很大,高凸突兀,似乎在动。先前下山时因积雪掩盖了它的险要,到现在看清了不觉毛骨和心里都一齐恐惧起来。上完百步云梯,随即登上去莲花峰的路。又向下转,由莲花峰侧面前进,就是通向文殊院、莲花洞的路了。因为雨一直不停,于是下山,进温泉院里,再次沐浴。由汤口出来,行二十里路抵达芳村,走十五里抵达东潭,溪水暴涨不能过渡而停下来。黄山的溪流,如松谷溪、焦村溪,都是向北流出太平县;即便向南流的汤口溪,也向北转,流到太平县后再流向长*;唯独汤口西边有条溪流,到芳村而成巨流,向南流去岩镇,到徽州府西北面与绩溪会合。

第2篇:《徐霞客游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丁丑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①别静闻,遂下太平②舟。余守行李,复令顾仆往候。是晚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

【注释】

①崇善寺:据调查,在今南宁一中处。

②太平:明置太平府,在今崇左县治太平镇。

【译文】

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九月二十二日我前往崇善寺与静闻告别,便下了去太平府的船。我守着行李,再命令顾仆去侍候。这天晚上停泊在建武驿前的天妃宫下。

【原文】

二十三日舟不早发。余念静闻在崇善畏窗前风裂,云白屡许重整,而犹不即备。余乘舟未发,乃往梁寓携钱少许付静闻,令其觅人代整。时寺僧宝檀已归,能不避垢秽,而客僧慧禅、满宗又为整簟①蔽风,迥异云白。静闻复欲索余所买布履、衡茶,意甚恳。余语静闻:“汝可起行,余当还候。此何必索之今日乎!”慧禅亦开谕再三,而彼意不释。时舟已将行,且闻宝檀在天宁僧舍,余欲并取梁钱悉畀之,遂别之出。同梁主人觅得宝檀,宝檀慨然以扶危自任。余下舟,遂西南行。四里,转西北,又四里,泊于窑头。

【注释】

①簟(diàn):作障蔽之用的竹席。

【译文】

二十三日船早上不开。我挂念静闻住在崇善寺畏惧窗前裂洞漏进的风,云白屡次答应重新修整,可仍然不马上办。我乘的船不开,便前去梁家寓所带了少量钱交给静闻,让他找人代为修整。此时寺中的和尚宝檀已归来,能够不避污秽之物,而客居的僧人慧禅、满宗又代为修整竹席遮风,与云白完全不同。静闻又想要我买的布鞋、衡阳的茶叶,意思十分恳切。我对静闻说:“你能起床行走时,我将回来问候你。这些东西何必在今天要得到手呢!”慧禅也再三开导,但他的心愿不消。此时船已将出发,而且听说宝檀在天宁寺的僧房中,我打算一并把梁家寓所中的钱取来全数交给他,便告别静闻出来。同姓梁的房主人找到宝檀,宝檀慷慨地把扶助病危之人看做自己的责任。我下了船,于是向西南行。行了四里,转向西北,又行四里,停泊在窑头。

【原文】

时日*尚高,余展转念静闻索鞋、茶不已,盖其意犹望更生,便复向鸡足,不欲待予来也。若与其来而不遇,既非余心;若预期其必死,而来携其骨,又非静闻心。不若以二物付之,遂与永别,不作转念,可并酬峨眉之愿也。乃复登涯东行,出窑头村①,二里,有小溪自西北来,至此东注,遂渡其北,复随之东。又二里,其水南去人*。又东行一里,渡白衣庵西大桥,入崇善寺,已日薄崦嵫②。入别静闻,与之永诀。亟出,仍西越白衣庵桥,共五里过窑头,入舟已暮,不辨*矣。

【注释】

①窑头村:今作上尧,在南宁西部,邕*东岸。

②崦嵫(yanzī):山名,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境,古人常用以指日落的地方。

【译文】

此时天*还早,我辗转想着静闻索要鞋子、茶叶的事,想个不停,大概他的意思仍指望再活下去,便可重新走向鸡足山,不想等我回来了。如果回来时与他不相遇,完全不是我的心愿;如果预期他必死,而回来带他的骨灰,又不是静闻的心愿。不如把两样东西送给他,便与他永别,不考虑转回来,可一并实现我去峨眉山的愿望。于是重新登上岸往东行,到了窑头村,行了二里,有条小溪自西北流来,到此地后向东流注,于是渡到溪北,再顺着溪流往东走。又行一里,那溪水向南流去汇入*中。又东行一里,走过白衣庵西边的大桥,进入崇善寺,已是日薄西山了。进寺辞别静闻,与他永别。急忙出寺,仍向西越过白衣庵桥,共五里走过窑头,进到船上已经天黑,辨不清颜*了。

【评析】

《与静闻永诀日记》是徐霞客在广西南宁与静闻诀别的日记。时在崇祯十年(1637)九月二十二、二十三两日,见《粤西游日记三》。

静闻,“禅诵垂二十年”,刺血写成《法华经》,发愿供鸡足山,与徐霞客结伴同行。自六月初八在桂林得病,牵延数月,途中拖着病体转移。徐霞客不可能停息游屐,又要安排照顾病人,旅途的艰*超乎平时。南宁崇善寺相别,大概双方都有永诀的预感,难舍难分,趁候舟未发,别后又回,再再不已。该文写得委婉缠绵,细腻曲折,情深意切,是徐霞客抒情*散文的名篇。后来,静闻于九月二十四日去世,“分袂未几,遂成永诀”。徐霞客悲痛至极,写了《哭静闻禅侣》诗六首:“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徐霞客的诗,更多的是歌颂静闻矢志不移、舍己为人、保护环境等优良品质,道出了他们友谊的基础。他重回南宁,决心完成静闻的遗愿,排除重重困难,把静闻的遗骨一直带到鸡足山安葬,事见《粤西游日记四》。静闻墓在鸡足山文笔峰下,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霞客与静闻生死不渝的友谊,正是徐霞客和静闻崇高品质的反映。

第3篇:徐霞客游记文言文及翻译

二十一日平明起,天已大霁,以陆公书投莫。莫在囤,不及往叩,以名柬去,余乃候饭于寓中。

既午,散步东街,渡塘堤,经州治前,而西循囤山北壁下行,共一里,入北山南向石洞。

又从洞前西北行半里,转而西南又半里,渡桥亭,入清水塘,返寓已下午。莫公馈米肉与酒,熟而酌之。迨晚霁甚。

二十二日五更颇寒,迨起而云气复翳。

站人言夫将至,可亟炊饭。既饭而夫仍不齐。先是,余无以为贽zhì见面礼,以晶章水晶图二枚并入馈,此晶乃漳中署中所得,莹澈殊甚。

岂一并收入后,竟无回音。余索帖再三,诸人俱互相推委,若冀余行即已者。余不得已,往叩掌案掌管案牍文书的人刘,为言其故。刘曰:“昨误以为银?薄物,竟漫置之,不意其为宝物也传世的贵重物品,当即入言。

但斯时未起,须缓一日程可耳。“余不得已,从之。昨诸人竟私置于外,故不得回柬,至是然后入白也。候至更余,刘犹在囤未归,乃闷闷卧。

银锡二厂,在南丹州东南四十里,在金村西十五里,其南去那地州亦四十里。其地〔厂有三:〕曰新州,属南丹;曰高峰,属河池州;曰中坑,属那地。皆产银、锡。三地相间仅一二里,皆客省客贾所集。按《志》有高峰砦同“寨”,即此高峰之厂,独属河池,而其地实错于南丹、那地之间,达州必由南丹境。

想以矿穴所在,故三分其地也。

银锡掘井取砂,如米粒,水淘火炼而后得之。

银砂三十斤可得银二钱,锡砂所得则易。

又有灰罗厂,止产锡。

在南丹东南三十又五里,即余昨所经。

有孟英山,在南丹西五十里芒场相近。

止产银。永乐中遣中使雷春开矿于此,今所出甚微不及新州矣。雷春至孟英时,河池所城是其所筑。

二十三日候夫不至,总站徐曰“以昨礼未酬,尚须待一日。”余求去不得,惟闷闷偃坐而已。至午后,始以两晶章还余,而损其一,余五*,则为诸人干没侵吞财物矣。是日午间雷雨,晚大霁。

由银锡厂而南,两日程至涯洞,有大*自西而东,为那地、东兰二州界。

其渡处名河水渡,实为刁*。

其上流来自泗城界,其下流东历永顺土司北五里。即下石堰,为罗木渡者也。

南丹东八十余里抵大山岭,为河池州界;东南四十里过新州,为那地州界;西三日程约一百五十里抵巴鹅,北为平洲四寨界,西为泗城州界;西北二日程约一百里过六寨,为独山下司界;东北日半程约七十里抵东界,为荔波县界。

南丹米肉诸物价俱两倍于他处。米俱自独山、德胜诸处来。

惟银贱而甚低,所用者止对冲七成。

其等甚大,*银不堪使也。

龙眼树至此无。德胜甚多。

二十四日晨起,*云四合,是日为立夏。

饭而待夫,久不至,上午止得四名,二名犹未至。余不能待,以二名担行李,以二名肩舆行。出街北,直北行山坞间,一里半,大溪向东北去,路折而西北,逾土岭。二里半,逾岭西下,有水自东南来,北向而去,渡之南行,于是石峰复出,或回合,或逼仄,高树密枝,蒙翳深倩,时午日渐霁,如行绿幄中。已溯峡西入,惟闻水声潺潺,而翳密不辨其从出,想亦必东向之流,然石路甚大,不若州东皆从草莽中行也。共三里,有石峰中立于两山峡间,高锐逾于众,而两旁夹壁反隘,益觉峥嵘。由其南夹西透,又陟岭一里,西南逾脊,其南即深坑下坠,亦如岭北者之密翳沉碧也。由岭上西循北峰,又逾脊西下,共里余,由两山夹中西出,曰夹山关今作关上。夹西即有数家倚北峰下,其后削崖如屏,前则新篁密箐,路从其下行。忽北山之麓,石崖飞架,有小水自西来,漱石崖之脚,北入石洞中。洞门南向,在浮崖之东村后危崖之下,水自南捣入,当亦透北山而泄于南丹下流者也。由浮崖下溯细流西行,其内复回田一壑,南麓又有村数十家。又西三里,逾土山下,西北又一里,有水自西南土峡中来,东抵石崖下,转而北去,路亦渡水而北。二里,水由东北坞中去,由小岐西北升陟,冈阜高下,共四里,乃下岭。又西南转入山坞,为彝州村,日已下午矣。炊而易骑,由坞中随细流东北行。一里,涉溪,又一里,逾坳乃转西北,细流在山峡中,亦西北转。已北渡一峡,复北上山,缘西山之半行,共二里,峰头石路甚崎?拢?湎孪恐兴?嘧阅隙?保?钟幸欢?葱∷?蘸嫌谄湎露?比ァS直毙杏饬攵?拢?蛳恐谢闼?跎睿?爰辞八????饕病6芍???П毙校?醒呓亟е校?势涠??奥砀苟?9惨焕铮?钟行∷?晕魍料坷矗?隙??ァ4悠浜洗θ远啥?保?蚨?创舐犯粗潦腔幔?搜??鞅鄙狭搿R焕铮?馔辽桨??虮泵媸?狡亮⒍???费?辖缤辽轿鞅毙校?浇缰?懈从刑镫螅??骺?耄?行∷?缙渲校?喽?蛉ァS治鞫?镉啵?肽媳鄙较戮阌写澹?嗤呱幔?焕嘎反褰褡骼?蟆?/p>

大路直西向山隙去,从岐北向渡溪,一里,逾北界石山北下,转西行半里,宿于蜡北村。

二十五日昧爽,由蜡北村稍西复北向入峡中,半里,逾小脊北下,半里,抵尖高峰下。其处另成一峒,有一二茅舍倚尖峰下。竟峒东北行二里,有村在西山之麓,曰肖村。又北半里,有洞在西小山坑中,其门东南向,外层甚敞,中壁如屏,又辟内门甚深。路由东山崖上行,隔坞对望之,藤萝罨yǎn掩覆挂,中有水自洞门潺潺出,前成涧南流西折去。又东北半里,逾岭脊,颇峻。东西峰俱石崖,而此脊独土。逾之东北下一里,又成一峒,曰街旁村。送者欲换夫骑,而居人不承,强送者复前。于是西北登岭,岭上下多倚崖随壑之舍。一里,逾岭下而复上,又西北二里,复逾岭西转北向行,有村在东山之半,甚众。循之北行二里,有尖山坚东峰之上,甚锐,下有瓦房,环篱回堵,颇不似诸村落。其西界有山高耸,冠于诸峰,此始为南下多灵两*都泥、龙*。分界之脊,与所行东峰对夹成坞。中开大壑,自南而北,即前栏路村西行大道,转而为此坞者也。坞中土山之上,丛树蓊葱,居室鳞次。与此村东西相对者曰芒场,此大道所经者;余以站骑就村相换,故就此小道。然村夫沿门求代,彼皆不承,屡前屡止,强之不行。方无可奈何,适有一少年悬剑*箭至,促其速行,则南丹莫君所遣令箭送余者,始得复前。又北逾一岭,又北一里、饭于壁坳村。

数家在东峰之半,前多踞石排列,置庐其间,实为选胜,而土人莫之知也。既饭,易骑至而无鞍,乃令二夫先以担行,站夫再往芒场觅鞍;久之仍不得,乃伐竹缚舆;舆成而候夫;又久之马至,已下午矣,乃西向行。

先是,壁坳站夫言:“西北石山嵯峨,其下有村曰蛮王,此峰亦曰蛮(王)峰。”乃望之西行,越一土阜西下,共二里,有涧自南而北,逾涧又北上岭,逾土山二重,共一里,下至土峡中,有小水自北而南,溯之北上一里,直抵蛮王峰下。其??枣樗首睿?髂戏宥ビ惺??穑?垂?毕颍?细粗笔?缡祝?窦此?健奥?酢闭咭??/p>

时顾仆押夫担在蛮王村,尚隔一夹,呼余直西从大道,彼亦从村押夫来。半里,会于峰之西,乃转而循峰西夹北向行。其夹会水于中,北上半里,夹中犹土田,而水已北注,是为北来山脊,至蛮王而西渡南下,峙为芒场西最高之峰,以至多灵,为都泥、金城两*之界者也。北随水行半里,其水西向去,路西北又半里,逾岭而下半里,西南山界扩然,北界石山之脊自西而东,有尖峰竖其上,环其西南为大壑,田陇高下,诸庐舍倚其东北尖峰下。

又里许,登其栏曰郊岗村今作者东,又名头水站,有水自东北脊间出,为都泥旁支之上流,此“头”名所由起也。村人以酒食献,餐之,易骑行。西北一里半,有路逾北夹而去,乃导者由岐西出峰南。又半里,复易夫,始知其为小路就村也。又西一里,雷雨大至,俄顷而过。又西一里,登一堡,导者欲易骑,其人不从,只易夫而行。

乃挟峰北转,越岭而下。

又西南坠,共二里,渡一涧,又西北行一里,始与东来大道合。复西北逾岭三里,望北山石脊嵯峨,诸庐舍倚其上,而尚隔一壑。又西,大道西去,由岐北转,从北山下东向行,一里,上抵飘渺村。其村倚山半,南向,东有尖峰高*岭头,西有危崖斜骞冈上。村前平坠为壑,田陇盘错,自上望之,壑中诸陇皆四周环塍,高下旋叠,极似堆漆雕纹。盖自蛮王峰西渡脊而北,至此水皆西南入都泥,壑皆耕犁无隙,居人亦甚稠,所称巴坪哨,亦一方之沃壤也。是晚,雨后即霁甚。

二十六日晨起,饭而候骑,命夫先担行;待久之,乃得骑。由西峰突崖下西向行,二里,逾岭西北下坞中。其坞东西开夹,中底甚平,东汇堰为塘,溯之西行,塘尽而成草洼。共西半里,有墟场在路隅,曰巴平场。其西有深夹自西北来,为此东西夹上流,场乃挟右而转者。路度夹而西,复上岭,半里,逾脊西下,于是成南北夹。路转北行半里,夹仍东西转,路又西向半里,此夹中皆平底草蔓,似可为田。

于是复西逾隘脊,其脊止高丈许,脊东即所行草壑,脊西则水溢成溪。随溪西行半里,渡,从北山下行,过一坳,有三四家倚之。又西半里,大路直西去,以就村觅夫故,又南由岐涉溪逾南坳,共一里,得村于南坞中,曰潭琐。

居村颇盛,山转中环,又成一峒。又饭而候夫,久乃得之。下山半里,由西北峡出,即前西流之溪矣。

由溪南西行半里,溪转而北,路亦随之。于是山开东西两界:东界山皆自东而西突,凡五六峰,西面皆平剖下坠,排列而北,若“五老”西向;西界山则土峰蜿蜒,与东界对列成峡,涧由其中北向去。从涧西循西山东麓北行半里,有小水东注于涧,渡之又北一里半,抵一岭,涧折而东去,路乃北逾岭。

一里,则大路自东来合。

又东一里,有涧亦东注,渡之北,又一里,有水一泓,在路侧树根下石隙间,清冽殊异。又北一里,又有水自西北峡中来,东出与石泓北流之水合,似透东北峡而去,路溯西北峡而入。

其峡湾环,北自东序六寨之一。南来,是名羊角冲,为此中伏莽之徒所公行无惮处。

舆夫指路侧偃草,为数日前杀人之区,过之恻然。入峡一里,东眺已逼东界突山下。又北则突山既尽,其坞大开。东望一峰尖迥而起,中空如合掌,悬架于众峰之间,空明下透,其上合处仅徒杠之凑,千尺白云,东映危峰腋间,正如吴门匹练,香炉瀑雪,不复辨其为山为云也。

自桂林来,所见穿山甚多,虽高下不一,内外交透,若此剜空环翠者,得未曾有。此地极粤西第一穷徼jiào边界,亦得此第一奇胜,不负数日走磨牙吮血之区也。又北一里,有村悬西峰石坡上,曰东序村,乃六寨极南之首村也。

缚舆换夫。

东北二里,复换夫。西北逾一岭而下,共一里半,有场曰六寨场。转北而东又半里,有溪自东来,独木桥渡其北。

一里,有石峰中悬两峡间,前有数十家倚之,是为六寨哨。

所称“六寨”者,南自东序,北抵六寨哨,中有寨六。缚舆换夫,从东峡北行一里,转而西入峡。其水东流,溯之入又一里余,大路直西逾隘,由岐西北就村半里,得浑村在北村下。头目韦姓出帖呈览,以忠勇免差者。余谕之送,其人出酒肉饷,以骑送余。其地北有崇崖,有洞,门西南向,高悬崖上;南有绝壁,有洞,门东北向,深透壁间。从小路下西坡,交大路而南,二里,抵南洞之前。

循石壁西,又一里,转入南山峡中,东南入坞,有村曰银村。待夫久之,晚而缚舆,昏黑就道。西北循山出峡,转而西,共三里,宿于晚宛南村。

二十七日晨起,不及饭,村人舆就即行。循西山而北,石壑中渐有水东自浑村两麓来,流而成溪。半里,渡溪北行,半里,有村在西山下,溪流环其前,村东向临之,为晚宛中村,其长又半里。路隔溪,随之北又一里,渡桥而西,饭于晚宛北村。换夫东渡桥,遂东北行一里半,逾东冈,有村在冈北悬阜上。又换夫,北下冈,渡一涧,复一里半,北上一冈,是为岜土音作“壁”歹村,乃丹州极北之寨也。

六寨北至岜歹,西至巴鹅,昔皆泗城州所属之地,去泗城远,故后为丹州所占。三年前上疏清界,当在其中。

〔由此西去两日程,日罗猴,为泗城东北境,都泥上流所经也。〕饭而换马,北下阜,过一涧,于是北上冈陇,渐逾坳而北,三上三下。坞中俱荒芜,无复耕塍,其水皆西南流,故知东北即大山之脊矣。共五里,为山界,土人指以为与贵州下司分界处,此不特南丹北尽,实粤西西北尽处也。

逾脊北下,水犹西南流。又从岭北再升一土岭,共一里,北出石山之隘,是为艰坪岭。石骨棱削,对峙为门,是为南北二水分界。北下一里,石路嶙峋,草木蒙密,马足跃石齿间,无可着蹄处,正伏莽者弄兵之窟,余得掉臂而过,亦幸矣哉!

既下,西向行峡中,水似西流,而似无出处。一里,始复睹塍田。

又西半里,转而北,峡中塍乃大辟。

又北一里,有村在西坞,曰由彝村,是为下司东南第一村,亦贵省东南第一村也。南丹送骑及令箭竿头为铁制箭簇的传令旗牢子辞去。待夫甚久,担先去,暮,骑至。西北二里至山寨,又逾岭涉涧,越数村,夜行八里而抵下司,俱闭户莫启。久之,得一家启户人,卧地无草,遍觅之,得薪一束,不饭而卧。

注释

翻译

二十一日黎明起床,天已大晴,把陆公的信投递给莫公。莫公在囤子上,来不及去叩见,拿了名贴去,我就在离所中等待吃饭。中午后,在东街散步,走过塘中的堤坝,经过州治前,而后往西沿囤子所在的山北面的石壁下前行,共一里,进入北山向南的石洞。又从洞前往西北行半里,转向西南又走半里,越过桥亭,步入清水塘,返回寓中已是下午。莫公馈赠了米肉与酒,煮熟后饮酒。到晚上天气非常好。一’

二十三日五更时相当寒冷,等到起床后云气重又遮蔽了太阳。释站的人说脚夫将要到了,应赶快煮饭吃。吃饭后脚夫仍来不齐。这之前,我没有什么东西作见面礼,拿了两枚水晶*一并送进去馈赠,〔此水晶是从漳州府衙门中得到的,特别晶莹清澈。〕怎么一并收进去后,竟然没有回音。我再三索要回贴,众人都互相推楼,好像希望我走了就算了的样子。我不得已,前去叩拜一个姓刘的掌管案犊文书的人,对他讲了其中的缘故。姓刘的说:“昨天误以为是银子朱砂一类微不足道的东西,居然漫不经心把它放到了一边,想不到这是传世的稀世之物,应该马上进去说明。但此时未起床,必须暂缓一天上路是可以的了。”我不得已,听从了他。〔昨天众人竟然把水晶章私自放到衙门外,所以得不到回贴,至此后才进去察告。〕等到一更多时,姓刘的仍在囤子上未归来,只好闷闷不乐地躺下。

银锡两种矿厂,在南丹州东南四十里,在金村西面十五里,它的南边距那地州也有四十里。此地的矿厂有三处:一叫新州,属南丹州;一叫高峰,属河池州;一叫中坑,属那地州。都出产银、锡。三个地方相隔仅一二里,都是外省的客商聚集之地。据志书,有处高峰碧,就是此地的高峰厂,唯独隶属于河池,但此地实际交错在南丹州、那地州之间,到达州里必得经由南丹州境内。推想是因为矿坑所在之地,所以把此地分为三部分。〔银、锡都要挖矿井取出矿砂,如米粒一样,用水淘洗用火烧炼后才能得到。银矿砂三十斤可得到银子二钱,锡矿砂得到的锡却视情况而变化。〕又有个灰罗厂,只产锡。〔在南丹州东南三十五里处,就是我昨天经过的地方。〕有座孟英山,〔在南丹州西面五十里的芒场附近。〕只产银。〔永乐年间派遣中使雷春在此开矿,今天出产的银矿非常微少,赶不上新州了。雷春到孟英山时,河池所城是他修筑的。〕

二十三日等脚夫不见来到,统管释站姓徐的人说:“因为昨天的礼没有答谢,还必须等一天。”我要求离开不能实现,只有闷闷不乐地躺躺坐坐而已。到午后,才拿两枚水晶*还给我,但损坏了其中的一枚,其余的五种东西,却被众人吞没了。这天午间下雷雨,晚上大晴。

由银锡厂往南走,两天的路程到达涯洞,有大*自西流向东,是那地、东兰两州的分界,*上的渡口名叫河水渡,就是都泥*了。它的上游来自于泅城州境内,它的下游向东流经永顺土司北面五里,立即流下石坝,成为罗木渡的*流了。南丹州往东八十多里抵达大山岭,是河池州的州界;东南四十里过了新州,是那地州的州界;往西三夭的路程约一百五十里抵达巴鹅,北面是平洲四寨的边界,西边是洒城州的州界;往西北两天的路程约一百里过了六寨,是独山州下司的边界;向东北一天半的路程约七十里抵达东部边界,是荔波县的县界。

南丹州米肉各种东西的价钱都比其他地方高两倍。〔米全是从独山州、德胜镇诸处运来。〕唯有银价贱而且成*很低,〔市面上使用的银子只冲抵为七成。〕此地的戮子非常大,使用中原的银子承受不了。

到此地龙眼树没有了。〔德胜镇非常多。〕

二十四日早晨起床,*云四面合拢,这天是立夏日。饭后等待派夫,很久不来,上午只得到四名,有两名还未来。我不能等下去,让两名挑行李,用两名扛轿子上路。出到街北,一直往北行走在山坞间,一里半,大溪向东北流去,路折向西北,翻越土岭。二里半,越过岭往西下走,有水流从东南流来,向北流去,渡水后往南行,在这里石峰重新出现,有的回绕拢来,有的紧逼侧立,高树密枝,蒙密荫蔽,幽深俏丽,此时中午太阳渐渐晴开,如同行走在绿*的筛慢之中。不久逆着山峡往西进去,只听见水声潺潺,但林木浓密遮挡着辨不出它从哪里流出去,推想也必定是向东的水流,然而石头路十分宽大,不像在州东都是从草莽中行走了。共三里,有座石峰当中立在两面山峡之间,又高又尖超过群山,而两旁相夹的石壁反而狭小,益发觉得峥嵘。由它南边的夹谷穿过去,又登岭一里,向西南越过山脊,山脊南面就是下坠的深坑,也像岭北的山一样林木密蔽碧波沉浮了。由岭上往西沿北峰走,又越过山脊往西下行,共走一里多,由两山相夹的山谷中向西出来,叫夹山关。西边就有数家人依傍在北峰下,它后面陡削的山崖如像屏风,前边是清新浓密的竹林,路从它下边走。忽然北山的山麓,石崖飞架,有小溪从西边流来,冲刷着石崖的石脚,向北流入石洞中。洞口向南,在浮空石崖东面村后的危崖之下,水从南面冲捣进洞,应当也是穿流过北山而后泄入南丹州下游的水流。由浮空石崖下溯细小的溪流往西行,那里面又有田地回绕在满壑谷之中,南麓又有个数十家人的村庄。

又向西三里,越过土山下走,向西北又是一里,有水流从西南的土山峡中流来,律东抵达石崖下,转向北流去,路也渡过水流往北走。二里,水由东北的山坞中流去,由岔开的小道向西北爬升,冈阜高低不一,共四里,这才下岭。又向西南转入山坞中,是夷州村,时光已到下午了。煮饭吃后换了坐骑,由坞中沿细流往东北行。一里,涉过溪流,又走一里,越过山坳就转向西北,细流在山峡中,也向西北转。不久向北越过一个山峡,再往北上山,沿西山的半山腰行,共二里,峰头的石头路十分崎岖,山下峡中的水流也是自南往北流,又有一条从东面流来的小溪凑合到山下往北流去。又往北行越岭下走,就见峡中的积水非常深,猜想就是前边的水流转向西流了。渡过积水,顺山涧往北行,有堤横堵在山涧中,所以堤东的水达到马肚子了。共走一里,又有小溪自西面的土山峡中流来,合流后往东流去。从水流会合处仍渡到溪北岸,就见东面来的大路又来到此地相会,于是沿大路向西北上岭。一里,越过土山隘口,就见北面的石山屏风样矗立往东延去,路沿着南面一列土山往西北行。两列山之中又有田野,拓开成东西向的山坞,有小溪隔在其中,也是向东流去。

山坞南面北山下都有村庄,瓦房很多,叫栏路村。大路一直往西向着山间缺口走去,从岔路向北渡过溪流,一里,越过北面的石山向北下山,转向西行半里,住宿在蜡北村。二十五日黎明,由蜡北村稍往西走重又向北走入山峡中,半里,越过小山脊往北下行,半里,抵达尖高峰下。此处另成一*,有一二间茅屋靠在尖高峰下。走完桐后往东北行二里,有村庄在西山的山麓,叫肖村。又向北走半里,有山洞在西面小山的坑谷中,洞口朝向东南,外面一层十分宽敞,中间的洞壁如像屏风,里面又辟有洞口非常深。路由东面的山崖上走,隔着山坞与山洞对面相望,藤条覆挂,洞中有水从洞口潺潺流出,洞前形成山涧,向南流后折向西流去。又往东北行半里,越过岭脊,十分险峻。东西两面的山峰全是石崖,只有此处岭脊是土的。越过岭脊向东北下走一里,又成一恫,叫街旁村。送行的人想要换夫换马,可居民不肯应差,强迫送行的人再往前走。于是向西北登岭,岭上下之处有许多背靠山崖沿着壑谷的房屋。一里,越过山岭下走后再上走,又往西北二里,再越到岭西转向北行,有个村庄在东山的半山腰,房屋非常多。沿着东山往北行二里,有座尖山竖立在东峰之上,非常尖锐,下边有瓦房,竹篱围墙环绕,不太像各地的村落。这里的西面有山高耸,胜过群峰,这才是向南下延到多灵山两*〔都泥*、龙*。〕分界的山脊,与所走的东峰相对夹成山坞。中间展开一个大壑谷,自南延向北,就是前边从栏路村往西走的大道,转而成为此处山坞了。坞中的土山之上,树丛郁郁葱葱,居民房屋鳞次栉比。与此村东西相对的村庄叫芒场,这是大道经过的地方;我由于骚站的马匹要到村中去换,所以走上这条小道。

然而乡村农夫挨门挨户去请求替换,那些人都不肯应差,屡次前走屡次停下来,强迫他们又不肯走。正在无可奈何之时,适好有一个少年悬挂宝剑*着弓箭来到,催促他们快走,原来是南丹州的莫君派遣持令箭来送我的人,这才开始再向前走。又向北越过一座山岭,又向北一里,在壁坳村吃饭。数家人在东峰半山腰,村前排列着许多岩石,房屋建在其间,实在是首选的胜境,但当地人不知道它的优美之处。饭后,换的马匹到来但却没有马鞍,只好命令两个挑夫先挑担走,释站的脚夫再去芒场找马鞍;很久仍找不到,只得砍竹子捆成轿子;轿子做成又等候派夫;又是很久马才到,已是下午了,于是向西行。这之前,壁坳村释站的差夫说:“西北方石山巍峨,山下有个村庄叫蛮王村,此峰也叫做蛮王峰。”于是望着它往西行;越过一座土阜往西下行,共走二里,有山涧自南往北流,越过山涧又向北上岭,越过两重土山,共一里,下到土山峡谷中,有小溪自北流向南,溯小溪往北上行一里,直抵蛮王峰下。它最为高峻突兀并列高耸,西南的峰顶有块岩石弯曲而起,反转身体朝向北方,上方又竖直如像头颅,莫非就是所谓的“蛮王”的地方了吗?此时顾仆押挑夫担子在蛮王村,还隔着一条峡谷,呼唤我一直向西从大道走,他也从村中押着挑夫来。半里,与顾仆在山峰西面相会,于是转弯沿山峰西面的峡谷向北行。这个峡谷中有水流相会,往北上走半里,峡谷中仍有田地,但水流已往北流注,这是北面延伸来的山脊,到蛮王峰后向西延伸再往南下延,耸峙为芒场西面的最高峰,以下延到多灵山,成为都泥*、金城*两条*流的分界。往北顺水流行半里,那水流向西流去,路向西北又走半里,越过岭后下半里,西南一列山十分广阔,北面一列石山的山脊自西延向东,有座尖峰竖立在山脊上,环绕在它的西南成为大壑谷,田亩高低错落,许多房屋依傍在它东北的尖峰下。又走一里左右,登上村中的竹楼叫郊岚村,又叫头水站,有水流自东北的山脊间流出,是都泥*支流的上游,这是起名叫“头”的缘由了。村里人拿酒食来敬献,吃了酒饭,换了坐骑上路。向西北一里半,有路穿越北面的峡谷而去,于是向导由岔道向西出到峰南。又走半里,再换脚夫,这才明白他们走小路是将就村子了。又往西一里,雷雨暴降,不一会就过去了。又向西一里,登上一处土堡,向导想换马,那里的人不听从,只换了夫上路。于是傍着山峰回北转,越过岭下走。又向西南下坠,共二里,渡过一涧,又往西北行一里,这才与东面来的大道会合。再西北越岭三里,望见北山石脊巍峨,许多房屋依傍在山上,但还隔着一个壑谷。又向西,大道往西去,由岔道向北转,从北山下向东行,一里,上走到飘渺村。此村靠在半山腰,面向南,东边有尖峰高*在岭头,西边有危崖斜举在冈上。村前平缓地陷为壑谷,田亩盘绕错落,从上边望过去,壑谷中众多的田地四周都环绕着田埂,高下旋绕层层叠叠的,极似漆雕堆出来的纹路。从蛮王峰西边越过山脊往北走,到此地水流都是往西南流入都泥*,壑谷中都耕犁得没有空隙,居民也非常稠密,是所称的巴坪哨,也是一片肥沃之地。这天晚上,雨后天气非常好。

二十六日早晨起床,饭后等候坐骑,命令脚夫先挑担走;等了很久,才得到坐骑。由西峰突起的山崖下向西行,二里,越岭向西北下到坞中。这个山坞拓展成东西向的峡谷,坞中底部十分平坦,东边筑坝积为水塘,溯水塘往西行,水塘完后变成长满草的洼地。共向西走半里,有个墟场在路旁,叫巴坪场。它西面有条深深的峡谷自西北延来,是这个东西向峡谷的上游,墟场是傍着右边转过去的地方。路向西穿越峡谷,再上岭,半里,越过山脊往西下行,到这里成了南北向的峡谷。路转向北行半里,峡谷仍转为东南向,路又向西走半里,此处峡谷中都是长满草丛的平坦谷底,似乎可以垦为田地。于是又向西越过隘口的山脊,这个山脊只有一丈多高,山脊东面就是所走过的长草的壑谷,山脊西面就有水溢出来形成溪流。

沿溪流往西行半里,渡溪,从北山下行,走过一个山坳,有三四家人依傍着它。又向西半里,大路一直向西去,因为就近到村中找脚夫的缘故,又向南由岔道涉过溪流越过南面的山坳,共一里,在南面山坞中找到一个村子,叫潭琐。村中居民十分多,山环绕着中间转过,又成了一蛔。又吃了饭等候换夫,很久才得到。下山半里,由西北的峡中出去,就是前边往西流的溪流了‘由溪流南岸往西行半里,溪水转向北去,路也顺流走。在这里山分开成东西两列:东面一列山都是自东往西突起,共有五六座山峰,西面都是平剖下坠,往北排列,好像五个老人面向西方;西面一列山则是蜿蜒的土峰,与东面一列山相对排列形成峡谷,山涧由其中向北流去。从山涧西边沿西山的东麓往北行半里,有条小溪向东注入山涧,渡过小溪又向北走一里半,抵达一座山岭,山涧折向东流去,路于是向北越岭。一里,就见大路从东面伸来。又向东一里,有条山涧也向东流注,渡到涧北,又走一里,有水一乱,在路旁树根下的石缝间,清澈甘冽特别奇异。又向北一里,又有水流自西北的峡中流来,流出东边与石缝间清泉往北流的水合流,似乎是穿过东北的山峡流去,路溯西北的山峡进去。这山峡山湾环绕,从北面的东序〔是六寨之一。〕往南延来,这里名叫羊角冲,这是歹徒肆无忌惮公然横行之处。轿夫指出路旁倒伏的草丛,是数天前杀人的地方,走过这里心中恻然哀伤。入峡走一里,往东眺望已逼近东面突立的山峰下。

又向北走就见突立的山峰完后,山坞十分开阔。望见东方一座山峰又尖又高地耸起,中间空着如合起来的手掌,悬架在群峰之间,下面透出空中的亮光,它上边合拢之处仅如独木桥一样凑拢,千尺白云,映衬在东边危峰山腰之间,正如苏州的白绢,庐山香炉峰雪花飞溅的瀑布,不再辨得清哪是山哪是云了。自从桂林以来,见过的穿山很多,虽然高矮不一,内外相通,如此峰剑空翠*环绕的,未曾有过。此地是粤西极边界第一穷僻之地,也有此等第一奇绝的胜景,不辜负几天来奔走在这磨牙吮血之地了。又向北一里,有个村庄高悬在西峰的石坡上,叫东序村,是六寨极南边的头一个村子。捆轿子换夫。往东北行二里,又换夫。向西北越过一道岭下走,共一里半,有个墟场叫六寨场。转向北后往东又走半里,有溪水自东面流来,从独木桥上渡到溪北。一里,有座石峰高悬在两面山峡的中间,前边有数十家人背靠着它,这是六寨哨。〔所称的“六寨”,南面起自东序,北边抵达六寨哨,中间有六个寨子。〕绑轿子换夫,从东面的峡中往北行一里,转向西走入山峡。峡中的水往东流,逆流深入又是一里多,大路一直往西穿过隘口,由岔路就村子往西北半里,在北村下找到浑村。姓韦的头目拿出贴子呈给我观看,是以忠勇免除差役的村子。我告知他相送,此人拿出酒内来招待,派坐骑送我。

此地北面有高大的山崖,有山洞,洞口面向西南,高悬在山崖上;南面有绝壁,有山洞,洞口朝向东北,深透进石壁间。从小路走下西面的山坡,与大路相交往南走,二里,抵达南面的山洞前边。沿着石壁向西走,又是一里,转入南面的山峡中,向东南走入山坞,有个村庄叫银村。等换夫等了很久,天晚了才捆轿子,在昏黑中上路。向西北沿着山走出峡谷,转向西,共走三里,住宿在晚宛南村。

二十七日早晨起床,来不及吃饭,村里人就捆好轿子立即动身。沿西山往北走,石山壑谷中渐渐有水从东面的浑村西麓流来,流成溪流。半里,渡过溪水往北行,半里,有村庄在西山下,溪流环绕在村前,村子向东临溪,是晚宛中村,村子长处又有半里。路隔着溪流,顺溪流又往北一里,过桥后往西走,在晚宛北村吃饭。换夫后向东过桥,于是往东北行一里半,越过东面的山冈,有村庄在冈北高悬的土阜上。又换夫,向北下冈,渡过一条山涧,再走一里半,向北上登一座山冈,这是岂〔土话读作“壁”。〕歹村,是南丹州极北边的寨子了。

〔六寨北面到岂歹村,西边到巴鹅,从前都是洒城州所属的地方,离洒城州远,所以后来被南丹州占了。三年前上奏章清理边界,应当也在其中。〕由此往西去两天的路程,叫罗猴,是泅城州的东北境,是都泥*上游流经的地方。吃饭后换马,向北走下土阜,越过一条山涧,从此地起向北上登山冈土陇,慢慢越过山坳往北走,三次上走三次下山。山坞中全是一片荒芜的景象,不再有耕地,这里的水流全向西南流,因此知道东北就是大山的山脊了。共五里,是山界,当地人指认为是与贵州下司分界之处,此地不仅是南丹州到了北边的尽头,实际是粤西西北境的尽头了。越过山脊向北下走,水流仍往西南流。又从岭北再爬升一座土岭,共一里,向北走出石山的隘口,这是艰坪岭。岩石棱角分明似*削一般,对峙成门,这里是南北两面水流的分界处。向北下走一里,石子路面嶙峋,草木浓密,马足腾跃在牙齿状的石块间,没有可以落蹄之处、正是拦路抢劫的匪徒摆弄兵器的巢穴,我得以擦肩而过,也是幸运了呀!下山后,向西行走在峡谷中,水流似乎往西流,但似乎没有流出去的地方。一里,这才重新见到田地。又向西半里,转向北,峡中的田野显得十分开阔。又向北一里,有村庄在西面的山坞中,叫由夷村,这是下司东南境的第一个村子,也是贵州省东南境的第一村了。南丹州送行的坐骑及持令箭的牢子告辞离开了。等派夫的时间非常长,担子先离开,天黑,马到了。向西北二里走到山寨,又越岭涉涧地越过数村,夜幕中行走八里后抵达下司,都关着门不肯开。很久,找到一家人开门进去,睡在地上没有草,遍处寻找,找到一束干柴,未吃饭便躺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