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林上》阅读*及原文翻译

第1篇:《韩非子说林上》阅读*及原文翻译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齐攻宋,宋使减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令子有忧*,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乃使吏出之。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连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厌:满足

b.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释:放弃

c.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赠送

d.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传:传授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③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④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⑤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⑥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听取了任章的建议,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最终贪婪的智伯在韩氏、魏氏、赵氏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

b.齐国攻打宋国,臧孙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温人在周被囚禁,他靠着聪明机智说动周君释放了自己。

c.齐桓公*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途中迷路缺水。凭借管仲的聪明,利用老马找到了归路;靠着隰明的智慧,利用蚁穴得到了水源。

d.乐羊忍住悲痛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顺利打败中山国;秦西巴心地善良,把小鹿还给了母鹿。作者认为乐羊的智巧伪诈比不上秦西巴的愚蒙忠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4分)

(2)令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分)

(3)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分)

参考*:

9.d(传:传授知识的人,老师)

10.a(a.都是副词,译作“于是”“就”。b.前一个是动词,可译作“往”“到”;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c.前一个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后一个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d.前一个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情况”等;后一个助词,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11.b(②是叙述齐人攻下宋国五座城池后,楚国的救兵没有到来这个客观事实;⑥是叙述秦西巴把小鹿还给了母鹿,说明秦西巴心地善良,内心不忍。这两句不能直接体现人的智慧)

12.b(“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不正确,原文中楚王答应援助是假,齐人攻下了宋国五座城池后楚国的救兵也没有到)

四、(24分)

13.(1)为救援弱小的宋国却被强大的齐国厌恶,这是令人担忧的做法;但楚王却很高兴,一定是想用这个使我们坚决抗齐。(4分。恶:厌恶;于大齐:介词结构后置;所以:……的做法;坚:使……坚决)

(2)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笨之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3分。愚:愚笨;师:学习;过:错误)

(3)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更受信任。(3分。以:因为;见疑:被怀疑;益信:更受信任)

[参考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什么原因不给他?”魏宣子说:“没有理由就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他。”任章说:“智伯无故索要土地,邻国一定会害怕。他深重的欲望不能满足,天下一定会恐惧。您给了他土地,智伯一定骄傲轻敌,邻国一定恐惧而相互亲近。用相互亲近的*队来对付轻视敌人的国家,那么智伯的命就不会久长了。您不如把土地给予智伯,以便使他骄傲起来。况且您为何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智氏,却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的靶子呢?”宣子说:“好。”于是就把一个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十分高兴,又向赵国索要土地,赵国不给,智伯于是围攻晋阳。韩氏、魏氏在城外攻击,赵氏在城内接应,智氏由此灭亡了。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南下向楚国求救。楚王很高兴,答应救援宋国,跟臧孙子十分友好。臧孙子忧心忡忡返回宋国。他的车夫说:“求救的事成功了,现在您还愁容满面,为什么?”臧孙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为救援弱小的宋国却被强大的齐国厌恶,这是令人担忧的做法;但楚王却很高兴,一定是想用这个使我们坚决抗齐。我们坚决对抗齐国,齐国就会疲敝,楚国的利益便在这里。”于是臧孙子就回到了宋国。齐人攻下了宋国五座城池,然而楚国的救兵一直没有来。

温邑有个人来到周,周不接纳他这个客人。周人问他说:“是客人么?”温人回答说:“是主人。”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囚禁起来。周君派人问他:“你不是周人,又自称不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我少时诵读《诗经》,书中说:‘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君王的臣子。’现在君王您是天子,那我就该是天子的臣子。哪有做人臣子的,却又做他的客人呢?所以我说是主人。”周君于是让官吏把这个人释放了。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蚁穴高出地面的土有一寸,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地,结果就找到了水。凭管仲的聪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笨之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错误的吗?

乐羊担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中山国君把他的儿子煮了,并送给他一些带汁的肉。乐羊坐在帐幕下吃了,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连儿子都吃了,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打败中山国,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用心。孟孙打猎得到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着返回。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给了母鹿。孟孙回来后向秦西巴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非常气愤,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把秦西巴召回来,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他的车夫说:“从前要加罪于他,现在又召来让他做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说:“他对小鹿都不忍下*心,又怎能忍心对我的儿子(不利)呢?”所以说:“智巧而伪诈比不上愚蒙而忠诚。”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更受信任。

第2篇:《韩非子初见秦》阅读*及原文翻译

臣敢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中使韩魏,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南,荆王亡走,东伏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举,*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

且臣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王为难。武王将素*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钻龟数筮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乃使其臣张孟谈,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主之初。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

(选自《韩非子初见秦》,有删改)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克攻取,诏令天下?克:克服。

b.荆王亡走,东伏于陈

伏:归附。

c.武王将素*三千

将:带领。

d.大王诚听其说

诚:如果。

*a[克:制胜,取胜。]

18.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随荆以兵,则荆可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右饮于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淇水竭而洹水不流蟹六跪而二螯

*d[a.连词,那么;副词,是。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c.介词,在;介词,对于。d.都是连词,表并列。]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向南攻破了宋国,向东打败了楚国,向西征服了秦国,在中部使韩、魏两国臣服,但最后却因一次战斗失败而亡国。

b.秦国与楚国发生战争,大破楚国,可是秦国的谋臣们却没有将战争进行到底,而是引*后退,重新与楚国讲和。

c.商纣王拥兵百万,周武王只有士兵三千,但只战斗一天,周武王就攻破了商纣王的国都,占据了他的土地并统治了他的*。

d.赵襄主在城池即将被攻克的时候通过占卜预测吉凶,并派张孟谈打破了韩、魏与智伯的约定,最后与韩、魏联手打败了智伯,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地位。

*a[齐国向南攻破的是楚国,向东打败的是宋国。]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昧死愿

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

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解析文言文断句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3.据修辞,文言文也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利用这两大特点断句;4.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4分)

(2)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3分)

解析第(1)句的得分点为战战栗栗、慎、苟,句意;第(2)句的得分点为以、与,句意。

*(1)战战兢兢,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慎重对待所走的道路,就可以拥有天下。(2)依靠这些去攻取天下,天下各国就都可以兼并占有了。

【参考译文】

臣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向南打败了楚国,向东攻破了宋国,向西征服了秦国,在中部能驱使韩国、魏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号令天下。齐国那清澈的济水和混浊的黄河,足以用来当作防线;齐国的长城和巨防,足以用来作为要塞。齐国,是在五次战斗中都取胜的国家,但由于一次战斗失败便濒于灭亡。这样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而且臣还听说过这样的话:“铲除事物不留患根,就不会与灾祸为邻,灾祸就不会发生。”秦国与楚国作战,大破楚国,袭击了郢都,夺取了洞庭、五湖、*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向东归附于陈国。在这个时候,如果秦国的士兵追下去,那么楚国就可以到手了;楚国到手了,那么楚国的百姓可以尽量占有和控制,楚国的土地可以充分利用,向东可削弱齐国、燕国,在中部可以侵犯三晋。如果能这样,就可以行动一次就成就霸王之名,使四方诸侯都来朝拜。但是那些谋臣们不这样做,却率*队撤退,重新与楚国讲和,使得楚国人得以收复已经沦陷的土地,聚拢已经四散的民众,确立国家的君主,再建宗庙,使其与天下各国的*队一起向西与秦国为敌。这就已经失去了称霸天下的一次机会。

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战战兢兢,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慎重对待所走的道路,就可以拥有天下。”是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从前商纣王为天子,率领天下的百万士兵,东边在淇溪喝水,西边在洹溪喝水,使得淇溪干涸,洹溪的水也不流动了,去和周武王作战。而周武王只有穿着用绢素制的铠*的士兵三千人,只战斗了一天,就攻破了商纣王的国都,抓住了商纣王,占据了他的土地,并统治了他的*,而天下人没有为这感到悲伤。智伯率领三国的*队,在晋阳城围攻赵襄主,掘开河堤,使晋水灌入晋阳达三个月之久,晋阳城将要被攻克了。赵襄主用龟壳和蓍草占卜,来看看怎样做比较有利,看看可以向哪一国投降。于是就派出他的使臣张孟谈,(张孟谈)破坏了韩、魏两家与智伯缔结的盟约,与韩、魏两*队合作,一起攻打智伯,抓住了智伯,赵襄主恢复了原来的地位。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队数十百万。秦国的号令赏罚、地势的便利与险要,天下没有哪一国能比得上。依靠这些去攻取天下,天下各国就都可以兼并占有了。

臣冒着死罪请求面见大王,陈述打破各国的合纵联盟,攻下赵国,灭掉韩国,让楚国、魏国俯首称臣,使齐国、燕国前来亲附,从而成就霸王之名,使四方诸侯都来朝拜的谋略。大王如果按照我说的去做,行动之后如果各国的合纵联盟不破,赵国攻不下来,韩国不灭亡,楚国、魏国不称臣,齐国、燕国不来亲附,霸王之名没有享誉天下,四方诸侯不来朝拜,大王您就杀死我以告全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为大王忠心谋划的臣子。

第3篇:《韩非子·内储说上》阅读*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兵。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一朝而拔之拔:

2.请在文中划线句需要标点的地方用|标示。(3分)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吴起是怎样成功调动人们“攻亭”的积极*的?(3分)

4.韩非子讲述吴起攻亭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分)

参考*:

1.夺取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3.先通过兑现两次承诺赢得人们的信赖,进而承诺“攻亭”的赏赐,成功调动了人们的积极*。

4.启示人们: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人往往能赢得周围人的信任。

【译文】

吴起担任魏武侯时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吧,会对魏国的种田人构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吧,又不值得为此征集*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